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村教育质量论文

合集下载

提高农村教学质量 共建和谐社会论文

提高农村教学质量 共建和谐社会论文

提高农村教学质量共建和谐社会现在各乡镇或几个乡镇都办有或联合办有一所初级中学,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辖区内学生基本上都能就近免试入学,学生有学上的问题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但乡镇中学与城镇中学的差别却很突出,也就是有所谓的好校与差校之分。

好校在办学条件、师资配备、教学理念、教师待遇、生源、政府扶持、社会资助等诸多方面都要优越于差校。

城里的学生在城镇读书,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一般不愿也不可能到乡下来读书,但乡下的学生想到城里来读书,一般却没那么容易。

一是教育政策不容许,教育要实现均衡发展,不准许学生盲目往一个或几个区域拥挤,即使是家长有要求把学生往城里转,但手续却比较复杂;二是农村学生家庭条件无法满足学生来城里读书。

乡下学生来城里读书,势必会给家庭增加在交通、生活、抚养、教育辅助、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费用。

一般而言,农村学生家庭不愿或无法支付这笔开支,也没有必要。

因此,农村学生与城里学生相比,在受教育的起点、公平环境上就先天性落后了一大步,这是制约农村初中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瓶颈。

农村中学教育还面临着以下的问题:第一,“急功近利”的思想。

这是导致农村初中教学质量整体偏低的重要原因。

农村中学要生存,要发展,必须要有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稳定的生源。

由于农村初中的实际情况,要想取得“大面积丰收”是不可能的。

而我们的政府、社会、学区的群众又需要学校取得一些明显的成绩,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在资源不足、教师不配套的情况下,只好放弃大多数,而集中“优势兵力”关注培养“尖子生”。

而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由于长期坐“冷板凳”,失去了教师应有的关心,于是慢慢地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最终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第二,初中毕业后的出路问题。

现在的农村初中毕业生不能全部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深造,一部分仍需回家务农和进城打工。

现行的初中教材对需要继续深造学习的学生来说是合适的、有效的,但在为社会培养合格劳动大军这一问题上是不足的,课程的深度、广度都略显过大。

如何有效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

如何有效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

如何有效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摘要】:新课程教育,强调教育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应该要学生在教育中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质、智慧、人格品质。

这就要求我们提高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本文就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农村远程教育模式与方法合理运用现有条件一、农村远程教育与语文教育的结合全日制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的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理解和表达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标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以上的阐述要求,明确的小学语文发展的学习方向,明确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自主的,不仅要“学会”,更好“会学”,学习后要能自己运用自己所学知识。

要想达到语文教育改革的目的,必须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突破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要学生自主学习,而不是被动学习。

在农村,学生的阅读面、知识面都很小,认知狭隘,语文学习兴趣不高涨,导致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差,理解能力差,不能消化老师灌输的知识。

根据以上的情况,农村要积极的开展“远程教育资源与语文教育资源的整合”,尽快的适应语文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与时俱进,合理的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吸取新的知识过来。

【案例介绍】在学习《草原》一课时(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内容),文章记叙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烈欢迎的情景,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对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充分体现了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这是本文的主题思想,亦即文意所在。

要学生预习课文内容,搜集材料,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在教学时运用所媒体资源,放映草原的情景,制作ppt,把整个文章主题运用ppt整理归纳出来,要学生在置身大草原的情景中进行课文的学习。

写一篇农村学校提高课后服务质量的策略研究论文,500字

写一篇农村学校提高课后服务质量的策略研究论文,500字

写一篇农村学校提高课后服务质量的策略研究论文,500字摘要农村学校的课后服务质量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从提高农村学校课后服务质量的角度,探讨了提高农村学校课后服务质量的策略,包括加强课外活动的管理、完善学校的设施设备、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实施综合性服务体系等。

本文还提出了实施这些策略的具体措施,以期为提高农村学校课后服务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学校,课后服务,策略IntroductionNowadays, rural schools are facing the problem of poor quality of after-class services. The quality of after-class services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students' academic performance.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fter-class services in rural schools. In this paper, we will discuss the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fter-class services in rural schools.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fter-class Services in Rural Schools1.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After-class ActivitiesThe first strateg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fter-class services in rural schools is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after-class activities. After-class activities are the main form of after-classservice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after-class activiti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fter-class services. The school should formulate specific regulations on after-class activities, improve the management system, and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of after-class activities.2. Improve the Facilities and Equipment of the SchoolThe second strateg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fter-class services in rural schools is to improve the facilities and equipment of the school. The school should equip the classrooms, laboratories, and other teaching and research facilities with necessary equipment and facilities,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fter-class services.3. Increase the Level of Teacher EducationThe third strateg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fter-class services in rural schools is to increase the level of teacher education. The school should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teachers, improve their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skills, and enhance their ability to provide after-class services.4. Implement a Comprehensive Service SystemThe fourth strateg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fter-class services in rural schools is to implement a comprehensive service system. The school should implement a comprehensive service system, including student guidance,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health care, and other services, so as to provide comprehensive services to students.ConclusionIn conclusion, the quality of after-class services in rural schools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students' academic performanc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fter-class services in rural schools,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after-class activities, improve the facilities and equipment of the school, increase the level of teacher education, and implement a comprehensive service system.。

农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论文

农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论文

农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论文农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摘要: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远的社会意义。

然而,农村教育也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问题,如师资短缺、教育资源不足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对策,包括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等,以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实现教育公平。

关键词:农村教育、问题、对策、教育公平引言农村教育是指在农村地区开展的教育活动。

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农村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

然而,由于农村地区经济条件落后、教育资源不足等原因,农村教育面临着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制约了其健康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

本文将重点探讨农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师资短缺农村地区普遍存在师资短缺的问题,即缺乏高素质的教师。

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相对落后,教师在工资待遇、发展机会等方面与城市地区存在明显差距,导致优秀的教师往往不愿意到农村地区任教,影响了农村教育的质量。

解决师资短缺问题的对策包括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加强教师培训等。

首先,应该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工资优待力度,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以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到农村地区任教。

其次,建立健全农村教师培训机制,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二、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城市地区来说明显不足,包括教学设施、教材、教辅资料等方面。

这导致农村学生接受的教育比城市学生受到的教育更为贫乏,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对知识的获取。

解决教育资源不足问题的对策包括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加强农村学校的建设等。

首先,政府应该增加对农村教育的经费投入,改善教学设施、采购教材等。

其次,加强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学校内部的设施与设备,为农村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三、人才外流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相对落后,农村教育无法提供良好的发展机会,导致了人才的大量外流。

这给农村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限制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当前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论文

当前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论文

当前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论文随着我国城乡经济水平的提高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教育逐渐受到了重视。

然而,在农村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阻碍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限制着农村地区孩子的发展。

本文将重点分析和探讨当前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资源不平衡当前农村地区教育资源有限,教育设施不足,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导致教育资源不均衡。

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条件非常艰苦,学生缺乏必要的教育资源和教育设施。

同时,教育质量也不能保障。

在一些农村学校中,教育质量差,师资力量也不够,这给农村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带来很大的困扰。

二、农村学生教育获得的资源不足目前,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相比获得的教育资源还是很少的。

农村的图书馆和文化活动中心设施不健全和不足,学生缺少开展多样化课余活动的机会,缺乏各种科技设备的使用。

相比之下,城市学生可以轻易地获得这些资源,并利用这些教育资源进行学习和发展。

三、农村教育师资力量不足农村地区师资力量整体水平比较低,很多农村学校都面临着缺少名师的困境。

由于收入水平相对较低,高素质的教师也愿意去城市地区工作,导致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得不到较好的发挥。

同时,一些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和科研能力也有待提高。

四、教师职业缺乏发展机会在农村地区,教师一般工作时间较长,且工作任务较重,但教师收入较低,教师职业空间不足,发展空间有限。

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一部分教师无法享受到社会和教育部门的各种帮助和鼓励政策,也就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学生的教育中去,影响到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过程中的缺陷当前农村地区学校往往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而缺乏教育创新和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同时,对新教育手段的运用也十分有限,教学过程缺乏多样性和趣味性。

这样的教育方式无法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求,无法开发学生的潜力,影响了农村地区教育的整体发展。

农村教育问题的存在,对农村地区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限制了农村地区学生的全面发展。

强化农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论文

强化农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论文

强化农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农业发展靠科技,科技进步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一、强化农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的必要性(一)是历史赋予的重任,我国由于受长期以来注重物质投资,轻视人力资本投资的思想的影响.农民素质普遍不能适应国际竟争的形势,使加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的迫切性凸显出来。

农民的文化水平低下,已成为接受农业科学技术的最主要障碍。

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是历史付予的重任。

(二)为适应人口大流动的发展趋势,有必要强化农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使其无论在农村,还是在城市,都能全面发展,幸福生活;适应利益大调整的发展趋势,有必要对农民“先期投入”,使其在调整中通过自身努力得到更大利益;适应思潮大碰撞趋势,有必要对农民进行正面引导,使其既思想解放,又旗帜鲜明;(三)是适应农业大发展趋势,有必要对农民输入“新的理念”,使其跳出传统模式,发展现代农业;适应文化大融合趋势,有必要对农民进行“耳濡目染”,使其对传统文化既能传承,又能拓展;适应经济全球化大趋势,有必要对农民进行“实战演练”,使其既能适应国内发展,又能迎接全球挑战。

因此必须强化农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经济结构调整需要一批懂市场经济规律、善经营、会运用先进科技技术的农民人才。

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过程,不能单纯依靠行政命令和政府行为,最终必须依靠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技能的不断提高,否则,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也只能是一纸空文。

(五)农民城镇化和农村城市化建设也离不开农民本身思想文化素质的提高。

农民是农村城镇化和城市化的主体,农民思想文化素质、经营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农村城镇化和城市化建设的成败,从这个层面上说,农村教育与农村城镇化和城市化建设是息息相关的。

农村教育现状及改进论文

农村教育现状及改进论文

农村教育现状及改进论文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进展,不仅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较高素质人才,而且提高了我国整体的文化素质。

但是,目前农村教育形式还不容乐观。

农村发展中还存在的各种缺陷依然使农村教育步履维艰。

就目前农村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建议。

望能加深大家对农村教育的认识与理解,关注农村教育实情,积极建设农村教育,使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质的飞跃。

一、农村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1、农村教育投入不足,基础设施供给城乡差距明显中国人均教育方面投入少,且偏重于城市,尤其偏向城市的重点学校。

加上资金下拨后的层层克扣,使得直接用于农村教育发展的资金比较微薄。

政府重视城市轻农村,使我国在教育方面出现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现有农村教育的办学条件,只能满足教学的基本需要,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

体育器材较少,课余时间只能轮流玩、没有轮到的同学只能眺望窗外。

多媒体的教学设备,丰富的体育器材往往成了城市学生的专利,教育资源的供给出现了严重的城乡二分化。

2、家庭教育空白,学生缺失家庭辅导,教师工作负担重。

农村学校教育质量本来不是很高,加上农村家庭教育普遍还是一片空白,大多数学生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或者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使得学生在学校学的一点知识在家里得不到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发挥不佳。

同时,农村学生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务工,让留守儿童的数量日渐增加,使得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更加严重。

因此,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和照顾,这从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教师的负担,阻碍了农村教育向前发展的步伐[1]。

3、师资结构老化,优秀教师稳不住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低。

即使近年来部分教师取得了大专及其以上学历,也只是有名而无实,学历是提高了,自身知识水平却没有达到相应的高度。

由于专业教师的缺乏,绝大多数任课教师是兼职的“全能型”老师,多年来都是老一套,尽管开展新课程改革,不少教师仍是穿新鞋走老路没有理解新课改的实质,只学到了新课改的模式。

农村教育杂谈论文

农村教育杂谈论文

农村教育杂谈农村教育难,难于上青天。

虽有点夸张,但不得不正视现实。

农村是社会的基础,改造社会必须从改造农村着手,而改造广大农村,必须从发展农村教育入手。

任何一个国家要实现现代化,农村教育都具有基础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

农村人口众多,他们受教育的程度决定着一个国家教育的整体水平。

要提高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必须先从农民抓起。

如果不懂得这一点,就不懂得农民的教育学,也就不可能树立农民的教育观。

中国有13亿多人口,超过半数生活在农村,一半以上的学龄儿童在农村。

农村教育是农村的希望。

农村教育发展了,农民素质提高了,就会形成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相反,如果农村教育跟不上,众多的人口就会成为发展的巨大压力。

今天广大农村的亿万在校生,正是明天国家建设的主力军。

如果不把农村教育办好,不努力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要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之间协调发展,改变“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就是一句空话。

从这个意义上说,农村教育直接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但现在广大农村小学由于特定的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环境诸因素的制约,造成农村基础教育中长期存在的老大难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集中体现在“办学资金不足、办学条件艰苦、教学设施简陋、教学手段落后、师资配备不齐、教师待遇低下、思想观念保守、教学效率不高、社会评价不良”等多个方面。

因此,我认为农村初中面临的严峻现实,必须引起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积极探索和研究对策,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从根本上解决客观存在的各种问题,才有可能促进城乡教育统筹,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稳步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和整体教学水平的目标,达到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健康发展、改变农村基础教育落后面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目的。

一、农村教育滞后不前的原因1.农村教育体系——名不副实目前,农村基础教育勉强成体系,但是这个体系的质量令人担忧;而农村职业教育只有一些零星教育,根本未能形成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之我见
【摘要】农村中学和小学教育尽管得到了长远的发展,然而就其整体而言仍然有众多不足,并未发生质的转变和飞跃,所以,应该对农村中学和小学教育进行深入的改革,制定有利于农村中学和小学教育的有力改革办法,进而提升农村中学和小学教育水平。

【关键词】农村;教育质量;提高措施
【中图分类号】 g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5(b)-0153-01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大力推广,农村教育也发生了改变,改革教育体制,更新教育理念,所以农村教育水平质量应该有所提高。

可是因为城市和农村的文化背景、生活条件的不同,农村学校在管理方面的不足、缺乏科研气氛、教学方式传统化、教育思想滞后不前,还有就是家长本身的整体素质和文化上都存在很大差异,这样就给提高农村中学和小学的教学质量增加了许多障碍。

1 农村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 优秀老师的流失
老师是教育的核心,所以只有老师优秀了,才能教出高素质、高水平的的学生。

可是最近几年来,农村学校的优秀老师却大量流失。

比如说,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许多有经验的教师通过考调离开了农
村学校,新教师和临代教师在农村学校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农村学
校变成新教师培训基地,大量优秀老师涌向城里。

1.2 老师缺乏职业责任心
尽管老师的工资待遇有一定的提高,可是与在市场经济下的其
他行业相比相差很远,好多农村学校连最基本的工资都不能保证,
何谈福利待遇。

可是老师的工作有非常的辛苦,他们把此职业与其他职业相比较,发现自己所付出的与所收获的不成正比,因此老师
们慢慢失去了职业责任心。

1.3 家庭教育模式滞后
农村家长的文化知识水平与城市家长的文化知识水平相比相对落后很多,教育孩子的想法与理念也很传统,又各自有各自教育孩
子的方法,所以教育出来的孩子也千差万:(1)用打的方式代替疏
导孩子。

生活在这种教育孩子方式的家庭里,越打孩子,孩子越叛逆,越会做出出格的事情来,所以这种暴打的家庭教育方式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正常教育。

(2)以自由发展的方式来教导孩子。

有不少家庭到目前还这样认为:孩子年少时学点文化知识就可以了,学做人是
长大后的事情,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他们长大了自然而然就会
懂事了。

因此把教育孩子的责任交给了学校,就什么也不管了,所以也忽略了对孩子的正常教育。

进而也孤立了学校的教育。

2 改善农村教育的方法
2.1 改革教学体制,为课改打好基础
老师在备教案时要有侧重点,在注重数量的同时要更注重教学
质量,也就是说在确保有教案的前提下,可以详简结合,关键是每一文体类型能拿出一两份有分量的精品教案,与同仁共阅参考,互相
促进。

这样能逐步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作业作文批改上亦应有所创
新,作文抓住训练重点有针对性地批改,不必面面俱到,或者实行多样性的批改方法,在本质上减轻老师的压力,给他们留更多的时间和尽力在反思总结和课改上,给慢慢提高教学质量打好基础。

2.2 促进教学体制改革
各级政府部门一方面要加强投资,积极的开拓教育的公立化,一边还要鼓动和吸收社会的力量去参加农村办学,尽最大的能力去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要,在通过多方的途径筹集资金,使公办的学校的多元化发展的格局发展的同时携带着民办学校。

另一方面,既要办好农村义务教育,这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又要积极发展农村高中教育,它是农村义务教育的延伸,是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有这样可以帮助更多的学生实现升入中学的梦想,慢慢打消农村孩子辍学的念头;更要依靠目前存在的高职学院、中等专业学校以及县职教中心来更好的发展农村的高职技术教育,给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做好铺垫。

2.3 学校和家庭共同携手来教育孩子
学校和家庭提定要联合起来,彼此合作,共同抓孩子的教育。

老师有和孩子家长沟通的义务,指引家长改变教育孩子的方式,让他们接受新的教育思想,与老师教育孩子的方式达成一致的共识。

家庭教育不仅是社会问题,也是家长不可推卸的一种社会义务,不能由于自己的喜好而忽略对孩子的教育,家庭教育有很多有效地教育方式,只要家长放下所谓的面子,对孩子多一分关心,多一点耐心、与孩子经常交流与沟通,依据孩子的想法和做法来了解孩子,明白
孩子需要什么,在耐心的去满足或疏导孩子,我们有理由相信孩子
一定会在家长如此的教育方式下振作起来。

所以家长完全有必要配合老师的教育工作。

2.4 提高老师的生活水平
生活水平条件差已经成为提高农村教育工作质量的不利因素。

所以,有必要提高农村老师的福利待遇。

在义务教育的过程中对老师实施绩效工资的办法以后,在制定分配的办法时尤其要偏向农村,而且对于在一些边远地区任职的老师每个月发给较高的工作环境
补贴,制定农村的老师福利制度优越于城镇教师的福利制度。

让农村教师获得比城镇更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

3 结束语
根据以上的叙述,因为学校的管理制度使得农村中小学校学生
的教学效率始终不能达到理想效果,教师的工作素质,家庭教育的
不足和家长不与老师配合等,由这么多原因共同引起。

所以,要使中小学学生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定水平就必须要多方面因素配合的
恰到好处。

参考文献
[1] 李明,李志华.谈中学教学管理创新[j].中学教
育,2003(8).
[2] 王正惠,蒋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免费后的考验[j].教
育发展研究,2009(11).
[3] 彭青.从教育经费视角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河北
省为例[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