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题原创:中国超级火箭完美升空 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燃料的秘密
中考题:中国超级火箭完美升空 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燃料的秘密

【我命中考题】中国超级火箭完美升空湖北省石首市文峰中学刘涛【新闻背景】2019年12月27日,我国目前起飞规模最大、技术跨度最大、运载能力最强的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于海南文昌发射场发射升空。
主发动机均采用无毒无污染的推进技术,芯级发动机采用液氢液氧,助推器采用高压补燃液氧煤油发动机,赋予中国运载火箭“绿色环保”的新名片。
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将担负起中国载人空间站、探月工程第三期、首次火星探测等重大航天发射任务。
采用高效、低毒的液氧+煤油替代常规的肼类燃料,是世界航天推进技术的发展趋势。
【中考题原创】1.国际研究小组利用阳光、水和二氧化碳生产液态的碳氢化合物,可用来制造出航空煤油。
下列有关这项新技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项技术为CO2的利用创造了一种新途径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C.反应前后,碳、氢、氧原子的数目与种类都没有发生改变D.两种反应物均为化合物2.航空煤油主要用作航空涡轮发动机的燃料,航空煤油中含有难闻臭味的噻吩,噻吩(用X表示)在空气中充分燃烧时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X+6O2 点燃4CO2+SO2+2H2O。
则噻吩X的化学式为()A.CH4S B.C2H6S C.C4H4S D.C6H6S3.我国是世界首个将煤基煤油应用到航天领域的国家,对满足我国航天工业燃料需求,拓宽航天燃料供给具有深远意义。
⑴航天煤油可由优质的(填“煤”“石油”或“天然气”)分离而来的产品,这是利用其中各成分的不同进行分离。
⑵我国适合炼制航天煤油的石油非常少。
目前已经实现通过煤的液化制取优质航天煤油,由煤炭制取航天煤油发生的是(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⑶以煤炭为原料制得的煤基航天煤油,其分子式可用CH3(CH2)n CH3来表示(式中n=8~16),航天煤油是由多种(填“有机”或“无机”)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⑷航天煤油被称为无毒清洁燃料,若用C12H26表示煤油的组成,写出液氧和煤油在火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精品解析2022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 综合测评试题(名师精选)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综合测评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图a所示为汽油机的两个冲程,关于图b所示的四个热学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A与汽油机的甲冲程能量转化一致,内能转化为机械能B.实验B与汽油机的甲冲程能量转化一致,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实验C所示装置中,一瓶装有空气,另一瓶装有二氧化氮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大),为说明两种气体混合均匀是由于分子热运动造成的,应将装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放在下面D.实验D是将两个铅块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钩码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这说明固体也能发生扩散现象2、关于如图所示的热学实验,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图中,两铅块底部磨平并压紧,是为了减小分子间距,增大分子作用力B.乙图中,试管内的水沸腾后,水蒸气将软木塞推出,能量转化类似做功冲程C.丙图中,抽去玻璃隔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这说明空气密度较大D.丁图中,金属管装有乙醚,迅速拉动管外的皮绳,可使橡皮塞从管口飞出3、图是单缸内燃机工作过程中气门与活塞位置关系图,在下列排列顺序中,符合四冲程内燃机工作循环顺序的是:()A.甲、乙、丙、丁B.乙、甲、丁、丙C.乙、丁、甲、丙D.丙、丁、乙、甲4、如图所示,水沸腾后,水蒸气推动橡皮塞冲出试管口,四冲程汽油机的能量转化情况与这一过程相似的冲程是()A.吸气冲程B.压缩冲程C.做功冲程D.排气冲程5、航天工业的火箭常用液态氢作为燃料,这是因为液态氢具有较大的()A.热值B.密度C.热量D.比热容6、关于热机的效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热机的有用功多,效率就一定高B.热机的功率大,效率就一定高C.热机工作的时间长,效率就一定高D.热机的有用功占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的比例大效率就高7、以下情景中,关于能量转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钻木取火的过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B.电动机在通电转动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发电机工作过程中,电能转化为机械能D.汽油机工作过程中,化学能最终转化为机械能8、如图所示分别为内燃机甲、乙的能量流向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通过技术改进,可使甲的E4等于E1B.若E4大于E4',则甲的热机效率一定高于乙C.若E5小于E5',,则甲的热机效率一定高于乙D.若甲、乙的热机效率相等且E1等于E1',则E4一定等于E4'9、如图所示,是我国载有“天问一号”的火箭发射升空时的情景,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燃气做功使火箭上升,燃气的内能增大B.火箭喷出燃气后周围空气分子的热运动减缓C.火箭点火升空过程中是由内能转化为机械能D.火箭发射时出现的大量“白气”是汽化现象10、关于热机效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热机效率越高,即热机做的有用功越多B.热机单位时间内耗费的燃料少,效率一定高C.要提高热机效率,就要尽量减少各种能量损失,并且要保证良好的润滑D.通过技术改进,热机效率可达100%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2021年10月16日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送入太空空间站,火箭发射时用液体氢作燃料,这是因为液态氢的______大,返回舱进入大气层落回地面过程中温度会升高,这主要是通过______方法使返回舱内能增加。
2023年中考物理题型专项训练:材料阅读题

材料阅读题1.请阅读《国之重器——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并回答问题。
国之重器——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从人类第一次仰望星空,到试图用“中国天眼”破译日月星辰等天文现象的奥秘,从探究万物组成到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透视物质的微观结构,都得益于实验条件的拓展和技术手段的进步。
在宇宙中,高温、高压、强磁场等极端环境比比皆是,而我们地球上的生活环境是一个相对温和的环境,要发现更多的新现象,就需要建造极端条件实验室,拓展研究空间。
所谓极端条件,指的是在实验室中人为创造出来特别低的温度、特别强的磁场、特别高的压强等(如图所示)实验条件。
通过创造极端条件,可以发现和揭示许多在通常条件下观察不到的奇异物质特性。
例如,某些物质在很低的温度时,电阻就变成了0(如铝在-271.76 ℃——即1.39 K——以下时电阻为0),这就是超导现象。
肩负原始创新重任的国之重器——国际首个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布局在北京怀柔科学城,并已投入使用。
该项目拥有极低温(可达1 mK)、强磁场(可达32.35 T)、超高压(可达3.8×1011 Pa)和超快光场(时间分辨率可达10-18 s)极端条件实验装置。
科学家们将极端条件进行综合运用,大大拓展了物质科学的研究空间,为发现新物态、探索新现象、开辟新领域,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我国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中的一个极端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自主研制的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成功完成了10 000 m的深潜试验,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
超高压极端条件的压强约为“奋斗者”号在10000 m深海中(海水密度取1.0×103kg/m3)承受压强的________倍。
(填写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4 B.40 C.4 000 D.400 000(3)强磁场的产生需要大电流,但电流越大,导线的温度就会越高,通常会导致铝导线等熔化,给强磁场的产生带来限制。
2024全国各地区物理中考真题汇编《第一期》

物理(第一期)知识综合1.(2024遂宁2题)2024年4月25日,我国使用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成功将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此次发射中涉及的物理知识说法错误..的是()A.火箭上升过程中,以火箭为参照物,它搭载的飞船是运动的B.地面控制中心通过电磁波向飞船传递信息C.火箭发射应选用热值较大的燃料D.火箭发动机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推荐地区:安徽、云南、甘肃】【参考答案】1.A【解析】火箭搭载飞船升空,在上升过程中,火箭与飞船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因此以火箭为参照物,飞船是静止的,A错误;地面控制中心与飞船是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的,B正确;相同质量的燃料完全燃烧时,热值较大的燃料可以释放出更多的热量,因此火箭应选用热值较大的燃料,C正确;火箭发动机工作时,将燃料的内能转化为火箭的机械能,D正确。
故选A。
电路设计2.(2024重庆B卷6题)家用电动窗帘的电路主要由电源指示灯L和电动机○M组成。
先闭合开关S1,电源指示灯L亮;再闭合开关S2,电动机○M工作拉动窗帘。
当S1断开时,电动机○M不能工作。
如图所示电路中符合要求的电路是()A B C D【推荐地区:安徽】【参考答案】2.B【解析】根据题意可知,电源指示灯L和电动机○M可以各自独立工作,这说明该电路为并联电路;开关S2只控制电动机○M,这说明S2与电动机○M串联;开关S1断开时,电动机○M不能工作,这说明S1在干路上,由此可知,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滑轮组相关计算3.(2024遂宁9题)修建房屋时,质量为60 kg的建筑工人使用滑轮组提升建材。
他用竖直向下的拉力在15 s内将重为480 N的建材匀速提升了3 m,每个滑轮重20 N,不计滑轮摩擦和绳重,g取10N/kg。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第3题图A.工人拉动绳子的速度为0.2 m/sB.工人对绳子拉力的功率50 WC.此装置的机械效率为96%D.若工人脚与地接触面积共400 cm2,则他对地的压强为1.5×104Pa【推荐地区:安徽、云南】D错误。
2024年中考物理预测题:综合信息题(7)

2024年中考物理预测题:综合信息题(7)19.阅读短文,回答相关的问题。
2016年9月15日22时04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T2火箭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发射升空(如图甲)。
“长征二号”F—T2火箭通过燃烧固态氢燃料,火箭由于高速行驶与大气发生剧烈的摩擦而产生高温,所以“天宫二号”外部用整流罩包住,当离开大气,整流罩与“天宫二号”分离(如图乙),最后整流罩坠落在陕西省境内。
2019年7月18日,“天宫二号”飞到我国喀什测控站上空时,地面发送降轨指令,使它在继续绕地球飞行半圈后,在南太平洋上空从此前高度约390公里的圆形轨道,然后轨道近地点从200公里降到70公里以内,让“天宫二号”直接进入大气层。
航天器进入大气层后会迅速烧蚀分解、不再受控。
(1)火箭利用固态氢作为燃料,主要是利用了它的(选填“比热容”、“密度”或“热值”)大的特性;(2)火箭升空获得的机械能来自燃料燃烧所产生的能;(3)整流罩与“天宫二号”分离后,在下落过程中,整流罩的重力势能将(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4)高压燃气把火箭推向太空的过程中,其内能会(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其原理与汽油机的冲程相同;(5)“天宫二号”从进入大气层到坠落预定海域的过程中,机械能(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变频空调机空调机中有被称为“冷媒”的物质,利用它的物态变化可以实现室内、外热量的转移。
如图甲所示是空调制冷系统的原理图,其中压缩机的作用是对气态“冷媒”加压,并使“冷媒”在管内循环,压缩机的转速越大,“冷媒”的流量越大,空调机的制冷能力就越强。
压缩机的转速由供电频率决定。
“变频空调”是与传统供电频率不变的“定频空调”相比较而产生的概念,与定频空调相比,变频空调的变频器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节供电频率,从而改变压缩机的转速,达到控制“冷媒”流量的目的。
变频空调开始工作时,以最大功率进行制冷,当室内温度快速降至设定温度后,压缩机随即处于低速持续运转状态,维持室温基本不变。
2020年中考试题汇编: 中国智造中考试题专题汇编 专题知识五:火箭制造与发射

【中考试题汇编】中国智造中考试题专题汇编专题知识五:火箭制造与发射湖北省石首市文峰中学刘涛1.(湘潭)2019年12月,发射成功的“胖五”(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使用了液氢做燃料。
氢气在液化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质量增大B.分子间的间隔减小C.分子的体积减小D.分子停止运动2.(昆明)关于燃烧和灭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性气体达到爆炸极限时就会发生爆炸B.炒菜时油锅起火,向锅中放入较多菜叶灭火,是降低了油的着火点C.木柴架空有利于燃烧,是因为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D.干粉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3.(深圳)化学与人类的科学技术、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钛合金可应用于火箭和航天飞机B.头盔缓冲层中的塑料属于合成材料C.垃圾分类有利于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D.霉变的花生经冲洗、蒸煮后仍可食用4.(盐城)2020年5月5日,我国长征5号B火箭空间站阶段首飞成功,YF-75D氢氧发动机为其提供部分动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液氢和液氧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燃料加注时需严禁烟火C.液氢和液氧用作发动机的燃枓D.燃烧产物对环境无污染5.(岳阳)北斗“收官之星”于6月23日成功发射,比原定计划推迟7天的原因是控制液氧流量的稳压器出现故障,火箭推进剂中的燃料出现变化,螺栓出现轻微腐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氧是一种化合物,推进器利用它的助燃性提高燃料的能量B.N2H4常作为火箭推进剂的燃料,N2H4中氮、氢元素质量比为1:2C.金属螺栓腐蚀的原因是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发生了化学反应D.制造火箭常用到的钛合金是一种合成材料6.(福建)2020年6月23日,我国“长三乙”火箭将第55颗北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完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组网。
该火箭第三级的推进剂为液氢和液氧组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氢气液化过程中,氢分子之间的间隔保持不变B.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液氧的过程中,氧分子静止不动C.液氧变成气态氧时,放出热量D.氢气与氧气反应的本质是氢、氧原子的重新组合7.(德州)6月23日9时4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第十三章——第十七章综合测试 含答案

13章-17章综合测试及答案(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60 分钟)学校班级 姓名分数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9 分)1. 科学家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执着的探究精神,德国物理学家最先通过实验归纳出一段导体中电流跟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即: I U。
为了纪念他R作出的杰出贡献,人们将他的名字命名为 的单位。
2.长征二号 PT2 运载火箭选用液态氢做燃料,主要是因为液态氢的 高;火箭外表涂有一层特殊物质,可利用该物质在发生物态变化时要 _热,从而避免高速运行的火箭温度过高。
3.在海滩上进行“沙疗”时,把人体埋在沙子里,沙子放出热量,人体吸收热量后体温升高,内能 _(选填“增大”或“减小”),这是通过 (选填 “做功”或“热传递”)来改变内能的;10kg 的沙子温度降低 1℃放出的热是 J 。
【已知 c 沙=0.92×103J/(kg •℃)】4.如图,在烧杯中加入盐水,然后将连在电压表上的铜片和锌片插入盐水中,这样就制成了一个盐水电池。
观察电压表的接线情况和指针偏转可知:锌片是盐水电池的 极,电池的电压为 V 。
第 4 题图 第 5 题图5.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不论开关如何切换,电铃和灯泡都能安全使用,若想让灯泡和电铃同时工作,只需闭合开关 ;若同时闭合 S 1 和 S 2,可以工作的用电器是 。
6.如图(a )所示,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的同种金属棒 AB 和 CD 连接在一起后接在电源两端。
用电压表测得导体 AB 和 CD 两端的电压如图(b )所示,则 AB 两端的电压为 伏,CD 两端电压为 伏,通过 AB 的电流 通过 CD 的电流(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7.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将滑片P 向左移动的过程中,电压表示数。
当滑片P 移至左端时,断开S,电压表V 示数与电流表A 示数的比值将(均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第7 题图第8 题图8.如图甲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不变。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说明文阅读理解:运载火箭

运载火箭材料一: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是为了满足中国空间站工程发射货运飞船而研制的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
2017年4月,长征七号遥二火箭将我国第一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送入预定轨道;时隔4年后,2021年5月29日,太空“快递业务”再次开通,长征七号遥三火箭又将天舟二号货运飞船送入太空。
据介绍,得益于绿色、高能的液氧、煤油燃料和新一代大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长征七号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到13.5吨,比采用传统燃料的运载火箭多出一半以上。
在役火箭发射时,点火瞬间,发射塔架总是被大量的红色烟雾所笼罩,火箭尾部也会冒着红色火焰。
而长征七号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起飞时,原本的红色烟雾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则是大量白色烟雾。
在役火箭推进剂使用的是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发射时,不完全燃烧的四氧化二氮在常温下易分解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
伴随着火箭起飞,这种气体围绕在发射塔架周围,形成我们看到的红色烟雾。
而长征七号火箭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两种新型液氧煤油发动机,煤油不充分燃烧产生的颗粒和水蒸气混合凝结成白色烟雾,较常规推进剂比冲(单位质量推进剂产生的冲量)提高了20%,推力提高了60%。
(选自《光明日报》2021年5月30日)材料二:素有“神箭”美誉的长二F火箭,是专门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研制的火箭,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一型载人运载火箭。
1992年立项、1999年首飞,近30年来,长二F火箭全程参与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共执行十余次任务,将12名、17人次航天员送入太空。
据火箭院长二F火箭总指挥荆木春介绍,长二F遥12火箭共进行109项技术状态更改,其中有70余项与可靠性提升相关。
这些改进不涉及重大技术状态变化,主要是为了消除薄弱环节。
每一处改进背后都有无数次的理论分析、数学仿真和试验验证。
这支精益求精的队伍最终将长二F火箭的可靠性从指标要求的0.97提升到0.9894,再次刷新其自身纪录,处于世界前列。
长二F遥十一火箭在发射神舟十一号飞船时,安全性评估值达0.997,但研制队伍在追求安全性的道路上从未止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题原创:中国超级火箭完美升空我国“长征系
列”运载火箭燃料的秘密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 国际研究小组利用阳光、水和二氧化碳生产液态的碳氢化合物,可用来制造出航空煤油。
下列有关这项新技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项技术为CO
2
的利用创造了一种新途径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C.反应前后,碳、氢、氧原子的数目与种类都没有发生改变
D.两种反应物均为化合物
2. 煤油中含有噻吩,噻吩(用X表示)有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其燃烧的化学方
程式可表示为:,则噻吩X的化学式为()
A.CH
4S B.C
2
H
6
S C.C
4
H
4
S D.C
6
H
6
S
二、填空题
3. 我国是世界首个将煤基煤油应用到航天领域的国家,对满足我国航天工业燃料需求,拓宽航天燃料供给具有深远意义。
(1)航天煤油可由优质的______(填“煤”“石油”或“天然气”)分离而来的产品,这是利用其中各成分的___不同进行分离。
(2)我国适合炼制航天煤油的石油非常少。
目前已经实现通过煤的液化制取优质航天煤油,由煤炭制取航天煤油发生的是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以煤炭为原料制得的煤基航天煤油,其分子式可用CH
3(CH
2
)
n
CH
3
来表示
(式中n=8~16),航天煤油是由多种_____(填“有机”或“无机”)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4)航天煤油被称为无毒清洁燃料,若用C
12H
26
表示煤油的组成,写出液氧和
煤油在火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5)我国成为全球第二个掌握高压补燃循环液氧煤油发动机核心技术的国家,性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请阐述液氧煤油的优点(至少一点)为
_____________。
4. 长征五号又称为“冰箭”,大推力氢氧发动机燃烧液氢和液氧,不同于目前常规火箭使用的化学燃料,是火箭发动机技术发展的趋势之一。
(1)液氧在一定条件下变成氧气,下列有关该变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填序号)
①物质的化学保持不变;②变化过程中物质吸收能量;③分子间的距离增大相同;④由单个原子变成了分子;⑤发生了化学变化。
(2)氢气被誉为未来最理想的气体能源之一,大量制取氢气最理想的途径是__(填序号)
A利用太阳能分解水 B由热电站提供电力电解水
C用煤和水蒸气反应生产氢气 D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3)有科学家预言,氢能将成为21世纪的主要能源,应用前景非常广阔,但除了先要解决制备氢气的能耗问题之外,还必须解决的问题是____________。
(4)采用液氢和液氧作推进剂,这是利用它们能迅速反应,并放出大量热,请写出氢气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反应的现象为
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