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与基础工程附答案_赵明华版高清无水印

合集下载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习题及参考答案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习题及参考答案

土力学与根底工程习题及参考答案1单项选择题1粘性土的可塑性状态与流动状态的界限含水量是〔〕。

A、塑限B、液限C、塑性指数D、液性指数答案:B1.土的含水量的定义是〔〕。

A、水的重量与土体总重量之比 B、水的体积与土体总体积之比 C、水的重量与干土的重量之比答案:C2.粘性土随含水量增大呈现固态、半固态、可塑状态、流动状态;当粘性土含量减小,土体积不再发生变化时,土样应处于哪种状态?〔〕A.固体状态B.可塑状态C.半固体状态D.流动状态答案:A3.结构为蜂窝状的土是〔〕。

A.粉粒 B.砂砾C.粘粒 D.碎石答案:A4.地下水位下降将使得土中的自重应力增大的是什么位置的土层?〔〕A.地面以下B.变动后水位以下C.原水位以下D.不透水层以下答案:C5.土的饱和度是指〔〕之比。

A、土粒体积与孔隙体积B、土中水的体积与孔隙体积 C、土中水的体积与土粒体积答案:B6.土的级配中不均匀系数和曲率系数表达式中d60的含义是〔〕。

A、粒径为60mm的土的含量的百分数B、累积百分含量为60%的土的粒径C、百分含量为60%的土的粒径答案:B7.衡量土的颗粒级配是否良好,常用〔〕指标判定。

A.不均匀系数B.含水量C.标贯击数D.内摩擦角答案:A8.对土骨架产生浮力作用的水是〔〕。

A.重力水B.毛细水C.强结合水 D.弱结合水答案:A9.当地下水自上向下渗流时,土层中骨架应力将〔〕。

A、不变B、减小C、增大答案:C10.地下水位以下的地基土层自重应力应按〔〕计算。

A、浮容重 B、饱和重度C、湿重度答案:A 利用“角点法〞叠加原理求解根底下任意深度处的附加应力时,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该点必须落在新划分的根底焦点上B、L和B均为划分前的尺寸C、当点落在根底底面的边界上时,不需要用角点法答案:A 当地下水位下降时,土中的自重应力( )。

A、将增大 B、将减小 C、不变D、无法确定答案:A11.假设土体中的前期固结压力超过了现有的土自重应力,那么该土为( )。

(完整版)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后思考题答案

(完整版)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后思考题答案

(完整版)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后思考题答案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后思考题答案第二章2.1土由哪几部分组成?土中水分为哪几类?其特征如何?对土的工程性质影响如何?土体一般由固相、液相和气相三部分组成(即土的三相)。

土中水按存在形态分为: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液态水分为自由水和结合水,结合水分为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自由水又分为重力水和毛细水)。

特征:固态水是指存在于颗粒矿物的晶体格架内部或是参与矿物构造的水,液态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气态水是土中气的一部分。

影响:土中水并非处于静止状态,而是运动着的。

工程实践中的流沙、管涌、冻胀、渗透固结、渗流时的边坡稳定问题都与土中水的运用有关。

2.2土的不均匀系数Cu及曲率系数Cc的定义是什么?如何从土的颗粒级配曲线形态上,Cu和Cc数值上评价土的工程性质。

不均匀系数Cu反映了大小不同粒组的分布情况。

曲率系数Cc描述了级配曲线分布的整体形态,表示是否有某粒组缺失的情况。

评价:(1)对于级配连续的土:Cu>5,级配良好;Cu<5,级配不良。

(2)对于级配不连续的土:同时满足Cu>5和Cc=1~3,级配良好,反之则级配不良。

2.3说明土的天然重度、饱和重度、浮重度和干重度的物理概念和相互联系,比较同一种土各重度数值的大小。

天然重度、饱和重度、浮重度和干重度分别表示单位体积的土分别在天然、饱和、湿润、干燥状态下的重量,它们反映了土在不同状态下质量的差异。

饱和重度>天然重度>干重度>浮重度2.4土的三相比例指标有哪些?哪些可以直接测定?哪些通过换算求得?为换算方便,什么情况下令V=1,什么情况下令Vs=1?三相比例指标有:天然密度、含水量、相对密度、干密度、饱和密度、有效密度、孔隙比、孔隙率、饱和度。

直测指标:密度、含水量、相对密度。

换算指标:孔隙比、孔隙率、饱和度。

当已知相对密度ds时令Vs=1,当已知天然密度时令V=1,如若两者都已知,设V=1或Vs=1都行2.5反映无黏性土密实度状态的指标有哪些?采用相对密实度判断砂土的密实度有何优点?而工程上为何应用得并不广泛?指标:孔隙比、最大孔隙比、最小孔隙比。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后答案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后答案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参考答案
第 2 章 土的性质及工程分类
2.2 试证明下列换算公式 ds ρw s er + d s rw wd S (1 − n) (2) γ = r w (3) sr = 1+ e 1+ e n (1) ρd =
证 明: 令 vs = 1 ,则 由 e =
vv m 1 得 vv = e , v = vs + vv = 1 + e ,由 d s = s · 得 pw vs vs mw · 100% 得 mw = wms = wd s ρ w ms
sr =
d s (1 + w) ρ w 2.68 ∗ (1 + 0.285) ∗ 1 −1 = − 1 = 0.81 ρ 1.9
wd s 0.285 ∗ 2.68 = ∗100% = 94.3% e 0.81
(3) (4)因 N=14 10<N<15
பைடு நூலகம்属于稍密
2.9 某粘性土的含水量 w =36.4%,液限 wL =48%,塑限 wP =35.4%. (1)计算该土的塑性指数 I P 及液性指数 I L (2)确定该土的名称及状态。 解: w =36.4% wL =48% wP =35.4%
解: (1) i =
h1 − h2 23.50 − 23.20 = = 0.015 L 20
(2) v = ki = 5 * 10−2 * 0.015 = 7.5 * 10 −4 mm / s
Q = rst = 7.5 * 10−4 * 3600 *1* 106 = 2.7 * 10 −3 m 3 / h * m 2
wd s 0.87 v 或 w * 100% = * 100% = 100% e vv 0.87 ds −1 2.7 − 1 * 10 = 9.1kN / m 3 ρw g = 1+ e 1 + 0.87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后答案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后答案

mw 129.5 − 121.5 m − ms * 100% = * 100% = * 100% =6.6% ms ms 121.5
3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参考答案
由 ds =
m 121.5 ms ⇒ vs = s = = 45 ds 2.7 vs ρ w
vv = v − vs = 72 − 45 = 27
粒比重为 2.7,试计算该土样的含水量 w、孔隙比 e、饱和度 sr 、重度 r、饱和重 度 rsat 浮重度 r ' 以及干重度 rd ,并比较各重度的数值大小(先导得公式然后求解) 。 解: v = 72cm 3 m=129.5g (1) w = ms = 121.5 g d s = 2.7 ρ = m 129.5 = = 1.799 g / cm3 v 72
w= 2.8
粒分析结果如下表 土粒组的粒径范 2~0.5 0.5~0.25 0.2 ~0.075 <0.075 >2 围(mm) 粒组占干土总质 21.0 9.4 18.6 37.5 13.5 量的百分数 (%) 试求: (1) 确定该土样的名称; (2) 计算该土的孔隙比和饱和度; (3) 确定该土的湿度状态; (4) 如该土埋深在离地面 3m 以内,某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 N=14,试确定该 土的密实度。 解: (1)粒径大于 0.075mm 的颗粒为 9.4%+18.6%+21.0%+37.5%=86.9%超过全 重的 50%因此为细砂。 (2) e =
2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参考答案
由e =
d s (1 + w) ρ w 2.70(1 + 0.322)1.0 −1 = − 1 = 0.87 ρ 1.91
(1) v v = e = 0.87 cm 3 (2) vw = wd s = 0.322 *2.70=0.87 cm 3 (3) v = 1 + e = 1 + 0.87 = 1.87 cm 3 (4) ms = d s ρ w = 2.70 *1.0=2.70g (5) mw = wd s ρ w = 0.322 * 2.70 * 1.0 = 0.87 g (6) m = ms + mw = 3.57 g (7) sr =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参考答案 赵明华版 高清无水印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参考答案 赵明华版 高清无水印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参考答案
第 2 章 土的性质及工程分类
2.2 试证明下列换算公式
(1)
ρd
=
dsρw 1+ e
(2)
γ = srerw + dsrw (3) 1+ e
sr
=
wdS (1− n) n
证明:
令 vs
=1,则由 e =
vv vs
得 vv
=e
, v = vs
+ vv
=1+e ,由
ds
=
ms vs
(7) sr
=
wds e

vw vv
*100%
=
0.87 0.87
*100%
= 100%
(8) r'
=
ρ'g
=
ds −1 1+ e
ρ
w
g
=
2.7 −1 1+ 0.87
*10
=
9.1kN
/
m3
2.4 用体积为 72 cm3 的环刀取得某原状土样重 129.5g,烘干后土重 121.5g,土
粒比重为 2.7,试计算该土样的含水量 w、孔隙比 e、饱和度 sr 、重度 r、饱和重
按各三相比例指标的定义,计算图 2.50 中 6 个括号内的数值及 sr 和 r' 。
解:因 vs = 1 , ds = 2.70 , w=32.2%, ρ =1.91g/ cm3 , ρw = 1.0g / cm3
2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参考答案
由 e = ds (1+ w)ρw −1 = 2.70(1+ 0.322)1.0 −1 = 0.87
变,饱和度增至 40%时,此砂在雨中的含水量 w 为多少?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复习习题(赵明华版)报告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复习习题(赵明华版)报告

6. 设地基中由自重产生的竖向应力为cz ,由作用在地表的矩形
均布荷载在地基中产生的竖向附加应力为 z ,则在矩形中心点以 下,随着深度的增加
A

A. cz增大,z减小
C. cz不变,z减小 A. 粒度大小 C. 土粒表面粗糙度
2018/10/10
B. cz增大,z不变
D. cz不变,z增大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 期末考试复习题
赵明华版 聊城大学建工学院
1
2018/10/10
期末考试
考试题型:
一.单项选择题(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 选或未选均无分。
二、名词解释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隙水的体积。 ( )
5 .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沉降时,我们假设中心土柱无侧向变形。
()
6.按各压缩性指标的定义,应有压缩模量 Es a / (1 e1 ) 。 ( )
2018/10/10
7 .设地基为均质土层,则基础埋深减小时,地基沉降也随之减 小。 ( ) 8 .常规三轴试验时,通常可通过加大液压使土样发生破坏。
2018/10/10
12. 图示矩形均布荷载为 p ,
则A、B两点以下3m处竖向附加 应力之比 zA / zB 为 。
2m
2m B
2m
1m A 1m
A. 1.030
C. 1.135
B. 1.130
D. 1.492
4m
矩形( a b )均布荷载角点下竖向附加应力系数c
a/b z/b 1.0 2.0 3.0 4.0
p1下 p2上

川农《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本科)》20年12月作业考核答案

川农《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本科)》20年12月作业考核答案

川农《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本科)》20年12月作业考核答案1莫尔圆位于抗剪强度曲线以下,则土休处于( )。

A 稳定状态B 失稳C 极限平衡状态D 剪破正确答案:A2对无粘性简单土坡,下面的三种情况中( )的稳定安全系数最大?A 内摩擦角250 坡角300 坡高1mB 内摩擦角300 坡角300 坡高2mC 内摩擦角300 坡角350 坡高2mD 内摩擦角250 坡角450 坡高1m正确答案:B3所有建筑物的地基都应进行( )计算。

A 承载力B 变形C 稳定性D 抗浮正确答案:A4( )是指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全重50%的土。

A 粉土B 砂土C 粘性土D 碎石土正确答案:B5桩基规范规定,对于一级建筑物单桩竖向承载力的标准值应通过( )确定;A 参照地质条件相同的试验资料B 室内试验C 现场静载荷试验D 估算正确答案:C6刚性基础验算不满足刚性角要求时,下列调整措施中( )不能采用。

A 增加基础高度B 改用钢筋砼柔性基础C 必要时可改为人工地基D 减小基础埋深正确答案:D7当地基不均匀,建筑物平面形状复杂和高低悬殊等情况时,在建筑物的特定部位设置( ),可以有效地防止或减轻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的危害。

A 施工缝B 抗震缝C 伸缩缝D 沉降缝正确答案:D8 桩按( )分为摩擦型桩和端承型桩。

单选题多选题《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本科)》20年12月作业考核A 挤土情况B 施工方法C 传力情况D 成孔工艺正确答案:C9三轴试验中试样在施加周围压力时允许排水固结,待固结稳定后,再在排水条件下施加竖向压力至试件剪切破坏的试验方法为( )。

A 不排水剪UUB 固结不排水剪CUC 排水剪CDD 预压剪正确答案:C10土体一般只考虑其( )。

A 抗压强度B 抗拉强度C 抗剪强度D 抗弯强度正确答案:C11某场地人为地被挖走了5米,则该场地为( )土。

A 正常固结土B 超固结土C 软固结土D 欠固结土正确答案:B12 前期固结压力pc与自重应力scz相等,则土为( )。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习题及答案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习题及答案

1 、在均质土层中,土的竖向自重应力沿深度的分布规律是( )A.均匀的B.折线的C.曲线的D.直线的2、在荷载作用下,土体抗剪强度变化的原因是( )A.附加应力的变化B.总应力的变化C.有效应力的变化D.自重应力的变化3.在土中对土颗粒产生浮力作用的是( )A.强结合水B.弱结合水C.毛细水D.重力水4、原状土试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与重塑土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之比称为土的( ) 。

A.液化指标B.强度提高系数C.固结系数D.灵敏度5、刚性基础台阶允许宽高比的大小除了与基础材料及其强度等级有关外,还与 ( ) 。

A.基底压力有关B.地基土的压缩模量有关C.基础的底面尺寸有关D.持力层的承载力有关6、在荷载分布范围内,地基中附加应力随深度愈向下( ) .A、始终不变B、愈大C、愈小D、而无法确定7、土体中一点的最危(wei)险破坏面为( )度.A 、45B 、45+ψ/2C 、60D 、908、普通在密砂和坚硬的黏土中最有可能发生地基破坏模式是( ) 。

A、整体剪切破坏模式B、局部剪切破坏模式C、冲切剪切破坏模式D、延性破坏模式9、某场地人为地被挖走了 5 米,则该场地为( )土。

A、正常固结土B、超固结土C、软固结土D、欠固结土10、基础下垫层的厚度普通为( )㎜。

A 、150B 、200C 、100D 、5011、衡量土的颗粒级配是否良好,常用(A、不均匀系数B、含水量)指标判定。

C、标贯击数D、内磨擦角12、中心荷载作用的条形基础底面下地基土中最易发生塑性破坏的部位是( )。

A、中间部位B、边缘部位C、距边缘1/4 基础宽度的部位D、距边缘1/3 基础宽度的部位13、下列因素中,与无粘性土的土坡稳定性相关的因素是( )。

A、滑动圆弧的圆心位置B、滑动圆弧的半径C、土坡的坡高D、土坡的坡角14、钢筋砼柱下条形基础的肋梁高度不可太小,普通宜为柱距的( )A 、1/10~1/8 B、1/8~1/4 C、1/4~1/3 D、1/3~1/215、有两个不同的基础,其基础总压力相等, 问在同一深度,哪个基础产生的附加应力大( ) . A.宽度小的基础产生的附加应力大B.宽度小的基础产生的附加应力小C.宽度大的基础产生的附加应力大D.两个基础产生的附加应力相等16、重力式挡土墙的顶宽不宜小于() .A 、800mmB 、1000mmC 、200mmD 、500mm17、土体普通只考虑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
17.2
15.2
12.2
10.0
8.8
7.4
P(g/cm) 2.06
2.10
2.16
2.13
2.03
1.89
已 知 土 粒 比 重 d s =2.65,试求最佳含水量 wop 。
解:求各不同含水量的试样的干密度 ρd
ρdHale Waihona Puke =ρ 1+ w
=
2.06 1+ 0.172
= 1.758
ρd =1.823
ms
ms
121.5
3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参考答案

ds
=
ms vs ρw

vs
=
ms ds
= 121.5 2.7
= 45
vv = v − vs = 72 − 45 = 27
(2) e = vv = 27 = 0.60 vs 45
vw
=
mw ρw
= 129.5 −121.5 1
=8
(3) sr
=
vw vv
基底平均压力 p = F + G = 250 + 40 = 145kpa
A
2
基底处的土中自重应力:σ c = r0 d=17.5*1=17.5kpa
基底平均附加压力: p0 = p −σ c = 145 −17.5 = 127.5kpa
0-3 剖面
点号
Z(m)
z/b
α c1
σ z = 4αc1 p0 (kpa)
解:(1) i = h1 − h2 = 23.50 − 23.20 = 0.015
L
20
(2) v = ki = 5 *10−2 * 0.015 = 7.5 *10−4 mm / s
Q = rst = 7.5*10−4 * 3600 *1*106 = 2.7 *10−3 m3 / h * m2
(3)v = k(i − ib ) = 5 *10−5 *(0.015-0.005)=0.05 *10−5mm / s = 5 * 10−7 mm / s = 1.8 *10−6 m/h
v
72
rd
=
ρd g
=
ms v
g
= 121.5 72
*10=16.9kN/ m3
则 rsat > r > rd > r '
2.5 某土样处于完全饱和状态,土粒比重为 2.68,含水量为 32.0%,试求该土 样的孔隙比 e 和重度 r。
解: sr = 100% ds = 2.68 w = 32.0%
r ' = rsat − rw = 19.6 −10 = 9.6kN / m3
σ cz4 = 140.6 + r ' h4 = 140.6 + 9.6 *2.0=159.8kpa 3.2 若图 3.31 中,中砂层以下为坚硬的整体岩石,试绘制其自重应力曲线。
3.2 解:σ 4 = 159.8 + rw (4.2 + 2.0) = 221.8kpa
度 rsat 浮重度 r ' 以及干重度 rd ,并比较各重度的数值大小(先导得公式然后求解)。
解: v = 72cm3 m=129.5g ms = 121.5g
ds = 2.7
ρ = m = 129.5 = 1.799g / cm3 v 72
(1) w = mw *100% = m − ms *100% = 129.5 −121.5 *100% =6.6%
ms + mw1 =180
∴ ms =152.54g mw1 =27.46g
m2
=
mw2 ms
*100%=25% ⇒
mw2
=
0.25 *152.54=38.135g
需加水 38.135-27.46=10.7g
2.12 将土以不同含水量配置成试样,用标准的夯击能使土样击实,测定其容量 ,得数据如下表:
按各三相比例指标的定义,计算图 2.50 中 6 个括号内的数值及 sr 和 r' 。
解:因 vs = 1 , ds = 2.70 , w=32.2%, ρ =1.91g/ cm3 , ρw = 1.0g / cm3
2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参考答案
由 e = ds (1+ w)ρw −1 = 2.70(1+ 0.322)1.0 −1 = 0.87
(7) sr
=
wds e

vw vv
*100%
=
0.87 0.87
*100%
= 100%
(8) r'
=
ρ'g
=
ds −1 1+ e
ρ
w
g
=
2.7 −1 1+ 0.87
*10
=
9.1kN
/
m3
2.4 用体积为 72 cm3 的环刀取得某原状土样重 129.5g,烘干后土重 121.5g,土
粒比重为 2.7,试计算该土样的含水量 w、孔隙比 e、饱和度 sr 、重度 r、饱和重
e = ds (1+ w)ρw −1 = 2.67 ∗ (1+ 0.098) −1=0.656
ρ
1.77
4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参考答案
Dr
=
emax − e emax − emin
=
0.943 − 0.656 0.943 − 0.461
= 0.595
Q 0.67> Dr >0.33 ∴为中密
2.7 某干砂试样密度 ρ =1.66g/ cm3 ,土粒比重 ds =2.69,置于雨中,若砂样体积不
0 1 2 3 4-7 剖面 点号 Z(m)
0
0
2
2
4
4
6
6
z/b(aefc) αc1
0.250 0.137 0.076 0.052
z/b(befd) αc2
(1) I p = wL − wp = 48 − 35.4 = 12.6
IL
=
w − wp Ip
=
36.4 − 35.4 12.6
= 0.08
(2)因 10< I p <17 属于粉质粘土 0< IL =0.08<0.25 硬塑状态
2.10 如图2.35,观测孔a.b的水位标高分别为23.50m和23.20m,两孔的水平距离 为20m。 (1)确定ab段的平均水头梯度i; (2)如该土层为细砂,渗透系 k = 5 x10−2 mm/s,试确定ab段的地下水流速度v 和每小时(符号为h)通过1 m2 截面积(垂直于纸面)的流量Q(提示Q=流速x 过水面积x时间); (3)同(2),但该土层为粉质粘土,渗透系数 k = 5 x10−5 mm/s,起始水头梯度 i0 =0.005。
=
8 27
*100% =29.6%
(4) r = ρ g = 1.799 *10=18.0kN/ m3
(5) rsat
=
ms
+ vv ρw v
g
= 121.5 + 27 *10=20.6kN/ m3 72
(6) r ' = ρ 'g = ms − vs ρw g = 121.5 − 45 *10=10.6Kn/ m3
3.3 某条形基础如图 3.32 所示,作用在基础上的荷载为 250kN/m,基础深度范 围内土的重度 γ = 17.5kN / m3 ,试计算 0-3、4-7 及 5-5 剖面各点的竖向附加 应力,并绘制曲线。
8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参考答案
3.3 解: 基础及其上回填土的总重
G= rG Ad = 20·2·1·1=40kN;
粒分析结果如下表
土粒组的粒径范
围(mm)
>2
2~0.5 0.5~0.25 0.2~0.075 <0.075
粒组占干土总质 量的百分数(%) 9.4
18.6
21.0
37.5
13.5
试求:
(1) 确定该土样的名称;
(2) 计算该土的孔隙比和饱和度;
(3) 确定该土的湿度状态;
(4) 如该土埋深在离地面 3m 以内,某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 N=14,试确定该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参考答案
第 2 章 土的性质及工程分类
2.2 试证明下列换算公式
(1)
ρd
=
dsρw 1+ e
(2)
γ = srerw + dsrw (3) 1+ e
sr
=
wdS (1− n) n
证明:
令 vs
=1,则由 e =
vv vs
得 vv
=e
, v = vs
+ vv
=1+e ,由
ds
=
ms vs
ρ
1.91
(1) vv = e = 0.87cm3 (2) vw = wds = 0.322 *2.70=0.87 cm3
(3) v =1+ e =1+ 0.87 =1.87 cm3
(4) ms = ds ρw = 2.70 *1.0=2.70g (5) mw = wds ρw = 0.322 * 2.70 *1.0 = 0.87g (6) m = ms + mw = 3.57g

r
=
ds (1+ w) 1+ e
ρwg
=
2.68 ×(1+0.32)*10=19kN/ 1+ 0.86
m3
2.6 某沙土土样的密度为 1.77g/ cm3 ,含水量为 9.8%,土粒比重为 2.67,烘干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