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华东理工大学484微生物学考研真题部分答案及解析【圣才出品】
华东理工大学微生物学试题

华东理工大学微生物学试题.pdf以下是该文档的文本预览效果,预览是为了您快捷查看,但可能丢失了某些格式或图片。
打印| 下载1华东理工大学微生物试题微生物学☆绪论一、填空题:01 第一个用自制显微镜观察到微生物的学者是__________,被称为微生物学研究的先驱者,而法国学者__________和德国学者__________则是微生物生理学和病原菌学研究的开创者。
02 微生物学是研究_____________的科学。
研究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03微生物对人类的危害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 通常所说的生物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虽然它们具有各种各样的类型和特征,但都具有着共同的特点,这些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5 在微生物学的史前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就有了应用微生物作用来丰富生活需要的实践活动,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
06 农业微生物研究微生物作用的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个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7 放线菌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在于它们是__________的主要产生菌,许多临床和生产上有使用价值的抗生素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都由放线菌产生。
2007年华东理工大学404微生物学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07年华东理工大学404微生物学考研真题及详解2007年华东理工大学404微生物学考研真题答案及解析一、是非题(每题1.5分,共30分)1.细菌细胞质中有许多染色体,每一染色体有大约40000个基因。
【答案】错【解析】细菌细胞质中有一个核染色体,若干质粒,质粒一般1.5~300kb。
2.如果细菌外部环境中某一溶质浓度比细胞内高,则水运动出胞外,外部环境称为高渗环境。
【答案】错【解析】渗透压由溶液中所有分子、离子总数决定,不是某一溶质。
3.古细菌从真细菌类群中划分出来,是由于它们的细胞壁组成中缺少葡聚糖。
【答案】错【解析】古细菌和真细菌相互独立进化。
4.在补体结合试验开始时,如被检测的抗原与抗体互补,则在试验结束时红细胞将被裂解。
【答案】错【解析】如被检测的抗原与抗体互补,则在试验结束时没有溶血现象。
5.脂肪酸合成时,生物素是参与合成的辅助因子。
【答案】对6.要获得一抗药性突变菌株,可用相应的药物对出发菌株进行诱变处理。
【答案】错【解析】药物只是筛选特殊的突变,并没有诱变作用。
7.一般认为与细菌所有形状相关的遗传信息都储存在细菌染色体上。
【答案】错【解析】细菌所有形状相关的遗传信息还存在于细胞质基因上。
8.细菌细胞的芽孢结构与其抗原性相关。
【答案】错【解析】细菌细胞的芽孢结构与其抗逆性相关,与抗原性无关。
9.黄金色葡萄球对青霉素产生耐药性是因为能产生β-内酰胺酶。
【答案】对10.要实现恒化培养,必须使流加的新鲜培养基中有一种营养物保持在较低浓度。
【答案】对11.对于生长关联的产物形成,比产物形成速率随比生长速率的增加而提高。
【答案】对12.温度降低时细胞质的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增加。
【答案】对13.菌在低于最适宜生长温度范围内比在高温范围内有更强的适应力。
【答案】对14.溶质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会引起细胞脱水,进而降低生长速率。
【答案】对15.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合成时所需的NADPH浓度比脂肪酸合成时少许多。
2017年华东理工大学804微生物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7年华东理工大学804微生物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一、问答题1.微生物DNA链上发生损伤是否一定会导致表型改变,为什么?答:DNA链上发生损伤不一定会发生表型的改变,理由如下:(1)DNA链上发生损伤是可以被修复的,DNA损伤被正确修复时,基因型不改变,表型也不变,生物有各种DNA损伤修复机制如:DNA聚合酶的校读功能,N-糖基酶修复系统,错配修复系统,光复活,切除修复,重组修复,都很可能使细胞DNA被正确修复,只有SOS倾向差错修复系统在作用时可能造成大量的差错。
(2)即使DNA损伤未被修复,造成了基因型的改变,表型也不一定会表现出来。
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①DNA损伤部位在不编码蛋白质的区域或者内含子等区域。
②沉默突变:同义突变和置换的氨基酸不会影响蛋白质的功能的错义突变。
③基因突变具有可逆性,突变基因可以通过回复突变即基因内另一位点或另一基因发生了抑制突变。
④基因表达具有选择性,DNA链上的突变基因不一定能够表达。
⑤生物的表现型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基因发生了突变,还需考虑环境的影响。
(3)基因型改变,对应的蛋白质也可以表达,但是我们不能在直接观察到。
可能发生以下几种情况:①表型延迟,前突变很多时候发生的是隐性突变,需要后培养纯合化才能表现出相应的性状。
②DNA损伤,突变致死,无法观察微生物表现型。
2.古生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膜有何特性?答:(1)古生菌的细胞壁特点:古生菌具有与真细菌相似的细胞壁,但两者的化学成分相差甚大,古生菌细胞壁不含真正的肽聚糖,有些则含假肽聚糖,几乎所有古生菌的细胞壁表面都以S层的形式存在,这是一层类结晶形式的表面层,由蛋白质和糖蛋白组成,一般由六角对称的小单体拼接而成。
(2)古生菌的细胞膜具有独特性的多样性:①磷脂的亲水层仍为甘油,但其疏水尾为长链烃,一般为异戊二烯的重复单位,如四聚体植烷。
②亲水头与疏水尾间通过特殊的醚键连接成甘油二醚或甘油四醚。
③细胞膜中存在着独特的单分子层或单双分子层混合膜。
华东理工微生物考研历年真题名词解释及大题简单

09年微生物,名词解释和大题单细胞蛋白:也叫微生物蛋白,它是用许多工农业废料及石油废料人工培养的微生物菌体。
温和性噬菌体:或称溶源性噬菌体,指噬菌体感染细胞后,将其核酸整合(附着)到宿主的核DNA上,并且可以随宿主DNA的复制而进行同步复制,在一般情况下,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
水活度:是吸湿物质在很小的密闭容器内与周围空间达到平衡时的相对湿度,用0...1.0aw表示。
共价修饰:酶蛋白肽链上的一些基团可与某种化学基团发生可逆的共价结合,从而改变酶的活性,这一过程称为酶的共价修饰或者化学修饰。
能荷:是细胞中高能磷酸键状态的一种数量上的衡量,能荷大小可以说明生物体中ATP-ADP-AMP系统的能量状态。
1.什么是抗代谢物?简述TMP的作用机制。
在微生物生长过程中常常需要一些生长因子才能正常生长,可以利用生长因子的结构类似物干扰集体的正常代谢,以达到抑制微生物生长的目的。
此类生长因子的结构类似物又称为抗代谢物。
(TMP的作用机制这个并没有找到,下面这个是找到的一个内容但正确与否待定)三甲氧苄氨嘧啶(TMP):干扰二氢叶酸的合成,使细菌或球虫的核酸合成受阻。
①与磺胺药物的增效机理:磺胺药物 TMP二氢喋啶--------→二氢叶酸 ----------→ 四氢叶酸-----→核酸合成 + 二氢叶酸合成酶二氢叶酸还原酶由于TMP与磺胺药物在不同的阶段发挥作用,故产生双重阻断作用,抗菌效力提高数十倍。
②与四环素雷药物的增效机理:四环素能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而TMP干扰核酸合成,从而起到双重阻断作用。
③与庆大霉素的增效机理:庆大霉素属于静止期杀菌剂,能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而TMP干扰核酸合成,从而起到双重阻断作用。
④与红霉素的增效机理:红霉素属于大环内酯类,能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TMP干扰细菌核酸合成,从而起到双重阻断作用。
⑤与青霉素的增效机理:青霉素主要抑制细胞壁的合成,而TMP干扰细菌核酸合成,从而起到双重阻断作用。
华东理工大学2010年微生物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华东理工大学二〇一〇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微生物学
一、是非题
1、基因探针可以用在水细菌学中,因为水体存在某种微生物,它们能检测到生物的DNA
2、真核微生物与原核微生物好氧呼吸作用的酶系均分布在细胞膜上。
3、固氮酶对氧极为敏感,所以固氮微生物均为专性厌氧菌,并且研究固氮菌的固氮过程
均在严格的厌氧条件下进行。
4、在筛选抗链霉菌素的菌株时,在培养基中必须加入链霉素,他的作用只是一个筛子而并非诱变剂。
5、瘤胃微生物是一群生活在反刍动物瘤胃内的互生性微生物。
6、从DNA的双螺旋结构可以看出,两条单链之间的碱基存在着互补规律,这种规律是造成遗传物质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
二、填充题
1、蕈子子菌子实体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三、名词解释
1、代谢工程
2、水体自净作用
3、遗传密码
4、共价修饰
5、补给反应/回补作用
四、问答题
1、典型微生物生长曲线分为哪四个时期,请说明第二个时期特点?这一时期微生物有什么应用?
2、基因工程技术中常用的宿主细胞有哪些?简述各自的优缺点?
3、在发酵过程中,如何判断发酵液是否染杂菌?。
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微生物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华东理工大学二〇一四年硕士生入学考试试题微生物学一、判断题1、固氮作用中,铁蛋白是固氮酶的活性中心2、朊蛋白其空间结构的β折叠的含量高于朊病毒蛋白中β折叠3、不同构型的DNA插入EB的量不同,质粒中线型质粒插入的EB多4、古细菌的细胞膜组分分为植烷时,形成的是双分子层,如为二植烷时,形成的是单分子层5、病毒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6、好氧性芽孢杆菌的细胞形态呈梭状,厌氧芽孢杆菌呈杆状7、大多数微生物可自行合成生长分子,不必从外界环境中摄取8、一种化学诱变剂能诱变某一基因突变的话,必然能诱发它的回复突变9、固氮酶对氧特别敏感,所以固氮微生物均为专性厌氧菌10、在筛选抗链霉素的菌株时,在培养基中必须加入链霉素作为诱变剂11、青霉素G分子的侧链是α-氨基己二酸12、以烷烃为碳源的微生物,生产谷氨酸时不需生物素13、分批培养时,细菌先经历一适应期,在适应期细胞处于代谢活动的低潮,所以细胞数目并不增加14、分批培养中生长的细胞群体的平均质量不受温度影响15、巴斯德效应是对发酵活性的抑制,而克列伯特里效应是对呼吸酶合成的抑制16、在AW〈0.990下,随着水活度的降低,细胞得率升高17、在细胞得率相同的情况下,生长在甲烷比甲醇的热得率要高18、菌在低于最适宜生长温度范围内比在高温范围内有更强的适应力19、丙醇除了可以作为红霉素合成前体外,还起诱导物的作用,它能诱导红霉素和链霉素的乙酰CoA 羧化酶20、活细胞内普遍含有ATP,其浓度与菌量正比二、填空题1、某种微生物能在在下列培养基上生长,其配方为:甘露醇10克,KHPO4 0.2克,MgSO4-7H2O 0.2克,NaCl 0.2克,CaSO4-12H2O 0.1克,CaCO3 5克,水1000ml。
其中,如按其作用分,属于________________培养基,那么它的碳源是________________,氮源是________________:如按其成分来分类,应属于________________培养基。
华东理工大学《804微生物学》历年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专业课考试试题

2013年华东理工大学804微生物学考研 真题(回忆版)
2014年华东理工大学804微生物学考研 真题(完整回忆版)
2015年华东理工大学804微生物学考研 真题(回忆版)
2016年华东理工大学804微生物学考研 真题(回忆版)
2017年华东理工大学804微生物学考研 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目 录
1996年华东理工大学微生物学(含生 物化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1997年华东理工大学303微生物学(含 普通生物化学)考研真题(含(含 生物化学)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
1999年华东理工大学503微生物学考研 真题(含部分答案)
2000年华东理工大学503微生物考研真 题(含部分答案)
2006年华东理工大学449微生物学考研 真题(含部分答案)
2007年华东理工大学404微生物学考研 真题及详解
2008年华东理工大学微生物学考研真 题
2009年华东理工大学微生物学考研真 题(回忆版)(含部分答案)
2010年华东理工大学804微生物学考研 真题(回忆版)(含部分答案)
2011年华东理工大学804微生物学考研 真题(回忆版)
3.病毒一种是超显微的、无细胞结构的、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实体。 病毒的两重性:活细胞外具生物大分子特征,活细胞内具生命特征。
4.放线菌的最大特点成菌丝状,其菌丝由于形态和功能的不同可以分 为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三种。
5.杀螟杆菌之所以能杀死昆虫主要由于他们体内具有伴孢晶体。
6.微生物的命名采用双名法,基本单位是种,如枯草杆菌的学名为 Bacillus subtilis,灰色链霉菌的学名是Streptomyces griseus,酿酒酵母的 学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2007年华东理工大学404微生物学考研真题答案及解析【圣才出品】

2007年华东理工大学404微生物学考研真题答案及解析一、是非题(每题1.5分,共30分)1.细菌细胞质中有许多染色体,每一染色体有大约40000个基因。
【答案】错【解析】细菌细胞质中有一个核染色体,若干质粒,质粒一般1.5~300kb。
2.如果细菌外部环境中某一溶质浓度比细胞内高,则水运动出胞外,外部环境称为高渗环境。
【答案】错【解析】渗透压由溶液中所有分子、离子总数决定,不是某一溶质。
3.古细菌从真细菌类群中划分出来,是由于它们的细胞壁组成中缺少葡聚糖。
【答案】错【解析】古细菌和真细菌相互独立进化。
4.在补体结合试验开始时,如被检测的抗原与抗体互补,则在试验结束时红细胞将被裂解。
【答案】错【解析】如被检测的抗原与抗体互补,则在试验结束时没有溶血现象。
5.脂肪酸合成时,生物素是参与合成的辅助因子。
【答案】对6.要获得一抗药性突变菌株,可用相应的药物对出发菌株进行诱变处理。
【答案】错【解析】药物只是筛选特殊的突变,并没有诱变作用。
7.一般认为与细菌所有形状相关的遗传信息都储存在细菌染色体上。
【答案】错【解析】细菌所有形状相关的遗传信息还存在于细胞质基因上。
8.细菌细胞的芽孢结构与其抗原性相关。
【答案】错【解析】细菌细胞的芽孢结构与其抗逆性相关,与抗原性无关。
9.黄金色葡萄球对青霉素产生耐药性是因为能产生β-内酰胺酶。
【答案】对10.要实现恒化培养,必须使流加的新鲜培养基中有一种营养物保持在较低浓度。
【答案】对11.对于生长关联的产物形成,比产物形成速率随比生长速率的增加而提高。
【答案】对12.温度降低时细胞质的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增加。
【答案】对13.菌在低于最适宜生长温度范围内比在高温范围内有更强的适应力。
【答案】对14.溶质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会引起细胞脱水,进而降低生长速率。
【答案】对15.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合成时所需的NADPH浓度比脂肪酸合成时少许多。
【答案】对16.分批培养中生长的细胞群体的平均细胞质量不受温度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3年华东理工大学484微生物学考研真题部分答案及解析
特别提示:本部分仅提供部分真题的答案及解析
一、判断题
1.酵母菌可进行酒精发酵。
因此能进行酒精发酵的微生物只有酵母菌。
(错)
2.用蜗牛酶或溶菌酶可去除酵母菌的细胞壁而使之成为原生质体(错)
3.松弛型质粒的复制受到质粒自身和宿主细胞的双重控制(错)
4.在谷氨酸发酵中生产中,通常要加入青霉素,它的作用是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对)5.微生物的自发突变时完全随机的,因此DNA的任何位点的突变频率是相等的(对)10.细胞A+B-和细胞A-B+进行基因重组,重组子不一定是A+B+(对)11.各种微生物对水的或度的反应是不同的,细菌比霉菌对水活度更敏感(对)15.在微生物中单糖很少以游离的形式存在,一般以多糖或其它聚合物的形式存在(对)二、填空题
2、HIV 病毒会引起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该病毒的核酸类型为单链RNA,某些菌株对青霉素产生抗药性的原因是产生了β-内酰胺酶,使青霉素分子中的β—内酰胺环打开,从而使青霉素失活。
3、培养基中不耐热的成分的除菌,一般用间歇灭菌法或低压灭菌法。
4、放线菌中产生抗生素种类最多的是链霉菌属,如抗生素、四环素、链霉素、红霉素等都是这属放线菌产生的。
16、由2个因素决定细胞得率生物量形成的能量需求和在异化中能量转化效率。
三、名词解释题
代时(G):(并写出公式)指细胞每分裂一次所需的时间,
21211 3.322(lg lg )
t t G R x x -==-繁殖代数(n)n=213.322(lg lg )x x -,生长速率常数R=1/G。
表型延迟:指遗传型虽已突变,但表型却要经染色体复制、分离和细胞分裂后才表现出来的现象,称为表型延迟。
活性污泥:指一种由活细菌、原生动物和其他微生物群聚集在一起组成的凝絮团,在污水处理中具有很强的吸附、分解有机物或毒物的能力。
二次生长现象:细菌在含有葡萄糖和乳糖的培养基上生长时,微生物优先利用葡萄糖,在葡萄糖耗尽后才开始利用乳糖,因而产生了两个对数生长期之间隔着一个生长延滞期,此即二次生长现象。
比生产速率:指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培养液中产物的产量。
细胞周期:指细胞的一系列可鉴别的周而复始的生长活动,这些活动的顺序不变,完成一个活动后才能进行下一个活动。
四、问答题
1.何为微生物的同步生长?如何获得同步生长的微生物(各举一例)?
答:(1)同步生长:使群体中的所有个体细胞尽可能地处于同样细胞生长和分裂期中,然后通过分析此群体在各阶段的生物化学特性变化,来间接了解单个细胞的相应变化规律,这种通过同步培养的手段而使细胞群体中各个体处于分裂步调一致的生长状态,称为同步生长。
(2)方法:①环境条件诱导法:用氯霉素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细菌芽孢诱导发芽;藻类细胞的光照黑暗控制;用EDTA或离子载体处理酵母菌;短期热休克法(40℃)等。
②机械筛选法:利用处于同一生长阶段的细胞的体积、大小的相同性,用过滤法、密度梯度梯度离心法或膜洗脱法收集同步生长的细胞,膜洗脱法是根据某些滤液可吸附与该滤膜相反电荷细胞的原理,让非同步细胞的悬液流经此膜,于是一大群细胞被牢牢吸附,然后将滤膜翻转并置于滤器上,其上慢速流下新鲜培养液,最初流出的是未吸附的细胞,不久,吸
附细胞开始分裂,在分裂后的两个子细胞中,一个仍吸附在滤膜上,另一个则被培养液洗脱,若滤膜面积是够大,只要收集刚摘下的子细胞培养液即可获得满意的同步生长的细胞。
2.如何从野生型和营养缺陷型混合菌液中检出营养缺陷菌株(至少两种方法)?并说明原理。
答:夹层培养法:先在无菌平皿中倒一层不含菌的基本培养基,凝固后再加一层混有诱变处理细胞的基本培养基,凝固后再加一层不含菌的基本培养基,经培养后长出野生型菌落,做标记。
再加一层完全培养基,继续培养后长出的是缺陷型。
限量补充培养法:将诱变处理的细胞接种到含有微量补充养料的基本培养基上,野生型能迅速长成大菌落,缺陷型由于营养局限只能长成小菌落。
逐个检出法:营养缺陷型菌株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受限而在完全培养基上则可生长。
影印平板法:将经处理的细胞适当稀释后涂于完全培养基上,在完全培养基上能生长而在基本培养基上不能长就可能是缺陷型。
原理:营养缺陷型菌株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受限而在完全培养基或相应的补充培养基上则可生长。
3.试论述组成型突变株的获得及富集方法。
答:组成突变株的获得:可用诱变方法来消除诱导酶的合成必需依赖诱导物,产生无需诱导物就能产生诱导酶的菌株,这种菌株称为组成型突变株。
富集方法如下:(1)在诱导物为限制性基质的恒化器中筛选。
如一亲株经诱变以群体生长在很低浓度的诱导物的恒化器中,这会有利于不需诱导物的组成型突变株的生长。
那些由于诱导物浓度很低而生长缓慢的亲株被恒化器逐渐淘汰。
故恒化器起到一种富集组成型突变株的作用:例
如E.coli在低浓度乳糖的恒化器。
(2)将菌株轮番在有、无诱导物的培养基中培养。
在第一个生长周期在含葡萄糖的培养基中极少量的组成型突变株与占绝对优势的亲株将以同样的速率生长,然后将此混合培养物移种到以乳糖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这将有利于组成型突变株的生长;未突变的亲株需要诱导半乳糖苷酶的合成,因而经较长停滞期才开始生长,如此反复,最终会使组成型突变株占优势
(3)使用诱导性很差的基质。
如将经诱变的群体生长在移种能作为碳源,但不能作为诱导物或其诱导性很差的基质上,便可筛选出组成型突变株。
(4)使用阻碍诱导作用的抑制剂。
此法是让细胞生长在含有诱导物和诱导抑制剂的培养基中生长,因酶的诱导受抑制,只有那些不需要诱导物的突变株才能生长;
(5)提高筛选效率的方法。
尽管用上述方法能富集组成型突变株,但突变株的数量只是比原来相对提高许多,但与未突变株比还是占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