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短的红河哈尼梯田导游词
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导游词

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导游词??提到我的家乡红河,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那绝对是被誉为“真正的大地雕塑”的红河哈尼梯田啊!红河哈尼梯田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是以哈尼族为主的多个少数民族利用当地“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独特气候条件,创造的农耕文明。
而最具代表性的呢就当数元阳哈尼梯田了。
智慧的哈尼族祖先在半山腰水源充足、温暖向阳的山坡上选择修建村寨,村寨的上方是茂密的森林,作为哈尼人民的水源地,村寨下方是梯田,为人的生存奉献粮食。
哈尼族在闲暇之余喜欢沏上一壶醇香的普洱茶坐着喝喝茶、聊聊天,以缓解耕作的劳累。
他们崇尚黑色,喜欢用自己织染的青黑色土布做衣服。
男子多穿对襟上衣和长裤,女子多穿无领上衣,下穿短褶裙。
那大家知道我们哈尼族怎样挑选一位勤劳、健康的姑娘吗?第一、我们看她的屁股黑不黑!我们哈尼族姑娘穿的是短褶裙,在田间地里劳作的时候是要弯腰的,屁股向上抬,经太阳一晒就黑了,那屁股越黑是不是就证明她越勤劳了。
第二、我们看她屁股露的多不多。
因为在我们哈尼族姑娘的裙子上是佩戴银饰、银链的,银饰、银链一多,就会把裙子给坠下来。
然而大家都知道,银有除湿、去病、保健的功效,我们哈尼族姑娘佩戴银饰、银链呢,就可以有效去除体内因多年在田间地里劳作染上的湿气,这样姑娘的身体不就健康了吗?千百年来哈尼人民崇拜自然、认识自然、顺应自然、改造自然,变自然生态为农业生态,将森林、村庄、梯田、水系四个要素,和谐统一,科学又实际,既解决了吃饭生存问题,又使环境得到了保护。
1300多年以来,这个生态系统养育了这方水土的哈尼族、彝族、瑶族、傣族、壮族、汉族等等世居民族,各民族互帮互助,成为了红河哈尼梯田一道道美丽的人文风景线。
说到这儿,可能大家又会有疑惑了,我们这么多民族是怎样相互包容、和谐发展的呢?不仅是因为我们有浓厚的梯田文化,还因为在我们享有“滇南邹鲁”美誉的红河建水有仅次于山东曲阜孔庙的全国第二大文庙,在这种儒家文化的影响下,我们各民族之间才得以友好往来,繁荣发展。
关于云南元阳梯田的导游词范文(2篇)

关于云南元阳梯田的导游词范文红河哈尼梯田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绵延整个红河南岸的红河、元阳、绿春及金平等县,仅元阳县境内就有____万亩梯田,是红河哈尼梯田的核心区。
元阳县境内全是崇山峻岭,所有的梯田都修筑在山坡上,梯田坡度在15度至75度之间。
以一座山坡而论,梯田最高级数达____级,这在中外梯田景观中是罕见的。
元阳哈尼梯田主要有4大景区:坝达景区包括箐口、全福庄、麻栗寨、主鲁等连片____多亩的梯田和箐口民俗村景区老虎嘴景区包括勐品、硐浦、阿勐控、保山寨等近____亩梯田,多依树景区包括多依树、爱春、大瓦遮等连片上万亩梯田。
如此众多的梯田,在茫茫森林的掩映中,在漫漫云海的覆盖下,构成了神奇壮丽的景观。
这些景区就是目前准备申报世界遗产的核心保护区。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元阳哈尼族梯田的知名度日渐提高,从封闭的哀牢山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游客纷至沓来。
在____年的第一次国际哈尼族文化研讨会期间,中国、荷兰、日本、美国、英国、泰国等____多个国家的____多名代表参观过胜村乡全福庄哈尼梯田,深为其景观的壮丽与文化的丰富所折服。
____年,法国人类学家欧也纳博士也来元阳观览老虎嘴梯田,面对脚下万亩梯田,欧也纳博士激动不已,久久不肯离去,他称赞:“哈尼族的梯田是真正的大地艺术,是真正的大地雕塑,而哈尼族就是真正的大地艺术家!”只要登上元阳随便哪一座山顶,就会看到充满在大地之间的、那如山如海汹涌而来的都是梯田。
元阳县共居一山的七个民族大致说来是按海拔高低分层而居的,海拔____米到____米的河坝区,多为傣族居住;____米到____米的峡谷区,多为壮族居住;____米到____米的下半山区,多为彝族居住;____米到____米的上半山,多为哈尼族居住;____米以上的高山区,多为苗、瑶族居住;汉族多居住在城镇和公路沿线。
哈尼族居住的上半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气温在15度左右,全年日照____小时,非常适宜水稻生长,故哈尼族先民自隋唐之际进入此地区就已开垦梯田种植水稻,在此____多年间,哈尼族倾注了数十代人的心力,发挥了惊人的智慧和勇毅垦殖梯田。
关于云南元阳梯田的导游词

关于云南元阳梯田的导游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云南,今天我们要一同领略的是令人叹为观止的元阳梯田。
元阳梯田位于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的哀牢山南部,是红河哈尼梯田的核心区。
这里的梯田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堪称世界一绝。
当您踏入这片土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一片片如镜面般的梯田,它们顺着山势蜿蜒伸展,就像大地的指纹,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元阳梯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哈尼族人民历经千百年辛勤劳作的结晶。
哈尼族是一个古老而智慧的民族,他们世世代代在这里繁衍生息,凭借着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在这片崇山峻岭之中开辟出了如此壮观的梯田。
哈尼族人民巧妙地利用了当地复杂的地形和气候条件,建造了合理的灌溉系统。
他们把山上的泉水和溪流引入梯田,使得每一块田地都能得到充足的水源。
而且,哈尼族人民根据不同的地形和海拔,种植了不同的农作物,使得梯田一年四季都呈现出不同的景色。
春天,当大地刚刚从沉睡中苏醒,梯田里注满了水,在阳光的照耀下,宛如无数块银镜镶嵌在大地上。
此时,勤劳的哈尼族人民开始在田间忙碌,播下希望的种子。
夏天,水稻茁壮成长,一片翠绿,微风拂过,掀起层层绿浪。
秋天,稻谷成熟,金黄的稻穗在风中摇曳,整个梯田变成了一片金色的海洋,那是丰收的喜悦。
冬天,梯田里的水干涸了,露出了肥沃的土地,为来年的耕种做好准备。
在元阳梯田,您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还能感受到浓郁的民族文化。
哈尼族有许多独特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比如,每年农历十月的长街宴,那是哈尼族最盛大的节日之一。
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丰盛的美食,摆放在街道两旁,人们围坐在一起,品尝美食,唱歌跳舞,共同庆祝丰收的喜悦。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提一下元阳梯田的最佳观赏点。
多依树景区是观赏日出的绝佳之地。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梯田上,整个世界仿佛被点亮了,那景色美不胜收。
而老虎嘴景区则是观赏日落的好去处。
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将梯田染成了橙红色,如梦如幻。
坝达景区的梯田面积最大,气势最为恢宏,站在观景台上,您可以俯瞰整个梯田的壮丽景色。
红河哈尼梯田导游词

红河哈尼梯田导游词
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田有多高,这如诗如画、巧夺天工的大地艺术,就是红河哈尼梯田。
水绕着田,田依着寨,人居与农耕和谐交融,这千层叠翠的美好家园,正是北回归线上的绿色生态明珠。
人的命根子是田,田的命根子是水,水的命根子是森林和树木,为此,哈尼人民崇拜自然、崇拜树木,以树为神,将森林分为水源林和寨神林,这两种树林任何时候禁止砍伐,否则,乡规民约将给予制裁。
这种特殊的乡规民约对保护梯田、保护森林、保护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
智慧的哈尼祖先在半山腰水源充足、温暖向阳的山坡上选择建寨的最佳位置,形成村落,以梯田田埂和水渠水沟为交通要道连接村寨与村寨。
森林、村寨、梯田、江河形成自然和谐的景色。
以高山森林为源泉把水引入村中的供人畜饮用,同时,利用水流经过村寨,在房前屋后建起了水碾、水磨和水碓,充分利用水能的作用,节省劳力,为家庭生活服务。
哈尼先民还发明了“自然冲肥”法,通过水沟将自家门口的肥料化在水中,冲到田里,既减少劳动强度,又合理利用水资料。
千百年来哈尼人民崇拜自然,认识自然,顺应自然,改造自然,变自然生态为农业生态,将森林、村庄、梯田、水
系四个要素和谐统一,科学而又实际,既解决了吃饭生存问题,又使环境得到了保护。
1300多年来,这个生态系统养育了这方水土的哈尼族、彝族、苗族、瑶族、傣族、壮族、汉族等世居民族,各民族互帮互助,成为红河哈尼梯田一道美丽的人文风景线。
红河哈尼梯田,通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天梯。
云南元阳梯田导游词

云南元阳梯田导游词【篇一】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红河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田有多高,这如诗如画、巧夺天工的大地艺术,就是红河哈尼梯田。
水绕着田,田依着寨,人居与农耕和谐交融,这千层叠翠的美好家园,正是北回归线上的绿色生态明珠。
红河哈尼梯田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在唐代,梯田开垦已达相当规模,明代大农学家徐光启,在其著作《农政全书》中将红河哈尼梯田列为中国农耕史上的七大田制之一。
红河哈尼梯田,是以哈尼族为主的各族人民,利用当地“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创造的农耕文明。
红河哈尼梯田主要分布于红河哀牢山南段的元阳、绿春、红河、金平等县,规模近7万公倾,仅世界遗产申报地元阳县境内就有19万亩,集中连片的达700公顷,其中以多依树梯田、牛角寨梯田、麻栗寨梯田,勐品梯田最具代表性,气势宏伟,蔚为壮观。
在依山而建的哈尼村寨的上方,茂密的森林是哈尼人民的水源地,村寨的下方是梯田,为人的生存奉献粮食,中间是人们生活的村寨居所。
在这三者之间,经过精心保护的森林中渗出水流,通过自成一体的灌溉网络通向村庄,再流入梯田,田灌满以后再以田为渠流向河谷。
梯田中的水和河谷中的水蒸发而上,在山腰受来自南面海洋性季风和海拔高低悬殊的气候影响而形成云海水分被森林充分吸纳,化为云雾阴雨贮于高山丛林,在林中汇成无数的水潭和溪流、被哈尼人民在半山腰截流而成特殊的灌溉水系。
如此循环反复,生生不息。
在申报地元阳县境内的哈尼梯田,没有一座水库,却拥有充分的水源,这科学的水系和良性生态令人惊叹。
人的命根子是田,田的命根子是水,水的命根子是森林和树木,为此,哈尼人民崇拜自然、崇拜树木,以树为神,将森林分为水源林和寨神林,这两种树林任何时候禁止砍伐,否则,乡规民约将给予制裁。
这种特殊的乡规民约对保护梯田、保护森林、保护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
智慧的哈尼祖先在半山腰水源充足、温暖向阳的山坡上选择建寨的最佳位置,形成村落,以梯田田埂和水渠水沟为交通要道连接村寨与村寨。
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导游词

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导游词【篇一】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来到七彩云南这个神秘而美丽的地方。
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想必我前世肯定把脖子都扭断了才换来今天与大家几天共处的时光啊!我很珍惜与大家在一起的日子,我觉得这就是缘分。
在接下来的几天行程里我将竭尽全力为大家讲解与服务,希望给大家一段轻松、愉快的旅途。
大家一定很想知道我是谁了吧!我呢就是大家此次行程的导游,我的名字叫苏XX,你也可以叫我小苏、苏导,当然也可以叫我少数民族名字阿XX。
说到云南啊,大家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呢是不是大象满街跑,孔雀天上飞,还有咱少数民族。
好,那大家都猜猜看,我是什么民族呢啊,对!我呢就是来自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一名彝族姑娘。
提到我的家乡红河,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那绝对是被誉为“真正的大地雕塑”的红河哈尼梯田啊!红河哈尼梯田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是以哈尼族为主的多个少数民族利用当地“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独特气候条件,创造的农耕文明。
而最具代表性的呢就当数元阳哈尼梯田了。
智慧的哈尼族祖先在半山腰水源充足、温暖向阳的山坡上选择修建村寨,村寨的上方是茂密的森林,作为哈尼人民的水源地,村寨下方是梯田,为人的生存奉献粮食。
哈尼族在闲暇之余喜欢沏上一壶醇香的普洱茶坐着喝喝茶、聊聊天,以缓解耕作的劳累。
他们崇尚黑色,喜欢用自己织染的青黑色土布做衣服。
男子多穿对襟上衣和长裤,女子多穿无领上衣,下穿短褶裙。
那大家知道我们哈尼族怎样挑选一位勤劳、健康的姑娘吗第一、我们看她的屁股黑不黑!我们哈尼族姑娘穿的是短褶裙,在田间地里劳作的时候是要弯腰的,屁股向上抬,经太阳一晒就黑了,那屁股越黑是不是就证明她越勤劳了。
第二、我们看她屁股露的多不多。
因为在我们哈尼族姑娘的裙子上是佩戴银饰、银链的,银饰、银链一多,就会把裙子给坠下来。
然而大家都知道,银有除湿、去病、保健的功效,我们哈尼族姑娘佩戴银饰、银链呢,就可以有效去除体内因多年在田间地里劳作染上的湿气,这样姑娘的身体不就健康了吗千百年来哈尼人民崇拜自然、认识自然、顺应自然、改造自然,变自然生态为农业生态,将森林、村庄、梯田、水系四个要素,和谐统一,科学又实际,既解决了吃饭生存问题,又使环境得到了保护。
云南的元阳梯田导游词

云南的元阳梯田导游词
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国云南的元阳梯田!我是你们的导游,今天我将带领大家一起探索这个美丽的景点。
元阳梯田位于中国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的南部山区,被大自然赋予了它独特的景观和文化价值。
这里拥有600多年的悠久历史,被誉为中国最美的梯田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第一站,我们来到观景台,从这里我们可以俯瞰整个梯田景观。
梯田由一级级平行的梯田组成,就像一幅幅巨大的艺术画,令人叹为观止。
在不同的季节,梯田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春天是翠绿,夏天是灿烂的金黄,秋天是金色的稻谷,冬天则给人一种宁静和祥和的感觉。
第二站,我们将深入梯田,更近距离地感受这片土地的魅力。
我们将穿行在错落有致的梯田之间,领略人们在这里的勤劳和智慧。
哈尼族是这里的主要居民,他们在这片陡峭的山地上,创造了一套完整的灌溉系统,将水源引入各个梯田,实现了农田的高效管理和可持续利用。
第三站,我们来到一个哈尼族村寨,了解当地居民的生活和文化。
这里的村寨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以土木结构为主,外立面绘有丰富多彩的壁画,展现了哈尼族人民的传统艺术和信仰。
我们还可以品尝到正宗的哈尼族美食,如酸汤鱼和哈尼饵块,让味蕾感受到独特的风味。
最后一站,我们来到当地的农家乐,体验农耕文化。
你可以亲自动手,体验种植水稻的过程,感受农民的勤劳与汗水。
同时,你还可以品尝到新鲜的农产品和纯净的山泉水,感受到大自然的恩赐。
云南元阳梯田不仅为我们呈现了壮观的自然景观,还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图景。
希望大家在这里度过愉快的时光,留下美好的回忆。
谢谢!。
导游词

导游词:哈尼人的天梯——元阳梯田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位于哀牢山南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被誉为“哈尼人的天梯”的元阳梯田。
每年晚冬是这里农民最忙的季节,因蓄水养田所呈现的光影色彩,也成为了看梯田最美的季节。
元阳县以梯田稻作为主,被明代农学家徐光启列为中国农耕史上的七大田制之一。
早在1300年前的唐朝, 哈尼族就来到了哀牢山南部沟壑纵横、“地无三分平”的山区定居,凭着坚忍不拔的毅力,利用这里垂直气候明显、雨量充沛、适合稻种的特点,经过53代人的辛勤劳作,在山间开垦出了梯田并沿用至今。
元阳梯田有四绝:一是形式多,每片山坡上都布满了形状各异的梯田,大的可达10多亩,小者仅有簸箕大。
二是地势陡,我们知道,大于25度的耕地一般都要求退耕还林,但在这里,从15度的缓坡到75度的峭壁上都能看见梯田,可谓巧夺天工。
三是级数多,一面坡上竟能开垦3000多级阶梯,极大地提高了耕地质量和数量。
四是海拔高, 山区地形呈“V”形分布,海拔高度2795米,达到水稻种植的最高点。
这里的水稻品种上佳、不施农肥,为有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云南连续3年大旱,这里的山里看不到任何水源地,而梯田中的水是从何而来呢?哈尼人民说“山有多高,水有多高”。
在低纬度河谷常年高温使江河的水大量蒸发,到了高空受到冷气团的冷却,形成云雾终年缠绕于山间,云雾钻入全县6万多公顷的森林中,形成水滴汇成小溪,形成骨干沟渠4653条,提供了全县所有梯田和人畜用水。
这一结构被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构的良性农业生态循环系统。
在这直上云天的梯田里,哈尼族广种稻谷及各类杂粮瓜果。
哈尼长街宴吃的东西全部都是来自梯田中的产品。
每年10月10日左右的昂玛突节是哈尼族人民祭护寨神、拜龙求雨的节日,妇女们准备近40种风味的菜肴,各家男主人将鱼雀、竹笋、木耳、蘑菇等梯田中的特产和高粱焖锅酒端到指定的街心,一家摆一至二桌,家家户户桌连桌沿街摆,百来张桌子排在一起,恰似一条长龙,每年慕名而来看梯田美,吃哈尼菜的人络绎不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短的红河哈尼梯田导游词
下面我们进入元阳哈尼族梯田,元阳哈尼族梯田的知名度自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就在不断提高,从封闭的哀牢山走向了全
国和世界。
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游客纷至沓来。
在1993年的第一次
国际哈尼族文化研讨会期间,中国、荷兰、日本、美国、英国、
泰国等10多个国家的100 多名代表参观过胜村乡全福庄哈尼梯田,深为其景观的壮丽与文化的丰富所折服。
1995年,法国人类学家
欧也纳博士也来元阳观览老虎嘴梯田,面对脚下万亩梯田,欧也
纳博士激动不已,久久不肯离去。
他称赞:“哈尼族的梯田是真
正的大地艺术,是真正的大地雕塑,而哈尼族就是真正的大地艺
术家!”只要登上元阳随便哪一座山顶,就会看到充满在大地之间的、那如山如海汹涌而来的都是梯田。
这里共居一山的七个民族大致说来是按海拔高低分层而居的,海拔144米到600米的河坝区,多为傣族居住;600米到1000米的峡谷区,多为壮族居住;1000米到1400米的下半山区,多为彝族
居住;1400米到2000米的上半山,多为哈尼族居住;2000米以上的高山区,多为苗、瑶族居住;汉族多居住在城镇和公路沿线。
哈尼
族居住的上半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气温在15度左右,
全年日照1670小时,非常适宜水稻生长。
故哈尼族先民自隋唐之际进入此地区就已开垦梯田种植水稻,
在此1200多年间,哈尼族倾注了数十代人的心力,发挥了惊人的
智慧和勇毅垦殖梯田。
同时,哈尼族等民族还发挥了巨大的天才
各创造力,在大山上挖筑了成百上千条水沟干渠,已建成骨干沟
渠4653条,其中,灌溉面积达50亩以上的有662条。
条条沟渠如银色的腰带,将座座大山紧紧缠绕,大大小小沟箐中流下的山水
被悉数截入沟内,这样就解决了梯田稻作的命脉————水利问题。
哈尼族垦殖梯田的想象力令人惊绝,其随山势地形变化,因
地制宜,坡缓地大则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则开垦小田,甚至沟边
坎下石隙之中,无不奋力开田。
因而梯田大者有数亩、小者仅有
簸箕大。
元阳哈尼族梯田从古至今始终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大系统,今天它仍然是哈尼族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根本。
166689亩梯田
在养育着336971个农业人口,高山上的63958.4公顷森林提供着
全县人民的生活用水和农田用水,全县4653条水沟干渠仍在灌溉
着千山万岭之上的梯田,这就是元阳哈尼族梯田奇观的突出特点。
它是哈尼族人民与哀牢山大自然相融的相谐互促互补的天人合一
的人类大创造,是文化与自然巧妙结合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