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始社会的婚姻状况的变换

合集下载

婚嫁的起源及发展演变

婚嫁的起源及发展演变

婚嫁的起源及发展演变婚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

婚姻的起源及发展演变是一个复杂而丰富多彩的过程。

本文将从历史、文化、社会等多个角度来探讨婚姻的起源及发展演变。

婚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原始阶段。

在野外生活的原始人类社会中,婚姻往往是由亲属组织的事情。

原始人类的婚姻制度主要包括婚姻与血缘制度、包办婚姻和群居婚姻。

婚姻与血缘制度是婚姻制度的最早形式之一。

原始人类通过选择近亲结婚,以维系家族的血脉纯正。

这种婚姻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家族的凝聚力和传承意识。

包办婚姻也是原始婚姻制度的一种形式。

在原始社会中,婚姻往往是由族长或长者来安排的,双方并不参与婚姻的选择过程。

这种形式的婚姻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家族关系和社会等级的稳定。

群居婚姻是指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制度。

在原始社会中,由于人口稀少和部落之间的互相补充,一夫多妻制度是非常普遍的。

这种制度的存在使得人类社会更加稳定并能够更好的传承血脉。

随着社会的发展,婚姻制度逐渐产生了变化和演变。

在农业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由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人类开始繁殖和扩大社会规模,婚姻制度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农业社会的出现,使得社会分工和私有制不断细化,同时也推动了家族和部落的分化。

这种分化不仅导致了部落之间的冲突,也对婚姻制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随着农业社会的变革,逐渐形成了以男性为中心的家庭结构,一夫一妻制度逐渐取代了一夫多妻制度。

这种制度变革不仅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家庭结构,也推动了家族与国家之间的转变。

在后来的历史时期,婚姻制度进一步发展和演变。

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婚姻制度呈现出多样化的形式。

在古希腊,一夫多妻制度是合法的,而在古罗马,则普遍实行一夫一妻制度。

这种差异反映了当时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婚姻观念和制度安排。

随着宗教的兴起和影响力的加强,婚姻制度进一步受到了宗教的规范和约束。

在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等宗教中,婚姻被赋予了更多的宗教意义和精神内涵,婚姻制度也逐渐形成了以男女双方自由选择为基础的单一婚姻制度,也就是我们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夫一妻制度。

1原始社会的婚姻状况的变换

1原始社会的婚姻状况的变换

1原始社会的婚姻状况的变换:乱婚---辈行婚---族外婚---对偶婚---一夫一妻制2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一次,游牧部落从其余的野蛮人群中分离出来;第二次,手工业与农业分离;第三次,商业从其他事业中分离出来3新王国时代:是埃及军事帝国时代,也是奴隶制经济达到空前繁荣时期(最强时期)。

埃及国王被尊称为“法老”4古代埃及国家的衰亡:十九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二世赴叙利亚与赫梯人作战,双方都无法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公元前1296年,埃及与赫梯订立和约,是现知国际关系上最早的一份内容比较规整的停战合约。

5公元前525年埃及后期王国被波斯帝国所灭6卡迭什战役中,赫梯和埃及双方损失惨重,于公元前1283年缔结和约(标志)古埃及被波斯帝国灭,波斯帝国被阿拉伯灭。

7两个流域: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8乌鲁卡其那改革的铭文,是现知世界上最早记载社会改革的文献。

同时也是现知世界史上最早的立法性质的文献。

9尼布甲尼撒二世在位期间的空中花园是世界七大奇观之一10《贝希斯敦铭文》:大流士残酷地镇压了人民起义和各被征服民族的反抗,不仅恢复而且扩大了帝国的疆域,使波斯帝国东起印度河,西至欧洲的色雷斯地区,南抵埃及,形成了领土空前广阔的奴隶制大帝国11在古代世界,推罗被认为是难于攻破的堡垒12古代腓尼基在公元前13世纪创造了一套拼音字母13耶路撒冷城建筑在锡安山的山岗上,是一个天然的堡垒,故大卫选择这个地方为首都14犹太王国在公元前586被新巴比伦王国灭亡。

15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在印度河流域发现青铜文化遗址,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遗址规模最大,史学家把印度河流域的上古文明称为哈拉巴文明16印度是最早种植棉花的地区17《吠陀》:《梨俱吠陀》(最古老的)、《沙摩吠陀》、《阿闼吠陀》18前三头同盟(政治):克拉苏、庞培、恺撒后三头同盟:屋大维、部将安敦尼、骑兵队长雷必达19古希腊地理范围: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的西部沿海地带20克里特.,迈锡尼文明(爱琴文明):克里特岛、半岛南部的迈锡尼遗址21斯巴达“希洛人”:丧失人身自由的人,也就是奴隶22斯巴达“庇里阿西人”:保持了人身自由,构成斯巴达国家的个体小生产者23平民和贵族的斗争:撤离运动严重威胁贵族的利益,使贵族被迫与平民妥协24波提利阿法案:规定债务人只以其所有财产而不以其人身对债权人作抵偿。

中国婚姻制度演变史

中国婚姻制度演变史

中国婚姻制度演变史中国婚姻制度演变史婚姻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根基,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婚姻制度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迁,犹如一部跌宕起伏的大河,包含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

本文将分析中国婚姻制度的演变历程,探讨其变化原因及影响,以期全面理解中国婚姻制度的发展脉络。

一、原始社会婚姻制度中国的原始社会婚姻制度主要表现为部落氏族制度。

原始社会婚姻制度的特点是群居一起的氏族成员可以进行自由婚姻,不存在固定的男女关系与群居关系。

当时的婚姻制度非常松散,没有明确的法律和规定,实际上是一种近似于“自由恋爱”模式的婚姻。

这一时期的婚姻关系主要是通过多妻制的方式来体现,一夫多妻的现象相对较为常见。

二、奴隶社会婚姻制度中国进入奴隶社会后,婚姻制度发生了显著变化。

奴隶社会婚姻制度的特点是婚姻关系逐渐固化,开始出现世袭家族制度和婚姻制度的规范化。

这一时期,中国的婚姻制度逐渐由自由婚姻转变为包办婚姻。

家长代表子女进行婚姻的安排,主要考虑的是家族的利益和地位,强调门当户对,禁止通婚。

另外,婚姻制度中的妇女地位下降,女性被视为丈夫的财产,缺乏权利和地位保障。

三、封建社会婚姻制度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后,婚姻制度进一步发展。

封建社会婚姻制度的特点是父母、长辈和宗族的婚姻权威逐渐加强,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进一步深化。

这一时期,中国的婚姻制度呈现出一夫一妻制的特点,多妻制逐渐被禁止。

而且,随着宗法制度的形成,禁止了近亲结婚,规定了禁忌婚姻的范围。

同时,中国封建社会的实行了行宫制,这种制度使得女性的地位进一步下降,女性成为男性的附属物。

四、民主革命时期婚姻制度20世纪初的中国,民主革命的思潮进一步加剧了婚姻制度的改革。

这一时期,中国开始倡导平等婚姻,强调男女平等和婚姻自由。

晚清以后,开始兴起民主婚姻运动,呼吁废除封建家族制度和宗法制度,提倡自由婚姻。

1912年的辛亥革命后,中国开始实行了民法典,明确规定了男女平等和自由婚姻的原则。

社会学婚姻发展史

社会学婚姻发展史

社会学婚姻发展史一、婚姻的起源在社会学里呀,婚姻这东西可有老长的历史啦。

最开始呢,婚姻可能就是为了生存和繁衍后代。

原始社会的时候,人们以部落为单位生活,那时候的婚姻可不像现在这么浪漫。

男性出去打猎,女性采集果实、照顾孩子啥的,大家结合在一起就是为了能让族群更好地延续下去。

这种婚姻更多是一种基于生存需求的结合,就像搭伙过日子,而且那时候还没有什么严格的一夫一妻或者一夫多妻之类的概念呢。

二、古代社会的婚姻发展1. 封建社会在封建社会,婚姻就变得很复杂啦。

它跟家族的利益紧密相连。

好多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年轻人自己可没多少话语权。

比如说在咱们中国古代,门当户对是非常重要的。

贵族家庭的子女就要和贵族家庭联姻,这样可以巩固家族的地位、财富和权力。

而且那时候的婚姻还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呢。

平民百姓和达官贵人是很难通婚的。

婚姻在封建社会还有很强的道德和礼教约束。

女性的地位相对较低,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女性要遵守三从四德,要把家庭管理好,相夫教子。

男人则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柱和权力中心。

像孔雀东南飞里的刘兰芝,她那么勤劳善良,就因为婆婆不喜欢,就被休回家,多可怜呀。

2. 不同文化中的古代婚姻在西方古代社会,像古希腊,婚姻也是有其独特之处的。

古希腊的婚姻更多是为了延续家族和公民身份的传承。

男性在婚姻中有更多的主导权,而且婚姻也与宗教和社会阶层有关。

不过古希腊的女性相对来说比同时期一些东方国家的女性有更多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当然这也是有限的。

在古印度,种姓制度对婚姻影响巨大。

不同种姓之间的通婚是受到严格限制的,高种姓和低种姓结婚会面临很大的社会压力,甚至是惩罚。

三、近代社会的婚姻变革1. 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一来呀,好多东西都变了。

人们开始从农村走向城市,去工厂工作。

这种社会结构的变化也影响到了婚姻。

家庭不再是单纯的生产单位,女性也开始走出家庭,参与到社会劳动中。

经济上的独立让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开始慢慢提高。

而且随着教育的普及,人们的思想也逐渐开放,开始追求自由恋爱。

婚姻制度的起源

婚姻制度的起源

婚姻制度的起源婚姻制度的起源婚姻制度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阶段。

婚姻制度经历了从原始乱婚制、群婚制、母系社会、对偶制、父系社会到一夫一妻制的演变过程。

这一演变不仅反映了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结构变化,也体现了人类对生育、抚养后代和维持社会秩序的深刻思考。

婚姻制度的早期形态原始乱婚制与群婚制●●原始乱婚制:这是婚姻制度最初的形态,类似于动物群体的交配方式,没有固定的伴侣关系,也没有明确的家庭和社会结构。

原始乱婚制的存在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最初阶段,当时的人类群体以小型部落的形式存在,个体之间的性关系没有固定的规则和限制。

这种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类早期社会的简单性和流动性。

●●群婚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群婚制,即一群男性和一群女性互为夫妻。

这种制度开始建立避免直系血亲和不同辈分间性关系的概念,是人类社会在性关系上的一种初步规范。

群婚制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在性关系上的一种进步,它不仅有助于避免近亲繁殖的问题,还促进了群体内部的合作和资源共享。

母系社会与对偶制的过渡母系社会在母系社会中,女性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她们可以自由选择性伴侣。

母系社会的形成与当时的生产方式密切相关,采集和简单的农业活动使得女性在经济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

这种社会结构下,婚姻制度相对简单,主要满足生育和抚养后代的需求。

母系社会的婚姻制度强调母系血缘关系,子女的身份和继承权主要通过母系传递。

对偶制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母系社会逐渐向父系社会过渡,出现了对偶制。

在对偶制下,一个人有一个相对稳定的伴侣,但也可能存在其他伴侣。

对偶制的出现反映了社会结构的复杂化,它在一定程度上为后来的婚姻制度奠定了基础。

对偶制的婚姻关系较为稳定,夫妻双方在经济和生活上相互依赖,这种制度也为家庭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父系社会与一夫多妻制父系社会的形成随着私有制的形成和农业、家畜饲养的发展,父系社会逐渐确立。

概述原始社会的婚姻形态

概述原始社会的婚姻形态

概述原始社会的婚姻形态
原始社会的婚姻形态一般采用部落、氏族或家族制度。

在这种制度下,婚姻是由家族或氏族长老来安排,通常是为了达到经济、政治、社会等方
面的目的。

在原始社会中,男女可以自由交往,但结婚不是基于爱情或感情纽带,而是基于实际需要和社会规范。

婚姻主要是为了促进家族和部落的联盟和
互补,维护血缘和种群的连续性,以及保持土地和财产的完整性。

在一些原始社会中,存在着跨部落互嫁的婚姻形式,这种婚姻形式可
以加强不同部落之间的关系,促进交流和合作,但也可能引起争端和冲突。

在原始社会的婚姻中,男女在经济上是平等的,女性有独立的产权和
财产继承权,但在社会地位上仍然处于被动和弱势的地位。

婚姻制度的演
变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在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中,
婚姻形态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原始社会婚姻制度 PPT

原始社会婚姻制度 PPT

2.概况
旧石器时代早期和中期的社会组织是“血缘家族”。马克 思曾经指出:“血缘家族是第一个‘社会组织形式’。” 在这种社会组织里,婚姻是按照班辈来划分的,“所有祖 父和祖母,都互为夫妻;他们的子女,即父亲和母亲,也 是如此;同样,后者的子女,构成第三个共同夫妻圈子。 而他们的子女,即第一个集团的曾孙子女们,又构成第四 个圈子”。这种家族形式排除了祖先和子孙之间,双亲和 子女之间互为夫妻的权利和义务,而所有的兄弟姊妹,包 括从兄弟姊妹之间都可以互为夫妻。一个血缘家族就是一 个公社、一个集团。在集团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 等的,人们集体生产,共同消费。在那时,没有人剥削人 的现象。
恩格斯:“一夫一妻制的产生是由于大量财富集中于一
人之手,并且是男子之手,而且这种财富必须传给这一男 子的子女,而不是传给其他任何人的子女。为此,需要妻 子方面的一夫一妻制,而不是丈夫方面的一夫一妻制。”
片面的一夫一妻制是奴隶主压迫妇女的结果,是要求女子 保持贞操的强制措施。中国古代连形式上的一夫一妻制度 也未施行。
更多婚礼资讯,请关注郑州婚纱摄影
《礼记·曲礼》:“天子有六宫、三夫 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 诸侯有九女;大夫一妻二妾;士一妻一 妾。”
皇夫嫔婕美才宝御采
后人
妤人人林女女

代 一四九九九九二 二 二
后 宫 内 官
人人人人人人十 十 十
七七七 人人人

正正正正正正正正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品品品品品品品品
女子殉葬
3.特点
余产品出现_财产继承与血统纯正 2.实例 古代墓葬反映女子地位得下降 古罗马十二铜表法 唐代后宫内管制度
古罗马十二铜表法
(The Low of Twelve Table):

婚姻的历史与文化演变

婚姻的历史与文化演变

婚姻的历史与文化演变婚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制度之一,它承载着爱情、家庭、繁衍等多重意义和功能。

然而,婚姻的定义和形式在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和演变。

本文将探讨婚姻的历史与文化演变,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1. 远古时代的婚姻远古时代的婚姻几乎完全依赖于人类的生殖需求和部落社会的稳定。

男性通常通过争夺和赢得配偶来巩固社会地位,婚姻更多地是家族和部落之间的联姻,而不是基于个人的选择。

此时的婚姻制度通常包括多夫多妻制和宗法制。

2. 古代文明的婚姻随着文明的发展,婚姻制度逐渐与宗教和国家法律相结合。

古代王国和帝国往往将婚姻视为政治利益的工具,通过联姻来加强国家的势力和地位。

此时,婚姻往往是父母主导,女性地位相对较低,婚姻受到家族和社会的严格控制。

3. 中世纪的婚姻在中世纪,婚姻逐渐与宗教结合,成为天主教会的一个重要议题。

天主教会规定了一夫一妻制,宣称婚姻是一种神圣的契约。

同时,从中世纪开始,婚姻的爱情因素逐渐增加,两性关系开始注重伴侣之间的感情和彼此的意愿。

4. 现代婚姻的进展随着工业革命和现代化的到来,婚姻制度进一步演变。

对个人权利和自由的重视使婚姻成为基于爱情和个人的选择。

与此同时,女性权益的崛起也推动了婚姻制度的进步。

婚姻的法律地位逐渐得到保护,婚姻合同成为法律认可的契约。

5. 当代婚姻的多样性在当代社会,婚姻制度呈现多样性和个性化的趋势。

同性婚姻的合法化、离婚率的上升、非婚生子女的增加等因素,使婚姻制度更加灵活和多元。

人们开始更加强调婚姻伙伴之间的平等、互助和感情交流。

婚姻的历史和文化演变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婚姻的变革不仅反映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反映出人类对爱情、家庭、性别平等等价值的追求。

婚姻的意义和功能在不同的文化和时代都发生了巨大的演变,但它仍然是维系社会稳定和个体幸福的重要制度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原始社会的婚姻状况的变换:乱婚---辈行婚---族外婚---对偶婚---一夫一妻制
2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一次,游牧部落从其余的野蛮人群中分离出来;第二次,手工业与农业分离;第三次,商业从其他事业中分离出来3新王国时代:是埃及军事帝国时代,也是奴隶制经济达到空前繁荣时期(最强时期)。

埃及国王被尊称为“法老”
4古代埃及国家的衰亡:十九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二世赴叙利亚与赫梯人作战,双方都无法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公元前1296年,埃及与赫梯订立和约,是现知国际关系上最早的一份内容比较规整的停战合约。

5公元前525年埃及后期王国被波斯帝国所灭
6卡迭什战役中,赫梯和埃及双方损失惨重,于公元前1283年缔结和约(标志)古埃及被波斯帝国灭,波斯帝国被阿拉伯灭。

7两个流域: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8乌鲁卡其那改革的铭文,是现知世界上最早记载社会改革的文献。

同时也是现知世界史上最早的立法性质的文献。

9尼布甲尼撒二世在位期间的空中花园是世界七大奇观之一
10《贝希斯敦铭文》:大流士残酷地镇压了人民起义和各被征服民族的反抗,不仅恢复而且扩大了帝国的疆域,使波斯帝国东起印度河,西至欧洲的色雷斯地区,南抵埃及,形成了领土空前广阔的奴隶制大帝国11在古代世界,推罗被认为是难于攻破的堡垒12古代腓尼基在公元前13世纪创造了一套拼音字母
13耶路撒冷城建筑在锡安山的山岗上,是一个天然的堡垒,故大卫选择这个地方为首都
14犹太王国在公元前586被新巴比伦王国灭亡。

15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在印度河流域发现青铜文化遗址,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遗址规模最大,史学家把印度河流域的上古文明称为哈拉巴文明16印度是最早种植棉花的地区
17《吠陀》:《梨俱吠陀》(最古老的)、《沙摩吠陀》、《阿闼吠陀》
18前三头同盟(政治):克拉苏、庞培、恺撒后三头同盟:屋大维、部将安敦尼、骑兵队长雷必达
19古希腊地理范围: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的西部沿海地带
20克里特.,迈锡尼文明(爱琴文明):克里特岛、半岛南部的迈锡尼遗址
21斯巴达“希洛人”:丧失人身自由的人,也就是奴隶
22斯巴达“庇里阿西人”:保持了人身自由,构成斯巴达国家的个体小生产者
23平民和贵族的斗争:撤离运动严重威胁贵族的利益,使贵族被迫与平民妥协
24波提利阿法案:规定债务人只以其所有财产而不以其人身对债权人作抵偿。

罗马公民中废除了债奴隶制25罗马的对外扩张:布匿战争从公元前264年持续到公元前146年,三次扩张运动。

第一次:为争夺西西里,迦太基失败;第二次:布匿战争初期,汉尼拔远征意大利;第三次:公元前149消灭了迦太基,原迦太基领土被罗马社作阿非利亚加行省
26世界三大一神教:伊斯兰教《圣经》、基督教《新约》、犹太教《旧约》
27三世纪奴隶制危机:从2世纪末至三世纪末期,罗马奴隶制在经济、政治等方面爆发全面危机,史称三世纪危机
28.476年9月,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西欧、北非奴隶制时代从此结束
29.4、5世纪东罗马帝国农业的主要生产者:隶农30十字东侵最大获利者是:意大利城市商人
31在14世纪15世纪,在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早在14世纪,意大利和英国出现了较大作坊,拥有很多的帮工作坊主开始脱离劳动,而依靠剥削来发财致富
32文艺复兴“文学三杰”:但丁《神曲》、彼德拉克《歌集》、薄伽丘《十日谈》“艺术三杰”: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的微笑》、米开朗基罗《大卫》雕像、拉斐尔《西斯廷圣母》
33意、德、法、英、西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德:伊拉斯谟《愚颂》;法:拉伯雷《巨人传》;英:莎士比亚喜剧有《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查理三世》;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西:塞万提斯《堂吉诃德》;意:马基雅弗利《君主论》
34. 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影响(地理大发现的影响);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35.世界历史真正成为一部真正的历史是什么时候;新航路开辟以后
35.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36.资本主义最早萌芽是在哪;意大利37.最早和最大的奴隶贩卖国;葡萄牙英国
38.法国革命爆发的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却受着封建专制的束缚
39.工业革命对世界工业革命的影响;最终确立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
40.美国独立战争后,美国出现了’内战’有人称是两次资产阶级革命,原因是建立和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41.英国的圈地运动出现和发展的原因;传统工业的需要
42.1639年日本的禁止日本人与西方人贸易《锁国令》
43. 地理大发现:是指西方史学对15到17世纪欧洲一些国家和探险家另辟直达东方的新航路,探察当时当时欧洲人不曾过的海域和陆地的一系列航海活动的统称。

44文艺复兴:是新兴资产阶级在文学、美术、哲学和科学等领域内展开的一场革命运动
45新航路开辟三个航海家的路线、时间、成就:
达•伽马,1497年7月8日,经好望角到达印度哥伦布,1451-1506,向西航行到达古巴、海地等地(美洲)麦哲伦船队,1519年9月,向西作环球航行。

46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却受着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是因为:旧制度的腐朽(法国爆发的原因)
47有高利贷帝国之称的是:法国48第二帝国成立地是:巴黎49列宁称托拉斯帝国的是:美国
19世纪20年代日本发动侵略: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江华条约签订”“日韩合并条约”威斯特里亚条约是英国签到的 2日不落帝国:英国3农奴制残余:俄国4科学共产主义纲领:《共产党宣言》
5德统一最后完成的:1871年6普法战争:18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