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籍画家
当代著名画家郑雪春作品邀您共赏

当代著名画家郑雪春作品邀您共赏
郑雪春,江苏南通人,号喜尔晓春,1984年国际书画通九级。
中国一级美术师、中国优秀书画家,苏州吴画院特级画师,中国国家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国家书画协会理事,中国公益网江苏书画院院长,先后获得全国年度书画赛金奖、美国、加拿大展览大奖等多个奖项。
其作品善于捕捉大自然的精彩神韵,其作品有灵气、有个性,从内容到构图用色都表现出极佳的冲击力。
擅长中国画,工写兼备。
写意画作风淳厚,笔法沉雄,水墨华滋。
多作实景写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绘事画境,更上层楼。
偶作山水,清新俊逸,不让前贤。
运用一支行云流水的画笔,于水墨流动间,在传统的中国画里创造性地有机融入了现代艺术的视觉元素,郑雪春向世人显示了一个中国传统美学的意境。
国画上独辟蹊径的创新和前无古人的创作,令郑雪春获得了成功。
他的画作频频冲击国家级美术展览,也屡屡为各级美术馆收藏,他的画风渐渐成为国画中一股个性极为明显、风格极为明媚的新风。
关于李方膺的介绍

关于李方膺的介绍李方膺(1695~1755)清代诗画家。
字虬仲,号晴江,别号秋池、抑园、白衣山人,乳名龙角。
通州(今江苏南通)人。
曾任乐安县令、兰山县令、潜山县令、代理滁州知州等职,因遭诬告被罢官,去官后寓扬州借园,自号借园主人,以卖画为生。
与李鱓、金农、郑燮等往来,工诗文书画,擅梅、兰、竹、菊、松、鱼等,注重师法传统和师法造化,能自成一格,其画笔法苍劲老厚,剪裁简洁,不拘形似,活泼生动,被列为扬州八怪之一。
生平简介:李方膺,1697年生于南通州一个书香世家,其六世祖曾任明户部郎中,父亲李玉两度做过京官,后任福建按察使。
绵延七代的诗书家风,使李方膺受到完备的教育,能文、能诗、能书、能画,博学多才。
1728年雍正皇帝为更新吏治,实行全国荐才,李方膺以“贤良方正”受到举荐。
1729年他随父进京,受到雍正召见,特旨交主管河南、山东的河东总督田文镜委派为沿海知县。
1730年李方膺任山东乐安知县。
当年夏秋之际,乐安大水成灾,万家漂橹,情势紧迫。
李方膺未得上司批准,开仓赈济,下令动用库存皇粮1200石,以工代赈,募民筑堤,缓解了灾情。
但随即因私开官仓被青州府弹劾。
总督田文镜未予置理,反而称赞李方膺胆识过人,有功于民,1732年又将其提任莒州知州。
李方膺赴任后,通过深入调查,深以莒地因历经战乱、地震、天灾,人口凋敝,典籍散失为憾。
认为莒地“而数千百年以来,圣贤所居,豪杰崛起,忠孝节义,以及文人才士,炳炳火良火良,多可纪者。
若缺而不修,非所以彰往事,示将来也。
”因此,他“在州修乐安志毕,又题修莒志。
”利用政事所有遐余时间,和当地饱学之士战锡侯、陈有蓄、李嗣洙等,广为搜罗史志典籍残篇,重加考订,错者叙之,疑者阙之,诞者削之。
历经一年而成稿。
但未及付印,1734年他奉调返任乐安知县,同年冬改任兰山知县。
1735年他因反对新任总督王文俊的垦荒令,上书直陈弊端,触怒上司,被罢官入狱。
成为当时震惊朝野的“兰山冤案”。
兰山、莒州一带农民成群结队,自带鸡黍米酒前往青州监狱探视。
国画大师

国画大师——范曾
2012级美术学2班王先森
范曾简介
• 范曾(1938.7.5-),字十翼, 别署抱冲斋主,江苏南通人, 中国当代大儒、思想家、国学 大家、书画巨匠、文学家、诗 人。现为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 究院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终 身研究员,南开大学、南通大 学惟一终身教授,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多元文化特别顾问”,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名誉文学博 士,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荣誉 文学博士。是当代中国集诗书 画、文史哲、儒释道亍一身的 文化大家,平生著作等身,有 约一百五十种诗、书画、哲学 之著述,国家图书馆珍藏其中 119种。
师承
• 绘画恩师 • 蒋兆和、李苦禅、李可染、 郭味蕖、李斛、刘凌沧、 常任侠、尚爱松、黄均、 宗其香、沈叔羊 • 历史恩师 • 郑天挺、雷海宗、王玉哲、 杨志玖、杨翼骧、谢国桢、
弟子
• • • • 开山弟子 崔自默、张师曾 入室弟子 周建忠、段文才、万俊人、 赵均、郭长虹、朱彦民、 刘波、孙恩扬、邵盈午、 薛晓源、尹沧海、孙祥顺、 何奇耶徒、杨旭、肖勇、 盛林虎、王玉忠、孙景阳、 徐斗、邹玉利、范权、陈 鸿江 私淑弟子 钟文芳(一行居士) 关门弟子 朱军、廖昌永 •以书为骨”
• 丼凡中国先哲深睿高华之感悟,史家博雅浩瀚之文思,诗 家沉雄逸迈之篇章,皆为中国画源头活水。加之画家对宇 宙人生,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以诗人之眼观物,以诗人 之舌言事,胸次既博大而格调又清新,其所创制,自非一 般。 • 所谓“书”,可以宽泛地理解其为“笔墨”。范曾指出, 中国画状物言情,必依托亍笔墨。笔墨之优劣则视画家书 法功力之深浅。古往今来,有笔虽遒健而未成大气象者, 此失魂落魄者也;如笔疲腕弱而企成大气象者,则未之见, 此魂无以附者也。中国笔墨为最具形式构成之特质、最具 独立审美价值之艺术语言,中国画坛凡称大家作手,无一 不以笔墨彪炳亍世。魂附骨存,骨依魂立,诗、书亍中国 画之深刻影响亍此可见。
范扬山水画的特点

美术视点The art viewpoint37有高古的气息,又有着浓烈的时代气息,可谓达到了古今融合的境界。
在他的作品中,既可以看到古人的痕迹,又可以看到当代的笔法。
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借鉴(一)黄宾虹的浑厚华滋黄宾虹是浙江金华人,其擅积墨,墨愈厚而气愈壮,即所谓干裂秋风,暗含春雨。
黄宾虹的山水美学是在重庆看雨林墙头,雨林墙头美在浑厚、斑驳、滴水穿石之力。
正所谓“浑厚华滋本民族”。
范扬对黄宾虹的借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墨法,其次是构图。
黄宾虹的画面愈积愈厚,厚而能空灵,极尽墨色变化之能事。
范扬用笔拙而有古意,内化黄宾虹之厚,形成其清秀古厚的笔墨风格。
范扬用线浑厚有力,以线代皴。
将线条的表现力发挥到极致,范扬画山水多短细线描出,看似不经意实则层层复笔以至无穷,笔墨色相容。
(二)吸取傅抱石的率意浪漫傅抱石是江西人,但他对江苏画坛的影响不可谓不巨大。
他的绘画精神和许多画作留在了江苏,这也润物细无声地滋养了江苏画坛,正是有了傅抱石,“新金陵画派”才有了灵魂。
傅抱石以山水和人物闻名遐迩,山水独创“抱石皴”。
受儒家中庸思想的熏陶,中国山水画自古提倡中锋,但是他把笔锋打开了。
范扬也是江苏人,他对傅抱石的学习主要在于其精神,他继承了傅抱石的独创精神和画面的率意浪漫的精神。
这种精神是从傅抱石一脉相承下来的。
(三)对印象派绘画的学习范扬对印象派的吸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印象派的色彩的和谐。
范扬用色力求大气和谐统一,有时用赭石统一画面,有时是三绿石绿加入大量水分,以求画面统一。
我们知道印象派作画在户外某个时间段,早晨、中午或傍晚,这些时间段画出的画色调统一,颜色或冷或暖都很和谐,范扬山水画的色彩也和印象派的追求相似。
另外,范扬也借鉴了凡·高的笔触。
如果仔细看范扬和凡·高的作品,你会发现他们的画面都有运动感。
对于笔触的运用,范扬学习了凡·高的段笔触,以线代皴、循环往复。
范扬画山水画时笔触叠加短小而精悍,与凡·高的段笔触相似。
山水画家王仁华简介

山水画家王仁华简介王仁华,江苏南通人,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化艺术促进会会员、中国山水画研究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南通市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务。
自幼喜爱绘画,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曾师从著名山水画家吴作人、陆俨少等大师,深受他们的启发和影响。
后来,他又拜名家黄宾虹先生为师,追随黄宾虹先生的画风,将传统山水画发扬光大,成为一位备受瞩目的山水画家。
王仁华的画作,以其清新自然、空灵深邃的风格著称,他的画作不仅在中国国内广受欢迎,也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他的画作常常被用作文化交流、艺术展览和研究的重要素材,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展和联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王仁华的山水画作品,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传统山水画,另一类是现代山水画。
传统山水画作品,以山水为主题,注重表现山水的自然美和人文气息,力求达到“山清水秀”的境界。
现代山水画作品,则更注重画家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现实的感知和表达,注重画面的表现力和现代感。
这些作品往往充满着现代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追求,也反映了现代社会对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注。
王仁华的山水画作品,不仅在表现手法上有着独特的风格,而且在题材选择和构图上也多有创新和变化。
他的作品不拘一格,既有宏大壮观的山水画,也有小巧精致的山水画,既有冷静淡泊的山水画,也有热情奔放的山水画。
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画家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也反映了画家对人性、文化和历史的思考和关注。
王仁华的山水画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具有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他的作品不仅是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继承和发展,也是中国现代山水画的开拓和创新。
他的作品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欣赏美的视觉享受,也为我们提供了认识自然、感悟人生的精神启示。
王仁华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山水画家,他的作品不仅体现了画家的艺术追求和才华横溢,也体现了画家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
他的作品不仅是一种艺术创作,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历史记录。
我们应该珍视王仁华的作品,推崇他的精神,让他的艺术创作在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南通的藏书家和收藏家(二)

南通的藏书家和收藏家(二)南通的藏书家和收藏家(二)又稍后,南通的收藏家有徐赓起、尤勉斋、孙蔚宾、孙支厦、费范九、季自求、尤其伟、庐心竹、季修甫等。
徐赓起(1892—1977)又名徐肇钧,笔名讷庐。
1917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今复旦)大学,1919年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经济科,回国后任南通淮海实业银行总行稽核,淮海实业银行上海分行经理,后又升任总行协理。
同时又在上海中央银行经济研究处编译科兼职。
建国后为南通市首届人民代表大会特邀代表,二、三届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历届市政协委员。
徐赓起可算是南通最富的收藏家,他收藏的书画论量论质在南通都可以说是首屈一指,从50年代他捐赠给博物苑的藏品来看,有黄慎画的个道人画像,上有郑板桥、袁枚等人的题跋,张瑞图的行书立轴,禹之鼎的山水,陈道复的扇画,李方膺的早年花卉,南通明代顾养谦、汤有光、范国禄等人的行书立轴,等不胜枚举。
还有的精品捐赠上海博物馆,其中有林则徐亲笔信,明人山水画多幅。
徐赓起一生喜好收藏,虽家中富有,但对南通的公益事业的捐助非常热心,在南通人心目中他是一个乐施好善之人。
尤勉斋因热心和坚持收藏古今字画深得字画求售者之信任,他是南通师范毕业生,后来在大生系统办事,其时大生厂一些高级职员文化水平较高喜欢收藏字画古玩,尤勉斋自然受到影响。
解放后,尤勉斋住南通博物苑,更迷上了收藏,他尤其注意收集扬州“八怪”的作品。
名扬一时,至今未衰的扬州“八怪”作品,尤勉斋藏有“六怪”,而且都是精品,如李方膺六尺中堂墨梅,有当时沈凤题诗,是李在南京所绘原幅精品。
“老笔纷披”,从上而下,凌空倒悬(商人最怕“倒霉”,李晴江偏画“倒梅”),老干只在下端占一小部分。
郑板桥的墨竹长幅,特别是五言大联,是春节登场之物。
更有祝允明的“苦热小楷”,背面文衡山“补图”,青山绿水,画一和尚赤膊坐在水凹里,四周满是绿荫的大金扇面,可称“真、精、新”三绝。
不说那石青石绿间以红点的点染,也不说那盛夏酷暑山洞静坐的意境,单那几百个一笔不苟的浓墨小楷书,就够精彩的了,足以让人留连忘返。
关于林龙震的介绍

关于林龙震的介绍林龙震,江苏南通人,学者、画家、书法家、鉴定专家;徐悲鸿、齐白石大师的再传学生。
斋号:谦虬阁、博龙轩。
在瓷器、青铜器、书画具有专业鉴定和教学能力,因《龙行天下》等紫砂壶作品闻名于国内外。
1个人履历林龙震:字道行,江东行者,江苏人,学者、画家、书法家、鉴定专家; 徐悲鸿、齐白石大师的再传学生。
斋号:谦虬阁、博龙轩宗旨:善行诸法,才学精博,道行优备,践行生命。
林龙震字“道行”解析:道德;品行。
林龙震绘画恩师:靳之林(徐悲鸿、齐白石大师1951年的中央美术学院弟子)杨新、薛永年、尹吉男、李军、贺西林、赵力…。
林龙震文博恩师:刘庆柱、李学勤、王巍、夏更起、王莉英、杜金鹏、张浦生、齐东方、秦大澍、彭适凡、王仁湘、朱岩石、杨丹霞、古方、刘国祥…。
林龙震其他恩师:叶曼、王宇信、谈风梁、周建中、一诚…林龙震——设计风格:主要是民族和浪漫主义个性化,民族风格是民族气质和精神的表现,往往取决于文化、艺术和历史的积累,致力于在文化传统、现代艺术审美上不断探索,中国和世界交融。
2成就与荣誉教授、中级工程师、国家高级鉴定师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南京艺术学院油画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毕业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优秀广告作品IAI年鉴奖第一届评委江苏古陶瓷学术研究会理事国际周恩来研究会会员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中华文化遗产研究院负责人2010年在人民大会堂评选为“中华十大文化人物”2010年入选上海世博会国际信息发展馆(EXPO2010-DEVNET)荣誉参展。
2010年成为国际组织DEVNET官方指定推广产品,也是全国唯一的被联合国经济社会及社会理事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TIPS/WINNER项目执行机构指定的艺术品。
2010年“世博玉琮壶”在中国上海著名拍卖行以20万起拍。
2010年10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官方网站、《中国军网》等数十家新闻媒体报道。
画家郑雪春介绍

画家郑雪春介绍
郑雪春,艺名:喜尔晓春,江苏南通人,中共党员,七十年代随同胞哥郑建平(现中国工艺一级美术师)考入苏州民间工艺厂职业画师,成为吴门画院专职画家。
同年在苏州园林利用周日以梅兰竹菊主题在宫扇面上作画,以后发展到真丝长方巾,旗袍面料上绘画,09年度参加江苏文联书画考核通过评定为九级,2008年5月发明了家纺面料绣绘一体实用新型国家专利Z1200820037034.8取得国际家纺网法兰克夫国际家纺论谈宣传推广,(手绘家纺面料第一人),同年5月12日汶川地震与南通市书协主席张晏,国家美协陈元德三人进行书画公益捐赠活动;6月给江苏南京市政府汤山疗养院给完成了墙面大型壁画,得到了领导好评和奖励;2010年9月28日参加海内外杰出爱国华人,华侨庆国庆盛典暨启动仪式,发行了个性化肖像主题流通邮票;2010年加入国家美协(AI)协会;2016年苏州沧浪亭园林管理处兰花协会,参加兰花作品的展示并收藏。
现任中国公益书画院院士,江苏公益书画院院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师,1983年 普利兹克奖得主,被誉为“现代建筑 的最后大师”。贝聿铭为苏州望族之 后,1917年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 父亲贝祖贻曾任中华民国中央银行总 裁,1935年赴美国哈佛大学建筑系 学习师从建筑大师格罗皮乌斯和布鲁 尔。
肯尼迪图书馆
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法国总统希拉克和赵无极。
赵无极第一任妻 子谢景兰
赵无极与第一 任妻子谢景兰 和独生子赵嘉 陵
பைடு நூலகம்
赵无极第二任妻子, 香 港电影演员赵陈美琴 (右 )
赵无极与第三任妻子弗朗索瓦在法国南部
赵无极工作照
香港苏富比推出了一系列从1950年代到当代的中国绘画作品。最终成为这一系 列标王的是赵无极的一件创作于1959年鼎盛时期的重要作品。在4月6日苏富比的二 十世纪中国艺术专场上,这件名为《10.03.83》的双联画取得3700万港元的落槌价, 超出了2500–3200万港元的预估。
赵无极是20世纪中国美术名家。当地时间9日,他于自己在瑞 士的家中去世。罹患阿尔茨海默病的赵无极,从三月底以来已 经两度入院。
赵无极1921年生于北京,童年在故乡江苏南通读书。并学习绘 画。1935年进入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师从林风眠。1948年赴法 留学并定居。 在绘画创作上,赵无极以西方现代绘画的形式和油画的色彩技 巧,参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意蕴,创造了色彩变幻、笔触有 力、富有韵律感和光感的新的绘画空间,被称为“西方现代抒 情抽象派的代表”。 赵无极为法兰西画廊终身画家、巴黎国立装饰艺术高等学校教 授,获法国骑士勋章。曾在世界各地举办160余次个人画展。 他同美籍华人贝聿铭、作曲家周文中一起被誉为海外华人的 “艺术三宝”。
有人曾幽默地说,法籍华裔画家赵无 极是被拿破仑和日本天皇亲自证明为 当代世界级大画家的,因为他接连荣 获过拿破仑制定的骑士勋章、军官勋 章与指挥官勋章。其中的指挥官勋章, 按拿破仑的标准,只有享有世界声誉 的法国大艺术家才能获得。至于他 1994年荣获的日本皇室大奖,更是当 今国际艺术界的顶级奖项。
竞放奇葩一丈红
悲悯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