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型园林
节约型园林

一、节约型园林概述“节约型园林绿化”顾名思义,就是指“以最少的地、最少的水、最少的钱、选择对周围生态环境最少干扰的园林绿化模式”。
节约型园林绿化就是生态化的城市绿化,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绿化。
节约型园林的概念应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含义:首先是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效益与环境效益;其次是满足人们合理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再次是最大限度地节约自然资源与各种能源,提高资源与能源利用率;最后是以最合理的投入获得最适宜的综合效益。
4、充分发挥郊区和城乡结合部绿化用地的作用,保留自然的植物群落,保护城市的生态系统。
在郊区绿化用地中,使用粗放管理的植物材料进行绿化,如在乙烯路栽植麦冬、活血丹等地被或撒播油菜花;如在中原路西段撒播宿根花卉;如在黄河西路沙壤土质中栽植地被石竹;如在开州路利用花坛内空白地扦插育苗等,提高了景观效果,改善了生态环境。
5、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发展立体空间绿化,因地制宜,推广屋顶绿化、停车场绿化、墙面、桥体等垂直绿化方式,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如在道路两侧结合现有的围墙或其他城市建筑设施,利用三叶地锦、常春藤等攀援植物进行绿化和美化;对河坡利用护坡能力强,耐粗放管理植物如扶芳藤、常夏石竹等地被进行绿化;在停车场种树,树阴下停车,其他墙体、屋顶、桥体、河道、湖岸、水域、河边等有条件的设施都进行了绿化。
8、成立园林基质厂,购置树枝粉碎机,利用枯枝落叶等有机废弃物生产适合植物生长的、无毒的、质轻的营养基质。
基质厂对不同的园林材料,分类处理应用,粉碎加工处理后,制成花木专用肥、土壤改良材料、营养基质、园林覆盖物或美化装饰材料等。
园林植物废弃物循环利用,减缓了城市园林垃圾的处理压力,提高了整个城市生态系统自我良性循环的能力,同时对环境保护、开辟新肥源和促进园林事业发展都有重大意义,也能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成为节约型园林建设的有效途径。
2、注重城市园林与城市文化的完美融合,殷墟遗址、天宁寺等历史文化景点遍及市区。
节约型园林的理念

节约型园林的理念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种植设计中的具体应用丘荣李毅北京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中心 100098摘要:本文通过对节约型园林理念的理解,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种植设计的实践中充分利用各种手段节约自然资源,创造可持续开展的生态环境,特别提出了根据管理要求不同选用不同植物的理念,从而使种植设计一最合理的投入而到达最适宜的综合效益。
关键词:节约型园林森林公园种植设计一、什么是节约型园林节约型园林的概念应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含义:首先是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效益与环境效益;其次是满足人们合理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再次是最大限度地节约自然资源与各种能源,提高资源与能源利用率;最后是以最合理的投入获得最适宜的综合效益。
那些片面追求生态环境效益而无视资源与能源消耗的园林,或者片面强调局部环境改善而无视整体环境恶化的园林,以及片面追求视觉景观效果而无视自然演变能力的园林等,都不能称其为节约型园林。
①节约就是利用很少的投资到达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种植设计中的应用充分利用现状植物是节约型园林的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
植物做为一个生命体,需要生长的时间,如果现状中有植物既可以很快成景,也可以节约很大的投资,特别是有一些大树,如果我们重新栽植,不可能有很大的苗木,即使有也是破坏的原来的环境,并且要花费很大的价钱。
在森林公园的种植设计中我们充分考虑利用了现状植物。
在森林公园中有洼里公园、碧玉公园、苗圃地、林地、现状村落里的大树,我们的原那么就是尽量保存,并加以改造。
种植设计原那么是:充分保护现有绿化植被,丰富树种及生物多样性,保证高比例的密林因此,方案中提出利用原有树木区域为39%,新植树木区域为61%。
现状保存植物约56000株。
节约型园林应该便于养护管理,要求在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和日常运营中尽量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
在森林公园的种植设计中,我们要创造森林的景观,同时我们也要考虑游人活动的环境,因此我们按照不同的管理要求将其分成不同的管理等级区域,根据人流活动的情况确定公园管理的等级,也根据不同的管理等级确定植物种类。
节约型园林

一提到节约型园林,我们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节约园林建设投资,认为“节约型园林”就是反对精品工程,提倡因陋就简地建设园林。
其实,这样理解“节约型园林”并不全面,在我看来,节约型园林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思想是相似的,那就是立足于全局,以全周期为基础去思考问题。
根据园林景观的社会需求和全周期成本管理,可以将“节约型园林”建设分为生态效益、功能服务、节约消耗、科学稳定以及价值创造5大目标。
1“节约型园林”之生态效益园林建设实质就是人类改造自然环境,使自然环境更为满足人类需求的过程。
但是不管是人造景观还是自然环境,生态功能都是最为基础的功能,特别是在人口爆炸、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日益凸显的今天,大力发展节约型园林,提高园林绿地的生态效益更是尤为重要。
园林景观的生态效益可以分为保证生态功能,改善退化环境, 建立城市生态防护体系三大层次。
层次越高,园林景观在城市建设所发挥的作用就越大,对项目的要求也就越高,最终目的是把园林建设纳入城市规划的一部分,充分发挥园林在城市中净化空气、降低污染、水体循环、减弱噪音以及抗洪减灾综合生态作用,建立起有效的城市生态防护体系。
2“节约型园林”之功能服务景观功能的主要依托于项目设计,但是,在节约型园林理念下,我们必须打破传统先设计、后施工的做法,借鉴工业发展的经验,以设计为统领,加强设计、施工之间的协调,实现设计、施工的集成化。
根据美国建筑学会统计数据:在设计阶段,增加建设成本的 0.1 %〜0.3%经费去研究项目价值体系,能够减少整个建设项目初始投资5%〜10%左右,同时可以降低项目建成后的运行费用5%〜10%。
而在某些情况下这一节约的比例更是可以高达35%以上。
当前,我们设计阶段策划更多地注重的是项目可行性、经济性分析,对其功能性分析关注甚少,如果能在项目设计阶段对其功能进行详细研究,分析哪些功能是必要功能,哪些功能是辅助功能、冗余功能,从而将项目化繁为简,对园林建设节约将是巨大。
因地制宜,建设节约型园林

因地制宜,建设节约型园林建设节约型园林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关注节约型园林建设,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文将从节约型园林的概念入手,探讨其关键特点及建设要点,最后展望未来节约型园林建设的发展方向。
一、节约型园林的概念节约型园林是指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升生态效益作为设计和建设的基本原则的园林。
其核心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废弃物为特点,倡导利用有机原料、推广节能设备和采用自然资源等手段,实现园林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与传统园林相比,节约型园林更注重资源的有效利用,既注重绿化美化的效果,又注重实用性和环境友好性。
二、节约型园林的关键特点1. 节约资源:节约型园林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注重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节约能源。
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自然风等自然资源,降低能源消耗。
同时,通过选用节水设施、灌溉系统等手段,降低用水量,并推广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2. 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型园林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以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辐射性。
通过创造具有生态功能的景观,促进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增强生态景观的持续发展能力。
3. 提高生态效益:节约型园林注重园林的生态效益,追求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通过建立各种生态环境评估指标体系,科学评估园林项目的生态效益,倡导生态修复、生态建设和生态管理相结合,实现园林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三、节约型园林的建设要点1. 精细规划:精细规划是节约型园林建设的关键。
要根据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和生态环境需求,制定相应的规划方案,包括绿化植物的选用、绿地布局的合理性以及水资源的利用等。
同时,要注重生态景观的保护和修复,加强对土壤、水质、空气等生态环境的监测和管理。
2. 绿色设计:绿色设计是节约型园林建设的基础。
要注重选用具有节约效益的绿化植物,如耐旱、耐寒、抗病虫害的品种;同时,在景观设计上注重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的结合,创造具有生态功能的景观,提高园林的生态效益。
景观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与养护管理

景观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与养护管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园林绿化建设成为了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景观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与养护管理是当前城市绿化建设的主流趋势,它既可以提升城市的景观品质,又可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对于构建美丽宜居的城市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一、景观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景观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是指在城市绿地建设中,选用耐旱、耐寒、耐盐碱以及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植物,采取节水、节肥、节药等措施,有效减少对水资源、化肥、农药的需求,从而降低园林绿化建设和养护管理的成本,同时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达到了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1. 选择合适的植物在景观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中,应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如耐旱性植物、抗盐碱植物等,这些植物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和生长,减少了水资源的需求,也减少了养护管理的成本。
2. 采取节水措施在园林绿化建设中,应采用滴灌、微喷等节水技术,合理利用雨水和地下水资源,最大限度减少浪费,降低水资源的使用成本。
3. 减少化肥使用在景观绿地的养护管理中,应适量施用有机肥料,减少对化肥的使用,选择抗病虫害的植物,降低农药的使用,从而降低养护成本,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景观节约型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是指在园林绿地的日常养护管理中,采取节约资源、降低成本的策略,实现高效、经济、节约的目标。
1. 科学养护技术采用合理的养护技术和管理措施,合理配比施肥、浇水,为植物提供适宜的环境,增强植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减少对农药的使用。
合理修剪,保持景观植物的形态美观,延长植物的寿命,降低园林养护管理的成本。
2. 资源循环利用将园林垃圾和枯枝落叶等有机物进行分类处理,通过堆肥、厌氧发酵等方式,转化成有机肥料,减少对化肥的使用,降低养护管理成本,同时也对环境产生积极影响。
3. 智能化管理系统采用现代化的养护管理系统,实现对园林绿地的远程监控、自动灌溉、自动施肥等智能化管理,大大提高了养护管理的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缩短了养护周期,提高了园林绿地的品质。
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探讨

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探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园林建设也变得愈发重要。
而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节约型生态园林设计是一种新的理念和方法,它注重资源的节约利用和环境的保护,能够更好地适应城市的发展需求。
本文将探讨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从而为城市园林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概念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是一种以节约和循环利用资源为主要目标的设计理念。
其核心是通过最小化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它还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以实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节约型生态园林设计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减少对土地、水资源、能源等资源的需求,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园林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1. 资源节约原则: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要尽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合理利用土地、水资源、能源等资源,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2. 循环利用原则:设计中要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通过有效的设计和管理,使园林景观中产生的废弃物得到合理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
3. 环境保护原则:设计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合理布局和设计植被,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4. 可持续发展原则:设计要考虑园林景观的长期发展,结合城市的发展规划和需求,使园林景观能够持续发展和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1. 合理规划城市绿地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绿地,使绿地的布局更加科学合理,达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在城市中,通过绿地的合理布局和设计,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
可以通过植被的合理配置和设计,实现雨水的收集和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2. 创新景观设计手法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在景观的设计手法上有所创新,注重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文化特色,设计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园林景观。
节约园林

因地制宜,建设节约型园林节约型园林的概念应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含义:首先是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效益与环境效益;其次是满足人们合理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再次是最大限度地节约自然资源与各种能源,提高资源与能源利用率;最后是以最合理的投入获得最适宜的综合效益。
必须强调的是,节约型生态园林绿化并不简单地等于减少资源投入,而是指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近年来,常州市园林局积极探索节约型绿化建设路子,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全力打造以节约型、效益型、创新型、人文型、服务型为主要内容的都市型现代园林绿化,以科学合理的投入,实现园林绿化最大的综合效益,促进城市园林绿化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建设节约型园林,首先要从思想观念上做起,脚踏实地的做好以下四项工作。
一是倡导勤俭节约办实事的工作作风,要在决策者的思想观念上树立节俭的意识,从根本上扭转当前追求豪华奢侈的园林建设指导思想。
二是建立健全节约型园林建设的法律法规和管理条例,从法规上和制度上杜绝浪费型园林建设和运营模式。
三是在政策上和资金上给予更大的扶持,鼓励开展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的科研工作与推广工作,努力吸收国内外先进的观念和经验。
四是建设节约型园林必须以科技为支撑,从规划、设计、施工、养护等环节入手,制定科学的规划设计导则和施工养护及运营管理规范,集约利用各种自然资源与能源。
惟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资源浪费型或环境破坏型园林绿化模式的盛行,实现园林绿化建设的低投入、高产出的可持续发展。
节约型园林的技术措施建设节约型园林又是一项长期而全面的工作,周期长而涉及面广是其显著特点。
既要从园林绿化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养护、运营等各个环节抓起,又要有长期坚持不懈的思想准备。
同时还应从节约型社会的整体要求出发,考虑资源与能源的合理分配与有效利用,确保节约型园林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节约型园林的研究和采取的技术措施,主要体现在节地、节土、节水、节能、节材、节力等几个方面。
浅析“节约型园林”的建设

浅析“节约型园林”的建设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节约型园林建设也成为了各地重要的工程项目之一。
节约型园林建设,不仅关系到社会环境的改善,同时也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息息相关。
本文将就浅析“节约型园林”的建设进行探讨。
一、什么是节约型园林所谓“节约型园林”,是指建设园林过程中将节约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减缓环境污染和腐蚀,提高资源利用率等环保措施综合应用于园林设计、建设和管理全过程中的园林系统。
简言之,就是为了减轻对环境的负担,增强生态的可持续性发展,让园林更加环保、可持续和节能。
二、节约型园林建设的导向思想园林是自然资源的直接转化形态,园林建设与维护成为全球资源利用和自然环境破坏的主要场所之一。
如何保证园林领域可持续发展呢?节约型园林建设的导向思想为:充分考虑节能、环保、可持续、经济性和适应性等要素,推行协同创新模式,引导和推广科技先进性直至产业化应用,形成绿色科技创新的技术体系和园林建设运营的理论体系。
三、节约型园林建设所需的技术和措施1、强化园林设计中的节能减排理念。
通过优化设计方案、借助技术手段,如预热利用源、雨水自动回收系统、屋顶绿化、壁挂绿化、太阳能利用等使得园林建设的整体能耗大幅度降低,达到能量利用的最佳状态,同时消减能源消耗和能源排放。
2、深入推进绿化新技术的应用。
探寻植物应用新品种、新系统,研究新技术应用优势,以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的效果,并满足人们的需要。
应用比如植被虫害预警、植物缺水指示技术、水源培育技术等多项科技手段。
3、建立园林节能环保的管理体系。
在园林的整体规划中,统一思想、规范操作,于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完善节能环保制度体系。
启动节能环保工作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固化职责、增强意识,对园林建设和管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节约型园林建设的意义节约型园林建设具有诸多意义与价值:1、节能减排,能大大减少对环境的损害,提高就业机会;2、有益于绿色服务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3、有助于对城市环境进行增绿、修补,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4、扩大消费市场,激发地方经济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节约型园林
摘要:近年来,随着各地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人们对于城市人居环境越来越关注,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一些率先富裕起来的地区,追求豪华奢侈、铺张浪费的风气十分盛行,园林绿化建设中的攀比斗富之风也愈演愈烈。
在追新求异、急功近利的建设思想指导下,各种奇花异木飘洋过海,大树移栽之风屡禁不止或是为了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不顾植物的生长规律,采用大量密植的办法。
不仅如此,一些违背自然规律的园林绿化手法,如反季节栽种和逆境栽植,或为了追求视觉形象采取挖湖堆山,甚至填湖造园等等,屡见不鲜。
这种不讲科学地进行园林绿化建设,不仅造成宝贵的水土、植物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浪费纳税人的钱,耗费巨资带来的却是当地景观特色的严重丧失。
因此,如何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进行园林绿化建设,大力提倡节约型园林,探索出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城市园林绿化之路,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及时的。
关键词;节约型林园;城市化;绿色模式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 (2013)07-0-01
通俗地讲,节约型园林就是“以最少的用地、最少的用水、最少的财政拨款、选择对周围生态环境最少干扰破坏的绿化模式”。
广义地讲,节约型园林就是生态化的城市绿地,也是可持续发展的绿地。
这样的绿地的设计应该是可持续的景观设计或生态设计。
通过生态设计来实现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地,可以遵循地方性特色,保持
原生态、保护与节约自然资源、让自然发挥自身的作用以及显露自然特色等基本原理。
节约型园林的概念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首先是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效益与环境效益;其次是能够满足人们合理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再次就是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自然资源与各种能源,提高资源与能源的利用率;最后是能够以最合理的投入获得最适宜的综合效益。
那些片面地追求生态环境美观而忽视资源与能源消耗的园林,或者片面地强调局部环境的改善而忽视整体环境恶化的园林,以及片面地追求视觉观赏效果而忽视自然演变能力的园林等,都不能称作为节约型园林。
建设节约型园林,首先要从思想观念上牢固树立起来,脚踏实地的做好以下四项工作。
一是倡导勤俭节约、花小钱办大事,脚踏实地办实事的工作作风,这也与中央最近提出的崇尚节俭之风相吻合,领导者、决策者的思想观念上要始终树立节俭的意识,从实际出发,从根本上扭转当前追求豪华奢侈的园林建设错误指导思想。
二是建立健全节约型园林建设的法律法规和管理条例,从法规上和制度上杜绝浪费型园林建设和运营模式。
三是在政策上和资金上给予更大的扶持,鼓励开展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的科研工作与推广工作,努力吸收国内外先进的观念和经验。
四是建设节约型园林必须以科技为抓手,从规划、设计、施工、养护等环节入手,制定科学的规划设计准则和施工养护及运营管理规范,集约利用各种自然资源与能源以及人力、物力与财力。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园林绿化建设的低投入、高产出的可持续发展。
建设节约型园林,应大力倡导“以植物为主体、水土为要素”的园林建设指导思想。
要做到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特点,充分利用自然能力营造园林绿化。
要走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园林绿化之路,抛弃矫揉造作的园林趣味,追求朴实自然的园林气息。
建设节约型园林是一项长期而全面的工作,周期长而涉及面广是其显著特点。
既要从园林绿化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养护、运营等各个环节抓起,又要有长期坚持不懈的思想准备。
同时还应从节约型社会的整体要求出发,考虑资源与能源的合理分配与有效利用,确保节约型园林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节约型园林的研究和采取的技术措施,主要体现在节地、节土、节水、节能、节材、节力等几个方面。
1.节地型园林绿化。
能够在缓解人地矛盾,改善小气候环境,节约资源与能源方面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为此,应大力提倡屋顶花园、墙面绿化、垂直绿化、立体绿化等节地型园林形式,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使有限的土地资源最大程度地发挥园林绿化的生态功能和环境效益。
2.节土型园林绿化。
尽量节约利用宝贵的土壤资源,以利于缓解园林绿化与农林业生产之间的矛盾。
园林绿化节约土壤资源的具体措施,一是保持场地原有的地貌特征,尽量做到土方就地平衡;二要避免进行大规模的地形改造工程,并充分利用场地原有的表土作为种植土进行回填。
3.节水型园林绿化。
主要体现在使用聚水措施,采用地面透气透水性较好的材料进行铺装等。
应注重雨水的回收与利用,提倡使用再生水灌溉,同时还可以采用微喷、滴灌等节水设施。
应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入手。
一方面增加可利用的水源总量,如雨水回收、中水利用等措施;另一方面减少水资源的消耗。
不仅要在水的运输、灌溉等方面减少损失,而且还要选用耐干旱的植物种类,并将水分送到植物最需要的地方,如微喷、滴灌,在树木根部盘绕穿孔输水软管等,这些技术措施花钱不多,不仅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而且为植物的生长创造了更加适宜的环境。
4.节能型园林绿化。
提倡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水能等,实现安全清洁的园林绿化建设养护和日常管理。
尤其是那些远离城市的郊野公园或高速公路绿化,利用太阳能、风能、水力等能源解决照明、灌溉问题,还能节约大量的管网建设投资。
另外,还可以利用反光和荧光材料制作园林小品、指示牌等,既利于营造节能型园林绿化,还能够产生独特有趣的园林景观。
5.节材型园林绿化。
建设节材型园林应以各种自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的合理利用、循环利用为原则,减少各种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
应充分利用地方材料和地方工艺,以及环境友好型材料,在降低工程造价的同时改善生态环境,突出园林绿化的地方特色。
如利用搅拌机剩余的混凝土形成的“假山石”,以铺路剩余的石块、砾石作为园林铺地,利用死树枯干形成的园林景观,将植物的死干、枯枝、
落叶、树皮等回收利用,或作为园林绿化的生物性肥料,或作为园林建设的材料,营造独特的园林景观。
6.节力型园林绿化,节力型园林应以便于养护管理作为衡量的标准,要求在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和日常运营中,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
此外,我国还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方面造成乡村景观的丧失,另一方面大量的失地农民也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之一。
因此,将园林绿化建设与保护和建设乡村景观两者相结合,既能解决部分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贡献,又能提高园林绿化的经济收益,营造更加丰富的园林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