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设计
依体式重细节巧设计深探究——《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依体式重细节巧设计深探究——《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摘要:本文根据小说的特点对《骆驼祥子》进行导读设计:从祥子买车三起三落的核心情节把握作品的内容,从几个车夫和几个女人的遭遇分析人物命运,从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中理解小说的主题,从细节描写中把握小说内容,设计探究性问题促进学生深度阅读。
关键词:骆驼祥子小说体式核心情节比较探究深度阅读《骆驼祥子》是老舍1936年创作的一部小说,是老舍的代表作。
主人公祥子,是一个来自农村的普通人力车夫。
他纯朴善良、老实憨厚、任劳任怨,他的理想和愿望就是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通过自己拉车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为此,小说主要通过祥子买车三起三落的经过为线索,把一个充满理想,积极向上的祥子逼向一条堕落道路的命运展示出来。
指导学生阅读名著,与普通读者的阅读不同,最终阅读是要进入检测的。
我认为必须引导学生老老实实地去阅读原著。
小说是叙事类作品,指导学生阅读时可结合小说的体式,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描写以及人物命运等相关内容的理解等方面去设计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阅读探究。
一、从祥子买车三起三落的核心情节把握作品的内容阅读小说的基本要求是把握小说主要内容和故事情节,阅读《骆驼祥子》可从祥子买车的三起三落的情节来把握小说内容。
祥子从洋车夫,拼命跑车,节约消费攒够96块钱买上第一辆属于自己的车。
如果事情这样顺利,祥子可以继续跑车攒钱买一辆辆的车,也可以像刘四一样当上车老板。
但这样的好日子不长,反动军阀混乱,祥子的人和车子都被宪兵抓去。
在战乱中,他夜晚逃出来的时候,带出来三匹骆驼,卖了35块钱,这样,一无所有的祥子筹划跑车攒钱买车,却被孙侦探敲诈了去。
祥子第二次买车又落空了,他心灰意冷中,被虎妞诱骗,他们的婚姻没得到家长刘四的认可,虎妞带着500块钱,离开父亲,租房租轿买新衣,与祥子结婚。
虎妞希望的是祥子的陪伴,可祥子被迫结婚后,虽然有小家庭的温馨,但心里总是不踏实,还是一心想着拉车挣钱,仍然想拥有一辆自己的车。
《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设计

整本书教学实践活动《骆驼祥子》阅读设计教学价值:知识积累:阅读本书,可以积累以下知识。
1.悲剧小说的艺术价值。
2.老舍京味、幽默、韵律美的语言特色。
3.文章大量的景色描写对气氛渲染的作用。
能力提升:1.依据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多角度体会人物形象,评价人物性格特点。
2.通过片段朗读感受作者的语言特色。
3.梳理祥子的变化,体会人物的悲剧命运,总结造成这种悲剧命运的根本原因,理解作者对劳动者的深切同情。
精神成长:这是一部老北京底层劳动者不屈服于命运的奋斗史。
祥子为了实现自己美好生活的愿望,他充满自信,努力奋斗,他具有勤劳、朴实、善良、积极向上以及对生活充满希望的精神,这点是值得我们肯定和学习的。
祥子的堕落和最后的悲剧命运是由他的贫苦出身,他的无知愚昧,他的个人主义思想以及当时的黑暗社会所造成的,在我们现代社会中是否也有这样悲剧性的人物,他们的悲剧命运也是应该引导学生去关注和思考的。
学生在阅读悲剧性作品时应该思考悲剧的价值是什么,我们从悲剧作品中收获的精神成长是什么?人们在悲剧作品中可以深刻的思考,透彻的领悟,真正的释然,这也显示了人类的勇气和智慧。
学程设计整体框架1.教师用一节课时间进行导读激趣,在导读课上让学生对作者,作者的写作背景,作品大概脉络,对人物形象有初步的认识。
2.教师设计“通读指导”,引导学生通读全书,在通读指导阶段需要设计各种问题和活动帮助学生对文本有一定的理解。
3.组织读书分享会或者其它形式,汇报阅读成果,在汇报交流中提升自己的认识。
阅读起始课走进祥子的世界《骆驼祥子》阅读起始课教学目标:1.通过名家对作品的评价,老舍自己的评说认识到《骆驼祥子》的艺术价值和阅读价值。
2.以祥子第一次买车为例,人物性格阅读方法指导3.通过梳理祥子的三起三落,认识到祥子的悲剧命运。
4.通过朗读典型片段,和借助他人研究感受老舍的语言艺术。
教学过程活动一:认识《骆驼祥子》的艺术价值和阅读价值。
1.阅读调查:统计读过《骆驼祥子》的人数,没有读过的,询问没有阅读的原因,已经读过的,询问是否喜欢这部作品,简单说说理由。
【课堂实录逐字稿】谁之过?——《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推进课

【课堂实录逐字稿】谁之过?——《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推进课学习目标1.运用圈点批注法,探究祥子命运悲剧的原因;2.思辨明理:明确通往理想的路径。
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回顾“始末”师:同学们,《骆驼祥子》这部名著我们已经逐字逐行读过三遍。
今天我们采用整本书阅读的策略,深入小说的核心,重点探究祥子命运悲剧的原因并明确通往理想的路径。
师:首先,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祥子初到北平时的理想。
生:买一辆属于自己的新车。
师:这个理想实现了吗?最终结局是怎样的呢?生:最终也没有买上属于自己的一辆新车。
师:祥子的理想最终没有实现。
作为一个车夫,祥子具备实现理想的条件吗?二、圈点勾画,探究祥子命运悲剧的原因(一)跳读,分析祥子实现理想的主观条件师:请同学们用跳读的方法,从书中寻找答案。
预设1:在第一章,作者这样评价祥子说:祥子从来都不怕吃苦,也没有一般洋车夫的可以原谅而不便仿效的恶习,他的聪明和努力都足以使他的志愿成为事实。
特别是从来这个词表明祥子与生俱来的不怕吃苦,而不是一时。
可见祥子具备实现理想的客观条件。
因为车夫要能吃苦。
预设2:还是第一章,因为嘴常闲着,所以他有工夫去思想,他的眼仿佛老看着自己的心。
只要他的注意打定,他便随着心中所开的那条路儿走。
可见祥子的意志很坚定,坚定自己的理想。
预设3:他的脚脖子肿得像两条瓠子似的,再也抬不起来。
他忍受着,不管是怎样的疼痛,他知道这是不可避免的事,这是拉车必须经过的一关。
肿得像两条瓠子似的,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祥子拉车的苦,但他不怕。
可见祥子真的不怕吃苦,没有心疼自己,面对困难没有退缩。
预设4:带着乡间小伙子的粗壮与诚实,凡是以卖力气就能吃饭的事他几乎全做过。
他有力气,年纪正轻。
可见他有当车夫的身体条件,健壮。
预设5:他腿长步大,腰里非常的稳,跑起来没有多少响声,步步都有些伸缩,车把不动,使座儿觉得安全、舒服。
说站住,不论在跑得多么快的时候,大脚在地上轻蹭两下,就站住了。
他的力气似乎能达到车的各部分。
浅谈整本书的阅读活动设计--以《骆驼祥子》人物专题为例

J I C H U J I A O Y U L U N T A N基础教育论坛(上旬刊)2021年第3期——以《骆驼祥子》人物专题为例摘要:文章以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为例,介绍教学过程中开展的三个阅读活动:讲好小说“普通人”的故事、做好生活“普通人”的名片和写好“人与社会”主题小论文,并在此实践基础上总结出整本书活动设计的四个联结点,即教材与活动、生活与活动、核心素养与活动、评价与活动。
最终目的是在此活动中,深度解读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人物专题;活动设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
在校期间,教师认为学生没有时间阅读课外书,学生在家上网课的特殊时期成为推动学生开展阅读的一个机遇。
因此,笔者组织所任教班级学生,以任务为驱动,设计三个整本书阅读活动,带领他们进行一次有趣、有料、有效的阅读之旅。
一、整本书阅读活动设计背景1.“大语文教育”的内涵语文教育应该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与日常生活相结合,把教语文与育人相结合。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各种信息的大爆炸、快传播,就是学生当下所处的大环境、大时代,也是他们的真实生活,这对处在生命历程中重要发展时期的青少年所受到的冲击及对于整个人生的影响更是不可小觑。
笔者认为,当下大教材应该是课程内容的一部分,“生活—时代—语文”应该是相互关联的。
在整个过程性学习中,教师更应该对学生实施积极的人生引领,帮助学生加深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2.基于教材关联性的思考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以下统称“教材”)第三单元的选文都是描写普通人的故事。
阅读这些单篇文章,可以让学生感受人世间形形色色的“爱”,感受故事中人性的善良,陶冶学生的情操。
与此同时,第三单元的名著导读《骆驼祥子》中关于“普通人”的描述,让学生对普通人有更深刻的认识。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一)设疑导入
小说名字为什么叫“骆驼祥子”?
(二)奋斗起:激情饱满的进行曲
.祥子为什么选择人力车夫这个职业?
首先是车夫投资成本小,容易挣钱,拉车比其他苦工多一些变化和机会,可能会遇到多于希望的报酬。然后是 祥子自己年轻力壮不需要太多知识,靠自己干体力活也能够让生活过得很好。他本来生活在农村,18岁时,不幸失 去了父母和几亩薄田,便跑到北平城来赚钱谋生。他既年轻又有力气,不吸烟赌钱,他认定拉车是最好挣钱的活儿 。
他乐观但盲目,坚定却木讷,有较强的生活欲望却又不能看清社会的本质。一心拉车,不问时事。没有认清灾 难的社会根源,不知道个人的努力比起社会沉重的压迫是多么微不足道。他将自己的生命和车连在一起,一旦拉车 的理想破灭,他便陷入颓废的迷惘和痛苦的堕落,而小福子的死更是将他仅存的一丝希望摧毁,要强的祥子终于变 成一个苟活于世的行尸走肉。
“他们的车破,又不敢‘拉晚儿'”
“拉出'车份儿'和自己的嚼谷”
“他一定不会落在'胶皮团'里”
师:用纯熟的北京口语描述富有地方特色的风俗人情,刻画真实灵动人物的性格,叙述故事,褒贬事物。
(六)“骆驼祥子”的含义:
第一层是点明小说的主人公,即祥子。
第二层是概括著作的一个主要情节,也就是骆驼祥子称号的由来。第三层是揭示主人公的性格,即像骆驼一样 吃苦耐劳、沉默憨厚。第四层是骆驼象征贫苦下层劳动人民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骆驼是旧时代最为廉价而最为 耐用的交通工具,而祥子本身也是贫苦的下层劳动人民。小说以骆驼为象征,强调了社会底层的人们面临的困境和 不幸,突出了底层人民群体的窘境和无奈,表现了社会现实中的不公和残酷。
师:“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 鬼!”祥子前后巨大的改变,揭露了那个时代社会的黑暗,对劳苦大众的压迫剥削。
七下第三单元《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七下第三单元《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谁来拯救——《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以关键词概述小说情节,初步感受悲剧底色;2.以情境创设,探究悲剧原因,领会作品内涵。
二、重点难点以情境创设,探究悲剧原因,领会作品内涵。
三、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呈现车图片)这是老师从网上搜集的有关县城发展变化图,同学们发现四张图有什么共同特点?明确:车。
车不单单是交通工具,还是一座城市发展的写照,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时光,回到百年前的北京城,去看看那时穿梭在北平城大街小巷的车是什么样子?也去见见今天这节课的主人公—祥子(板书)(二)概述故事1.学生齐读:20世纪30年代的北平,每六个成年男性中就有一个洋车夫,虽收入不高,甚至仅能糊口,但因其操作难度低,易上手,成为众多底层青年的首选职业。
明确:洋车夫一定是当时北平城独到的风景线,而祥子便是这众多车夫中的佼佼者。
我们一起听听他的故事。
2.提问:请用一段话复述小说情节,但必须包括以下六个关键词。
(目标、努力、结果、意外、转折、结局)3.提问:请用一句话概括小说故事情节。
回答提示:()祥子在经历()成为()明确:我们看到祥子前后巨大的反差,从勤劳善良、吃苦耐劳的有志青年,堕落成为自私麻木的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正如作者在小说最后所写一样:第二十四章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回殡;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三)情境创设——拯救祥子这是一场十足的悲剧。
我们不禁感慨祥子悲惨的遭遇,与其同情、哀叹,不如我们一起穿越到书中,去拯救祥子,看能否避免这场悲剧的发生。
任务一:拯救“一落"祥子1.请一名学生朗读“一落”结尾部分,了解故事情节,学生寻找书本相关情节,圈点批注,在某一处添加情节内容,通过自己的方式阻止悲剧发生。
学习任务群驱动下的整本书阅读指导——以《骆驼祥子》主题探究为例

师道二○二一年第一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
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整本书阅读”着力避免的是以往单篇阅读导致的浅层化、碎片化,它最终追求的是学生在真实阅读、深度阅读后,有自己的真实思考、深度思考,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真实感悟、深度感悟。
这不光是指增加阅读量,扩大阅读视野,而且承载着阅读方法与技巧,承载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新课程实施以来,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已日益被广大语文教师所认识和接受。
然而我们也十分清楚地看到,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其中“老大难”的问题之一就是缺乏切实有效的整本书阅读指导,导致学生不清楚自己的阅读理解是否深入,是否全面,阅读还是停留在表层,效果不尽人意。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新的课程结构,要求一线教师“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
正因两者目标指向的高度一致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规定的18个学习任务群中,专门设计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学习任务群。
这种新的学习形式清晰地传递出一个信息———通过设计“学习任务群”驱动学生进行整本书课外阅读,是追求有效阅读指导,切实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可行之法。
本文就此结合经典著作《骆驼祥子》,尝试论述如何实践“学习任务群”驱动下的整本书课外阅读指导。
一、《骆驼祥子》整本书课外阅读与基于主题探究的“学习任务群”《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的扛鼎之作。
故事以北平(今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行踪为线索,以20世纪20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讲述了祥子的坎坷、悲惨的生活遭遇。
《骆驼祥子》名著导读出现在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后,尽管学生之前已经在教材中接触过老舍先生的不少作品,对其人其文都比较熟悉,但这些作品都是单篇文章,且或温馨或幽默。
《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策略

热点解读《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策略■高玉凤摘要:阅读经典名著是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
本文从阅读的准备、课堂专题研究两个方面来引导学生读懂《骆驼祥子》。
关键词:《骆驼祥子》;阅读;探究一、阅读前的准备阶段教师阅读《骆驼祥子》,搜集资料并阅读与本书相关的研究、分析的文章,让自己对作品有整体的认识和评价。
在阅读过程中,记录所思所感,以便与学生分享交流。
对于学生的阅读要求如下:1.建议学生在每天下午的名著阅读时间去读,至少两天读完一章,争取一个月内读完整本书。
每个学习小组的成员要相互监督,组长做好检查工作,确保每个人能够真正读完整本书。
2.上网查阅资料(包括文字和视频等),了解作者老舍其人其事。
3.阅读过程中,标记精彩的句子、段落并做勾画批注。
可以分析文章内容,解读人形象,也可以写自己的心得体会。
4.在阅读时,能够积极主动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能够运用思维导图等方式记录自己的探究过程。
5.观看《骆驼祥子》电影,晒观后感并互相评论。
阅读名著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投入感情,但是阅读不能停留在囫囵吞枣似的浅阅读层次,只是简单记住任务和若干故事情节。
所以,用任务驱动阅读,使学生按照要求完成阅读任务,会进入真实的阅读,有效的阅读。
二、课堂专题探究师生在课外完成《骆驼祥子》的自主阅读,课堂上共同探讨并进行专题研究,分享阅读心得。
(一)建立思维图式,理清文章内容1.故事情节(三起三落):起:买车卖骆驼买车落:失车被敲诈卖车2.人物关系:老马、二强子:同行兵痞、侦探:恶势力曹先生夫妻、杨先生夫妻夏先生夫妻:主顾祥子虎妞、刘四爷:婚姻关系小福子:情感关系其他人物:高妈、阮明等祥子是北京旧社会靠苦力吃饭的人力车夫,他的悲剧命运令人同情。
(二)人物分析1.事业悲剧祥子拉车维持生计,他的梦想是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不用交车份儿,能够体面地独立地劳动。
三年以来,他咬牙坚持,即使狂风暴雨也不停歇,终于攒够了钱买来属于自己的车,他觉得生活更有希望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设计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整本书教学实践活动《骆驼祥子》阅读设计教学价值:知识积累:阅读本书,可以积累以下知识。
1.悲剧小说的艺术价值。
2.老舍京味、幽默、韵律美的语言特色。
3.文章大量的景色描写对气氛渲染的作用。
能力提升:1.依据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多角度体会人物形象,评价人物性格特点。
2.通过片段朗读感受作者的语言特色。
3.梳理祥子的变化,体会人物的悲剧命运,总结造成这种悲剧命运的根本原因,理解作者对劳动者的深切同情。
精神成长:这是一部老北京底层劳动者不屈服于命运的奋斗史。
祥子为了实现自己美好生活的愿望,他充满自信,努力奋斗,他具有勤劳、朴实、善良、积极向上以及对生活充满希望的精神,这点是值得我们肯定和学习的。
祥子的堕落和最后的悲剧命运是由他的贫苦出身,他的无知愚昧,他的个人主义思想以及当时的黑暗社会所造成的,在我们现代社会中是否也有这样悲剧性的人物,他们的悲剧命运也是应该引导学生去关注和思考的。
学生在阅读悲剧性作品时应该思考悲剧的价值是什么,我们从悲剧作品中收获的精神成长是什么?人们在悲剧作品中可以深刻的思考,透彻的领悟,真正的释然,这也显示了人类的勇气和智慧。
学程设计整体框架1.教师用一节课时间进行导读激趣,在导读课上让学生对作者,作者的写作背景,作品大概脉络,对人物形象有初步的认识。
2.教师设计“通读指导”,引导学生通读全书,在通读指导阶段需要设计各种问题和活动帮助学生对文本有一定的理解。
3.组织读书分享会或者其它形式,汇报阅读成果,在汇报交流中提升自己的认识。
阅读起始课走进祥子的世界《骆驼祥子》阅读起始课教学目标:1.通过名家对作品的评价,老舍自己的评说认识到《骆驼祥子》的艺术价值和阅读价值。
2.以祥子第一次买车为例,人物性格阅读方法指导3.通过梳理祥子的三起三落,认识到祥子的悲剧命运。
4.通过朗读典型片段,和借助他人研究感受老舍的语言艺术。
教学过程活动一:认识《骆驼祥子》的艺术价值和阅读价值。
1.阅读调查:统计读过《骆驼祥子》的人数,没有读过的,询问没有阅读的原因,已经读过的,询问是否喜欢这部作品,简单说说理由。
(目的:活跃现场气氛,了解阅读状况。
)2.简单了解老舍以及老舍的创作.老舍,满族人,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出生于北京贫民家庭。
小学毕业后因家庭贫困考入北京师范学校。
曾在中小学任教。
年前往英国,担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在讲学的同时还不忘文学创作。
主要作品有长篇讽剌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等。
1930年回国后创作小说《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等。
1937年,老舍创作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
1944年开始创作长篇巨着《四世同堂》。
建国后转入话剧创作,创作了着名作品《龙须沟》、《茶馆》等。
老舍十分注重在作品的语言上贴近中小市民阶层的生活,也因此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年8月24日因为遭受到红卫兵的殴打和侮辱,后跳湖自杀,“以身谏国”享年67岁。
(老舍的儿子舒乙在多篇文章谈到了自己父亲的死。
)在他去世时,因为他的文学成就,诺贝尔文学奖正准备颁奖给老舍先生。
3.出示他人评说和老舍的自我评说,认识《骆驼祥子》的艺术价值和阅读价值。
老舍:《我怎样写<骆驼祥子>》一文中这样说:当我刚刚把它写完的时候,我就告诉了《宇宙风》的编辑:这是一本最使我自己满意的作品。
它使我满意的地方大概是:(一)故事在我心中酝酿得相当的长久,收集的材料也相当的多,所以一落笔便准确,不蔓不枝,没有什么敷衍的地方。
(二)我开始专以写作为业,一天到晚心中老想着写作这一回事,所以虽然每天落在纸上的不过是一二千字,可是在我放下笔的时候,心中并没有休息,依然是在思索;思索的时候长,笔尖上便能滴出血与泪来。
(三)在这故事刚一开头的时候,我就决定抛开幽默而正正经经的去写。
即使它还未能完全排除幽默,可是它的幽默是出自事实本身的可笑,而不是由文字里硬挤出来的。
(四)既决定了不利用幽默,也就自然的决定了文字要极平易,澄清如无波的湖水。
因为要求平易,我就注意到如何在平易中而不死板。
恰好,在这时候,好友顾石君先生供给了我许多北平口语中的字和词。
在平日,我总以为这些词汇是有音无字的,所以往往因写不出而割爱。
现在,有了顾先生的帮助,我的笔下就丰富了许多,而可以从容调动口语,给平易的文字添上些亲切,新鲜,恰当,活泼的味儿。
因此,《祥子》可以朗诵。
它的言语是活的。
?他人评价:②《骆驼祥子》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位置。
五四以后的新文学,多以描写知识分子与农民生活见长,而很少有描写城市贫民的作品。
老舍的出现,则打破了这种局面,他以一批城市贫民生活题材的作品,特别是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拓展了新文学的表现范围,为新文学的发展提供了特殊的贡献,老舍也因为《骆驼祥子》而确立了都市平民文学第一家的地位。
③《骆驼祥子》不只是作家本人,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
它很有代表性地表现出老舍为提高反映城市贫民生活作品的水平所取得的成就和所作出的贡献。
④《骆驼祥子》就是写城市贫民悲剧命运的代表作,这部小说在老舍全部创作中是一座高峰。
1936年连载于《宇宙风》,1939年第一次出版。
在以后的六十多年时间里,已经由多家出版社出版发行了几十版。
从20世纪40年代起,《骆驼祥子》被译成英、日、法、德、俄等多种文字,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发行,受到读者的喜爱,享有较高的国际声誉。
活动二:文中以祥子为中心人物,文中还有哪些重要人物出现?他们和祥子有怎样的关系?他们在祥子的命运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留待深入阅读)祥子、虎妞、刘四爷、曹先生、小福子、孙侦探、小马爷孙可以给学生出示老舍先生自己的文章《我怎样写<骆驼祥子>》帮助学生思考其他人在祥子的命运发展中是起到重要作用的。
怎么写祥子呢?我先细想车夫有多少种,好给他一个确定的地位。
把他的地位确定了,我便可以把其余的各种车夫顺手儿叙述出来;以他为主,以他们为宾,既有中心人物,又有他的社会环境,他就可以活起来了。
换言之,我的眼一时一刻也不离开祥子;写别的人正可以烘托他。
?车夫们而外,我又去想,祥子应该租赁哪一车主的车,和拉过什么样的人。
这样,我便把他的车夫社会扩大了,而把比他的地位高的人也能介绍进来。
可是,这些比他高的人物,也还是因祥子而存在故事里,我决定不许任何人夺去祥子的主角地位。
?有了人,事情是不难想到的。
人既以祥子为主,事情当然也以拉车为主。
只要我教一切的人都和车发生关系,我便能把祥子拴住,象把小羊拴在草地上的柳树下那样。
活动三:通过梳理祥子的三起三落,认识到祥子的悲剧命运。
(一)由读题目了解《骆驼祥子》几个字的意义导入以下内容。
祥子自然是主人公,那祥子和骆驼有怎样的关系呢?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可以引导学生了解(1.祥子的职业2.祥子最大的理想是什么?3.祥子经历的第一次重大波折是什么?)(二)围绕着买车,祥子一共经历了几次波折?这个问题可以给学生留下悬念,让学生读小说自己找到答案.第一次波折:辛苦赚钱买来的车被匪兵抢走.第二次波折:好不容易卖骆驼,拉包月攒的钱被孙侦探骗走.第三次波折:虎妞给祥子买来二手车,但在虎妞难产死去时,为了埋葬虎妞而卖掉.(三)祥子最后的结局是什么呢?(他的理想实现了吗?他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了吗?)这个可以留下悬念,让学生读名着可以让学生读小说的结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原文: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回殡;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埋了他自己,埋了自己这个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活动四:通过朗读典型片段,和借助他人研究感受老舍的语言艺术。
老舍自己对文字风格的评价:好友顾石君先生供给了我许多北平口语中的字和词。
在平日,我总以为这些词汇是有音无字的,所以往往因写不出而割爱。
现在,有了顾先生的帮助,我的笔下就丰富了许多,而可以从容调动口语,给平易的文字添上些亲切,新鲜,恰当,活泼的味儿。
因此,《祥子》可以朗诵。
它的言语是活的。
?举例子让学生知道老舍文字的魅力:日本有位着名的教授中山时子先生,她是研究中国语、中国文化的老前辈,有80岁了。
中山先生主办了个中国没有过世界也少有这么长寿的读书会,名字叫“老舍读书会”。
它1951年成立,2001年3月,中山先生率团到老舍的故乡北京庆祝了它50周年生日。
五十多年来,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每个周末,大家聚在一块儿,读老舍。
这个读书会,除了要了解老舍,读懂老舍的书,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听”老舍。
中山先生聘请中国人当讲师有三个条件:一,有学问;二,不会日语;三,漂亮的北京话。
这第二条和第三条很别致,有了这样的条件就保证了他们的“听”老舍。
3.让学生朗读去切实感受老舍文字的音乐美老舍的悦耳,一个基本的原因就是作为原材料的北京话是一种在音乐性上特别讲究的方言。
他说过:“一段文字的律动音节是能代事实道出感情的,如音乐然。
”老舍把律动比作“有声电影的配乐”。
先举例子:“虎妞很高兴(仄)。
她张罗着煮元宵(平),包饺子(轻声),白天逛庙(仄),晚上逛灯(平)。
”几个语段的句尾依次是“仄平轻仄平”,平仄呼应,在音调上有两次起伏,听着自然舒服。
整句话最后一字落在平声上,意在烘托虎妞新婚之后高兴的心情。
如果颠倒过来,写成“晚上逛灯,白天逛庙”,结尾的调子沉了下去,就差多了。
论句式,这几句都很短,节奏急促,再加上平仄的起伏,与虎妞的忙乎劲儿、兴奋劲儿完全相合。
“初秋的夜晚(仄),星光叶影里阵阵的小风(平),祥子抬起头(平),看着高远的天河(平),叹了口气(仄)。
他的胸脯又是那么宽(平),可是他觉到空气仿佛不够(仄),胸中非常憋闷(轻)。
”这两句节奏比较舒缓。
此时祥子一个人走在秋夜的大街上,茫然无望。
23中的祥子在兵荒马乱中被抢走车子,却冒险地牵回了几匹骆驼?(B)A二匹B三匹C四匹D五匹4《骆驼祥子》中的祥子的第一辆车被抢走以后,千辛万苦聚积的准备第二次买车的钱被谁给洗劫了?(A)A孙B王C张D5《骆驼祥子》中谁的引诱也是造成祥子悲剧的原因(A)A夏太太B李太太C王太太D张太太6《骆驼祥子》中谁劝祥子把钱存入银行或放债,祥子没有接受建议。
(A)A高妈B李太太C王太太D张太太7《骆驼祥子》中谁让祥子买车“吃车份”、做小买卖的生意,他不屑一顾。
(C)A夏太太B李太太CD张太太8《骆驼祥子》中祥子的精神世界是(A)。
A滞后而苍白的B充实的C丰富的D健康的9《骆驼祥子》中祥子脸上的疤是怎样来的?(A)A小时被驴咬的B咬的C侦探打的D磕破的10《骆驼祥子》中祥子用了几年才凑足了100块钱买了第一辆洋车?(A)A三年B四年C两年D五年11《骆驼祥子》中祥子偷来三匹骆驼买了多少个大洋?(A)A三十五个B三十个C二十个D十五个12《骆驼祥子》中的“骆驼祥子”的外号在什么时候起的?(A)A祥子卖了骆驼之后B偷骆驼之前C进城拉洋车之后D买了第一辆车之后13《骆驼祥子》中的祥子不拉的车却能住在人和厂的原因是什么?(B)A想招祥子为女婿B祥子很勤劳,常帮干活C虎妞爱上了祥子D祥子死皮赖脸硬要住14《骆驼祥子》中的祥子在杨先生家拉了多长时间的包月,就愤愤而去?(A)A四天B一年C两年D一个月15《骆驼祥子》中的曹先生和曹太太对祥子怎样?(A)A很和气B很粗鲁C常骂祥子D常打祥子16《骆驼祥子》中的曹先生家的女仆是谁?(A)A高妈B张妈C李妈D王妈17《骆驼祥子》中的祥子不小心碰坏了车子,摔了曹先生后,出现了什么后果?(C)A扣了一个月的工钱B扣了半个月的工钱C没有扣钱D扣了点钱18《骆驼祥子》中的高妈对祥子怎样?(A)A很关心B不好C时常骂祥子D厌恶祥子19《骆驼祥子》中的祥子对高妈怎样?(A)A很佩服B很厌恶C不喜欢D时常骂高妈20《骆驼祥子》中的曹家的小男孩叫什么?(B)A小方B小文C小春D小霸王1.文章一开始介绍了北平的三种车夫,祥子属于哪类车夫A.高等车夫B低等车夫C不敢“拉晚儿”的车夫D总是“拉晚儿”的车夫2.中祥子的出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