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立嗣问题考辨

合集下载

六年级议论文:真假曹操

六年级议论文:真假曹操

今天我们讲曹操。

曹操可能是中国历性格最复杂,形象最多样的一个人。

他身
上好像长了很多的脸,一会儿出现的是这张脸,一会儿展示给我们的是另一张脸,但是大家注意一条,不管哪张脸,都是曹操的,不会认作是别人的。

能够
把这样一个复杂的性格统一于一个人,这本身就是了不起的事情。

体现的是什
么呢?体现的是曹操的大气。

什么叫大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曹操恰恰是
一个能够容的,一个容量非常大的人,什么样的矛盾的东西到他那儿都统一
了,而且他*诈一生,最后归于真实。

曹操临死的时候留下了一个遗令,当时写这个遗令就是遗嘱,曹操的遗嘱对于自己的政治生涯提得非常少,他只说了这么一句话,他说我这一生,做了很多的事情,有对的也有错的,总的来说是对的,至于犯的小错误发的大脾气不值得你们效仿。

就这一句话交代完了,下面讲什么呢?就唠唠叨叨地讲一些家务事,他这份遗嘱当时很被人看不起,连苏东坡都给了八个字的评价,叫做“平生*伪,死见真性”,说这个家伙一辈子狡猾*诈,临死之前露了马脚,狐狸尾巴露出来了,原来是这么一个小人。

但是我对苏东坡先生一贯尊敬,对于他这句话是不以为然的。

我认为这恰恰表现出曹操的大气,曹操能够如此地本色,说明他是英雄,而且是大英雄。

不过这个英雄是很狡猾的,很*诈的,因此是*猾的英雄,简称*雄。

而这个*雄呢,又是非常可爱的。

所以我认为对曹操的评价就是这五个字,可爱的*雄。

曹操立嗣问题考述_从一个侧面看曹操与世族的斗争

曹操立嗣问题考述_从一个侧面看曹操与世族的斗争

2001年5月第5卷第3期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Yangzhou University(Humanities&Social Sciences)M ay2001Vol 5N o 3曹操立嗣问题考述从一个侧面看曹操与世族的斗争王 永 平(扬州大学人文学院,江苏扬州225002)摘 要:曹操立嗣看重诸子的才能,不以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为意。

曹操最早有意传位于庶子曹冲。

这是一位天才。

曹冲早死,他又看上了曹植,但年长的曹丕在朝廷内外广泛交结,赢得了世族元老的支持,形成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

曹操支持曹植组织力量,与曹丕相抗,引起了激烈的纷争。

因此,在曹丕、曹植争嗣的表象背后,隐藏着曹操与世族势力的冲突。

为了顾全大局,曹操最终不得不做出让步,确立了曹丕的太子地位。

关键词:立嗣;世族;曹操;曹冲;曹丕;曹植中图分类号:K236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030(2001)03-0050-06世说新语!文学篇∀:#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

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里讲述的是魏文帝曹丕欲害其弟曹植的故事,可谓妇孺皆知。

何以如此呢?究其根源,这是由于曹操在立嗣问题上长期犹豫不决,以致引发了丕、植之争并留下后遗症。

作为一代雄才大略的英明之主,曹操何以在择嗣问题上表现得如此优柔寡断?这是由曹操的立嗣观念和当时统治阶级上层特定的权力斗争的形势所决定的。

由曹操立嗣之争,可以进一步了解曹操与世家大族在思想文化及政治权力诸方面的矛盾和斗争。

一、从曹操有意传位曹冲看其立嗣观念据三国志!武文世王公传∀,曹操与14位夫人共生有25个儿子。

其长子曹昂乃妾刘氏所生,为崇贵昂,曹操将其托付正室丁夫人抚养,曹昂成为无可争议的嫡长子。

此事发生在建安之前,当时曹操力量甚微,且本人又正值壮年,恐怕并没有认真地考虑过继嗣问题。

曹魏东宫官制研究——汉晋间东宫官制演进中的承前与启后

曹魏东宫官制研究——汉晋间东宫官制演进中的承前与启后
东 汉一 曹魏一 西 晋为线 索 , 对 曹魏 东宫 官制着 笔远
较蜀汉 、 孙 吴为 多 。 因而 对 曹 魏东 宫 官 制 的研 究 , 不 能 不 说 具 有 较 为 重 要 的 研 究 意 义 。有 鉴 于 此 , 本
太 子太 傅 、 太 子 少傅 与太 子 詹 事 均 为 二 千 石 卿, 彼 此 间并 无 统 领关 系 。显 然 , 西汉 与 太子 有 关
①代 表 性 论 著 如 柳 春 新 的 《 曹操 立 嗣 问题 考 辨 》 ( 《 中 国 史研 究》 1 9 9 7年 第 4期 ) 、 黄一周 的《 为曹丕澄清 几个问题》 ( 《 成 宁 师 专 学报 》 1 9 9 1 年 第 3期 ) 、 韩鑫《 曹操 在 立 嗣 上 的 选择 对 曹操 的影 响》 ( 《 学海》 1 9 9 5年 第 3期 ) 、 方 小 芬 的 《曹操 及 其 家 庭
收 稿 日期 : 2 0 l 3—0 7—1 6
基金项 目: 国家社 科 基 金 青年 项 目( 编号 : 1 3 C Z 0 6 3 ) 、 上 海 市 哲 学社 会 科 学规 划青 年 课 题 ( 编 号: 2 0 1 0 E L S 0 0 2 ) 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 刘雅君( 1 9 7 4一) , 女, 内蒙 古 呼和 浩特 人 , 历 史 学博 士 , 副 教授 , 研 究方 向为 魏 晋 南北 朝 史 。
生 活一 兼论 曹操 的 立 嗣 问题 》 ( 《 史林 》 1 9 9 9年 第 1 期) 、 高飞 卫 的《 也 说 曹植 对 继 承 权 的 争 夺 》 ( 《 求索》 1 9 9 4年 第 2期 ) 、 高
德耀 的《 司马 门事件及其他 : 论 曹植对继承权及文学声誉的追求》 ( 《 社会科 学战 线》 1 9 9 1 年第l 期) 、 王永平的《 世族势力之

资治通鉴尔雅课程答案

资治通鉴尔雅课程答案

1【单选题】“史学两司马”指的是?()A、司马迁、司马光B、司马迁、司马相如C、司马相如、司马光D、司马相如、司马懿我的答案:A2【单选题】《资治通鉴》属于哪种史学体裁?()A、纪传体B、编年体C、纪事本末体D、纲目体我的答案:B3【判断题】梁启超称《资治通鉴》为“皇帝教科书”。

()我的答案:√得分:33.4分1.1.21【单选题】赵匡胤称帝之前是什么身份?()A、北汉禁军将领B、地方军阀C、北汉宗室D、后周禁军将领我的答案:D2【单选题】以下哪个不属于宋太祖结束武人政治的策略?()A、收夺武将权力B、加强中央政府对财政的管控C、鼓励武将饮酒D、加强禁军力量我的答案:C3【判断题】五代时期的混乱可溯源至发生在唐朝的安史之乱。

()我的答案:√1.1.31【单选题】与之前的王朝相比,宋朝统治者在政治上更注重和哪类群体结盟?()A、文人B、武将C、外戚D、宦官我的答案:A2【单选题】科举制从哪个时代开始成为选拔官员最重要的途径?()A、隋朝B、唐朝C、宋朝D、明朝我的答案:C3【判断题】在唐朝,只要考中进士就可以做官。

()我的答案:×1.1.41【单选题】以下哪部书,不是编纂于宋太宗时期?()A、《太平广记》B、《太平御览》C、《册府元龟》D、《文苑英华》我的答案:C2【单选题】在被定名为《太平御览》之前,这部书叫什么?()A、《太平广记》B、《太平寰宇记》C、《文苑英华》D、《太平总类》我的答案:D3【判断题】为宣传宋真宗认真读书的事迹,宋代文臣编造了“苍鹤来朝”的故事。

()我的答案:×1.2.11【单选题】以下关于《册府元龟》的哪个描述是错误的?()A、是一部长达千卷的大类书B、和《太平御览》一样包罗万象C、是宋初四大类书之一D、编成于宋真宗时期我的答案:B2【单选题】关于《册府元龟》和《资治通鉴》的关系,下列哪个描述是错误的?() A、《资治通鉴》是《册府元龟》的续编B、从政治与文化的角度看,《册府元龟》的编纂可以被视为是《资治通鉴》成书的铺垫C、两部书都曾初名《历代君臣事迹》D、两部书都致力于以史为鉴我的答案:A3【判断题】《册府元龟》的特点与宋真宗作为继承型君主的身份有很大联系。

曹操身世与曹氏谱牒考述

曹操身世与曹氏谱牒考述

曹操身世与曹氏谱牒考述作者:朱子彦来源:《人文杂志》2014年第04期内容提要:曹操之父曹嵩身为赘子,其原先的姓氏出身不明,故曹鼎的后裔与曹操后代在血缘上没有必然联系,在没有确凿史料及墓葬文物证明的前提下,仅凭曹鼎的牙齿就欲确定曹操家族后裔,课题组的论证与结论稍欠严谨。

唐颜师古、清钱大昕等学术大师皆云,家谱出于闾巷,不足为据。

汉魏以降,认领养子、同姓通谱、篡改源流、追远冒祖、伪造谱牒之风颇盛,故存世曹氏族谱所录之远祖多不可信。

冀望课题组在鉴定民间家谱远祖真伪问题上严格把关,慎之再慎之。

关键词:曹操身世赘子曹鼎牙齿同姓通谱追远冒祖〔中图分类号〕K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14)04-0081-08一2013年11月中旬全国各主要报刊及媒体均报道了复旦历史学和人类学联合课题组(以下简称课题组)通过安徽亳州市曹操祖辈墓文物主管部门提供的曹鼎的牙齿解开了曹操的身世之谜。

据媒体称,2011年课题组来到曹氏宗族墓所在地——安徽亳州,并从上世纪70年代曹氏宗族墓“元宝坑一号墓”出土的文物中找到两颗牙齿,经过现场挖掘人的口述和墓内中央位置的铭文等,最终确定两个牙齿均来源于曹操叔祖父——东汉河间相曹鼎。

根据现代基因和古DNA的双重验证,课题组得出最终结论——100%确定曹操家族DNA。

通过比对,安徽亳州的曹操祖辈墓葬元宝坑1号墓的遗骨与现代曹操后人紧密关联;夏侯氏、曹参后人都不是该类型。

故此,课题组认为曹操之父来自家族内部过继,该家族并非曹参本族。

曹操之父曹嵩真的是来自家族内部过继?通过曹鼎的牙齿与现代基因和古DNA的双重验证就能解开曹操的身世之谜?笔者对课题组100%的定性和结论存有一定程度上的质疑,兹提出浅陋之见向课题组求正。

《三国志·武帝纪》曰:“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

桓帝世,曹腾为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

曹操立太子令辨析

曹操立太子令辨析

曹操立太子令辨析
欧佳
【期刊名称】《现代教育科学》
【年(卷),期】2012(000)009
【摘要】建安二十二年,曹操立曹丕为太子。

《立太子令》的全文如下:“告子文:汝等悉为侯,而子桓独不封,而为五官中郎将,此是太子可知矣”。

(《御览》二四一引《魏武令》)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帝王立嗣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皇帝去世后遗诏立嗣.确定皇位的继承;一种是生前先立太子为储君.帝王去世后,太子继位。

【总页数】1页(PF0003-F0003)
【作者】欧佳
【作者单位】安阳市第一职业中专,河南安阳45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22
【相关文献】
1.曹操"求才三令",打开魏晋人才闸门 [J], 刘梦溪
2.读曹操《遗令》兼论曹操高陵及相关的问题 [J], 梅铮铮
3.试论曹操创作《让县自明本志令》的“三畏”心理 [J], 易思平
4.由《让县自明本志令》看曹操的政治抱负 [J], 李晓龙
5.建安士人德才观嬗变的逻辑进程——以曹操“求贤令”为视角 [J], 樊智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曹操立储原因

浅析曹操立储原因

浅析曹操立储原因【摘要】东汉末年,三国鼎立,曹操霸业初成,立嗣问题责无旁贷。

在当时复杂的政治背景中,为求汉魏嬗代顺利完成,年迈的曹操一定要选一位符合他心意的君主替他完成心愿。

曹丕于乱世即位,顺利接替了父亲留下的基业,看似立储问题顺理成章,但其中并非没有曹操的运筹帷幄。

本文通过对曹操立储的外部条件及当时子嗣的自身状况作分析,对曹操立储的历史内涵提供新的认识。

【关键词】曹操;曹丕;曹植;立储原因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赤壁之战曹操败退江北,不再有战略上的南下行为,转为北方巩固统治。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汉献帝封曹操为魏公,曹魏集团已形成规模。

曹操地位日益稳固,野心也日益显著。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而其“壮心”也并不仅仅是东汉遗朝的冀州牧或者是丞相,在位期间未代汉,却已有代汉之心。

五十八岁的曹操可用的时间不多,而想做“周文王”的他,必然需要一个接班人来完成其想要完成的使命。

自然立储问题也提上了日程,曹操子嗣繁多,而于公元208年前后,候选人确定在了丁夫人所生曹植、曹丕、曹彰三人当中。

曹彰自然不用多论,《三国志·魏书·曹彰传》“太祖尝问诸子所好,使各言其志。

彰曰:‘好为将。

’太祖曰:“为将柰何?”对曰:“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

”。

愿为将之人,于乱世可能战场杀敌,战功赫赫,但作为一国之君君主却并不合适,曹操也深知曹彰无意于储位。

而最能让曹操权衡的,也只有曹丕和曹植了。

这便有了嫡长子与次子同为候选人之问题。

周一良先生在《魏晋南北朝史札记》中写道:“曹丕既非长子,故曹操‘不时立太子’,复有意立曹植”。

的确,曹丕“生于乱世,非始嫡子。

”但于曹操的儿子能够有资格做太子的,曹丕的嫡长子地位还是毫无争议。

而曹操初定太子并非只与嫡长子的问题有关,能力、才气尤为重要,曹植也可以说是上上人选。

“陈思王植字子建。

年十岁馀,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

三国演义知识考点及答案

三国演义知识考点及答案

三国演义知识考点及答案《三国演义》是中考甚至是高考的一个重点考试题型,今天本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三国演义》这本名著在考试时的考点内容,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三国演义知识考点及答案重点考题1.曹操次子是,为曹操之妻所生,因而亡故。

2.《三国演义》中有两个人的表字为“奉孝”,他们是和。

又有两个人的表字为“公明”,他们是和。

又有两个人的表字为“子远”,他们是和。

3.《三国演义》中,曹将夏侯憞的左目为所射。

曹豹是吕布的。

4.《三国演义》中,关羽的表字先为,后改为“云长”,败走麦城,为所擒。

5.合淝合战时,吴国牙将告诉孙仲谋先将战马后退,再催马跃桥,孙权才以得脱。

6.《三国演义》中,有“《左传》癖”,有“口吃”。

7.李傕领兵犯长安城,是听取了谋士的计策。

三国中号称“白马将军”的是。

8.曹孟德煮酒论英雄时,刘备说出的第一个人是。

9.三国后期,魏国人被称作“智囊”的人是,官居,为所斩。

10.曹操因为做了一个的梦,而决心不给司马氏兵权。

12.诸葛亮的父亲名为,诸葛玄是诸葛亮的。

13.诸葛亮死在,葬在,享年岁,病危之时,蜀汉后主派尚书李福前去问安,问丞相百年之后谁人可继任,诸葛亮先说,后说。

后诸葛武侯在给魏将托梦显圣。

14.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孝景帝玄孙。

其祖父为,父亲为。

刘备早年师从于。

15.蜀汉即将降魏时,后主的第个儿子誓死不降魏,官封王,后杀妻、子,自刎。

16.董卓表字为,因而做西凉刺史。

收复吕布时,是听取了身边谋士的计策。

17.群英会蒋干中计后,曹操下令掉杀蔡、张二将,后封和为水军都督。

18.诸葛亮之妻相丑,但有大才,孔明很多才学也取之于她,后生子,与武侯之孙,皆为所斩。

19.蜀汉最后一个年号为,后主刘禅表字为,做年皇帝位。

20.吴主孙权登基为皇帝后,封为丞相,孙权共在位年。

21.张飞被手下部将和所刺,后降吴,先主伐吴时,吴归还二人于刘备。

22.《周易摘抄》是东吴谋士的作品,当年孔明“舌战群儒”时有所提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 x曹操立嗣问题考辨柳春新曹操在曹丕!曹植之间择立继嗣o是建安后期政治中的重大事件∀它不仅决定着丕!植二人的政治命运o而且直接关系到汉魏嬗代的历史转折o因此o历来史家予以关注o是很自然的∀南宋人叶适认为o曹操打算在诸子中选择有才能者作为继嗣o并不专守嫡长~因此o/以文则k曹l植o以武则k曹l彰0o假使曹植稍用智术o即可得天下o故曹植有让位之德k5习学记言6卷二七l∀清代人宋翔凤认为o曹植淡泊功名o有忠义之心o而曹丕有代汉之意o 又居长嫡o故曹操舍曹植而立曹丕k5过庭录6卷一五/刘公斡0条l∀周一良先生在叶适!宋翔凤论述的基础上o对上述观点作了进一步阐释k5魏晋南北朝史札记6/曹丕曹植之争0条l∀曹道衡以当时各个阶级!阶层人物对立嗣问题的态度为主要依据o认为/从种种力量对比来说o在这场王位继承权斗争中o曹丕其实处于压倒优势而曹植处于绝对的劣势0k5从魏国政权看曹丕曹植之争6o5辽宁大学学报6t|{w年第v期l∀胡守为认为o曹操在选择继承人时既注重才能o又坚持道德标准o其态度是相当慎重的~曹植争嗣失败o主要是其德行有缺陷k5曹操在立嗣问题上的德才观6o5中山大学史学集刊6第t辑l∀综上可知o迄今对此的探讨o 尚无较一致的看法∀本文试图依据史籍记载o对立嗣问题作若干考辨o俾使事实更趋明朗∀一!史籍关于立嗣问题的结论性记述曹丕!曹植争为继嗣o丕胜而植败∀对于造成这一结局的原因o5三国志Ø魏书6有两处较为明确的记载∀其一o5陈思王植传6云}植既以才见异o而丁仪!丁訥!杨修等为之羽翼∀太祖k曹操l狐疑o几为太子者数矣∀而植任性而行o不自雕励o饮酒不节∀文帝k曹丕l御之以术o矫情自饰o宫人左右o 并为之说o故遂定为嗣∀其二o5贾诩传6云}是时o文帝为五官将o而临藺侯植才名方盛o各有党与o有夺宗之议∀,,太祖又尝屏除左右问诩o诩嘿然不对∀太祖曰}/与卿言而不答o何也 0诩曰}/属适有所思o故不即对耳∀0太祖曰}/何思 0诩曰}/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0太祖大笑o于是太子遂定∀这两处记载o一处是突出曹植!曹丕行为举止的差异o说明由此对立嗣问题造成的影响o即/宫人左右o并为之k曹丕l说0o以肯定的语气断言/故遂定为嗣0~一处是说贾诩故作深沉o借袁绍!刘表父子的故事打动曹操o 也以肯定的语气断定/于是太子遂定0∀古代史籍在记述重大事件的因果关系时o 往往强调一点o 不及其余o 这是通病k 纪传体较突出l ∀因此o 以上两处记载不是矛盾的o 而是互相补充的∀据此o 曹丕!曹植争为继嗣的斗争o 二人行为举止的差异及/宫人左右0的态度厚薄o 曹丕的年长身份与袁绍!刘表在立嗣问题上给予曹操的警示o 起了关键作用∀然而o 事情远非如此简单∀5三国志6卷二三5杨俊传6载}/初o 临藺候与俊善o 太祖适嗣未定o 密访群司∀0卷一二5崔琰传6亦载}/魏国既建o 拜尚书∀时未立太子o 临藺侯植有才而爱∀太祖狐疑o 以函令密访于外∀0表明曹操为立嗣问题曾广泛征求各下属机构中僚属的意见o 并采取了谨慎的隐蔽方式∀检核史籍o 明确记载曾接受咨访的有五人o 他们是太中大夫贾诩!尚书崔琰!东曹掾邢!侍中桓阶!中尉杨俊∀此外o 尚书仆射毛筁!西曹掾丁仪!黄门侍郎丁訥o 也当在受咨访者之列≠∀曹操如此郑重地向臣属征求意见o 那么o 依据臣属的集中看法o 即支持曹丕或支持曹植的主要理由和各自的支持率o 从而作出倾向性判断o 是在情理中的∀我们无法详知当时的具体情形o 但从种种迹象推断o 事情是朝着有利于曹丕的方向发展的∀支持曹植最得力者莫过于丁氏兄弟∀史称丁仪/与临藺侯亲善o 数称其奇才∀太祖既有意欲立植o 而仪又共赞之0 ∀丁訥曾劝谏曹操说}临藺侯天性仁孝o 发于自然o 而聪明智达o 其殆庶几∀至于博学渊识o 文章绝伦∀当今天下之贤才君子o 不问少长o 皆愿从其游而为之死o 实天所以钟福于大魏o 而永授无穷之祚也∀≈话中极尽赞美o 尤其点明/贤才君子0爱戴曹植o 可使大魏/永授无穷之祚0o 极富感染力∀这些话连曹操都觉得有些过份o 丁訥则申明自己/不避斧钺之诛o 敢不尽言0∀丁氏兄弟确实是倾全力支持曹植o 其主要理由即曹植具有/奇才0∀其次有杨俊o /俊虽并论文帝!临藺才分所长o 不适有所据当o 然称临藺犹美0…∀杨俊支持曹植的倾向是明显的o 但底气却不那么充足∀反过来看支持曹丕者的情况∀邢接受咨问答曰}/以庶代宗o 先世之戒也∀愿殿下深重察之d 0 毛筁密谏说}/近者袁绍以嫡庶不分o 覆宗灭国∀废立大事o 非所宜闻∀0 桓阶则/数陈文帝德优齿长o 宜为储副o 公规密谏o 前后恳至0o 其具体看法为}/今太子k 世子 l 仁冠群子o 名昭海内o 仁圣达节o 天下莫不闻~而大王甫以植而问臣o 臣诚惑之∀0 最突出的要算崔琰∀曹操用密函咨访o 他却/露板0回答说}盖闻5春秋6之义o 立子以长o 加五官将仁孝聪明o 宜承正统∀琰以死守之∀ 曹植是崔琰的侄女婿o 崔琰却在大庭广众之下o 据/5春秋6之义0o 力主曹丕/宜承正统0o 辞意决绝∀此举给予曹操及群僚的震动o 可以想见o 事实上o 曹操确实/贵其公亮o 喟然叹息0∀后来丁仪怀恨崔琰o 刻意加以陷害o 即萌因于此 ∀以上意见归结起来o 不外乎曹丕年岁居长o 符合/立子以长0的宗法制传统和原则~所谓/德优齿长0o 关键在于年齿o 因为在前引丁訥支持曹植的意见中o 也照例把德行褒赞了一番∀仔细推敲o 各人的看法虽有所偏重o 但态度果决却是一致的∀这毕竟是一个重视传统的时代∀贾诩回答曹操咨问的话o 已如前揭o 立意与崔琰等人略同o 而他引袁绍立嗣为诫o 毛筁同样做过∀可是o 陈寿为何独独强调贾诩的/定嗣0之功呢 我们有必要对贾诩其人其事稍作xx 曹操立嗣问题考辨y x中国史研究t||z年第w期考察∀贾诩o武威姑臧人o年少时被人称为有/良!平之奇0o后在董卓部凉州军阀中∀他曾倡议李莈!郭汜!张济等围攻长安o稍后投奔南阳张绣o充任谋主∀官渡之战前夕o袁绍遣使联络张绣o贾诩当众予以拒绝o并劝张绣归顺曹操o由此深得曹操钦重∀贾诩随从曹操征伐o也屡以计谋效用∀由于他/策谋深长0o故/天下之论智计者归之0βκ∀既然贾诩是这样一位饱经世故的智谋之士o他对立嗣问题的看法o曹操自然是十分重视的∀就贾诩而言o他密受曹丕委托o 当然想使自己的答辞切中要害o尽量对曹丕有利∀曹操既然有舍长立幼的想法o也就不会过份重视传统的宗法观念∀但是o如果由舍长立幼而引起争斗和内乱o则是曹操不能不顾忌的∀袁绍舍袁谭而立袁尚o在他死后o谭!尚兄弟互相攻伐o授曹操以隙o相继覆亡∀刘表舍刘琦而立刘琮o导致在他死后o荆州不保∀这些都是曹操亲见亲历之事o必然感触至深∀贾诩基于这种认识o以袁绍!刘表父子的故事作答o可谓正中要害~而以他的经历智计o其说服力是毛筁所无法比拟的∀以上大概就是陈寿将/定嗣0之功归于贾诩的原因∀质言之o崔琰等人对曹丕的支持o加深了曹操对曹丕已有政治地位的认识o而舍长立幼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o迫使他放弃了立曹植为嗣的想法∀二!立嗣问题的缘起以上针对史籍关于立嗣问题的结论性记述o着重考察了曹操征求臣属意见的情况∀然而o 要弄清该问题o还必须考察曹操对曹丕!曹植的态度演变o亦即该问题的缘起∀曹操长子曹昂为刘夫人所生∀建安二年k公元t|z年lo曹操征张绣于宛o曹昂从征∀张绣降而复叛o曹昂遇害∀其次有卞后k建安初为继室l所生四子}曹丕!曹彰!曹植和曹熊∀然而o曹操首先考虑的后嗣人选却是环夫人所生曹冲∀曹冲字仓舒o5三国志6卷二ο本传记载了他/以舟称象0和/智宥库吏0两件事o并说}冲仁爱识达o皆此类也∀凡应罪戮o而为冲微所辨理o赖以济宥者o前后数十∀太祖数对群臣称述o有欲传后意∀年十三o建安十三年疾病o太祖亲为请命∀及亡o哀甚∀文帝宽喻太祖o太祖曰}/此我之不幸o而汝曹幸也∀0以舟称象的故事流传于古代印度和中国o本传以曹冲当之o应属附会βλ∀不过o这并不影响人们对曹冲的认识∀曹冲的过人之处主要在于他/仁爱识达0o如智宥库吏之类∀本传注引5魏书6亦称}/冲每见当刑者o辄探睹其冤枉之情而微理之∀及勤劳之吏o以过误触罪o常为太祖陈说o宜宽宥之∀辨察仁爱o与性俱生∀0此处照应传文o突出表现了曹冲观察!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态度o以其十余之龄o实属难能可贵∀曹操寄未来于曹冲o/有欲传后意0o看重的正是这种秉性∀另据史载o刘先甥零陵周不疑o幼有异才o曹操谓曹冲可与其为俦~及曹冲卒o 曹操心忌不疑o遣刺客杀之βµ∀由此益见曹操对曹冲才能的器重∀曹丕常称}/家兄孝廉k曹昂lo自其分也∀若使仓舒在o我亦无天下∀0βν确是实情∀以上与曹丕!曹植争嗣虽无直接关联o但却清晰地反映出曹操的立嗣观念}嫡庶!长幼并不重要o关键在于政治才能∀正如叶适所说}/操于诸子o将择才而与之o意不专在嫡∀0βο由此才有后来的一系列事态∀5太平御览6卷二四一/五官中郎将0条引5魏武令6云}告子文k 曹彰l}沙k 汝l 等悉为侯o 而子桓k 曹丕l 独不封o 而为五官k 中l 郎将o 此是太子可知矣∀这是建安二十二年k 公元utz 年l 十月曹丕立为太子后o 曹操发给曹彰的一道教令∀它力图说明}建安十六年k 公元utt 年l 正月曹植等封侯k 以后诸子相继受封lo 曹丕为五官中郎将o 自那时起o 曹丕的太子地位实际上已经确定βπ∀该令掩盖择嗣内情的用意十分明显o 不过o 它也说明当初曹丕为五官中郎将o 地位有别于其他诸子o 确是实情∀我们不妨由此追述一下曹丕的政治履迹∀建安十一年k 公元usy 年l 春o 曹操征讨并州刺史高 o 留曹丕守邺o 以崔琰为傅∀这是曹丕第一次以世子身份充当留守重任o 时为us 岁∀十三!十四年o 曹丕从曹操南征荆州o 又从至扬州~回邺后o 参与议论/田畴让封0事o 建议/宜勿夺k 田畴之志l 以优其节0o 得到尚书令荀 !司隶校尉钟繇的支持βθ∀十六年正月o 曹丕为五官中郎将o 置官属o 为丞相副~曹操先后令凉茂!邴原为五官将长史o 并特意为拜授邴原作教令βρ∀同年七月o 曹操西征马超等关中诸将o 曹植等从征o 曹丕留守邺城o 以程昱参军事∀其间o 苏伯!田银在河间起义o 曹丕遣将军贾信前往镇压o 及时平定∀为如何处置降虏o 程昱与曹丕协商o 决定先请示曹操o 再作决断∀据史载}/太祖还o 闻之甚说o 谓昱曰}−君非徒明于军计o 又善处人父子之间∀.0βσ从曹操的话看o 他对曹丕的政治地位是相当重视的∀这个时期o 曹丕的世子身份和实际政治地位o 曹植!曹彰等无法比拟∀上节已经论述到o 曹操为立嗣问题/密访群司0o 崔琰!贾诩等人支持曹丕的意见影响了曹操的判断o 而这又是以曹丕的已有政治地位为基础的∀以上考察可补证这一结论∀曹丕!曹植争嗣起于何时 换言之o 曹操何时属意于曹植 有关材料大都称是在曹植封临侯时∀5三国志6卷一ο5荀 传6则称}/初o 文帝与平原侯植并有拟论o 文帝曲礼事 ∀0据此o 两人争嗣的开端还要早些o 即在曹植封平原侯时就已开始∀又因荀 死于建安十七年k 公元utu 年l 年底o 则最迟不得晚于是年∀按}曹植由平原侯徙封临藺侯在建安十九年k 公元utw 年lo 时为uv 岁∀据5曹植传6记载}年十岁余o 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o 太祖尝视其文o 谓植曰}/汝倩人邪 0植跪曰}/言出为论o 下笔成章o 顾当面试o 奈何倩人 0时邺铜爵台新成o 太祖悉将诸子登台o 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o 可观o 太祖甚异之∀关于这段记述o 卢弼认为}/十岁余已能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o 为一时事~善属文o登台作赋o 又为一时事∀0βτ按}铜爵台k 铜雀台l 作于建安十五年冬o 至十七年春始成o 登台作赋即在此时o 见曹丕5登台赋序6χκ∀由此推断}建安十七年春o 曹植的文才引起了曹操注意~至十八年五月曹操晋爵魏公o 魏国建立o 并不立即确立太子o 在曹丕!曹植之间已有所计较~十九年曹植徙封临藺侯后o 曹操欲立曹植的意图便十分明显了∀据本传载}/太祖征孙权o 使植留守邺o 戒之曰}−吾昔为顿丘令o 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o 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o 可不勉与d .0征孙权事在当年七月o 此前曹植已徙封临藺χλ∀古时诸侯出征o 则太子监国o 曹操留曹植守邺o 其意义即在于隐合古制之义~而他缘此勉励曹植o 更是意味深长∀在此之前o 留守邺城通常是由曹丕充任的o 这种角色的转换o 表明曹丕的地位已受到实际威胁∀曹植本传称}/太祖狐疑o 几为太子者数矣0o 并非虚言∀zx 曹操立嗣问题考辨{x中国史研究t||z年第w期然而o曹植终究未能立为继嗣∀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o但根本的有两点o一是政治抱负o 即篡汉之志o二是政治才能o即统治之才o曹操对曹植都不敢自信∀曹操在后来作的教令中说} /始谓子建k曹植lo儿中最可定大事∀0χµ所谓/定大事0o以曹操晚年的行事推断o无疑就是篡汉之事∀可见曹操是把选择继承人与完成篡汉大业联系起来考虑的o因此o他要求继承人必须具备篡汉之志和统治之才o并曾对曹植寄予厚望∀但是o曹植的表现却不能令曹操满意∀关于曹植缺乏明确的篡汉意向o曹丕则野心勃勃o周一良先生已有明晰辨证χνo此不赘述∀本文着重论述两人的统治才能∀关于曹植之才o本传称/每进见难问o应声而对0∀5三国志6卷二一5王粲传6注引5魏略6载o曹操遣邯郸淳往依曹植o植/与淳评说混元造化之端o品物区别之意o然后论羲皇以来贤圣名臣烈士优劣之差o次颂古今文章赋诔及当官政事宜所先后o又论用武行兵倚伏之势0~/及暮o淳归o对其所知叹植之材o谓之−天人.0∀传世5曹植集6录有5赞6us余篇o 历颂汉武以上帝王及上古始祖o又有5汉二祖优劣论6!5成王汉昭论6o可印证引文χο∀曹植才份很高o应无疑问∀但是o如果把曹植与曹冲作一比较o就可发现o曹植所表现出来的o主要是一种文才和论说之才o即他本人所谓/言出为论o下笔成章0o与曹冲具有实际观察!处理问题的能力迥然不同~更何况建安时期o激扬文字o论道古今o本来就是一时风气o不独曹植为然∀唯其如此o曹植的/才能0很晚才引起曹操注意o并且o这种/才能0能否转化为实际政治能力o也还须作一番考察∀三!曹操的考察与曹丕!曹植的较量曹操考察曹植及曹丕的情况o备载于5曹植传6注引5世语6o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其一o 作教令提问o由曹植作答~其二o令曹丕!曹植各出邺城一门o密敕门吏不让出城o以考验两人的临机决断能力∀当时o杨修和贾逵!王腸皆任丞相主簿o他们暗中帮助曹植o/预作答教0o但痕迹太露o被曹操/推问0而泄底~第二项考察也出现了类似情况∀其实o优秀的文人学士o并非必然就是志!才双修的政治家o有时甚至相反o曹植即是这样}他文采横溢o却囿于传统观念o对汉室心存眷恋~书生气重o拙于权术矫饰∀因此o考察的结果o曹植的政治抱负和才能终究不能令曹操放心χπ∀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o其它一些因素才显得重要起来o并影响了立嗣问题的结局∀除前述曹操征求臣属的意见外o与之相关o立嗣问题牵涉到一些重要的人事关系o它直接影响到后嗣的地位和权威o甚至更深层次的问题o曹操不能不慎重对待∀支持曹植最得力的丁氏兄弟o是曹操的旧友丁冲之子∀丁冲与曹操同籍χθo曾建议曹操/匡佐0汉献帝o两人情谊深厚∀丁仪号称/令士0o丁訥也颇有才学o是/谯沛人0中难得的文官之才o因而受到曹操的培植和宠信∀丁氏兄弟对/大魏0的忠心o曹操自然深信不疑∀然而o丁仪颇有报复妒忌之性格o他支持曹植而反对曹丕o即因为曹操打算将爱女许配给他o却被曹丕劝止∀据史载o丁仪任西曹掾o曾多次谗间毛筁!徐奕!何夔等~崔琰被杀o毛筁被废o 也是由他密告而引致χρ∀这种排斥异己的做法o使丁氏兄弟与众多臣僚构成了敌对形势o侍中桓阶!和洽!尚书傅巽等都是其反对派∀丁氏兄弟入仕较晚o除了仗恃曹操的宠信o本身并无政治根基∀若由曹植继嗣o 丁氏兄弟必然充任辅弼o 如此怎能保证不出内乱曹植的另一个主要支持者杨修o 是汉太尉杨彪之子!袁术之甥∀杨彪曾构嫌于曹操o 时值袁术在淮南称帝o /操托彪与术婚姻o 诬以欲图废置o 奏收下狱o 劾以大逆0χσ∀杨彪在狱中颇受折辱o 但终被放免∀后来o 他见/汉祚将终0o 便采取与曹氏不合作的态度∀杨修本人任丞相主簿期间o 恃才自负o 也颇遭曹操猜忌∀5曹植传6称}/太祖既虑终始之变o 以修颇有才策o 而又袁氏甥也o 于是以罪诛修∀0裴注引5典略6亦称}至二十四年秋o 公k 曹操l 以修前后漏泄言教o 交关诸侯o 乃收杀之∀修临死o 谓故人曰}/我固自以死之晚也∀0其意以为坐曹植也∀综合两段记述o 杨修的死因可概括为}曹操/虑终始之变0o 即顾忌杨修/才策0高深o 又是死敌袁氏之甥o 深恐后嗣难制而有颠覆之变o 因而要置他于死地∀这是曹操出于深层考虑而作出的根本决断∀所谓/以罪诛修0o 是具体运用手段的方面o 即藉口杨修/前后漏泄言教o 交关诸侯0o 将他诛杀∀虽然杨修死于建安二十四年k 公元ut|年l 秋o 上距曹操正式立嗣已近两年o 但他致死的直接原因主要是在这立嗣问题上暗中帮助曹植o 他临死前的话即证实了这一点~胡三省称/以修预作答教谓之−漏泄.o 与植往来谓之o −交关诸侯.0χτo 甚是∀总之o 以杨修的政治背景o 他与曹植关系密切o 对曹植争嗣实是一个障碍因素∀进一步考察o 我们还可发现o 曹植!曹丕在结交政治人物尤其是名士方面o 存在着较大差异∀曹植封平原侯时o 曹操选拔邢为其家丞o 并下令说}/侯家吏o 宜得渊深法度如邢辈∀0δκ邢是冀州名士o 人称/德行堂堂邢子昂0o 曹操让他侍从曹植o 就是要让曹植接受礼法熏陶∀然而o 曹植与邢颇不相合o 为此o 庶子刘桢特意致书曹植加以劝谏∀5晋书6卷三七5司马孚传6载}/魏陈思王植有俊才o 清选官属o 以孚为文学掾∀植负才陵物o 孚每切谏o 初不合意o 后乃谢之∀0也反映出曹植恃才任性o 不善结交人物∀相比之下o 曹丕要高明得多∀前面提到的崔琰!凉茂!邴原!程昱等人o 曹丕都与之有较好的合作关系o 而前三人是享有盛名的大名士∀不仅如此o 对荀 !贾诩等关键人物o 他也加意笼络∀我们不能忽视这种人事关系o 因为它实质上是政治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曹操的一生中o 充满着与各种名士的复杂关系o 或投靠o 或打击o 或联合o 或利用o 贯穿着他毕生事业的始终o 但总的来说o 联合!利用才是最终目标∀以此来衡量曹丕!曹植结交名士的表现o 高下立判∀曹操立嗣o 是一件最重要的/家事0o 因而也充满了感情因素∀这是与/国事0对应的另一个方面∀5曹植传6称}/性简易o 不治威仪∀舆马服饰o 不尚华丽∀每进见难问o 应声而对o 特见宠爱∀0表明曹植的性情!习尚与曹操相投合o 言辞对答也令其惬意o 因而深受宠爱∀在联络父子感情方面o 曹植捷足先登∀又5贾诩传6称}/文帝使人问诩自固之术o 诩曰}−愿将军恢崇德度o 躬素士之业o 朝夕孜孜o 不违子道∀如此而已∀.文帝从之o 深自砥砺∀0贾诩不愧为/论智计者0之宗主o 他提出的上述建议o 正是看似平凡!实则高明的/自固之术0o 对于联络父子感情o 极具针对性∀由此o 我们便不难理解史籍中的下列记述∀5三国志6卷二一5吴质传6注引5世语6载}曹操出征o 曹丕!曹植送于路侧∀曹植称述功德o 出口成章∀曹丕受吴质启发o 临别时哭泣而拜o /王k 曹操l 及左右咸欷o 于是皆以植辞多华o 而诚心不及也0∀前引5曹植传6载}/植任性而行o 不自雕励o 饮酒不节∀文帝御之以术o 矫情自饰o 宫人左右o 并为之说∀05三国志6卷二ο5赵王 传6载}/ 母k 王昭仪l 有宠于太祖∀及文|x 曹操立嗣问题考辨s y中国史研究t||z年第w期帝为嗣o 母有力∀0概括而言o曹丕/深自砥砺0o或/御之以术o矫情自饰0o收到了成效o 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曹操对曹植的眷爱之情∀通过以上考察o我们可获得两点认识∀首先o曹操一生爱才惜才o对己子尤其如此∀他因曹植之才而特加宠爱o以至欲立为嗣o其中情感因素实居主导方面∀但是o通过多方调查o发现曹植的政治抱负和才能都不能令人满意o而曹丕及其支持者的政治势力却相当强大o为避免不测之变o于是郑重地决定立曹丕为嗣∀其间o曹操经历了以理性思考澄清感性认识的过程∀不以感情用事o而是正确地审度时势o正是曹操在立嗣这类重大决策方面的英明之处∀顺便提及o前引5三国志Ø魏书Ø曹植传6o尤其是5贾诩传6关于立嗣问题的结论性记述o把握住了该问题的最突出现象o其丰富内涵则需要我们依据史实加以阐述∀其次o择立继嗣的过程实际上是篡汉建魏的一次预演o因为无论支持曹丕或支持曹植o都是以承认/大魏0为前提条件的∀曹操力图以魏代汉o臣僚们自然清楚o因此o对/大魏0立嗣关心o即显示了一种明确的支持态度o而持反对态度者o则不预于立嗣议论∀我们判断崔琰并非真正要反对曹操晋封魏王o这也是根据之一δλ∀总之o立嗣问题超出了其本身o意义重大∀四!结论综合以上论述o可得出如下结论∀一!曹丕!曹植争嗣起于建安十七至十九年间o原因是曹植的文才引起了曹操注意o同时o曹操在立嗣观念上重视政治才能o颇为轻视/立子以长0的宗法制传统和原则∀在此之前o 曹丕的世子身份和实际政治地位o曹植无法比拟∀二!曹操有立曹植为嗣的想法o却对其政治抱负和才能不敢自信∀就才能而言o曹植所表现出来的主要是一种文才和论说之才o能否转化为实际政治能力尚属疑问∀因此o曹操对曹植及曹丕进行了考察∀结果o曹植的政治抱负和才能终究不能令曹操放心∀三!于是o曹操转而征求各下属机构中僚属的意见∀在这方面o崔琰!贾诩等人支持曹丕的意见影响了曹操的判断o尤其是舍长立幼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o迫使他放弃了立曹植为嗣的想法∀另一方面o曹植的支持者丁仪的政治表现!杨修的复杂背景o以及曹植本人结交名士的态度o等等o都对曹植争嗣造成了不利影响∀四!立嗣是一件最重要的/家事0o其中充满了感情因素∀曹植本来在这方面占有绝对优势o但经过曹丕的种种努力o这种优势在很大程度上被抵消∀≠参看5三国志Ø魏书6各本传o及5曹植传6注引5魏略6!5文士传6载丁仪!丁訥事迹∀≈χµ前揭5曹植传6注引5魏略6!5文士传6!5魏武故事6∀… βκδκ5三国志6卷二三5杨俊传6!卷一二5邢传6!5毛筁传6!5崔琰传6!卷一ο5贾诩传6∀5三国志6卷二二5桓阶传6及注引5魏书6∀δλ参看拙作5崔琰之死与毛筁之废6o5武汉大学学报6t||z年第u期∀βλ参考周一良5魏晋南北朝史札记6/以舟称象0条∀βµ5三国志6卷六5刘表传6注引5零陵先贤传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