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

合集下载

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的思考

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的思考

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的思考【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的相关思考。

在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节约型设计原则和植物配置的考虑因素尤为重要。

合理利用水资源、实现节约利用,是节约型生态园林设计的核心。

文章还探讨了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联系。

未来发展方向应着重于环保意识的培养和建设多元化的生态体系。

通过对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的思考,可以更好地实现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生态园林景观设计, 节约型, 植物配置, 水资源利用, 可持续发展, 生态保护, 环保意识, 多元化生态体系, 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的思考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的思考是当前生态环境建设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如何设计出既美观又节约资源的园林景观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在这个背景下,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和植物配置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园林景观设计中,往往忽视了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而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则强调在美化环境的同时要兼顾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这一理念不仅可以提升园林景观的品质,还可以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植物的选择和配置是园林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节约型设计中,需要考虑植物的生长习性、适应性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因素。

合理的植物配置不仅可以有效利用水资源和土壤养分,还可以营造出更加自然和生态友好的景观。

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的思考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的目标。

只有在充分考虑环保意识和多元化生态体系的基础上,才能指导未来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方向,实现生态环境与城市发展的和谐共生。

2. 正文2.1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性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是当代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一环,不仅可以提升城市的美观度和宜居性,更能够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减少人为干预对环境的破坏,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的思考

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的思考

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的思考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和植物配置成为了当下的热点话题。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如何设计出节约型的生态园林景观,并合理配置植物资源成为了当务之急。

本文将对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和植物配置进行深入思考,探讨如何实现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一、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核心理念1. 生态优先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核心理念是生态优先。

在设计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干扰和破坏。

设计中应推崇“小碎片化”的理念,尽量减少对自然的干扰,遵循生态系统的发展规律,营造出相对自然的生态景观。

2. 资源节约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应当充分考虑资源的节约利用,合理规划园林布局和功能空间,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地貌和植被,减少对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浪费。

在植物配置中,应当根据土壤条件和气候特点,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植物种类,减少对人工资源和能源的消耗。

3. 可持续发展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应当注重可持续发展,综合考虑环境、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保障景观的长期稳定和健康发展。

设计中应当精心选择植物种类,注重植物的生长特点和适应能力,考虑植物的成熟期和更新期,使园林景观能够持续发展,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1. 合理规划园林布局2. 注重植物配置在植物配置中,应当注重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植物种类,根据土壤条件和气候特点进行植物选择,避免引入外来植物种类对当地生态系统的破坏。

在选择植物种类时,应当考虑植物的生长特点和适应能力,选择具有较强生命力和抗逆性的植物品种,以保障植物的生长和发展,减少对人工资源和能源的消耗。

3. 完善园林设施在设计园林设施时,应当注重节约资源,选择符合环保要求的建材和装饰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浪费,保持园林设施的生态平衡。

在建设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植物的生长需求和生态效应,合理配置景观元素和功能设施,使园林空间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同时保护自然环境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分析探讨

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分析探讨

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分析探讨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成为了现代园林设计的重要方向。

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强调通过科学的规划与合理的植物配置,实现对资源的节约利用,以及对环境的保护。

本文将就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旨在为园林设计师提供一些实用的指导,以期为未来的生态园林设计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一、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特点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以“绿色、循环、低碳”为设计理念,注重对资源的节约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植被的选择、绿化材料的利用以及湿地的保护等因素,力求达到节约用水、节约用地、节约用材等设计目标。

要注重对场地的整体规划与布局,使其符合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实现园林景观与自然环境的有机融合。

1.1 绿色植被的选择在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的选择显得格外重要。

要根据植物的特性和生态需求,选择具有较强生命力和适应力的绿色植物,如对干旱、高温、盐碱环境具有较强抵抗能力的植物,以减少后期的管理和养护成本。

还要结合景观的功能需求,选择植物品种,使其既能满足景观美观的要求,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节能降温、净化空气等环境效益。

1.2 循环利用的绿化材料在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要注重对绿化材料的循环利用。

可以选择一些可循环再生的材料,如木材、竹材、树脂材料等,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并且要注重材料的可持续利用性,使其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很好地与自然环境相融合。

1.3 湿地保护与生态恢复在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要尊重自然湿地的地形特征与生态环境,尽量保留和恢复原有的湿地生态系统。

可以通过人工湿地的设计与建设,使其成为城市园林中的一处绿洲,不仅能为城市增添一道独特的景观,还能起到雨水收集、净化和储存的功能,为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做出贡献。

在实际的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正视一些与植物配置相关的误区。

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误区,才能更好地进行园林景观设计。

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分析

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分析

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分析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逐渐成为了园林设计的主流方向。

在当今社会,人们对自然环境以及生态平衡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而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的合理性和节约性也成为了园林设计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本文将对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以期为园林设计师和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概念及特点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是指在满足人们对自然环境需求的前提下,通过合理利用资源、科学规划布局和生态环境保护来实现园林景观的设计理念。

其主要特点包括:1. 绿色节约: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自然资源利用的节约性,通过植物配置、园林材料的选择和建筑物的建设等方面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2. 生态环保: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采用生态友好的手段进行设计和施工,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3. 多样性:给人们创造出多样化的自然景观,满足不同人群的审美需求,同时提供更多的生态服务,丰富园林景观的生态性。

4. 可持续性:注重设计的可持续性,即在满足当代需求的前提下,不会危害未来世代的利益,保证园林景观的长期发展和生存。

在进行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时,应该遵循一些基本的设计原则,以保证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1. 自然性原则:尽可能还原自然景观,不做过多的人为干预,保持园林景观的自然属性。

2. 生态平衡原则: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相互关系,合理搭配植物种类,构建良好的生态平衡。

3. 节约性原则:在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减少对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推行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

4. 多样性原则:在设计时应该结合不同的地域性和文化特色,通过多样性的设计手段,为人们创造出各具特色的园林景观。

5. 实用性原则:园林景观设计应该符合人类的实际需求,同时能够为人们提供各种生态服务,让人们在园林中得到实际的益处。

植物的配置是园林景观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园林景观的形态、色彩、气息等各个方面。

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方法分析

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方法分析

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方法分析随着经济和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对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以及植物配置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以及植物配置的基本思路,从地域性角度、生物学角度、乡土角度、植物多样性角度以及景观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角度阐述了植物配置方法,对于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以及植物配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标签:园林景观设计;植物配置方法;设计理念引言节约型生态园林是指采用最少的建设资金、水资源、用地,筛选出对生态环境干扰最小的绿化形式。

广义上,节约型生态园林就是生态城市绿地,它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地,此设计能够推动园林景观的长远发展。

1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作用与价值简析1.1有利于保持城市生态气候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生态环境,而植物的多元化分布对维持地区气候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通过近些年的研究发现,绿化面积少的地区与绿化面积大的地区的温度差可高达10℃,如此高的温差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具有推动作用,且给生活在区域内的人类、动物、植物提供了不一样的生活环境,对动物、植物的多样化生存十分不利。

城市植物覆盖面积越大越会有效保持城市健康的生态气候,降低各类生物因气候变化而导致物种的锐减甚至灭绝。

1.2有利于完善小型生态系统在城市生态风景园林建设中,丰富植物种类,根据一定的配置原则,可以使得不同物种之间相互促进或者相互抑制,形成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对植物生态系统的构建和维持具有积极影响。

通过合理地配置植物,不仅可以形成错落有致的植物景观,还能形成物种之间的小气候,在相互竞争和相互抑制的关系中生长,具有稳定的生存能力和较强抵抗外力的能力。

而小型生态系统的构成对发挥净化空气、降低噪音、维持城市生态气候具有重要作用,还能促进生态系統的平衡。

2设计思路2.1遵循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4R原则4R原则即Reduce,Reuse,Recycle以及Renewable,其中Reduce强调在设计生态园林景观时要尽量减少各类资源的使用,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Reuse强调在符合当前工程的要求的前提下,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景观;Recycle强调合理回收利用各种材料以及资源,建立资源回收系统;Renewable强调利用保留下来的材料以及资源设计新的园林景观,突出新功能。

试论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

试论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

试论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绿化建设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是当今绿色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植物、土壤、水源等自然环境要素的充分利用,以及对人文环境的合理化规划,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设计过程中,节约型理念更能够体现出绿色设计的理念,通过植物的合理配置和景观材料的节约使用等手段,达到节约资源,降低环境负荷,提高景观品质的目的。

首先,在植物的选择和配置方面,要高度重视生态适应性,选择符合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

同时,在植物配置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植物的成长周期和栽种密度,避免浪费和不必要的对植物的破坏。

不同种类的植物也可以协同作用,如枫树和竹类植物,即能够营造出自然、野趣的风格,又具有屏障、调节空气湿度等多种功能,实现多元化效果。

另外,景观设计中还要注意选择低维护、高适应性的植物,减少对自然地带的干扰。

其次,景观材料的合理使用和再利用也是实现节约型理念的关键之一。

一些景观材料例如花岗岩、大理石等常常消耗大量的能源。

相反,与木材、竹子、麻线等天然材料相比,后者更具有节约特性,应该在设计中加以考虑。

此外,在设计过程中要妥善考虑倒塌石、石材碎片等材料的使用,避免造成浪费。

最后,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还涉及到生态系统的建立和维护。

对于一些植物,例如洋紫荆等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污染物,选择这些植物可以达到减少空气污染的目的。

再如,在雨水的收集利用方面,可以设置雨水花园,在雨水汇聚后在花园内进行蓄水,达到雨水利用和降低污染物质的作用。

此外,还可以设立垃圾分类回收站,及时清理落叶、枝条,保持环境的整洁,有利于生态环境的长远发展。

总之,节约型理念与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紧密结合,有利于推进绿色建筑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在未来的绿色建筑设计中,应该进一步强调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提高绿色建筑的质量和水平。

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的思考

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的思考

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的思考【摘要】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是现代城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探讨了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的思考。

首先分析了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强调了其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接着介绍了节约型设计原则以及植物配置中的节约型考量,提出了在设计过程中应注重多样性与生态平衡的平衡。

本文还探讨了水、能源、土壤的节约利用,强调了在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节约资源的重要性。

结论部分指出了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如何在设计生态园林景观时考虑节约型原则,从而为城市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节约型、植物配置、多样性、生态平衡、水、能源、土壤、可持续发展。

1. 引言1.1 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的思考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的思考是现代园林设计中的重要议题。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节约型生态园林设计正逐渐成为设计师们的首要考虑因素。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合理的植物配置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实现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的目的。

如何在设计中兼顾美观性和节约性,成为了园林设计师面临的挑战。

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的思考需要从多个方面来考虑。

设计师需要遵循节约型设计原则,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在植物配置中,设计师应该考虑植物的生长习性、水耗量、抗逆性等因素,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并合理配置,以达到节约用水和维护成本的目的。

设计师还应该关注多样性与生态平衡的平衡,尽量保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在水、能源和土壤的利用方面,应该采取有效的节约措施,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通过对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的思考,设计师们可以构建出更加符合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园林景观,为人们创造一个宜居、美丽的生活环境。

2. 正文2.1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性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是现代园林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分析探讨

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分析探讨

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分析探讨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是一种新兴的生态园林建设理念,其主要目的是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和植物配置,将园林建设过程中对环境资源的消耗降至最低,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均衡发展。

下面就从景观设计和植物配置两个方面谈谈如何实现节约型生态园林的建设。

景观设计方面,首先需要合理利用地形地貌,采取既能保持自然美景,又不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的方式进行景观设计。

例如,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现有地形地貌特征,最大限度地利用地表和地下水资源,避免采用大量人工填辙、移山填海等破坏性工程,减少建设造价和资源消耗。

其次,在园林建设中应采用广泛适应性植物作为主要景观物种,选用具有良好适应性和适宜管理的品种,使园林植物体系具备对气候条件的适应性和无环境污染的生长能力。

最后,在园林建设过程中,可采用自然标志或人工标志等方式来提示环保、节能等理念,鼓励公众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中。

植物配置方面,要充分考虑各种植物资源的性能、功能和适应能力,为园林建设合理配置各种植物。

在选择植物时,应以保持生态平衡、减少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污染为前提。

为了实现优美且富有生态意义的园林建设,我们应在植物配置上做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一、按照区域生态特点进行植物筛选,优先选择具有本地特色的植物。

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体现地域特色,也可以为生态环境保护作出贡献。

二、在植物配置中重点考虑适应性。

这些植物应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能够在各种天气条件下保持生态平衡。

三、在植物配置中坚持选择经济适用的品种。

由于某些植物是非常昂贵的,因此选择不那么昂贵的品种,还可以节约好的资源。

四、注意植物的功能配比。

在植物配置中,要注意植物的功能作用,例如Pm10吸附能力、植物的防风作用等。

总之,在节约型生态园林建设中,景观设计和植物配置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

只有在设计和配置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平衡、经济适用、环境保护等方面,才能打造出更加高质量的节约型生态园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论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
发表时间:2017-09-08T09:57:46.22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3期作者:黄木娇
[导读] 摘要:笔者主要从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要点、节约型城市生态园林景观的植物配置等方面,探讨了本文主题,旨在与同行通过学习。

广州市创景园林设计院
摘要:笔者主要从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要点、节约型城市生态园林景观的植物配置等方面,探讨了本文主题,旨在与同行通过学习。

关键词:节约型园林;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植物配置
当前,在节约型的社会环境下,进而出现了节约型生态园林概念,节约型生态园林与节约型社会有着密切联系。

通过建设节约型生态园林,有利于人和自然能够和谐相处,也为改善生态和节约资源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之,加大节约型生态园林建设,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对保护生态环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节约型生态园林建设的质量,需要对考虑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予以严格控制,从而增强节约型生态园林建设的有效性。

一、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
园林的地形分为:陆地及水体两大部分。

地形的规划好与坏直接影响着园林空间的美学特征和在园林的空间感受,更影响着园林的整体布局、景观的效果、排水、管道设施等要素。

因此,园林地形的规划也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因景得宜
地形规划是造园的基础,也是造园的必要条件。

《园治•兴造论》中:“因者:随基势高下,体形之端正,碍木删桠,泉流石柱,互相借姿;宜亭斯亭,宜榭斯榭,不妨偏经,顿置婉转……”,即因不同的地点和环境条件灵活地组景,有山靠山,有水依水,充分攫取自然的美景为我所用,因此,地形的规划对景点的布置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造园前必须进行地形规划。

在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实践中,要依据城市原有的立地条件、地域文化等进行景观设计。

只有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才能创造出满足人们需求的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为人们所接受与欢迎。

2.适度性原则
事物的变化存在一定的界限,在界限之内量的增减并不会改变事物的质,一旦超过界限就会引发事物的质变。

在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实践中,必须遵循适度性原则,要实现景观与其他各个方面之间的相互协调,通过适度性原则创造节约、美观、适用的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

3.经济性原则
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人们创造更加舒适与愉悦的空间环境。

因此,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的设计并不是一味地追求豪华消费,不能以过度开发环境与资源作为创造景观效益的代价,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观点,对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利用。

在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要尽量采用绿色材料,同时对现有的资源进行有效利用。

二、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要点
1.生态功能优先是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根本
生态设计是通过构建多样性景观,对绿化整体空间进行生态合理配置,尽量增加自然生态要素,追求整体生产力健全的景观生态结构。

绿量是城市绿地生态功能的基础。

因此,在植物造景中要通过乔、灌、草和地被复合群落结构,提高叶面积指数,尽量选用叶面积大、叶片宽厚、光合效率高的植物,提高绿化光合效率,创造适宜的小气候环境,降低建筑物的夏季降温和冬季保温的能耗,提高市民与自然环境的联结感:同样,根据功能区和污染性,选择耐污染和抗污染植物,发挥绿地对污染物的覆盖、吸收和同化等作用,降低污染程度,促进城市生态平衡。

此外,在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为了向居民营造适宜的环境,可以选取耐污染与抗污染等的植物,通过合理的设计,发挥植物能够吸收污染物的作用,进而促进城市生态的平衡。

同时,在对景观进行设计期间,也要发挥植物景观的其他功能,比如,植物释放保健物质与抑菌等功能,选择一些有卫生保健的植物,从而有利于促进人们身体健康。

2. 物种多样性是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基础
(1)注重合理、科学地配置植物
城市对植物引进的过程中,往往是种类较多而种群规模较小,甚至出现渐渐消亡的趋势。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对绿化植物的要求太高,存在追求完美与轻易否定两种情况。

例如,在绿化过程中追求“四季常青”,追求景观的一次成型,导致很多适应性较强的落叶植物被冷落。

就植物本身而言,植物之间并不存在好与坏的区别,植物的枯荣是正常的自然现象与景观,而是要注重合理、科学地配置植物,从而实现绿地适应性种类与多样性物种种群的增加与丰富。

(2)提高植物品种意识
在进行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要提高植物品种意识,注重对地带性植物生态
型与变种的筛选与驯化,通过地带性植物的应用形成具有当地地域特色的绿化景观。

同时,在引进国外特色物种时要慎重并有所节制,重点采用原产我国并经过改良的植物品种。

(3)实现生态系统的多样化
自然群落是指在不同的气候、生态环境等条件下,经过长期发育形成的群落。

不同的自然群落有着不同的种类、外貌、层次与结构特征。

自然群落的维持能力与修复能力较强,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可以广泛地仿效合适的自然群落类型,既能实现城市生物多样性的提高,又可降低维护成本。

3. 种间关系是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关键
绿地植物的种间关系对群落的演变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如果绿地出现结构单一的情况,主要原因包括绿化观念、绿化投资及种间关系了解不足等。

植物种间关系中最关键的就是竞争,这是一种负相关的关系,影响竞争的因素包括植物适应能力、植物扎根类型、植株大小、耐阴性等。

种间关系也包括正相关关系,例如,树冠层为林下植物创造合适的荫生环境。

因此,应该强化植物生物学与生态学的特性
研究,考虑植物之间存在的相生相克性,选择适宜的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等,通过密度、频度制约等方式对群落种间关系进行调整,同时促进各种植物的生长。

此外,成株与幼苗相比,成株的耐性比较强,应该实现种间更新时间的前后错开,同时也对种间的共存具有益处,提高城市园林绿地植物群落结构的生产力与稳定性。

三、节约型城市生态园林景观的植物配置
1.明确景观设计的地域特点与气候条件
首先,生态园林景观的植物配置人员,要明确用户需求的基础上,找出设计目标。

其次,设计人员就要对园林工程建设所处的地域特点、气候条件进行分析,以体现设计特征构造的针对性。

最后,对于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相关人员要充分结合园林工程所处的气候条件,以控制其可能对景观建设所带来的影响。

具体可通过设计与气候条件的生长环境相符的植物,来优化园林景观设计的植物配置。

以某生态园林景区的地域建设特点为例。

使用用户要将其打造为该城市的绿化建设核心工作。

因此,景观设计人员可将鱼塘、水利水电工程、农田、小桥、以及居民树林等融入到园林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去。

最终,有效实践了生态层面、社会层面以及用户视觉层面的规划图的叠加效果。

2.植物配置要合理
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对色彩季相、组合构图等因素在植物配置过程中的作用,将水体、山石、建筑合理的搭配在一起。

首先,应加强对植物特性、本地区条件的了解,坚持适地适植物的原则,合理进行改植物适地和改地适植物。

其次,按照植物的特点对植物进行选择,对植物进行合理配置,植物本身存在很多特性,有观花的,例如夹竹桃、广玉兰、月季等,有花型奇特的,例如旅人蕉、飘带兰等,有赏花时要闻香味的,例如月季、梅花等。

不同的花色可以组成色彩斑斓的图案,这一点在植物配置过程中非常重要。

一些植物的果实也富有一定的观赏价值,例如眼睛豆腊肠树、神秘果等,果实形状非常奇特,再如紫珠葡萄、天目琼花、小果冬青等果实色彩非常鲜艳,具有非常高的观赏价值。

此外,园林景观设计中还有香花、香叶植物,例如兰花的幽香、茉莉的清香、梅花的暗香等,都能为游人带来非常美的感受。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首先应注意高度搭配适当,其次要注意色彩搭配要协调,这样才能将植物在园林景观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3.景观设计的经济效益分析
节约型景观设计的最终目的是降低施工建设的资金成本,这就意味着配置人员要将景观植物设计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充分体现出来。

具体来说,在节约型景观设计的经济效益方面,其植物配置的效果主要体现在尽可能的减少劳动力以及物资的获取,以实践相关的绿化空间。

在生态效益方面,其节约型生态园林的景观设计效果主要体现在:以尽量少的绿化空间获取尽量多的有利于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空间。

而社会效益方面,其景观设计效果的最大体现在于满足城市人口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大节约型生态园林的建设,进而达到对环境优化的效果。

在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过程中,应当加大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工作力度,通过采取合理的措施对园林景观予以科学设计。

同时,对植物予以合理的配置,充分发挥物种的多种功能,从而为节约型生态园林建设提供有利保障。

参考文献:
[1]郑连群,杨鹏. 生态节约型视域的园林景观设计和植物配置探讨[J]. 农业与技术,2016,02:225.
[2]刘卫伟.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分析——以桂林园博园为例进行分析[J]. 现代园艺,2014,04:97-98.
[3]徐银芳. 从生态角度分析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以城市湿地公园为例[J]. 现代园艺,2014,16:83.
[4]徐岭.小区园林绿化景观设计原则方法与植物多样性探索[J].现代园艺,2014,49(8):120-1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