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课文内容概括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邓稼先笔记内容概括2021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邓稼先笔记内容概括2021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邓稼先笔记【中心思想】:这篇回忆性散文将邓稼先的生平和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来描写、评价,突出了人物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赞扬了邓稼先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一、段落分析本文介绍了邓稼先光辉的一生。
高度评价并赞扬了邓稼先的突出成就、人格精神和爱国品质。
全文共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19自然段):先叙述一百多年前中国的屈辱历史,然后对中国所发生的巨大变化进行描述,从而引出本文主人公邓稼先。
第二部分(1018自然段):介绍邓稼先的生平和贡献,概述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对中国核武器的制造和研究做出的贡献。
第三部分(1929自然段):在同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对比中突出突出邓稼先忠厚平实的品质特征。
第四部分(3033自然段):作者为中国制造出原子弹而激动自豪,从另一个角度写邓稼先的贡献之大。
第五部分(3439自然段):写邓稼先在恶劣环境中勇往直前,他具有强烈的责任感。
第六部分(4044自然段):对邓稼先的评价,其中洋溢着对作者对朋友的赞颂、怀念之情。
二、写作背景本文是邓稼先的好友杨振宁为他写的一篇回忆录。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对于邓稼先的逝世,杨振宁无限悲痛,为了缅怀好友,作者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年来的民族情结、五十年的朋友深情为基调,用包含感情的语言写了这篇文章。
三、文学常识1.作者杨振宁,1922年生于合肥。
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1945年赴美从事核子物理学研究,荣获美国五所大学的博士学位。
1957年同李政道合作,创立李杨宇称不守恒定律,获得诺贝尔奖。
担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
杨教授经常回国讲学,对祖国的科学事业极为关心。
2.邓稼先邓稼先(1924-1986),安徽怀宁人,核物理学家、核武器科学家和技术专家。
中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领导人,为中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
邓稼先课文内容概括

《邓稼先》课文内容概括《邓稼先》一文介绍了邓稼先光辉的一生,高度评价并赞扬了邓稼先的突出成就、人格精神和爱国品质。
文章分为六部分,作者分别用六个小标题的形式来安排:一、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中国近代的悲惨历史背景下,引出邓稼先。
二、两弹元勋: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
三、邓稼先和奥本海默:通过对比突出邓稼先的品格和奉献的精神。
四、民族感情?友情?:侧面烘托出邓稼先严谨,做出的巨大贡献。
五、“我不能走”:用恶劣的工作环境衬托出邓稼先坚强,奉献的意志,坚定的信念。
六、永恒的骄傲:借用电报、书信赞扬邓稼先高尚的人品,无私的精神,巨大的贡献。
《邓稼先》一文内容探讨1.《邓稼先》一文中使用小标题的好处有哪些?这些小标题拟得新颖、概括力强,突出本部分的核心内容和丰富意蕴.6个小标题,如一串闪光的珍珠宝石,串缀起邓稼先光辉而伟大的一生,十分醒目,而又中心突出。
小标题拟得也很有特色,或用对比,对照鲜明,优劣得显;或引将军的赞扬,高度概括,画龙点睛;或用设问,启人心智,引人入胜;或引主人公朴实的语言,展示他美丽光华的灵魂;最后用“永恒的骄傲”收束,总结全文。
如果我们把总题目和最后一个小标题连起来,就成了“邓稼先——永恒的骄傲”.多么富有情趣,多么精彩,真是匠心独运,精妙绝伦,浑然天成。
2.《邓稼先》一文由小标题分为六个小部分。
请你简要地概括出六个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介绍邓稼先这位历史性的人物对祖国、民族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第二部分: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肯定邓稼先“两弹”元勋的地位,赞扬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一生。
第三部分:在同美国“原子弹父”奥本海默的对比中突出邓稼先忠厚质朴、坚忍奉献的可贵品质。
第四部分:澄清关于中国两弹研究有外国人参与的谣言,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突出邓稼先的杰出成就。
第五部分:展现邓稼先超凡的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和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
第六部分:从各方面概括评价邓稼先的杰出成就、高尚品格、历史贡献,总结他不平凡的一生。
【邓稼先的故事200字】邓稼先课文的主要内容

【邓稼先的故事200字】邓稼先课文的主要内容【邓稼先的故事200字】邓稼先课文的主要内容相信大家都知道邓稼先是我国的“两弹元勋”,那么小编今天为大家分享的内容是邓稼先课文的主要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邓稼先课文的主要内容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也是一片人物传记.主要内容: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与他高尚的品质、无私的奉献和做出的巨大贡献.段意:一:从任人宰割站起来了:国近代悲惨历史背景下引出邓稼先二:两弹元勋:介绍邓稼先生平经历和贡献三:邓稼先和奥本海默:通过对比突出邓稼先品格和奉献精神四:民族感情友情:侧面烘托出邓稼先严谨做出巨大贡献五:我能走:用恶劣工作环境衬托出邓稼先坚强奉献意志坚定信念《邓稼先》课文原文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一百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只举1898年为例: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
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
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
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前者“租借”25年,后者“租借”99年。
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
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
在20世纪人类历史上,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
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两弹”元勋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
在北平上完小学和中学以后,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
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
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七年级课文邓稼先知识点

七年级课文邓稼先知识点邓稼先是中国近代著名科学家之一,他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缔造者之一。
其生活中经历了很多的艰难困苦,但他并没有放弃前行的信念,最终创造了无数辉煌。
邓稼先的人生经历,不仅让人们感叹他的毅力和勇气,也向人们传递了许多的人生智慧。
本文将会从邓稼先的事迹中,提炼出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进行讲述,希望能够对广大的七年级学生有所帮助。
一、坚定信念邓稼先是出生在湖南省郴州市的一个农民家庭,他从小就非常聪明,但因为家庭贫困,无法接受更好的教育。
但他并没有放弃自己,而是想办法去完成梦想。
他利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自学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就是因为他坚定的信念,让他最终获得了成功。
二、细心观察邓稼先在研究原子弹的时候,需要经常进行很复杂的实验。
他的实验中,需要极度细致的观察,任何一个小错误都可能导致整个实验的失败。
他因此变得特别细心,不断尝试和测试实验和机器,直至成功。
三、准确记录邓稼先在进行研究的时候,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有准确的记录和数据。
他在记录实验的过程中,非常认真仔细,不遗漏任何细节,这样他可以从记录中不断找到问题所在,对照修正。
四、团队合作邓稼先团队合作意识非常强,他明白如果要取得科研的成功,需要与全球最顶尖的人才相互合作,共同推动科技的进步。
就是因为他的卓越的团队合作能力,才让他取得了世界最先进的科技成果之一。
五、创新精神邓稼先对新事物总是充满着探索的兴趣。
他在研究新技术的时候,总是积极尝试,不断突破常规思维,提出自己的创新想法。
正是因为这种敢想敢做的勇气和创新精神,让他不断推出各种科技成果。
在邓稼先的人生经历中,他不断战胜困难,不断突破极限,创造了无数的辉煌。
通过学习以下这五个知识点,希望在七年级的同学们心中,种下勇气、坚持、团队合作、细心观察和创新的种子,让自己以后的人生之路更加辉煌。
2024年七年级上册语文邓稼先课文预习资料总结

____年七年级上册语文邓稼先课文预习资料总结《邓稼先》是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邓稼先先生的一生。
在这篇课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邓稼先先生坚定的信念、勤奋的工作态度以及对中国航天事业的巨大贡献。
课文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邓稼先的成长经历邓稼先先生出生在贫农家庭,他从小就喜欢学习和实践。
在他幼年时代,他利用碎片时间自学,积累了丰富的知识。
尤其是在读到《机械原理》一书后,他对机械的原理和应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第二部分:邓稼先的求学之路邓稼先先生克服了种种困难,考入了西南联合大学。
在大学期间,他刻苦学习,成绩优秀。
毕业后,他进入贵州桐梓县农校任教,并在那里开始了他的科学研究。
第三部分:航天梦的启蒙邓稼先先生在和同事们一起看电影时,受到了苏联电影《平川地》的启发,决心投身航天事业。
他将自己的科学研究重点转向了火箭技术,并带领着团队不断地进行实践和创新。
第四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的开端邓稼先先生成功研制了“两弹一星”的重要组成部分——多级液体火箭和液氧—液氢火箭发动机。
这一成果奠定了我国航天技术发展的基础,也为中国人民的航天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五部分:邓稼先的家庭和社会生活邓稼先先生忠诚于党和人民,他在几十年的科研生涯中,把个人的一切都融入到了祖国的航天事业中,为国家的科技事业默默奉献。
尽管工作繁忙,他仍然重视家庭和良好的社会关系。
这篇课文通过邓稼先先生的一生,向我们传递了许多重要的价值观念和精神品质:1. 坚定的信念:邓稼先先生始终坚信科学和技术能够改变中国的面貌,为国家的崛起做出贡献。
2. 勤奋的工作态度:邓稼先先生对航天事业的执着追求,使他能够克服一切困难,不断学习和进步。
3. 团队合作精神:邓稼先先生能够看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善于与同事们共同协作,攻克科研难题。
4. 忠诚于党和人民:邓稼先先生始终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为祖国航天事业默默奉献。
总结起来,邓稼先先生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一生是科学精神、奋斗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的体现。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0课《邓稼先》课文详细解析

《邓稼先》课文详细解析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品味】“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搭起文章的框架,留下大量空间。
一百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只举1898年为例: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
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
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
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前者“租借”25年,后者“租借”99年。
【品味】“租借”全部用引号,表现了对列强的愤怒和对祖国屈辱历史的痛惜。
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
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
在20世纪人类历史上,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
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品味】笔锋陡转,昂扬有力,充满自豪。
画线句子指出中国历史上这最伟大的改变的动因是无数英雄人物的努力,并高度评价了这一巨变的历史意义。
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下引出主人公邓稼先。
“巨大贡献”与“鲜为人知”的极大反差立刻体现出邓稼先的默默奉献精神和他不平凡的人生。
【段析】在中国近一百年的历史乃至世界近一百年的历史背景中推出邓稼先,说明邓稼先在不平凡的一生中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是关系着民族崛起和腾飞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丰功伟绩。
“两弹”元勋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
在北平上完小学和中学以后,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
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
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品味】邓稼先担任研究原子弹之前的简历和求学生涯。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邓稼先》知识点及课后习题答案

《邓稼先》知识点及课后探究参考答案一、字词至死不懈xiè鞠躬尽瘁cuì选聘pìn 无垠yíng 殷红yān萦带yíng 日曛xūn 铤而走险tǐng妇孺皆知当之无愧马革裹尸锋芒毕露二、概括文章大意。
①在历史的背景上引出邓稼先。
②写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
③通过与奥本海默的对比,突出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
④通过作者与邓稼先的交往与对话,表达对邓稼先的情感。
⑤描写邓稼先在罗布泊的工作情形,突出他身先士卒的献身精神。
⑥总结评价邓稼先。
三、课文内容解读1.文章六个部分的小标题拟得怎么样?介绍自己最欣赏的一个小标题,并说说理由。
这些小标题给你怎样的启示?这些小标题拟得新颖、概括力强,突出本部分的核心内容和丰富意蕴。
第一部分“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个小标题如恢宏的画面,给人纵深的历史感,在这个巨大的背景下推出邓稼先,说明邓稼先是对这一巨变作出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第五部分小标题“我不能走”非常出色,言为心声,一句简短的话语,道出了邓稼先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气概、有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
作为院长,邓稼先的主要工作是管理和理论指导。
但他却事必躬亲,来到实验现场指导工作。
当井下出现问题,甚至会出现危险的时候,无论从职位,还是从在“两弹”事业中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来说,邓稼先离开现场,都是无可非议的。
然而,他只说了一句:我不能走。
虽然只有四个字,但字字铿锵,声声有力,突出了人物的个性特征。
2.写邓稼先以前,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有什么作用?作者概述中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民族的转变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发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3.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截然不同,“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
邓稼先课文预习

邓稼先课文预习知识点一、字词至死不懈xiè 鞠躬尽瘁cuì选聘pìn 无垠yín 殷红yān萦带yíng 日曛xūn 铤而走险tǐng妇孺皆知当之无愧马革裹尸锋芒毕露二、概括文章大意①在历史的背景上引出邓稼先。
②写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
③通过与奥本海默的对比,突出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
④通过与邓稼先的交往与对话,表达对邓稼先的情感。
⑤描写邓稼先在罗布泊的工作情形,突出他身先士卒的献身精神。
⑥总结评价邓稼先。
三、课文内容解读1.文章六个部分的小标题拟得怎么样?介绍自己最欣赏的一个小标题,并说说理由。
这些小标题给你怎样的启示?这些小标题拟得新颖、概括力强,突出本部分的核心内容和丰富意蕴。
第一部分“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个小标题如恢宏的画面,给人纵深的历史感,在这个巨大的背景下推出邓稼先,说明邓稼先是对这一巨变作出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第五部分小标题“我不能走”非常出色,言为心声,一句简短的话语,道出了邓稼先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气概、有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
作为院长,邓稼先的主要工作是管理和理论指导。
但他却事必躬亲,来到实验现场指导工作。
当井下出现问题,甚至会出现危险的时候,无论从职位,还是从在“两弹”事业中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来说,邓稼先离开现场,都是无可非议的。
然而,他只说了一句:我不能走。
虽然只有四个字,但字字铿锵,声声有力,突出了人物的个性特征。
2.写邓稼先以前,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有什么作用?概述中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民族的转变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发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3.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截然不同,“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
中国几千年保守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吸取了中国保守文化中这些优秀的局部,并变成了自身的气质品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邓稼先课文内容概括
《邓稼先》这篇课bai文比较长,以小标题为标志du,分为六个zhi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邓稼dao先这位历史性的人物对祖国、民族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第二部分: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
肯定邓稼先“两弹”元勋的地位,赞扬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一生。
第三部分:在同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对比中突出邓稼先忠厚质朴、坚忍奉献的可贵品质。
第四部分:澄清关于中国两弹研究有外国人参与的谣言,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突出邓稼先的杰出成就。
第五部分:展现邓稼先超凡的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和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
第六部分:从各方面概括评价邓稼先的杰出成就、高尚品格、历史贡献,总结他不平凡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