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抱母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第一次抱母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次抱母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次抱母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学生通过本课学习,学会运用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描述第一次抱母亲的感受。

2. 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提高口语表达和语音语调的能力。

3. 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和角色扮演,培养团队合作和创造力。

教学难点:1. 表达个人感受的准确性。

2. 有效地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式。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1. 导入新课,通过问问题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你们有没有过抱着家人的第一次经历?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吗?”2. 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并且引导他们描述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二、学习课文(30分钟)1.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并学习了解生词和句型。

2. 教师板书生词和句型,分别让学生阅读并模仿朗读。

3. 教师逐句解释课文,让学生理解每一句的意思。

4. 随机选择几个学生朗读课文,并纠正其发音和语调。

5. 教师逐句拓展对话内容,让学生学习如何运用课文中的句式和词汇进行表达。

三、合作讨论(20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课文进行分析和讨论。

2. 学生通过合作讨论,讨论自己在抱母亲第一次时的感受和体会,并从课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来表达。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互相倾听和尊重。

四、角色扮演(2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扮演的场景。

2. 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内容和自己的想法,自由发挥进行角色扮演。

3. 每个小组轮流表演,其他小组进行观看和评价。

4.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表演进行点评,肯定他们的表现并指出可以改进的地方。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和表达自己的感受。

2. 教师作为总结和回顾,提醒学生在下次课上预习新的课文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课文学习、合作讨论和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与同伴合作讨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够灵活运用其中的词汇和句式进行表达。

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并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第一次抱母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次抱母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次抱母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次抱母亲是每个人生命中的重要时刻,也是人际关系中一种亲情的表达。

在幼儿园的情感教育中,第一次抱母亲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学会了依恋和表达爱的方式。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中,我们要继续培养孩子们的情感表达能力,让他们更好地与母亲产生亲密的情感联系。

教学目标:1. 让孩子理解「抱」的含义2. 培养孩子与母亲的亲密关系3. 提高孩子的情感表达能力教学准备:1. 大型玩具母亲代替真实母亲2. 软毯或毛绒垫子3. 轻柔的音乐4. 温馨的画面或图片教学过程安排:第一步:温馨的介绍 (5分钟)教师首先对孩子们进行简单的温馨介绍,让孩子们知道今天的目标是什么。

然后向孩子们问一些问题,如「你们上次抱母亲的感觉如何?」或者「你们觉得抱母亲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孩子们对今天主题的关注。

第二步:母亲形象介绍 (10分钟)在本环节,教师通过和孩子们的互动,温馨的介绍母亲对于孩子们的重要性。

通过图画或短视频等方式为孩子们展示母亲的形象,让他们感受到母亲的关爱和温暖。

教师可以用声音和动作来模拟母亲的样子,让孩子们更容易理解。

第三步:抱母亲的方式 (15分钟)在这一部分,教师通过示范和介绍来告诉孩子们如何正确地抱母亲。

教师首先向孩子们演示正确的抱母亲的方式,包括用手臂抱住母亲、小心翼翼地扶着母亲的身体等。

然后让孩子们自己模仿并练习。

在孩子们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并适时地纠正他们的动作。

第四步:情感表达与关怀 (15分钟)在这一环节,教师通过一些小游戏和互动,让孩子们学会表达关怀和关爱。

可以设置一些情感表达的小游戏,比如说出一些关于母亲的积极的词语,或者画一张送给母亲的小卡片等。

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孩子们对母亲的关爱与亲情的表达。

第五步:放松与沟通 (10分钟)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播放一些轻柔舒缓的音乐,让孩子们放松身心。

然后,教师可以进行一些轻松活泼的互动游戏,或者给孩子们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地表达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第一次抱母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次抱母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次抱母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引言1.1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让学生了解和理解抱母亲这一常见行为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对母爱的感恩和珍惜之情;2. 帮助学生明白和掌握正确的抱母姿势和技巧,提高学生抱母亲的效果和质量;3. 激发学生表达感情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观察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5. 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有爱心、有责任感、有合作精神的好孩子,努力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才。

1.2 教学重点1. 学生理解并感受到抱母亲的重要性和意义,培养出对母亲的尊重和关怀之情。

2. 学生培养出自信心和勇气,克服紧张和害羞情绪,在教师引导下主动与母亲进行拥抱。

3. 引导学生体验亲情的温暖与陪伴,增强亲子关系,培养出亲情意识和情感交流能力。

4.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学会尊敬和关爱母亲,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观念。

5. 通过这一活动,激发学生对亲情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心理健康成长。

1.3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主要在于如何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和感悟抱母亲这一动作所蕴含的深刻情感和亲情。

由于抱母亲这一行为需要学生在心理上对母亲产生一种亲近和依恋的情感,而这种情感是无法简单通过语言和文字来教授的。

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感情,引导他们体会到抱母亲的重要性和意义。

教学难点还包括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抱母亲的正确姿势和技巧。

抱母亲虽然是一种日常生活中的动作,但是在实践中往往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才能做到得心应手。

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演示和练习,让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抱母亲的方法,避免在实际操作中出现意外或不当的情况。

这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需要通过耐心和细致的指导,使他们逐渐达到熟练的程度。

1.4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的具体策略和手段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在本次第一次抱母亲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们将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第一次抱母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次抱母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次抱母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识字教学,培养学生对家庭成员的认知能力,了解亲情的重要性。

2. 通过诗歌朗诵和讲故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 通过绘画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用具:识字卡片、多媒体设备、画纸、颜料、画笔等。

2. 教学材料:儿童诗《第一次抱母亲》、小故事《小兔抱妈妈》。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关于爱的动画视频,让学生感受到亲情的温暖与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Step 2:观看诗歌朗诵(10分钟)教师播放儿童诗《第一次抱母亲》的朗诵视频,让学生跟随视频一起朗诵。

然后,教师读一遍诗歌,让学生再次跟读。

Step 3:识字教学(10分钟)教师出示识字卡片,向学生介绍家庭成员的名称,并教授相关汉字。

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等。

教师利用图片和示意动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Step 4:讲故事《小兔抱妈妈》(15分钟)教师向学生讲述故事《小兔抱妈妈》,学生跟随故事情节进行想象和表演。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故事中小兔和妈妈之间的亲情关系。

Step 5:绘画活动(2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幅描绘母亲和孩子之间亲情的画作,并鼓励学生自由发挥,用画笔和颜料绘制属于自己的母亲形象。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指导,如画母亲的笑容、纤细的手臂等。

教师可以通过评论学生的作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和感激之情。

Step 6:展示和分享(10分钟)学生完成绘画后,教师邀请学生分别进行展示,并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画作的灵感来源和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增强学生对母亲的感情认同和亲情意识。

Step 7:总结和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复习所学的家庭成员汉字,并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体会。

教师强调亲情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要常常表达对母亲的感激和爱。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在朗诵诗歌、讲故事和绘画活动中,不仅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更加深了对亲情的理解和感知。

第一次抱母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次抱母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次抱母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学生能够掌握抱母亲的正确姿势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亲情意识。

3. 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学会如何正确地抱母亲。

难点:培养学生的亲情意识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抱母亲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这张图片,了解抱母亲的重要性。

2. 通过问答的方式导入本课的话题:“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抱母亲?”3. 教师讲解本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

二、学习具体操作(15分钟)1. 教师以实物或图片为例,演示正确的抱母亲的姿势和方法。

2. 要求学生跟随老师一起练习,注意动作的规范和扶持母亲的重要性。

3. 学生分组进行练习,相互观摩,互相提供建议和改进。

三、情感沟通(15分钟)1. 教师以亲子游戏的形式,引导学生与母亲一起参与游戏。

2. 游戏内容可以是一些亲子互动的小游戏,比如亲子对唱、亲子互动问答等。

3. 通过游戏,培养学生的亲情意识和情感表达能力,加深学生对母亲的感情。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要求学生再次进行抱母亲的动作练习,检查学生的动作是否规范。

2. 学生可以在家和母亲一起进行练习,增强练习的效果。

3. 老师可以在一旁进行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对母亲的感情。

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抱母亲的重要性和正确的抱母亲的姿势和方法。

2. 老师总结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关心母亲,多表达对母亲的爱。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抱母亲的姿势和方法,培养了学生的亲情意识和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亲子游戏的形式,促进了母子之间的情感沟通,加深了学生对母亲的感情。

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爱母亲,用自己的行动表达对母亲的爱。

第一次抱母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次抱母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次抱母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中国传统的“百日宴”仪式,并了解在不同文化中,“抱婴儿”的风俗礼仪。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并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母亲的尊重和关爱,让学生明白母亲在人们生命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了解中国传统的“百日宴”仪式,学习课文内容。

2. 难点:理解不同文化中的风俗礼仪,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三、教学过程1. 热身启动老师播放一段中国传统“百日宴”的视频,让学生了解这个传统仪式的内容和意义。

之后,老师请学生谈谈他们对这段视频的感受和想法。

2. 导入新课老师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第一次抱母亲》,并提出以下问题:-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你们觉得母亲对婴儿的关爱体现在哪些方面?- 你们有没有类似的经历?3. 阅读理解学生开始阅读课文,老师解释生词和词语的含义,并逐句进行解释。

然后,老师提问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分析和理解:- 课文中描述了什么场景?-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母亲在课文中是怎样的一个形象?4. 情感体验老师组织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活动:让学生回忆自己出生后,母亲给予的关爱和呵护,以及母亲与自己之间的亲情。

学生可以选择用文字、图片或其他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之后,老师挑选几位学生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鼓励他们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5. 跨文化探究老师介绍不同文化中对婴儿的抱法和风俗礼仪,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

老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或故事的方式呈现多种文化中的婴儿抱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不同文化对待婴儿的方式和意义。

6. 拓展思考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中反映的母爱和亲情:- 你们认为在不同文化中,人们对母爱和亲情的表达方式会有差异吗?- 你们认为传统的“百日宴”仪式有哪些意义?- 你们觉得母亲在我们生命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7. 课堂讨论老师引导学生就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分享他们的看法和观点。

第一次抱母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次抱母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次抱母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抱”的意思,学会正确使用“抱”字。

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同学们对母亲的关爱和感激之情。

3、培养同学们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2、让同学们真正感受到抱母亲的温馨和母爱的重要。

教学准备:1、课件2、实物道具:小玩具、布料等3、活动准备:团队游戏需要提前准备好物品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播放相关视频素材:关于母亲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

2、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回忆并描述自己与母亲之间的温馨时刻。

1、呈现“抱”字及其含义。

2、通过图片展示和示范,让学生理解“抱”的意思。

1、呈现一张母亲抱着孩子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解释图片内容。

2、让学生描述图片中的母爱,并引导相关词语和句子。

四、实践活动(30分钟)1、游戏一:“抱小玩具”活动过程:将同学们分成小组,每组准备一个小玩具,小组成员依次抱玩具,传递给下一位,最终完成任务。

2、活动二: “抱母亲的模拟”活动过程:同学们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位同学扮演“母亲”,其他同学轮流去抱“母亲”,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1、引导学生总结“抱”字的含义和用法。

2、让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并展示学到的新知识和技能。

1、让学生用“抱”字造句,表达对家人的关爱和感激之情。

2、组织学生朗读相关的古诗或现代诗,表达对母爱的赞美和感激。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对“抱”字的含义和用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通过实践活动让他们感受到母爱的重要和温馨。

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动手能力也有所提升。

通过课后的讨论和反思,学生们表示更加珍惜和感激自己的母爱,也更加乐于和家人分享自己的喜悦和困惑。

整体来说,本节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一次抱母亲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第一次抱母亲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第一次抱母亲第二课时教案设计第一次抱母亲第二课时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借助语言文字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报答。

2、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人生总有很多第一次,第一次的经历常会深深的留在我们脑海中,让我们感慨万千。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细细品读课文中的精彩语句,走进作者和母亲的内心世界。

二、讲读第一二自然段1、轻读第一自然段,划出描写作者第一次抱母亲的语句。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作者把母亲估计的过重,差点仰面摔倒,但母亲的实际体重只有89斤。

谁来把这句话读一读?(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

)指导:读书有时就是代替文中的人物说话,现在你要代替这位年迈病重的.母亲说话,谁再来读一读?2、这是一位多么瘦小的母亲啊!得知母亲的体重后,作者有什么感受?(板书“难过”)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竟然”是什么意思?谁再来把这句话读一读?作者心里很难过,仅仅是因为不知道母亲的体重吗?默读第二自然段,找出重点词句,同桌讨论讨论,让作者真正难过的原因是什么?出示“在我的记忆中......那么重的担子。

”“翻山越岭”是什么意思?这样的日子仅仅是一天两天吗?“年复一年”即使我们长大了,可以干活了,母亲依然会挑起“重担”。

什么叫“重担”?两种意思一种有形的,一种无形的。

请大家再次读这段话,联系实际,想想母亲身上承担了哪些重担?理解了重担,你觉得这里的“翻山越岭”仅仅是指翻过一座又一座山吗?是啊,母亲89斤的身体,承受那么重的担子,究竟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她呢?(板书“爱”)由此可见,我们读课文不仅要看到语言文字表面的意思,更要想一想内在的含义。

谁想代替这位作者把这段话深情的读出来?(指名读)此时你想对这位母亲说些什么?一位多么伟大的母亲!老师也想和大家一起读这段话,可以吗?二、讲读三四自然段1、想起母亲的点点滴滴,作者心里满怀“愧疚”。

你是怎么理解这个词的?而母亲只是轻描淡写的笑了笑,说“......”(你来读)母亲觉得过去的事都是平凡普通的,不值一提,谁来替这位母亲说说真心话?(指名读)谁来把这句话改写成不用问号的句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次抱母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常州市新北区春江中心小学吕烨
设计说明:
这篇课文叙述了作者第一次抱母亲的经历,表达了母爱的伟大和儿子对母亲的一片孝心,是一篇引导感悟母爱、学会孝敬的好课文,对于学生的思想和情感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课的教学首先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受母爱的伟大,从而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母亲的孝敬之情。

另外,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帮助激发情感,促进情感的感悟升华。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有关语句,感悟母爱的无私和母子之间浓浓的亲情,激起心中爱的体验,同作者一起感受母爱,想到回报母爱。

教学过程:
一、揭题复习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第一次抱母亲
2、出示词语:重担翻山越岭愧疚突发奇想
(1)、默读指名读
(2)、选用以上词语说说课文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品读感悟
母亲病得不轻,转身下床都很吃力,我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

这一抱,却让我的心情变得不平静了。

1、学生自读课文第1、2自然段
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但今天,当我第一次抱起母亲,才知道……
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1)、生齐读
(2)、从“竟然”一词你体会到什么?(母亲这么轻,出乎我的意料;我没想到母亲这么轻;我不知道母亲这么轻;我不了解母亲……)
母亲竟然这么轻,这是我没有想到的!课文第1、2自然段中出现了三次“没想到”,请一位同学朗读这两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划出这三句话。

2、出示:
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

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1)、指名读,齐读
(2)、说说从这三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①我抱母亲的时候,不知道母亲很轻,差点摔倒;对母亲身体很轻的情况一点也不了解。

②我告诉护士自己不知道母亲这么轻,以为母亲有100多斤。

③我以为母亲力大无穷,不知道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
母亲一生,最重的时候也只有89斤,而与母亲生活了几十年的我却以为母亲有100多斤,并一直认为母亲是力大无穷的。

这是为什么呢?
3、出示:
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

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

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

(1)、自己读读这段话
(2)、再读这段文字(出示文字时突出了重点字)
(3)、出示图片,引读: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翻山越岭。

翻过一座座山,越过一道道岭,路途艰难坎坷呀!这样年复一年,……
(4)、引读理解“年复一年”:“年复一年”是(生:一年又一年),是啊,我们不难想象:
炎炎夏日,骄阳似火,母亲……
北风呼啸,冰天雪地,母亲……
在我成长的日日月月,母亲……
(5)、引读: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
(6)、再次自读这段话,说说自己的感受(母亲养儿育女很辛苦、很累;宁可自己受苦受累也不愿让儿女干活……词语:含辛茹苦养家糊口艰难坎坷……)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母亲就是用她那么轻、仅仅80多斤的身体,承受了那么重的担子!同学们,母亲承受的重担仅仅是肩上那100多斤重的东西吗?
出示:母亲为了为了
挑起了挑起了
我竟然不知道她
却要承受
指名说一说。

这就是母亲,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用瘦弱的肩膀,挑起了照料儿女的
重担,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为了家庭,为了生活,为了儿女,含辛茹苦,走过了那么多曲折艰辛的道路!母亲为我们的付出实在是太多了!
(7)、再次出示文字,齐读:
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

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

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

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8)、而我,与母亲生活了几十年,在这之前,对母亲所受的苦难却一点也不知情,总以为这是母亲能够做到的。

那么轻的身体,那么重的担子啊!这时的我,心里有怎样的感受呢?(母亲那么辛苦,带着全家度过了生活中的一个个难关,在许许多多风雨之中给我们带来了温暖,母亲受的苦,我却没能体会,没能替她分担一些生活的重担,没好好关心过母亲,觉得对不起她,心里难过、愧疚……)
4、引读第三节:
我愧疚地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

护士也动情地说……(生读:大妈,你真了不起)母亲笑了笑说……(生读: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护士把旧床单拿走,铺上新床单,又很小心地把边边角角拉平,然后回头吩咐我……(生读:把大妈放上去吧,轻一点)
5、受到护士的称赞时,母亲只是……出示:
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1)、读读这句话,从母亲的神情、话语中,你体会到什么?(病重的母亲对自己的付出觉得微不足道,很坦然,历尽千辛万苦却无怨无悔;把几十年的辛
劳看得很平常,很不在乎;认为这些事情非常普通,是每个母亲都会做的,这些事根本不值得提起;母亲心中装的都是儿女……)
多么质朴的微笑,多么朴素的话语,为儿女历尽千辛万苦却无怨无悔!同学们,这就是母亲!这就是母爱啊!
(2)“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意思是……(生接:每个母亲都是这样过来的)你想到你的母亲了吗?让我们闭上眼睛,默默地想一想母亲为自己所做的点点滴滴吧。

6、相信大家在这一刻眼前都浮现出母亲的身影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同样在这一刻体验着浓浓母爱的我突然产生了一种奇怪的想法,我突发奇想地说(生:妈,你把我从小抱到大,我还没有好好抱过你一回呢。

让我抱你入睡吧。

)母亲说(生:快把我放下,别让人笑话。

)护士说(生:大妈,你就让他抱一回吧。

)母亲这才没有作声。

(引读第四节)
7、让我们静静地看着这个温馨感人的一幕,用心去体会这浓浓的亲情!
出示图片(配乐)教师范读、生齐读。

(1)、我把母亲抱在怀里,将她轻轻地摇动。

这一抱,这一摇,摇走了什么?又抱来了什么?
出示填空题:把母亲抱在怀里
将她轻轻地摇动
摇走了(昔日的艰辛)(病魔)(重担)
抱来了(今日的欢乐)(健康)(幸福)(摇走了母亲的艰辛、辛劳、烦恼、病痛、重担……抱来了母亲的泪水、感动、欣慰、幸福、激动、欢乐、健康……)
指名口头填空;教师总结;学生练说;再指名说一说
(2)、再配乐齐读这段
(3)、小时候,母亲曾经无数次抱我(板书:无数次抱我),而今天,我仅仅是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就那么欣慰、那么激动、那么幸福,那么甜蜜,当我们把这两个词放到一起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母亲为我付出太多,我为母亲做得太少;母亲无数次为我……)
(4)抱母亲,是突发奇想,更是真情流露,是我对母亲的一种最直接的爱的回报!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再次感受这人间最真挚、最纯美的亲情!配乐齐读。

三、总结提升
“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

儿病恨不将身替,调理汤药不离身。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啊,父母的恩情,作儿女的,又怎能报答得了呢?不过,只要我们作儿女的有这份孝心,回报父母之爱的机会无处不在!但是,千万不要等父母生病了,才去尽孝。

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多去想想能为自己的父母做点什么,也许那只是一句问候,一个拥抱,却需要我们一辈子用心去完成!这也是子女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板书:义务责任
我第一次抱母亲
无数次抱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