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咽门缩桃丸研制谈中医儿科临床研究的思路(精)
中医药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研究进展

花 、 干 、 果榄 、 梗 、 参 、 冬 、 黄 、 射 金 桔 玄 麦 牛 冰片 ) 对 照 , 做 结果 示 治 疗 组 总有 效 率 9 .3 33 %明显 高 于对 照 组 的 8 .0 00 %。
2 中 成 药 治 疗
急 性 扁桃 体 炎 是腭 扁 桃 体 的急 性 非 特异 性 炎 症 ,常伴 有 不 同程 度 的 咽黏 膜 和 淋 巴组 织 炎症 。 一 种 常见 咽 部疾 病 , 是 多见 于 儿 童 和 青 年 。 秋 季节 气 温 变化 时 容 易 发病 。 病属 巾医 学 “ 春 本 急
35 ~ d扁 桃 体 肿 大 消 退 1 5例 , d消 退 1例 。张 利 军 1] 用 点 刺 7 1采 3
加蝉 蜕 、 蚕 ; 多加竹 茹 : 僵 痰 鼻衄 者 加 白茅 根 、 节 。张 国峰 等 认 藕
为本 病 的 发生 主 要 为脾 胃热 盛 、 热上 攻 所 致 , 治疗 应清 胃热 火 故 治其 本 . 毒 利 咽治 其 标 , 本 兼 顾 , 用 自拟 金 果 术 甘 汤 治 疗 解 标 采 小 儿 急 性 扁桃 体 炎 6 4例 。组 方 为 金 果 榄 、 莪术 、 干 、 射 薄荷 、 连
炎2 8例 , 疗方 法 为 蝎 尾 5 , 片 2 共 研 细 末备 用 。 治 g冰 g, 治疗 时 取 05 .g药 粉 , 于 3 m ̄ e 的橡 皮 膏 中 , 敷 于 单侧 或 双 侧 下 颌 置 c 3m 贴
56_例幼儿咳嗽中医治疗临床分析

一、引言咳嗽属于呼吸道疾病,也是幼儿经常性、容易感染的一种疾病。
大多数情况下是外部感染所致。
在感冒的初期,往往带有咳嗽这一并发症,而在感冒初期,症状不是太明显,同时可以引起家长注意。
但咳嗽又是一大“顽疾”,有一大部分孩子,在感冒已经治愈的情况下,但是幼儿仍是咳嗽不断。
中医认为,幼儿年龄尚小,形气不足,容易受到外界病毒的侵蚀,抵抗力又比较弱,面对病毒很容易侵蚀感染。
在幼儿易患的疾病中,咳嗽很难被治愈,并且拖拉的时间越长越容易引起其它疾病,严重者会引发肺炎、哮喘等。
又因为和西药相比较,中药见效相对较慢,爱子心切的家长们普遍会选择咳特灵等西医药物,虽然西药见效快,但是也会产生一些副作用。
“是药三分毒”,幼儿长时间服用西药,会对某些药物产生抗药性,下次生病的时候得不到治疗,要么加大药物剂量,要么换其他有副作用的西药来吃。
长此以往,会对幼儿的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
本人所在医院从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这段时间中,选用精良的中药材,治疗幼儿咳嗽56例,绝大部分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同时跟进对幼儿的临床诊断、治疗,对选用的中药所产生的疗效和可行性进行了评估。
二、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次调查研究所选的病例共56例,患者均是来我院就诊的幼儿,年龄都在4到10岁这一范围内。
男女比例分配合理,其中男童28例,女童28例,其中4岁儿童7例,5岁儿童10例,6岁儿童13例,7岁儿童8例,8岁儿童7例,9岁儿童6例,10岁儿童5例。
几乎大多数的儿童均服用过抗生素或其它止咳西药,患病时间最长的是1年,时间最短的是3个星期。
此次调查用了随机抽样的方法,各个年龄段均有涉及,所选病例具有代表性。
2.临床表现这56名幼儿患病期间的主要症状是咳嗽,一些幼儿是干咳,一些幼儿会咳出来痰,根据病情的轻重,痰有白色的也有黄白相间的。
其中干咳的有20名幼儿,有痰的有36名幼儿。
伴随发热的儿童有32例。
咽喉肿痛的有17例。
在作了肺部听诊后发现,幼儿双肺吸音清晰的有21例,较为粗糙的有18例,很微弱的有17例。
中医药治疗儿童扁桃体炎研究文献可视化分析

中医药治疗儿童扁桃体炎研究文献可视化分析
索兰芳;徐丽;张孟娇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年(卷),期】2024(48)1
【摘要】目的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中医药治疗儿童扁桃体炎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建库至2022年12月31日中医药治疗儿童扁桃体炎研究文献,运用CiteSpace6.1.R6软件对作者、机构、关键词进行
可视化分析。
结果共纳入文献698篇,发文量呈逐年增多趋势;该领域形成了多个
稳定的研究团队,研究机构以大学及其附属医院为主;高频关键词主要有“临床观察”“临床疗效”“名医经验”“急乳蛾”“疗效”“升降散”“凉膈散”等,共
形成10个聚类,出现17个突现关键词。
结论临床研究与观察、名医经验、外治法、中西医结合及方剂升降散是本领域研究热点,今后的研究可能将集中在临床疗效、
升降散、慢乳蛾、临床经验等方面。
【总页数】6页(P152-157)
【作者】索兰芳;徐丽;张孟娇
【作者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69
【相关文献】
1.中医药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文献计量及可视化分析
2.2000-2022年中医药治疗抽动障碍研究文献可视化分析
3.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研究文献可视化分析
4.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研究文献的计量分析及信息可视化研究
5.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研究文献可视化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对小儿霰粒肿的研究进展

DOI:10.13444/ki.zgzyykzz.2020.06.015作者单位:1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2100292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南京210001通讯作者:何慧琴,Email :743019145@霰粒肿,中医学称之为“胞生痰核”“睥生痰核”。
由于生活水平的改善,小儿的饮食结构过于精细(容易造成营养素的缺乏)且偏食油腻,再加上儿童电子产品的普及,霰粒肿在儿童期发病率较高[1]。
该病临床上除了影响美观,造成小儿心理负担外,还会影响患儿视功能,甚至可危及生命。
随着中医眼科学者对小儿霰粒肿研究的不断深入,治疗手段越来越丰富,不仅可避免激素注射、手术等治疗带来的相关风险,而且可以降低复发率,预后良好[2]。
一些特殊病例,如多发性、复发性、位置复杂性、或者不能配合手术的霰粒肿患儿,大多能从中医中药中获得满意疗效。
本文着重论述中医对小儿霰粒肿的研究。
1霰粒肿的概念及症状《中医眼科学》[3]将霰粒肿归属为“胞生痰核”范畴,该病名最早记载于《眼科易知》,是指眼睑内生硬核,触之无痛,皮色如常的眼科疾病。
而《目经大成》[4]对其症状则有更为详细的记载:“艮廓内生一核,大如芡实,按之坚而不痛,只外观不雅,间亦有生于下睑者……翻转眼胞,必有形迹,一圆一点,色紫或黄”。
2小儿霰粒肿的发病机制《银海精微》[5]描述眼表与五脏之间的关系:“其首尾赤眦·综述·中医对小儿霰粒肿的研究进展陈乃梅1,何慧琴2[摘要]霰粒肿又称睑板腺囊肿,是睑板腺特发性无菌性慢性肉芽肿性炎症,是儿科临床常见病之一。
由于小儿睑板腺分泌较成年人旺盛,临床具有多发性和复发性的特点。
霰粒肿虽然有自愈倾向,但能否自愈及其自愈时限,都没有确切的标准。
西医治疗霰粒肿常采取激素注射、手术等手段,虽然起效快,但副作用较多。
中医对小儿霰粒肿的认识由来已久,认为其发病主要与脾胃、肝有关,多从脾论治、或从肝论治、或肝脾同调,运用中医内治法、外治法或联合应用的方法治疗小儿霰粒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中医药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的研究进展

综 述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O c t .2023,V o l .31N o .20通信作者:刘竹云,E -m a i l :l z y y t z y y@126.c o m 第一作者:李金田,E -m a i l :1720998361@q q.c o m 中医药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的研究进展李金田1,刘竹云2(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014;2.山东省烟台市中医医院,山东烟台264000)ʌ摘要ɔ 腺样体肥大为小儿常见病和多发病,中医药治疗该病疗效肯定且有独特优势㊂该文通过收集整理相关文献,从病因病机㊁中医内治法㊁外治法㊁联合治疗法等方面归纳总结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的研究进展㊂ʌ关键词ɔ 腺样体肥大;鼻窒;鼾眠;中医药治疗;内治法;外治法;联合治疗法中图分类号:R 276.1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9621/j.c n k i .11-3555/r .2023.2029 腺样体又称咽扁桃体㊁增殖体,是位于鼻咽顶的淋巴组织,具有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作用[1]㊂腺样体增生并引起周围组织㊁器官相应症状称为腺样体肥大,本病好发于10岁以下儿童,病因多与鼻咽部反复炎症刺激相关[2],亦有研究表明E B 病毒感染㊁胃食管反流等与本病存在一定相关性[3-4]㊂鼻塞㊁打鼾㊁张口呼吸等为本病主要临床症状,且常并发中耳炎㊁鼻窦炎等疾病,长期反复发作或治疗不及可致腺样体面容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 S A ),影响脑及神经发育,出现反应迟钝㊁注意力不集中㊁多动障碍等症状,对患儿成长及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5]㊂手术为目前西医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的主要方法,能显著改善患儿症状,但存在复发的可能性,且术后对患儿免疫功能的长期影响尚待考证[6]㊂药物治疗以白三烯受体拮抗剂㊁鼻用糖皮质激素为主,家长对其接受度较手术治疗高,但长期用药亦存在较多不良反应[7]㊂中医药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从整体出发,祛邪兼以扶正,在改善患儿症状的同时也可调理其体质,使阴阳调和,免疫力提高[8]㊂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㊂1 病名沿革和病因病机古代文献中并无腺样体肥大的明确记载,但存在与其解剖部位㊁主要症状相类似的描述,如‘灵枢㊃忧恚无言“记载: 颃颡者,分气之所泄也 人之鼻洞涕出不收者,颃颡不开,分气失也㊂ 其中 颃颡 一词在‘黄帝内经太素“中有 喉咙上孔名颃颡 的描述,‘诸病源候论“记载: 鼾眠者,眠里喉咽间有声也㊂人喉咙,气上下也,气血若调,虽寤寐不妨宣畅㊂气有不和,则冲击咽喉,而作声也㊂ 故现代医家多将其归为 鼻窒 鼾眠 颃颡不开 等范畴㊂对于该病的病因病机目前尚无统一认识,众医家对此见解各异,总结其致病因素有虚有实㊁有内有外,以痰㊁热㊁瘀㊁虚为主㊂‘儿童腺样体肥大引发睡眠呼吸障碍的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总结本病病因有内外之分,外感风寒或风热为常见外因,肺㊁脾㊁肾三脏不足或饮食内伤为其内在原因,久之痰湿结聚于鼻咽部而致腺样体肥大[5]㊂多数现代医家的观点与此相同㊂向希雄教授认为本病发病与肺㊁脾㊁肾相关,其中与肺关系最为密切,肺失宣肃㊁脾失健运㊁肝失疏泄或肺肾阴虚等致津液输布异常,聚而成饮,凝而成痰,痰饮停聚于鼻咽部,日久增生发为本病[9]㊂刘玉书教授认为本病多属本虚标实证,肺㊁脾㊁肾三脏功能失调,水湿运化失常,易聚湿生痰,郁而化火,结于气道,气机不畅,而致本病[10]㊂王明月教授认为本病多为肺脾不足,痰凝鼻窍,久而成瘀,与痰互结而成的本虚标实之证[11]㊂王华敬主任医师认为脾肾亏虚为本病根本,故体内易生水湿痰饮,痰凝阻滞气血,继而发病[12]㊂兰春等[13]认为小儿肺气不足,反复感邪,加之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迁延日久阴亏致痰瘀互结发为本病㊂2 中医内治法中药内服为目前中医药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的主要方法,众医家㊁学者对本病的辨证及治疗方法见解各异,临床常见分型论治㊁分期论治㊁从脏腑论治及自拟方㊁经方加减等治疗方法㊂601 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10月第31卷第20期综 述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O c t .2023,V o l .31N o .202.1 分型论治 目前腺样体肥大的临床分型较为繁杂,并无明确统一的辨证分型标准㊂阳星妹等[14]基于文献数据挖掘并统计中医药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证型信息,发现2001 2018年涉及辨证分型的16篇文献中共出现35种证型,合并后有12种证型,常见证型为风热郁结证㊁气血瘀阻证㊁肺脾气虚证㊁肺肾阴虚证㊁痰瘀互结证,共占75%,但文中未涉及具体治疗方法㊂王永钦[15]根据疾病的虚实属性划分证型,认为实者多血瘀㊁痰凝,虚者不外乎肺脾气虚㊁肺肾阴虚,将本病分为肺肾阴虚证和肺脾气虚证㊁气血瘀阻证3种证型,治法分别为养阴润肺㊁补肾填精,补益肺脾㊁化痰散结,行气活血㊁软坚散结,方药分别为六味地黄汤合百合固金汤加减㊁补中益气汤合二陈汤加减㊁会厌逐瘀汤加味㊂汪受传教授认为本病可分为急性发作期㊁临床缓解期,并根据各时期病机转化特点及证候特点辨证分型,急性发作期包括热结肺咽证㊁热毒咽阻证,分别给予银翘散加减及泻白散㊁五味消毒饮加减;临床缓解期主要责之于肺㊁脾,分为肺卫不固证㊁肺阴不足证㊁肺脾气虚证,分别给予金屏汤加减㊁沙参麦冬汤加减及异功散㊁枳实导滞丸加减[16]㊂2.2 分期论治 腺样体肥大打鼾㊁张口呼吸等主要症状会在急性呼吸道感染时加重,因此临床医家㊁学者常对本病进行分期治疗,早期 急则治其标 以祛邪缓解症状,中后期则以攻补兼施㊁标本兼顾之法为主㊂董幼祺教授根据本病发病过程将其分为急性期与慢性期,认为急性期致病因素以热㊁痰为主,治疗时侧重清热化痰,并根据临床表现,多选用金银花㊁连翘㊁桑叶㊁菊花等清热药;认为慢性期多为本虚标实,治疗时据痰㊁热㊁虚的轻重,注重消补兼施,酌情予化痰㊁清热㊁补虚,常以自拟方清养化痰汤加减治疗[17]㊂孙桂莲[18]将本病分为早期㊁晚期,认为早期为外感期,外邪与痰搏结于气道,治以解表祛邪化痰之法,选用银翘散合三拗汤加减;晚期为以痰邪为患为主的内伤期,或兼有瘀㊁虚㊁火,故治疗时补虚加泻实,选用二陈汤合人参败毒散加减㊂俞景茂教授将本病分为初㊁中㊁后期3个阶段,外邪犯肺㊁循经上扰之初期,以祛邪为主,治以宣肺通窍㊁散结消肿,以自拟方宣通散加减治疗;寒热错杂之中期,攻补兼施,治以养阴清热㊁化痰散结,方选沙参麦冬汤加减;虚实夹杂之后期,以益气固本为主,治以健脾益气㊁化痰散结,方选六君子汤合玉屏风散加减[19]㊂陈华教授将本病分为感染期㊁迁延期㊁恢复期,感染期控制急性外感症状,迁延期扶正祛邪,恢复期固本防复发,审慎邪正㊁虚实㊁轻重,分别治以疏风清肺㊁扶正祛邪㊁健脾养阴之法[20]㊂2.3 从脏腑论治 本病发病与 小儿脏腑娇嫩㊁形气未充 肺脾肾三脏不足㊁肝常有余 等小儿脏腑功能特点关系密切,故部分医家据此特点结合病因病机从脏腑(以肺㊁脾㊁肾为主)论治本病㊂张涤教授认为本病病位主要在肺,病机以痰热郁结于肺㊁肺失宣降为主,治以清热化痰㊁软坚散结㊁宣降肺气,选用消瘰丸合苍耳子散(玄参㊁浙贝母㊁牡蛎㊁辛夷㊁苍耳子㊁白芷㊁甘草)为主方治疗本病,并注重随症加减,疗效显著[21]㊂姜之炎教授认为鼻与脾关系密切,本病主要致病因素为痰,故以治脾为本,采用自创运脾化痰通窍方[苍术㊁薏苡仁㊁辛夷(包煎)㊁黄芩片㊁石菖蒲㊁夏枯草㊁丝瓜络各4g,象贝3g ,牡蛎8g (先煎),甘草片2g 等]治疗腺样体肥大患儿30例,治疗两个月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0.0%[22-24]㊂张宁宁等[25]从五脏论治本病,在肺者,治以宣肺通窍,方选苍耳子散;在脾者,治以健脾化痰,方选香砂六君子汤;在肝者,治以清肝通络,方选龙胆泻肝汤;在肾者,治以滋肾通络,选用六味地黄丸;在心者,治以交通心肾,方选交泰丸㊂2.4 经验自拟方治疗 张颖等[26]治疗本病注重活血化瘀㊁消肿散结,运用会厌逐瘀汤化裁所制中药颗粒治疗50例腺样体肥大患儿,治疗3个疗程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0.0%㊂陈璐璐等[27]选取140例腺样体肥大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治以健脾祛痰㊁散瘀通络之法,予以蔡福养经验方(当归㊁茯苓各9g ,赤芍6g ,桔梗㊁炒山楂㊁炒麦芽㊁丝瓜络㊁枳实各12g ,陈皮㊁金钗石斛各3g ,大黄4g ,甘草片5g )口服,与以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联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的对照组相比,该方在改善临床症状㊁鼻咽侧位影像学指标㊁免疫功能㊁炎症因子水平等方面疗效显著㊂临床中医家多根据临床经验及本病特点,从病理因素出发,自拟经验方治疗本病,随证加减,注重灵活运用㊂3 中医外治法中医外治法治疗腺样体肥大方法多种多样,不良反应少,患儿及家长易接受,依从性较高㊂其中中药滴鼻㊁雾化等治疗方法具有直达病所㊁见效快㊁安全性高等特点,针灸推拿及穴位贴敷等治疗方法可通经活络㊁701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10月第31卷第20期综述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O c t.2023,V o l.31N o.20理气活血,对缓解鼻塞㊁打鼾等症状收效尚可㊂3.1中药滴鼻、雾化陈雯[28]应用鼻腺方(象贝㊁柴胡㊁辛夷㊁黄芪㊁赤芍㊁白芷等)滴鼻治疗轻中度腺样体肥大患儿,总有效率为75.00%,证候评分及鼻咽部摄片情况改善优于对照组(西药喷鼻治疗)㊂陈晓伟[29]应用中药制剂(金银花㊁野菊花㊁鱼腥草各25g,黄芩片㊁薄荷各10g)超声雾化治疗腺样体肥大患儿,中度肥大及病理性肥大患儿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呋麻滴鼻剂治疗),且未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5例鼻出血症状㊂3.2针灸治疗曹玉霞等[30]运用锋勾针勾割局部腧穴(迎香㊁印堂㊁通天)为主,解除局部鼻咽部阻塞感,同时点刺四缝放血以疏经通络㊁通泻壅滞,加用中药内服调理体质,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取得较好的疗效㊂谢强教授创立的谢氏刺营微创疗法,通过用毫针针刺腺样体邻近部位,如咽后壁㊁咽后壁淋巴滤泡㊁咽侧索㊁腭扁桃体㊁舌扁桃体,以疏通经络㊁疏邪利窍,能减轻腺样体肥大症状[31]㊂3.3推拿治疗王赛娜等[32]运用常规推拿手法(包括开天门㊁推坎宫㊁补肺经㊁补脾经㊁补肾经,按揉迎香㊁合谷㊁足三里,擦肺俞㊁肾俞㊁脾俞㊁捏脊等)及内舒拿治疗腺样体肥大患儿,有效率为90.00%,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内舒拿治疗的对照组㊂3.4穴位贴敷金俊芳[33]采用推拿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腺样体肥大(痰瘀互结型)患儿,穴位贴敷穴取天突㊁膻中㊁大椎㊁肺俞(双)㊁膏肓(双)等,贴敷药物为自拟方(芥子㊁川芎㊁石菖蒲各6g,细辛㊁辛夷㊁延胡索㊁甘遂各3g)加冰片㊁姜汁调制而成,7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总有效率优于推拿组(单独应用推拿治疗),说明推拿配合穴位贴敷临床疗效更佳㊂朱莹[34]观察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国医堂小儿体质调理科自拟贴敷方(主要成分为连翘㊁辛夷㊁升麻㊁胆南星㊁细辛㊁鲜姜汁)穴位贴敷(双侧列缺㊁照海)配合推拿对腺样体肥大儿童睡眠质量的疗效,两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总有效率为83.3%,高于对照组的72.4%,说明穴位贴敷联合小儿推拿手法对腺样体肥大患儿睡眠质量有积极作用㊂4联合治疗法中药内服联合外治或多种外治法联合治疗腺样体肥大,效果相得益彰且安全性高㊂霍红梅等[35]将92例腺样体肥大(肺脾气虚证)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孟鲁斯特纳及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雷火灸(悬灸法,每次15~20m i n,隔日治疗1次)与六君消瘰汤[党参片㊁茯苓㊁白术各10g,玄参㊁法半夏㊁桔梗㊁浙贝母㊁牡蛎(先煎)㊁陈皮㊁甘草片各6g]联合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且在改善中医证候积分㊁痰液分泌型免疫球蛋白E水平㊁电子鼻咽喉镜评分及睡眠障碍评分等方面优于对照组,说明雷火灸与六君消瘰汤加减联合应用疗效显著㊂张源等[36]选取82例毒热瘀结型腺样体肥大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匹多莫德分散片㊁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及盐酸赛洛唑啉鼻用喷雾剂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苍耳散结汤[苍耳子㊁山慈菇㊁辛夷(包煎)各6g,连翘㊁丹参㊁菊花㊁川芎㊁夏枯草各10g]加减及刮痧点刺法(刮痧督脉㊁肺经㊁膀胱经背俞穴为主,耳尖点刺出血)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说明苍耳散结汤加减(清热化瘀㊁散结通窍)联合刮痧点刺法(疏通气血)疗效显著㊂杨丽等[37]选取49例腺样体肥大患儿,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法,予以孙书臣教授创立的中医鼻病序贯疗法治疗(中药蒸汽熏鼻与收集蒸馏液滴鼻),选用自拟方加减(紫苏叶㊁鱼腥草㊁辛夷㊁薄荷㊁防风㊁白芷㊁鹅不食草㊁桔梗),结果显示,该法可缩小腺样体肥大患儿的腺样体大小,总有效率为83.7%㊂5小结中医药治疗腺样体肥大方法多样㊁疗效肯定,本病病因病机多与痰㊁热㊁瘀㊁虚相关,治法以化痰㊁清热散结㊁活血祛瘀㊁补益肺脾㊁补肾为主,但在病因病机㊁辨证分型方面的诊治标准还未统一,尚有不足之处㊂中药内服为目前中医药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的主要方法,根据患儿不同体质或不同证候特点从不同角度选方用药,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㊂中医外治法作为中医特色疗法具有独特优势,如中药滴鼻㊁雾化等外治法起效快,通窍效果佳,能快速缓解患儿鼻塞等不适症状;穴位贴敷㊁针灸推拿等外治法可在辨证的基础上选择穴位㊁经络,以疏通经络㊁调节脏腑功能㊁疏散壅滞,并增强患儿体质㊂外治法治疗本病多不单独应用,常联合中药内服或多种外治手法以增强疗效,该方药安全易行,家长及患儿普遍接受度较高㊂中医药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前景广阔,亟须制定统一的诊治标准,以指导临床更好地开展系统治疗㊂801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10月第31卷第20期综 述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O c t .2023,V o l .31N o .20参考文献[1]A R A M B U L A A ,B R O W NJR ,N E F FL .A n a t o m y a n d p h y s i o l o g yo f t h e p a l a t i n e t o n s i l s ,a d e n o i d s ,a n d l i n gu a l t o n s i l s [J ].W o r l d J O t o r h i n o l a r y n g o lH e a dN e c kS u r g ,2021,7(3):155-160.[2]孔维佳.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56.[3]孙梦玲,牛勋,杨修平,等.E B 病毒与儿童扁桃体腺样体肥大的相关研究现状[J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21,35(05):477-480.[4]N I UX ,WUZH ,X I A OXY ,e t a l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e t w e e n a d e n o i dh y p e r t r o p h y a n d g a s t r o e s o p h a ge a l r ef l u xd i s e a s e :a m e t a -a n a l ys i s [J ].M e d i c i n e (B a l t i m o r e ),2018,97(41):e 12540.[5]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睡眠医学技术标准审定委员会,儿童睡眠呼吸障碍工作委员会.儿童腺样体肥大引发睡眠呼吸障碍的中医诊疗专家共识[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4,1(6):316-320,313.[6]赵佳奇,单丽华.儿童腺样体和扁桃体肥大治疗理念新进展[J ].口腔医学研究,2021,37(8):693-695.[7]韩桃,胡晓华,马聪.俞氏宣通散加味治疗肺脾气虚型儿童腺样体肥大的临床疗效[J ].中国妇幼保健,2022,37(8):1412-1417.[8]杨永庆.中医分期辨证与西药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临床研究[J ].四川中医,2017,35(7):100-102.[9]崔荣华,向希雄.向希雄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经验介绍[J ].湖北中医杂志,2020,42(5):22-25.[10]郭亦男,郭莹,刘玉书.刘玉书教授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J ].时珍国医国药,2021,32(11):2752-2754.[11]刘存成,李雯雯,王明月.王明月教授健脾补肺祛痰法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经验[J ].中医药导报,2021,27(6):164-166,177.[12]王佳笑,赵时鹏,王华敬.王华敬论治小儿腺样体肥大经验[J ].中医药导报,2017,23(13):132-133.[13]兰春,黄婷,王孟清,等.从 久病伤阴 论玄麦甘桔汤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J ].中医药导报,2022,28(3):192-194.[14]阳星妹,任现志.基于文本挖掘的腺样体肥大中医证型及方药文献研究[J /C D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8):231-233.[15]王永钦.中医耳鼻咽喉口腔科学[M ].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605-609.[16]安黎,汪受传.汪受传分期论治儿童腺样体肥大经验[J ].浙江中医杂志,2022,57(3):178-179.[17]王佳芳,董幼祺.董幼祺教授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经验[J ].中医儿科杂志,2020,16(4):46-49.[18]孙桂莲.分期论治小儿腺样体肥大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20(12):1723-1724,1727.[19]王斌,陈华.俞景茂教授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验案3则[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41(1):59-61.[20]周世威,陈华.陈华教授继承浙派中医儿科学术特色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经验[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5(9):998-1001.[21]李博,张涤.张涤教授治疗儿童鼾症经验撷萃[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6(1):55-57.[22]顾静雯,施晓燕,庄承,等.姜之炎教授 运脾治鼻 法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临床经验[J ].中医药导报,2018,24(9):125-126.[23]姜之炎,刘俊俊,石李,等.运脾化痰通窍方联合鼻部按摩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的临床疗效及免疫调节作用[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4(1):42-46.[24]王明晶,刘秀秀,毛黎明,等.运脾化痰通窍方联合中医外治法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脾虚痰阻证的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2,28(3):428-431,437.[25]张宁宁,吴力群.从痰瘀经络及五脏论治小儿腺样体肥大[J ].环球中医药,2020,13(3):465-467.[26]张颖,王雪峰,赖晓敏.会厌逐瘀汤化裁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的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药科技,2017,24(1):113-114.[27]陈璐璐,李静波,王俊杰,等.蔡福养经验方对腺样体肥大患者的临床疗效[J ].中成药,2020,42(6):1482-1485.[28]陈雯.鼻腺方滴鼻治疗儿童轻中度腺样体肥大临床研究[J ].新中医,2019,51(3):201-203.[29]陈晓伟.中药制剂超声雾化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疗效分析[J /C D ].国际感染杂志(电子版),2018,7(3):146-147.[30]曹玉霞,王海军,文洪.锋勾针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经验撷菁[J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21(6):427-429.[31]胡启煜,黄冰林,谢强.谢氏刺营微创法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经验探析[J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2(5):24-26.[32]王赛娜,盛锋,徐枫,等.推拿手法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的临床观察[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3):1155-1157.[33]金俊芳.推拿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痰瘀互结型)的临床研究[D ].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8.[34]朱莹.穴位贴敷联合小儿推拿对腺样体肥大儿童睡眠质量的临床观察[D ].福州:福建中医药大学,2020.[35]霍红梅,许文婷,刘春兰,等.六君消瘰汤加减结合雷火灸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肺脾气虚证)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22,40(7):213-216.[36]张源,王艳.苍耳散结汤结合刮痧点刺法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毒热瘀结型)临床疗效观察[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22,40(4):207-210.[37]杨丽,孙书臣,段莹,等.中医鼻病序贯疗法外治法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49例疗效观察[J ].中医药学报,2021,49(12):64-67.(收稿日期:2022-07-24)[编辑:郝利珍]901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10月第31卷第20期。
晓锦源:中医治疗咽炎、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

晓锦源:中医治疗咽炎、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体质是一个人的身体的质量,体质正常,身体质量就高。
身体质量高,就不容易生病,即使生病,痊愈的速度也会很快。
现在的孩子,饮食丰富了,寒凉之性的食物吃多了,脾胃则呈现出一派虚弱的现象;油炸食品、膨化食品的盛行,以至于孩子们的身体,多呈现出一派内热的现象,脾胃虚弱体质和内热体质是当前孩子最常见的两种体质。
脾胃虚弱的体质是导致孩子胃口逐渐变差,挑食,饭量少,身高偏低,体重偏低,免疫力下降,容易生病的常见因素。
内热体质的孩子,是慢性鼻炎、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肿大、皮癣、湿疹的常见因素。
病是在体质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尤其一些慢性病症,基本上都是体质异常的问题,这种体质的异常,是长期的,隐匿性的,普通人很难发展,日积月累,则成了疾病的源头、成为了病根。
处方:麻杏石甘汤合小柴胡汤去半夏、姜、枣加荆芥、桑叶、马齿苋、桔梗,七付。
腺样体是鼻咽部淋巴组织,又称咽扁桃体,位于鼻咽部的后部及顶部。
2~10岁是腺样体增殖旺盛期,10岁后逐渐开始萎缩,至成年则大部分消失。
儿童期因多次感染而肥大者,称腺样体肥大或增殖体肥大。
如腺样体肥大堵塞呼吸道,导致脑供氧不足,则需手术治疗。
近年来由于空气污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一些患儿家长出于对手术的顾虑,要求保守治疗。
现就中医药治疗该病的心得体会介绍如下:1.病因病机小儿系稚阴稚阳之体,形气未充,脏腑娇嫩,肺脾肾常不足,本病的发生多与肺脾气虚、肺肾阴虚和痰瘀阻滞有关。
小儿肺卫不固,易感风寒风热之邪。
风寒之邪从皮毛而入,内犯于肺,郁久化热,热郁不散,上蒸咽喉,或风热之邪从口鼻而入,首先犯肺,肺经蕴热,清肃失降,挟热循经蒸灼咽喉,致咽喉开合不利,肺气失司;脾常不足,脾虚运化失司,津液化为痰浊,阻于咽喉,致咽喉开合不利,肺气失司;小儿阳常有余,肾常虚,加之感邪后易化热化火,虚火上灼,痰瘀互结,阻于咽喉,而成本病。
2.辨证论治根据肺开窍于鼻、鼻为肺窍、咽为肺之门户的中医理论,结合小儿肝常有余,肺、脾、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拟补气固卫、健脾祛湿、益阴降火、宣肺通窍、活血散结为治疗原则。
中药新药治疗小儿急性咽炎、扁桃体炎临床研究技术要点

中药新药治疗小儿急性咽炎、扁桃体炎临床研究技术要点
齐金娜;胡思源;刘虹
【期刊名称】《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1(30)4
【摘要】通过文献检索对中药新药治疗小儿急性咽炎、扁桃体炎进行了研究,包括临床定位和试验目的、试验设计、诊断标准、中医辨证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控制性脱落标准、对照药品的选择、疗程和观察时点设计、有效性评价、安全性评价、合并用药、试验的质量控制方面。
【总页数】3页(P212-214)
【关键词】中药新药;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临床研究
【作者】齐金娜;胡思源;刘虹
【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66.1
【相关文献】
1.快必舒给药器治疗小儿急性咽炎及急性扁桃体炎的临床观察 [J], 李学龙
2.克拉维酸钾阿莫西林分散片治疗小儿急性咽炎扁桃体炎60例临床分析 [J], 董延凤
3.开喉剑喷雾剂治疗小儿急性咽炎及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临床探析 [J], 李珑
4.开喉剑喷雾剂治疗小儿急性咽炎及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临床观察 [J], 胡晓霞
5.中药新药治疗小儿厌食临床研究设计技术要点 [J], 王卉;胡思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中医证型特点之理论探讨

温 ”等 范 畴 。小 儿脏 腑娇 嫩 ,形气 未充 ,卫外 功 能较 差 , 六 淫之 邪 易 由 口鼻或 皮 毛 而入 ,侵犯 肺 卫 ,郁 闭肺 气 , 正邪 交 争 则 出现发 热 ,肺 失 宣 肃 ,水 液 输化 无 权 ,则凝 滞 为痰 ,外邪侵 袭 人里化 热 ,痰热 互 阻 ,气 道壅 遏 ,肺气 上逆 ,故 而 出现热 、咳 、痰 、喘等 肺 炎 喘 嗽 的 临床 症 状 。 81例 儿 童 RMPP证 型 研究 提 示 RMPP中痰 热 壅肺 证 所 占 比例 最 大 ,共 46例 (56.8%),符 合 肺 炎 支 原 体 肺
【Abstract】 RMPP in children,which is considered to be a severe and refractory disease,may have chronic lung
sequela.W e can treat padiatric RMPP effectively by using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 estern m edicine.8 1 hospitalized children with RM PP were observed for TCM type of syndrome previously.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echanism of different TCM syndromes based Oil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clinical ex— perience,aimed at providing reference fo r differentiation of TCM syndrome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咽门缩桃丸研制谈中医儿科临床研究的思路[ 10-04-22 14:49:00 ] 作者:张奇文编辑:studa20【摘要】近年国内中医儿科学术会议上多次以“肺胃肠相关论”与“肺胃肠相关病”为题,谈到“复感儿”的发病与咽扁桃体肿大的关系。
笔者针对此课题研制咽门缩桃丸治疗“乳蛾”一证,并探讨其在中医儿科发病学上所占据的地位和研究的思路。
【关键词】咽门缩桃丸/治疗应用; 乳蛾/中医药疗法; 中成药; 儿童笔者于19991104~08在深圳召开的第14次全国中医儿科学术会议上,曾以“肺胃肠相关论”与“肺胃肠相关病”为题,谈到了“复感儿”的发病与咽扁桃体肿大的关系[1]。
历时十年,先后在天津、兰州、上海等地召开的全国儿科学术会议上,均以此为题,与国内中医儿科界的同道求索、问道、切磋、交流。
使笔者受益最多是在中国儿科近代史上几位德高望重的、先后已驾鹤而去的中医儿科界的巨匠,他们分别是王伯岳、江育仁、董廷瑶、王静安、刘弼臣5位国医大师。
当笔者再次来到深圳能与同道们共同交流咽、嚥、嗌、嗓、颃颡、会厌等“气所流通,扼要之处”(《释名·释形体》),在中医儿科发病学上占据的重要地位,不能不想到5位仙逝的老前辈深邃的学术造诣给笔者如润如酥的点拨。
从而使笔者想到中医临床研究离不开经典,继承经典需要名师的点拨。
继承与发扬,继承是基础,继承的基础是经典,继承的锁钥是名师,没有继承就很难谈到发扬,脱离了中医经典理论的发扬,脱离了临床实践的发扬,那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很难称其谓“中医”,也很难称其谓“创新”。
下面笔者就十多年来对“乳蛾”一证治疗的点滴体会及此证在中医儿科发病学上所占据的地位和研究的思路,再次提出来与同道们共同商榷。
19900504~07在南京召开的全国中医儿科学术会议上,笔者与江育仁教授,共同主持并提出了上中下三部法,本文的论述同样是前次的继续,是以上部法而论的,中、下部法留待以后另文探讨。
1 “咽”字创义从“因”之由来1.1 咽喉与脏腑的关系咽,前连口腔,下经食道通胃腑,为肺、胃之系,是气息出入及饮食水谷的共同通道,有司饮食、通咽、助言语发音、防御外邪侵袭的功能。
《淮南子·记论训》曾记载:“喉中有病,无害于息,不可凿也”,说明当时已有手术方法治疗咽喉病,且有严格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喉,上通口鼻,下接气管至肺,为肺之系,有行呼吸、发声音,护气道的功能。
《医贯·卷之四》谓:“喉与咽不同,喉者肺脘,呼吸之门户,主出而不纳;咽者胃脘,水谷之道路,主纳而不出。
盖咽喉司呼吸,主升降,此一身之紧关。
”咽喉是经脉循行交会之处,又是饮食呼吸之门户,故与五脏六腑有密切关系,其中与肺、脾、胃、心、肝、肾关系尤为密切。
1.2 咽喉与经络的关系咽喉是人体的要冲,是经脉循行交会之处,在十二经脉中,除足太阳膀胱经间接通过咽喉外,其余经脉皆直接通达。
(1)手太阴肺经,“从肺系,横出腋下”(《灵枢·经脉》);(2)手阳明大肠经,从缺盆上走颈部,沿颊入下齿中,“上循喉咙”(《灵枢·经别》);(3)足阳明胃经,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灵枢·经别》);(4)足太阴脾经,“合于阴阳,与别俱行,上结于咽”;从脾脏上络于胃,横过膈,上行夹于食道两旁,循经咽喉,连舌本;(5)手少阴心经,“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灵枢·经脉》);(6)手太阴小肠经,“循咽下膈”(《灵枢·经脉》);其支者从缺盆循颈,经咽喉上颊;(7)足少阴肾经,“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灵枢·经脉篇》);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8)手少阳三焦经,从肩上走颈,过咽喉,经耳上角到颊部(《中医耳鼻喉科学》);(9)足少阳胆经,“以上挟咽”(《灵枢·经别》);“从耳后,循颈过咽,下肩至缺盆;其支者,从颊车,下走颈,经咽喉,至足厥阴肝经,属肝,络胆,上贯膈,分布于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中医耳鼻喉科学》);(10)足厥阴肝经,“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灵枢·经脉》);“属肝,络胆,上贯膈,分布于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中医耳鼻喉科学》);(11)手少阴心经经别,“上走喉咙”(《灵枢·经别》);(12)手厥阴心包经经别,“上循喉咙,出耳后”(《灵枢·经别》);(13)任脉,“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中医耳鼻喉科学》);(14)冲脉,“夫冲脉者,……。
其上者,出于颃颡”(《灵枢·逆顺肥瘦》);“会于咽喉,别而络唇口”(《中医耳鼻喉科学》);(15)阳跷脉,从肩部,循经颈,过咽,上夹口角(《中医耳鼻喉科学》);(16)阴维脉,“从胁部上行至咽喉”(《中医耳鼻喉科学》)。
颃颡:《灵枢·忧圭五言》:“颃颡者,分气之所泄也。
”杨上善解释作:“喉咙上孔”;张介宾解释作“咽颡”,指喉咙上部和后鼻道。
从以上经脉、经别循行路线可以看出,除足太阳膀胱经是间接与咽喉相连外,其余各经脉、经别皆与咽喉相通,可知此处乃“清阳出上窍”之必经之路,它在人身生理病理中占据重要地位,由此可知。
中医儿科肺系、胃系、脾系、肝系、心系、肾系疾病发病中,“咽”字的创意从“因”之由来。
1.3 乳蛾病名渊源乳蛾病名,首见于金·雎州张子和著《儒门事亲》一书,该书的成书年代,约在1228年。
该书卷三“喉舌缓急砭药不同释二十一”谓:“推十二经,惟足太阳别项下,其余皆凑于喉咙。
然《内经》何为独言一阴一阳结为喉痹?盖君火相二火独胜,则热结正络,故痛且速也。
余谓一言可了者,火是也。
故十二经中,言嗌干、嗌痛、咽肿、颌肿、舌本强,皆君火谓之也。
惟喉痹急速,相火之所为也。
夫君火者,犹人火也;相火者,犹龙火也。
人火焚木其势缓,龙火焚木其势速。
《内经》之言喉痹,则咽与舌在其间耳。
以其病同是火,故不分也。
后之医者,各详其状,强立八名,曰单乳蛾、双乳蛾、单闭喉、子舌胀、木舌胀、缠喉风、走马喉闭。
热气上行,结蕴与喉之两旁,近外肿作,以其形状,是谓乳蛾。
一为单,二为双也……此八种之名,难详,若不归之火,则相去远矣。
嗣后,《仁斋直指方》里则提到这一病名。
张氏首重经络,次述起病之因,然后根据“后世医者”(肯定是指在他以前的医),故“乳蛾”一名,俗传已久,后被医家普遍应用,因形似乳头,又如蚕蛾之腹,故名“乳蛾”,也称“喉蛾”。
从发病部位来分,有“单乳蛾”“双乳蛾”之称。
从形态来分,喉核上有白星点,白星点上下相连,状如缠袋者称“连珠乳蛾”;喉核清腐作烂者,称“烂乳蛾”或“烂头乳蛾”;喉核红肿疼痛,时重时轻称“活乳蛾”;喉核红肿疼痛不甚,日久如软骨者称“死乳蛾”“乳蛾核”。
从病因来分,因于风热或热毒而致者,称“风热乳蛾”;若因脾胃虚而致者,称“虚火乳蛾”。
以其阴阳属性来分,又有“阳蛾”与“阴蛾”之区别。
其病因病机,起病急骤者,多为风热之邪乘虚外袭,火热邪毒搏结喉核而发病。
若病久体弱,脏腑失调,邪毒羁留不去久滞喉核,易使病情迁延,反复发作。
其病机涉及肺、胃、脾、肝、心、肾、大肠、三焦、任、督……诸经,可谓无处不联,相当广泛,已于前述。
根据临床观察,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三因咸备,是上中下三部致病的百病之源,儿科常见病的起病祸根。
如能抓住此要害部位研究下去,将会牵一动百,提纲挈领,洞悉儿科前贤诸论述精辟所在。
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统一观,以及经典著作中所蕴藏的人文科学,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穷毕生之精力,也难学精学透。
如果想做一名在中医学里游刃翱翔的真正中医,必须到人民群众中去,首重医德,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扑下身子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
“多读书,勤临证,广交友”,锲而不舍,孜孜以求,“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在经典著作上狠下功夫,才能奠定中医学的基础,达到精湛深邃的境地。
中医临床是中医学赖以生存的生命线,中医药之所以历数千年而不衰,近百年虽然历经坎坷,几欲废止消灭而未得逞,关键在于其临床疗效。
《素问·举痛论》:“黄帝问曰:‘余闻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验于己。
’如此,则道不惑而要数极,所谓明也。
”《素问·天元纪大论》:“善言始者,必会于终;善言尽者,必知其远,是则至数极而道不惑,所谓明矣。
”《素问·气交变大论》又云:“善言古者,必验于今。
”张介宾《类经》:“古者今之鉴,欲察将来,须观既往,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
彼之有善,可以为法;彼之有不善,可以为戒。
故善言人者,必有验于己。
”纵观以上论述,不仅指明了研究中医学术的思路和方法、方向,同时也说明了继承的重要。
“善言始者”“善言尽者”,旨在说明中医学术的博大精深;“必验于今”“必有合于今”旨在阐明临床实践的重要性。
“实践出真知”,这是一句颠扑不破的真理。
毛泽东主席提出的“洋为中用,古为今用”,要的是推陈出新,而绝不是“弃陈出新”,更不是“灭陈出新”。
那种不看现实,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大肆渲染中医是“玄学”,中药有如何如何的毒副反应,对中医中药采取不屑一顾的人们,希望他们尊重中国的历史和现状,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尊重祖先经过历代人实践总结出来的成熟经验,按照辨证论治的思维方法,进一步弘扬这门博大精深的学问,为子孙后代造福,为世界人民造福。
传统的也是世界的,“接轨”应该是双向的。
如果失去了自我,不分青红皂白的就范于西方国家的标准和规范,去掉的正是西方国家在人体生命科学领域尚未开垦的处女地,拿来的正是束缚中医中药发展的枷锁,那我们这一代人,将会受到后来人的谴责。
2 咽门缩桃丸的由来与十年临床的见证2.1 咽门缩桃丸的药物组成咽门缩桃丸,原名“咽门摘桃丸”,在兰州会议上,王烈教授向笔者提出,应改为“咽门缩桃丸”,笔者认为一字之差,价值千金。
王烈教授的建议,功不可没。
“摘桃丸”是借用“摘来仙桃孝母亲”之义。
笔者认为:全身淋巴组织包括胃肠道的淋巴组织都是腺体的变异而成为病理。
人体生命科学作为一个复杂的学科,涉及到的方方面面都是人类最尖端的科学。
人类要弄清楚自己,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不明白的问题还会层出不穷。
人体的免疫系统,到处布防,肠道系统、呼吸系统都布满了各种淋巴结,共同组成了一道道防御线,保护着人体的任何部位都不受外来之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