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凝证(肩周炎)的护理方案
肩凝症

肩凝症肩凝症是一种以肩关节疼痛、关节活动受限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病,其发病年龄多在50岁左右。
女性多于男性,单侧发病多见,双侧同时发病者少见。
本病在中医学中属“痹证”范围,又称为“五十肩”、“漏肩风”、“露肩风”、“冻结肩”等。
相当于西医学的肩关节周围炎。
一、临床表现:患肢肩部肌肉萎缩、肩关节活动范围严重受限,主要是外旋、内旋、外展、上举受限。
二、临证护理:1)向病人介绍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治疗和护理,消除紧张情绪。
2)定期为病人按摩上肢及肩部肌肉,主动加强上肢各关节活动。
3)电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穴位药物注射治疗肩关节周围炎,都需避开药熏理疗,应与之间隔2 h或以上,以利药液吸收;电针治疗前需患者局部皮肤完整无溃疡、破损;穴位药物注射治疗后,局部制动,抬高患肢,观察局部有无渗血渗液情况;注意保暖,避免当风。
三、饮食护理:合理安排饮食结构,宜选择温热易于消化之品,如热稀饭、羊肉汤、鱼汤等,忌食生冷及肥甘不易消化之品。
四、用药护理:给中药时,严格掌握服药时间和温度,一般宜饭后服,温度34-36摄氏度宜温热服,药后避免当风受凉。
五、并发症的护理:鼓励病人做手指关节的各种活动,捏橡皮球或健身球,并做主动性的肩关节功能锻炼,以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粘连。
六、健康指导:⑴注意防寒保暖,特别是避免肩部受凉。
⑵加强功能锻炼:如爬墙锻炼、体后拉手锻炼、外旋锻炼、摇膀子锻炼等。
特别要注重关节的运动,可经常打太极拳、门球,或在家里进行双臂悬吊,使用拉力器、哑铃以及双手摆动等运动,但要注意运动量,以免造成肩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损伤。
⑶纠正不良姿势。
对于经常伏案、双肩经常处于外展工作的人,应注意调整姿势。
4)对已发生肩凝症的患者,除积极治疗患侧外,还应对健测进行预防。
肩周炎护理常规

肩凝症(肩周炎)护理惯例令狐采学界说:肩凝症是由于肩关节周围的筋膜产生病变或损伤而引起的一种病症,以肩关节疼痛、功能障碍、肌肉萎缩为临床特点。
本病多由肝肾亏损,气血虚弱,血不养筋;或肩部露卧受凉,寒凝筋膜;或外伤后遗,痰浊瘀阻而引起。
一、护理评估1、病发史,诱发因素2、疼痛部位,性质,水平,继续时间3、评估肩部活动情况,双上肢感觉和肌力4、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5、辩证分型:风寒湿型,淤滞型,气血虚型二、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惯例进行。
2、坚持病房整洁、宁静、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
2、病情观察①注意观察肩部疼痛的性质、部位及病发时间,休息后是否缓解。
②注意观察神经支配区肌力与皮肤感觉情况。
③注意观察局部肌肉情况及活动功能。
④注意观察失眠、多梦、焦躁等情况。
3、临症(证)施护①行理疗病人要注意皮肤情况,避免烫伤。
②小针刀、臭氧患者要避免针孔感染。
4、饮食指导宜食用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及含钙高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黑木耳、羊肉、黑芝麻、当归等可调理气血,舒筋活络之品,忌生冷、肥腻,忌烟酒。
5、给药护理中药汤剂一般温服,风寒湿痹宜热服,风湿热痹宜凉服。
6、情志护理调节情志,指导其戒躁戒怒,使体内阳气宣泄,多与患者交流,取得信任,安心养病。
三、健康指导(1)消除恐惧,告诉病人肩周炎是可防可治,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注意肩关节局部保暖,随气候变更随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寒受风及久居湿润之地。
(3)避免过度劳累及提重物。
(4)要加强身体各关节的活动和户外熬炼,注意平安,避免意外损伤。
(5)要加强营养,可适当多吃富含钙、磷,具有补益肝肾、滋养筋脉之食物,饮食调养以补肝肾、养筋脉为根本,做到合理搭配、对症进食,饮食有度、避免偏食。
(6)加强功能熬炼,如:划圈法、爬墙摸高、体后拉手等。
应以锲而不舍、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为原则。
骨痹-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的中医护理方案

• 4.活动时动作应轻柔、缓慢,避免剧烈活动,注意关节保暖,避免寒 凉刺激,可配合使用辅助用具,如腰围、护膝、手杖等,减轻关节的 负重。
(二)特色技术
• 1.中药湿敷 • 2.中药熏蒸 • 3.中药外敷 • 4.穴位贴敷 • 5.中药泡洗 • 6.中药离子导入 • 7.中药涂药 • 8.蜡疗
四、健康指导
• (一)生活起居 • (二)饮食指导 • (三)情志调理 • (四)康复指导
(一)生活起居
• 1.肩关节部位保暖,慎起居防风寒,随气候 变化随时于增减衣服,避免久居潮湿之地。
• 5.气血两虚证:关节酸沉,隐隐作痛,屈伸不利,肢体麻木,四肢乏力;或 伴形体虚弱,面色无华,汗出畏寒,时感心悸、纳呆,尿多便溏。舌淡, 苔薄白。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 一.关节疼痛 • 二.关节肿胀 • 三.屈伸不利 • 四.不寐
一.关节疼痛
• 1.评估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发生及持续的时间,疼痛的诱 发因素、伴随症状,既往史及患者的心理反应;应用疼痛评估量表评估 疼痛的严重程度
• 2.评估生命体征的变化。 • 3.了解相关的检查化验结果。 • 4.根据疼痛的部位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保持患肢功能位。 • 5.做好生活能力及安全评估,给予患者安静、舒适的环境。 • 6.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包括进食、穿衣、梳头、个人清洁卫生、如厕。 • 7.遵医嘱选用中医护理特色技术1~2项 • 8.按疼痛规律施护,告知患者及家属疼痛的原因或诱因及减轻和避免
肩凝证(肩周炎)的护理方案

肩凝证(肩周炎)的护理方案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一、常见证候要点(一)风寒湿痹证:肩部串痛,遇风寒痛增,得温痛缓,畏风恶寒,或肩部有沉重感。
舌质淡,苔薄白或腻,脉弦滑或弦紧。
(二)气滞血瘀证:肩部肿胀,疼痛拒按,以夜间为甚。
舌质暗或有瘀斑,舌苔白或薄黄,脉弦或细涩。
(三)气血亏虚证:肩部酸痛,劳累后疼痛加重,伴头晕目眩,气短懒言,心悸失眠,四肢乏力。
舌质淡,苔少或白,脉细弱或沉。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肩部疼痛1疼痛诱因、性质、部位、持续时间,与体位的关系,做好疼痛评分。
2.慎起居、避风寒,防风寒阻络致经脉不通,引发疼痛。
3.配合医师行治疗,及时评估治疗效果及颈肩部疼痛情况。
4.遵医嘱行中药熏蒸、中药外敷、中药离子导入、拔火罐等治疗。
痛点处可行灸法或中药涂擦治疗。
5.根据疼痛规律,对夜间疼痛甚者,适当增加穴位按摩、灸法、中药离子导入等治疗次数。
6.遵医嘱正确应用镇痛药,并观察用药后反应及效果。
(二)肩关节活动受限1.评估受限程度及与体位的关系,肩关节向各方向举动均可受限,之外展、上举、内外旋更为明显。
2.避免诱发肩关节活动受限加重的姿势或体位。
3.可用梅花针或指尖叩击、拍打按摩麻木部位,减轻或缓解症状。
4.指点并协助四肢关节功能锻炼,防肌肉萎缩。
(三)怕冷1.患肩怕冷,不少患者终年用棉垫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风。
注意肢体保暖2.遵医嘱给予中药熏蒸、中药涂擦、中药贴敷、理疗、游走罐、灸法、刮痧等治疗,避免烫伤或意外损伤。
(四)压痛1.多数患者在肩关节周围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压痛点多在肱二头肌长头腱沟。
肩峰下滑囊、喙突、冈上肌附着点等处。
2.遵医嘱给予中药熏蒸、中药涂擦、中药贴敷、理疗、游走罐、灸法、刮痧等医治,避免烫伤或不测损伤。
(五)肌肉痉挛与萎缩:1.三角肌、冈上肌等肩周围肌肉早期可出现痉挛,晚期可发生废用性肌萎缩,出现肩峰突起,上举不便,后弯不利等典型症状。
2.指点并协助四肢关节功能锻炼,防肌肉萎缩3.遵医嘱进行中药熏蒸、中药离子导入、艾灸等治疗,注意防烫伤。
肩凝护理方案

(1)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病情变化及护理效果。
(2)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护理方案。
(3)评估患者生活质量,为持续改进护理方案提供依据。
四、护理注意事项
1.护理人员需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严格遵守护理操作规范。
2.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确保患者安全。
3.遵循医嘱,合理使用药物及物理治疗方法。
3.功能锻炼:
(1)关节活动度训练:指导患者进行肩关节主动和被动运动,如爬墙、拉绳等,逐渐增加关节活动范围。
(2)肌力训练:加强肩部肌肉锻炼,如耸肩、哑铃等,提高肌肉力量。
(3)日常生活功能训练:鼓励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自理活动,如穿衣、梳头等,提高生活能力。
4.健康教育:
(1)疾病知识普及:向患者讲解肩凝症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三、护理措施
1.病情评估:详细询问患者病史,了解疼痛程度、关节活动受限情况,评估患者心理状态,为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提供依据。
2.疼痛管理:
(1)冷热敷治疗:根据患者疼痛程度,采用冷敷或热敷,每次20分钟,每天2-3次,缓解疼痛。
(2)药物疗法:遵医嘱给予消炎镇痛药物,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3)理疗:采用超声波、电疗、磁疗等物理治疗方法,缓解肌肉紧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2)生活方式指导: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3)心理护理:关注患者心理变化,及时给予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5.随访与评估:
(1)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病情变化及护理效果。
(2)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护理方案。
(3)评估患者生活质量,为持续改进护理方案提供依据。
肩凝症护理方案

关节活动受限
肩凝症可能导致关节囊紧缩,影响关节活动范围。
神经受压症状
肩部炎症或肿胀可能压迫周围神经,导致手臂麻木、刺痛等。
预防措施制定和执行情况监督
1 2
定期进行肩部放松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肩部拉伸和强化锻炼,以缓解肌肉 紧张。
保持良好姿势
教育患者维持正确坐、站姿势,避免长时间保持 同一姿势。
01
个性化康复训练计划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包括锻
炼强度、频率和时间等。
02
锻炼方式选择
推荐患者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如瑜伽、太极等低强度运动,以避
免过度使用肩关节。
03
锻炼注意事项
提醒患者在锻炼过程中注意保持正确姿势,避免过度拉伸或扭转肩关节
,以免造成损伤。同时,建议患者在锻炼前进行充分的热身运动,以降
遵医嘱按时服药,不得随意增减 剂量或停药。
注意观察药物副作用,如胃肠道 反应、过敏反应等,如有异常应
及时就医。
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以免 产生药物相互作用或加重副作用
。
护理人员在药物治疗中的角色
01
协助医生制定药物治疗 方案,确保患者正确用 药。
02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及药物副作用情况,及 时向医生反馈。
非甾体抗炎药
如布洛芬、吲哚美辛等,通过抑 制环氧化酶活性,减少前列腺素 合成,从而发挥抗炎、镇痛作用
。
糖皮质激素
如泼尼松龙、地塞米松等,具有强 大的抗炎作用,可迅速缓解疼痛和 肿胀。
肌肉松弛剂
如氯唑沙宗、巴氯芬等,通过作用 于中枢神经系统,降低肌肉张力, 缓解肌肉痉挛和疼痛。
肩关节周围炎护理

(标题:宋体,四号。
正文:宋体,小四。
行间距1.5倍。
级别符号按浙大出版社编书规范)肩关节周围炎护理肩关节周围炎(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简称肩周炎,俗称凝肩、冻结肩。
系指肩周肌肉、肌腱、关节囊及滑囊等软组织的慢性损伤性炎症,以活动时疼痛、功能受限为临床特点。
【护理评估】1. 病史了解疼痛发作时间、性质、关节形态、病程长短、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以及有无过度活动、姿势不良致慢性损伤或上肢外伤后肩部固定过久致肩周组织继发萎缩、粘连等诱因。
2. 症状、体征(1)疼痛:早期多表现为与姿势、动作有关的肩部疼痛,随病程延长加重,可牵涉上臂中段,睡眠时翻身移动致肩部酸痛,影响睡眠。
(2)肩关节僵硬:后期甚至各个方向均不能活动。
(3)肩部肌萎缩:三角肌轻度肌萎缩,斜方肌痉挛。
(4)压痛及活动受限:肩部广泛压痛,肩关节以外展、外旋和后伸活动受限最明显。
3. 辅助检查了解X线摄片及自身免疫病相关的血液检查结果。
4. 心理社会支持情况【护理措施】1. 按康复科一般护理常规。
2. 饮食护理高营养、高维生素,清淡可口,易于消化,减少海产品的摄入。
3. 休息与活动随肩关节活动范围的逐渐扩大,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如穿衣、梳头、洗脸等。
4. 心理护理患者有时会表现出焦虑、紧张,为疾病的预后担忧。
应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从心理上配合治疗与护理。
6. 用药护理(1)扶他林软膏:忌用于破损皮肤或开放性创口,观察有无皮疹或过敏。
【健康指导】1. 日常生活指导注意防风寒、防潮湿,出汗时切忌当风,被褥常洗常晒,保持干燥清洁。
2. 用药指导告知其特殊药物的煎煮法,并注意药后反应,如有不适,及时诊治。
3. 饮食指导均衡饮食,肥胖者需指导患者减轻体重,以减轻关节负荷。
4. 运动指导每日进行肩关节的主动运动,早期做被动肩关节牵拉训练,以恢复关节活动度。
后期坚持自我锻炼,以不引起剧痛为限,常用爬墙外展、爬墙上举、弯腰垂臂旋转和滑车带臂上举等。
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中医护理方案

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症候要点1、风寒湿型;肩部窜痛,遇风寒痛增,得温痛减,畏风恶寒或肩部有沉重感,舌淡,舌苔薄白或腻,脉弦滑或弦紧。
2、瘀滞型;肩部肿胀疼痛拒按,以夜间为甚,舌暗或有瘀斑,舌苔白或薄黄,脉弦或细涩3、气血虚型;肩部酸痛,劳累后疼痛加重,伴头晕目眩,气短懒言,心悸失眠,四肢乏力,舌淡,少苔或舌苔白,脉细弱或沉。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1、肩部疼痛(1)疼痛诱因,性质,部位,持续时间,休息后是否缓解,(2)慎起居,避风寒,防风寒阻络致筋脉不通,引发疼痛。
(3)遵医嘱给予小针刀,针灸,理疗,臭氧治疗。
(4)遵医嘱正确应用镇痛药,并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及效果。
(5)给予穴位按摩,肩井,风池,天宗,天柱等穴位。
2、肩关节活动受限(1)评估活动受限的范围,和患者生活自理能力(2)将患者生活用品放置便于取用的位置(3)遵医嘱进行小针刀,针灸,理疗,臭氧治疗,注意防烫伤。
(4)指导并协助患者肩关节的锻炼。
3、怕冷肩部保暖,即便在夏天肩部也不能吹风,受凉,冬天用棉垫包肩。
4、压痛避免患肩受压,睡觉时经常更换体位。
5、肌肉痉挛与萎缩定期为患者按摩上肢及肩部肌肉,主动加强上肢各关节活动,鼓励病人做手指关节各种运动如捏橡皮球或健身球,并做主动性的肩关节功能锻炼如爬墙运动,体后拉手,梳头动作等,以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粘连。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1、小针刀治疗的护理(1)操作前做好解释工作,介绍针刀治疗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以防感染(3)治疗完毕后保持伤口处清洁干燥,观察伤口有无渗血,及时更换创可贴。
(4)密切观察患者反应,若出现头晕目眩,面色苍白等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平卧休息,给予相应处理(5)3天内不能淋浴,防止针眼感染,疲劳或未进食者应休息或进食后在治疗2、肩关节臭氧治疗的护理(1)做好心理护理,消除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2)根据治疗部位选择合适的体位,注意保暖(3)治疗后应卧床休息半小时,注意观察伤口部位的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风寒湿痹证: 肩部串痛,遇风寒痛增,得温痛缓,畏风恶寒,或肩部有沉重感。
舌质淡,苔薄白或腻,脉弦滑或弦紧。
(二)气滞血瘀证:肩部肿胀,疼痛拒按,以夜间为甚。
舌质暗或有瘀斑,舌苔白或薄黄,脉弦或细涩。
(三)气血亏虚证:肩部酸痛,劳累后疼痛加重,伴头晕目眩,气短懒言,心悸失眠,四肢乏力。
舌质淡,苔少或白,脉细弱或沉。
二、常见症状/ 证候施护
(一)肩部疼痛
1疼痛诱因、性质、部位、持续时间,与体位的关系,做好疼痛评分。
2.慎起居、避风寒,防风寒阻络致经脉不通,引发疼痛。
3.配合医师行治疗,及时评估治疗效果及颈肩部疼痛情况。
4.遵医嘱行中药熏蒸、中药外敷、中药离子导入、拔火罐等治疗。
痛点处可行灸法或中药涂擦治疗。
5.根据疼痛规律,对夜间疼痛甚者,适当增加穴位按摩、灸法、中药离子导入等治疗次数。
6.遵医嘱正确应用镇痛药,并观察用药后反应及效果。
(二)肩关节活动受限
1.评估受限程度及与体位的关系,肩关节向各方向活动均可受
限,以外展、上举、内外旋更为明显。
2.避免诱发肩关节活动受限加重的姿势或体位。
3.可用梅花针或指尖叩击、拍打按摩麻木部位,减轻或缓解症状。
4.指导并协助四肢关节功能锻炼,防肌肉萎缩。
(三)怕冷
1.患肩怕冷,不少患者终年用棉垫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风。
注意肢体保暖
2.遵医嘱给予中药熏蒸、中药涂擦、中药贴敷、理疗、游走罐、灸法、刮痧等治疗,避免烫伤或意外损伤。
(四)压痛
1.多数患者在肩关节周围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压痛点多在肱二头肌长头腱沟。
肩峰下滑囊、喙突、冈上肌附着点等处。
2.遵医嘱给予中药熏蒸、中药涂擦、中药贴敷、理疗、游走罐、灸法、刮痧等治疗,避免烫伤或意外损伤。
(五)肌肉痉挛与萎缩:
1.三角肌、冈上肌等肩周围肌肉早期可出现痉挛,晚期可发生废用性肌萎缩,出现肩峰突起,上举不便,后弯不利等典型症状。
2.指导并协助四肢关节功能锻炼,防肌肉萎缩
3.遵医嘱进行中药熏蒸、中药离子导入、艾灸等治疗,
注意防烫伤。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手法治疗的护理松解类手法的护理
1 治疗前向患者讲解松解类手法治疗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2嘱患者放松,协助患者摆放体位。
3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和反应,询问有无眩晕、恶心等不适。
4治疗结束后协助患者卧床休息半小时。
(二)特色技术
1. 中药熏蒸
2. 中药贴敷
3. 中药涂擦
4. 5.游走罐
刮痧6. 拔火罐7. 灸法
(三). 物理疗法的护理
可选择TDP照射、偏振光、超声波、中频、磁振热、纟络导平、艾灸仪、骨质疏松治疗仪。
1.物理治疗前评估患者皮肤情况,讲解治疗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配合。
2.中频仪电极片要和皮肤紧密接触,必要时用固定带、沙袋固定。
3.治疗时要及时询问患者感觉情况,及时调整电流的
大小。
治疗过程中忌中断电源,防止瞬间电流击伤患者。
4.治疗结束后观察皮肤情况,如有红肿、水泡要及时观察处理。
5.磁热疗法时,保持有效的照射距离,询问患者感受,观察局部皮肤情况,防烫伤。
四、健康指导
(一)运动疗法
1.体操练习:双手握住体操棒,在体前,手臂伸直,然后反复用力向上举,尽量向头后部延伸;在体后,双手握棒,用力向上举。
2.手指爬墙练习:侧面或前面站立,抬起患炎侧的前臂,以食指和中指贴墙,然后沿墙向上慢慢作爬墙式运动。
3.后伸压肩,背地桌面,双手扶桌,反复下蹲,重复次,
10练习肩关节后伸功能。
4.站立画圈,站立、双臂伸直,避免弯曲,最大限度缓慢地由下向上按顺时针画圈(注:双臂伸直,否则无效)然后逆时针划圈,重复10次,反复进行。
5.患者双手扶持固定物体(如床沿、桌边)做下蹲,用体重牵拉患肢向上举直。
6.双手在颈后部交叉,肩关节尽量内收及外展,反复数次。
(二)生活起居
1.避免长时间劳作,忌肩部负重。
2.避免长时间半躺在床头,沙发看电视、看书。
3.注意肩部保暖,防风寒湿邪侵袭。
(三)饮食指导
1.风寒湿痹证: 宜进祛风散寒温性食物,如大豆、羊肉、狗肉、胡椒、花椒等。
食疗方:鳝鱼汤、当归红枣煲羊肉等。
忌食凉性食物及生冷瓜果、冷饮,多温热茶饮。
2. 气滞血瘀证:宜进食行气活血,化瘀解毒的食品,如山楂、白萝卜、木耳等。
食疗方:醋泡花生等。
避免煎炸、肥腻、厚味。
3.气血亏虚证:宜进食益气养阴的食品,如莲子、红枣、桂
圆等。
食疗方:桂圆莲子汤,大枣圆肉煲鸡汤等。
(四). 情志护理
1. 向患者介绍本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取得患者理解和配合,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社会状况,及时消除不良情绪。
2. 介绍成功病例,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给患者必要的生活协助,鼓励家属参与。
4.有情绪障碍者,必要时请心理咨询医师治疗。
五、护理难点
患者疼痛难以忍受,病程长,取效慢,患者心情烦躁,难以坚持治疗。
解决思路:
在充分评估患者病情后给予合理的治疗和指导,鼓励病
员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