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关羽人物形象演变

合集下载

关羽形象演变对我国传统商业的阻碍

关羽形象演变对我国传统商业的阻碍

关羽形象演变对我国传统商业的阻碍摘要:现在,走进大大小小的商铺,总会发觉其中很多商家都供奉着作为“武财神”的关羽,这是什么缘故呢?关羽形象有着什么样的演变进程,和他对我国传统商业有哪些阻碍呢?关键字:关羽形象演变忠义诚信我国传统商业阻碍一、关羽形象的演变关羽是一名真实的历史人物。

他生前只是三国时期众多武将之一,和刘备蜀汉集团的重要人物之一,身后却被官方慢慢晋封为公、王、帝君、大帝,同时受到儒、佛、道三教的尊崇,作为“武庙”主神与“文庙”孔子并祀。

关羽不仅受到官方的青睐,在民间更有着壮大的阻碍力。

众多关帝庙一直是历代香火旺盛的庙宇之一,许多工商业、服务行业者把关羽作为“行业神”或“祖师神”。

现在,走进大大小小的商铺,总会发觉其中很多商家都供奉着作为“武财神”的关羽。

从古至今,关羽的形象一直都处在一个被神化和异化的演变进程中,已经成为一种符号或标志。

在那个进程中,小说、戏剧等公共文化传媒无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及其形象的完美化《三国演义》中关羽的成功塑造和反复述说,对其形象地渲染和普及起了专门大的作用。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一方面继承了在元朝三国戏中的儒将形象,另一方面又有新的进展。

或夸张、或虚构、或无中生有地编造出了众多的动人故事,如义斩县尹、桃园结义、义护二嫂、义释曹操等。

有关关羽自大、自豪的阴暗面被专门大程度上的淡化,而其忠信仁义的辉煌面则加倍光荣耀目。

但是,如此的关羽,已经远离了真实的自己,其形象已被完美化。

2古代戏剧中的关羽及其形象的神圣化三国戏从元朝开始成为戏曲作品中的重要一类,还显现了一类专门围绕关羽事迹而展开的戏,即关公戏。

而专门演一个人的戏,这种情形在中国戏曲史上是唯一无二的。

关公戏,以通俗易懂、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势对宣传和塑造关公形象,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关公戏大多数都来自《三国演义》。

固然,这些戏曲的编剧也会依照公共心理和个人好恶对已经偏离史实的演义故事进行二次加工,再加上本就取材于民间传奇的剧目的演出,关羽的形象慢慢离开人而上升到神的地位,关公戏在演出时也显现了一种类似于神灵崇拜的诸多禁忌。

考述关羽形象经典化的过程

考述关羽形象经典化的过程

t 刚刚因恢复秩序而稍为好转的中国财 L , 题 , 国 将 视 线 移 至 人 口众 多 的 叶 , 图 世 界唯 一通 货 用 银 的大 国 , 白银 保 有 量对 信一 , 美 1 力 其 经形势 再度 恶化 。当时金融专家杨格就指 在 此 开 辟 新 市场 , 而 达 到 “ 激 所 有 的美 平 衡 同际银 价 有 重要 影 响 。 进 刺 一旦 中方 抛售 白
信 勇 的思 想 境 界 。 圣帝君” 明朝明思宗奉其为“ 、 真元显应昭明 坚定信念有始有终 ,情义恩怨辨析分 明, 《 三国演义》 这部 小说 到明代 中叶时流 翼汉天尊”清朝清世祖奉其为“ 、 忠义神武关 守 诺 言 忠 贞 不 二 ,认 为 关 羽 是 尽 忠 尽 义 之 对社会各 阶层产生 了很大 一 可 圣大帝”清朝清高宗奉其为“ 、 山西关夫子” 人 , 座 关 帝 圣 殿 , 能 就 是 那 方 水 土 民俗 传 已经十分广泛 , 、
19 ) 灵 、 蜀书》 等整理后编成《 三国志》 记载 了三国 , 写告辞信 , 保护刘备家眷找到刘备 。刘备称 (76 钦 颁 “ 威 攸 宅 ” 清 文 宗 咸 丰 元 年 《
汉中王时 , 拜关羽为大将军总领荆州 , 五 (8 1御 书 “ 灵 如 在 ”清 咸 丰 六 年 (86 时期的主要人 物和主要历史事件 , 中对关 为“ 15 ) 声 、 15 ) 其 虎上将” 之首。 在与曹将庞德作战时, 关羽水 文宗又御书“ 万世人极” 都是盛赞关羽的言 羽 的事迹作了一些记录。 , 元代关汉卿创作了 淹七军 , 斩杀庞德 , 威震华夏 。 但最后大意失 辞 , 关 羽 与孔 子齐 名 i 将 。 荆州 , 败走麦城 , 遭孙权伏兵生擒 。 关删遇害
白银。该年 中国出超 白银近 200万 , 60 不单

由勇武而忠义:中古时期关羽形象的演变

由勇武而忠义:中古时期关羽形象的演变

由勇武而忠义:中古时期关羽形象的演变
宗亮
【期刊名称】《运城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2(40)5
【摘要】中古时期对于关羽形象的书写和构建经历了复杂过程。

在此过程中,先后出现了三个阶段、三种主要的关羽历史形象:首先是南北对立政权各自书写和塑造的关羽形象,蜀汉是匡国辅臣形象,孙吴政权极力贬低关羽,曹魏政权处于“超然”姿态;其后,关羽形象较为多元化,呈现出勇武、忠义等多种面相,在北朝诸政权中,关羽作为历史英雄,其勇武精神被将领及士人推崇;隋唐五代之时,忠义崇拜的典范逐渐从关龙逄向关羽转变,关羽最终取代了关龙逄,成为中国古代忠义叙事的典型。

【总页数】6页(P8-12)
【作者】宗亮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9
【相关文献】
1.明清通俗小说与中华民族传统典范人格塑造——以《三国演义》关羽忠义形象为例
2.关羽“忠义”形象形成的历史渊源
3.中日忠义形象对比研究——以关羽和楠木正成为例
4.新思路、大视野下的关羽研究——读刘海燕《从民间到经典——关羽形象与关羽崇拜的生成演变史论》
5.忠义、勇武、才艺、巧变和聪睿的完美融合——试论《水浒传》中燕青的人物形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羽从人到神的演变

关羽从人到神的演变

漫议关羽从人到神的嬗变古今中外,恐怕都难以找到第二个这样的例子:一个极为普通的纠纠武夫,既没有像孔丘耶稣那样,上下求索,摩顶放踵,创造了某个民族的精神体系;也不曾如穆罕默德甘地一般横空出世挥斥八极,为立国兴邦建下名垂青史的旷世伟业,然而此人却在一个相当长的时代里,成为了一个民族万人崇仰的“圣人”,成为了绵延世代的精神偶像。

这个人就是关羽。

应该说,关羽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极其普通的人物,在中华民族风云变幻大故迭起的历史长河里,他只不过是一粒小小的砂子。

他的身世并不显赫,勋业也十分寻常。

作为山西解良区区一介贩夫走卒,遭逢乱世,际会风云,与那个因时趁势努力想复兴汉室的刘备相识,在那群雄逐鹿之时,同甘共苦,南北转战,最终作了一个刘备自封的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蜀汉“前将军”和“汉寿亭侯”;终其一生,除了与刘备一起经历了无数艰难困顿,颠沛流离之外,作为一位身经百战的蜀国主将,他平生的战绩也只有建安24年樊城之役降于禁擒庞德那一次最为辉煌,即便是这次胜利,某种意义上也得益于一场大水的帮助;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关羽并未给人们留下什么深刻美好的印象,仅就历史上那些吟咏三国故事的文人墨客的诗篇里,既有苏轼赞颂诸葛亮、周瑜的“羽扇纶巾,强虏灰飞烟灭”、“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的词句,也有辛弃疾叹赏孙权“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感慨,却偏偏就没有人肯提及关羽。

作为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关羽自身其实并不完美,他的目空一切,刚愎自用,目光短浅,心地褊狭,使他在各种情况下都吃过苦头。

比如他极力阻止刘备三顾茅庐敦请诸葛亮而遭到刘备的呵斥;听说老将黄忠与他同列受封而大发脾气等等;尤其是当他身膺封疆重任镇守荆州时,骄狂猜忌,动辄构衅,严重破坏了刘备诸葛亮苦心经营的联吴抗曹战略决策,以致于建安24年10月痛失南郡,接着败走麦城,不仅将偌大个荆州拱手让与了孙吴,自己也丧元于一个无名小卒潘璋之手。

平心而论:作为真实的历史人物,关羽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位能在两军阵前斩将搴旗,好勇斗狠,常常讲点江湖义气也常常遭人诟病的武将,即便在三国时代,无论是战绩抑或是人品,他的名气甚至还在周瑜、陆逊、张辽诸人之下。

关羽形象的各个阶段及其特点

关羽形象的各个阶段及其特点

关羽形象的各个阶段及其特点关公形象的演变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依次为历史记载、民间传说、话本杂剧、章回小说。

在陈寿的《三国志》中,有一篇《关张马黄赵传》,其中的关公形象为历史记载。

陈寿评述道:“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

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

”他此时的特点概括为忠义、勇武、高傲、刚愎、不能容忍。

在民间传说以及其他的阶段,主要在道德和才能上对关公加以强化。

宋代的《三国志平话》中为了迎合普通大众的心理,说话艺人,强调了关公的平民出身,说话做事有甚至些粗俗,并且模糊处理了关公之死。

在元杂剧中关公的形象焕发出了新的光彩,升华到了新的层次-----成为了汉民族的象征。

宋元之时,汉民族屡受少数民族的欺压,特别是在元朝,汉人地位低下。

此时剧作家充分发挥想象将关羽塑造成一个顶天立地、英武豪迈、事业辉煌、高大完美,无与伦比的英雄楷模。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吸收前人的大量经验,加上自己的理解,将关羽写成“义绝”。

对关羽外表的描写是“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若红枣,唇若施脂,丹凤眼,卧蚕眉,青龙偃月刀,啸风赤兔马。

”给人感觉是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青史对灯”一节还表现他的儒雅,至此他已是文武双全了。

关羽以忠义传世,在下邳兵败降曹,斩颜良文丑后又追兄而去时,曹操赞美曰:“财贿不足以动其心,爵禄不足以移其志”,“事主不忘其本,乃天下之义士也;来去明白,乃天下之丈夫也”。

关羽作为忠义的楷模,勇武的化身,充分体现了阳刚之美,寄托着士大夫和大众的道德理想、审美追求。

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生物系黄东方2010221106200050。

论《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形象(定稿)(1)

论《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形象(定稿)(1)

看《三国演义》后心得------谈关羽形象内容提要:《三国演义》是一部塑造人物形象艺术水平极大的作品,其中众多的武将、文臣、谋士被塑造得栩栩如生,而关羽则是其中一位被艺术加工成的英雄人物。

他是一位忠于蜀汉事业、忠义耿直、知恩图报的仁义豪杰,又是一位武艺超群、有勇有谋、屡立战功威震“三国”的英雄。

但在其忠义智勇的形象背后,随着地位的提升,他变得有些自高自大、居功自傲,导致后来兵败遇害的悲剧结局。

在后人的心目中,关羽地位显赫,受到官民的普遍祭祀,成为世人的典范。

总来说之,这个人物形象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环境的影响下形成的,有很多主客观方面的因素。

关键词:《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演义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小说。

在一系列艺术人物当中,关羽是英雄形象的代表,他不但是位忠臣义士,而且有勇有谋,是忠义智勇兼备的人物。

关羽集众多美德于一身,被历代仁人志士奉为修身、厉志、敬业的人生楷模。

一、关羽的生平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良人也。

他出生寒微,因路见不平杀了当地豪霸,逃难江湖,奔走琢郡与张飞投奔刘备手下,结为生死之交,齐心协力共图匡扶汉室。

时刘备投靠军阀公孙瓒,做了平原令,任关羽为马弓手,之后刘备兵败投靠袁绍,关羽被曹操待以后礼,拜为偏将军,封为汉寿亭侯。

但关羽始终不忘旧主,身在曹营心在汉,为报达曹操礼遇之恩,他策马千万众之中,杀颜良、诛文丑,解曹军白马之围。

同年,关羽获悉刘备音信后,“过五关斩六将”,离开曹操重新追随刘备。

刘备进攻西川时,关羽留任襄阳太守,被封为荡寇将军,负责守卫荆州,与东吴一起多次击退曹操的入侵。

刘备进位汉中王后,封关羽为“五虎大将”之首。

之后关羽因为刚愎自用,不顾诸葛亮的“北抗曹操、东和孙权”的政策,以致于被吴军攻破荆州,兵败走麦城,被吴国将领马忠擒获后遇害。

二、关羽之“忠、义、仁、勇、智”关羽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文学形象,他是正义的化身,他忠于蜀汉、一身正气,不但武艺超群,而且智勇双全,是作者强烈赞扬的英雄人物。

关羽形象与关羽崇拜的演变史论

关羽形象与关羽崇拜的演变史论

关羽形象与关羽崇拜的演变史论关羽形象与关羽崇拜的演变史论本论文主要考察关羽由历史人物到文学形象,到宗教神灵的历史过程,关羽形象的演变轨迹是中国古代许多历史人物形象的演变轨迹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通过分析关羽形象的演变规律,挖掘其演变的深层文化底蕴,可以揭示中国文化传统中独特的人文精神。

通过分析各种文学作品对关羽形象的塑造,展现其绚烂多彩的艺术魅力,从而观照中华民族造人造神的审美追求。

关羽形象演变、生成的过程同时也是关羽崇拜形成、发展的过程。

《三国志演义》的广泛影响,使关羽形象在文学领域逐步象征化、符号化,成为社会意识形态中的固定意象。

在社会各阶层对关羽的塑造中,忠、仁、义、礼、智、信等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固化在关羽形象当中,使关羽成为了人所瞩目的偶像。

在封建帝王神道设教的促进下,在文人纯粹唯美的颂扬中,在百姓祈愿平安幸福的祭拜中,关羽逐渐被提升到伏魔大帝的神位。

这样,关羽不仅成为这些文化精神的代表性人物,而且也被赋予超自然的神性特征,并通过这种神灵的形象在信徒心中产生神圣感、畏惧感等情感体验,从而对人进行道德约束。

文章的上编“关羽形象与关羽崇拜的演变轨迹”是对关羽形象的历史纵深的梳理,是对关羽崇拜历时性的介绍,考察关羽形象符号化的过程。

下编“关羽形象与关羽崇拜的多种形态探析”主要考察各种类型的文本对于关羽形象生成所产生的不同影响和作用。

最终,文本中生成的关羽形象推动关羽崇拜走向宗教的鼎盛。

结论部分通过分析关羽形象的生成机制与传播流程,进而对关羽崇拜现象进行文化阐释。

绪论6-16第一节关羽研究综述6-13第二节本文的构思与方法13-16上编:关羽形象与关羽崇拜的演变轨迹16-94第一章从三国到隋唐时期:关羽形象与关羽崇拜的早期形态17-35第一节关羽生平:一个中古战将的真实人生17-23第二节史传:片段人生的联缀23-26第三节魏晋南北朝时期关羽事迹的传播26-29第四节隋唐时期关羽故事的宗教形态29-35第二章宋元时期:故事勃兴与关羽形象特质的确立35-58第一节宋代关羽形象的时代特质与宗教传说35-41第二节元代俗文化背景下关羽信仰的勃兴41-46第三节宋元史传中的关羽形象46-47第四节宋元民间口头史诗中的关羽形象47-52第五节宋元戏曲中的关羽形象52-58第三章元、明之际:《三国志演义》与关羽形象的文学定型58-77第一节文本的流变与关羽形象的发展58-65第二节关索形象的文学构思与民间传播65-74第三节关羽形象在明代的传播及其社会影响74-77第四章关羽形象与关羽崇拜的影响与传播77-87第一节关羽形象与关羽崇拜在清代的影响与传播77-80第二节关羽形象与关羽崇拜在境内少数民族中的影响和传播80-84第三节关羽形象与关羽崇拜在域外的影响与传播84-87小结87-94下编:关羽形象与关羽崇拜的多种形态探析94-211第五章雅文学中的关羽形象论析95-113第一节传记文学中的关羽形象95-101第二节诗歌中的关羽形象与物化意象101-113第六章俗文学中的关羽形象论析(上)113-140第一节《三国志演义》中的关羽形象113-129第二节《关帝历代显圣志传》中的关羽形象129-134第三节《三国志玉玺传》及其他说唱文学中的关羽形象134-140第七章俗文学中的关羽形象论析(下)140-178第一节明代关羽戏中关羽形象的多种形态140-151第二节清代的关羽戏及其关羽形象的整合151-165第三节民间传说中的关羽形象165-178第八章泛文学中的关羽形象论析178-203第一节神职与祭典:走向多元合一的神性历程178-185第二节善书中的关羽:民间的道德守护神185-189第三节宝卷中的关羽:无生老母的信徒189-193第四节碑记楹联中的关羽形象193-203结论203-211附录关羽研究资料汇编211-一:历史中的关羽故事211-215二:《三国志演义》诸本有关关羽诗歌统计比较215-219三:关羽传说资料汇编(230个故事)219-233四:历代关羽诗歌、散文、楹联(略)233-参考书目-242中文摘要242-245。

名将关羽的形象演变与历史传承

名将关羽的形象演变与历史传承

名将关羽的形象演变与历史传承关羽,名云长,字长生,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名将之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关羽被视为忠义之人的典范,其形象在历史中经历了多次演变,但其忠诚、勇猛、仁义的精神始终深深地影响着后世。

关羽的形象最早出现在《三国演义》中,由此形成了广大读者的印象。

在小说中,关羽以一把青龙偃月刀和红脸孔的形象出现,举世闻名。

他的形象总结为“美貌、仪表堂堂、骁勇善战、忠诚耿直、待人宽厚、有担当”。

关羽在小说中为了不背叛刘备,甘愿离乡背井,流浪天涯,力保刘备到中原立业。

关羽的忠诚和勇敢使他成为无数读者心中的英雄。

然而,在历史上,关羽的形象并非仅限于小说中的刻画。

在《后汉书》、《三国志》等正史记载中,关羽的形象已经开始出现。

他出生在河北渔阳(今河北省涿州市)一个贫寒家庭,早年在黑山黄巾军起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关羽的勇猛和战绩为他赢得了人们的敬佩和尊重。

他在统一华北的过程中,展现出了非凡的智谋和勇气。

关羽在曹魏时期为了保护刘备,一直忠诚地为刘备效力,并奉刘备为帝,以表明对刘备的忠诚。

他立下了赫赫战功,成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将领之一。

然而,尽管关羽在演义和正史中的形象都表现出高尚的品质,但他的形象在历史传承中却出现了不同的解读。

比如,在民间传说中,关羽被奉为神明,成了勇士之神。

在许多农村地区,人们会设有关帝庙,祭拜关羽,祈求保佑平安和发财。

这种神化的关羽形象曾被用作抵抗异族入侵和维护社会秩序的象征。

此外,关羽也以文化符号的形式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中得到表达。

例如,在京剧中,关羽以红脸孔和流苏装饰的造型出现,扮演者以深情、威严的表演风格展现关羽的英雄形象,演绎他不畏强敌、奋勇杀敌的精神风貌。

在电视剧和电影中,关羽的形象也屡次被演绎,成为经典的人物角色。

虽然关羽的形象在历史传承中经历了多次演变,但他的忠诚、勇猛、仁义的精神一直深深地根植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无论是在小说中的刻画,还是在正史和民间传说中的解读,关羽作为中国历史上的名将,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品质和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关羽形象演变成因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赵迪指导老师宋红霞摘要关羽既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同时也是作家们笔下艺术化的人物。

本文主要以《三国志》、《三国演义》、民间三国故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了解关羽形象的演变过程,分析了关羽形象演变的主要原因。

影响关羽形象演变的因素主要包括社会风尚的变化,统治者的统治需要,民众的感情寄托,文化消费市场的形成。

不同的阶层出于不同的目的共同完成了对关羽形象的塑造。

关羽形象中凝聚了传统中华文化中的忠义、勇武、诚信、是传统中华文化中意志和力量的代表,寄托着人们的道德理想。

关羽文化精髓中的忠义、勇武、诚信对我们现在构建和谐社会仍有着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关羽;形象演变;因素The Reason of Evolution of Guanyu’s ImageABSTRACTGuan yu is a person who really exist in history and he is also a person in literary. In this article ,we will compare Three Kingdoms ,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and the folklore of the three kingoms,through comparing,we will understand the process of evolution of the image of Guanyu.Analysis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image of Guan Yu main reason. Affect the image of the evolution of Guan Yu factors include changes in social habits, the ruling requires rulers, emotional sustenance people formed cultural consumption market. Different classes for different purposes completed the image of the shape of Guan Yu. Image of Guan Yu in the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of loyalty, bravery, honesty, on behalf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will and power, and is entrusted with people's moral ideals. Guan cultural essence of loyalty, bravery, integrity to build a harmonious society we still have a great role.KEY WORDS:Guanyu;Image of evolution; factors目录前言 (1)一、关羽的形象演变历程 (2)(一)历史文献中的关羽 (2)(二)艺术文本中的关羽 (6)(三)民间习俗中的关羽 (11)二、关羽形象演变因素分析 (13)(一)社会风尚的影响 (13)(二)统治者的需求 (14)(三)民众的情感诉求 (16)(四)文化消费市场的推动 (17)三、关羽形象演变的启示 (19)(一)关羽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关羽文化对构建经济社会的意义 (20)(三)关羽文化对加强民族凝聚力的意义 (21)结论 (23)谢辞 (24)参考文献 (25)外文资料翻译 (26)前言自从三国以来,与关羽相关的作品甚多。

从历史记载上来看,关羽具有忠义的品格,又骁勇善战,但同时关羽又是一个缺点较多的将领。

唐代以前,关羽对于人们而言只是一个普通武将,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宋代开始,由于民间文学不断发展,《三国志平话》、《三国演义》等作品相继问世,尤其是《三国演义》中塑造的关羽形象深入人心,虽然有少部分缺点,可是其忠义、英勇盖世的特征却被不断放大渲染,使关羽成为了《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

而在明清时期,有关关羽的戏剧更是普遍,在戏剧里,关羽的形象更加高大正义。

通过小说、戏剧等民间文学的加工和传播,关羽被塑造为“武圣人”。

而关羽也渐渐成为全能的神明,被人们供奉至今。

也是因为这种形象转变,有关关羽形象的研究一直都是热门话题,也取得丰硕的成果。

但是对于关羽形象演变成因探索则较少,虽然大家都认同关羽形象演变是社会,政治,文化等多种因素促成的结果,但从研究成果来看,得出的结论大多着眼于统治者的统治需要这一点,其他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关羽形象演变与佛教道教的发展有关,但大多没有从多方面进行探索。

关羽从普通武将变为如今的神明有着政治、社会、历史等因素的交互影响。

本文将以《三国志》、《三国演义》以及民间传说中的关羽形象的变化为研究对象,探究影响关羽形象变化的因素。

并从关羽形象演变中了解其背后所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以及对今天我们构造和谐社会有哪些启示。

一、关羽的形象演变历程(一)历史文献中的关羽从三国时代以后一直到唐朝末年,这一时间段内,人们对关羽的形象认识,基本是遵循史书的描写,而其中的代表就是《三国志》。

《三国志》是最早的,也是最权威的记载了有关关羽的历史文献。

因此有关关羽的真实形象这一部分,我们以陈寿的《三国志》以及裴松之的《三国志注》为主要依据,并从其他史籍中寻找相关材料来做补充。

在《三国志》中,除了《蜀书·关张马黄赵传》中有直接描写关羽的篇幅,在《魏书》、《吴书》两部分中也有通过他人之口间接提到关羽。

陈寿对关羽的综合评价是“关羽、张飞皆万人之敌,为虎世臣。

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

然羽刚而自衿,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

”从这里不难看出,陈寿作为一个西蜀遗民对关羽的评价并不算高。

接下来我们就以《三国志》以及后人裴松之为《三国志》所作注中的记载为主要材料,全面总结一下关羽的形象特征。

1、生平简介关羽的身世和外貌年龄等在史书中的记载都非常少,《三国志》对关羽的描述十分简短只有“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

”这三句话。

除此之外,还能知道的是在一封诸葛亮回复关羽的书信中曾提到“尤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从这句话中可以得知关羽的胡须很漂亮,这也是关羽外貌的一个标志,也在后来的关羽形象演变过程中流传下来。

关于关羽的出生、年龄、家世等史书并没有记载,除了部分事迹以外,只有记载关羽死于建安二十四年,且没有留下任何后代。

在《三国志》中对关羽如何与刘备相遇,乃至后世流传的那些关羽参与的战役,史书上并没有详细的记载。

按照史书的记载,关羽的生平事迹的轨迹为:驻守下邺→投降曹操→斩颜良→“羽尽封其所赐”→辞曹归刘→镇守荆州→刮骨疗伤→辱使拒与孙权联姻→伐襄阳→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死于异乡。

就关羽一生来说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期跟随刘备四处征战,立下汗马功劳,成为刘备的得力大将。

后期镇守荆州,而且其缺点基本也在镇守荆州的阶段展现。

2、性格特征(1)英勇忠义在《蜀书·关张马黄赵传》中,对于关羽的描写,虽然批判占的比重较大,但是也不乏对关羽英勇的描写。

例如,陈寿在关羽传的部分中,特地详细的记载了关羽刮骨疗伤的传神事迹。

关羽曾经在进攻樊城的时候被一支毒箭射中右手臂,请来神医华佗来为他用刀刮骨去毒,关羽二话没说便伸出手臂让华佗刮骨,并且没有使用任何麻药。

关羽的部下都面色如土,而关羽却能一边刮骨疗毒,一边饮酒甚至下棋,全无痛苦之色。

在《三国志》其他篇幅中涉及到关羽,大多也是描写关羽的英勇。

如表所列:从其他将士的评价中不难看出,关羽的骁勇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认可,“英勇”这一特征在后来也贯穿关羽形象演变过程中。

因为“英勇”这一特征,后来历史上人们常常将当时的猛将与关羽相媲美,这也是对关羽英勇的一种认可。

虽然关羽的英勇是事实,但是纵观上述例子以及后来史书中的记载(这里的史书主要指从三国以后到唐末宋初),不难看出“英勇”并非只有关羽一人可以担当的起。

三国大将之中,不乏勇者。

关羽的形象可以不断升华是因为关羽身上有着一定的优秀品质,那就是“英勇”与“忠义”。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历史上的关羽“英勇”是事实,但是如果将其与三国其他名将相比,这方面并不算特别突出。

接下来我们就从他优秀品质的另一方面“忠义”来做探讨。

根据《三国志》可以了解到,关羽与刘备、张飞结为兄弟,“寝则同床,恩若兄弟。

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不避艰险。

”关羽前期跟随刘备打江山,并且忠心耿耿,虽然有战功且与刘备结为兄弟,却始终不忘君臣有别。

建安五年,曹操在下邳打败关羽并将其俘虏,但是对关羽却以礼相待,封关羽为偏将军,关羽在曹操军营期间曹操赏赐不断,关羽却不为之所动。

不过介于曹操对关羽有降而不杀的恩情,关羽只能一边等待刘备的消息,一边在等待机会回报曹操。

当时袁绍派颜良进攻白马,曹操让张辽前去劝说关羽,命张辽与关羽作为前锋前去迎战,关羽认为这是回报曹操的好机会,便一个人单枪匹马于众将之中斩下颜良的首级,遂解白马之围。

以此回报曹操,随后得知刘备在袁绍处,便留下曹操所赏赐的所有财物,立刻投奔刘备而去。

曹操得知以后也并不阻拦,并且对关羽的忠心十分赞赏。

不管是关羽对刘备的忠心追随,还是对曹操不杀之恩的报答,都体现了关羽的重情重义,而“忠义”成为了以后宣扬关羽的重点部分。

(2)刚愎自用争强好胜,骄傲自满,容易发怒是关羽性格上的缺点。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刘备拜封马超的时候,关羽写信问诸葛亮:“超人才可谁类比?”,因为诸葛亮十分了解关羽的脾性,而当时关羽正镇守荆州,至关重要,所以回信关羽:“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关羽在得到诸葛亮这样的回信以后便小心将这封回信收藏,而且将这封诸葛亮回复给他的书信展示给众多宾客。

这件事情充分体现了关羽的争强好胜,虚荣心强。

其实在诸葛亮的这封回信里,虽然有对关羽的敬佩,但也因为关羽镇守荆州责任重大,需要安抚关羽。

而刚愎自用这一性格,也导致了关羽不听众人劝说,着急进攻襄樊。

虽然战事开始取得胜利,最后却因为过于自信,判断失误,导致大意失荆州,死于异乡,尸身分离的悲剧。

另一件事情表现出关羽刚愎自用的就是拒绝与孙权联姻。

在混乱的年代,统治者们通过联姻形成联盟非常常见,诸葛亮当时身为刘备的谋士给刘备的建议是“联合东吴,抵抗曹操”。

而这一大致路线也得到了刘备的认可。

在关羽攻下襄樊以后,孙权派遣使者上门提亲问关羽可否把女儿嫁给自己的儿子,关羽此时被胜利冲昏了头脑,骄傲自满,拒绝了与孙权的联姻不说,还辱骂使者,使得孙权大怒,这也为他后来的失败埋下了伏笔,这件事情也是孙权联合曹操回击关羽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也导致关羽与东吴关系的恶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