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的发展历程
导电纤维的发展历程

导电纤维的发展历程导电纤维的发展经历了六个阶段,具体如下:第一阶段:采用吸湿性抗静电剂对纤维或织物进行表面处理阶段。
水具有很高的导电能力。
只要吸收少量的水,就能明显提高聚合物的导电性。
水能为电荷提供转移介质,促进离子向相反的电极移动,而且当水减少时,可以从大气中得到补充。
利用水的这种特性,从而研发了一系列的抗静电剂。
抗静电剂是具有亲水基与疏水基的表面活性剂。
其疏水基指向纤维材料表面,吸附在相界面上,并改变相界面的状态;亲水基则指向空间,吸附大气中的水汽。
抗静电剂在纤维及其制品表面大致有这几种作用:1、吸湿作用:在纤维材料表面形成连续的单分子水膜。
2、降低比电阻作用:纤维材料表面的水膜,提高了纤维材料的介电系数,从而有效的地降低其表面比电阻。
3、增强离子导电作用:提高纤维材料表面离子浓度,增强其在水汽中的离子(包括质子)导电作用。
4、促进电解质溶解作用: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纤维材料中存在的电解质的溶解提供了场所。
5、电性中和作用:当抗静电剂电荷符号与纤维材料的电荷符号相反时,会产生电性中和作用。
优点:加工便利,造价低廉,抗静电效果明显。
缺点:抗静电性能对环境湿度依赖性非常强,低湿度(RH<40%)时,其抗静电性能丧失,而且耐久性差。
第二阶段:在纤维内部加入抗静电剂,对纤维进行改性阶段。
在基本聚合物的内部加入抗静电剂组分,与基本聚合物共混或共聚,采用复合纺丝方法制成海岛型或皮芯型的复合抗静电纤维。
其中的岛相或芯部为含有抗静电剂的聚合物,而作为海相或皮部的基本聚合物为纤维的主体,对亲水性基团的聚合物起保护作用并承担纤维及基本功能。
抗静电纤维内部的抗静电剂多为极性或离子型的表面活性剂。
其分子结构同样具有亲水性基团和疏水性基团。
疏水性基团与基本聚合物具有一定的相容性,而亲水性基团使其具有一定的吸湿性。
抗静电纤维的抗静电机理:纤维内部的抗静电剂所含的亲水基团能够迁移到纤维的表层,并形成一层水膜,通过该水膜吸收大气中的水汽来提高纤维的介电函数,降低纤维的表面比电阻,加速净静电电荷的泄露。
碳纤维行业发展历程

碳纤维行业发展历程
碳纤维行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初期研发阶段(20世纪50年代-70年代):碳纤维最初用于航空航天领域,作为
高温环境下的结构材料。
由于其出色的力学性能和低密度,碳纤维逐渐引起了各界的关注。
然而,由于生产成本高、性能不稳定等问题,碳纤维在这一阶段的发展相对缓慢。
2. 发展壮大阶段(20世纪80年代-90年代):随着生产技术的改进和成本降低,碳
纤维在航空航天、体育用品、压力容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同时,碳纤维复合材料也开始在一些高端汽车、风力发电等领域得到应用。
3. 广泛应用阶段(21世纪初至今):碳纤维行业在21世纪初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应用领域不断拓宽。
除了传统的航空航天、体育用品、压力容器等领域,碳纤维还开始应用于建筑补强、新能源、轨道交通、医疗等领域。
此外,碳纤维产业链也在不断完善,从原材料、生产设备到应用技术,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
4. 创新突破阶段(近年来):随着我国在碳纤维领域的研发投入不断加大,一些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如高模量碳纤维、碳纤维低成本生产技术等。
同时,碳纤维在新能源、智能制造、生物医疗等领域的应用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总体来说,碳纤维行业经历了从研发到应用,再到创新突破的发展历程。
在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长,碳纤维行业将继续朝着更高性能、更低成本、更多应用领域的方向发展。
纤维材料PPT课件

目 录
• 纤维材料简介 • 纤维材料的生产工艺 • 纤维材料的性能测试与表征 • 纤维材料的应用领域 • 纤维材料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01
纤维材料简介
纤维材料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纤维材料是由天然或人工合成的 细长、柔软、可连续的物质组成 的材料。
分类
天然纤维、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 。
纤维材料的特性与应用
航空航天领域
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纤维材料的应用 非常重要。由于航空航天器需要承受 极高的温度和压力,因此需要使用高 性能的纤维材料,如碳纤维、玻璃纤 维和芳纶纤维等。
VS
这些纤维材料可以用于制造飞机机身、 机翼、起落架等部件,以及航天器的 结构部件和隔热材料等。它们具有重 量轻、强度高、刚性好、耐腐蚀等特 点,能够提高航空航天器的性能和安 全性。
拉伸性能测试
压缩性能测试
通过拉伸实验测定纤维的应力-应变曲 线,评估纤维的抗拉强度、弹性模量 等力学性能指标。
在压缩状态下测定纤维的应力-应变曲 线,分析纤维的抗压强度、压缩模量 等性能指标。
弯曲性能测试
测定纤维在弯曲状态下的应力-应变行 为,评估纤维的弯曲强度、弯曲模量 等性能参数。
纤维材料的热学性能测试
将高分子聚合物溶解在溶剂中形成溶胶, 通过喷丝孔挤出,在凝固浴中凝固成丝, 再经拉伸和干燥等处理。
织造工艺
01
02
03
织前准备
包括配浆、整经、浆纱和 穿综等工序,目的是使纤 维排列整齐,便于织造。
织造过程
通过织机将纤维交织成布, 可根据不同的织物组织结 构和织物风格采用不同的 织机。
织后处理
包括退浆、漂白、染色、 印花和整理等工序,目的 是提高织物的品质和附加 值。
外国纤维编织发展历程

外国纤维编织发展历程纤维编织是一门古老而重要的技艺,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纤维编织发展历程长达数千年,不仅记录了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且对世界各地的社会、文化和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最早期的纤维编织技术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
当时的人们利用自然纤维材料,如树皮、动物毛发和植物纤维,编织出简单的篮子、绳索等物品。
这些编织品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实用功能,如容器、捕捉工具和睡眠工具等。
随着农业的兴起,人们开始将纺织艺术与农业相结合。
通过养殖和种植织绒动物和植物,人们可以获得更多的纤维材料。
这一技术革新使得纤维编织得以大规模发展,人们能够编织出更复杂的纺织品,如布料和毯子。
这让人们能够生产更多的衣物和家具,提高了生活质量。
在古代,纤维编织技术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
埃及、巴比伦、古代希腊和罗马等文明古国都有发达的纺织业。
纺织师傅使用各种复杂的编织技术和纤维材料,创造出华丽的纺织品,如高质量的丝绸、毛呢和棉布。
这些纺织品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很受欢迎,而且在国际贸易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18世纪的英国,纤维编织产业经历了一场革命。
工业革命的到来使得纺织机械化成为可能。
那时发明了许多革命性的纺织机器,如纺锤机和织布机。
这些机器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使得大量的纺织品可以迅速制造出来。
英国的纤维编织产业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纤维制造业的中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纤维编织技术继续发展和创新。
新的纤维素材和制造技术的出现使得无数新纺织品的制造成为可能。
合成纤维被广泛使用,如尼龙、涤纶和丙烯酸纤维。
这些纤维具有优良的特性,如强度、耐磨损性和耐高温性,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服装、汽车内饰和建筑材料等。
今天,纤维编织技术已经得到极大发展。
新的编织技巧、机器和软件的引入使得纤维编织的范围和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现代纤维编织产业拥有各种各样的应用,如服装、家具、汽车零部件和航空航天产品等。
此外,艺术家和设计师也在纤维编织领域发挥创造力,创作出各种各样的纺织品作品,展现着无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合成纤维发展历史

合成纤维发展历史
合成纤维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以下是合成纤维发展的主要里程碑:
1. 1907年:法国化学家奥斯卡·奥塞尔发现了人造丝,也被称为尼龙。
2. 1910年:荷兰化学家奥托·鲍尔发现了人造丝的第一个商业化应用,即人造丝制成的女士袜子。
3. 1930年:美国化学家华莱士·卡罗研制出了第一个合成纤维——聚酯纤维。
4. 1935年:德国化学家朱利叶斯·冯·布尔克发现了合成纤维的另一种类型——聚酰胺纤维,也被称为尼龙。
5. 1941年:美国化学家埃尔默·考丁发现了脲纶纤维,也被称为氨纶。
6. 1940年代末至1950年代初:合成纤维的生产量大幅增加,尼龙成为最受欢迎的合成纤维之一。
7. 1950年代:莱克斯纳公司开发出了第一种聚酰胺纤维——莱克斯纳。
8. 1960年代:聚酯纤维的生产量大幅增加,成为一种重要的合成纤
维。
9. 1970年代:氨纶的生产量迅速增加,广泛用于弹力纤维制品。
10. 1990年代至今:随着科技的进步,合成纤维的种类和性能不断改进和创新,如芳纶、碳纤维等。
总的来说,合成纤维的发展历史经历了从最初的尼龙到聚酯、聚酰胺、氨纶等多种类型的发展,不断推动了纺织工业的进步和创新。
纤维发展介绍

纤维发展介绍咨询电话:83786517【作者:良友】【发布时间:2008/12/25 15:00:40】【字体:大中小】【关闭】一、历史悠久的天然纤维众所周知,气候是影响纤维制品应用的重要因素。
在天气寒冷或气温变化大的地区,羊毛与其他兽毛是主要的衣服原料,热带地区则会发展麻或竹等植物纤维,至于蚕丝,因需由种桑、养蚕、结茧到缫丝,过程复杂且产量少,价格昂贵,一向是宫廷贵族、巨贾豪门阶级专用,但也因其稀有高贵而促成东、西陆地贸易─丝路的畅通。
而由于蚕丝是棉、麻、丝、毛四大天然纤维中唯一的长纤维,其良好的手感及强度适用于衣着,且又具有高度光泽,故深受人们喜爱与收藏,是人类长期研究模仿天然纤维的第一目标。
1885年法国卡当尼伯爵(Graf Halaire de Chardonnet)发明了光亮灿烂的人造丝,带动人造纤维的相继问世。
1892年出现腈纶,1924年醋酸纤维,皆以纤维素为原料。
1935年意大利弗雷第(Ferretti)改良德国人从脱脂乳制造纤维的方法,制出类似羊毛的蛋白质纤维,此后以石油及天然气为原料的尼龙、聚酯等合成纤维更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发明并快速地商业化,直到18世纪棉花的工业化,才使羊毛等其他天然纤维产量迅速下降。
棉花是3千年前最先在印度生产应用,后来才逐渐传入中国、意大利及其他各国。
棉花在13世纪传至纺织业发达的英国,原先因为纤维太短,纺纱困难,直至18世纪英、美相继发明纺纱机器及轧棉机后,棉纺迅速工业化,棉花产量与消费量成为各类纤维之首。
百年来蓬勃发展的人造纤维而近几十年来,合成纤维的研究发展更超越了蚕丝的特性,除了高速假捻加工改变原丝伸缩与蓬松程度外,更于下列制程中加入许多科技:1.聚合阶段:加入其他不同成分来改善或增进纤维性能。
2.纺丝阶段:改变纺嘴形状使纤维具不同断面形状,制成异形断面、多成分或超细丹尼,因而发展出许多高机能性纤维。
3.纺丝技术:开发液晶纺丝、固相纺丝或静电纺丝法,以获得高性能纤维。
化学纤维的发展历史

化学纤维的发展历史一.世界化学纤维发展简史自古以来,人类的生活就与纤维密切相关。
5-10万年前,随着体毛的退化,人类开始用兽皮、树皮和草叶等天然衣料遮体保温。
以后,人类掌握了将植物纤维进行分离精制的技术。
1万年前,人类已能直接使用羊的绒毛。
在中国、埃及和南非的早期文化中,都有一些关于用天然纤维纺纱织布的记载,这可以追溯至公元前3000年。
例如,亚麻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在中欧使用。
棉在印度的历史之久犹如欧洲使用亚麻。
蚕丝公元前2640年就已在我国被发现,商朝的出土文物证明,当时高度发达的织造技术中已经使用了多种真丝。
羊毛也已在新石器时代末在中亚细亚开始使用。
因此可以说,现在作为天然纤维广泛使用的麻、棉、丝、毛等,在公元前就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应用。
与天然纤维悠久的历史相比,化学纤维的历史还很短。
尽管Hook在1664年于“Micrographia”一书中已经就提出化学纤维的构思,但由于当时科学家无法了解纤维的基本结构,因此在开发化学纤维时显得茫然无措,这导致这一美好的设想在200多年后才成为现实。
1846年,德国人F.Schönbein通过用硝酸处理木纤维素制成硝酸纤维素。
1855年,G.Audemars获得了世界化学纤维发展史上的第一个专利。
他提出用硝酸处理桑树枝的韧皮纤维,溶解于醚和酒精混合物后通过钢喷嘴进行抽丝。
1862年,法国人M.Ozanam提出了使用喷丝头纺丝的设想。
1883年,英国人J.W.Swan1取得了用硝化纤维素的醋酸溶液纺丝、随后进行炭化生产白炽灯丝的专利。
他还认为这种丝可用于纺织,而把它称为“人造丝”。
同年,法国人Chardonnet 获得了用硝酸纤维素制造化学纤维的最著名的专利,并于1891年在Besancon以工业规模生产硝酯纤维(硝酸纤维素纤维),这标志着世界化学纤维的工业化开始。
随后,各种形式的人造纤维素纤维(包括铜氨纤维、粘胶纤维和醋酯纤维)相继问世。
而硝酯纤维由于纺织用性能不如粘胶纤维而发展缓慢。
纺织纤维发展历史

纺织纤维发展历史2013141504005 张国航1.天然纤维的发展历史:天然纤维是自然界原有的或经人工培植的植物上、人工饲养的动物上直接取得的纺织纤维,是纺织工业的重要材料来源。
——《百度知道》人类使用天然纤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兽皮、树皮和草叶:5-10万年前,随着体毛的退化,人类开始用兽皮、树皮和草叶等天然衣料遮体保温。
以后,人类掌握了将植物纤维进行分离精制的技术。
亚麻:亚麻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在中欧使用。
棉在印度的历史之久犹如欧洲使用亚麻。
蚕丝:蚕丝公元前2640年就已在我国被发现,商朝的出土文物证明,当时高度发达的织造技术中已经使用了多种真丝。
羊毛:羊毛也已在新石器时代末在中亚细亚开始使用。
——《化学纤维的发展历史》百度文库。
棉花:棉花种植最早出现在公元前5000--4000年的印度河流域文明中。
—《棉花的历史》作者单位:保定市纤维检验所据中国科学技术史记载,我国于4000-5000年前已出现蚕丝及麻类织物,3000年前出现毛布,2000年前出现棉类织物。
因此可以说,现在作为天然纤维广泛使用的麻、棉、丝、毛等,在公元前就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应用。
——《纺织材料的发展历史》百度文库2.化学纤维的发展历史:定义:化学纤维是用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为原料,经过制备纺丝原液、纺丝和后处理等工序制得的具有纺织性能的纤维。
化学纤维又分为两大类:①人造纤维,以天然高分化学纤维纺丝子化合物(如纤维素)为原料制成的化学纤维,如粘胶纤维、醋酯纤维。
②合成纤维,以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为原料制成的化学纤维,如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聚丙烯腈纤维。
——《化学与生活》出现原因:由于人口的增长和人类需求的增加,棉、毛、丝、麻等天然纺织纤维的产量的需求,特别是近代纺织工业化生产迅速扩大,促使人们不断地去探索新的纺织原料。
概括:1664年,英国人R.胡克在他所著的《微晶图案》一书中,首次提到人类蚕吐的丝而用人工方法生产纺织纤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一维基于就 “ 为美时本当提 现好显结时出 在 实的得构科化 。设茫,学学 想然因家纤 年 在无此无维 措在法的一 ,开了构书 多这发解思 中 年导化纤, 已 后致学维但 经 才这纤的由 200
化 学 纤 维 的 首 次 提 出
• Hook 1664 Micrographia”
纤维的起源
• 御寒保暖、丰衣足食 “衣、食、住、行”
竹纤维
导电纤维
腈纶固体纱
化学纤维的未来发展
• 产业用高性能材料发展的需要
飞机、航空航天材料的高强度、高刚度、 轻量化高性能材料,高性能纤维具有强度 高、比重 低、柔韧性好、加工方便的特点, 是制备高性 能结构材料的物资基础、因此 也是一个国家发 展的战略物资。
THE END
• 以上就是我对化学纤维的发展历程的简单
之说,纤维制品居首位, 御寒保暖到艺术 人生,说明纤维、服装在人类 生活中的重 要性和作用。 四万年前,人类开始利用树 叶和兽皮御寒,是 人类使用最早的材料。 一万年前人类已知道用麻、兽毛等天然纤 维, 开始分类使用材料。
硝酸纤维素纤维的发展历程
• 1846年,德国人F.Schönbein通过用硝酸
介绍了。 • 最后,祝老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 谢谢观赏
醋酯纤维的发展历程
• 1869年,德国人P.Schützenberger以实验
室规模研究成功使用醋 • 1904年,Bayer染料公司根据德国人 A.E.Eichengrün的发明,申请了纺制醋 酯纤维的专利 • 美国Cellanese公司在1924年首先实现了醋 酯纤维的工业化
蛋白质纤维的发展历程
合成纤维的发展历程
• 1913年,德国人F.Klatte取得用合成原料
制造聚氯乙烯纤维的第一个专利。1931年, 德国IG化学公司采用F.Klatte的发明,于 1934年实现了聚氯乙烯纤维的工业化,使 它成为世界上最早生产的合成纤维。
合成纤维之聚酰胺(尼龙)纤维
• 1928年,美国哈佛大学教W.H.Carothers发表了 •
处理木纤维素制成硝酸纤维素。 • 1855年,G.Audemars获得了世界化学纤 维发展史上的第一个专利。他提出用硝酸 处理桑树枝的韧皮纤维,溶解于醚和酒精 混合物后通过钢喷嘴进行抽丝。 • 1862年,法国人M.Ozanam提出了使用喷 丝头纺丝的设想。
硝酸纤维素纤维的发展历程
• 1883年,英国人
J.W.Swan 1取得 了用硝化纤维素的 醋酸溶液纺丝、随 后进行炭化生产白 炽灯丝的专利。他 还认为这种丝可用 于纺织,而把它称 为“人造丝”。
• 同年,法国人
Chardonnet 获得了用 硝酸纤维素制造化学 纤维的最著名的专利, 并于189),这标 志着世界化学纤维的 工业化开始。
粘胶短纤维的发展历程
1891年,三个英国人 C.F.CrossE.J.Bevan和C.Beadle发明 了把纤维素溶解成溶液的新方法——粘胶法, 并于1892年在英国和德国取得专利。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将结束时,人们就用切断 粘胶长丝的方法生产短纤维 1921年,德国Premnitz工厂生产出了可用于 纺织的粘胶短纤维。
化学纤维的发展历程
11应用化学班 14111801305 万妮
简介大纲
• 化学纤维定义 • 化学纤维的首次提出 • 纤维的起源 • 主要化学纤维的发展历程 • 图片展示 • 化学纤维的未来发展展望 • 结束语
化学纤维的定义
• 化学纤维用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物
质为原料、经过化学或物理方法加工而制 得的纤维的统称。因所用高分子化合物来 源不同,可分为以天然高分子物质为原料 的人造纤维和以合成高分子物质为原料的 合成纤维。简称化纤。
铜氨纤维的发展历程
• 1857年德国人Schweizer发明了制备铜氨纤
维素的方法。 • 1890年Despassie提出了由铜氨溶液制备纤 维素纤维的方法。德国在Aachen附近的 Oberbruch首先用铜氨法生产纤维素纤维, 并且于1899年成立了Enka公司的前身 Glanzstoff公司,实现了铜氨纤维的工业化。
关于缩聚成链状分子和环状分子的研究。 1935年春,他用己二胺和己二酸成功合成聚酰胺 66,并纺成丝条。Du Pont公司于1938年建立了 中间试验厂,1939年成功生产了当时称 为”Nylon”的聚酰胺66纤维,并于1940年投放市 场,成为世界上第一种大规模生产的纺织用合成 纤维大品种。
李苏合成纤维
• 1904年,药剂师F.Todtenhaupt发明了从牛乳中 • • • •
提炼酪素蛋白质进行纺丝制备酪素蛋白质纤维的 方法。 1938年,英国ICI公司制备了花生蛋白质纤维 1938年,日本油脂公司也开发了大豆蛋白质纤维 1939年,美国Core Product refining公司将从玉米 中提炼的蛋白质进行纺丝制得了玉米蛋白质纤维。 1948年,美国Vaiginia Carolina 化学公司了开发 了玉米蛋白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