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 Croquis 71 Toyo Ito 1986-1995 伊东丰雄作品集
建筑大师伊东丰雄简介及作品集

法蘭克福市幼兒 園 Ekkenhaimu 八代市壽廖保護 養老院
1994.03
1994.04
つくば南駐車場
1995.03
八代消防總部大 樓區域
伊東豐雄生平
作品年分 作品名稱 1995.12 蓼科S邸
作品介紹
作品介紹 地點 :千野忠男,長野縣 結構:支撐鋼框架結構鋼 筋混凝土平板結構 地點 :長岡,新潟 結構:鋼筋混凝土,鋼筋 鐵骨,鋼架部分 地上一層 地下四層 地點 :阿蘇郡,熊本縣 結構:鋼結構 地上兩層 地點 :柏,千葉結構:RC 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 鋼架,鋼架結構 地上一層 作品照片
1984.07
銀小屋
1986.08
馬込沢の家
伊東豐雄生平
作品年分
1986.08
作品介紹
作品介紹
地點 :港區,東京 結構:鋼結構 地上三層 地點 :西區,橫濱 結構:鋼構 引起了世人的注目,也將 他推向國際當代建築師之 列 地點 :千代田,東京 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 鋼架 地上六層 地下一層 地點 :北海道惠庭 結構:RC 地上一層 1990年-第3屆村野藤吾獎 (札幌啤酒北海道工廠迎
1979.11
中央林間の家
1981.11
笠間の家
1982.05
梅ヶ丘の家
伊東豐雄生平
作品年分 1983.05 作品名稱
作品介紹
作品介紹 地點 :小平,東京 結構:強化木架構 地上兩層 作品照片
花小金井の家
1983.05
田園調布の家
地點 :大田區,東京 結構:鋼筋混凝土+木材 地上兩層
地點 :中野區,東京 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 鋼架 地上兩層 986年-昭和60年度日本建 築學會獎(銀色小屋) 地點 :船橋市,千葉縣 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 鋼架 地上兩層
仙台艺术中心伊东丰雄结构分析

建筑外形理念:
在成田高速公路上疾驰的 车内,建筑师伊东丰雄从海 草的形态获得灵感,利用贯 通整个建筑的管状柱,使建 筑形成匀质的空间系统。
他通过采用透明的表 皮,削弱房间的概念, 运用自由的几何线及独 特的室内实际等建筑设 计手法,为使用者提供 了自由发生各种行为的 场所
彻底的无梁楼板 海草一样的柱子 置身于在森林中的感觉
这些结构从垂直方向上将楼板连在一起,它们既具有 传统柱子的结构功能,也充当管道井的角色。成束的 钢管形成的中空的柱子,直径从2m~9m不等。由于立 体柱从一层到七层上下贯通,立体柱覆以透明的钢 化玻璃。 这实际上也是从仿生的角度思考,通过模仿植物的 茎干的作用(支撑,保护,通道)而得出的合理设 计。
仙台艺术中心
Sendai Mediatheque by 伊东丰雄
建筑与设计师
这栋让人觉得轻松、友善的建筑, 是日本建筑大师伊东丰雄职业生涯里 极具关键的作品,它被誉为新世纪建 筑的代表,曾让全球建筑界掀起一股 “伊东风潮”,更为伊东带来了2002 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终生成就金狮奖 的荣誉。在这个设计中,伊东以十三 束水草状的支柱做为空间试验,他希 望透过这个从自然中“衍生”出来的 元素,打破既往的任何建筑形式,让 建筑不要那么像建筑,而是像人造树 林,人们可以拿着轻便的电脑在这里 随意溜达,与人相遇,自然沟通,没 有任何阻碍。
“板”与“管”的交接原是
结构表现的重要节点,但是被 伊东轻描淡写、遮遮掩掩的处 理方式弱化,目的也是凸现实 体元素抽象的形态关系。
管与板的连接
板与板的连接
通过焊接形成整体的楼板
皮
建筑南立面是长52m,高27.7m的玻璃幕墙, 是由间距1m的两层玻璃平面组成。
在双层玻璃 的最上部位设 置了换气窗的 开闭装置,刮 风下雨时通过 传感器自动关 闭。夏天打开 换气换气窗, 温度差促使气 流上升;的。
ZM开头2010年10月新书目录100本

ZM046全球顶级商业广场 购物中心
ZM047 the comfortable home(如何营做一个舒适的家)
ZM048 THE Tropical House 菲律宾别墅
ZM049 WORLD TOP HOTEL 世界顶级酒店3 A
ZM050 WORLD TOP HOTEL 世界顶级酒店3 B
ZM056El Croquis 147 TOYO ITO 2005-2009 伊东丰雄最新作品集
ZM057EL Croquis 148 COLLECTIVE EXPERIMENTS SPANISH 2010
ZM058细节万科:2000张楼盘现场情报(上册)/景观建筑竞赛06年--10年获奖作品集 103个作品
ZM077《时代楼盘》 抗震设计专题 高清
ZM078《时代楼盘》 地产王者的生存之道(上)专题 高清
ZM079《时代楼盘》 地产王者的生存之道(下)专题 高清
ZM080《时代楼盘》 地域特色楼盘专题 高清
ZM081《时代楼盘》 住宅的变迁专题 高清
ZM082《时代楼盘》 豪宅专题 高清
ZM083《时代楼盘》 楼盘色彩
ZM084 2008年全国保障性住房设计方案竞赛获奖作品集
ZM085 GREAT VISION FOR THE FUTURE 上海世博会建筑
第五盘:
ZM086 2010国际楼盘设计年鉴--1 高层 A
ZM087 2010国际楼盘设计年鉴--1 高层 B
ZM024 taiwan mod 台湾建筑及空间设计作品集A B
ZM025 100 divu ruska
ZM026 124distinctive house designs and floor plans豪宅设计及平面
信息时代的建筑丰碑——解读伊东丰雄的仙台媒体中心

的柱子[1]。
最后玻璃表皮则展现出十分轻盈的姿态,伊东称其为信息时代的“媒体装”[1]。
这些元素体现出伊东对建筑空间及建筑美学的关注,而在这些元素表象的背后,则是伊东对信息时代特征敏锐的把握。
1信息时代的流动空间1.1对建筑边界的消除建筑通常被描述为一个封闭的空间体系隔绝于其周围环境,正如德国哲学家奥托·弗里德里希·博尔诺(Otto Friedrich Bollnow)所说:“在所有情况下,建筑都始于从混乱的空间中分割出来的一个特定的区域,并作为一个神圣的区域与世界其他地方区分开来。
”[2]137而伊东基于对信息时代的观察,提出建筑隔绝于环境的特性已经不再适用,伊东说:“资讯媒体的异常发达,在各种意义上正朝向一个没有边界的社会迈进。
”[3]伊东口中的“边界”有着多个层次的含义,在建筑层面指区分建筑内外空间的边界,“没有边界”指的是消除建筑内外空间的区隔,进而增加建筑内外空间的连续性。
1.1.1功能的不明确划分伊东曾说:“在仙台媒体中心里面,人们在体验建筑时在上下楼层穿梭,以及在各个楼层行走的姿态,如果将其延长放大,与其说是在建筑内部,还不如说像是在体验都市街道般的空间。
”[4]这体现出伊东想要消弭建筑内外空间差别的意图。
伊东认为在公共建筑空间里恢复人们在都市街道上的那种自由的行为模式,是消除建筑内外的差异性的一种方式,而这种“行为上的自由度”主要通过建筑功能的不明确划分来实现。
在仙台媒体中心平坦的地板上面,隔墙的摘要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冲击着人们的观念与生活方式,进而对建筑设计产生影响。
步入信息时代,一些建筑师开始对新的建筑空间、美学与研究方法展开探索。
日本建筑师伊东丰雄就曾基于对信息时代的深刻理解,创作出“仙台媒体中心”这一划时代建筑。
回顾伊东丰雄在仙台媒体中心的创作历程,分析其创作理念与方法,探讨信息时代的建筑创作趋势这一课题。
关键词 伊东丰雄;仙台媒体中心;信息时代;流动空间;信息环境;轻盈表皮中图分类号 TU-024 文献标识码 ADOI 10.19892/ki.csjz.2023.13.34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mpacts people’s concept and life style, and then has an impact on architectural design. Entering the information age, some architects began to explore new architectural space, aesthetics and research methods. Japanese architect Toyo Ito created the landmark Sendai Media Center based on his deep understanding on the information age. This paper reviews Toyo Ito’s creative process in Sendai Media Center, analyzes his creative ideas and methods, and discusses the trend of architectural creation in the information age.Key words Toyo Ito; Sendai Media Center; information age; flow space;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light skin仙台媒体中心被公认为是体现信息时代建筑特征的先驱之作,也是建筑师伊东丰雄的代表作品。
伊东丰雄

日本建筑师——伊东丰雄目录一、选择理由 (1)二、平生简介..........................................1~2三、他人评价..........................................2~3四、自我评价........................................3~4五、设计理念 (4)六、作品集.........................................4~5七、重要作品.........................................7~9一、选择理由内敛含蓄伊东丰雄的建筑作品在各个阶段呈现出不同建筑理念与建筑风格,既非极简主义、也非参数化设计。
1971 年他从著名建筑师、日本新代谢派成员菊竹清训的建筑事务所脱离,成立了自己的事务所——URBOT。
这个名字并非表达了他对工业技术的尊崇,更多的是失望。
新代谢派在20 世纪60 年代盛极一时,但是随着日本经济在70 年代的衰弱,新代谢派也由60 年代的积极乐观,转向欧美式的颓废迷茫。
这一阶段伊东丰雄的建筑呈现出一种极为内向、收敛的姿态。
1976 年他为姐姐设计的私人住宅——白色U 形房代表了伊东丰雄内心的态度。
消融界限20 世纪80 年代日本经济一片繁荣,房地产市场的兴盛推动了一栋栋混凝土钢结构建筑的诞生。
伊东丰雄用轻质材料设计的住宅并不太受瞩目。
“整个80 年代,我很少能有机会接受公共建筑项目。
这令我有些愤世嫉俗。
”也因此,他有大把时间来思考建筑。
“城市千篇一律,建筑毫无特点,它们呆滞、没有表情。
我希望能用不一样的材料、思维来构造建筑。
”重叠空间20 世纪90 年代以后,日本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将目光从西方转向本土,力图从传统建筑中汲取灵感。
但伊东丰雄并未简单地模仿传统建筑,他认为决定自己的建筑有别于西方建筑的根本因素在于语言。
“日语松散、开放的语法结构对我的建筑理念有很大影响。
伊东丰雄的作品集

伊东丰雄的作品集包括但不限于:
《建筑与自然》:该作品集收录了伊东丰雄的多项建筑设计项目,包括东京国立新美术馆、广岛市立博物馆等。
这些设计强调了自然环境对建筑的影响和相互作用,展现了伊东丰雄在建筑设计中的独特理念和风格。
《建筑与场所》:该作品集收录了伊东丰雄在不同地区的多个建筑设计项目,包括东京的“三菱重工”总部、京都的“岚山小火车”等。
这些设计注重场所的精神和文化内涵,通过创造独特的空间体验来满足人们对场所的需求。
《建筑与时间》:该作品集收录了伊东丰雄的一些近期建筑设计项目,包括东京的“三菱重工”总部改扩建工程、名古屋的“爱知县立艺术大学”等。
这些设计关注时间的流逝和历史文化的传承,通过创新的设计手法和材料运用,为人们提供了具有历史感和文化内涵的空间体验。
以上是为您提供的相关信息,如果需要帮助或有其他问题需要解答,请随时向我提问。
妹岛和世伊东丰雄

结构仿生的思想为设计提供了很好的逻辑。
“妹岛和世风格”关键词之一:白亮
妹岛和世的作品喜爱用温暖,暧昧,明亮的白色。
妹岛对人的行为的关注,他在分析人的活动, 设计人的活动,把普通空间变成让人冥想的所在, 所有那些表象特征(白色,轻盈,超薄,透明)都 是创造这一氛围的手段。
美国:
文丘里发表了《建筑的矛盾性和复杂性》,同时 拉开了美国的后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序幕。他在 书中声明,要模糊性(不确定性),不要明晰 (确定性)
欧洲:解构主义
解构主义是对传统文化的结构性(固定性、确定性)的 肢解,在建筑上表现反对一切现存建筑遗存或者是建筑 传统。他们反对历史上的一切传统,在消解了一切历史 基托后,在感觉层面来重建自己的文化:疯狂的色彩, 不规则的形式,神秘或者说直觉的设计方法。他们试图 从感官层面上表达“不确定性”
纽约新当代艺术博物馆
“妹岛和世风格”关键词之二:通透
妹岛的作品,多带有重要的“穿透性”风格。大量的运用玻璃外墙等材 质,让建筑感觉轻而且飘浮。
妹岛描述自己的开放透明式设计像一件朦胧的 半透明晚礼服,一些半透明材料的运用和巧妙的空 间间隔使得场馆既不存在丧失私密性的危险,又获 取了自然的力量--阳光和空气。在平静朴实的外表 下隐藏着百转千回的心思,这正是妹岛的建筑给人 的印象。
师承:
+ 伊东丰雄的建筑哲学
库哈斯的观察和思考现实的方式
妹岛继承了他们对于建筑“不确定性”的理解和探求。她从伊东那 里学习到一种轻盈,飘逸的建筑语言,并逐步凝练成一种“极少主 义”的风格。
后现代主义的不确定性(建筑层面) 伊东丰雄的“不确定性” 妹岛和世的“不确定性”
后现代主义的不确定性(建筑层面)
普利策建筑奖获奖人物介绍

背景:
·1941年 出生于日本 ·1965年 毕业于东京大学建筑系 ·1965-69年任职于菊竹清训建筑设计事务所 ·1971年 创办名为都市机器人(URBOT)的设计事务所 ·1979年 事务所更名为伊东丰雄建筑设计事务所 现为该公司董事长
伊东丰雄的作品可被认为 是对日本社会复杂性的最重要 的诠释之一。他的建筑很难适 合严格的、一贯的思想潮流, 事实上,伊东消费社会的留心 观察及对其社会背景的解析。 最初的意图并不是追求一种单 一的研究,或者创造一种适用 于任何地方的自己的正式风格。 他的研究始于对日本消费社会 的留心观察及对其社会背景的 解析。
主要获奖项目:
2000年 国际建筑师学会(IAA)学会奖美国文化艺术学会 阿诺德•W•布鲁纳奖 2001年 2001年度优秀设计大奖(仙台传媒中心) 2002年 2002年度世界建筑东亚区最佳建筑奖(仙台传媒 中心) 2002年度建筑业协会奖(BCS奖)(仙台传媒中心) 第8届威 尼斯建筑双年展金狮奖 2003年 2003年度日本建筑学会奖(仙台传媒中心) 2013年3月18日,普利兹克建筑奖暨凯悦基金会主席汤姆 士·普利兹克宣布,日本建筑师伊东丰雄荣获2013年普 利兹克建筑奖。
成就与贡献:
风之塔在2006年获得了英国国家建 筑师协会的大奖,列为1990年代重要的 建筑作品之一。 2001年,伊东丰雄以仙台媒体中心 (Sendai Mediatheque)将自己的声望 更推高了一层,此独特的建筑作品使他 获得2002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终身成 就金狮奖。仙台媒体中心是一所让仙台 市民使用的图书馆设施,伊东丰雄大胆 的将建筑外观全采用透明的玻璃拼接, 并能清楚的看见里面如海草般不规则的 管状梁柱,使原本坚硬的建筑外观,变 成了如水族箱一般柔软感觉,亦有媒体 称其为“软建筑”的代表作。 2005年他亦赢得了台湾台中市大都 会歌剧院的建筑比稿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