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渡山歌
云南民歌《弥渡山歌》赏析

云南民歌《弥渡山歌》赏析我国的民歌受着各地区的语言、生活、风俗和个人性格方面的影响,因而各民族的民歌又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色彩。
我国云南民歌的集散地――弥渡,以其境内汉族、彝族、回族、白族等多个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流、渗透,综合自己地方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历史的变迁中形成了独具地方民族特色的灿烂多姿的传统文化。
一、弥渡简介弥渡地处滇西大理白族自治州东南。
弥渡县城过去在曾是各省游民杂居之地,南来北往的马帮不仅给这里驮来了商业的繁荣,也给这里捎来了夜深人静时思亲的吟唱,于是用歌声释放赶马人的怀乡之情,用歌舞驱散飘流他乡的孤独,深深震撼了人们的心灵,也引起了常常经受着生离死别心痛的当地人的共鸣。
而弥渡山歌则是从那时起,这里的人们慢慢养成的用歌声倾诉喜怒哀乐的习性。
弥渡山歌小调,口口相传。
它就像一部长诗,记录着弥渡的时代变迁,抒发着各个时代人们的内心情感,倾诉着人们各个时期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
十个弥渡人,九个会唱灯,云南省弥渡县是云南民歌的沃土,这里是《绣荷包》《十大、姐》《小河淌水》等经典民歌的发源地。
、《弥渡山歌》也是一首颇为地道的云南景点民歌。
二、《弥渡山歌》的创作背景云南花灯表演艺术家袁留安先生青年时曾在大理州弥渡县搜集整理了《绣荷包》《十大、姐》等云南经典民歌。
这首由云南着名民歌演唱家黄虹唱红大江南北的《弥渡山歌》也不列外,更是袁留安先生最喜爱的一首弥渡民歌。
袁留安先生13岁参加革命工作,15岁的时候就跟云南省文学艺术界到弥渡去参加土改工作。
袁留安先生听说弥渡是个花灯之乡、民歌之乡,坚决要求去弥渡。
被分在了一个山区的袁留安先生遇到了一个近70岁的打草鞋的老妈妈。
袁留安先生帮着老妈妈搓绳子,请求老妈妈教他两个民歌,老妈妈看到袁留安脚勤手快,就教了他一个民歌。
这首歌就是《弥渡山歌》的前身、基础,但是一个悲调。
袁留安先生把这首歌的曲调、节奏加快一倍,用这首歌的词填上去,将这首歌录下,得到了着名民歌演唱家黄虹等很多人的青睐,从此《弥渡山歌》广为流传。
弥渡山歌课件课件ppt

《十大姐》
这首歌曲以其明快的节奏和欢快的旋 律,展现了弥渡山歌的独特魅力,是 弥渡山歌的经典之作。
《绣荷包》
这首歌曲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精美的歌 词,成为了弥渡山歌的代表作之一, 深受人们喜爱。
著名歌手介绍
韩宝驹
作为弥渡山歌的代表性歌手,韩宝驹以其独特的嗓音和精湛的演唱技巧,将弥渡山歌推向了更高的艺术境界。
语言生动
歌词语言生动形象,运用 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 手法,使歌词更加富有表 现力。
情感真挚
弥渡山歌表达了人们对生 活的热爱、对爱情的追求 以及对历史的缅怀等真挚 情感。
CHAPTER
02
弥渡山歌的音乐结构
曲调与旋律
曲调
弥渡山歌的曲调通常具有浓郁的地方 特色,旋律优美,富有表现力。其曲 调的构成以五声调式为主,也有六声 、七声调式。
徐志远
徐志远以其深情的演唱风格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成为了弥渡山歌的代表性歌手之一,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
弥渡山歌的国际影响力
弥渡山歌作为中国民族音乐的瑰宝,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 声誉。许多国际音乐家和学者都曾来到弥渡地区采风和研 究,为世界音乐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弥渡山歌也多次在国际艺术舞台上展现其独特的魅力,为 中国民族音乐赢得了国际赞誉。
节奏感
良好的节奏感是演唱弥渡山歌的重要 条件,演唱者需要准确把握歌曲的节 奏和韵律,以呈现出山歌的独特韵味 。
情感表达
情感理解
演唱弥渡山歌需要对歌曲的情感 有深刻的理解,能够准确把握歌
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情感传递
通过声音和表演将歌曲的情感传 递给听众,使听众能够感受到山
歌所蕴含的丰富情感。
情感表现
弥渡山歌课件
CONTENTS
弥渡山歌教案

弥渡山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弥渡山歌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
2.学习弥渡山歌的基本唱法和演唱技巧。
3.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内容1.弥渡山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弥渡山歌的基本唱法和演唱技巧。
3.弥渡山歌的表演艺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弥渡山歌的基本唱法和演唱技巧。
2.教学难点:弥渡山歌的表演艺术。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弥渡山歌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让学生了解弥渡山歌的基本知识。
2.示范法:老师可以通过演唱弥渡山歌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弥渡山歌的基本唱法和演唱技巧。
3.练习法:通过练习弥渡山歌的唱法和演唱技巧,让学生掌握弥渡山歌的表演艺术。
五、教学过程1. 引入老师可以通过播放弥渡山歌的音乐,让学生了解弥渡山歌的基本风格和特点。
2. 讲授弥渡山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老师可以通过讲解弥渡山歌的起源、发展和流传等方面,让学生了解弥渡山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 讲解弥渡山歌的基本唱法和演唱技巧老师可以通过讲解弥渡山歌的基本唱法和演唱技巧,让学生了解弥渡山歌的演唱方式和技巧。
4. 示范弥渡山歌的演唱老师可以通过演唱弥渡山歌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弥渡山歌的表演艺术和演唱技巧。
5. 练习弥渡山歌的唱法和演唱技巧老师可以通过练习弥渡山歌的唱法和演唱技巧,让学生掌握弥渡山歌的表演艺术和演唱技巧。
6. 展示弥渡山歌的表演学生可以通过表演弥渡山歌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表演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
六、教学评价1.学生的表演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
2.学生对弥渡山歌的理解和认识。
七、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学生的情绪和兴趣,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2.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教育和培养。
弥渡山歌ppt课件

VS
神话传说
弥渡山歌中包含了许多神话传说,这些传 说反映了人们对世界的理解和对未知事物 的探索。通过这些传说,人们可以更好地 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历史背景和文化传 统。
民族团结与文化交流
民族团结
弥渡山歌是多个民族共同创造的艺术形式,它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强化了民族团结。山 歌中的歌词和旋律体现了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使得各民族在共享音乐文化的同时,增进了相互了解 和认同。
01
02
03
音乐教材
弥渡山歌的旋律和歌词被 广泛地用于音乐教材中, 帮助学生们了解和欣赏中 国民族音乐。
音乐课程
在音乐课程中,教师经常 使用弥渡山歌作为教学案 例,向学生介绍民族音乐 的特色和技巧。
音乐比赛
在各种音乐比赛中,弥渡 山歌也经常被用作参赛曲 目,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 魅力。
在旅游文化中的价值
困境
弥渡山歌的传承和发展还面临着资金不足、 缺乏有效的推广和宣传手段等困境。尽管政 府和社会各界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来保护和 推广弥渡山歌,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措施 的效果并不明显。
保护与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建议
首先,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大对弥渡山歌的 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山歌的认识和重视程 度。其次,应加强对年轻一代的培养和教育 ,让他们了解和喜欢弥渡山歌。最后,应加 大对弥渡山歌的保护力度,制定更加具体的 保护措施和政策。
弥渡山歌的特点和风格
特点
弥渡山歌以其优美的旋律、朴实的歌词、丰富的表现力和独特的演唱方式著称 ,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
风格
弥渡山歌的音乐风格独特,既有山野的豪放,又有婉约的细腻,给人以强烈的 艺术感染力。
02
弥渡山歌的音乐结构
《弥渡山歌》教案

《弥渡山歌》教课目的:1、听赏歌曲《弥渡山歌》。
2、会听辩不一样乐器奏出的音色。
3、养学生的音乐赏识力、理解力和表现力。
教材和学情剖析:《弥渡山歌》是云南省的弥渡县的一首民歌,歌曲旋律轻盈,动感实足。
弥渡是闻名的“山歌之乡”,竹子长得满山遍野,聪慧的弥渡人就地取材,发了然很多用竹子做的乐器,如竹笛、竹相、竹二胡等,它们被子称为竹乐,能奏出美好动听的音乐。
教课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课系统先给学生带来直观的视听感觉,为学生创建身临其境的感觉,再经过赏识歌曲,感觉不一样乐器发出的音效。
教课要点:倾听竹乐的音色,并试着唱歌。
教课难点:体验音乐境界。
教课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多媒体教课系统。
教课过程:一.激趣导入教师:同学们,你们见过笛子吗?能发出什么样的声音?笛子用什么做的?(竹子)如何吹?(横着演奏)知道竹笛的音色吗?(洪亮、动听)教师:下边我们来听一听由竹笛演奏的一首歌曲。
多媒体播放乐曲《弥渡山歌》,生倾听。
教师发问:听到竹笛声了吗?音色如何?(生谈感觉)教师:方才我们听的是竹乐合奏:云南民歌《弥渡山歌》,好听吧,它也象我们广西的刘三姐同样,也很闻名气。
二.出示课题:《弥渡山歌》教师:这就是今日我们要赏识云南民歌《弥渡山歌》。
三.教师介绍弥渡地名:弥渡地处云南高原西部的大理州东南部的一个县城。
它有好多美誉,“花灯之乡”、“民歌之乡”、“山歌之乡”。
聪慧的弥渡人发了然很多用竹子做的乐器如:竹笛、竹相、竹二胡等,我们把它们称为竹乐。
竹乐里的乐器音色各不同样,能够独自演奏也能够合奏,我们一同再来听听这首竹乐合奏《弥渡山歌》吧!四.赏识乐曲1.播放乐曲录音,生再听乐曲。
提出要求:请同学们静静的倾听,边听边想这首乐曲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指引学生体验乐曲优美的情绪,感觉两个不一样乐段所表现的不一样的音乐情绪。
)2.再听音乐:分乐器赏识,指引学生感觉不一样竹乐器的音色。
竹笛——嘹亮明快。
竹相——低缓深邃。
云南弥渡山歌的艺术风格与特色

云南弥渡山歌的艺术风格与特色关于《云南弥渡山歌的艺术风格与特色》,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在云南西部高原上的弥渡地区孕育着极富地方特色的艺术瑰宝――弥渡山歌。
弥渡地区民风纯朴,人们善歌善舞,当地的少数民族保留着原始古老的音乐艺术传统,同时也吸收着其他民族文化的精华,因而这里的民歌更带有少数民族传统气息,在旋律、曲式结构、语言、咬字、吐字、行腔的运用上也比广西、贵州等地的民歌更为丰富多彩。
《小河淌水》是弥渡山歌的典型代表,在创作背景、演唱风格创新等方面颇具特色。
下载论文网关键词:弥渡山歌;民歌;《小河淌水》;音乐艺术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04(2014)02-0190-03云南地区物产丰厚,少数民族众多。
在云南西部高原上的弥渡地区孕育着极富地方特色的艺术瑰宝――弥渡山歌。
该地区民歌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在旋律、曲式结构、语言、咬字、吐字、行腔的运用上也比广西、贵州等地的民歌更丰富多彩。
当地少数民族保留着原始古老的音乐艺术传统,同时也吸收着其他民族文化的精华。
《小河淌水》是弥渡山歌的典型代表,在创作背景、演唱风格等方面颇具特色。
长期以来,无数音乐家和音乐工作者从弥渡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获取艺术灵感,创作出了众多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如《放马山歌》《耍山调》《赶马调》《小河淌水》《弥渡山歌》《大河涨水沙浪沙》等。
相比其他地区的音乐作品,由尹宜公于1947年整理创作的《小河淌水》形成了创新的演唱特色,有着较自由、舒展、高昂、奔放的音乐风格特征,它是这些少数民族歌曲中的典型代表,并以其优美的旋律、典型的东方元素享誉中外,甚至被中外乐坛誉为“东方小夜曲”。
《小河淌水》的演唱多采取对唱的形式,也可独唱。
在对唱时,由于演唱双方的距离较远,为了能引起对方的注意,在演唱前都要加一个较有激情的“引唱”,这也是云南弥渡山歌与其他地方歌曲相比魅力之所在。
《弥度山歌》歌词 阿幼朵

弥度山歌
米线&包伍- 弥度山歌(云南民歌)
LRC:@ 朱古力
男:嘿嘿山对山来崖对崖
蜜蜂采花深山来
蜜蜂本为采花死梁山伯为祝英台嘿嘿梁山伯为祝英台
女:嘿山茶那个花来嘛山茶花
十呀个大姐采山茶
花篮那个歇在山坡上
唱呀个山歌转回家
小呀妹呀我说给你
唱呀个山歌转回家
转回家
男:嘿十呀个大姐嘛十枝花
唱呀个山歌转回家
大理那个茶花头一朵
谁呀那个爱你就嫁给他
小呀妹呀我说给你
谁呀那个爱你就嫁给他
嫁给他
女:嘿嘿山对山来崖对崖
小河隔着过不来
哥抬石头妹兜土
花桥搭起走过来
嘿嘿花桥搭起走过来以上就是关于弥度山歌的歌词,感谢您的阅读!。
弥渡山歌古筝滑音讲解

弥渡山歌古筝滑音讲解
弥渡山歌古筝滑音是云南弥渡县特有的一种古筝演奏技巧,具有独特
的音色和风格。
这种技巧通过变化手指的滑动方式,使古筝的音符产
生连续而流畅的滑动效果,从而增加了音乐表现力和感染力。
弥渡山歌古筝滑音需要演奏者具备一定的指法和技巧。
在演奏时,演
奏者需要通过控制指尖的力度和速度,在弦上迅速滑动,使音符延长、拖长,形成一种连贯而柔美的音响效果。
这种滑音技巧不仅要求演奏
者具备良好的音乐感和节奏感,还需要他们熟练掌握古筝演奏技巧和
音乐理论知识。
弥渡山歌古筝滑音常常用于演奏传统山歌曲目,通过滑音的方式增强
音乐的表现力,传递出弥渡地区的山歌文化和情感。
这种滑音技巧使
古筝音色更为丰富多彩,表现出更加深厚的情感。
弥渡山歌古筝滑音作为一种独特的演奏技巧,是云南弥渡山歌文化中
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滑音的方式演奏古筝,使得音乐在富有表现
力的同时,也具有了弥渡地区独特的风格和韵味。
这种古筝滑音技巧
的传承和发展,不仅丰富了云南地方音乐的艺术形式,也为弥渡山歌
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弥渡山歌》高中音乐欣赏课
讲课人:15音教2班杨紫嫣
一、课题:云南民歌《弥渡山歌》。
二、内容分析:《弥渡山歌》是云南省弥渡县的一首民歌,歌曲旋律轻快,动感十足。
本节课的主要思路就是利用学生的自主学习来进行课程的探究,并构建知识体系。
为了充分体现音乐的表现力,在学生音乐欣赏的基础上,学生交流感想,体验情感,并进一步分析旋律,了解民歌的曲调等。
而对于南方民歌的地方风格则是尝试了学生归纳的方法,老师在此基础上拓展,对学生的初步认识起到引导深化作用。
共同完成本节课教学任务。
三、教学对象:高一年级学生,他们对简谱有一定的认识,了解节奏型,但是对音乐缺乏了解,歌唱缺乏美感。
希望学生可以自信的、有表现力的独立演唱歌曲。
感受我国多彩的民歌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怀,形成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教学目标:聆听《弥渡山歌》,感受弥渡民歌的婉转、飘逸、细腻、流畅、抒情的风格特征。
通过聆听《弥渡山歌》,感受其音乐美、体验弥渡民歌音乐风格特征。
五、教学难点:自由延长音、倚音的掌握,了解南方民族音乐特征。
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
六、教学重点:感受我国多彩的民歌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怀,形成热爱家乡的情感。
了解民歌种类并学会区分。
七、教学方法: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先给学生带来直观的视听感受,为学生创造身临其境的感觉,再通过欣赏歌曲,感受不同乐器发出的音效。
八、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音阶联系、节奏训练。
一、新课导入
1.教师出示云南省著名景点图片,请同学说说是哪个省,有哪些民歌及特殊的地理位置、生活习惯等。
2.学生讨论交流后汇报。
3.教师点评,“彩云之南”的云南,气候宜人、风景秀丽,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歌资源,民歌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
问题:多媒体播放音乐《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请学生仔细聆听并判断是南方还是北方的民歌。
质疑:学生汇报,教师问题递进,如何判断的?
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伴奏乐器、歌词、演唱风格等。
总结:课件展示民歌的民族风格、地方风格体现在节奏、旋律、歌词、调式、曲式结构、演唱形式、伴奏乐器等方面。
出示课题:《飘逸的南国风》之《弥渡山歌》。
二、讲授新课
过渡:课件视频展示云南小县:弥渡,一个边疆小县,却风景引人遐想,心旷神怡,地处滇西高原。
北部有云岭和怒山,南部有哀牢山和无量山,加上相距不远的大理石林和洱海,可谓依山傍水、景色宜人。
具有丰富的民歌资源,诸如《小河流淌》、《绣荷包》皆出自此地,誉为“民歌之乡”。
1.出示《弥渡山歌》。
问题:学生带问题聆听歌曲。
①属于民歌的哪种体裁(小调、劳动号子、山歌)?②与其他地区的民歌比有什么特色?
2.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
2.总结:弥渡民歌具有委婉、流畅、细腻、飘逸等特点,有别于西北民歌的粗狂、豪放、高亢、狂野的特点。
教唱民歌:
1.1总结:引腔,两个小结的长音;中部,四个简洁而匀称的短句;尾部,再次出现引腔,强化主题。
2.播放竹乐合奏《弥渡山歌》。
提出要求:请同学们静静的聆听,边听边想这首乐曲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引导学生体验乐曲优美的情绪,感受两个不同乐段所表现的不同的音乐情绪。
)
4.欣赏歌曲《弥渡山歌》
教师:这首《弥渡山歌》不仅可以用竹乐来演奏,还可以用别的乐器来演奏,弥渡的人民还为它配上了歌词,让我们听一听云南民歌《弥渡山歌》。
教师:老师看到刚才同学们都听得很认真,很多孩子还一边听,边跟着唱呢,那我们也来把这首歌唱一唱吧。
(1)播放歌曲录音,生轻声跟唱。
(2)教师提示:谁来说说在唱这首歌的时候,我们的心情呢?
提示学生:要用轻快的歌声唱歌。
唱一唱,大家帮我拍一拍节奏吧!
三、结语
1.课后作业(思考)通过学习《弥渡山歌》明晰其旋律特点,探讨人们的生活环境会对歌曲产生怎样的影响,并举例其他地方的民歌来说明这一原因。
2.思考歌词内容与时代发展、社会变革的联系。
(板书介绍南方民歌的特点:歌词:创作上善用比、兴的手法,内容含蓄、委婉、歌唱生活,有丰富的衬词、虚词。
旋律:婉转、流畅、抒情,起伏大,节奏自由,结构短小精悍。
情绪:细腻、丰富)
3.教师小结语:中国民歌浩如烟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世界优秀音乐文化中的绚丽瑰宝,是人类文明智慧的结晶。
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不但要了解民歌,更应该继承它的传统,传承它的精神,并且把它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