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常见病变MR诊断
髋关节MRI

盂唇附着在髋臼关节软骨 及髋臼边缘,断面在各序列 均呈低信号的三角形,部分 呈圆形或者扁平;后上厚而 前下薄,在横韧带处不连续 ,不要误认为盂唇撕裂。关 节囊附着在盂唇外侧的骨性 髋臼边缘,与盂唇之间形成 盂唇旁沟。
髋臼盂唇撕裂
盂唇撕裂是盂唇外伤或者退行性改变的继发性 改变,是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一部分,也可由过 度旋转或者屈曲髋关节导致。多数发生在盂唇的 前上部或者后上部。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Fical IV期)
临床症状:疼痛、跛行严重 X线平片:股骨头关节面变平或塌陷,关节间隙变窄; 髋臼受累,出现硬化、囊变及边缘骨赘等骨性关节炎表现 MRI表现: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在股骨头塌陷的基 础上,出现软骨破坏,髋关节间隙狭窄,股骨髋臼变形以及 关节积液等退行性骨关节炎的表现。
臀区肌群 (9块)
股区肌群 (2块)
股内侧区肌群 (5块)
股后区肌群 (3块)
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 闭孔内肌、上孖肌、下孖肌、股方肌、 闭孔外肌
缝匠肌、股四头肌(包括股直肌、股 外侧肌、股内侧肌、股中间肌)
股薄肌、耻骨肌、长收肌、短收肌、 大收肌
Hamstring肌群,包括股二头肌、半 腱肌和半膜肌
髂区肌肉
臀区肌肉
股前区及股内侧区肌肉
股后区肌肉
股内、外侧面肌肉
髋部MRI解剖——横轴位
髋部MRI解剖——冠状位
髋部MRI解剖——冠状位
髋部MRI解剖——冠状位
髋部MRI解剖——矢状位
髋关节MRI检查适应症
临床申请MRI检查的原因:包括外伤、炎症、
肿瘤以及缺血性骨坏死等导致的疼痛或功能障碍。
( 1 ) 股 骨 头 骨 骺 缺 血 坏 死 : 又 称 LeggPerthes病或扁平髋,好发于3-14岁的男孩, 多为单侧受累。
髋关节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一)

所见股骨颈外展嵌入 , 股骨 颈 内下缘皮 质分 离 , 外上缘 皮质 嵌压 , 骨折稳定 ; 股骨 颈 内收嵌 入 , 股骨颈前 缘皮 质分离 , 后 上缘皮质嵌 压 , 股骨头 向后倾 , 骨折 不稳定 , 易错位 。错 位性 股骨颈骨折 最为 多见 。股 骨颈 骨折 根据 骨折 部位 又分 为 3 型: 头下型 ( 2 , 图 ) 颈部及基底部。 2 髋 臼骨折 。髋 臼是 由髂 骨 、 . 耻骨 和坐 骨三 骨构 成 , 儿 童时三骨借 Y形软骨相隔 , 成人后相互融合成一体 。髋 臼为 半球形 凹陷 , 容纳股骨 头 , 其半 月形关节 面包 含在两 个粗 厚 的柱状结构 ( 柱或髂耻段 , 前 后柱或髂坐段 ) 问。当髋 臼遭 之
有 传统 x 线 、T、 I 核 医学 检 查 。 x线 平 片 及 C C MR , 占全身 大关 节的第 3 。 位
髋关节脱位分 为后脱 位 ( 常见 , 5 、 脱位 和 中心型脱 最 图 )前
位 3种类 型。后脱位分 为髂 骨 型( 股骨 头脱 向髋 臼后上 方 ) 和坐骨 型 ( 骨头 脱 向髋 臼后 下方 ) 股 。前 脱 位分 为 闭孔 型
也可在长期 、 大量使用激素后发生。股骨头 缺血性坏 死最常
见于3 6 O~ O岁 ,0 的患者 为双侧 性 。主要 临床症 状为 髋 7% 部疼痛 , 呈慢性钝痛 , 也可 以急性疼痛 发作 , 有的 向下放 射至 股部 、 臀部和膝 内侧部 , 以夜 问疼痛 最 明显。后期症 状加 重
出现 跛 行 。
折不愈合 、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和塌陷等后续 改变。x线 检查
可 明确显示骨折 的类型 、 伤程度 及有 否并 发症 。C 损 T检查 可显示骨折细节 , 臼缘及股骨头有 否合并撕脱性 骨折 。股 髋
髋关节文档

正常髋关节的MRI表现髋关节的主要组织成分为以下四个部分:(一)骨性部分包括髋臼与股骨头、颈。
髋臼为髂、耻、坐骨之膨大体部所构成。
儿童发育期间,髋臼部为Y型骨骺。
股骨头为球形,上覆软骨,表面光滑,对向髋臼。
股骨头中心有一浅窝,为圆韧带窝。
在磁共振图像上骨皮质呈半环形低信号区,内为高信号松质骨。
头颈骨小梁束呈向心状排列,形成粗大放射状低信号区。
干骺端愈合的骨板仍清晰可见,呈波浪状低信号线。
由于股骨头的松质骨被皮质及致密的骨小梁所包绕,形成相对闭合的系统。
髓腔内处于正压状态,骨血运与髓腔内压力关系密切,动脉血流减少时压力下降,而静脉血流减少时压力上升。
反之,压力的升降又可以直接影响血运。
磁共振T1与T2加权像可直接反映股骨头血运的变化。
血管充血、静脉滞流可引起长T1与长T2信号改变,细胞外液的增加也使T2弛豫延长。
(二)软骨部分包括软骨关节面和关节盂唇。
软骨关节面由透明软骨构成,被覆于股骨头和髋臼表面,在髋臼前、上、后壁形成半月状关节面,髋臼内面中心凹陷为镜臼窝。
透明软骨约2mm厚,在MRI所有序列上均为中等信号强度。
透明软骨含水量高,弹性强,为关节内的承重结构,其T2值较纤维软骨高,但低于关节内滑液。
因此,透明软骨在信号上易与纤维软骨及关节液相鉴别。
关节盂唇由纤维软骨构成,附着于关节盂边缘,使髋臼加深,髋臼唇缘及下缘的软骨唇最宽,约10mm。
纤维软骨内所含蛋白成分及水分均与透明软骨不同。
纤维软骨含水量低,致密胶原组织的T2弛豫时间短,因而在T2加权像上其信号低于透明软骨。
(三)韧带与肌腱部分髋关节包括3个纵行韧带、1个圆韧带和2个附属韧带,其中以髋臼横韧带、股骨头圆韧带在髋关节病变的诊断中较为重要。
韧带与肌腱属于纤维结构,在MRI所有扫描序列上均呈低信号或无信号。
(四)关节囊关节囊与髋关节纵行韧带交织在一起。
关节囊起于髋臼的骨缘及横韧带,包括软骨唇、股骨头、颈。
关节囊在MRI所有序列上均为低信号,囊内少量滑液呈条形高信号。
髋关节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二)

效, 主要 表现为关节 软骨 内斑 片状 、 圆形长 T 小 长 T 信号
影, 局部滑膜水肿 、 增厚 。随着关节病 变的加重 , I 以显 MR 可 示骨质硬化 、 骨赘形成 和骨 囊肿形 成 , 但这 些异 常改变 在异 常 x线平片及 C T上更易显示 。
四、 化脓 性髋 关 节 炎
1 .临床特点 : 化脓 性髋 关节 炎是 一 种急性 发 作 的严重 关节感染 。一般多发在婴幼儿 和少年儿童 。近年 , 成人 及老 人 的化脓性关节 炎正逐 渐增 多。化脓 性关 节炎 中髋关 节炎 的发病率最高 , 占化脓性 关节 炎 的 5 % 以上 , 果也 最严 约 0 后 重, 因髋关节 位置深 在 , 围肌 肉厚 , 童对 检查 不合作 , 周 儿 且
节炎主要靠 x线平片及 c T诊 断 , I 骨性关 节炎 中重点 MR 在 是观察关节软骨 , 有研究认为 MR 对于观察骨性关节炎早期 I 的软骨异常 、 囊变 或侵 蚀 性 改变 以及 滑膜 炎 的检 出更 有 小
1 .临床特点 : 退行 性骨 关节 病是 一种 由于关节 软 骨 的 退变所造成 的慢性关 节病 , 目前发 病机制 不 明 , 为原发 性 分
边缘 处和股骨 颈的前侧 面 ( a s i L ut n位 一仰 卧屈 髋外展 照片 e
显示较佳 ) 呈尖角状 。软骨下反应性硬化为关节 软骨下广 泛
的, 治疗适 当关 节功 能可恢 复正 常 。进一 步发 展 , 滑膜炎 症
加重 , 关节腔 内渗液增 多 , 并含有脓 细胞 , 液变为粘稠 而浑 渗
・
5 ・ 0
中华关 节外 科杂 志 ( 电子 版 )0 8年 l 20 O月第 2卷 第 5 期
C i Jit ug Eet ncV r o ) O t e 2 0 , o. , o 5 hnJ o r ( l r i e i , c b r 0 8 V 12 N . nS co sn o
髋部病变MRI影像表现

髋臼盂唇
• 髋臼盂唇类似于肩的关节盂唇。髋臼唇是一个纤维软骨环,起到加 深髋臼的作用。
髋臼盂唇
• 与肩关节不同,股骨髋臼关节是一个球窝关节,它先天比较稳定, 不像肩关节那样需要依靠大量的韧带、肌肉来维持关节主动或被 动的稳定性。
髋臼盂唇分离
• 髋臼盂唇分离可由急性外伤造成,但盂唇损伤更多见于慢性反复 的微小创伤。
• 股骨髋臼形态异常,如髋关节发育不良和股骨头髋臼异常磨合引起 盂唇损伤。
髋臼盂唇损伤
• 髋臼盂唇损伤最好采用MR关节造影进行诊断,它能显示局部造影 剂渗入部分盂唇。
• 最常见的盂唇损伤部位是前上方。髋关节下方没有盂唇。
股骨头髋臼磨合异常(FAI)
• 股骨头髋臼磨合异常(FAI)是股骨与髋臼在过度活动时的异常承接 关系。
缺血进展。
AVN的MRI表现
• AVN最常见的MRI表现是软骨下的地图样病变,其边缘弯曲并在T1 加权像上为醒目的低信号。
• 冠状位10点和2点方向的股骨头前上部软骨下区域是好发部位。
AVN的MRI表现
• 双线征见于T2加权序列,由外侧低信号环和内部高信号带组成。 • 双线征被认为是AVN所特有的征象。
磨合异常
• 磨合异常主要是一种临床诊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有髋臼或股骨 头/颈交界处的形态异常而没有临床症状。
• 继发于FAI的盂唇损伤(常发生在唇盂前上部)往往与伴有位于其下 方的软骨损伤。
股骨头-颈交界处异常隆起原因
• 股骨头-颈交界处异常隆起可有多种原因,如儿童股骨头骨骺滑脱、 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后遗症(奇怪的 是以髋臼覆盖不全为特征)和骨折畸形愈合。
隐性应力性骨折
• 平片对发现应力性骨折相对不敏感。 • 当平片上可见时,应力性骨折往往表现为一条硬化带。 • 应力性骨折的MRI表现与急性外伤性骨折相似,一低信号骨折线
骨关节病变mr诊断课件

腰椎间盘突出
矢状T2WI上 见腰4/5间盘向 后突出,硬脊膜 囊受压变形
腰椎间盘突出
横断面T2WI上 见腰4/5间盘向 右前方突出,呈 低信号 ,硬脊 膜囊受压变形
腰椎间盘突出
横断面T2WI上 见腰4/5间盘向 右前方突出,呈 低信号 ,硬脊 膜囊受压变形
高信号 低信号 中等信号 等偏低信号 高信号 高信号
骨关节病变MR诊断
一 概述 〔一〕MRI在骨关节病变中诊断中的应
用 1 限度: 2 适应症:关节病变〔包括韧带软 组织〕;
关节软骨; 松质骨等。 肿瘤性病变;缺血坏死;
骨关节病变MR诊断
一 概述
〔二〕检查方法
1 线圈:四肢外表线圈;或关节专用 线圈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MR表现
MR T2WI示: 左侧股骨头失 去正常结构, 呈低信号,可见 关节腔少量积液
骨关节病变MR诊断
椎间盘突出 〔一〕 概述
椎间盘突出是指在椎间盘变性的根 底上, 纤维环完全断裂,髓核疝出。 如果纤维环 松弛并向四周膨出,称 之为椎间盘膨出
以腰椎间盘最为常见,其次为颈椎 间盘 胸椎少见。
骨关节病变MR诊断
骨关节MR诊断前提
• 认识图像序列 • 理解正常解剖及影像学解剖 • 理解正常及异常组织病变的形态改变和
信号变化
认识图像序列〔T1、T2像的识别〕 • 重点TE/TR时间的判定
掌握正常解剖及影像学解剖
正 常 膝 关 节 矢 状
MR-- T1WI
正常髋关节影像表现
• MRI表现
盘状半月板 半月板后角增厚显著,形成尖端朝前的楔形, 其后外缘的密度高于对侧,3个序列中均有半月板内II级信 号影
半月板囊肿 外侧半月板前角前缘1cm大小 囊肿,合并外侧半月板前角的水平撕裂
骨关节MR应用

MR在脊柱疾病的应用
(一)椎间盘 • 椎间盘退变 T2W信号下降 椎间隙高度下降 椎间盘向周围膨出
MR在脊柱疾病的应用
(一)椎间盘 • 椎间盘突出 有无突出 突出方向 椎管内移位情况 重要结构受压及椎管狭窄程度 有无脊髓软化(T2W高信号)
MR在脊柱疾病的应用
(一)椎间盘
• 椎间盘脱出 MR可帮助判定有无间盘脱出游离,并可与 肿瘤明确鉴别
MR在脊柱疾病的应用
(二)椎管
• MRI可直接 显示脊髓
– 唯一手段, 同时也是最 好手段
MR在脊柱疾病的应用
(二)椎管
• 脊髓炎性/脱髓鞘病变
F/35复视伴活动不利16年 多发性硬化
MR在脊柱疾病的应用
(二)椎管
• 脊髓血管畸形
MR在脊柱疾病的应用
(二)椎管
• 神经根
MR多种方式直接显示神经根 – 最好、唯一手段
• • • •
前交叉韧带完全撕裂MRI直接征 象: 前交叉韧带连续性中断 前交叉韧带扭曲呈波浪状改变。 前交叉韧带内形成假瘤。 前交叉韧带内呈弥漫性的高信号 改变。
前交叉韧带部分撕裂MRI征象: 韧带内的信号增高但仍然见到有 连续性完整的纤维束。 前交叉韧带变细。 在某个序列中见前交叉韧带撕裂的 间接征象而在另一个序列中见完整 的前交叉韧带。
–多发的液液面
MR在肩关节中的应用
MR在肩关节中的应用
MR在肩关节中的应用
MR在肩关节中的应用
MR在肩关节中的应用
MR在肘关节中的应用
正常
尺侧副韧带断裂
不全断裂
MR在肘关节中的应用
肱骨外上髁炎 (网球肘)
肱骨内上髁炎 (高尔夫球肘)
MR在肘关节中的应用
MR、CT检查对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比较

* 器材应用与技术研究 *MR、CT检查对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比较邓洪波,,曾宪春刘宗才刘宗才,,邓洪波贵州省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贵州贵阳550001摘要目的比较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MR)、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computer Tomography, CT)检查对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以贵州省人民医院于2017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95例强直性脊柱炎疑似髋关节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MR、CT检查的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并以临床综合诊断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效能,同时观察两种检查方式对髋关节病变征像的检出率。
结果 80例患者出院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
MR检查对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诊断符合率、特异度、灵敏度、阴性预测值以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6.84%、93.33%、97.50%、87.50%、98.73%,较CT检查的81.05%、60.00%、85.00%、42.86%、91.89%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46、4.658、7.828、7.695、4.097,P< 0.05),MR检查的误诊率、漏诊率分别为6.67%、2.50%,较CT检查的40.00%、15.0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MR检查对关节强直、关节面侵蚀、关节间隙狭窄、关节软组织肿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关节面下骨质硬化的检出率分别为88.57%、88.24%、95.38%、94.87%、93.44%、93.75%,高于CT检查的64.29%、64.71%、81.54%、75.64%、75.41%、7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MR检查可有效检出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诊断效能高于CT检查,而且,该检查方式对病变征象的检出率较高,因此,可作为临床诊断该疾病的优选方案。
关键词MR;CT;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诊断效能;诊断符合率;病变征象816..8文献标志码A doi10.11966/j.issn.2095-994X.2023.09.04.28中图分类号R816Comparison of Diagnostic Value of MR and CT Examinations in Ankylosing Spondy⁃litis Hip Joint LesionsLIU Zongcai, DENG Hongbo, ZENG XianchunDepartment of Medical Imaging, Guizhou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Guiyang, Guizhou Province, 550001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MR) and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CT) in ankylosing spondylitis hip joint lesions. Methods A total of 95 patients wi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suspected of hip joint lesions admitted to Guizhou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7 to October 2022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 imaging data of MR and CT examina⁃tions of patients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and the diagnostic efficacy of the two examination methods was compared using comprehensive clinical diagnosis as the "gold standard". At the same time, the detection rate of the two inspection methods on the signs of hip joint disease was observed. Results Eighty patients were discharged and diagnosed as ankylosing spondylitis hip joint lesions. The diagnostic coincidence rate, specificity, sensitivity,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and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of MR examination for ankylosing spondylitis hip joint le⁃sions were 96.84%, 93.33%, 97.50%, 87.50%, and 98.73%,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CT examination 81.05%, 60.00%, 85.00%, 42.86%, 91.89%,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12.046, 4.658, 7.828, 7.695, 4.097, P<0.05), the misdiagnosis rate and missed diagnosis rate of MR examination were 6.67% and 2.50%,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CT examination (40.00% and 15.00%),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detection rates of MR examination for joint ankylosis, articular surface erosion, joint space narrowing, joint soft tissue swelling, subarticular bone cystic degeneration, and subarticular bone sclerosis were 88.57%, 88.24%, 95.38%, 94.87%, 93.44%, 93.75%, higher than CT examination 64.29%, 64.71%, 81.54%, 75.64%, 75.41%, 77.08%,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MR examination can effectively detect hip joint lesions in ankylosing spondylitis, with a higher diagnostic efficiency than CT examination. Moreover, this examination method has a higher detection rate of lesion signs, making it a preferred option for clinical diagnosis of the disease.Key words MR; CT; Ankylosing spondylitis hip joint lesion; Diagnostic efficiency; Diagnostic coincidence rate; Lesion signs收稿日期:2023-02-06;修回日期:2023-02-27作者简介:刘宗才(1974-),男,硕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影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