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混凝土再生试验研究报告
废弃混凝土再生骨料性能研究

岳 昌盛 马刚平 王 荣 刘 慧慧 孙丽 蕊
首钢总公司能源环保产业事业部( 1 0 0 0 4 1 )
i
摘
要: 废 弃 混 凝 土 在 建 筑 垃 圾 中具 有较 好 的 利 用 前 景 , 研 究 废 弃 混凝 土 再 生 骨 料 的性 能 可 以提 供 理 论
压 碎 指 标%
碱 集 料 反 应
增 值税 。上 述 一系 列政 策 的 出台 , 为再 生 骨料 的利 用 提供 了支持 和使 用依 据 。 但 目前 关 于再生 骨料 的
性 能 研 究较 少 , 因此 , 有 必要 开 展 再 生 骨料 尤其 是 废弃 混凝 土 再 生骨料 的研究 , 从 而 为再 生骨 料 的利 用提 供可 靠参 考依据 。
表 3 再生 细骨料 中 的坚 固性 、 压碎 指标与
碱 集 料 反 应 测 定 结 果
项目 I 类 I I类 I I I类 性 能 测 定
空隙 率测定 结果
项 目 I类 I I类 I I I 类 性 能 测 定
表观密度( k g / m 3 ) > 2 4 5 0 > 2 3 5 0 > 2 2 5 0 2 3 5 0 ( I I I 类1
f
堆集密度( k g / m3 ) > 1 3 5 0 > 1 3 0 0 > 1 2 0 0 1 3 5 0 ( I I 类1
●
坚 同性 f 按 质 量 损
空 隙率 %
< 4 6
< 4 8
< 5 2
4 3 ( I 类)
失1 %
< 8 . 0
支持 和应 用参 考 。 以 工 业 建 筑 废 弃 混 凝 土 破 碎 、 筛分 得 到 的 再 生 细 、 粗骨料为例 , 研 究再生骨料的微粉 、
利用再生资源制备环保混凝土的实验研究

利用再生资源制备环保混凝土的实验研究一、研究背景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建筑材料的环保性也越来越关注。
传统混凝土中使用的水泥和骨料等材料不仅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废渣,而且资源消耗量也很大。
因此,利用再生资源制备环保混凝土已成为当前建筑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
再生资源包括废弃建筑材料、工业废渣等,其利用不仅可以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还可以降低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碳排放量。
二、研究目的本次研究旨在利用再生资源制备环保混凝土,探究再生资源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并寻找最佳的再生资源配比方案。
三、实验方法1.试验材料(1)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
(2)骨料:采用粗骨料和细骨料,其中粗骨料为破碎废弃混凝土,细骨料为砂石。
(3)再生粉料:采用破碎废弃混凝土粉末。
(4)掺合料:采用粉煤灰和矿渣粉。
2.试验方案(1)配合比设计:根据试验要求,设计不同的配合比方案,以控制水泥用量、骨料用量、再生粉料用量、掺合料用量等。
(2)试件制备:根据配合比方案,制备不同配比的混凝土试件,包括压缩强度试件、抗拉强度试件、抗压强度试件。
(3)试件养护:将试件养护在标准实验室条件下,包括恒温恒湿养护和自然养护。
(4)试验方法:根据国家标准《水泥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0-2002,对制备的混凝土试件进行力学性能试验。
四、实验结果1.不同再生资源配比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1)混凝土的强度:通过试验数据分析,发现再生资源的加入对混凝土的强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当再生粉料的掺量为20%时,混凝土的强度呈现出一个最佳值。
(2)混凝土的耐久性:通过试验数据分析,发现再生资源的加入对混凝土的耐久性有一定的提高作用。
当再生粉料的掺量为30%时,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最佳。
2.试验结论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再生资源的加入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但是掺量过高会对混凝土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2)再生粉料的掺量对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影响最为显著,适当的掺量可以提高混凝土性能。
废弃混凝土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性能试验

I h坍落 度保 留值 ( m)
2 h坍 落度 保 留值 ( m)
7天 强度 ( M p a )
2 8天 强度 ( M p a )
4 5
∞ ∞ 踮 2 3 4 8
离析
良好 良好
良好 离析
良好
( 注 :试 件 尺 寸 1 0 0r a i n ×i 0 0m × 1 0 0Ⅲ Ⅲ)
一
验 , 并对 不 同配 合 比 的 废 弃 混 凝 土 再 生 粗 骨 料 混 凝 土 的 工
作性 能和力学性 能进 行 了分析 ,总结了废弃 混凝土再生粗
骨料和废 弃混凝土再生粗骨料混凝土 的基本性 能。
此 同时 ,大量损坏的水泥混凝 土路面、建筑物 因达
到 使 用 年 限 或 因 老 化 被 拆 毁等 产 生 的 废 弃 混 凝 土 的
表 1废弃混凝 土粗 骨料主要性 能指标
作粗 骨 料 。其 主要 性 能 见表 1 :
Ⅲ/ 脚 啪啪
啪/
猢
M 拍 船 ∞ 0 4 l 8 1
∞ 6
编 号
和 易性
良好 良好
坍落 度 ( r a ( m m )
凝土用水量 , 应 用 加额 外 水 比 预湿 骨料 更 易 于 操 作 。 ( 作 者 单位 :北 京 君 盛 混 凝 土 制 品有 限公 司 。北 京
1 0 0 0 1 2)
料 ,和 易性一致较好,且工作性保持 较长 时间。
( 2 ) 8 组混凝 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均能满足要求 , 通 过 比较 1 、2组 合 5 、6组 ,说 明 优 质 的 再 生 骨 料
( 1 )从 拌 合 物 工 作 性 发 现 ,再 生 骨 料 混 凝 土 直 接 应 用 时 , 混凝 土 在 3 0 m i n内 就 失 去 了 流 动 性 ; 额 外 加 水 后 , 开 始 混 凝 土 处 于 离 析 状 态 。 由 于 再 生 骨
《2024年寒冷地区再生混凝土损伤演化过程研究》范文

《寒冷地区再生混凝土损伤演化过程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越来越受到关注。
再生混凝土作为一种利用废弃混凝土再生的建筑材料,具有显著的环保优势。
然而,在寒冷地区,再生混凝土由于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其损伤演化过程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
本文旨在研究寒冷地区再生混凝土损伤的演化过程,以期为该类混凝土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再生混凝土的应用有助于减少建筑垃圾,节约天然资源,降低环境负荷。
然而,再生混凝土在寒冷地区使用时,由于其内部的微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往往受到低温环境的挑战。
特别是在极端温度变化下,再生混凝土的损伤问题愈发严重。
因此,研究寒冷地区再生混凝土的损伤演化过程,对于提高其耐久性、延长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1. 实验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采用不同比例的再生骨料混凝土进行实验。
首先,收集废弃混凝土进行破碎、清洗、分级等处理,得到再生骨料。
然后,按照一定比例将再生骨料与新骨料混合,制备成不同配比的再生混凝土试件。
在实验过程中,对试件进行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力学性能测试和损伤观察。
2. 损伤演化过程分析通过对试件进行低温环境下的力学性能测试,观察再生混凝土的损伤演化过程。
具体包括试件的外观变化、内部微裂缝的发展、力学性能的降低等。
同时,结合微观结构分析手段,如扫描电镜等,对再生混凝土的损伤机理进行深入研究。
3. 结果与讨论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发现再生混凝土的损伤程度与温度变化、骨料比例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低温环境下,再生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均有所降低,且随着温度的降低,损伤程度逐渐加重。
此外,骨料比例对再生混凝土的损伤程度也有影响,高比例的再生骨料会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
在讨论部分,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可能的损伤机理和影响因素。
四、损伤演化模型与模拟基于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建立寒冷地区再生混凝土损伤演化模型。
该模型考虑了温度变化、骨料比例等因素对混凝土损伤的影响,能够较好地反映再生混凝土在寒冷环境下的损伤演化过程。
废弃混凝土再利用配合比实验和力学性能研究

废弃混凝土再利用配合比实验和力学性能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混凝土建筑因达到使用年限或不能满足应用需求而被拆除,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废弃混凝土。
为了解决一直以来建筑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混凝土的回收利用将是一个很好的方案,因此我们通过测试掺废弃混凝土为骨料的混凝土试块性能与传统混凝土所制作的试块之间的对比,确定了废弃混凝土再利用的可行性。
标签:废弃混凝土,配合比,力学性能1.研究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混凝土建筑因达到使用年限或不能满足应用需求而被拆除,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废弃混凝土。
然而,对于这些废旧混凝土的有效处理方法却不多,传统的处理方法主要是运往郊外露天堆放或填埋,这种方法会带来高昂的处理费用并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
一方面,目前全世界混凝土的年生产量约为28x108m3,中国混凝土的年产量占世界总量的45%,废弃混凝土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另一方面,生产混凝土需要大量的矿料,矿山资源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需要加以保护。
将废弃混凝土破碎后代替传统矿料作为新拌混凝土的骨料,将是解决这两方面问题的最优方案[1]。
2.再利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研究2.1配合比计算步骤。
(1)根据实际工程要求确定混凝土的最大粒径和塌落度。
(2)求混凝土配制强度。
(3)求出相应的水灰比。
(4)选取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根据骨料最大粒径和塌落度要求查表确定。
(5)计算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
(6)根据骨料最大粒径和水灰比选取砂率,用质量法或体积法计算粗、细骨料的用量。
2.2配合比设计方法。
(1)再生骨料对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影响。
骨料的含水状态通常可分为四种:干燥状态、气干状态、饱和面干状态和湿润状态。
在计算混凝士各组成材料配比时,若以饱和面干状态的骨料为基准,则不会影响混凝土的用水量和骨料的用量,因为饱和面干状态的骨料既不从混凝土中吸收水分也不向混凝土中释放水分。
对于再生混凝土,再生骨料较大的吸水率和特殊的表面性质,导致再生混凝土随着时间的推移水分不断减少,这将难以保证混凝土正常的凝结硬化。
再生骨料混凝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性能,比较其与天然骨料混凝土在力学性能、耐久性等方面的差异,为再生骨料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材料1. 原生混凝土:采用大连理工大学结构试验室废弃试件,经人工破碎、筛分得到再生骨料。
2. 天然骨料: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天然砂、碎石。
3. 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4. 外加剂:减水剂、缓凝剂等。
5. 水源:符合国家标准的自来水。
三、实验方法1. 根据再生骨料和天然骨料的粒径、吸水率等性能,设计不同配合比的再生骨料混凝土。
2. 按照标准试验方法,分别制备再生骨料混凝土和天然骨料混凝土试件。
3. 对试件进行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抗渗性能、抗冻性能等力学性能测试。
4. 对试件进行碳化深度、氯离子扩散系数等耐久性测试。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力学性能表1为再生骨料混凝土与天然骨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对比。
| 项目 | 再生骨料混凝土 | 天然骨料混凝土 || ---------- | -------------- | -------------- || 抗压强度 | 28.5 MPa | 30.0 MPa || 抗折强度 | 4.2 MPa | 4.5 MPa || 抗渗等级 | P4 | P6 || 抗冻等级 | F250 | F300 |由表1可知,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略低于天然骨料混凝土,但抗渗等级、抗冻等级均满足要求。
2. 耐久性表2为再生骨料混凝土与天然骨料混凝土的耐久性对比。
| 项目 | 再生骨料混凝土 | 天然骨料混凝土 || -------------- | -------------- | -------------- || 碳化深度(mm) | 1.5 | 1.8 || 氯离子扩散系数| 1.5×10^-11 m²/s | 1.8×10^-11 m²/s |由表2可知,再生骨料混凝土的碳化深度、氯离子扩散系数略高于天然骨料混凝土,但均满足要求。
《2024年寒冷地区再生混凝土损伤演化过程研究》范文

《寒冷地区再生混凝土损伤演化过程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混凝土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之一,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然而,混凝土在寒冷地区易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损伤。
因此,研究寒冷地区再生混凝土的损伤演化过程,对于保障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寒冷地区再生混凝土的损伤演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为相关工程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再生混凝土概述再生混凝土是指利用废弃混凝土经过破碎、清洗、分级后得到的骨料,部分或全部替代天然骨料配制成的混凝土。
它不仅具有环保性,而且经济性好、利用效率高。
在寒冷地区,再生混凝土的使用更是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因为它能有效地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三、寒冷地区再生混凝土损伤演化过程在寒冷地区,再生混凝土的损伤演化过程主要受到温度、湿度、骨料种类和配比等因素的影响。
首先,温度的剧烈变化会导致混凝土内部产生热胀冷缩的现象,从而引发微裂缝的产生和扩展。
其次,湿度也会影响混凝土的损伤程度,湿度过低会导致混凝土内部水分蒸发过快,使混凝土变得脆弱。
此外,骨料种类和配比也会影响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和耐久性。
四、研究方法为了研究寒冷地区再生混凝土的损伤演化过程,本文采用了一系列实验方法。
首先,通过室内试验模拟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的混凝土结构,观察其损伤演化过程。
其次,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手段对混凝土内部结构进行分析,了解其微观结构的变化。
此外,还通过数学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拟合和分析,揭示了各种因素对再生混凝土损伤演化的影响规律。
五、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 温度是影响再生混凝土损伤演化的主要因素。
随着温度的降低,混凝土内部的微裂缝逐渐增多、扩展,导致混凝土结构的损伤程度加剧。
2. 湿度对再生混凝土的损伤演化也有一定影响。
湿度过低会加速混凝土的干燥收缩,使混凝土变得更加脆弱。
3. 骨料种类和配比对再生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和耐久性具有重要影响。
废弃混凝土再生利用关键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废弃混凝土再生利用关键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废弃混凝土的数量不断增加,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也造成了对自然资源的浪费。
因此,对废弃混凝土进行再生利用已成为环保节资源的重要举措。
废弃混凝土的再生利用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还可以节约能源和原材料,降低建筑成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研究目的本项目旨在通过研究废弃混凝土再生利用的关键技术,探究将废弃混凝土转化为高品质再生骨料的可行性,为实现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3. 研究内容(1) 废弃混凝土的资源化利用现状调研:调查当前废弃混凝土在大规模开发和建筑中的处理方式以及再生骨料的应用情况。
(2) 废弃混凝土再生骨料的物化性能测试:研究废弃混凝土再生骨料的物化性能,包括密度、吸水性、抗压强度、吸附性能等。
(3) 废弃混凝土再生骨料的加工技术:研究废弃混凝土再生骨料的加工工艺,包括破碎、筛分、清洗等,并分析各个环节的影响因素。
(4) 废弃混凝土再生骨料的应用研究:探究废弃混凝土再生骨料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路面建设、混凝土制品、景观建设等,评价其工程性能。
4. 研究方法(1) 文献调研法:对相关文献进行资料搜集和分析,了解国内外废弃混凝土再生利用的研究现状。
(2) 实验室测试法:在实验室进行废弃混凝土再生骨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测试。
(3) 现场考察法:考察废弃混凝土再生骨料的加工过程和应用情况,了解实验结果与实际生产情况之间的异同。
5. 研究意义和预期成果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将为废弃混凝土的再生利用提供关键技术支持,为建筑节能和环保节能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预期成果包括:建立更为科学合理的废弃混凝土再生骨料加工工艺,对废弃混凝土再生骨料物理力学性能进行全面检测和分析,评价废弃混凝土再生骨料的应用性能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废弃混凝土再生试验研究报告
据统计,工业固体废弃物中,建筑废弃物独占40%,其中废弃混凝土是建筑废弃物排放量最大者之一,而且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原有建筑物的拆除、改造工程与日俱增。
建筑废弃物量大而广,恶化城市环境,带来严重的二次污染。
混凝土中砂石骨料占总重量的70%以上,长期以来砂石被认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随意开采,甚至滥才滥用。
结果造成上体滑坡、河床改造,严重破坏自然环境,有碍于骨料原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巨大的社会负面效应,并建在一点意义上讲天然砂石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可以预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混凝土用量的增多,混凝土的可持续发展与骨料危机的矛盾将日益突出。
由于废弃混凝土块中含有大量砂石骨料,如果能将它们就地回收,经过破碎、清洗、分级后作为骨料再利用,生产再生混凝土用到新建建筑物上,则不仅能降低成本、节省天然骨料资源、缓解骨料供求矛盾,还能保护骨料产地的生态环境,又能解决城市废弃物的堆放、占地和环境污染问题。
就在暑假前我报名参加了这次由学校组织在假期开课的土木工程材料创新型实验。
我们组主要就是进行实验研究再生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将废弃混凝土块经过裂解、清洗、破碎、筛分、分级后,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形成再生骨料,再利用再生骨料作为部分或全部代替天然骨料配制成再生骨料混凝土。
目前主要用来制作中低强度的混凝土,一般用于基础、路面和非承重结构的低强度混凝土,通过选择和严格控制配合比及再生骨料的掺和量使其满足承重结构混凝土的要求。
而本次创新型实验主要就是以试验的手段和方法来检测废弃混凝土再生骨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确定再生骨料与天然骨料的配合掺配比例,从而得出合理优化的再生骨料配合比,用以指导工程实践。
我们的实验共进行了一个多礼拜的时间,在实验第一天上午我们在系领导辅导员和指导老师的主持下召开了动员大会随后指导老师为我们介绍了试验原理、所用实验仪器设备和实验应注意的事项,从而我们了解了我们这次试验的目的和步骤。
理论知识学习过后我们就为这次实验做准备工作,开始制备再生骨料,由于我们没有现成的废弃混凝土,我们便将以前制作的标准混凝土试件用铁锤砸碎并收集起来,接下来我们进行分级,用顶击式两用震筛机筛分,然后将不同的级配收集在一起,并做标记。
收集完足够的再生骨料后再进行天然骨料的筛分,收集起来并做标记。
将骨料筛分收集好,在石老师和王老师的指导下设定三种再生骨料级配比并进行计算各骨料级配的质量和水泥、砂、水等质量,最后制得再生骨料比分别为30%、45%、75%的再生混凝土标准试件各六块,然后放入智能养护室进行养护,等到3天、28天分别放入数字测力仪中测其抗压强度并做记录统计,分析再生混凝土比例对强度的影响,得出合理的再生骨料与天然骨料的掺配比例,并归纳出再生骨料混凝土合理的配合比。
但由于得到28天才测得试件得抗压强度,指导老师便让我们等到暑假结束开学后再测,所以现在还没有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
当然不管实验结果怎样,我们从这次实验当中受益匪浅,我对建筑工程专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在实验过程中了解到了更多的从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并积累了经验。
但令我感触最深的是这次试验主题,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对砂石的随意开采,甚至滥采滥用,还有建筑垃圾的产生,且量大而广。
结果导致山体滑坡、河床改造、废弃物的堆积成山等等。
因此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具有非常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学生:赵程
2008-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