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西晋八王之乱

合集下载

八王之乱简介

八王之乱简介

八王之乱简介八王之乱是发生于中国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动乱,为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300年的动乱,使之后的中国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八王之乱简介,希望你喜欢。

八王之乱分析中文名称:八王之乱参战部队:司马宗室藩王成员战争结果:东海王司马越攫取朝纲时间:291年—306年地点:中原(司豫冀兖雍地区)人物:司马越司马伦八王之详情贾后启乱杨骏专权,贾后图之。

290年(太熙元年),晋武帝崩,太子司马衷继位,是为晋惠帝。

史书记载晋惠帝智商近似白痴,无能力治理朝政,以至后来引起宗室、外戚争权夺利。

晋武帝重病之时下了诏书,存放在中书省,诏书中命汝南王司马亮及外戚杨骏共同辅政晋惠帝(注:杨骏乃现在的太后杨芷之父,但杨太后非司马衷生母,而为其生母武元皇后杨艳之堂妹,为武帝继后)。

杨骏惧怕失势,曾经从中书省借出诏书,看后不归还。

当时的中书监华廙恐惧,还亲自向杨骏索取诏书,但杨骏始终不还。

武帝病情加重时,杨骏要求让他单独辅政,帝点头默许。

杨骏召来中书监华暠、中书令何劭,口宣帝旨作遗诏,让杨骏单独辅政。

诏成后华廙、何劭二人拿给晋武帝看,帝视而无言,两日后就驾崩了。

武帝死后,司马亮恐怕杨骏要害他,逃亡许昌。

杨骏一时位极人臣。

而司马衷的皇后贾南风是开国元老贾充之女,大司马衷两岁,貌丑而凶狠多诈,也企图操纵晋惠帝以把持朝政。

杨骏辅政时期,凡有诏令,晋惠帝过目后交于杨太后;然后直接下发执行。

杨骏知贾南风难以控制,为防贾南风碍其擅权,则任命其亲信掌管禁军,此举引起皇亲国戚及某些大臣的不满。

杨骏的二位弟弟杨珧、杨济常对他的做法不以为然,劝其小心祸患,杨骏不纳。

贾南风为阻杨骏独揽政权,秘密派人与汝南王司马亮和楚王司马玮联络,要他们带兵进京,讨伐杨骏。

楚王司马玮从荆州带兵进入洛阳。

杨骏向来恐惧楚王司马玮,对此事不加阻止。

贾皇后有了楚王司马玮的支持,在291年3月,贾皇后设计让晋惠帝下诏书,宣称杨骏谋反,洛阳全城戒严,要楚王司马玮领军保卫皇宫,围攻杨骏府第。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西晋之八王之乱ppt精品课件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西晋之八王之乱ppt精品课件

《晋书•愍怀太子传》
陛下宜自了
不自了
吾当了之
中宫又宜速自了
不了 吾当手了之
这是胡话,司马遹就在迷湖中 抄下了。贾南风看这文字,没抄完, 补完了。于是拿给晋惠帝看。于是 下诏:
这贾南风无中生有的。到了要 宣判时,大臣们来了,说怎么办?支 持的就说处死吧。还有明白人,像 张华他们这些老臣觉得有间题,提 出质疑,双方争执。贾南风觉得不 行,于是让步了,不杀他了,废掉, 关起来。总算达到了目的。这是她
司马颖,司马越,司马偶三王 继续为争夺最高权力而征战不休。 最后司马越和司马偶都被杀,七 王没有了,只剩下东海王司马越。 至此,惊天动地的“八王之乱” 结束。
小结:
“八王之乱”是西晋王朝的皇 室兄弟间为了争权夺力而进行的相 斗想杀。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最终受伤害的都是自己的国家,
亲者痛,仇者快。 最终导致国家力量消耗殆尽, 给外人有机可趁,“五胡乱华”, 最终是使西晋灭亡的重要原因。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西晋之八王之乱
从公元291年到306年,西晋王 朝进入了最为黑暗动荡的时期,一 场空前的大动乱爆发,皇族中有八 个宗室诸王成为这场动乱的主要参 加者。由于后来的《晋书》将这 “八王”汇为一个列传,所以人们 就把这场大动乱称为“八王之乱”。
290年晋武帝司马炎死,儿子司马 衷继位(晋惠帝)。当时皇权控制在晋 武帝的皇后和其父外戚杨骏手中。这时 的惠帝的皇后贾兰风,他有着极强的权 力欲望,于是随即展开了夺取最高权力 的争夺。贾兰风先是召年轻的楚王司马 玮入京,告杨骏谋反,在逼迫无能的惠 帝下令包围了杨骏府邸当即杀死杨骏, 还大杀其亲信。于是,惊天动地的“八
《世说新语识鉴》
以 要 名 爵 乎

八王之乱..._《中华上下五千年》_原文_出处_内容

八王之乱..._《中华上下五千年》_原文_出处_内容

八王之乱【出处】本篇为《中华上下五千年》:西晋时期【内容】晋惠帝司马衷执政时期,国家已经出现了混乱,为了争夺皇位,司马氏的几位诸侯王你争我夺,晋惠帝也成了王侯们手中的筹码,最后还被诸侯王毒死。

参与争夺中央政权的诸侯王其实不止八位,但其他人在这场混战中没有八王影响大,因此才把这场混战称为八王之乱。

这八位诸侯王分别是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长沙王司马乂、东海王司马越。

晋武帝在登基后,为了防止国家以后被外姓人抢走,在司马家族里封了很多诸侯王,不但给他们管理地方的权力,还准许他们拥有地方兵权,能各自调动军队。

这样一来,国家全部掌握在司马氏手中,可是晋武帝没有想到,这么做虽然避免了外姓人掌控朝政,可自己的后代也将生活在危险之中,同族人篡权的机会大大增加了。

晋武帝临终前下诏书委托汝南王司马亮和皇后的父亲杨骏共同辅佐晋惠帝,可是杨骏想一个人掌权,于是请求晋武帝修改诏书,把司马亮的名字从辅政大臣里划掉。

晋武帝当时已经奄奄一息,只好顺从了杨骏的意思,找来官员重新写一份诏书。

没多久,晋武帝驾崩了,杨骏开始辅政。

司马亮知道杨骏不会放过自己,索性逃到许昌躲了起来。

杨骏以为这下再没人能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心里不禁十分得意,然而没过几天,他就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晋惠帝的皇后贾南风矮小黑丑,性格暴虐野蛮,她看到朝廷大权全部被杨骏握在手里,心里很不满。

自从司马衷成为了晋惠帝,贾南风每天都想着如何利用惠帝操控朝政,既然有这种想法,当然不愿看到杨骏的嚣张模样了。

贾南风知道不能明着和杨骏对抗,想来想去,她决定拉拢汝南王司马亮和楚王司马玮。

贾南风让司马玮把荆州的兵力全部调集到洛阳,暗中把守住重要的出城路口。

杨骏听到司马玮调兵的消息,心里虽然害怕,但不敢出面阻止。

公元291年,贾皇后借惠帝之名下诏废了杨骏的官职,声称他密谋造反,然后楚王司马玮带着大军驻守皇宫,并围堵杨府。

杨骏及其家人全部被杀,还诛灭了杨家三族。

西晋之八王之乱

西晋之八王之乱

《晋书•愍怀太子传》
陛下宜自了 不自了 吾当了之 中宫又宜速自了 不了 吾当手了之
这是胡话,司马遹就在迷湖中 抄下了。贾南风看这文字,没抄完, 补完了。于是拿给晋惠帝看。于是 下诏:
这贾南风无中生有的。到了要 宣判时,大臣们来了,说怎么办? 支持的就说处死吧。还有明白人, 像张华他们这些老臣觉得有间题,,废 掉,关起来。总算达到了目的。这 是她惯用的嫁祸于人。
亲者痛,仇者快。 最终导致国家力量消耗殆尽, 给外人有机可趁,“五胡乱华”, 最终是使西晋灭亡的重要原因。
《世说新语识鉴》
• • • • • • • 以 要 名 爵 乎
何 能 羁 官 数 千 里
人 曰 鲈 因 见 生 鱼 思 秋 贵 脍 吴 风 中 起 的 菰 适 菜 意 羹 尔
司马伦被杀后,惠帝复位,司 马冏等人自然成了惠帝眼中的大功 臣。于是惠帝大封功臣,司马冏为 大司马,并且辅政。但是司马冏当 政后,立即大建府邸,沉湎酒色, 开始奢侈享受。这是诸侯王中当然 有人不满意了,我们都是宗室兄弟, 凭什么你一人享受。于是长沙王司 马义与司马偶,发兵攻打司马冏, 两军在洛阳展开大战,最后司马冏 战败被杀,也被夷三族。
《晋书•愍怀太子传》
遹书如此 令赐死
贾兰风的这些专横,直接引起司 马氏 诸王的警觉。司马伦首先站了 出来,向禁卫军宣布,贾皇后害了 我家的太子,这个人诡计多端,不 能留着了。于是派禁军齐王司马冏 带兵前去讨伐。士兵们包围了贾南 风。贾南风被抓起来。被毒死在金 墉城。贾南风这时应该在四十三四 岁。这人确实一生没干过多少好事, 罪有应得。
司马颖,司马越,司马偶三王 继续为争夺最高权力而征战不休。 最后司马越和司马偶都被杀,七王 没有了,只剩下东海王司马越。至 此,惊天动地的“八王之乱”结束。

西晋王朝由盛转衰的事件

西晋王朝由盛转衰的事件

西晋王朝由盛转衰的事件
西晋由盛转衰的事件当然是八王之乱。

其实西晋王朝的建立就是一种历史的反动。

秦汉王朝已经确立了商周王朝的封建制度不如郡县制度。

而司马家认为两汉的失败是没有施行封建制,因此强化了家族制和封建门阀制度,阶级固化严重。

结果统治集团内部的争斗彻底毁了国家的稳定。

八王之乱是发生于中国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因皇后贾南风干政弄权所引发。

这次动乱共历时十六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元康元年(291年)三月到六月,持续三个月;第二阶段,从元康九年(299年)到光熙元年(306年),历时七年。

其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八王。

西晋皇族中参与这场动乱的王不止八个,但八王为主要参与者,且《晋书》将八王汇为一列传,故史称这次动乱为“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当时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使之后的中原北方进入十六国(五胡乱华)时期。

西晋八王之乱

西晋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八王之乱是发生于中国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因皇后贾南风干政弄权所引发。

这次动乱共历时十六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元康元年(291年)三月到六月,持续三个月;第二阶段,从元康九年(299年)到光熙元年(306年),历时七年。

其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八王。

西晋皇族中参与这场动乱的王不止八个,但八王为主要参与者,且《晋书》将八王汇为一列传,故史称这次动乱为“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当时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使之后的中国进入五胡十六国(五胡乱华)时期。

柏夫人给司马懿生了儿子司马伦,这个萌萌的司马伦将来是西晋历史中的重要人物,凭借其天赋异禀的猥琐和无能,把八王之乱推向不可挽救的方向,最终导致了中原凋敝,五胡乱华。

司马伦是司马懿第九子,司马师、司马昭的弟弟,小妾柏夫人所生。

历史上的司马懿可没像剧中那样纠结与张春华和柏夫人之间,晚年的司马懿专宠柏夫人,视张春华有如老狗,导致张春华想要绝食自杀。

要不是因为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陪着张春华绝食,司马懿说不定就坐视张春华饿死了,但即使如此,还是没什么好脸色给张春华看。

司马懿跟她的感情其实不怎么好司马懿活着的大部分时间内没想到自家有可能改朝换代,所以只着重培养了长子司马师来继承家业,对次子司马昭都只是捎带着培养一下,剩下的七个儿子就更别提了。

司马懿对司马伦的教育事业本不上心,加上专宠柏夫人,爱屋及乌,小时候还萌萌的司马伦就被惯成了一个一无是处的货色。

司马炎篡位称帝后,司马伦甚至不知天高地厚,想偷司马炎的御裘穿,事发后被廷尉判了死刑,因司马炎特赦才捞回一条命;后来镇守关中,施政又弄得天怒人怨,导致关中的氐族、羌族大规模起义;被召回洛阳后,靠跪舔皇后贾南风,不但没有受罚,反而升任高官。

晋室内乱八王之乱

晋室内乱八王之乱

晋室内乱八王之乱在中国历史上,晋朝(公元265年-420年)是曹魏(公元220年-265年)灭亡后的一个重要朝代。

然而,晋朝的统一并不持久,内部的政治斗争最终导致了八王之乱。

本文将详细介绍晋室内乱八王之乱的起因、过程和影响。

一、起因晋室内乱的起因可以追溯到晋惠帝时期。

当时,晋朝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和进步。

然而,晋惠帝内政腐败,政治失衡,儿子晋愍帝继位后也未能有效执掌政权。

二、过程1. 父子之争晋愍帝继位后,他的弟弟晋元帝认为自己更适合继承皇位,因此双方开始进行政治斗争。

晋愍帝一方借助权臣钟会的力量,对抗晋元帝一方的势力。

2. 群雄割据在父子之争的基础上,其他王室成员也开始争夺权力。

八位王子之间展开了一场残酷的争斗,他们分别是:晋怀帝司马炽、晋愍帝司马邺、晋元帝司马睿、晋成帝司马衍、晋穆帝司马聃、晋康帝司马岳、晋哀帝司马丕和晋均帝司马汲郁。

3. 内乱与外患晋室内部的混乱导致了外族入侵的机会。

各地的豪强势力也开始兴风作浪,加剧了晋朝的动荡。

同时,游牧民族的入侵也给晋朝带来了许多问题,如匈奴、鲜卑等。

三、影响1. 经济动荡晋朝内乱不断导致了社会经济的破坏与动荡。

战乱期间,农田荒废,商业活动减少,许多城市遭到破坏。

部分地区发生了饥荒,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2. 文化萧条晋朝内乱时期,人们陷入政治的纷争和战乱中,文化教育受到严重的破坏。

学术研究和文化创作都受到了抑制,一些重要的学者和文化名人不得不流亡他乡。

3. 分裂局面的结束八王之乱是晋朝政权分裂的高潮,然而它也标志着这一乱局的结束。

在晋室内乱的过程中,晋愍帝的势力最终获得了胜利,统一了晋朝。

总结起来,晋室内乱八王之乱给晋朝带来了巨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破坏。

然而,这场内乱也为晋朝结束政权分裂局面,重新实现统一提供了契机。

晋朝朝廷出现的弊病也成为了后世政治斗争的教训,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于八王混战的历史故事

关于八王混战的历史故事

关于八王混战的历史故事八王之乱是中国西晋的一场动乱,起因是为了争夺皇族的中央政权。

持续了十六年之久,是中国皇室史上最为严重的一次动乱。

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八王混战的故事。

八王混战晋武帝认为魏朝的灭亡,是因为没有给皇族子弟权力,使皇室孤立了。

所以,他在即位以后,封了二十七个同姓王。

每个王国都有自己的军队;王国里的文武官员,都由诸侯王自己选用。

他以为这样一来,有许多亲属子弟支持皇室,司马氏的统治就可以稳固了。

哪里知道这一来,反而种下了祸根。

晋惠帝即位以后,外戚杨骏用阴谋手段,排挤了汝南王司马亮,取得单独辅政的地位。

一些诸侯王当然不甘心,只是一时没有机会动手反对他。

晋惠帝不懂事,但是他的妻子贾后却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

她不愿让杨骏操纵政权,秘密派人跟汝南王司马亮和楚王司马玮联络,要他们带兵进京,讨伐杨骏。

楚王玮从荆州带兵进了洛阳。

贾后有了楚王玮的支持,就宣布杨骏谋反,派兵围了杨骏的家,把杨骏杀了。

杨骏被杀之后,汝南王亮进洛阳辅政。

他想独揽大权,可是兵权在楚王玮手里。

两个人之间就闹起矛盾来。

贾后嫌留着汝南王亮也碍事,就假传晋惠帝的密令,派楚王玮把汝南王亮抓起来杀了。

楚王玮本来是贾后的同党,但是贾后怕他连杀两王之后,权力太大。

当天晚上,又宣布楚王玮假造皇帝诏书,擅自杀害汝南王,把楚王玮办了死罪。

楚王玮知道上了贾后的当,大叫冤枉,已经没有用了。

打那以后,朝廷上没有辅政的大臣,名义上是晋惠帝做皇帝,实际上是贾后专权。

贾后掌权七八年,骄横跋扈,胡作非为,名声坏透了。

太子司马遹(音yù),不是贾后生的。

贾后怕他长大起来,自己的地位保不住,就千方百计想除掉太子。

有一回,贾后事先叫人起草一封用太子口气写的信,内容是逼晋惠帝退位。

贾后把太子请来喝酒,把他灌得烂醉,趁太子昏昏沉沉的时候,骗他把那封信抄了一遍。

第二天,贾后叫晋惠帝召集大臣,把太子写的信交给大家传看,宣布太子谋反。

大臣们怀疑这封信不是太子写的。

贾后要大家核对笔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故事:西晋八王之乱
从公元291年至306年,西晋皇室诸王为争夺政权互相攻杀。


主要代表人物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音jiōng)、长沙王司马乂(音yì)、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
(yóng)、东海王司马越。

这场战乱前后持续了2020年,史称“八王
之乱”。

“八王之乱”使社会生产受到极大破坏,各地流民纷纷起事,北方的少数民族又大规模内迁,这样就加速了西晋王朝的灭亡。

晋惠
帝司马衷智力低下,只知道玩乐。

据史料记载,他有一个重要爱好,
就是趴在宫墙上听墙外池塘里蛤蟆的叫声。

天下闹灾荒,官吏向他报
告老百姓没有饭吃,他却发问:“没有饭吃?为什么不多吃些肉粥呢?”他没有治国水平,大权旁落。

“八王之乱”就是在这样的背景
下发生的。

“八王之乱”时,汤阴城南曾发生过一次重大的战争,这就是
“云村之战”。

公元304年成都王司马颖占据邺城。

东海王司马越挟
持晋惠帝攻打据于邺城的司马颖。

同年夏天,司马颖的部将石超率军
与司马越的军队在汤阴大战。

司马越被司马颖战败。

混战中,晋惠帝
的面部中了箭,正在情况危急时,侍中嵇绍冲到惠帝前面,用自己的
身体护住了惠帝,结果嵇绍阵亡。

相关史料记载,嵇绍阵亡之处在今
安阳市汤阴县韩庄乡的云村。

因嵇绍在此而殒,故人们将此地名为
“殒村”,后改为“云村”。

嵇绍死后被埋葬在汤阴城西南门外,墓冢
宏伟,高约二丈。

云村之战后,晋惠帝逃到石超军中。

石超派人护送惠
帝进邺城,司马颖率部下在道旁迎接,惠帝遂留居邺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