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治疗药物进展
糖尿病药物治疗新进展与用药指南

糖尿病药物治疗新进展与用药指南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进步。
近年来,糖尿病药物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新进展,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和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1. 新型胰岛素类药物:新型胰岛素类药物如超长效胰岛素和速效胰岛素,能够更好地模拟生理胰岛素分泌,提供更稳定的血糖控制。
2. GLP-1受体激动剂:这类药物通过激活GLP-1受体,增强胰岛素分泌,减少肝糖输出,并延迟胃排空,从而降低血糖。
3. SGLT2抑制剂:通过抑制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促进葡萄糖从尿中排出,降低血糖水平。
4. 胰岛素促泌剂:新型胰岛素促泌剂如DPP-4抑制剂,不仅能够刺激胰岛素分泌,还能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具有较好的血糖控制效果。
用药指南糖尿病药物治疗的选择应基于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血糖水平、并发症风险、生活方式等因素。
以下是一些用药指南:1. 个性化治疗:根据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和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2. 联合用药:单一药物可能难以达到理想的血糖控制,联合用药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风险。
3. 关注药物副作用:在使用任何药物时,都应密切关注可能的副作用,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生活方式的配合:药物治疗应与健康的饮食习惯、规律的体育活动和戒烟限酒等生活方式改变相结合。
5. 定期监测:患者应定期进行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的监测,以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
6. 教育和支持:糖尿病管理不仅需要药物治疗,还需要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理解。
提供教育和支持,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疾病。
结论糖尿病药物治疗的新进展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而合理的用药指南则有助于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糖尿病的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医生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型糖尿病治疗药物及联合用药研究进展

目录
01 型糖尿病治疗药物研 究进展
03 结论
02 联合用药研究进展 04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全球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 于型糖尿病的治疗,药物及联合用药是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次演示将介绍近年来 型糖尿病治疗药物及联合用药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3)注意药物副作用:每种药物都可能产生副作用,使用药物时要密切可能 出现的不良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3、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4)长期坚持用药:糖尿病是一种需要长期控制的疾病,患者要按照医生的 建议,长期坚持使用药物,不可随意停药或改变剂量。
3、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5)联合用药:当单一药物无法使血糖得到有效控制时,可考虑联合使用不 同种类的药物,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2、药物分类研究
2、药物分类研究
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的分类主要根据其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特点进行划分。根 据作用机制,可分为口服药物和注射药物两大类。口服药物主要包括上述的磺酰 脲类、噻唑烷二酮类、格列酮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SGLT2抑制剂、GLP-1受 体激动剂等,而注射药物则包括胰岛素、GLP-1受体激动剂的类似物等。
3、不足与展望
新型降糖药在联合用药中的应用前景,为患者提供更多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结论
结论
型糖尿病治疗药物及联合用药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诸多不足和 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未来研究应发掘新的治疗靶点和药物研发、优化联合用 药方案、提高患者依从性等方面的问题,为型糖尿病治疗提供更多安全有效的选 择。
2、胰岛素联合用药
2、胰岛素联合用药
胰岛素是型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但长期使用易导致体重增加和低血糖等 副作用。为解决这一问题,研究者提出了胰岛素联合用药方案。其中,最常用的 方案是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联合使用。例如,在胰岛素治疗基础上加用双胍类药 物,可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体重增加的风险;在胰岛素治疗基础上加用GLP-1 受体激动剂或DPP-Ⅳ抑制剂,可减少胰岛素用量,降低低血糖发生的风险。
糖尿病治疗药物及其作用靶点研究进展

糖尿病治疗药物及其作用靶点研究进展糖尿病是由于身体产生或利用胰岛素不足而导致的慢性代谢疾病。
糖尿病的高发率和严重并发症威胁着公众的健康。
研究表明,糖尿病治疗药物及其作用靶点是糖尿病治疗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糖尿病治疗药物及其作用靶点研究进展。
一、胰岛素替代疗法胰岛素替代疗法是目前糖尿病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
胰岛素替代疗法包括胰岛素注射和胰岛素泵疗法。
胰岛素注射是将人工合成的胰岛素注入身体,以帮助血糖控制。
胰岛素泵疗法是一种通过机械泵定时向身体注射胰岛素的治疗方式。
二、促胰岛素分泌剂促胰岛素分泌剂是指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控制血糖。
此类药物主要作用于胰岛素分泌的细胞,以增加胰岛素的释放,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例如格列喹酮和格列奈。
三、胰岛素抵抗改善剂胰岛素抵抗改善剂是通过改善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来控制血糖。
这种治疗方式主要作用于减少胰岛素分泌和增加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例如二甲双胍和瑞格列奉。
四、不同靶点的药物目前,糖尿病治疗药物主要是针对葡萄糖相关酶、胰岛素蛋白酪氨酸激酶2(P13K)、葡萄糖转运体4(GLUT-4)等靶点进行的研究。
葡萄糖相关酶(GLP-1)是一种激素,主要分泌于肠壁,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和抑制肝脏对葡萄糖的产生。
因此,针对GLP-1的药物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抗糖尿病药物之一。
例如阿塞那普肽和利拉鲁肽等。
P13K是多种胰岛素信号通路中的一种关键蛋白质,在糖尿病患者中,P13K信号通路处于抑制状态,因此,针对P13K的药物可以刺激身体的胰岛素信号通路,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
例如阿卡波糖。
GLUT-4则是一种介导胰岛素作用的膜转运体,主要存在于肌肉和脂肪细胞中,故针对GLUT-4的药物可以促进糖转运并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例如罗格列酮。
总之,糖尿病治疗药物及其作用靶点是糖尿病治疗的关键。
目前,各类药物以及作用靶点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多种治疗选择。
需要指出的是,糖尿病主要是由生活方式和饮食问题造成,在已经得病之后治疗药物只是辅助治疗,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还是关键。
糖尿病药物治疗新进展与挑战

糖尿病药物治疗新进展与挑战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都有不少患者。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糖尿病药物治疗也在不断发展。
本文将重点探讨糖尿病药物治疗的新进展以及面临的挑战。
一、胰岛素治疗方面的新进展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药物之一,随着科技的发展,胰岛素治疗方面也有了新的突破。
一种新型的胰岛素注射器的出现,使得胰岛素注射更加方便和精确。
此外,近年来,一种可以通过皮肤吸收胰岛素的胰岛素喷雾剂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患者的使用舒适度。
二、口服药物治疗方面的新进展除了传统的胰岛素注射治疗外,口服药物也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方式之一。
近年来,关于口服药物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例如,一种新型的降糖药物被发现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从而能够有效地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此外,一些抗糖尿病药物也与其他疾病的治疗相结合,取得了不错的疗效。
三、各种疗法的优劣势比较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法有各自的优劣势,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根据自身情况和医生的建议做出选择。
通过比较不同药物治疗方案的疗效、副作用以及使用方便程度等,可以帮助患者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此外,建议患者在使用药物治疗的同时,也要结合饮食控制和适量运动,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疗效。
四、糖尿病药物治疗面临的挑战尽管糖尿病药物治疗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一些新型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尚待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
其次,糖尿病患者的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也对药物治疗的效果产生着影响。
此外,药物治疗中的合理用药和用量也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指导。
结论糖尿病药物治疗是糖尿病患者控制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糖尿病药物治疗也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新型的胰岛素注射器和胰岛素喷雾剂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患者的使用。
口服药物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然而,糖尿病药物治疗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疗效和安全性的进一步验证以及合理用药和用量的指导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糖尿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治疗的研究进展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患病率也逐渐升高。
目前,糖尿病治疗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下面就来一一介绍。
一、药物治疗的进展目前,糖尿病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胰岛素、促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胰岛素分泌促进剂、胰岛素抵抗剂等。
在药物治疗方面,近年来,新一代的胰岛素类药物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例如,快速作用胰岛素类(如里纳普酮)、长效作用胰岛素类(如格列喹酮)、口服药物(如二甲双胍和胰岛素促敏剂等)。
这些药物的出现,不仅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患者的用药。
二、干细胞治疗的进展干细胞治疗是目前糖尿病治疗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方向。
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多种细胞类型,具有一定的自我复制和分化能力。
近年来,糖尿病干细胞治疗得到了广泛关注,研究表明,干细胞可以分化为胰岛β细胞,然后再移植到患者体内,以提高患者体内胰岛素的含量。
虽然干细胞治疗目前还处于实验阶段,但是科学家们相信,这项技术有望最终成为治愈糖尿病的一种有效手段。
三、生物制剂治疗的进展生物制剂因其高度的特异性和安全性,在现代医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糖尿病方面,生物制剂也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应用价值,例如,TNF-α抑制剂、IL-1β抑制剂等。
目前,这些生物制剂在糖尿病治疗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不仅有效缓解了糖尿病的发作,而且没有明显的副作用。
四、营养治疗的进展营养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一个重要方向。
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血糖、控制体重、控制血脂等多个方面,而营养治疗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帮助患者完成这些目标。
目前,营养治疗已经比较成熟,例如,低糖、低盐、低脂等饮食控制方案,以及适量运动、戒烟等措施都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总之,糖尿病治疗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其中药物治疗、干细胞治疗、生物制剂治疗、营养治疗等都是当前研究和应用比较广泛的治疗手段。
通过这些手段的应用,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糖尿病治疗药物的研究和发展

糖尿病治疗药物的研究和发展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患糖尿病的人口已经超过4亿,而且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病因复杂,治疗难度大,常规药物治疗往往存在药效不足和不良反应等问题,因此糖尿病治疗药物的研究和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1. 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是一种最初和最有效的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可以有效地调节血糖水平。
但胰岛素治疗的弊端在于需要注射,在遵循治疗方案和药物剂量方面存在很高的要求,另外也容易引起低血糖反应等不良反应。
为了改善胰岛素治疗的不足,科学家们利用现代科技,开发了缓释胰岛素、胰岛素泵等新技术和新产品,从而改善了胰岛素治疗的使用效果和安全性。
2. 口服降糖药物除了胰岛素外,许多口服降糖药物也被开发和使用。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物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式。
目前,市场上的口服降糖药物种类繁多,其中包括葡萄糖酸盐类、二甲双胍、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肠促胰岛素分泌药等。
虽然口服降糖药物在治疗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不断提高,但副作用和耐受性依然是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问题。
3. 近年新药研究进展近年来,为了寻找更高效、更方便、更安全的治疗方法,科学家们不断寻找新的治疗途径和新药物。
环氧酰胺分子、血糖调节酰胺类等温磷酰化酶类似物,以及去糖基肽分子等新型抗糖尿病药物正在陆续研发和上市应用。
同时,针对新型药物的临床试验也正在进行中,将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有力的证据。
4. 个体化治疗的发展趋势糖尿病发病机制复杂,治疗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人们逐渐认识到,针对单个患者的治疗方法和方案是最优解。
目前,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就可以实现“个性化治疗”,可以针对每个患者的特殊情况和病情,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式和去除不必要的治疗。
个体化治疗的应用,将大大增加糖尿病治疗的成功率和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从而促进糖尿病治疗药物的研究和发展。
结论:糖尿病治疗药物的研究和发展日益重要,现有治疗方式存在很多不足,这就需要开发出更好的药物来改善现状。
糖尿病药物治疗的进展与临床应用评价

糖尿病药物治疗的进展与临床应用评价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世界各国都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挑战。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过4.20亿,而且这一数字还在快速增长。
糖尿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同时也增加了医疗服务的负担。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糖尿病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改善,特别是糖尿病药物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在糖尿病药物治疗方面,目前主要包括口服药物和胰岛素注射两种治疗方式。
口服药物主要包括胰岛素促泌剂、胰岛素增敏剂和其他降糖药物。
胰岛素注射则是通过外源性注射胰岛素来降低血糖水平。
这两种治疗方式各有优缺点,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疫苗的研究逐渐深入,人们看到了治疗糖尿病的新希望。
糖尿病疫苗是通过激活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改善胰岛素抵抗和促进胰岛素分泌,从而达到控制血糖水平的目的。
虽然疫苗治疗还处于研究阶段,但其前景令人充满期待。
除了疫苗治疗,糖尿病药物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近年来,针对糖尿病的新药相继上市,其中包括GLP-1受体激动剂、SGLT-2抑制剂等。
这些新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成为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武器。
在临床应用评价方面,糖尿病药物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药物可能是首选,而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或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的情况,胰岛素注射可能是更合适的选择。
此外,患者在使用药物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避免发生并发症。
总的来说,糖尿病药物治疗的进展给糖尿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未来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会越来越多样化,为患者提供更多选择。
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可以找到更有效的治疗糖尿病的方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让他们摆脱疾病的困扰。
糖尿病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糖尿病治疗药物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糖尿病是一种全球性的健康挑战,影响着数亿人的生活质量。
随着疾病负担的日益加重,糖尿病治疗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糖尿病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从传统的口服降糖药物到最新的创新疗法,旨在为读者提供全面而深入的糖尿病治疗药物知识。
我们将首先回顾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疾病机制,以便为后续的药物研究进展提供背景。
接着,我们将重点介绍各类糖尿病治疗药物的发展历程、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以及优缺点。
这些药物包括胰岛素及其类似物、口服降糖药、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等。
我们还将关注近年来新兴的治疗策略,如细胞疗法、基因疗法以及免疫疗法等。
本文还将对糖尿病治疗药物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分析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和挑战。
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为糖尿病治疗药物的研究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同时也为患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治疗选择。
二、糖尿病治疗药物分类糖尿病治疗药物按照其主要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可以分为多个类别。
这些类别包括胰岛素及其类似物、口服降糖药、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等。
胰岛素及其类似物: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1型糖尿病和某些类型的2型糖尿病。
它们通过模拟人体自然产生的胰岛素来发挥作用,帮助细胞吸收葡萄糖并转化为能量。
常见的胰岛素类型包括短效、中效和长效胰岛素。
口服降糖药: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
根据其作用机制,可以分为磺脲类、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DPP-4抑制剂、SGLT2抑制剂等多种。
这些药物通过不同的方式降低血糖,如刺激胰岛素分泌、减少葡萄糖的产生、延缓葡萄糖的吸收等。
GLP-1受体激动剂:这类药物通过模拟肠促胰素GLP-1的作用来降低血糖。
它们能刺激胰岛素分泌并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从而帮助控制血糖水平。
这类药物通常以注射形式使用,如艾塞那肽和利拉鲁肽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治疗药物进展糖尿病已成为全球性流行病,据WHO报告,全世界有糖尿病患者1.6亿,到2025年预计可达3亿;治疗糖尿病的费用很高,日本1998年直接治疗费用达169亿美元,我国每年也化费数十亿元。
药物治疗仍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手段。
降血糖药物的研发已从侧重于胰岛素含量,转移到对胰岛素的抵抗上来,兼顾胰岛素的不足和胰岛素的抵抗,进一步推动了降血糖药物的研发进程。
在过去40年中,全球开发出百余种降血糖药物。
本项目通过系统介绍糖尿病药物的进展,掌握这类药物的分类、药物结构特点、药理学作用和机制、适应症、用法、常见的副作用。
糖尿病治疗药物的研究概述甘肃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药学部张汝学摘要:糖尿病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疾病,但却仍不能根治。
且至今尚无针对病因的治疗措施。
治疗上除了使用传统的药物治疗,还应结合多种手段综合治疗。
同时加大药物的研发,并充分发挥我国中医中药优势。
关键词:糖尿病降糖药胰岛素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的以高血糖和多并发症并存为特征的内分泌代谢性常见病、多发病,可分为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IDDM,又称1型糖尿病)及非胰岛索依赖型糖尿病(non-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NIDDM,又称2型糖尿病)[1],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慢性终身疾病,主要表现为慢性高血糖并伴有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代谢障碍。
糖尿病不是不治之症,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个国家能根治。
人类步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的趋势,糖尿病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疾病,在工业发达国家它仅次于癌症、心脑血管疾病,正肆虐着全球,正因为如此,糖尿病作为一种严重的非传染性慢性疾病,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从世界范围来看,糖尿病患病率增长速度最快的是正在由穷变富的发展中国家。
我国是典型的发展中国家,人民生活水平正在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正在由植物型向动物型转变,高热量食物正在增多,因而造成了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多的局面。
此外,人们糖尿病知识的缺乏,体力活动的减少,心理应激的增多,以及生活方式的不健康和不科学也为糖尿病发病率的上升推波助澜。
据我国最新糖尿病调查目前中国糖尿病的患病串为3.21%,并呈递增趋势,大城市的患病率已经达到5%—6%。
自七十年代以来,我国对糖尿病的发病情况进行了7次大型的普查,普查的情况见下表1。
1 糖尿病的治疗手段近年来虽然对遗传问题、病毒感染问题、自身免疫问题和拮抗胰岛索激素等许多病因学上的问题进行研究,但至今尚无针对病因的治疗措施,因此,临床上对患者的治疗目的着重于严重控制代谢紊乱,尤其是高血糖,纠正肥胖和高血压等并发症,促进β细胞功能恢复,保证正常生长发育与妊娠过程,防治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除此之外,大力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使更多的人了解糖尿病及其预防和防治,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生活起居习惯,让已确诊的糖尿病思者逐渐熟悉饮食、运动、用药和尿糖、血糖监测等措施的综合治疗原则,配合医务人员提高控制质量,因此糖尿病的防治措施具体可分为:1.1 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展开丰富多样的糖尿病健康教育活动,让那些早期的患者或无症状、症状轻微患者,能够及时得到诊治,同时让全社会了解和认识糖尿病,倡导一种良好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将糖尿病的社会危害降到最低点[2]。
1.2 糖尿病的饮食控制适当的节制饮食可减轻β细胞的负担,对于年长、体胖而无症状或少症状的轻型病例,尤其是血浆胰岛素空腹时及餐后不低者,往往为治疗本病的主要疗法,对于重症或幼年1型糖尿病,除了药物治疗外,更应严格控制饮食。
饮食中必须含有足够营养及适当的糖、蛋白质和脂肪的比例[2]。
1.3 糖尿病的运动治疗参加适当的文娱活动、体育运动和体力劳动,可促进糖的利用、减轻胰岛负担,为糖尿病有效疗法之一。
除非病人有酮症酸中毒、活动性肺结核、严重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否则糖尿病者都应积极参加各种运动锻炼。
1.4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分胰岛素治疗、口服降糖药治疗和中医中药治疗;IDDM型糖尿病属内源胰岛素分泌不足,需用胰岛素治疗;NIDDM 型糖尿病的高血糖与以下三种主要的代谢有关:1.4.1 葡萄糖引起的胰岛素分泌失常;1.4.2 肝脏向血液中释放葡萄糖增多;1.4.3 胰岛素刺激外周组织摄取葡萄糖的能力下降[4]。
胰岛素也可以用于治疗NIDDM型糖尿病,但目前用于治疗NIDDM型糖尿病主要采用口服降糖药,除此之外,中医中药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1.4.4 糖尿病的口服降糖药治疗口服降糖药近年来有了迅速的发展,除原来的磺酰脲类(sulfonylurea)及双胍类(biguanide)外,已有第3类α—葡萄苷酶抑制剂(α-glucosidase inhibitor),供临床应用,第4类胰岛素增敏剂(insulin sensitizer) (噻唑烷二酮类)[3];第5类胰升糖素抑制剂(insulin antagonist inhibitor)。
第6类糖异生作用抑制剂(gluconeogenesis inhibitor)则尚在实验和小剂量临床试用阶段。
磺酰脲类降糖药可引起低血糖反应,而双胍类和α—葡萄苷酶抑制剂则不引起低血糖反应,被称为抗高血糖药物。
2 口服降糖药物研发新动向2.1 人参皂苷Re的试验研究表明其具有明显的抗高血糖活性,可能为一类新型抗糖尿病药的开发提供机会。
Novanis公司的治疗型糖尿病潜在新药二肽基肽酶IV(dipeptidyl peptidaseIV,DPPIV)抑制剂,有可能为糖尿病新种类口服降糖药的发展铺平道路。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新型非噻唑烷二酮(nonthiazolidinedione)双重过氧化物酶体增生剂激活受体(PPAR)-α/γ激动剂LY456608可改善糖尿病动物模型的胰岛素抗性和糖尿病的高血糖,并改善心血管风险因素。
2.2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2.3 胰岛素的分类根据其纯度的不同分为:结晶型、单峰型、单组分型;根据其药效作用快慢及维持时间分为:速效(酸性、中性);中效(球蛋白锌);长效(protamine zincinsulin或suspensin或monotard);根据来源分为动物胰岛素(牛、猪胰脏生化提取)和基因重组人胰岛素,相对动物胰岛素而言,重组人基因胰岛素有许多优点。
动物胰岛素大多用猪或牛的胰腺提取,其结构与人胰岛素不完全一致,而基因重组人胰岛素是由DNA基因重组技术制造的,对非致病的大肠杆菌或酵母菌导入人体胰岛素基因转化而得,与人体胰岛素的结构、生物化学特性完全相同,并且不含动物蛋白杂质。
因此,基因重组人胰岛素活性更高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更少,安全性更高,长期使用不易产生抗体[5]。
基于以上的众多优势,基因重组人胰岛素毫无疑问地成为临床医师的当然之选,进而成为胰岛素治疗的主流。
2.4 胰岛素作为治疗糖尿病药物发展趋势短期内重组人胰岛素将继续取代动物胰岛素,从长远角度来看,非注射型胰岛素将替代传统型的注射剂型,不少病人因长期自我注射胰岛素致使身上扎满针眼,然而非注射型胰岛素的出现将使这些痛苦成为过去。
因此可以预计在不远的将来,形形色色的非注射型精确释药人胰岛素将成为降糖领域的畅销商品,而传统的注射剂将逐步淡出历史舞台;与此同时,传统的口服降糖药物也将因为疗效以及肝、肾毒性的原因而推动部分市场。
总之,随着非注射型胰岛素新制剂的出现,糖尿病的治疗药物将孕育着一场革命。
3 降血糖中成药祖国医学称糖尿病为“消渴”也叫“消病”。
从长期医疗实践中累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留下许多有效验方。
但在1992年以前并无申报批准治疗糖尿病的中药新药上市。
1993~1999年3月,国家共批准降糖中药新药14种。
其中二类新药1种,三类新药4种,四类新药9种。
剂型有胶囊、口服液、颗粒剂、注射剂等。
共有8个处方,13种中药复方,只有1种是从中药材提取有效成分及其制剂的二类新药。
药效学研究证明均具有明显的降血糖和改善脂质代谢,消除自由基的作用,适用于轻度中度2型糖尿病,证属气阴两虚、气虚内热以及气阴两虚挟瘀型,能有效阻止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产生和发展,改善口渴、多饮、多食、多尿、乏力等症状,其中适用于气阴两虚型的有:渴乐宁胶囊、渴乐宁颗粒(四类新药);参芪降糖颗粒、参芪降糖胶囊(四类新药);益津降糖口服液(三类新药);人参糖肽注射液(二类新药);适用于气虚内热型的有:金芪降糖胶囊、金芪降糖颗粒(四类新药);适用于气阴两虚挟瘀型的有:愈三消胶囊(三类新药);芪蛭降糖胶囊(三类新药);消渴安胶囊(三类新药)。
以上诸品种的组方体现了祖国医学辩证论治的长处,突出益气养阴、补肾、健脾、清热、活血、化瘀等整体观念。
1999年3月以后上市的数种降糖中药新药制剂,其选药、治则、组方、用药大体上与上述相仿。
就降糖中药新药的研发而言,现有品种以古方改进提高为主,缺乏重大突破性新药,创新性不明显,今后应注重高科技创新性一、二类中药新药的开发,这是我国入世后面临的现实而又富挑战性的课题。
4 结语糖尿病至今不能根治,解决的办法还是立足于防,着眼于治,防治糖尿病应遵循饮食控制、心理治疗和运动治疗方法,同时进行合理的药物治疗和血糖检测。
在饮食控制方面,除了限制糖的摄入量,还应在烟、酒、茶、食盐等方面进行合理控制。
(食盐可刺激肾上腺素分泌而导致血糖升高;吸烟能对胰岛素的需要量增加20%;酒精加速降血糖药物的代谢,影响肝脏调节血糖的作用),否则都会影响治疗效果。
本课重点:糖尿病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疾病,但却仍不能根治。
且至今尚无针对病因的治疗措施。
治疗上除了使用传统的药物治疗,还应结合多种手段综合治疗。
同时加大药物的研发,并充分发挥我国中医中药优势。
参考文献促胰岛素分泌杭尿糖病药物研究进展甘肃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药学部张汝学糖尿病是由于什么而引起糖、脂肪及蛋白质代谢紊乱的疾病?糖尿病(DM) 是世界范围的最常见的流行性疾病之一,其死亡率在发达国家仅次于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成为第三位的致死病因疾病。
WHO报告目前全世界至少有1.35亿患者,预测到2025年将再增至3亿人。
全球估计发病率为2%-4%,美国5%。
在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在剧增,从1979年的1.0%,1989年2.02%迅速上升到1996年的3.21%,年增长率超过0.1%,若将糖耐量异常( IGT) 统计在内, 则现有DM 患者约6000 万, 居世界第二[1~2]。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在体内的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糖、脂肪及蛋白质代谢紊乱的疾病。
糖尿病主要分为胰岛素依赖型(1型即IDDM)和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即NIDDM ),其中1型约占10%,2型约占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