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 摘要
自然辩证法 摘要

如控制论创始人维纳认为他讨论的是地地道道的莱布尼茨问题,一般系统论创始人贝塔朗菲认为系统的概念也有漫长的历史,与莱布尼茨的自然哲学、马克思黑格尔的辩证法有关。
(3)哲学问题的探讨促进科学问题的解决
如现代哲学和科学关于“时间”问题的讨论。牛顿可逆时间、柏格森时间(创造进化论)、普利高津讨论时间。
辩证唯物自然观的基本内容:
(辩证的自然图景)
自然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物质系统
人化的自然的思想
自然、人与社会相统一的大自然的思想
辩证唯物自然观的基本特点
1.是一种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2.所揭示的自然观包括了人化的自然界,体现了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
3.将自然、人类与社会历史统一起来,将其看成一个统一的历史过程,遵循着统一的辩证法规律,体现了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
内在动力
1、科学理论与科学实验的矛盾
科学理论建立在科学实验之上
不论在哪里,实验方面的研究总是理论认识的必要前提,而且理论方面的主要进展只是在实验结果的压力下而不是依靠思辨来取得的。海森伯
科学实验总在一定理论指导下
2、科学理论内部的矛盾:悖论
理论矛盾(1)理论矛盾(2)悖论
高技术
高技术是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理论和最新的工艺技术基础
中世纪的光辉
中世纪的黑暗也透射着人类文明的光辉。基督教对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的积极影响。中世纪的文化,不仅表现为庞大的神学—哲学体系的建构,而且也表现为罗马法的恢复,自然科学研究的苏醒,特别是在文学和艺术方面,更是取得了辉煌灿烂的成就,不仅出现了一系列英雄文学和骑士文学的光辉篇章,而且创造出一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哥特式建筑,它使中世纪人的精神文化理念,在视觉形象艺术里达到了登峰造极的表现。基督教文化的繁荣把中世纪精神推到了顶峰,使它成为西方历史的一个卓越而独特的阶段。
自然辩证法结课专业论文

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论文题目:我对自然辩证法的看法学院:专业:姓名:学号:摘要:自然辩证法是研究生课程中一门必修的课程,这门课程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科研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使我们学到了如何运用哲学的眼光以及辩证的思维去看待问题,也使我们知道怎样的科学态度才是一名真正的科研工作者所应具备的。
对于在研究课题时所遇到的问题以辩证的,可持续发展的,创新的眼光去看待。
面对生活我们应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去乐观积极的生活。
也了解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自然的改造,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哲学辩证发展创新Abstract: Natural dialectics is a compulsory course in the course of study. This course has a vital role in our future study and research. It not only makes us learn how to use philosophy and dialectical thinking, but also makes us know how scientific attitude is a real scientific research workers should have. For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study of the subject of dialectical, sustainabledevelopment, and innovative vision to look at. In the face of life, we should take the right outlook on life, values, world outlook to positive life. Als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people to the natural transformation, people and natural harmony.Key words:Natural dialectics Philosophy DialecticalDevelopment Inn ovation一、自然辩证法的概述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自然辩证法小论文

浅谈自然辩证法的发展摘要:《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的主要著作之一,它对19世纪中叶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作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概括和总结,批判了自然科学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观点, 历来被认为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在科学实验基础上创立起来的标志。
自然辩证法事业在中国二十几年的蓬勃发展中取得了辉煌的业绩, 新的领域不断被开拓, 新的方法和理论层出不穷。
本文主要对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和发展历史进行阐述,并介绍了它在中国的影响和发展。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正文自然辩证法(Dialectics of Nature)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属于哲学门类。
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
就自然辩证法这个词的原义来说,它是指客观自然界发展的辩证法;就它的广义来说,就被称为自然辩证法的这个科学部门形成和发展的实际情况来说,它不仅研究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而且研究人对自然界的认识——自然科学的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 主要研究自然界发展的总规律、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规律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科学技术研究的方法。
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人类经过了漫长的对自然界的探索和认识过程,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根据当时自然科学的成果和哲学研究的成就相互结合形成了人们对自然界的各种不同认识。
到19世纪中叶后,由马克思和恩格斯经过认真研究总结创立了自然辩证法。
1755年康德和1796年拉普拉斯提出星云说开始,形而上学的自然观出现了第一个缺口。
19 世纪中后期, 由于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所引发的社会变革及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冲击日益严重, 为了揭示科学技术发展的深层奥秘及其与整个世界的关系, 恩格斯奋力写作了未完成的划时代巨著《自然辩证法》。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知识讲解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摘要: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一切学说的基础,这就必须从对物质世界本身的研究开始,而“自然界和人以外不存在任何东西”。
离开了自然界来讨论辩证法,一切都是空话,因为所谓客观辩证法是支配着整个自然界,而所谓主观辩证法,即辩证的思维,不过是自然界中到处盛行的对立中的运动的反映而已。
本文主要从自然辩证法的历史渊源,自然辩证法的两大主要内容,西方学界对其的批判以及自然辩证法对自然科学的指导作用几个方面来阐述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历史渊源主要内容批判指导作用自然辩证法的历史渊源《自然辩证法》是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一部尚未完成的著作,是恩格斯多年来对自然科学研究的总结。
对19世纪中期的主要自然科学成就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进行了概括,并批判了自然科学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观念。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领域的自然辩证法,有其历史的渊源。
从康德于1755年和拉普拉斯于1796年提出星云说,试图揭示天体演化的历史开始,形而上学的自然观被打开了第一个缺口。
19世纪以来,自然科学有了一系列重大发现,其中,能量转化、细胞学说和进化论,被恩格斯称之为自然科学中彻底动摇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三大发现。
这一切都从不同方面揭示了自然界的历史发展和普遍联系,充分展示了整个自然科学从经验到理论、从分析到综合的发展过程。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是在19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从哲学思想的渊源上说,它依据自然科学发展的成果,对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唯心主义辩证法进行了唯物主义的改造。
在《反杜林论》哲学篇和《自然辩证法》手稿中,恩格斯依据当时的自然科学成果,描绘了整个自然界发展的辩证图景,运用丰富的自然科学材料阐发了辩证法的基本规律,研究了各门自然科学的辩证内容。
他把自然科学所揭示的自然界的辩证法同自然科学认识发展和研究方法的辩证法联系起来研究,并认为从根本上来说认识的辩证法是客观的辩证法的反映,指出辩证法是唯一的、最高度地适合于自然观的这一发展阶段的思维方法。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知识讲解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摘要: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一切学说的基础,这就必须从对物质世界本身的研究开始,而“自然界和人以外不存在任何东西”。
离开了自然界来讨论辩证法,一切都是空话,因为所谓客观辩证法是支配着整个自然界,而所谓主观辩证法,即辩证的思维,不过是自然界中到处盛行的对立中的运动的反映而已。
本文主要从自然辩证法的历史渊源,自然辩证法的两大主要内容,西方学界对其的批判以及自然辩证法对自然科学的指导作用几个方面来阐述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历史渊源主要内容批判指导作用自然辩证法的历史渊源《自然辩证法》是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一部尚未完成的著作,是恩格斯多年来对自然科学研究的总结。
对19世纪中期的主要自然科学成就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进行了概括,并批判了自然科学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观念。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领域的自然辩证法,有其历史的渊源。
从康德于1755年和拉普拉斯于1796年提出星云说,试图揭示天体演化的历史开始,形而上学的自然观被打开了第一个缺口。
19世纪以来,自然科学有了一系列重大发现,其中,能量转化、细胞学说和进化论,被恩格斯称之为自然科学中彻底动摇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三大发现。
这一切都从不同方面揭示了自然界的历史发展和普遍联系,充分展示了整个自然科学从经验到理论、从分析到综合的发展过程。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是在19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从哲学思想的渊源上说,它依据自然科学发展的成果,对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唯心主义辩证法进行了唯物主义的改造。
在《反杜林论》哲学篇和《自然辩证法》手稿中,恩格斯依据当时的自然科学成果,描绘了整个自然界发展的辩证图景,运用丰富的自然科学材料阐发了辩证法的基本规律,研究了各门自然科学的辩证内容。
他把自然科学所揭示的自然界的辩证法同自然科学认识发展和研究方法的辩证法联系起来研究,并认为从根本上来说认识的辩证法是客观的辩证法的反映,指出辩证法是唯一的、最高度地适合于自然观的这一发展阶段的思维方法。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

近代自然科学革命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建立摘要: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
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是通过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日益被揭示出来的,两个方面的研究密切相联,不可分割。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领域的自然辩证法,有其历史的渊源。
从康德于1755年提出星云说和提出了太阳系和天体论。
拉普拉斯于1796年发表了宇宙体系统,试图揭示天体演化的历史开始,形而上学的自然观被打开了第一个缺口,1825年天体力学第一次把自然界理解为一个运动发展变化的过程,并将之归结为内引,把上帝排除在科学领域之外,星云假说发起了冲破形而上学自然观的革命。
1830-1833年赖尔《地质学原理》以现在还在起作用的原因解释地球表面以前的变化,漫长的巨大的地质演变是各种自然原因综和作用的结果,是长期渐进的积累过程。
恩格斯对其评价是赖尔第一次把理性带进了地质学中,他以地球的缓慢变化这样一种渐进作用代替了由于造物主的一时兴发所引起的突然革命。
19世纪以来,自然科学有了一系列发现,其中,能量转化、细胞学说和进化论,被恩格斯称之为自然科学中彻底动摇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三大发现。
这一切都从不同方面揭示了自然界的历史发展和普遍联系,充分展示了整个自然科学从经验到理论、从分析到综合的发展过程。
现代科学表明,自然界具有无穷的连续系列的层次结构,每一层次又是这个系列的不连续的“关节点”,并表现为各种不同的物质形态。
从微观尺度看,夸克(层子)组成了基本粒子,并服从于这一层次的特有规律,如量子色动力学定律。
基本粒子,主要是质子和中子,由强相互作用结合为原子核。
原子核和电子再通过电磁相互作用结合为原子,并进而结合为分子,如此等等。
从量子场论来看,任何微观粒子都是相应的场量子,它们既是间断的粒子,又是连续的波,因而也可以称为“波粒子”。
《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观

《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观【摘要】《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观非常重要,它提出了关于生态系统观点、自然界的循环与平衡、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价值观等内容。
这些理念对于我们理解和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观告诉我们要尊重自然,和谐共生,才能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文章探讨了《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挑战下,我们需要从中汲取借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推动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生态观、生态系统、循环与平衡、人类活动、生态文明建设、生态价值观、启示、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观《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观强调生态系统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复杂整体。
生态学家在研究生态系统的时候,不仅关注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更注重整个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非生物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生态观的核心思想是生物、环境和资源之间的协调与平衡,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
《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观认为自然界不是人类可以随意利用和改变的资源库,而是一个复杂而脆弱的生态系统。
人类的发展活动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尊重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只有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确保人类的长远利益。
《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观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提倡实行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推动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这一观点不仅对当前的环境问题具有重要启示,也为人类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生态观的提出,为我们构建美丽家园、建设美好未来指明了道路。
2. 正文2.1 生态系统观点生态系统观点是《自然辩证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指出生态系统是由生物、非生物元素和它们相互作用组成的复杂整体,具有稳定性和循环性。
生态系统观点认为,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只有保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自然辩证法论文

自然辨证法对我们生活的启示---------人与自然的关系摘要:“地力之生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但是近年来我们的生存环境正在逐渐地被破坏,伦敦烟雾事件、印尼海啸、亚马逊河热带雨林的锐减、全球气候变暖,如果我们不加以重视的话,那么我们将永远失去这个赖以生存的唯一的家。
面对这个影响到全人类的问题,我们必须找到一个可以切实解决问题的答案。
我们不得不承认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却伴随着自然环境的污染,不仅威胁了环境,而且破坏了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也就不存在持久的经济利益,我们应该在了解并且领悟了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后,能够合理的利用自然规律,使得人与自然能够协调发展从而促进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一、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目前全球存在的人与自然的一些问题,即环境问题、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生态问题环境等等。
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造成的影响。
世界人口的迅猛增长引起了许多问题,特别是一些经济不发达国家的人口过度增长,影响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给人类生活带来许多问题。
这一系列的问题致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失调,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在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来看,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就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双方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人从自然演化而来,其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自然,必然要通过生产劳动同自然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现在的自然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自然,而是到处都留下了人的意志印记的自然,即人化了的自然,“人化自然”表明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越来越密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背景
科学处于幼年时期,科学认识只达到事物的表面。
内容
主要是对世界本原的探索和解释。
性质
古代东方和西方的自然哲学,同自然科学的萌芽状态相适应,其中的唯物主义思想和辩证法思想具有朴素的、直观的性质。
古代朴素,直观地整体地从客观世界自身去寻找世界的本原;
(2)新兴学科的理论渊源发端于某些哲学
如控制论创始人维纳认为他讨论的是地地道道的莱布尼茨问题,一般系统论创始人贝塔朗菲认为系统的概念也有漫长的历史,与莱布尼茨的自然哲学、马克思黑格尔的辩证法有关。
(3)哲学问题的探讨促进科学问题的解决
如现代哲学和科学关于“时间”问题的讨论。牛顿可逆时间、柏格森时间(创造进化论)、普利高津讨论时间。
、内在动力
1、理论与实验的矛盾2、理论内部的矛盾
3、理论之间的矛盾
外在动力
1、社会生产
(1)社会生产不断向科学提出新的研究课题
①理论上总结已有的技术经验;
②社会需要提出许多从未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2)生产实践为科学的发展提供丰富的认识材料,为科学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生产实践为科学研究提供强大的物质手段
2、政治对科学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1)社会制度层面上
先进社会制度为科学发展提供更大的可能
资本主义VS封建社会;旧中国与社会主义中国
(2)在政策和体制的层面上
科技政策和体制决定了科学发展的方向、规模和速度,并完成着对科学系统与整个社会大系统的关系的调整。
(3)在社会政治行为及其所造成的政治形势上
战争及军事需要:
人类学家泰勒认为:原始人的
灵魂观念,是从对自身的生理
现象中产生的。
自然崇拜
人们把日、月、星、风、雨、雷、电、山川及动植物都作为崇拜对象。
图腾崇拜
图腾表示氏族之意。人们长期崇拜的动植物中逐渐分化出一种动物或植物,人们认为这种动物或植物同他们有某种亲缘关系(如氏族的祖宗)
祖先崇拜
巫术和祭祀
原始人企图通过图腾祭祀,祈祷祖宗的庇护,使氏族免受灾难。这是原始人的宗教迷信活动。
4.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在任何时候,人的能动性的发挥都不是无限的和绝对的,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
非科学
人们对于自然现象的理解,可以是哲学的,宗教的,艺术的和巫术的,这一切的形而上集合,构成“科学之外”,或曰非科学。科学和非科学构成认识论群体,它们在认识的作用上,无主次厚薄。我们把那些不满足科学命题必要条件的,即不可检验的知识理论体系,统称为非科学。也就是那些不满足精确性和可检验性的命题、问题或理论,无法用自然科学方法进行检验或评价的领域,如道德、哲学、宗教、神话、艺术等。有一类人们对于自然的认识,客观上是不真实的。它是人们对客观规律的猜测,并且不能严格地被经验证实,更经不起实验论证。如热质说、燃素说、以太说和灾变论。须注意的事,科学与非科学没有好坏、对错之分,它们只是标明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知识。然而,科学的、艺术的、巫术的、形而上学的认识,与科学相安无事只是一种理想。
影响的伦理难题
④对高技术进行伦理评估的途径与方法
1.3高技术伦理问题的产生
①不确定性后果、应用、发展走向
②隐象性非直观、无征兆、非全局
③系统复杂性
④伦理滞后性高技术发展速度远超技术伦理变化速度
高技术伦理问题的处理原则
①预防为主“责任伦理”德国哲学家尤纳斯和伦克
②以人为本
“人不是手段而是目的”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
内在动力
1、科学理论与科学实验的矛盾
科学理论建立在科学实验之上
不论在哪里,实验方面的研究总是理论认识的必要前提,而且理论方面的主要进展只是在实验结果的压力下而不是依靠思辨来取得的。海森伯
科学实验总在一定理论指导下
2、科学理论内部的矛盾:悖论
理论矛盾(1)理论矛盾(2)悖论
高技术
高技术是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理论和最新的工艺技术基础
再如彭加勒认识到绝对决定论是拉普拉斯造成的幻想
4、宗教对科学发展的影响
(1)宗教与科学的对立
1科学是宗教恭顺的婢女,不得超越宗教界限
2R·培根因对盲目信仰圣经的怀疑被囚14年
3维萨留斯《人体的解剖》死于耶路撒冷的忏悔路
4塞尔维特《基督教的复兴》血液循环,火刑。
5布鲁诺、伽利略
(2)宗教与科学的联系
被认可的炼金、炼丹、占星术、测绘是某些科学的萌芽
中世纪的光辉
中世纪的黑暗也透射着人类文明的光辉。基督教对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的积极影响。中世纪的文化,不仅表现为庞大的神学—哲学体系的建构,而且也表现为罗马法的恢复,自然科学研究的苏醒,特别是在文学和艺术方面,更是取得了辉煌灿烂的成就,不仅出现了一系列英雄文学和骑士文学的光辉篇章,而且创造出一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哥特式建筑,它使中世纪人的精神文化理念,在视觉形象艺术里达到了登峰造极的表现。基督教文化的繁荣把中世纪精神推到了顶峰,使它成为西方历史的一个卓越而独特的阶段。
基督教的五大论题
上帝创世说
人类中心说
原罪说
神恩说
对不朽的信仰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近代自然科学,又叫实验科学,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项重要成果,是人类科学史上的一次革命。中世纪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为近代科学提供了物质条件。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一种单纯用古典力学解释一切自然现象的观点。它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完全服从机械因果律。
辩证唯物自然观的基本内容:
(辩证的自然图景)
自然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物质系统
人化的自然的思想
自然、人与社会相统一的大自然的思想
辩证唯物自然观的基本特点
1.是一种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2.所揭示的自然观包括了人化的自然界,体现了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
3.将自然、人类与社会历史统一起来,将其看成一个统一的历史过程,遵循着统一的辩证法规律,体现了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
两种文化
1956年,英国作家(科学家)C·P斯诺发表了《两种文化与科学革命》的讲演,谈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文科学知识分子与科学知识分子及他们各自所代表的文化日益分化,形成了两种文化。
斯诺认为文学知识分子与科学家之间“存在着互不理解的鸿沟—有时(特别是在年青人中间)还互相憎恨和厌恶,当然大多数是由于缺乏了解,他们都荒谬地歪曲了对方的形象”。
伪科学
我国伪科学从1979年“耳朵识字”以来的特异功能和伪气功,也属于这一列。主要特征在于假借科学名义招摇撞骗。特异功能是以“超心理学”、“灵学”和“魔术”为基础的伪科学。象邱氏鼠药,非自然增高的药物或鞋垫,百病可治的磁铁,用汞化物漂白脸皮的方法,包括鸡血疗法、自来水疗法、尿疗法在内的信仰疗法,辟谷疗法,气功外气疗法,把红外线疗法胡谄为频谱治疗的方法,用磁石、抽取脂肪或用肥皂减肥的方法,和各种冒称科学的巫术,“人生预测”和“电脑算命”等。
辩证性:闪烁着辩证法的光辉,充分地注意到世界是一个运动变化着的世界;看到自然界的矛盾现象,并把对立面的对立统一作为事物发展的动力;
思辨性:古代朴素的自然观是唯物的辩证的,但是朴素的、直观感性的、猜测思辨的,它从总体上把握自然界,缺乏实验科学基础,把物质归结为一种具体形态,这是有缺陷的。
中世纪宗教神学的自然观
伪科学不同于科学中的谬误
伪科学不同于科学骗局
搞假数据,假结论,假论文,或者把别人的成果说成是自己的,都属于科学骗局。
伪科学不同于科学中的谬误
伪科学不同于科学骗局
伪科学与人们对非科学的态度有关
不说非科学是科学,它不是伪科学,偏要把非科学说成是科学,那么它就转化成伪科学。
科学发展的动力
一、外在动力
1、社会生产2、政治3、哲学4、宗教5、文化传统
防止为了功利主义的商业需要损害人的
安全、健康、发展
强调技术试验的人道主义和“知情同意”
原则
③整体主义整体维护人类利益和生态环境
②制度约束依靠制度伦理规约
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答:自然科学是研究无机自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属性在内的有机自然界的各门科学的总称。认识的对象是整个自然界,即自然界物质的各种类型、状态、属性及运动形式;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第一、自然科学是哲学发展的基础。第二、自然科学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哲学渊源。第三、自然科学不断丰富和推动哲学的发展。第四、哲学为自然科学提供逻辑范畴。第五、自然观为科学理论的建构提供某种契机,能够作为科学问题产生的起点。第六、自然观为科学理论的建构提供总的蓝图和哲学背景,这种蓝图或核心思想为科学理论的形成提供重要思路,具有关键性的启示作用。
5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原始神秘主义自然观
科学背景
经验形态的自然知识构成自然科学萌芽的最初形式。
内容
原始的万物有灵论、自然崇拜。
性质
多是想象和虚构的内容,包含很多谬误东西,但与后来的神学自然观不同,它是原始人试图解释自然的一种努力。
万物有灵论
一种认为自然界的各种事物
都具有灵魂的观念,是宗教的
最初形态之一。
人类自然观的发展
自然观是人们关于自然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的自然观,总是与这一时期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它既是人类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的概括和总结,又是指导人们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原始神秘主义自然观
2古代朴素的自然观
3中世纪宗教神学自然观
4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能够为当代社会带来巨大经
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知识密集、技术密集技术。
高技术伦理问题是什么
高技术伦理问题是指研究与开发高技术中产生的伦理问题
①在防范高技术可能产生的环境、安全、健康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