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
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论文

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论文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大体积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具有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等特点。
本文将对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包括施工准备、施工工艺、温度控制及裂缝防治等方面,以期为相关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一、引言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应用越来越常见,如大型基础、大型桥梁墩台、大型设备基础等。
由于大体积混凝土体积大、水泥水化热释放集中,容易产生温度裂缝,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因此,如何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温度裂缝的产生,成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一)体积大大体积混凝土的结构尺寸较大,一般实体最小尺寸不小于 1m。
(二)水泥水化热大水泥在水化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体积大,热量聚集在内部不易散发,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
(三)施工技术要求高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需要采取一系列特殊的技术措施,如合理的配合比设计、温度控制、浇筑工艺等,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三、施工准备(一)材料准备1、水泥:优先选用低水化热的水泥品种,如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等。
2、骨料:选用级配良好、粒径较大的骨料,以减少水泥用量和混凝土的收缩。
3、掺合料:适量掺入粉煤灰、矿渣粉等掺合料,可降低水泥用量,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4、外加剂:根据需要掺入缓凝剂、减水剂等外加剂,以延长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
(二)配合比设计通过试验确定合理的配合比,在满足混凝土强度、耐久性等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
(三)施工设备准备准备好混凝土搅拌设备、运输设备、浇筑设备、振捣设备等,并确保设备性能良好。
(四)现场准备1、清理施工现场,保证场地平整、畅通。
2、搭建好施工临时设施,如混凝土搅拌站、仓库等。
3、做好测量放线工作,确定混凝土浇筑的位置和标高。
四、施工工艺(一)混凝土搅拌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配料,控制搅拌时间,确保混凝土搅拌均匀。
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

论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摘要: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有很多客观因素,但是,只要在施工中加强每一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就能及时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增强监理和质监人员责任心,一些混凝土中常见问题就能尽可能的避免。
本文探讨了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
关键词: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中图分类号:tu74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由于混凝土拌制物具有可塑性,它能够和钢筋牢固地结合,最终形成具有较高的强度、坚固、抗震、经济且耐久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日益成为房屋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伴随着混凝土材料质量的逐步提高,及其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其在房屋建筑工程建设中的地位也显得特别重要。
一、建筑材料的选择应符合标准1、水泥。
水化热是水泥材料中的常见问题,是造成混凝土温度裂缝的重要因素。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运用到的水泥应当选择大厂生产的水泥,为确保水泥的质量完整,应当积极选用低热水泥。
在材料采购过程中,施工单位应派专业人员检查水泥生产厂家的出厂质量证明书,确定水泥的凝结时间、安定性和强度符合施工要求。
2、骨料。
房屋建设中使用的骨料(砂、石)要求比较严格,所选骨料应当满足高质量、高强度、物理化学性能好、无有机杂质的要求。
粗骨料最好采用自然连续级配和碎石,碎石最大粒径应小于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小于钢筋间距最小净距的3/4。
细骨料最好采用中粗砂。
根据相关的建筑材料试验得出:每立方混凝土可降低水泥用量2025kg,减少10kg 水泥,温度降低1℃。
3、外加剂。
为减少混凝土开裂需要选择合适的外加剂,这是避免裂缝的有效措施。
在所有的外加剂中,粉煤灰对于混凝土的防裂效果是最好的。
粉煤灰的使用能有效改善混凝土的干缩性和脆性,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
而木质素磺酸钙属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水泥颗粒会产生分散效应,降低水的表面张力。
在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加入水泥重量0.25%的木钙减水剂,就可明显改善混凝土和易性,减少10%左右的拌合水,节约10%左右的水泥,从整体上降低水化热。
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论文

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研究摘要混凝土施工是土建工程中非常重要的施工技术之一,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高低直接影响土建工程的质量和进度,也影响着工程交付后的使用,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土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探究,提高水平,以更好地为国家基础建设服务。
本文分析了混凝土施工中的常见问题,探讨了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关键词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混凝土施工中的常见问题1、水泥水化热的相关影响。
水泥水化热的放热速率及峰值,直接影响了水泥的水化过程,水化过程快,温度收缩大,直接影响了结构物的整体质量,温缩裂缝的产生,是造成结构物质量整体下滑的重要因素,对结构物的耐久性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2、混凝土的配比与搅拌的相关影响。
由于在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混凝土质量的强度值总是离散的,这一强度受原材料的配比与施工条件共同影响,不合适的配比和不规范的施工会对结构物造成破坏性的影响,尤其在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砂、石的实际含水率一般都会与设计配比存在差异。
因此要对施工时的配比与工艺进行规范。
3、混凝土浇灌的相关问题。
在混凝土浇灌时将会遇到的问题很多,相对来讲比较繁琐,应在施工时详加注意。
此外,在浇灌前的运输问题,预埋件表面与模板贴得是否严密,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情况等也需注意,虽然问题的影响对结构物的影响比较小,但是如果不予注意,将对整体施工进度产生很大的影响。
二、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1、混凝土材料质量控制(1)水的质量要求土建中混凝土拌合所用的水中不应含有影响质量的有害物质,如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污水及沼泽水等,对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工程海水应排除在外。
(2)水泥的质量控制通常在土建工程中使用通用水泥( 包括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硅酸盐水泥以及复合硅酸盐水泥) 。
在使用水泥的时候必须区分水泥的品种及强度等级掌握其性能和使用方法,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与使用水泥,这样既可提高工程质量又能节约水泥。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论文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论文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论文一、设计措施(1)设计中大体积混凝土宜选用中低强度混凝土,强度等级宜在c20-c35范围内,避免采用高强混凝土。
(2)设计和采取合理的结构形式和合理的分块。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中如果允许设置水平施工缝,应根据温度裂缝的要求进行分块,且设置必要的连接方式。
(3)合理设置分布钢筋,尽量采用小直径、密间距布置;(4)在改善结构物的约束条件不影响使用时(如承压式基础),宜在混凝土垫层上设置滑动层。
二、原材料的选择选择合适的混凝土原材料,优化混凝士配合比有利于减少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
1使用低热水泥,并尽量降低水泥用量大体积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的主要原因是水泥水化产生的水化热。
由于矿物成分及掺加混合材数量不同,水泥的水化热差异比较大,铝酸三钙和硅酸三钙含量高的,水化热亦高,而混合材掺量多的水泥水化热则较低。
为降低水化绝热温升、减小体积变形,大体积混凝土一般应使用水化热较低的中热硅酸盐水泥和低热矿渣水泥。
同时,在满足强度的要求下,尽量降低水泥用量,通常有多种方法可以达到这个目的,如选用级配良好的骨料、采用后期强度作为设计强度、掺入混合料和减水剂等。
因此,使用低热水泥和降低水泥用量能有效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内部最高温度,降低混凝土的内外温差。
减少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
2骨料选择粗骨料宜优先选用自然连续级配和碎石,连续级配骨料配制混凝土具有较好的和易性,可以适当减少水泥用量,达到相应的强度,使混凝土均匀、易密实。
而用碎石拌制的混凝土有较高的强度、良好的抗裂性能。
细骨料宜选用中粗砂。
通过试验表明每立方混凝土能够减少水泥用量20-25kg,通常,每立方混凝土减少10kg水泥,在绝热温升中,温度就会降低1℃。
3掺加粉煤灰掺加粉煤灰可以有效改善混凝土的干缩性和脆性,也可以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
粉煤灰是大体积混凝土中防裂效果最好的一种外加剂。
但粉煤灰的掺量不宜过大。
否则会出现早期强度低、低温泌水大的缺点。
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研究论文(5篇材料)

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研究论文(5篇材料)第一篇: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研究论文【摘要】近些年,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我国道路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高速公路在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便利的同时,它的质量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本文通过对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现状分析,探讨了我国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艺和在施工过程中对质量的控制。
【关键词】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质量控制1引言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得到迅猛的发展,对高速公路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高速公路的路面是衡量高速公路质量的直接性因素,也直接地影响到交通的便捷程度,当前的公路路面通常都以沥青混凝土路面为主,加强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现状分析目前,我国高速公路中沥青混凝土路面坑洼不平的现象普通存在着,影响混凝土路面的平整性主要有两个方面:①内在原因是施工人员的技术应用不恰当,没有按照规范的要求对路面进行施工,以致混凝土路面的质量受到影响,容易出现坑洼的现象;②外在原因是由于在路面的使用中,没有对路面的承载量有个明确的规定,导致许多超载现象的发生,或者有的驾驶员在明知有规定还违规驾驶,针对这一情况没有严厉的惩罚措施。
在内外方面共同的影响下,沥青混凝土的路面质量得不到保证,容易有坑洼情况的出现,不但给人们的日常出行带来了不好的影响,还给路面的施工带来困难。
3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3.1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沥青混合料拌和时,需综合考虑相关标准要求、施工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拌合温度,合理掺入矿粉:①适当地调整混合料的温度,以确保混合料的温度在加入矿粉之后仍然能符合规定的温度要求;②矿粉温度不得低于混合料的温度。
只有满足以上两个条件,混合料拌合后其温度的稳定性才能得到保障。
现阶段对于施工的规定中混合料的出厂要求有明确的标准要求,以165℃左右为最佳的状态。
3.2混合料中的沥青含量及拌和温度对施工过程中的沥青含量及拌和温度是有标准要求的,因此需要对这两个方面进行检查,以判断其是否符合规定。
混凝土工程论文六篇

混凝土工程论文六篇混凝土工程论文范文1首先是大体积混凝土消失裂缝。
上文中所说,混凝土具备一个特性就是它的抗压力量强,但是抗拉力量差,它不具备很好的抗变形力量。
小体积的混凝土操作不当还简单消失裂缝,更遑论大体积混凝土。
一般的混凝土可以配置钢筋,这样既保障了强度,又具备肯定的抗拉和抗变形力量。
但是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一般是不配备钢筋的,少数状况下只会在表面配备钢筋。
这样以来,抗拉力量就不能靠外力进行,只能依靠混凝土本身的结构。
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面乐观大,对于温度的掌握不易;而且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不是能够瞬时完成的,连续几天内假如外界气温变化较大,会给混凝土质量造成致命的损害。
混凝土内部是有温度的,最高温度甚至可以达到60到70摄氏度,它的内部温度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水泥的用了、掺料的用量和配比都有直接的数学关系这样,在搅拌时候会产生热量,水泥水化会产生热量,混凝土的内部结构又打算了散热是很困难的。
也就是说混凝土的散热是需要相当一段时间的。
此时,假如外部的问题急剧变化特殊是大幅降温的时候,混凝土内外部温差极大,会对其结构在成影响。
所以应当实行措施,平衡混凝土内外部的温度,最大限度降低外界温度对大体积混凝土散热的影响。
其次是大体积混凝土消失收缩。
所谓的收缩,顾名思义就是混凝土的体积变小。
体积变小可能是由于内部温度的降低,也会是由于其他的缘由,例如说水泥中的水分蒸发或者是受到钢筋等材料的约束等。
材料也会影响混凝土的收缩,不同的水泥品种、各种混凝土的掺料、施工的工艺都可能会造成混凝土的收缩,从而造成裂缝或者是断裂。
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掌握与施工技术探讨想要保障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必需自始至终每一个阶段都实行措施来防护。
首先,在原材料的选择上面应当留意。
应当选用较低热量的水泥,详细来说就是水泥的铝酸三钙和硅酸三钙成分含量要降低,这些都是会产生极大热量的成分。
应当选用热硅酸盐水泥或者是低热的矿渣水泥。
即便如此,水泥散热问题其实是无法根除的,那么为了尽可能地降低热量,在允许的范围内削减水泥用量也是可行的方法之一。
浅谈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

浅谈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相关推荐浅谈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精选8篇)在各领域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浅谈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篇1摘要:近些年来,建筑行业的市场竞争不断加大,如何提高建筑工程整体质量水平已经成为了建筑企业提高自己在市场中的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对建筑混凝土施工的技术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为了可以更换的提高建筑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在文章中,笔者将对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不同阶段中的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以及混凝土的浇注技术和护养技术进行详细的分析,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人员带来一些帮助。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1 混凝土强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通常情况下,建筑工程的混凝土强度指的是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通过对混凝土强度的计算和分析,可以清楚的知道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混凝土用水泥的强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水灰比相等的情况下,高标号水泥制成的混凝土的强度远远高于低标号水泥制作出来的混凝土。
不仅如此,水灰比与混凝土强度也呈现出正比关系,也就是说当水灰比大时,混凝土的强度就高,反之水灰比小,则混凝土的强度低。
所以,在水灰比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利用增加水泥的使用量来提升温凝土强度分方法是不可取的。
除了水灰比与混凝土的强度有关系外,粗骨料也会对混凝土强度造成很大的影响,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强度,通常都是将粗骨料的大小控制在3.2cm左右。
在石质强度、水灰比或配合比相等时,由于碎石表面的粗糙程度高于卵石,所以它的与水泥砂浆的粘结性要强与卵石水泥砂浆的粘结性,在这样的情况下,碎石混凝土的强度明显要高于卵石混凝土。
虽然细骨料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程度没有粗骨料的影响大,但砂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也不能忽视。
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

浅谈混凝土施工技术【摘要】叙述混凝土现场搅拌工艺、混凝土运输、混凝土浇筑与振捣的一般要求柱的混凝土浇筑、梁、板混凝土浇筑、楼梯混凝土浇筑、养护、施工技术解决方案等。
【关键词】搅拌工艺;混凝土运输;浇筑;养护;解决方案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的浇筑施工是重要的环节,其设计与施工都是影响其强度与质量的因素,混凝土施工必须要按照其规定施工。
1.施工组织措施1.1混凝土现场搅拌工艺根据砂石含水率,调整混凝土配合比中的材料用量,换算每盘的材料用量,写配合比板。
材料用量、投放:水泥、掺合料、水、外加剂的计量误差为±2%,粗、细骨料的计量误差为±3%。
投料顺序为:石子→水泥、外加剂粉剂→掺合料→砂子→水→外加剂液剂。
搅拌时间:为使混凝土搅拌均匀,自全部拌合料装入搅拌筒中起到混凝土开始卸料止,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强制式搅拌机:不掺外加剂时,不少于9os;掺外加剂时,不少于120s。
自落式搅拌机: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时间的基础上增加30s。
用于承重结构及抗渗防水工程使用的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的,开盘鉴定是指第一次使用的配合比,在混凝土出厂前由混凝土供应单位自行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开盘鉴定。
如果混凝土和易性不好,可以在维持水灰比不变的前提下,适当调整砂率、水及水泥量,至和易性良好为止。
1.2混凝土浇筑与振捣的一般要求混凝土自吊斗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浇筑高度如超过3m时必须采取措施,用串桶或溜管等。
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连续进行,浇筑层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决定,一般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l.25倍,最大不超过50cm。
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
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40cm)。
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
表面振动器(或称平板振动器)的移动间距,应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探讨
【摘要】本文拟对混凝土施工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诸如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对混凝土裂缝的分析及预防、处理措施等。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强度;裂缝;预防及处理。
混凝土质量的好坏,既对结构物的安全,也对结构物的造价有很大影响,因此在施工中我们必须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有足够的重视。
1 混凝土强度及主要影响因素。
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是抗压强度。
1.1 影响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水泥强度和水灰比。
要控制好混凝土质量,最重要的是控制好水泥和混凝土的水灰比两个主要环节。
此外,影响混凝土强度还有其它不可忽视的因素。
1.2 粗骨料对混凝土强度也有一定影响。
当石质强度相等时,碎石表面比卵石表面粗糙,碎石的混凝土强度比卵石强。
因此我们一般对混凝土的粗骨料控制在3.2cm左右,细骨料品种对混凝土强度影响程度比粗骨料小,但砂的质量对混凝土也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砂石质量必须符合混凝土各标号用砂石质量标准的要求。
2 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
混凝土质量控制包含两个基本内容:
2.1 使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的质量标准。
2.2 在满足设计要求的质量指标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
这两条要求实际上是尽量降低混凝土的标准差。
混凝土的强度有一定离散性,这是客观的,但通过科学管理可以控制其达到最小值,因此混凝土的标准差能反映施工单位的实际管理水平,管理水平越高,标准差越小,可以说,混凝土质量控制实质上是标准差的控制。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设计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
由实验室通过实验确定,除满足、确定耐久性要求和节约原材料外,应该具有施工要求的和易性。
因此要实验室设计合理的配比,必须提供合格的水泥、砂、石。
水泥控制强度、砂控制细度、含水率、含泥量等。
(2)正确按设计配合比施工。
首先要及时测定砂、石含水率,将设计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
其次,要用重量比,不要用体积比。
最后,要及时检查原材料是否与设计用原材料相符。
(3)加强原材料管理,混凝土材料的变异将影响混凝土强度。
因此收料人员应严格把好质量关,不允许不合格品进场。
(4)进行混凝土强度的测定,我们以28天强度为准,为施工简便和质量保证,我们一般做7天试块等,以对混凝土强度尽量根据其龄期测定其发展,以明确确定其质量。
3 对如何预防混凝土裂缝问题的探讨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多,有变形引起的裂缝、有温度变化、收缩、膨胀、不均匀沉陷等原因引起的裂缝;有外载作用引起的裂缝;有养护环境不当和化学作用引起的裂缝等等。
在实际工程中要区别对待,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
3.1 干缩裂缝及预防
干缩裂缝多出现在混凝土养护结束后的一段时间或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一周左右。
水泥浆中水分的蒸发会产生干缩,且这种收缩是不可逆的。
干缩裂缝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内外水分的蒸发程度不同而导致变形不同的结果。
主要预防措施:a选用收缩量较小的水泥,一般采用中低热水泥和粉煤灰水泥,降低水泥的用量;b严格控制混凝土搅拌和施工的配合比;c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冬季施工时要适当延长混凝土保温覆盖时间,并涂刷养护剂养护;d在混凝土结构中设置合适的收缩缝。
3.2 塑性收缩裂缝及预防
塑性收缩是指混凝土在凝结之前,表面因失水较快而产生的收缩。
塑性收缩裂缝一般在干热或大风天气出现,裂缝多呈中间宽、两端粗且长短不一,互不连贯状态。
较短的裂缝一般长20—30mm,较长的裂缝可过2-3m,宽1-5m,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为:混凝土在终凝前几乎没有强度或强度很小,或者混凝土刚刚终凝而强度很小时,受高温或较大风力的影响,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快,造成毛细管中产生较大的负压而使混凝土体积急剧收缩,主要因素有水灰比、混凝土的凝结时间、环境温度、风速、相对湿度等等。
主要预防措施:a选用干缩值较小早期强度较高的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水泥;b严格控制水灰比,掺加高效减水剂来增加混凝土的塌落度和和易性,减少水泥及水的用量;c及时覆盖塑料薄膜或者潮湿的草垫、麻片等,保持混凝土终凝前表面湿润;d在高温的大
风天气要设置遮阳和挡风设施,及时养护。
3.3 沉陷裂缝及预防
沉陷裂缝的产生是由于结构地基土质不均,松软,或回填土不实或浸水而造成不均匀沉降所致;或者因为模板刚度不足,模板支撑间距过大或冻土化冻后产生不均匀沉降,致使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
裂缝宽度往往与沉降量成正比关系。
裂缝宽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地基变形稳定之后,沉降裂缝也基本趋于稳定。
主要预防措施:a对于软土、填土地基在上部结构施工之前进行必要的夯实和加固;b保证模板有足够的强度,且支撑牢固,并使地基受力均匀;c防止混凝土浇灌过程中地基被水浸泡;d模板拆除的时间不能太早,且要注意拆模先后次序。
3.4 温度裂缝及预防
温度裂缝多发生在大体积混凝土表面或温差变化较大地区的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浇筑后,在硬化过程中,水泥水化产生大量的水化热,聚积在混凝土内部而不宜散发,导致内部温度急剧上升,而混凝土表面散热较快,这样就形成内外较大温差,使混凝土表面产生一定的拉应力,从而产生裂缝。
这种裂缝多发生在混凝土施工中后期,在混凝土受到寒潮的袭击等会导致混凝土表面温度急剧下降,而产生收缩,表面收缩的混凝土受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将产生很大的拉应力而产生裂缝,这种裂缝通常只在混凝土表面较浅的范围内产生。
主要预防措施:a尽量选用热或中热水泥,如矿渣水泥、粉煤灰
水泥等;b降低水灰比,一般混凝土的水灰比控制在0.6以下;c 改善骨料级配,掺加粉煤灰或高效减水剂等来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d改善混凝土的搅拌加工工艺,在传统的“三冷技术”的基础上采用“二次风冷”新工艺,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e在大体积累混凝土内部设置冷却管道,通冷水或者冷气冷却,减小混凝土的内外温差;f是减小约束,浇筑混凝土前宜在基岩和老混凝土上铺设5mm左右的砂垫层或使用沥青等材料涂刷;g是加强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后,及时用湿润的草帘、麻片等覆盖并注意洒水养护,适当延长养护时间,保证混凝土表面缓慢冷却;h是混凝土中配置少量的钢筋或者掺入纤维材料将混凝土的温度裂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4 裂缝处理。
混凝土裂缝的补救措施主要有以下一些方法:表面修补法,灌浆封堵法,结构加固法,混凝土置换法,电化学防护法及仿生自愈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