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者风采——黄国满教授

合集下载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三全育人”模式的形成与发展——“一导二师三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三全育人”模式的形成与发展——“一导二师三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三全育人”模式的形成与发展———“一导二师三保障”育人模式的理论与实践叶海江1张大德2刘有良3(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吉林吉林132101)[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本文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和重要的位置,基于“三全”育人体系,全面阐述“一导二师三保障”育人模式的形成与发展,并研究其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健全立德树人的落实机制。

[关键词]立德树人;“三全”育人;“一导二师三保障”育人模式[作者简介]1.叶海江,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党委副书记,三级教授,吉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张大德,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生工作部部长,研究方向为思想教育;3.刘有良,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生工作处教育管理科科长,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教育。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有关要求,活化“三全育人”教育理念,2014年创新性的提出了“一导二师三保障”(以下简称“123”)育人模式,该模式的提出秉承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超前迎合了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尤其是2018年,学校党委制定出台了校领导及职能部门负责人作为思政导师的要求,与中共教育部党组2019年出台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学生工作的通知”要求不谋而合。

“123”育人模式遵循育人规律,在全校形成了“大思政格局”,切实推动了思想政治工作取得实效。

对此,本文从“理念—价值逻辑”“制度逻辑”和“实践逻辑”三个层面对此模式的形成与发展加以阐释。

一、“一导二师三保障”育人模式的“理念—价值逻辑”自2014年始,学校党委创新了大思政格局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提出了“一导二师三保障”育人模式理念。

绿色田野显风流 植物保护谱新篇

绿色田野显风流  植物保护谱新篇

绿色田野显风流植物保护谱新篇
发表时间:2009-03-02T10:10:39.577Z 来源:作者:贾美玲[导读]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始建于1950年,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现已建成集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区域性研究所。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始建于1950年,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现已建成集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区域性研究所。

全所现有职工47人,其中研究员7人,副研究员7人,博士6人,硕士9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人。

所内设有生物防治、监测预警、有益昆虫、植物检疫、分子生物学、病虫害综合防治、生物农药、化学农药、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等研究方向。

国家赤眼蜂产业化示范基地、吉林省农业昆虫重点实验室设在这里,设施完备。

“十一五”期间承担国家863课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植物保护科学家岗位、农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课题、国家支撑计划子课题、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子课题等项目40余项,累计经费1300余万元。

服务项目:
预试或区试品种资源抗病虫鉴定与评价:年测试品种资源达600份以上。

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农药登记田间药效试验:年测试能力达100份以上。

白僵菌在防治玉米螟虫害中的应用:年应用面积150万亩左右。

研究成果:
该所先后在农用抗生素、球孢白僵菌、赤眼蜂、高压汞灯、玉米重大病虫害监控技术等领域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国家星火二等奖1项,中国植保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累计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成果40余项。

民以食为天——访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刘景圣

民以食为天——访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刘景圣
化 的今 天 , 类对 维护健康 的迫切追求 , 人 无疑 是功能食 品发展
额, 年增长达 2 %。国内外专家普遍认为 , 在地球环境 日益恶 准 。 0 处
的巨大推动力 。 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 学院院长刘景 圣教授 。
历了三个阶段 的发展过程 。2 0世纪 8 0年代末到 9 O年代中期 ,
养强化食品 。在 2 世纪 9 0 0年代末 , 在我 国市场 上占主导地位
带着 有关功能性 食品的有关 问题 , 本刊记 者专程 采访了吉 我国的功 能性食 品大 多数为“ 第一代功能性食品 ”包括各 类营 , 刘教授身兼 多职 , 除任 食品科学 与工程学 院院长外 , 还担 的是“ 第二代功能性食品” 该 类食 品必须经过人体及动物试验 。 任吉林省高等学校农产品深加工 重点 实验 室主任 , 吉林省 食品 证明其具有某项 生理调节功能 , 开始 强调功 能性 食品的 “ 科学 生物制造科技创新 中心常务 副主任 , 吉林省食品工程与食 品安 性” “ 、真实性” ,功 能性 食品的研 发和生产 销售走上了科学化 、
全工程研究 中心常务副主任等职 务。多年 来 , 刘教授 主要从事 规模 化道路 。0 0年开始 , 20 我国市场上出现 了“ 第三代功能性食
。这类功能性食品不仅需要经过人体及动物试验证明该产 食品科学 、 农产 品加 工 、 品资源综合 利用 、 食 功能性食 品方面 的 品”
教学与科研工作 , 取得 了显著的科研 成果 , 国内相 同研究领 品具有某项生理调 节功能 , 在 还需明确具 有该项保健功 能的功能 域中处于 先进水平 。 与美国 、 日本 、 俄罗斯 、 克兰 、 乌 白俄罗斯等 因子 的结构 、 含量及 其作用机理 , 且功能因子在 功能性食 品 并

吉林梨树县农技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我赶上了黑土地保护的好时候”

吉林梨树县农技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我赶上了黑土地保护的好时候”

吉林梨树县农技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我赶上了黑土地保护
的好时候”
佚名
【期刊名称】《农村科学实验》
【年(卷),期】2022()12
【摘要】春耕接近尾声,嫩绿的玉米苗从土里探出头。

忙完“梨树模式”春耕培训,吉林省梨树县农技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稍稍松了口气。

王贵满今年62岁,干农技推广工作近40年,任站长27年。

这两年,正是“梨树模式”升级推广的关键时期,为了黑土地保护,组织上批准他延迟退休。

“黑土地变薄变瘦让人心疼”梨树县地处松辽平原腹地,是全国重要的产粮大县。

“小时候在田里玩,手往地里一掏就是坑,黑乎乎的,松软舒服。

”出生在梨树县的王贵满从小就跟随父母种地,对黑土地有着特殊的感情。

【总页数】2页(P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
【相关文献】
1.黑土地上的"田专家"r——记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
2.钟情于黑土地的农机推广带头人--访黑龙江省农机化技术推广总站站长任晓东
3.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任重而道远——访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
4.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任重而道远——访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
5.吉林省梨树县推广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模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十大科技传播人物名单及事迹简介

十大科技传播人物名单及事迹简介

附件十大科技传播人物名单及事迹简介(按姓氏笔划为序)王立春吉林省农科院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王家骐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任长忠白城市农科院副院长、研究员李玉吉林农业大学教授,俄罗斯农业科学院外籍院士李骏一汽集团公司技术中心主任、教授级高工李青山集安市科技馆馆长、副研究员姜成模延边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夏咸柱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明荣吉林市农技协无公害蔬菜专业技术分会会长,农民高级技师韩长明东北师范大学教授王立春事迹简介王立春,男,47岁。

现任吉林省农科院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吉林省玉米首席专家。

1983年大学毕业后,他回到了家乡白城。

最初几年,他的大部分时间都深入试验基点,来到田间地头,传播先进技术,和农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针对白城地区的气候、生态条件,他提出了以补墒坐水为中心的半干旱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等先进技术,大面积推广后,极大地促进了西部地区农业生产发展。

为了解决化肥浪费问题,他提出磷、钾肥高效施用技术和玉米按不同品种营养特性施肥技术,在我省推广100万亩,增产玉米0.2亿公斤,增收0.2亿元。

2005年以来,他主持全省农业科技入户工作,摸索出一套适合省情的玉米科技转化和推广办法。

一方面,他认真筛选适合吉林省不同示范县市的玉米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另一方面,他亲自编写培训教材,积极组织技术培训,深入农户家中,来到田间地头,手把手的指导农民,使我省玉米先进技术入户率达100%。

2004年以来,他主持“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重大专项“吉林玉米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建立3套技术模式,已推广2279.2万亩,共计增产玉米25.2亿斤,增加农民收入14亿多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他把农业科技成果带到大地上,羸得了广大农民的好评。

他曾连续三次被白城市政府授予三等功,省政府记大功一次,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振华〃王义锡科技扶贫奖励基金服务奖、全国农业科技推广标兵等多项荣誉。

过表达玉米Zmsh1基因提高转基因烟草的生物量

过表达玉米Zmsh1基因提高转基因烟草的生物量

生物技术进展2017年㊀第7卷㊀第3期㊀203~210CurrentBiotechnology㊀ISSN2095 ̄2341研究论文Articles㊀收稿日期:2017 ̄02 ̄21ꎻ接受日期:2017 ̄03 ̄20㊀基金项目: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60520060JH)资助ꎮ㊀作者简介:顾韩雪ꎬ硕士研究生ꎬ研究方向为植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ꎮE ̄mail:guhanxue01@163.comꎮ∗通信作者:郝东云ꎬ研究员ꎬ研究方向为农艺性状相关基因挖掘ꎮE ̄mail:dyhao@cjaas.com过表达玉米Zmsh1基因提高转基因烟草的生物量顾韩雪1ꎬ2ꎬ㊀刘㊀玥1ꎬ㊀陈子奇3ꎬ㊀刘艳芝2ꎬ㊀刘相国2ꎬ㊀郝东云1ꎬ2∗1.吉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ꎬ长春130118ꎻ2.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ꎬ吉林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ꎬ长春130033ꎻ3.哈尔滨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ꎬ哈尔滨150080摘㊀要:蔗糖合成酶(SuSy)是调控植物体内蔗糖代谢的一类关键酶ꎬ而SH1是玉米SuSy的一种亚型ꎮ研究表明ꎬ玉米SuSy催化活性主要由SH1基因(Zmsh1)决定ꎬ该基因在玉米分子育种中的价值评估是人们关注的热点ꎮ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玉米Zmsh1转入模式植物烟草中ꎬ发现转基因烟草中SH1酶活力比野生型烟草平均提高了35%ꎬ根和茎的糖代谢关键产物蔗糖和果糖的含量平均增加了23%和28%ꎻ同时ꎬZmsh1的转入显著提高了转基因烟草的总生物量ꎮ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在玉米中过表达Zmsh1ꎬ评估转基因玉米的产业化应用价值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ꎮ关键词:蔗糖合成酶ꎻZmsh1ꎻ转基因烟草ꎻ生物量ꎻ基因应用价值评估DOI:10.19586/j.2095 ̄2341.2017.0008ResearchonEnhancingtheBiomassofTransgenicTobaccobyOverexpressionofZmsh1GenefromMaizeGUHanxue1ꎬ2ꎬLIUYue1ꎬCHENZiqi3ꎬLIUYanzhi2ꎬLIUXiangguo2ꎬHAODongyun1ꎬ2∗1.CollegeofLifeSciencesꎬJilinAgriculturalUniversityꎬChangchun130118ꎬChinaꎻ2.JilinProvincialKeyLaboratoryofAgriculturalBiotechnologyꎬlnstituteofAgriculturalBiotechnologyꎬJilin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ꎬChangchun130033ꎬChinaꎻ3.CollegeofLifeScienceꎬHarbinNormalUniversityꎬHarbin150080ꎬChinaAbstract:Sucrosesynthetase(SuSy)isacrucialenzymefamilyregulatingsucrosemetabolisminplants.SH1isoneofthesubtypesofSuSyinmaizeꎬanditsencodinggene(Zmsh1)playsamajorroleinthecatalyticactivityofSuSy.ThusꎬtheevaluationofZmsh1inbiotechbreedinghasattractedagreatdealofattentioninrecentyears.InthisstudyꎬwetransformedZmsh1intotobaccobyAgrobacterium ̄mediatedmethod.TheresultsshowedthatꎬenzymeactivityofSH1inthetransgeniceventsexhibitedanaverageof35%higherthanthewildtypeꎬandcontentsofthekeymetabolitessuchassucroseandfructoseincreasedabout23%and28%respectivelyintherootandstemofthetransgenicevents.AtthemeantimeꎬthetransformationofZmsh1significantlyenhancedthebiomassoftransgenictobacco.ThispreliminarystudyprovidedimportantreferenceforprovingconceptofZmsh1inmaizebiotechbreeding.Keywords:SuSyꎻZmsh1ꎻtransgenictobaccoꎻbiomassꎻproveconceptofgene㊀㊀玉米是我国东北地区第一大作物ꎬ也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ꎮ玉米合成并在籽粒中大量积累淀粉是其主要的经济价值所在ꎬ蔗糖合成酶在这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ꎮ植物蔗糖合成酶(sucrosesynthaseꎬSuSy)是蔗糖进入淀粉代谢途径的首个关键酶ꎬ是1995年Cardini[1]首次在小麦胚芽中发现的ꎮ它是由分子量约为83~100kDa的亚基构成的四聚体[2]ꎮSuSy由3个大家族组成ꎬ依次为单子叶植物SUS族㊁双子叶植物SUSY1族和双子叶SUSYA族[3ꎬ4]ꎮ玉米SuSy(即SUS家族)包. All Rights Reserved.含3种亚型:SH1㊁SUS1和SUS3ꎬ其中SH1是3种亚型中的典型代表[5]ꎬ其编码基因为Zmsh1ꎮZmsh1是由Chourey[6]在玉米皱缩型胚乳突变体sh1(shrunken1)中发现的ꎬ其cDNA序列长度为2746bpꎬCDS区序列长度为2409bpꎬ编码803个氨基酸ꎬ蛋白分子量约为91kDaꎮ大多情况下ꎬSuSy分解蔗糖(最适pH6.0~7.0)生成果糖和腺苷二磷酸葡萄糖(ADPG)ꎬ分解的产物参与植物淀粉合成以储存能量[7]ꎮ对于大多数植物来说ꎬ尤其是在以淀粉为主要储藏物质的组织器官中ꎬSuSy的功能是非常重要的ꎮBaroja ̄Fernndez等[8]发现在马铃薯中过表达内源SuSy基因导致马铃薯块茎膨大ꎬSuSy酶活升高ꎻTang等[9]在胡萝卜中反义表达内源SuSy基因ꎬ结果表明储藏组织中的蔗糖利用率显著下降ꎬ蔗糖大量积累ꎬ淀粉㊁葡萄糖㊁果糖和纤维素也有较少量的积累ꎬ转化植株表型也受到影响ꎬ表现为植株矮小㊁叶面积减少[10]ꎮWorrell等[11]曾在番茄中过表达Zmsh1ꎬ发现转基因番茄果实中SuSy的活性提高ꎬ改变了碳水化合物的分配ꎬ果实重量增加ꎬ表明过表达Zmsh1可以改善作物品质ꎬ提高作物产量ꎮZmsh1主要存在于发育的胚乳中ꎬ表达活跃时期与淀粉积累时期重合ꎬ并且SuSy90%的活性主要由Zmsh1调控[12ꎬ13]ꎬ说明该基因在改变作物品质和增加作物产量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ꎮ在不同植物中有关过表达Zmsh1的研究至今很少报道ꎬ然而ꎬ该基因在作物特别是玉米生物技术育种中的价值评估(proveconcept)是人们关注的热点ꎮ依据转基因生物技术育种流程ꎬ特定基因的应用价值评估是首要环节ꎬ通常以模式植物为先行实验材料ꎮ本课题组在模式植物烟草中过表达Zmsh1ꎬ通过对转基因烟草进行分子检测和生理指标测定ꎬ研究转基因烟草生物量的变化ꎬ探讨该基因对烟草生长发育㊁碳水化合物代谢以及生物量的影响ꎬ为实验室评估该基因在转基因玉米增产和品质改良等方面的育种价值ꎬ研究该基因参与玉米籽粒淀粉合成代谢机制提供了理论参考ꎮ1㊀材料与方法1.1㊀材料受体材料:大叶烟草(NicotianatabacumL.)ꎬ由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保存ꎮ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感受态细胞DH5α和克隆载体pEasy ̄Blunt购自北京全式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ꎻ农杆菌EHA105和植物表达载体pCAM ̄BIA1302 ̄35S ̄gfp由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所保存ꎮ试验试剂:限制性内切酶SpeⅠ㊁T4连接酶㊁PrimeSTARHSDNA聚合酶㊁PrimeScriptRTreagent(gDNAEraser)反转录试剂盒㊁RNAisoPlusRNA提取试剂盒㊁DNAMarker均购自TaKaRa公司ꎮ主要仪器设备:TC ̄512PCR仪(英国TECHNE公司)㊁DYY ̄10C型电泳仪(六一仪器厂)㊁CHB ̄100恒温金属浴(杭州博日科技有限公司)㊁2 ̄16PK台式冷冻高速离心机(德国SIGMA公司)ꎮ1.2㊀Zmsh1基因克隆和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1.2.1㊀基因克隆㊀根据GenBank(www.ncbi.nlm.nih.gov/genbank)提供的Zmsh1的核酸序列(GeneID:542365)设计克隆PCR引物ꎬ提取玉米B73叶片总RNAꎬ具体方法参照RNAisoPlus试剂盒说明书ꎮ反转录得到cDNAꎬ具体方法参照PrimeScriptRTreagent(gDNAEraser)反转录试剂盒说明书ꎮ以反转录cDNA为模版扩增ꎬ设计以限制性内切酶SpeⅠ为酶切位点的引物Zmsh1 ̄L:5ᶄ ̄GGACTAGTATGGCTGCCAAGCTGACTCG ̄3ᶄ和Zmsh1 ̄R:5ᶄ ̄GGACTAGTATCGAAGGACAGCGG ̄AACCTG ̄3ᶄꎬPCR反应体系:1μL模板DNAꎬ上㊁下游引物各0.5μLꎬ酶10μLꎬddH2O8μLꎮ程序:95ħ5minꎻ95ħ30sꎬ58ħ30sꎬ72ħ40sꎬ30个循环ꎻ72ħ10minꎮPCR产物经过胶回收纯化后连入克隆载体ꎬ转化到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中ꎬ培养后得到的菌液送大连宝生物公司测序ꎬ以确定克隆序列的正确性ꎮ利用ClustalX在线程序(http://www.clustal.org/)比对出烟草(NicotianatabacumL.)和玉米(ZeamaysL.)SuSy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74.78%ꎮ1.2.2㊀植物表达载体构建和遗传转化㊀利用限制性内切酶SpeⅠ分别切割已经纯化的含有Zmsh1基因的PCR产物ꎬ以及拟连接的植物表达载体质粒pCAMBIA1302 ̄35S ̄gfpꎬ用T4连接酶37ħ共孵育连接并转化至DH5α中ꎬ筛选获得重组质粒ꎬ命名为pCAMBIA1302 ̄35S ̄Zmsh1 ̄gfpꎮ体系和反应条件参照T4DNA连接酶说明书ꎮ采402生物技术进展CurrentBio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转入烟草植株ꎮ获得T0代转基因植株ꎬT0代自交得到T1代转基因植株ꎮ1.3㊀转基因烟草的分子检测采用CTAB法[14]ꎬ提取烟草叶片中的基因组DNAꎮ根据Zmsh1序列ꎬ设计PCR特异性引物Zmsh1 ̄L:5ᶄ ̄ATGCCTCCTTTCCTCGTCCT ̄3ᶄꎻZmsh1 ̄R:5ᶄ ̄CTCACGTACTTCCAGAACCCG ̄3ᶄꎮPCR扩增体系和反应程序参考大连宝生物公司技术说明书ꎮ扩增产物进行1%的琼脂糖凝胶电泳(电压135V)ꎬ在紫外凝胶成像仪下观察PCR电泳结果ꎮ1.4㊀RT ̄PCR分析设计RT ̄PCR引物ꎬ提取转基因烟草总RNAꎬ方法参照RNAisoPlus试剂盒说明书ꎬ将RNA反转录为cDNAꎬ方法参照PrimeScriptRTreagent(gDNAEraser)试剂盒说明书ꎮ正反方向引物分别为:RT ̄Zmsh1 ̄L:5ᶄ ̄ATGCCTCCTTTC ̄CTCGTCCT ̄3ᶄ和RT ̄Zmsh1 ̄R:5ᶄ ̄TCGTCGTGC ̄CCTTGTAGTTATG ̄3ᶄꎮ1.5㊀蔗糖合成酶酶活分析酶活测定方法采用蛋白计量方法ꎬ具体参照Zhu等[15]的方法ꎮ1.6㊀蔗糖含量测定蔗糖含量用比色法测定ꎬ具体步骤参照Roe等[16]的方法ꎮ1.7㊀果糖含量测定果糖含量用比色法测定ꎬ具体步骤参照李合生等[14]的方法ꎮ1.8㊀数据分析用SPSS17.0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17]ꎮ2㊀结果与分析2.1㊀转基因烟草的PCR验证选取3株T1代转基因烟草(分别为转化事件9#㊁转化事件4#和转化事件7#)作为实验对象ꎮ为验证经农杆菌转化获得的烟草植株是否为阳性转基因材料ꎬ提取T1代烟草叶片的基因组DNAꎬ以转化质粒为阳性对照㊁Zmsh1基因部分序列为目标产物㊁野生型烟草植株为阴性对照㊁水为空白对照ꎬ进行PCR检测ꎬ产物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图1)ꎬ目标产物条带大小为446bpꎬ与预期结果一致ꎬ初步表明获得转基因阳性烟草ꎮ图1㊀转基因烟草Zmsh1基因PCR产物电泳结果Fig.1㊀ElectrophoresisresultsofZmsh1PCRproductsinthetransgenictobacco.M:Marker(DL2000)ꎻ1:转化质粒(阳性对照)ꎻ2:野生型烟草(阴性对照)ꎻ3~5:转化事件9#ꎻ6~8:转化事件4#ꎻ9ꎬ10:转化事件7#ꎻ11:水(空白对照)ꎮ2.2㊀Zmsh1基因表达分析为分析Zmsh1基因在转基因烟草植株中是否转录表达ꎬ提取T1代转Zmsh1基因烟草植株叶片总RNAꎬ将RNA反转录成cDNAꎬ进行RT ̄PCR分析ꎮ以烟草保守基因L25作为内参基因ꎬZmsh1为目的基因ꎬ野生型烟草植株为阴性对照ꎬ水为空白对照ꎮ结果(图2)表明ꎬ转基因烟草和野生型烟草的内参基因均具有较好的扩增效率ꎬ图2㊀转基因烟草中Zmsh1(A)和内参L25(B)基因的RT ̄PCR产物Fig.2㊀RT ̄PCRproductsofZmsh1(A)andinternalcontrolgeneL25(B)inthetransgenictobacco.M:DL2000Markerꎻ1:转化事件9#ꎻ2:转化事件4#ꎻ3:转化事件7#ꎻ4:野生型烟草ꎻ5:水(空白对照)502顾韩雪ꎬ等:过表达玉米Zmsh1基因提高转基因烟草的生物量. All Rights Reserved.说明RNA质量完好(图2B)ꎮ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均无条带ꎬ1~3泳道为转基因烟草ꎬ能扩增出446bp的目标片段(图2A)ꎬ与目的基因理论片段大小一致ꎬ表明玉米Zmsh1基因在烟草植株中能够正常转录表达ꎮ进一步证明获得转基因阳性烟草ꎮ2.3㊀转基因烟草中蔗糖合成酶活力测定为验证转基因烟草中的蔗糖合成酶具有生物学活性ꎬ本实验结合前人蔗糖诱导光敏色素相互作用因子的表达实验[18]ꎬ选取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叶片(采摘自苗期T1代烟草)为实验对象ꎬ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OD值ꎬ对照标准曲线ꎬ由公式计算得到蔗糖合成酶活力ꎮ结果表明:转基因烟草中蔗糖合成酶活力均比野生型烟草高ꎬ转化事件9#的蔗糖合成酶活力最高ꎬ约为野生型烟草的1.5倍(图3)ꎮ2.4㊀转基因烟草中蔗糖含量测定植物中蔗糖合成酶催化反应的底物是蔗糖ꎬ为探究转基因烟草中蔗糖合成酶活力升高对蔗糖含量的影响ꎬ以进一步验证Zmsh1在转基因烟草中的功能ꎬ本研究应用比色法测定现蕾期和开花期T1代转基因烟草不同部位的蔗糖含量ꎮ结果表明ꎬ转基因烟草与野生型烟草的叶和叶脉中蔗糖含量均高于根和茎ꎮ现蕾期的转基因烟草根中的蔗糖含量高于野生型烟草ꎬ在叶和叶脉中蔗糖含量低于野生型烟草ꎻ开花期的转基因烟草根㊁茎㊁叶㊁叶脉中蔗糖含量均高于野生型烟草(表1)ꎮ2.5㊀转基因烟草中果糖含量测定为验证蔗糖合成酶活力升高能否促进植物中蔗糖代谢ꎬ生成果糖ꎮ本研究应用比色法测定现蕾期和开花期T1代烟草根㊁茎㊁叶㊁叶脉中果糖的图3㊀蔗糖合成酶的活性测定Fig.3㊀Activitydeterminationofsucrosesynthase.WT:野生型烟草ꎻ9#ꎬ4#ꎬ7#:转基因烟草ꎮ表1㊀转基因烟草蔗糖含量Table1㊀Sucrosecontentinthetransgenictobacco.野生型烟草(mg/g)转基因烟草9#(mg/g)4#(mg/g)7#(mg/g)现蕾期根58.3ʃ3.276.7ʃ5.6∗59.6ʃ2.463.1ʃ6.1茎61.9ʃ11.895.4ʃ15.3∗52.3ʃ9.772.3ʃ4.4∗叶319.5ʃ11.9270.5ʃ14.8∗300.3ʃ15.9298.3ʃ8.7∗叶脉156.6ʃ1.6134.3ʃ4.3136.8ʃ8.2141.2ʃ7.4开花期根58.0ʃ2.668.7ʃ10.560.1ʃ8.165.9ʃ7.7茎42.3ʃ10.465.7ʃ6.6∗46.1ʃ4.248.9ʃ7.6叶289.8ʃ6.6372.6ʃ3.1∗310.6ʃ8.5329.9ʃ4.6叶脉193.7ʃ11.5205.0ʃ4.3200.6ʃ6.1201.5ʃ5.2㊀注:数据为平均值ʃ标准误ꎬ∗表示与野生型相比在P<0.05水平上差异显著ꎮ602生物技术进展CurrentBio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含量ꎮ结果表明(表2)ꎬ现蕾期的野生型烟草和转基因烟草植株中ꎬ茎>叶脉>根>叶ꎬ转基因烟草相比野生型烟草ꎬ各部位果糖含量均较高于野生型烟草ꎬ茎中相差较大ꎻ开花期时ꎬ野生型烟草植株中果糖含量:叶>茎>根>叶脉ꎻ在转基因烟草中:茎>叶>叶脉>根ꎮ2.6㊀转基因烟草的生理指标观测为检验Zmsh1对烟草生长和发育的影响ꎬ本研究对T1代转基因烟草的生物量积累和与光合作用有关的生理指标进行观察ꎮ分别以转化事件4#㊁7#㊁9#为观察对象ꎬ连续测量烟草整个生长期的株高变化ꎬ结果表明:转基因烟草生长表现为苗期生长缓慢ꎬ株高比野生型烟草矮ꎬ营养期和生殖期生长迅速ꎬ到生殖生长结束时株高比野生型烟草高(图4)ꎮ由于农杆菌介导法将外源基因转入烟草基因组时插入位点的随机性ꎬ导致3个转化事件9#㊁4#㊁7#烟草的株高等表型出现差异ꎮ比较转基因烟草和野生型烟草生物量ꎬ结果表明ꎬ转基因烟草较野生型烟草生物量显著增加(表3和图6ꎬ彩图见图版二)ꎮ连续观测其生长期内120d的叶绿素含量ꎬ结果表明ꎬ转基因烟草的叶绿素含量较野生型在生长初期含量较低ꎬ两个月后叶绿素含量持续升高并最终高于野生型(图5)ꎮ3㊀讨论本研究在烟草中过表达了玉米蔗糖合成酶基因Zmsh1ꎬ该基因的转入增加了转基因烟草中蔗表2㊀转基因烟草果糖含量Table2㊀Fructosecontentinthetransgenicevents.野生型烟草(mg/g)转基因烟草9#(mg/g)4#(mg/g)7#(mg/g)现蕾期根55.4ʃ6.679.3ʃ8.7∗56.2ʃ3.768.7ʃ4.2茎160.7ʃ10.7249.3ʃ14.2∗171.3ʃ13.5180.5ʃ9.1∗叶50.6ʃ1.085.0ʃ5.1∗60.1ʃ6.572.1ʃ5.1∗叶脉82.7ʃ7.5111.1ʃ8.4∗83.7ʃ6.289.6ʃ8.9开花期根30.1ʃ1.059.4ʃ10.5∗32.6ʃ4.240.2ʃ6.5∗茎89.4ʃ6.4159.5ʃ9.6∗96.3ʃ10.199.5ʃ7.9叶93.9ʃ0.480.3ʃ1.0∗90.1ʃ8.787.6ʃ8.1叶脉41.1ʃ6.565.1ʃ0.6∗46.8ʃ4.749.2ʃ6.4㊀注:数据为平均值ʃ标准误ꎬ∗表示与野生型相比在P<0.05水平上差异显著ꎮ图4㊀转基因烟草株高Fig.4㊀Plantheightmeasurementinthetransgenicevents.WT:野生型烟草ꎻ9#ꎬ4#ꎬ7#:转基因烟草ꎮ702顾韩雪ꎬ等:过表达玉米Zmsh1基因提高转基因烟草的生物量. All Rights Reserved.图5㊀转基因烟草叶绿素含量Fig.5㊀Chlorophyllcontentinthetransgenicevents.WT:野生型烟草ꎻ9#ꎬ4#ꎬ7#:转基因烟草ꎮ图6㊀转基因烟草与野生型烟草植株的对比Fig.6㊀Morphologicalcomparisonbetweenthetransgeniceventsanditswildtype.WT:野生型烟草ꎻ9#ꎬ4#ꎬ7#:转基因烟草ꎮA:转基因烟草和野生型烟草植株比较ꎻB:9#转基因烟草根部以上长5cm茎段ꎻC:野生型烟草根部以上长5cm茎段ꎮ(彩图见图版二)表3㊀转基因与非转基因烟草生物量相关生理指标对比Table3㊀Comparisonofbiomass ̄relatingcharacteristicsbetweenthetransgeniceventsanditswildtype.千粒重(g)茎秆粗(cm)鲜重(g/株)根茎叶干重(g/株)根茎叶株高(cm)叶绿素(PAD)9#1.2ʃ0.2∗1.2ʃ0.1∗6.8ʃ0.2∗32.3ʃ2.9∗105.3ʃ7.9∗1.1ʃ0.1∗4.4ʃ0.6∗8.1ʃ0.8∗44.4ʃ8.8∗1802.4ʃ9.54#0.9ʃ0.10.8ʃ0.15.0ʃ0.424.3ʃ3.874.2ʃ9.3∗0.7ʃ0.12.7ʃ0.35.0ʃ1.337.2ʃ4.31742.3ʃ7.97#0.9ʃ0.20.9ʃ0.15.5ʃ0.525.1ʃ3.4∗85.1ʃ8.4∗0.8ʃ0.32.9ʃ0.25.3ʃ0.636.9ʃ6.61790.1ʃ12WT0.8ʃ0.10.7ʃ0.14.1ʃ0.120.4ʃ1.668.7ʃ4.50.7ʃ0.12.2ʃ0.14.7ʃ0.330.3ʃ4.31706.3ʃ9.3㊀注:9#㊁4#㊁7#:转基因烟草ꎻWT:野生型烟草ꎮ数据为平均值ʃ标准误ꎬ∗表示与野生型相比在P<0.05水平上差异显著ꎮ802生物技术进展CurrentBio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糖合成酶的活性ꎬ在不同转化事件中该酶的活性表现程度有所不同ꎮ这可能是由于外源基因插入烟草基因组的位置不同所致ꎬ也可能由于玉米Zmsh1基因的表达通过某种机制影响了烟草内源SuSy等酶的活性ꎮ然而ꎬ外源基因是否影响植物內源基因的表达ꎬ还需要进一步实验证明ꎮ蔗糖作为主要的能量来源和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信号分子ꎬ在植物生长发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4ꎬ19]ꎮ蔗糖作为光合作用的终产物ꎬ被蔗糖酶水解为单糖而参加器官建成[20]ꎮQuynh等[21]研究表明:光合作用增强和光合性蔗糖的合成增加驱动了蔗糖含量增加ꎬ可能导致光合作用固定碳的增加ꎮBaroja ̄Fernndez等[8]研究发现:在马铃薯中过表达SUS4ꎬ导致块茎中果糖增加12%ꎮ本实验研究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相似ꎮ本研究数据表明:与野生型烟草相比ꎬ开花期的转基因烟草根㊁茎㊁叶的蔗糖含量均有显著升高ꎬ整株蔗糖含量平均升高17%ꎮ转基因烟草果糖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转基因烟草不同部位中的果糖水平均显著高于野生型烟草ꎬ整株果糖含量平均升高25%ꎮ在胡萝卜[9]㊁马铃薯[18]㊁番茄[22]中ꎬ抑制SuSy酶活性可能会导致叶片和根变小㊁块茎干重降低ꎬ植株矮小等不利表型ꎮ本研究过表达Zmsh1基因后ꎬ转基因烟草生长发育也会受到影响ꎮ转基因烟草苗期生长缓慢ꎬ较之野生型烟草矮ꎻ营养期和生殖期生长迅速ꎬ在生殖生长结束后ꎬ株高均高于野生型烟草ꎮ除此之外ꎬ本研究还发现过表达Zmsh1基因后ꎬ转基因烟草除株高外其他生物量也显著增多ꎬ如:转基因烟草的千粒重增加ꎻ茎秆更粗壮ꎻ根㊁茎㊁叶的干重增多ꎮ这可能是由于细胞中的蔗糖被SH1分解为淀粉合成底物ADPGꎬ促进了各器官中淀粉的生成[23]ꎮ在马铃薯中过表达SUS4导致SuSy酶活增加ꎬ马铃薯干重增多[8]ꎮWang等[24]在番茄中过表达SuSy基因增加了番茄果实鲜重ꎬ提高了产量ꎮ本研究发现ꎬ与野生型烟草相比ꎬ转基因烟草根㊁茎㊁叶的干重分别平均增加了23%㊁55%和40%ꎬ千粒重增加了33%ꎮ实验结果与前人研究相似ꎬ并且转Zmsh1烟草的生物量积累更多ꎮ上述研究为进一步应用Zmsh1基因改良玉米㊁大豆㊁甘蔗等经济作物ꎬ提高产量ꎬ优化果实糖分㊁淀粉等生物性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数据参考ꎮ参㊀考㊀文㊀献[1]㊀CardiniCEꎬLeloirLFꎬChiribogaJ.Thebiosynthesisofsu ̄crose[J].Biol.Chem.ꎬ1955ꎬ214(1):149-155. [2]㊀MoriguchiTꎬYamakiS.Purificationandcharacterizationofsu ̄crosesynthasefrompeach(Prunuspirsica)fruit[J].PlantCellPhysiol.ꎬ1988ꎬ29(8):1361-1366.[3]㊀LingleSEꎬDyerJM.Cloningandexpressionofsucrosesyn ̄thasecDNAfromsugarcane[J].PlantPhysiol.ꎬ2001ꎬ158(1):129-131.[4]㊀柴静ꎬ张会ꎬ姚丽丽ꎬ等.蔗糖合酶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研究[J].生命科学ꎬ2012ꎬ24(1):81-88. [5]㊀DuncanKAꎬHardinSCꎬHuberSC.Thethreemaizesucrosesynthaseisoformsdifferindistributionꎬlocalizationꎬandphos ̄phorylation[J].PlantCellPhysiol.ꎬ2006ꎬ47(7):959-971. [6]㊀ChoureyPSꎬNelsonOE.Theenzymaticdeficiencyconditionedbytheshrunken ̄1mutationsinmaize[J].Biochem.Genet.ꎬ1976ꎬ14(11):1041-1055. [7]㊀KomatsuAꎬMoriguchiTꎬKoyamaKꎬetal..Analysisofsucrosesynthasegenesincitrussuggestsdifferentrolesandphylogeneticrelationships[J].Exp.Bot.ꎬ2002ꎬ53(366):61-71.[8]㊀Baroja ̄FernndezEꎬMuñozfJꎬMonteroMꎬetal..Enhancingsucrosesynthaseactivityintransgenicpotato(Solanumtuberos ̄umL.)tubersresultsinincreasedlevelsofstarchꎬADPglucoseandUDPglucoseandtotalyield[J].PlantCellPhysiol.ꎬ2009ꎬ50(9):1651-1662.[9]㊀TangGQꎬSturmA.Antisenserepressionofsucrosesynthaseincarrot(DaucuscarotaL.)affectgrowthratherthansucrosepartitioning[J].PlantMol.Biol.ꎬ1999ꎬ41(4):465-479. [10]㊀KatoT.Changeofsucrosesynthaseactivityindevelopingendo ̄spermofricecultivars[J].CropSci.ꎬ1995ꎬ35(3):827-831. [11]㊀WorrellACꎬBruneauJMꎬSummerfeltKꎬetal..Expressionofamaizesucrosephosphatesynthaseintomatoaltersleafcar ̄bohydratepartitioning[J].PlantCellꎬ1991ꎬ3(10):1121-1130. [12]㊀ChenYCꎬChoureyPS.Spatialandtemporalexpressionofthetwosucrosesynthasegenesinmaize:Immunohistologicalevi ̄dence[J].Theor.Appl.Genet.ꎬ1989ꎬ78(4):553-559. [13]㊀ChengWHꎬTaliercioEWꎬChoureyPS.Theminiatureseedlocusofmaizeencodesacellwallinvertaserequiredfornormaldevelopmentofendospermandmaternalcellsinthepedicel[J].PlantCellꎬ1996ꎬ8(6):971-983.[14]㊀李合生.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ꎬ2000.[15]㊀ZhuYJꎬKomorEꎬMoorePH.Sucroseaccumulationinthesugarcanestemisregulatedbythedifferencebetweentheactiv ̄itiesofsolubleacidinvertaseandsucrosephosphatesynthase[J].PlantPhysiol.ꎬ1997ꎬ115(2):609-616.[16]㊀RoeJH.Acolorimetricmethodforthedeterminationoffructoseinbloodandurine[J].Biol.Chem.ꎬ1934ꎬ107(1):15-22.902顾韩雪ꎬ等:过表达玉米Zmsh1基因提高转基因烟草的生物量. All Rights Reserved.[17]㊀丁雪梅ꎬ徐向红ꎬ邢沈阳ꎬ等.SPSS数据分析及Excel作图在毕业论文中的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ꎬ2012ꎬ33(3):122-128.[18]㊀ZrennerRꎬSalanoubatMꎬWillmitzerLꎬetal..Evidenceofthecrucialroleofsucrosesynthaseforsinkstrengthusingtrans ̄genicpotatoplants(SolanumtuberosumL.)[J].PlantJ.ꎬ1995ꎬ7(1):97-107.[19]㊀RuanYL.Sucrosemetabolism:Gatewaytodiversecarbonuseandsugarsignaling[J].Annu.Rev.PlantBiol.ꎬ2014ꎬ65:33-67.[20]㊀SadikSꎬOzbunJL.Histochemicalchangesintheshoottipofcauliflowerduringfloralinduction[J].Can.J.Bot.ꎬ1967ꎬ45(7):955-956.[21]㊀NguyenQAꎬLuanSꎬWiSGꎬetal..Pronouncedphenotypicchangesintransgenictobaccoplantsoverexpressingsucrosesynthasemayrevealanovelsugarsignalingpathway[J].Fron.PlantSci.ꎬ2016ꎬ6:111-126.[22]㊀SunJꎬLobodaTꎬSungJSꎬetal..Sucrosesynthaseinwildto ̄matoLycopersiconchmielewskiiꎬandtomatofruitsinkstrength[J].PlantPhysiol.ꎬ1992ꎬ98(3):1163-1169.[23]㊀PreissJ.Biologyandmolecularbiologyofstarchsynthesisanditsregulation[J].OxfordSurv.PlantMol.CellBiol.ꎬ1991ꎬ7:59-114.[24]㊀WangFꎬSanzAꎬBrennerMLꎬetal..Sucrosesynthaseꎬstarchaccumulationꎬandtomatofruitsinkstrength[J].PlantPhysiol.ꎬ1993ꎬ101(1):321-327.012生物技术进展CurrentBio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的使用对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

手机的使用对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

现代经济信息112手机的使用对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张曼景 范嘉慧 王学红 毛会影 刘胜楠 张大庆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摘要: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手机带来了技术上的革新,同时手机的广泛使用也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与乐趣。

随着时代的发展,智能手机已经在大学生中普及,手机遍布大学校园各个角落。

微媒体、社交软件、手机娱乐、移动购物和手机阅读的发展,让手机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已经成为了必需品之一。

手机给大学生学习生活带来便利与乐趣的同时,不少大学生沉迷于智能手机,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都带来了负面影响,本文提出将手机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转化成积极影响。

这些建议的提出,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手机;学习生活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06-0112-01一、引言随着时代发展与科技进步,智能手机已经在大学生中普及,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对智能手机的使用情况,我们课题组对吉林市高校部分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

问卷共发放1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123份,有效回收率为93.8%,问卷对智能手机使用项目分类并进行频度划分,最后将各个调查问题进行分别统计。

二、当代大学生手机使用现状调查本次调查对象男生543人占总人数比例48.3%,参加调查女生人数480人,所占比例为51.7%。

大一学生占总人数47.03%,大二学生占总人数比例23.42%,占总比例18.17%为大三学生,10.33%是大四学生,剩下1.07%是研究生及研究生和博士生。

参加调查的1123个学生里,使用智能手机的同学占95.28%,仅仅有4.72%的同学未使用智能手机。

在问卷中对大学生使用手机时间做了有效调查,从收回的1123份有效问卷显示的大学生使用手机时间情况来看,多数大学生根本离不开智能手机,智能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必需品。

大学生每天使用手机3小时以下仅占调查人数18.34%,37.85%的大学生平均每天使用手机3-5小时,使用手机5-7小时占调查人数25.11%,剩下18.70%的大学生每天使用手机超过8小时。

“黏菌之父”和他的强国梦——记“最美科技工作者”、吉林农业大学教授李玉

“黏菌之父”和他的强国梦——记“最美科技工作者”、吉林农业大学教授李玉

2021年第3期“食用菌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不与其他争资源。

”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教授李玉对食用菌的评价。

正是因为“不争”,食用菌产业拥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总产量从1978年的5.7万吨跃升至2018年的4000万吨,成为继粮、油、果、蔬后的第五大种植产业。

也正是因为和食用菌打了40多年交道,李玉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为黏菌新种定名的中国人,被誉为“黏菌之父”。

他也是我国第一个对黏菌属、科、目级进行系统分类的学者、食用菌领域唯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

40年来,李玉始终砥砺前行,在科教兴农、产业扶贫的路上锐意攻关。

在吉林省内,他为汪清县、珲春市等地建起“百公里蘑菇科技扶贫长廊”,帮助蛟河市黄松甸镇成为“黑木耳之乡”。

在全国,他建立31个食用菌技术推广基地,扶持22个食用菌龙头企业,“小木耳,大产业”获得习近平总书记点赞,也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国际上,他让中国食用菌抢占国际食用菌育种新高地,创新开发适宜非洲种植的8个食用菌品种和配套生产技术体系,为“一带一路”国际扶贫贡献了食用菌力量。

前不久,李玉荣获全国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他说:“我心里头始终怀揣着一个梦想,那就是食用菌产业强国梦。

”怀揣理想,在菌物领域拓荒前行1967年,从山东农业大学毕业的李玉来到吉林省,在省农科院白城农科所一干就是10年。

1978年,李玉考取了吉林农业大学微生物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师从著名真菌学家周宗磺教授。

很快,专业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李玉便成为周宗磺心目中最优秀的“嫡传弟子”。

周老先生临终前,特意嘱托李玉,希望他把菌物研究继续进行下去。

为继承导师的遗志,李玉踏上了一条拓荒与创新并存的道路。

从每年4月底开始,每隔10天他都会到山上集中采一次蘑菇,回来整理资料。

如此往复,直到入冬不再有蘑菇生长。

渐渐地,吉林省内的样本已无法满足研究需要,李玉便带领团队深入全国所有省市开展菌物资源调查,系统开展菌类资源收集、保——记“最美科技工作者”、吉林农业大学教授李玉2021年第期3第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在 白城 三维律师事务所 、白城正达律师事务所

Hale Waihona Puke 先 后 吉林金辉律师事务所做兼
职律 师 ,长期担任 白城 师 范学 院法律顾 问

自18年以来,长期从事法学教 学和 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 研究方 96 主编或参编 由高等教育出版社等 出版的教材近 1部 ,先后有2余篇论文分别发表在 国家级权威期刊 0 0


向: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思想教育
核 心
期刊和大学学报上。主持和参加 多项省级教研 和科研课题

垒 风 采一 一 者
王喜 萍 ,女 ,教 授 ,1 9 出生 ,吉林 省 榆 树 市人 月 年毕业于延边农 学院兽 医专.
农 学学士 学位 。20 年 1 0 8 月j 农业科 学院兽 医硕士学位。

教育科 学规划课题 《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学生实践和创新 能 与发展对策研 究 》1 ,主持 吉林省教 育厅 重点课 题 《 项 食品 测专业高素质应 用型人 才培 养模 式的创新与实践 》1 项。发 营养与检测专业 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与 实践 》、 《
合饮 料 生 产工 艺 》、 《 然玫瑰 花红 色素 的提 取 与稳 定性研 天
品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 食品工程专业学科 带头人 。 参功口 工作 2 年 以来 ,从 3
营养和食品分析检验 方面的: 科研 工作。先后主讲 《 食品.
》、 《 品分析 》、 《 食 食品营养与卫 生 》等课程 。在教 学]
: 断加 强理论 知识 的 学 习,提 高 自己的 业务 水平 。 主持 吉林省教 育厅规划项 目 《 山核桃乳饮 料的工 艺研 究 》 过教 育厅 专 家组验收 ;参加 《 马齿苋保健食品 的研 制 与 开 : 酸浆 系列保健饮品的研制与开发 》等课题十余项。主持 吉林
党委组织员、系党总支书记

党委组织部部长、党委 副书记。20年任 白 03
城 师范学院党委 副书记 20 ̄9 ,调任 吉林农业科技 学院纪委书记 08 18 年 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 治教 育专业 ( 95 函授 )本科毕业
学行政 管理 学研 究生毕业

2 年 吉林 大 ( 并获得硕士学位 。_8年考取律师资格 1 8 9
: 粮油食品 中黄 曲霉毒素的污染A- . N防措施 》、 《 山核桃乳饮 j 》等教科研论文2余篇。主编农业部2世 纪规 划教材 《 0 1 食品 . 『 生学》、 《 品分析 》2 。主讲 的 《 品营养与卫生》课 食 部 食 ) 年被评为吉林省优 秀课程 。 0 4
黄 国 满教 授
! ! - q-H 日
黄 国 满 , 男 , 纪
委书记 , 教授,律师。
吉林 省 德 惠 市人 .
15年4 出生 .17 97 月 95
年7 月秉力 工作 , 96 口 17
年加 入 中国共产 党。
17年考入 白城师范 99 高等专科 学校思想政
治教 育 专业 。18 年 91 毕业 留校 工作 。历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