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地理野外考察报告.doc

合集下载

野外考察实习报告

野外考察实习报告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地理科学专业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我校地理与生命科学学院于近期组织了一次野外考察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让学生深入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理论,掌握野外考察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野外工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习目的1. 通过野外考察,使学生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理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野外工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增强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实习时间与地点实习时间为2023年6月10日至6月16日,地点为我国著名的地质公园——五大连池。

四、实习内容1. 地貌考察:观察火山地貌、熔岩地貌、河流地貌等,了解地貌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2. 植被考察:调查植物群落的结构、分布和演替规律,了解植被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3. 气候考察:观测气温、湿度、风速等气象要素,了解气候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 地质考察:观察岩石类型、构造特征、矿产资源等,了解地质环境的演变。

5. 人文地理考察:调查当地民俗风情、经济发展状况、旅游资源等,了解人文地理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五、实习成果1. 学生通过野外考察,掌握了地理学科的基本理论,提高了实践能力。

2. 学生在野外工作中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增强了沟通与交流能力。

3. 学生对地理环境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提高了环保意识。

4. 学生撰写了实习报告,总结了实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体会。

本次野外考察实习是一次成功的实践活动。

通过实习,学生们不仅学到了丰富的地理知识,还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为我国地理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地理野外考察实习报告

地理野外考察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地理野外考察实习是地理学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旨在通过实地考察,使学生深入了解地理环境、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提高学生的野外观察、分析和研究能力。

本次实习于XX年XX月XX日至XX年XX月XX日进行,为期两周。

实习地点为我国XX省XX市。

二、实习目的1. 了解实习地区的地理环境、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2. 培养学生野外观察、分析和研究能力;3. 提高学生地理野外考察技能;4. 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的兴趣和热爱。

三、实习内容1. 实习区域概况实习地区位于我国XX省XX市,地处XX山脉与XX平原之间,地势由西向东逐渐降低。

该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实习区域包括山区、平原和城市。

2. 实习项目(1)地貌考察考察实习期间,我们重点对实习区域的地貌进行了观察和研究。

主要包括:1)山区:考察了实习区域内的山脉、山谷、河流等地貌特征,分析了地貌形成的原因和演变过程;2)平原:考察了平原地区的地形、土壤、植被等特征,分析了平原地区的形成原因和演变过程;3)城市:考察了城市地形、土地利用、交通、人口等特征,分析了城市发展的原因和趋势。

(2)气候考察实习期间,我们对实习区域的气候进行了观察和记录,分析了气候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水文考察考察实习期间,我们对实习区域内的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水文现象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分析了水文现象的形成原因和演变过程。

(4)植被考察实习期间,我们对实习区域内的植被进行了观察和记录,分析了植被的分布规律、生态功能和保护意义。

(5)人文地理考察实习期间,我们对实习区域内的城市、乡村、民族、宗教等人文现象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分析了人文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和演变过程。

四、实习成果1. 通过实习,我们对实习区域的地理环境、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2. 学会了野外考察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提高了野外观察、分析和研究能力;3. 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4. 激发了我们对地理学的兴趣和热爱。

野外考察地貌实习报告范文实习报告

野外考察地貌实习报告范文实习报告

野外考察地貌实习报告范文实习概况一.实习的目的和意义人们常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学习的目的是应用,而实习是理论知识与当地实际相结合的过程。

从理论到实际,从哲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飞跃。

我们有理论知识,我们不能高度分析实际的眼前问题,而是把学过的理论应用于现场,用理论了解实践,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理解地学。

从这样的理论认识到实际到现场分析问题,是一个飞跃。

因此,作为地理科学和规划学院的学生,实习应该视为从理论到实际的过程,自己对各种地形类型的认识应该视为认识论的飞跃。

本次实习确实加强了地学教学效果,提高了学习质量和热情,使学生们学习,用书本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们在野外的工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学习了外出实习的基本要领和考察方法。

二.时间20**年1月16日至20**年1月18日三.地点肇庆市七星岩公园三水木棉周围监测美东冈村三榎峡公路旁肇庆地区主要地形类型第一天,几小时后乘坐珠海至肇庆的汽车,在白土镇静下来,我们不断赶到这里的七星岩公园,考察了七座美丽的喀斯特石峰。

由于地质运动,七星岩附近形成褶皱背斜山脉,是因为肇庆位于亚热带,雨量多,气温高,侵蚀严重,特别是流水侵蚀,这些岩石的侵蚀力弱,背斜被破坏,部分岩石风化成土,土山露出,石山成为当地的低地形。

由于水进一步受到侵蚀,在排成一列的背斜谷户的两侧开始形成今天的石灰岩山。

七星岩风景区具体分为中风岩(顶高103.3m )、玉屏岩( 99.8m )、石室岩(89.8m )、天柱岩( 108.0m )、蟾蜍岩( 89.9m )、仙掌岩( 61.8m )和阿坂岩( 119.6m)七个喀斯特奇峰和东湖、青莲湖、中心湖、波海湖、里湖五大湖泊七座岩峰布列,矗立在6.5平方公里的湖面上,整个景区的山都被水包围着,亭楼阁的展馆,波岩影,浑身是泥,自然风景优美。

此次我们主要观察这里的水平溶洞(双源洞)和断层和洼地地形。

跟着老师的脚步,发现了地下河流的脚洞性质的二源洞。

地理野外考察报告格式

地理野外考察报告格式

地理野外考察报告格式一、研究目的地理野外考察是对自然地理环境及地理现象进行实地观察和调查的一种重要方法。

本次野外考察的目的是通过实地调查,深入了解地理环境的地貌特征、生态系统、自然资源、气候要素及地球变化等方面信息,为深入研究地理学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区域选择本次野外考察选择的研究区域为XX省XX市XX县XX自然保护区。

该地区地理环境复杂,自然资源丰富,是开展地理考察的理想选择。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1. 地貌特征调查:对当地的地形、地貌和地貌成因进行调查分析,采用地貌测量仪器对地表特征进行记录。

2. 生态系统调查:对当地的植被、动物和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了解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

3. 自然资源评估:对当地的水资源、土壤资源和矿产资源进行调查评估,记录其中的质量和分布。

4. 气候要素观测:对当地的气温、降水、湿度等气候要素进行观测,收集气象数据。

5. 地球变化分析:对地质构造、断裂带、地震活动等地球变化现象进行分析,探索其成因和影响。

四、研究成果1. 地貌特征调查结果:了解了研究区的地质构造和地貌形态,包括山地、丘陵、河谷、平原等地貌类型。

2. 生态系统调查结果:详细记录了研究区的植被类型、动植物种类和分布情况,掌握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格局。

3. 自然资源评估结果:对研究区的水资源、森林资源、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进行了初步评估,了解其质量和分布情况。

4. 气候要素观测结果:收集了研究区的气温、降水、湿度等气象数据,为进一步研究气候变化提供了依据。

5. 地球变化分析结果:对地质构造、断裂带、地震活动的调查分析,探索了地球变化的成因和规律。

五、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次野外地理考察,我们对研究区的地理环境有了更全面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和观察结果。

在今后的野外考察中,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对研究区不同地貌类型、气候区域、植被类型等的详细调查,以便更全面地认识和掌握该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

六、参考文献1. XXX. 地理野外考察方法与实践.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5.2. XXX. 野外地理调查手册. 北京: 中国地图出版社, 2010.七、附录1. 野外考察照片2. 野外调查数据记录表3. 野外调查地图以上为本次地理野外考察报告内容,如有问题请指出。

无锡考察报告范文

无锡考察报告范文

无锡考察报告范文无锡是江苏省的一个城市,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太湖之滨,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也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我于近期前往无锡进行考察,以下是我的考察报告。

无锡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景点众多。

首先,我去了无锡市区的灵山大佛,这是无锡最有名的景点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青铜佛像。

不仅有壮丽的佛像,周围的光明顶、万佛馆等也非常壮观。

其次,我参观了无锡太湖风景名胜区,这里山清水秀,湖光山色别具一格,尤其是鼋头渚、三国城等景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外,我还去了无锡市博物馆,这是一座以文物陈列为主的博物馆,馆内陈列了大量的历史文物,让我对无锡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除了旅游资源,无锡的发展也非常突出。

首先,无锡是中国著名的纺织产业基地,有“小纺织帝国”的美誉。

无锡的纺织业发展悠久,技术先进,产品质量高。

其次,无锡还是中国重要的机械制造基地,有着雄厚的制造实力和技术优势。

我去了无锡国家机械制造示范基地,参观了一些知名企业的生产线,了解了无锡在机械制造方面的发展情况。

此外,无锡还注重创新发展,拥有众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机构,积极推动科技创新。

我参观了无锡无人机产业园,了解了无锡在无人机研发和应用方面的成果,对无锡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考察期间,我还体验了无锡的特色美食。

无锡是中国的美食之城,有着丰富的名吃名点。

我品尝了无锡的太湖三白(白鱼、白虾、白鳝)、锡塘鱼、无锡狮子头等特色菜肴,口感鲜美,令人回味无穷。

此外,无锡的草鱼是非常有名的,嫩滑鲜美,成为无锡的特色美食之一总的来说,我对无锡的考察印象非常深刻。

无锡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发展潜力巨大。

无锡的纺织业、机械制造以及科技创新方面都有着杰出的成就。

无锡的美食也非常有特色,让人流连忘返。

我相信无锡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希望能有机会再次去无锡进行考察。

宁苏锡地区野外认识实习报告

宁苏锡地区野外认识实习报告

指导老师:侯晓亮查甫生班级:10勘查2班学号:20104691姓名:李增辉2011年7月一、概况:1、实习区的位置和简介本次实习在江苏省南京市、苏州市和无锡市进行,其中南京市为江苏省省会,苏州市和无锡市为江苏省省辖市。

南京简称宁,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有“六朝古都”之称。

南京位于长江下游沿岸,是长江下游地区重要的产业城市和经济中心,中国重要的文化教育中心之一,也是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苏州简称苏,苏州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历史已有4000年,是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也是4个国家重点环境保护城市之一。

苏州是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是江苏省的经济、对外贸易、工商业和物流中心,也是重要的文化、教育、艺术和交通中心。

无锡简称锡,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南濒太湖,北依长江,中间流淌着古运河,是在江南蒙蒙烟雨中孕育出的一颗璀璨的太湖明珠,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2、实习任务本实习是勘查本科专业低年级的野外实习,在学习了《地球科学概论》、《自然地理学》等部分专业基础课之后进行。

实习的任务是:获得地球个圈层运动造成的地质、地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常见现象的感性认识;学习最基本的野外工作方法;培养野外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和独立思考等科学素质;体验野外生活;训练对野外工作的适应性;增加对地球科学工作的了解。

3、实习时间根据2008年制定的教学计划,本实习的时间为2周。

其中准备工作1天,野外观察6到7天,整理资料和编写报告3天,总结工作1天。

4、实习具体时间安排1)7月6日召开动员大会,介绍实习前的准备,实习过程中的要求和注意事项以及实习报告的编写要求。

2)7月7日实习前准备3)7月8日上午8:00从学校出发,中午到达燕子矶。

下午开始实习第一站,按燕子矶——三台洞——幕府山路线实习.4)7月9日第二站按六合桂子山——方山路线实习5)7月10日第三站按山头洼——火石峰——阳山路线实习。

6)7月11日第四站进行苏州以及无锡的实习。

无锡考察报告范文

无锡考察报告范文

( 考察报告)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编号:YB-BH-054630无锡考察报告范文Model text of Wuxi Investigation Report无锡考察报告范文本人于泰阳木业厂多天观察接触,得出以下系列的总结发现,对于现状的泰阳木业厂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泰阳木业厂的优势1、总体运输货物方便泰阳木业位于无锡市锡山区锡沪路旁,厂区面临公路,便于原料进入以及销售运输厂内商品,同时促进了商品货物的流通和厂内发展,对泰阳木业厂来说无疑是一大优势。

2、管理人员有一定的销售经验,木业厂总体来说有一定的市场和知名度。

泰阳木业厂由开始办厂到现在已有三至四年,泰阳木业厂也一直由厂长管理经营,因此厂内管理人员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销售经验(不过还不够完善仍需大力改善)。

泰阳木业厂仍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厂内人员切不可有自满自负、不思进取的心理,若有一定要加以改正。

3、泰阳木业总体地理优势泰阳木业所在的无锡市是江苏一个比较大的工业城市,工业城市对于托盘需求量大,因此有利于泰阳木业的销售,是一个很好的市场,因此木业厂应该把握好这一优秀的市场争取有更大的发展。

工业城市无锡的人力资源也很充足,对于木业厂来说充足的人力资源意味着低廉的劳力价格,人力耗资低就可有更高的利润。

二泰阳木业的劣势1、无固定引人醒目的招牌式广告众所周知厂子里广告的好坏、醒目的程度直接关系到厂家的销售量,知名度,市场竞争力以及能使得厂内货物畅销的各方面因素。

综上所述可见得广告的重要性,而泰阳木业厂并无招牌式广告,仅有的广告仅仅是一块公路边墙上的塑料布,现在那块布还因风吹雨打撕了一小半。

2、厂内工作环境较差,无法向工人们提供适应的工作温度和环境,影响工人们工作积极性,减少了工作效率。

对于厂子来说,厂子里的工作环境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厂子内的工作环境时刻影响着工人们的工作心情和工作效率,也就是说厂内的工作环境影响厂子里货物的质量和数量,这两方面影响厂子的收益。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宁苏锡地区野外认识实习报告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宁苏锡地区野外认识实习报告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宁苏锡地区野外认识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和背景我所在的学校开设了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在学生暑期期间组织了一次宁苏锡地区野外认识实习活动。

本次实习的目的是让同学们亲身参与实践工作,了解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在实际中的应用和操作流程,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实习内容和过程本次野外认识实习活动选择了宁苏锡地区作为实践基地,这里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多变,是淮河流域和长江三角洲的交接地带,地下资源非常丰富。

实习内容主要包括地质勘查、地质灾害评估和地下水资源评价三个方面。

首先,我们参与了一次地质勘查,实习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历史背景和基本原理,并对我们进行了仪器的操作技能培训。

之后,我们组成小组进行了实地勘查,对地质构造、岩性和地层进行了观测和记录,并根据勘查结果绘制了平面图和剖面图。

通过这一活动,我们对地质勘查的流程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其次,我们进行了一次地质灾害评估实习。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对宁苏锡地区的地质灾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和评估。

我们首先对地震波传播特点进行了学习,然后使用SEIS软件进行了地震波传播模拟,并根据模拟结果确定了地震波强度和分布。

接下来,我们对地震波作用下的地表产物、建筑物震动和坍塌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和评估。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对地质灾害评估的方法和技术有了初步的了解。

最后,我们进行了地下水资源评价实习。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先学习了地下水的基本知识,包括地下水形成、分布和利用等方面。

然后,我们使用地下水勘探仪器对地下水位进行了测定,并进行了取水井的布置和水质测试,以评估地下水资源的状况和可利用性。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对地下水资源评价的流程和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

三、实习收获和感想通过这次宁苏锡地区野外认识实习,我受益匪浅。

首先,我对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实际应用和操作流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锡地理野外考察报告篇一:岩溶学野外考察报告安顺学院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察试卷系别:班级:姓名:学号:成绩:科目:岩溶环境学罗亮指导老师:李宪荣浅析岩溶丹霞地貌摘要: 岩溶地貌是可溶性岩经受水流溶蚀、侵蚀以及岩体重力崩落、坍陷等作用过程,形成于地表和地下各种侵蚀和堆积物体形态的总称。

主要发育在热带和亚热带等湿热地区,且地下水丰富区,也称喀斯特地貌。

然而在这喀斯特地貌中有种很特别的红层地貌,即丹霞地貌景观。

本文主要从丹霞地貌的形成的地质过程、形成的条件、基本特征和形成机理、地貌特点和发育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浅析。

关键词:丹霞地貌地质过程基本特征和形成机理红层地貌Abstract: karst landform is water soluble rock endure corrosion, erosion, and the rock mass action such as gravity caving, efforts, formed in the process of surface and underground erosion and the accumulation of the floorboard of the object form. Main development in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etc hot and humid regions, and groundwater FengFuOu, also called the karst landform. Yet on this beach landforms of an very special physiognomy, namely red layer danxia landform landscape.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formation of danxia landform of geological processes, forming conditions, the basic features, and theformation mechanism, geomorphic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guide-subject process, etc.Keywords: danxia landform, geological process, 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red layer landscape丹霞地貌定义:“指厚层、产状平缓、节理发育、铁钙质混合胶结不匀的红色砂砾岩,在差异风化、重力崩塌、侵蚀、溶蚀等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城堡状、宝塔状、针状、柱状、棒状、方山状或峰林状的地形。

”丹霞地貌——在我国粤北仁化县丹霞山分布广泛的第三纪(6500万年~165万年前)红色砂砾岩层。

在丹霞山地区,厚达300-500米的岩层被流水、风力等风化侵蚀,形成了堡垒状的山峰和峰丛、千姿百态的奇石、石桥和石洞。

1938年,构造地质学家陈国达把这种红色岩层上发育的地貌称为“丹霞地形”。

红层地貌中所谓“红层”是指在中生代侏罗纪至新生代第三纪沉积形成的红色岩系,一般称为“红色砂砾岩”。

水平构造地貌指由产状水平或近于水平的第三纪厚层红色砂砾岩为主组成的平坦高地,受强烈侵蚀。

丹霞地貌的发育和地质过程丹霞地貌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

这次运动使部分红色地层发生倾斜和舒缓褶曲,并使红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区。

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处集中,沿岩层垂直节理进行侵蚀,形成两壁直立的深沟,称为巷谷。

巷谷崖麓的崩积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时,形成坡度较缓的崩积锥。

随着沟壁的崩塌后退,崩积锥不断向上增长,覆盖基岩面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崩积锥下部基岩形成一个和崩积锥倾斜方向一致的缓坡。

崖面的崩塌后退还使山顶面范围逐渐缩小,形成堡状残峰、石墙或石柱等地貌。

随着进一步的侵蚀,残峰、石墙和石柱也将消失,形成缓坡丘陵。

在红色砂砾岩层中有不少石灰岩砾石和碳酸钙胶结物,碳酸钙被水溶解后常形成一些溶沟、石芽和溶洞,或者形成薄层的钙化沉积,甚至发育有石钟乳。

沿节理交汇处还发育漏斗。

在砂岩中,因有交错层理所形成锦绣般的地形,称为锦石。

河流深切的岩层,可形成顶部平齐、四壁陡峭的方山,或被切割成各种各样的奇峰,有直立的、堡垒状的、宝塔状的等。

在岩层倾角较大的地区,则侵蚀形成起伏如龙的单斜山脊;多个单斜山脊相邻,称为单斜峰群。

岩层沿垂直节理发生大面积崩塌,则形成高大、壮观的陡崖坡;陡崖坡沿某组主要节理的走向发育,形成高大的石墙;石墙的蚀穿形成石窗;石窗进一步扩大,变成石桥。

各岩块之间常形成狭陡的巷谷,其岩壁因红色而名为“赤壁”,壁上常发育有沿层面的岩洞。

丹霞地貌是上世纪30年代命名的一类地貌类型。

形成丹霞地貌的岩层是一种在内陆盆地沉积的红色屑岩,后来地壳抬升,岩石被流水切割侵蚀,山坡以崩塌过程为主而后退,保留下来的岩层就构成了红色山块。

丹霞地貌属于红层地貌,就是在中生代侏罗纪至新生代第三纪沉积形成的红色岩系,一般称为“红色砂砾岩”。

现在悬崖上可以看到的粗细相间的沉积层理,颗粒粗大的岩层叫“砾岩”,细密均匀的岩层叫做“砂岩”。

丹霞地貌最突出的物点是“赤壁丹崖”广泛发育,形成了顶平、身陡、麓缓的方山、石墙、石峰、石柱等奇险的地貌形态,各异的山石形成一种观赏价值很高的风景地貌,是名副其实的“红石公园”。

丹霞地貌形成的条件丹霞地貌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以丹霞山为代表而命名的一类地貌类型。

形成丹霞地貌的岩层是一种在内陆盆地沉积的红色屑岩,后来地壳抬升,岩石被流水切割侵蚀,山坡以崩塌过程为主而后退,保留下来的岩层就构成了红色山块。

丹霞地貌属于红层地貌,所谓“红层”是指在中生代侏罗纪至新生代第三纪沉积形成的红色岩系,一般称为“红色砂砾岩”。

现在悬崖上可以看到的粗细相间的沉积层理,颗粒粗大的岩层叫“砾岩”,细密均匀的岩层叫做“砂岩”。

丹霞地貌最突出的物点是“赤壁丹崖”广泛发育,形成了顶平、身陡、麓缓的方山、石墙、石峰、石柱等奇险的地貌形态,世界上由红色砂砾构成的、以赤丹崖为特色的一类地貌是以广东省仁化县的丹霞山命名的,这就是丹霞地貌。

它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以我国分布最广,其中又以丹霞山面积最大,发育最典型、类型最齐全、形态最丰富、风景最优美。

我国著名地理学家曾昭璇在比较了国内外的丹霞地貌之后,认为丹霞山“无论在规模上、景色上”,皆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一”。

丹霞地貌的地貌特点和形成机理丹霞地貌,属于红层地貌,是一种水平构造地貌。

它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

主要发育于侏罗纪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的红色地层中,这种地貌以粤北地区韶关市内的丹霞山最为典型,所以称为丹霞地貌。

现在悬崖上可以看到的粗细相间的沉积层理,颗粒粗大的岩层叫“砾岩”,细密均匀的岩层叫做“砂岩”。

丹霞地貌最突出的物点是“赤壁丹崖”广泛发育,形成了顶平、身陡、麓缓的方山、石墙、石峰、石柱等奇险的地貌形态,各异的山石形成一种观赏价值很高的风景地貌,是名副其实的“红石公园”。

丹霞地貌的开发和利用保护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属于一次性资源,一旦遭受破坏,将无法重塑,是永久性破坏。

丹霞地貌风景旅游资源亦不例外。

所以,在开发过程中,要有科学的总体规划和具体保护措施,并严格执行。

首先,我国丹霞地貌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地区,气候湿热,风化强烈,加之红色砂砾岩胶结,固结程度较差,岩石硬度小,透水性强,易受风化侵蚀[3-5]。

应禁止在崖壁上人工斧凿和雕刻。

?著名的四川乐山大佛遭受风化侵蚀便是例证。

要保持丹霞地貌风景区的“丹山”、“碧水”、“秀峰”、“怪石”等自然美色,让游客充分享受大自然的赐福。

其次,必要的基础设施、商业开发区可在风景区以外地区进行。

如搞一些购物街、民族风情园等游乐场所。

第三,丹霞地貌没有很高的山峰,不宜搞索道建设。

古人有“游山如读史”之说,爬山过程中,峰迥路转,处处有景,景景别致,看到很多风景,学得很多知识。

索道建设势必造成游客集中山顶而拥挤,而路途中的景点看不全面,造成资源浪费。

近年来,我国一些名胜风景区投巨资大搞索道建设,少则一条,多则数条,不仅造成建设性破坏,还造成部分游客来去匆匆,得不到应有的游兴。

第四,在开发过程中,严禁在风景区就近采石、取土、伐树,以保护风景区的完整性,保护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丹霞地貌风景资源是我国自然风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风景区要以丹霞地貌作为主题开发对象,并保持其奇特的自然美和整体性。

结合当地实际,综合开发,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丹霞地貌旅游开发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彭华1997 2贵州丹霞地貌发育特征及其旅游资源评价罗成德2001 3贵州习水自然保护区丹霞地貌的发育及生态旅游研究陈建庚许丽君邓宝坤李俊广东丹霞地貌分类研究《热带地理》2005 年04期中国丹霞地貌空间格局《地理学报》2005年01期篇二:野外考察报告地理教师培训基地野外考察报告时间:--考察地点:江苏省中北部地区(长江三角洲北翼)参加人员:陈胜庆、李功爱、陈大旺、杨志荣、费燕杰、张慧娟、顾四新、马莉、王保卫、董训跃、罗芸英、杨丽萍一、考察目的:为了提升浦东新区地理教师的整体素质,培养一批地理教育观念较新、地理教学方法灵活,且能适应“二期课改”教育要求的地理教师,浦东新区地理学会、地理骨干教师培训基地联合组织了长江三角洲北翼地理野外考察活动。

一行的39人中,绝大多数是浦东新区地理骨干教师或陈胜庆、吴根才、李功爱地理培训基地的成员,通过利用现代技术设备:如GPS全球卫星定位仪、数码相机、电脑网络等技术,收集沿线考察的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景观资料,将课本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进行有机结合,树立新的资源观、能源观和生态环境观。

旨在将实践中获取的知识通过加工运用到日常的教学当中去,提升课堂效率和教育教学水平。

二、考察内容:1、我们考察了江苏盐城大丰--世界目前最大的麋鹿自然保护区:这里风光秀丽,生态环境独具特色,生态湿地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有“东方湿地之都”之称。

这里建立了麋鹿、丹顶鹤和中华鲟自然保护区,是地理考察的好去处。

2、参观了施耐庵纪念馆及陵园--施耐庵是历史名著《水浒转》的作者。

3、考察了位于盐城的“新四军纪念馆”,对了解我国近代历史收集了难得的资料。

4、参观了“中国水晶之乡”--连云港市东海县水晶洞、水晶生产和销售基地--我们亲眼目睹了岩浆活动、地质作用的产品:各类岩石、矿产,特别了解了内生矿产的形成条件及产品、水晶矿的价值及加工过程,学习了辨别真假水晶的简易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