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考研-劳动人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刘尔铎副教授

合集下载

人大考研劳动人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孙树菡教授

人大考研劳动人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孙树菡教授

爱考机构-人大考研-劳动人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孙树菡孙树菡教授基本情况性别:女出生年月:1948.2职称职务:教授学历学位:硕士社会兼职:中国劳动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保险学会理事、学术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残疾人事业研究院副院长开设课程职业安全卫生、社会保障国际比较、社会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工效学、人口环境经济学教育和工作简历教育经历1982年毕业于北京经济学院劳动经济系;1987年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研究生。

工作简历1982年起在中国人民大学任教,教授职业安全与卫生、工效学、人口经济学、社会保险学、社会保障概论、医疗保险、职业伤害与工伤保障、社会保障专题等。

学术论文1、“中国劳动安全卫生及工伤保险制度的反思与选择”孙树菡,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2002年第4期;2、“必须强化矿工安全保障体系”,孙树菡,《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年第1期;3、“我国社会机构养老发展探讨”,孙树菡,葛英,《社会保障制度》2004年第11期;4、“DevelopmentandProblemsofWork-relatedInjuryInsuranceSysteminChina”,孙树菡,《StruggleforJustice:Workers'CompensationSystemintheAsiaPacificRegion》,香港,2005。

3;5、“老年护理――从保姆式照料走向专业化护理”《人民日报》2006年5月24,孙树菡、何伟;6、“构建科学的工伤保险预防机制”,孙树菡、余飞跃《中国社会保障》2007年第3期;7、“我国残疾人康复需求与供给研究”,孙树菡、毛艾琳,《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第1期;8、“中国工伤保险制度30年:制度变迁与绩效分析”,孙树菡、朱丽敏《甘肃社会科学》2009.3;9、“Chinaandthedevelopmentofthesportforpersonswithadisability,1978-2008:areview”,《SportinSociety》,May24,2009;10、“2008年金融危机下智利养老金三支柱改革---政府责任的回归”,孙树菡、闫蕊,《兰州学刊》2010.1学术著作1、《劳动生理与劳动保护》,赵履宽孙树菡主编,劳动人事出版社,1987;2、《职业安全与卫生》,孙树菡著,红旗出版社1993;3、《劳动安全卫生》孙树菡著,中国劳动出版社,1995;4、工伤保险孙树菡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12,获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5、医疗保险仇雨临、孙树菡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3,获全国首届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6、译著《老而弥智---养老保险经济学》孙树菡等,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17、《劳动者职业伤害法律保障》孙树菡、王岩主编,法律出版社,2006.108、工伤保险孙树菡主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人大考研法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王振东

人大考研法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王振东

爱考机构-人大考研-法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王振东王振东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硕士生导师新闻'>1981年—1985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本科1985年—1988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研究生法律思想史学、法理学、法学方法论老庄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北京市地石律师事务所律师专着《自由主义法学》(法律出版社,2005);专着《现代西方法学流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专着《韦伯:社会法学理论》(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0);主编《中国法律思想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主编《西方法律思想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副主编《中国法律思想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2005年第二版,2008年第三版);副主编《中国法哲学史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副主编《西方法律思潮源流论》(2008);参与编写着作和教材主要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马列法学原着选读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社会科学学科大全》(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法哲学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人权:从世界到中国》(党建读物出版社,1999);《西方法律思想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1世纪教材2000年第一版,2006年第二版;十五规划国家级教材2004年第一版,2007年第二版);《现代法学基础教程》(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法律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社会主义法治论》(法律出版社,2002);《法的形成与运作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法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2008年第二版,2012年第三版);《世界着名十大法学家评传》(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2008年第二版);主要论文:《恶法亦法理论的历史寻踪及其价值》,《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第11期,《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8年第2期转载;《试论中国自然法思想及其复兴》,《法学家》,2006年第3期;《韦伯的社会法学方法论思想评析》,《第四届全国西方法律思想史年会论文集》;《拉德布鲁赫相对主义法哲学及其价值》,《成人高教学刊》2007年第8期;《法律契约论的历史发展及其当代意义》,《成人高教学刊》2004年第3期,《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4年第12期转载;《中国自然法复兴的内在逻辑》,《法学纪元》2005年12期;《历史法学四题》,《成人高教学刊》2009年第2期;《中国自然法复兴与和谐社会建构》,《第三届全国西方法律思想史年会论文集》;《法哲学论》、《社会主义法治论》、《法的形成和运作原理》等博士点项目和人文社科项目的主要参加人之一。

中国人民大学人力资源管理考研笔记

中国人民大学人力资源管理考研笔记

人力资源管理笔记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孙树涵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如何思考组织中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一、时代与企业发展给人力资源管理提出的问题人力资源管理:在组织活动范围内针对人这一特殊资源进行科学管理、有效利用和合理开发的活动。

1. 工业时代与信息时代的区别:沟通方式改变,学习的革命(学习方式变化)企业的核心是职业技能:员工具备的能力、素质智力资本、人力资本-员工本身、结构资本-企业内部模式、顾客资本-顾客关系价值区别一:目标追求不同工业时代-追求规模,以规模求利润,产量知识时代-企业整体效益的超值,讲求小、好,强调企业整体提高,服务超值,企业持续高速发展。

区别二:管理系统工业时代-物质资本为核心技能知识时代-以智力资本为核心联接其它技能。

区别三:管理思想工业时代-标准制度、激励系统让人更稳定、努力,让人“尽力”是理性管理思想。

信息时代-人性的思想,更多要求人“尽心”工作,让人更聪明地工作,超越自我,不断创新,是人性管理思想。

区别四:管理秩序工业时代-强调等级秩序,金字塔型,职能管理。

信息时代-组织要求扁平化,强调部门间的合作,管理重心下移。

2. 时代对管理的要求策略联盟:从营销角度看:是顾客导向型形成一个服务价值链。

企业生存发展顾客忠诚度顾客的满意度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人力资源的管理员工的满意度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员工生产效率①由员工处理顾客问题②品质与创新:{产品、质量、速度、团队}四大魔咒③注重速度与效率④组织扁平化⑤强调沟通,强调企业文化⑥学习型组织,注重员工自我开发与潜能开发⑦利益共同体⑧系统整合,出现整合人力资源管理团队精神,每一方面均与人相关。

服务,速度,产品质量,企业注重品质与创新在四个方面:二、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人力资本是企业价值创造的主导要素是企业未来成长发展的源泉。

(1)工业时代:土地资本、劳动力资本、企业家。

(2)信息时代:提出了知识是特殊资源,知识、劳动力、企业家价值是企业创造资本的要素,确立人在企业中的核心地位。

就业、民生与可持续发展

就业、民生与可持续发展

第十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坛就业、民生与可持续发展论 坛 议 程2010年6月12-13日北京中国议程目录主论坛: 就业、民生与可持续发展 (1)特色论坛1-1:全球劳动科学院长论坛 (2)特色论坛1-2:全球劳动科学院长论坛 (4)特色论坛2:国际区域和地区工作与劳工发展论坛 (5)劳动经济分论坛:人口、就业与劳动力市场 (6)人力资源分论坛:民族文化、组织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 (8)社会保障分论坛:中国社会保障体制 (10)劳动关系分论坛:全球化背景下的劳动关系和劳动争议治理 (12)服务信息和会场路线图 (14)主论坛: 就业、民生与可持续发展论坛时间:2010年6月12日上午08:30-12:00论坛地点: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第1报告厅08:30-08:45嘉宾签到08:45-09:00嘉宾合影09:00-10:00 开幕式主持人: 冯惠玲,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教授09:00-09:15 校领导致辞:程天权,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教授09:15-09:45 主题演讲:张小建,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演讲题目:“中国积极的就业政策及其实施效果”09:45-10:00 荣誉教授、兼职教授聘任仪式曾湘泉院长介绍情况,程天权书记颁发聘书10:00-10:10 茶歇10:10-12:00主题报告主持人:杨伟国,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处副处长、教授10:10-11:10 詹姆斯•海克曼(James J. Heckman),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演讲题目:“儿童时期人力资本投资对成年后就业能力的影响”11:10-11:40 皮特•海尼克(Peter Hennicke),德国Wuppertal气候、能源与环境研究所前任所长、教授演讲题目:“资源、效率与就业”11:40-12:00 曾湘泉,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教授演讲题目:“双转型背景下的中国就业能力提升战略”12:00-13:00 午餐(地点:中国人民大学中区餐厅三层汇贤居)特色论坛1-1:全球劳动科学院长论坛——劳动科学在全球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前景论坛时间:2010年6月12日下午14:00-18:00论坛地点: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第2会议室14:00-14:15 主办单位负责人致辞主持人:曾湘泉,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教授致辞:萨瓦什•库瑞威拉(Sarosh Kuruvilla),美国康奈尔大学产业和劳动关系学院国际项目主席、教授大卫•范格德(David Finegold),美国新泽西州立罗格斯大学管理与劳动关系学院院长、教授14:15-16:00 专题讨论1主题: 21世纪劳动领域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主持人:布鲁斯•考夫曼(Bruce Kaufman),美国乔治亚州立大学人事和雇佣关系研究院前任院长、教授发言人: 约翰•巴德(John W. Budd),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卡尔森人力资源和劳动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塔尼亚•沙巴(Tania Saba),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文理学院副院长、教授王一江,长江商学院副院长、教授孙健敏,中国人民大学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弗朗西斯科•加维尔•戈麦斯•阿韦列拉(Francisco Javier GomezAbelleira),西班牙马德里卡洛斯三世大学社会和法律学院副院长、教授冯喜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16:00-16:15 茶歇16:15-18:00 专题讨论2主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劳动力市场,劳动关系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变化,以及它们对劳动关系和人力资源教育的影响主持人: 威廉•布朗(William Brown),剑桥大学人文和社会科学学部主席,剑桥大学达尔文学院院长、教授发言人: 吉恩•查理斯特(Jean Charest), 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产业关系学院院长、教授莱娜•格纳斯(Lena K. Gonäs),瑞典卡尔斯塔德大学经济科学、通信与信息技术学院院长、教授赖德胜,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崔勋,南开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教授唐志敏,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18:00-19:00 晚餐(天使食府)特色论坛1-2:全球劳动科学院长论坛——劳动科学在全球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前景论坛时间:2010年6月13日下午14:00-18:00论坛地点: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第2会议室14:00-15:45 专题讨论3主题:劳动学科领域研究发展趋势主持人: 史蒂芬•弗伦克尔(Stephen Frenkel),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组织与管理学院原院长、教授发言人: 大卫•范格德(David Finegold),美国新泽西州立罗格斯大学管理与劳动关系学院院长、教授钟志良(Chee-Leong Chong),新加坡新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教授田小宝,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姚先国,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史蒂芬•巴赫(Stephen Bach),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管理学系研究委员会委员,博士项目主席、教授沈琴琴,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15:45-16:00 茶歇16:00-17:45 专题讨论4主题: 从全球角度看劳动科学学科的课程设置、教学及人才培养主持人: 曾湘泉,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教授发言人: 萨瓦什•库瑞威拉(Sarosh Kuruvilla),美国康奈尔大学产业与劳动关系学院国际项目主席、教授阿尼尔•维尔玛(Anil Verma),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罗特曼管理学院产业关系和人力资源中心主任、教授保罗•戈伦(Paul J. Gollan),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商学院副教授,麦考瑞大学商学院研究主任白木三秀(Mitsuhide Shiraki),日本早稻田大学国际教育中心院长,政治经济学院教授周文霞,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助理、教授徐广正,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劳工研究所课程委员会主任、教授17:45-18:00 院长宣言暨合作协议签字仪式18:00-19:00 晚餐特色论坛2:国际区域和地区工作与劳工发展论坛论坛时间:2010年6月12日下午13:30-17:30论坛地点: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第1会议室论坛主题:劳动与可持续发展主持人:丹尼斯•哈瑞森(Denis Harrisson),加拿大蒙特利尔魁北克大学教授13:30-14:20 主题发言发言人:吉奥基•赛尔(György Széll),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大学教授演讲题目:“就业、民生与可持续发展”14:20-14:40 茶歇14:40-17:30专题讨论发言人: 斯特罗拉•迪米特里亚季斯(Stavroula Demetriades),欧洲基金会产业关系与工作场所发展研究所主任安妮•因加•希尔森(Anne Inga Hilsen),挪威奥斯陆工作研究所研究员吉奥基•赛尔(György Széll),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大学教授皮特•海尼克(Peter Hennicke),德国Wuppertal气候、能源与环境研究所前任所长,教授刘尔铎,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易定红,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劳动经济系主任、副教授17:30-18:30 晚餐(天使食府)劳动经济分论坛:人口、就业与劳动力市场上午日程论坛时间:2010年6月13日09:00-12:00论坛地点: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第2会议室09:00-10:30圆桌讨论,主题:就业与发展主持人:赵忠,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发言人:理查德·弗里曼(Richard Freeman),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系教授詹姆斯·海克曼(James J. Heckman),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李实,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于法鸣,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司长曾湘泉,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教授10:30-11:00 茶歇11:00-12:00 主题演讲主持人:曾湘泉,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教授演讲人:理查德·弗里曼(Richard Freeman),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演讲题目:“金融化时代的劳动力市场:金融不稳定对工人的风险及应对措施”12:00-13:30 午餐(中国人民大学中区食堂三层自助餐厅)下午日程论坛时间:2010年6月13日13:30-17:20论坛地点: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求是楼347会议室13:30-15:10 专题讨论1: 收入不平等与人口失衡主持人: 杨伟国,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处副处长、教授13:30-14:10 李实,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演讲题目:“我国二十年来的收入分配的不平等”14:10-14:50李宏彬,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演讲题目:“我国父母的性别选择行为与失踪女性:来自超声波诊断技术扩散的证据”14:50-15:10 嘉宾自由发言15: 10-15:40 茶歇15:40-17:20 专题讨论2:劳动力市场主持人: 易定红,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劳动经济系主任、副教授15:40-16:20葛赢,对外经贸大学国际贸易学院教授演讲题目:“中国工会的作用”16:20-17:00 赵忠,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演讲题目:“我国劳动者劳动合同形式从1988年到2007年的演变”17:00-17:20 嘉宾自由发言17:30-18:30 晚餐人力资源分论坛:民族文化、组织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上午日程论坛时间:2010年6月13日09:00-12:00论坛地点: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第2报告厅主持人: 孙健敏,中国人民大学理学院副院长、教授09:00-10:00 主题演讲:企业目标与新世界秩序演讲人:霍夫斯泰特(Gerard Hendrik Hofstede),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名誉教授,组织人类学和国际管理主任,蒂尔堡大学经济学研究中心教授10:00-10:15 茶歇10:15-11:30 主题演讲:跨文化研究与组织行为演讲人:艾肯(Zeynep Aycan),土耳其客科奇大学心理学系教授12:00-13:30 午餐(中国人民大学中区食堂三层自助餐厅)下午日程论坛时间:2010年6月13日13:30-17:00论坛地点: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第2报告厅13:30-13:55 霍夫斯泰特新书《文化与组织》发行仪式(兼职教授聘任仪式)主持人: 石伟,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人力资源系主任、教授13:30-13:35 曾湘泉院长向霍夫斯泰特教授颁发兼职教授证书并致辞13:35-13:45 霍夫斯泰特讲话13:45-13:50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周蔚华致辞13:50-13:55 译者孙健敏教授发表翻译感言14:00-17:00 主题演讲: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主持人:石伟,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人力资源系主任、教授14:00-14:45 彭剑锋,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演讲题目:“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14:45-15:15 赵金林,汇源集团副总裁演讲题目:“汇源集团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15:15-15:30 茶歇15:30-16:15 林新奇,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演讲题目:“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16:15-17:00 张丽华,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演讲题目:“组织文化研究方法”17:00-18:00晚餐社会保障分论坛:中国社会保障体制论坛时间:2010年6月13日论坛地点: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第1会议室专题讨论1: 社会保障体制的宏观议题主持人: 韩克庆,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社会保障系主任、副教授09:00-09:05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教授致辞09:05-09:45 约玛•席比勒(Jorma Sipilä),芬兰坦佩雷大学前任校长、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系教授演讲题目:“作为社会投资的社会政策?”09:45-10:25 杨燕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演讲题目:“论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10:25-10:40 茶歇10:40-11:20 潘锦棠,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演讲题目:“社会保障体制中的平等、效率与公平”11:20-11:40 点评:杨团,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11:40-12:00 提问与讨论12:00-13:00 午餐(中国人民大学中区食堂三层自助餐厅)专题讨论2 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研究主持人: 吕学静,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系主任、教授13:30-14:10 褚福灵,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社会保障系主任、教授演讲题目:“中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改革探究”14:10-14:50 王延中, 中国社会科学院劳动和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演讲题目:“医疗卫生服务与医疗保障基金管理的分与合”14:50-15:10 点评:唐钧,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15:10-15:30 提问与讨论15:30-15:50 茶歇专题讨论3: 中国社会保障体制专项研讨主持人: 孙树菡,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15:50-16:10 熊跃根,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演讲题目:“中国福利体制建构与发展的社会基础分析”16:10-16:30 韩克庆,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社会保障系主任、副教授演讲题目:“社会质量中国化——问题、背景和福利改革议题”16:30-16:50 杨立雄,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演讲题目:“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调整机制研究”16:50-17:10 杨俊,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演讲题目:“中国养老保险体制理性选择与福利效应研究”17:10-17:30 点评:潘屹,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研究员17:30-17:50 提问与讨论18:00-19:00 晚餐(天使食府)劳动关系分论坛:全球化背景下的劳动关系和劳动争议治理上午日程论坛时间: 2010年6月13日论坛地点: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求是楼440室学术报告厅09:00-10:30 大会主旨发言(每人20分钟)主持人:李丽林,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劳动关系系主任、副教授演讲人:威廉•布朗(William Brown),剑桥大学人文和社会科学学部主席,剑桥大学达尔文学院院长、教授演讲题目:“英国的劳资争议处理机制:产业行动治理机制”常凯,中国人民大学劳动关系研究所所长、教授演讲题目:“中国劳动争议治理的法律机制研究”弗朗西斯科•加维尔•戈麦斯•阿韦列拉(Francisco Javier Gomez Abelleira),西班牙马德里卡洛斯三世大学社会和法律学院副院长、教授演讲题目:“西班牙劳资争议治理机制”张鸣起,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演讲题目:“工会在集体争议中的作用”10:30-10:45 茶歇10:45-12:00 大会发言(每人15分钟)主持人:程延园,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演讲人:唐鑛,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演讲题目:“企业社会责任视角下的战略劳动关系管理”乔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系主任、副教授演讲题目:“劳动者群体性事件与危机管理创新——从出租车罢工潮说起”程多生,中国企业家联合会雇主工作部副部长演讲题目:“雇主组织在劳动关系调整中的作用”彭光华,中国人民大学劳动关系研究所副所长演讲题目:“罢工权与集体谈判权”叶静漪,北京大学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研究所所长、教授演讲题目:“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研究”12:00-14:00 午餐(中国人民大学中区食堂三层自助餐厅)下午平行分论坛A议程地点: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第3会议室14:00-17:30 专题讨论1(15:30-15:45 茶歇)议题:全球化下的劳工权益保障全球化下劳动关系与劳动争议国外集体劳动争议问题研究下午平行分论坛B议程地点: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第4会议室14:00-17:30 专题讨论2 (15:30-15:45 茶歇)议题:我国集体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研究我国集体劳动争议的现状、特点与趋势研究我国集体劳动争议的影响与治理策略研究17:30-17:55 闭幕式地点: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第3会议室主持人:唐鑛,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发言人:常凯,中国人民大学劳动关系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18:00-19:00 晚餐服务信息和会场路线图一、服务信息论坛会务组工作地点:燕山大酒店716,719室二、会场路线图1、燕山大酒店——中国人民大学东门——逸夫会议中心2、中国人民大学东门——逸夫会议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东门——求是楼。

人大考研-劳动人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李莹讲师

人大考研-劳动人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李莹讲师
李莹,农民工的社会政策与福利:天津的个案分析,发表于第13届国际可持续发展研讨会?瑞典,2007年6月
李莹,城镇企业职工养老金性别差异的定量探讨,《市场与人口分析》,2004年第10卷第6期
李莹,城市农民工在城乡两地社会地位的比较分析及相关探讨,《西北人口》,2004年第6期
李莹,简析传统性别观念对人力资本投资性别差异的影响,《西北人口》,2004年第3期
陈卫民李莹,退休年龄对我国城镇职工养老金性别差异的影响分析,《妇女研究论丛》,2004年第1期
பைடு நூலகம்科研课题
2009-12,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基金,“我国的农民工政策与国际移民政策:一个比较研究”
联系方式
北京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求是楼(100872)
电话:010-62516086,电邮:liyingkate@
爱考机构-人大考研-劳动人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李莹讲师
李莹讲师
基本情况
李莹,女(1978-12),讲师,博士
研究领域
社会政策;农民工的社会福利与政策
开设课程
社会调查方法,社会学概论
教育和工作简历
教育情况:
1997-2001,南开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国际经济专业,经济学学士
2001-2004,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经济学硕士
2004-2009,香港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行政学系,社会政策方向,哲学博士
工作经历:
2009-至今,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社会保障教研室,讲师
学术论文
LiYing&ErnestChui,GovernmentalPolicyandSocialExclusionofRuralMigrantsinUrbanChina,AsianandPacificMigrationJournal(SSCI),19(2),2010

人大考研-劳动人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李育辉副教授

人大考研-劳动人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李育辉副教授

爱考机构-人大考研-劳动人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李育辉李育辉副教授基本情况副教授,心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2011-2012年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在MSU商学院管理系和心理学院组织行为系做访问学者,美国管理学会(AOM)、国际应用心理学会(IAAP)和国际测评协会(ITC)会员。

主持过多项国家级基金课题和项目,已在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二十余篇,并担任多个期刊审稿人。

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曾获得2002年全国社会心理学年会和2008及2010年北京行为科学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在完成教学和科研工作之外,积极投身社会服务,多次为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提供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和培训服务,包括国家汉办、国家安全部、国家教育部、北京市团委、联想集团等,内容涉及人员素质测评、领导者胜任能力模型分析、团队角色管理、工作分析与员工压力管理等,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与丰富的实战经验。

研究领域领导者特征和员工情绪;领导-成员交换关系(LMX)和团队效能;工作压力和幸福感;人事测评工具的本土化研究;跨文化管理;e-HR的开发和应用研究等。

开设课程人员素质测评、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心理学概论、社会心理学、组织行为学、培训与开发、压力管理与沟通技巧、管理学研究方法等学术论文LiYuhui.TheRelationshipbetweenPsychologicalContractsandBehaviorRiskofEmployeesinITCorpo rations.PsychologyandSocialHarmony(ISSHP),2011,4.LiYuhui.OccupationalStressors,TurnoverIntentionandtheMediatingInfluenceofJobSatisfaction:Evi dencefromChina.InternationalJournalofQualityandReliability(EI),2011,9.LiYuhui,JohnSchaubroeck.Envy,Self-esteemandInterpersonalCounterproductiveWorkBehaviors:E videncefromChina.AnnualconferenceofAOM,2011,8,SanAntonio.rmationandFinancialEngineering,2 010,10.(EI&ISTP)cationalandInformationTec hnology,2010,9.(EI&ISTP)LiYuhui,etc.AComparativeStudyofDifferentTypesofScaleswithOnlineSurveyandPaper-and-pencil Assessment.InternationalJournalofPsychology,2008.(SSCI)LiYuhui.AComparativeStudyontheVariantDegreeLikertScaleinSatisfactionResearch,2008InternationalTestingConference,UK.LihuaZhang,XuyaChen,YuhuiLi.TheComparativeResearchofEmployee'sCareerCommitmentinJapa nandKorea,2009AIBHongKongConference,September30,2009,China.LiYuhui,parativestudyonvariantdegreeLikertScaleonsatisfactionresearch.JournalofDataAnalysis,2006,1.YuhuiLi,JianxinZhang.CrossCulturalPersonalityAssessment:RecentApplicationoftheFairyTaleTest. The18thInternationalCongressoftheInternationalAssociationforCross-CulturalPsychology,2006. YuhuiLi,ZhangJianxin.TheRelationshipsBetweenStress,CopingStylesandMentalHealthinMiddleSc hoolStudents.InternationalJournalofPsychology,2004.(SSCI)李育辉等.成对数据分析之行动者-对象互依性模型(APIM),心理科学进展,2010,18(08)李育辉等.环形模型:整合人格研究的一种取向.心理科学进展,2010,18.李育辉等.探索性因素分析、目标旋转法与因子结构一致性.心理科学进展,2009,12.李育辉.企业核心人才的测评误区.HR经理人,2010,7.李育辉.员工敬业度与绩效的关系研究综述.经营管理者,2010,5.周文霞,李育辉.我国大学生职业成功观差异及其对择业倾向的影响.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9,11.李育辉等.年级还是年龄?两种不同的效应来源——以青少年人格横断比较为例.心理学报,2008,40.李育辉等.电视广告对儿童的消费行为的研究综述.人类功效学,2007,13.李育辉,张建新.大连市中学生生活事件调查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李育辉等.中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李育辉,张建新.7-10岁儿童的人格研究——童话故事测验的跨文化比较.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李育辉,张建新.中学生的人格特质、主观应激与应对风格之间的关系.心理学报,2004,36.李育辉,张建新.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及二者的关系.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李育辉,张建新.童话故事测验(FTT)在儿童个性测量中的应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10):672-674.谢晓非,李育辉.风险情境中的机会和威胁认知.心理学报,2002,34.学术著作1.TheapplicationoftheFairyTaleTestinChina.Coulacoglou,Carina(Ed),(2008).Chapter:Exploringt hechild'spersonality:Developmental,clinicalandcross-culturalapplicationsoftheFairyTaleTest,(pp.2 19-242).Springfield,IL,US:CharlesC.ThomasPublisher.xx,344pp.ISBN:978-0-398-07804-12.《沟通的力量:成功人际交往12法》,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3.《知识型员工的工作压力和管理策略》,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4.《电力运行人员的心灵瑜伽——压力与管理》,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5.《发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科研课题1.密西根州立大学项目:“领导风格对个体和团队作用的跨文化比较研究”,2011-2012年。

人大考研-统计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杜子芳

人大考研-统计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杜子芳

爱考机构-人大考研-统计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杜子芳简介杜子芳,1958年3月生于山东文登,经济学硕士。

现为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教授。

学术职务:现场统计学会抽样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意、市场和社会调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组专家。

教育背景1982年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8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统计系,获经济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抽样调查数据处理宏观概算主讲课程抽样调查、调查的组织与设计、多元统计分析、政策评估出版著作《市场调查》专著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01独著《市场调查与分析》教材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03第二作者《市场调查实务》教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07主编《抽样技术》教材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11主编《社会经济调查方法与实务》教材国家统计局培训学院2004.11独著《抽样技术及其应用》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08主编《社会经济调查方法与实务》专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11第一主编发表论文“关于确定聚类类数的一种方法的初步探讨”统计与精算2002.06“样本轮换的实施效果分析”统计研究2002.05“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沉淀率与货币供应量”管理世界2005.01“现阶段中国的货币供应之“时超效应”分析”统计与决策(理论版)2005.03“正态总体方差的一种间接预估方法”统计与决策(理论版)2005.04“论物价指数的局限性”统计研究2005.05“统计学子就业昭示”数据2005.03“中外合作远程MBA教育市场容量的测算”市场研究2005.04“也论企业所得税的合并”江汉论坛2005.12“ANeurolNetworkModelforNon-smoothOptimizationoveraCompactConvexSubset”SCI2006.05 “闪电图及其应用”统计研究2006.11。

劳动人事学院硕士研究生必读书目[2]

劳动人事学院硕士研究生必读书目[2]

劳动人事学院硕士研究生必读书目经济学《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1、罗尔著《经济思想史》商务印书馆2、熊比特著《经济分析史》商务印书馆3、亚当·斯密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商务印书馆4、大卫·李嘉图著《政治经济学原理》商务印书馆5、马歇尔著《经济学原理》商务印书馆6、凯恩斯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7、希克斯著《价值与资本》商务印书馆8、克拉克著《财富的分配》商务印书馆9、西奥多·W·舒尔茨著《论人力资本投资》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著作丛书)10、哈耶克著《通往奴役之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1、哈耶克著《重申自由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2、康芒斯著《制度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3、弗里德曼著《弗里德曼文萃》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4、[美]罗纳德·伊兰伯格/罗伯特·史密斯著《现代劳动经济学—理论与公共政策》(第六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5、[美]大卫·桑普斯福特、泽弗里斯·桑纳托斯主编《劳动经济学前沿问题》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年16、宋承先主编《西方经济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17、[美]JAMES A BRICKLEY 《管理经济学与组织架构》,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18、[美]EDWARD P LAZEAR 《人事管理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19、JACOB MINCER 《人力资本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19、F.Ray Marshall Labor Economics, Fifth Edition, 1984, Richard D. Irwin, Inc.20、FRANCINE D BLAU The Economics of Women, Men, and Work Third Edition, Prentice Hall21、D. G. Champernowne & F. A. Cowell Economic Inequality and Income Distributi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22. Whitfield, Keith and Strauss, George. Researching the World of Work---Strategies andMethods in Studying Industrial Relations,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98.23.Derek Bosworth, Peter Dawkins and Thorsten Stromback.The Economics of the LabourMarket, Longman Press 1996.24.小罗伯特·埃克伦德和罗伯特·赫伯特:《经济理论和方法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考机构-人大考研-劳动人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刘尔铎
刘尔铎副教授
基本情况
经济学博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劳动学会理事
北京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院务委员
曾参加国家科协重点课题“人才交流理论与政策研究”、国家“七?五”社科基金课题“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培育与发展”、国家科委人才资源研究所课题“我国专业人员的工资待遇研究”、广东省“七?五”社科规划课题“我国劳动力的合理配置与流动”、北京市“八?五”社科规划课题“北京市城乡劳动就业综合研究”、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发展报告”分报告“中国劳动力市场运行分析”(1995年)、“下岗、再就业与社会保障”(1997年)、荷兰政府教育基金项目“Laid-offsandre-employmentinChina”(1999-2000)、国家教委社科基金项目“我国失业率与就业目标控制研究”(1999-2001年)、国家教育科学基金课题“职业教育与劳动准入制度互动性研究”(2002-2004)、中德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ResearchoftheeffectsonEmploymentandLabourRelationsthroughtherecentEntryofChinaintoWT O”(2003-2004)等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及撰写工作。

开设课程
劳动经济学发展与就业人力资源管理
学术论文
近年来曾先后在相关领域报刊、杂志上发表“改革我国户籍制度有效配置人力资源”、“改革我国户籍制度实现城乡统一劳动市场”、“职业流动的原因、方向与过程分析”、“加入WTO 与首都劳动就业”、“从城乡二元劳动市场到城市内部二元劳动市场”、“中国大学生就业中的户籍制度研究”、“EvolutionofthehouseholdRegistrationsystemandLaborMarketInChina”、“城市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短缺与民工荒”、“双重劳动力市场下的我国城市人力资源能力建设”、"Fromtheurban-rural-binarylabourmarkettourban-internally-binarylabourmarket"等专业论文多篇。

学术著作
编著或译著:《劳动经济学》、《美第奇效应》、《人际网络的潜在力量》、《劳动力的合理配置与流动》、《劳动经济学教程》、《中国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研究》、《人才流动理论:政策与实践》、《各国公务员制度》等书籍。

科研课题
曾参加国家科协重点课题“人才交流理论与政策研究”、国家“七五”社科基金课题“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培育与发展”、国家科委人才资源研究所课题“我国专业人员的工资待遇研究”、广东省“七五”社科规划课题“我国劳动力的合理配置与流动”、北京市“八五”社科规划课题“北京市城乡劳动就业综合研究”、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发展报告”分报告“中国
劳动力市场运行分析”(1995年)、“下岗、再就业与社会保障”(1997年)、荷兰政府教育基金项目“Laid-offsandre-employmentinChina”(1999-2000)、国家教委社科基金项目“我国失业率与就业目标控制研究”(1999-2001年)、国家教育科学基金课题“职业教育与劳动准入制度互动性研究”(2002-2004)、中德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ResearchoftheeffectsonEmploymentandLabourRelationsthroughtherecentEntryofChinaintoWT O”(2003-2004)等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及撰写工作。

学术交流
1989年7月-8月访问苏联莫斯科普列汉诺夫国民经济学院、列宁格勒财经学院,波兰全国组织与管理协会。

1999年1月-7月荷兰提尔堡大学访问学者,研修经济学课程。

2003-2004年度德国DAAD资助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研究学者,赴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大学进行合作研究。

联系方式
电子邮件:liuerduo@
电话:(010)6251493462515248
传真:(010)62513427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邮政编码:10087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