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检测试题汇编

合集下载

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测试题

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测试题

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场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甲午战争B.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 鸦片战争D. 第一次中日战争2. 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A. 引进西方科技B. 改革政治制度C. 推广新文化运动D. 进行土地改革3. 戊戌变法的主要目标是什么?A. 推翻清朝统治B.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C. 进行土地改革D. 建立共和制4. 辛亥革命的直接结果是?A. 清朝灭亡B. 建立中华民国C. 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D.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5. 五四运动中,学生的主要诉求是什么?A. 反对帝国主义B. 反对封建主义C. 反对军阀统治D. 反对文化专制6. 以下哪位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革命家?A. 孙中山B. 毛泽东C. 邓小平D. 周恩来7.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提倡科学和民主B. 提倡封建礼教C. 提倡儒家思想D. 提倡西方文化8.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被称为什么?A. 八路军B. 新四军C. 红军D. 国民革命军9. 以下哪项不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A. 《南京条约》B. 《辛丑条约》C. 《马关条约》D. 《中英友好通商条约》10. 以下哪项不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改革运动?A. 洋务运动B. 戊戌变法C. 五四运动D. 辛亥革命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鸦片战争爆发于________年,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2. 洋务运动中,清政府创办的第一家机器制造厂是________。

13. 戊戌变法又称为________,是清朝末年的一次政治改革。

14.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首任临时大总统是________。

15. 五四运动爆发于________年,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6. 简述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失败的原因。

17. 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二 第二单元 检测题

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二 第二单元 检测题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第二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1.珐琅器制作技术约在元代从西亚传入中国。

明清时期出现了胎画珐琅、錾胎珐琅等新型产品,不少还绘有西方神话故事。

这反映了明清时期中国()A.手工业技术高超B.受到外来文化冲击C.被卷入世界市场D.积极推动西学东渐2.目前已发现的汉代牛耕图皆位于北方州郡,这些农耕图像的题材内容从表现人力锄耕逐渐演变为“徙民屯田,皆与犁牛”。

这反映了汉代()A.农耕文化向北方拓展B.农业成为主要生产方式C.铁犁牛耕技术的普及D.政府推动耕作技术革新3.考古发掘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下表是西周遗址发掘出土的农具情况统计(部分),据此可以反映的历史事实是()遗址所在地石器蚌器骨器铜器长安张家坡93173820长安客省庄6921610扶风云塘18870磁县下潘汪4411740小计2243191540A.西周青铜用具尽在宫廷使用B.农具使用显现生产力水平低下C.西周农业发展分布范围较广D.西周生产工具使用频率较高4.中国远古先民使用杵臼舂捣的方式给谷物脱壳,后又利用杠杆原理改手臼为脚踏,即为脚碓,晋代连机碓(见图1)可以“水轮翻转无朝暮,舂杵起落有后先。

”这反映出中国古代()A.精耕细作程度的提高B.革新动力以提高效率C.灌溉技术的不断突破D.自然经济具有封闭性5.中国古代经济经历了早期的作物栽培,以及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出现与发展。

在此过程中,生产工具不断创新。

下列关于下图所示生产工具的表述正确的是A.①是战国牛尊,该时期牛耕普及全国B.②是耧车,汉代出现的播种工具C.③是水排,元代王祯创造的水力鼓风装置D.④是唐代曲辕犁,便于牛耕普及和山地开垦6.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提出,西汉赵过“始教民牛耕”。

从史学研究的角度,下列史实可用于质疑该观点的是()A.新石器时代末期的遗存中发现了家养黄牛的骨骼B.《尚书·酒诰》曰:“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C.春秋时期出现若干与牛耕相关的人名,如“冉耕,字伯牛”D.“牛郎织女”的神话可能早在战国时代就已经形成7.“卓简井”是宋仁宗年间出现于四川的新式盐井用,用即简代替牛皮囊为取卤器,是井盐史上钻凿工艺的重大革新,问世后即迅速流传,使井盐的产量激增。

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满分100分测试时间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15世纪的欧洲,是一个“充满饥渴”的欧洲。

这使他们走上发现新世界之路。

这种“饥渴”产生的根源是()A.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道C.统治者积极支持海外探险活动D.教会鼓励人们去东方传播天主教2.哥伦布在西航的过程中,不断用基督教精神砥砺自己和船员。

刚一到达美洲,他即自称是上帝的使者,给处在黑暗之中和死亡笼罩下的人们带来救世主的消息。

这表明哥伦布的远洋航行() A.带有较强的宗教热情B.体现了顽强的意志品质C.怀着强烈的寻金欲望D.展现了博大的救人情怀3.历史学家巴若斯在描写一位葡萄牙航海家的航海发现时写道:“船员们惊异地凝望着这个隐藏了多少世纪的壮美的岬角。

他们不仅发现了一个突兀的海角,而且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

”下列有关此次航海叙述正确的是()A.这位航海家是迪亚士B.此次航海路线是向东横渡太平洋C.此次航海抵达了印度D.此次航海促使世界市场基本形成4.“1498年,达·伽马在印度获得了建立商埠的许可,到16世纪中叶他们已经在西非和东亚之间建立了50多处贸易商埠。

”材料中的“他们”最有可能是()A.葡萄牙人B.西班牙人C.荷兰人D.英国人5.据统计,麦哲伦船队的船员来自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葡萄牙人37个,意大利人30个,西班牙人100多个,此外还有佛兰德尔(今属比利时)人、德国人、英国人等。

这表明当时()A.葡萄牙、意大利、法国成为航海活动的领导者B.各国间加强了航海方面的合作C.航海活动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D.地圆学说的科学性已得到证实6.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国家财富的重新分配和社会阶层的贫富分化。

主要是因为新航路的开辟致使西欧()A.金银存量的增加导致通货膨胀B.丰富的原材料降低了制造业成本C.西欧的商贸中心由地中海转到大西洋沿岸D.人们的商业冒险意识和财富观念增强7.威尼斯曾是欧洲最富裕和最有活力的城市,但到了16世纪中后期,英国和北尼德兰(荷兰)等地却成了欧洲最有活力的地方。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测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 ( 本大共35 小,共70 分 )1.16 世的一位英国人曾,从前的民及其一家都睡在地板上,厨房里有一两口;而到 16 世末,一位夫可能有“在橱柜里有一套雅致的合金餐具,三四羽床,好几套床罩和挂毯,一个印制的罐,一罐酒⋯⋯以及一打羹匙。

” 一象明A.工化推了的商品化B.世界性的易体系开始形成C.商中心移推了英国快速展D.英国成世界上最达的本主国家2.法国米歇·博德在《本主史》中:西方史上的所“地理的”,使史入了两重的合。

里“两重的合”主若是指A.商革命与价钱革命B.商品易与殖民掠C.本出与世界市D.民主展与科学播3.“三角易”是16-19 世西方殖民活的一个重要方式。

下《三角易表示》,此中航程 B 运的主若是A.棉品B.香料和布匹C.黄金和白D. 黑人奴隶4.“直到 1500 年从前,大西洋向来是一道,一个点。

到1500 年左右,它一而一座梁,一个出发点了。

” 架起座梁的开辟者是A.迪士B.哥布 C.达迦D.麦哲5.一位美国史学家描绘道:“⋯⋯坐船在凄惨的‘中段航程’中横渡大西洋。

些黑色‘物’上了,在甲板上,没有生,他忍耐着可怕的待遇⋯⋯”里所的“黑色物”主要来自于()A.欧洲B.非洲C.南美洲D.北美洲6.1999 年,利物浦市政正式就那段史致歉,“ 城市在一人悲的易中饰演的角色表示惭愧和后悔”。

利物浦去肩负“人悲”的角色指的是A.在成立印度企业B.在大洋洲行欺易C.在美洲掠金D.在非洲行奴隶易7.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大文明之的相孤立与隔的状,影响深。

就社会生活域而言,以下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餐桌上:南的胡椒、肉桂等低价香料人欧洲常人家B.物种上:薯、番茄、玉米等高出美洲范到洲C.人种上:美洲成世界上种族成分最混的地域D.衣着上:中国、印度棉制品此后在地中海地区大批运售8.新航路的开辟欧洲的一些城市衰生了重要影响,以下中能典型代表欧洲城市起、衰败的是A. 里斯本、威尼斯B.阿姆斯特丹、敦C. 那、阿姆斯特丹D.那、里斯本9.15-17 世在欧洲被称“ 的代”。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测试题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测试题

第二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航海家开拓新航路的先后顺序是①迪亚士②达.伽马③哥伦布④麦哲伦()BA.①②③④B. ①③②④C. ②①③④D. ③①②④2.最先打破世界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状态的历史事件是()C A.甘英出使大秦B.郑和下西洋C.新航路的开辟D.西班牙、葡萄牙的早期殖民扩张3.新航路的开辟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主要是指()C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B.欧洲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C.欧洲人对黄金和货币的狂热追求D.地圆学说的提出4.观察下图,开辟图中①②两条新航线的航海家分别是()CA.迪亚士、哥伦布B.哥伦布、达·伽马C.达.伽马、麦哲伦D.哥伦布、麦哲伦5. “它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海洋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世界的人种地理分布、宗教与文化格局开始发生重大变化。

”这则材料所反映的史实是()BA.郑和下西洋B.新航路的开辟C.“海上马车夫”的活动D.英国的殖民活动6.下图是新航路开辟时的航海家与其所开辟的航线,这位航海家应是()BA.迪亚士B.哥伦布C.达·伽马 D.麦哲伦7.在17,18世纪的殖民争霸过程中,为争夺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下列哪些地点成为英法争夺的焦点()①印度②非洲③南美④北美C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8.下图反映的是哪两个国家之间的殖民争夺战争()CA.英国和法国B.英国和荷兰C.英国和西班牙D.英国和葡萄牙9.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材料中所指的殖民者的罪行包括①占领土地②掠夺财富③种族灭绝④贩卖黑奴()B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0. 1750年,沃尔波尔写道:“英国上院—这个自由的庙宇,新基督教的堡垒……一直在挖空心思寻找办法以便更有效地进行可怕的黑奴贸易。

高中历史必修2单元综合测评2 Word版含解析

高中历史必修2单元综合测评2 Word版含解析

单元综合测评(二)(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尚未超出地域的发展,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少、相互影响小。

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导学号:14330057】A.人类对世界尚缺乏整体的了解B.不同文明的交往存在观念差异C.人类技术水平难以克服地理障碍D.缺少富有冒险精神的伟大航海家【解析】新航路开辟是在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之后才开始的,如造船技术、航海技术等。

所以在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未超出地域限制主要是因为不具备跨区域交往的客观条件。

【答案】 C2.“中世纪后期……意大利商人继续在地中海东部诸国的各个港口与阿拉伯商人相会,收取欧洲公众所需要的种种商品。

这种情况对牟获中间人厚利的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来说,颇称心如意;但是,其他欧洲人则大为不满,他们热切地寻找能直接抵达东方的途径,以分享这笔厚利。

”材料表明新航路开辟的动力是()A.克服商业危机B.扩大海外市场C.对外倾销商品D.追逐商业利益【解析】由材料“这种情况对牟获中间人厚利的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来说,颇称心如意;但是,其他欧洲人则大为不满,他们热切地寻找能直接抵达东方的途径,以分享这笔厚利”可知,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是要分享商业利益、追求利润,故D项正确。

【答案】 D3.(2016·北京会考)有学者认为:“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

”这表明()A.亚非拉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B.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C.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确立D.经济贸易取代了殖民战争【解析】由“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可知B项符合题意。

A、C、D三项均与当时史实不符。

【答案】 B4.对于哥伦布发现美洲,恩格斯认为,它“不仅会推翻那时的整个欧洲社会及其制度,而且也会为各国人民的完全解放奠定基础”。

高中历史必修2第2单元检测

高中历史必修2第2单元检测

高一历史:第二单元同步练习(人教版必修2)(本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恩格斯说:“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新航路开辟前,欧洲人迫切地寻找黄金从根本上反映了:A.黄金是欧洲人解决商业危机的主要途径B.掠夺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唯一动力C.《马可·波罗行纪》对欧洲人的强大影响D.商品经济对掠夺财富加速积累的需求2.从新航路开辟到19世纪中叶,英国到印度的最便捷的航线是:A.英国→大西洋→印度洋→印度B.英国→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红海→印度洋→印度C.英国→地中海→奥斯曼帝国控制区→印度D.英国→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印度3.在开辟新航路的航行中,航海家贯通大洋的先后顺序是①大西洋②印度洋③太平洋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①③② D.③②①4.15世纪末16世纪初所谓“地理大发现”的含义是:A.发现了美洲大陆B.开辟了欧洲到亚洲的新航路C.人类首次完成了环球航行D.欧洲人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发现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地方5.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移至A.地中海沿岸B.大西洋沿岸C.莱茵河流域D.红海沿岸6.开辟新航路带来的后果中,不包括A.西班牙、葡萄牙实现了资本的原始积累B.意大利的商业地位削弱C.扩大了欧洲与亚洲、非洲之间的贸易D.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7.在荷兰独立之前,统治荷兰的国家是A.西班牙B.葡萄牙C.英国D.法国8.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性质是A.政府支持下的垄断性贸易公司B.统治印度等地区的殖民机构C.掠夺印度原料从事生产的工业公司D.荷兰政府经营的国有航运公司9.受英国17世纪中叶颁布的《航海条例》打击最大的国家是A.西班牙B.葡萄牙C.荷兰D.法国10.18世纪中叶,英国打败法国,夺得了A.马六甲和锡兰B.密西西比河以东地区C.新阿姆斯特丹D.好望角殖民地11.英国在获取世界殖民霸权的过程中,先后战胜了①法国②西班牙③葡萄牙④荷兰A.①②③ B.②④① C.③①④ D.④②①12.“黑奴贸易”的航程顺序是A.欧洲→非洲→美洲→欧洲B.欧洲→美洲→非洲→欧洲C.美洲→非洲→欧洲→亚洲D.非洲→美洲→亚洲→欧洲13.以下各项,对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具有促进作用的是①日益扩大的海外殖民地②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③圈地运动使农民离开土地④工场手工业的迅速发展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4.在工业革命中,最先发展起来的工业部门是A.毛纺织业B.棉纺织业C.能源工业D.机器制造业15.工业革命中的下列发明的先后顺序是①水力纺纱机②珍妮纺纱机③水力织布机④蒸汽机车和轮船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16.有人说“蒸汽机是近代工业城市之母”,这是指蒸汽机的发明A.对工业生产和城市发展有重大意义B.彻底取代了人类的手工劳动C.使工厂彻底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D.引发纺织生产领域的一系列发明创造17.以下对于工业革命影响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减少B.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力C.近代城市化的进程明显加快D.自由资本主义制度逐渐衰落下去18.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业生产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确切地说是指:A.珍妮纺纱机的发明B.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C.蒸汽机的发明D.交通运输进入以蒸汽为动力的新时代19.第二次工业革命给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带来了重大影响。

高中历史必修2第二单元测试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高中历史必修2第二单元测试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必修2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测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0 小题,每小题2.5 分,共50 分)1.1498 年5 月20 日,一支欧洲船队航行到印度南部大商港卡里库特。

下列相关的推断正确的是( )。

A.这支船队的船员是第一批到达亚洲的欧洲人B.该船队是在两班牙王室支持下进行远洋航行的C.拓展海外殖民地是支撑他们远洋航行的精神支柱D.他们开辟了从欧洲绕过好望角到达亚洲的新航线2.有一篇文章这样写道:“1492 年10 月12 日发现新大陆的消息传遍整个西班牙以后,他便成了闻名全国的英雄。

当他返回西班牙时,国王和王后以最高的礼仪迎接他,并在宫内设宴招待……。

”文中的“英雄”是指( )。

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3.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何以哥氏(指哥伦布)、维氏(指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指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下列哪一句话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 )。

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B.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C.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D.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4.1524 年,西班牙人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西班牙成为世界商贸中心B.西班牙成为殖民大帝国,掠得巨额财富C.西班牙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D.西班牙打败荷兰,掌握世界殖民霸权5.17 世纪时荷兰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

当时荷兰在亚洲拥有的殖民地有( )。

①好望角②新阿姆斯特丹③马六甲④巴达维亚A.①②B.②④ C.②③ C.③④6.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以资本主义市场为框架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这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 )。

①国际贸易的发展②人口和资本的流动③武力威逼④工业革命的推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7.观察右图,从图中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是( )A.英国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家B.英国是世界上对外输出资本最多的国家C.英国已逐步取得“世界工厂”的地位D.工业革命促使英国的资本总额迅速增加8.“人被打上烙印像牲畜一样,被关在阴暗的地下室/只有经过永别之门,才能离开牢狱/许多人死在航程上──不愿意/被送到另一个国家,卖给另一个奴隶主/跳进海里,滋养了大群的鲨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检测试题一、单选题1.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

这反映了当时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C.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2.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人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

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A.欧洲/发现,美洲/文明相遇,全球史观/侵犯B.欧洲/文明相遇,美洲/侵犯,全球史观/发现C.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观/文明相遇D.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观/文明相遇3.开辟新航路所带来的后果中,不包括A.西、葡两国扩大了资本 B.意大利的商业地位削弱C.扩大了欧洲与非洲、亚洲之间的贸易 D.加速了西欧封建制的衰落4.下列现象在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是①马可·波罗来到中国②中国开始种植玉米、烟草③人们第一次把美洲画在地图上④郑和出行西洋⑤葡萄牙在印度建立殖民据点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5.在不久前举行的第五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上,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送给美国总统奥巴马一本书——《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

该书名喻指拉丁美洲曾经A.出现几何形国家边界B.爆发民族独立战争C.形成畸形单一作物制D.遭受西方殖民侵略6.历史学家罗荣渠指出:“英国发展的领先地位是17、18两个世纪中逐步形成的。

”促成英国这一“领先地位”的因素不.包括A.海外市场的形成B.垄断组织的出现C.圈地运动的推进D.民主制度的确立7.15.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构词方式为“新XXX”的地名,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

这一现象的根源是A.新兴城市大量出现B.欧洲殖民者掠夺美洲土地C.工业革命的进行D.大批美洲独立国家的建立8.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的播放,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请依据大国崛起的相关史实在空格处填入正确的内容A.开辟新航路B.率先完成工业革命C.发动鸦片战争D.建立福利国家9.从经济近代化的角度看,以下四幅图片使人类由传统经济活动过渡到近代经济活动的是10.阿萨·勃里格斯在《英国社会史》中写道:“在这里,文明创造了自己的奇迹,而文明人几乎又变成野蛮人。

从这条污浊的排水管中,排出人类工业的最大一股潮流滋润全世界;从这条肮脏的下水道中,排出纯金的潮流。

在这里,人类的发展成就既是最完备的,又是最野蛮的。

”以下各项对这段话的理解认识不.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改变了全球的贫困面貌 B.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 C.工业革命带来了环境污染的问题 D.工业革命加深了西方的殖民掠夺11. 小波在阅读历史文献时发现,很多国家在古代常用文字中有关“马”的词汇特别多;而现代常用文字中关于“马”的词汇少了很多,但关于“机”的词汇却多了。

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 .生态恶化,物种消失B .传统文化的丧失和灭亡C .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转变D .文字改革的必然结果 12.美国钢铁业统计表上表所反映的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是 A .行业竞争激烈 B .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 C .企业规模保持稳定 D .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13. 19世纪中叶,一位经济学家骄傲的宣称“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归来,又将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各个角落”。

这位经济学家的国籍最有可能是( ) A .葡萄牙 B .荷兰 C .西班牙 D .英国14.查尔斯·P ·金德尔伯格在《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一书中记录的英国每年申请专利数变化如下图。

下列现象与图中反映 的历史事实有明显因果关系的是A .君主立宪制的形成 B .殖民霸权的确立C .垄断组织的出现D .工业革命的发展15.观察下图,分析1870年以后世界能源中石油消费的比重不断加大的主要原因是( )A .煤炭资源因掠夺性开采而逐渐枯竭B .内燃机的创制和交通工具的新发明C .石油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惟一能源D .核能、太阳能尚未得到开发和利用 16.对右图所示数据解读最准确的是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完全形成B.西方国家工业革命的完成C.英国取得世界工厂的地位D.工业革命推动了国际贸易17.垄断组织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 )A.有利于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大规模推广B.加强了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C.垄断集团干预国家的内政外交D.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18.“17世纪至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

”然而,“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

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自然资源丰富B.世界市场的形成C.中西交流的加强D.欧洲国家经济结构的变化19.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

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工业文明下的世界B.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C.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D.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20.新航路开辟后,促使欧洲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是由() A.陆路——海路B.地中海区域——大西洋沿岸C.波罗的海——大西洋沿岸D.大西洋沿岸——地中海区域21.“它能产生巨大的动力,而且不受地理自然条件的限制。

它的出现意味着人类第一次用智慧释放出一种自然力量,鼓励了人类的创新”。

这里的“它”是指() A.飞梭B.蒸汽机C.火车机车D.汽轮22.有学者认为:“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

”这表明()A.亚非拉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快速发展B.世界市场雏形形成C.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D.经济活动取代了战争23.工业革命以后英国,陆续使用许多新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粮食产量不断提高。

1700年为3.175百万夸特(夸特:计量位),1845年为18.665百万夸特。

上述材料反映出的正确信息是()①新农机和新农技的广泛使用②英国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③英国政府重视农业生产④工业革命成果进一步推广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24.“三角航程”持续了数百年,给非洲和美洲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在客观上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主要因为是()A.开始连通欧、亚、非三大洲的贸易B.刺激了美洲奴隶制种植园经济的畸形发展C.欧洲的剩余资本得以大量输出D.进一步促进世界各地的商品流通25.19世纪后期,英国有钱人以坐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但是这一时期河水已经浑浊不堪,臭气熏天。

由此可见()A.煤炭已成为当时主要动力能源B.城市日益喧杂和拥挤C.工业革命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环境D.工业革命助长了奢侈风气1860年各国占全球国际贸易的比例二.非选择题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图1 图2①材料一中图二与图一相比,欧亚商路交通有何变化?(6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分)材料二 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了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

他们打出的一条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灾难”。

②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全面评价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的历史影响。

(8分)材料三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在三百年前,也就是17世纪的时候,却是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区。

一个仅有150万人口的小国,将自己的势力几乎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被马克思称为当时的“海上第一强国”。

——纪录片《大国崛起·小国大业》解说词③文中所说的“海上第一强国”是指哪个国家?(4分)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成为“海上第一强国”的原因。

(6分)材料四有人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定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定购多少悉听尊便,并放心地等着这些东西运到自家门口;同时,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例如非洲的矿山,或上海的洋行;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适的旅馆;他随身携带的金币可以在世界各个地方兑换成当地货币而通行无阻。

④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初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表现在哪些方面? (8分)从中受益的主要国家是谁? (4分)27.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851年英国在伦敦举办了博览会。

恩格斯说:“不列颠的贸易达到了神话般的规模,英国在世界市场上的垄断地位显得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巩固:新的冶炼厂和新的纺织厂大批出现,到处都是新建立的工业部门。

”材料二19世纪晚期出现了新一轮的技术革新高潮,人类进入电气时代,重工业开始主导工业,垄断组织产生。

国际贸易、资本流动和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经济重心开始从西欧向北美转移。

材料三1757年~1815年的58年间,英国从印度掠夺的财富约达10亿英镑,其中主要来自产业发达、财富集中的孟加拉地区。

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在整个18世纪期间,由印度流入英国的财富,主要不是通过比较次要的贸易弄到手的,而是通过对印度的直接搜刮,通过掠夺巨额财富然后转运英国的办法弄到手的。

”——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上卷材料四“英国不管犯下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社会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历史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指出19世纪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两次重大事件。

(2)据所学知识,说明在两次事件后殖民扩张在经济上的主要特点有何不同。

(3)依据材料三、四,评述西方殖民主义带来的后果。

28.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的总和还要多、还要大。

”“由于采用机器生产,工厂越来越多,手工工场逐渐被挤垮。

资本主义生产制度最终取得了统治地位!”材料二工业革命最重要的后果就是无产阶级的形成。

因为破产的独立手工业者都加入无产阶级队伍。

于是社会日益分成了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无产阶级和工业资产阶级。

工业革命不但产生了工业阶级,而且也给工人阶级带来苦难。

在工厂里,工人变成机器的简单附属品,他们跟着随机器运转,而且失去了劳动上的主动性、创造性。

因为工作单调乏味,很不利于工人的身心健康。

——吴于虞齐世荣《近代史》下卷材料三18世纪末,在英国也像其他国家一样,工业很少,城市很小,而且多半是农业人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