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老人的“绿色养生”经
百岁老中医夏禹甸的养生经

百岁老中医夏禹甸的养生经
日前,湖南省“健康长寿之星”暨“健康长寿老人”表彰大会在长沙举行。
湖南中医药大学百岁老人夏禹甸被评为全省教育系统唯一一个百岁以上的“健康长寿老人”。
夏禹甸老先生1913年出生于湖南安化,自幼酷爱中医,自学成材,并著有《伤寒论新诠》及《方药备要》等多部中医书籍。
虽已年届百岁,但夏老的身体仍十分硬朗。
总结夏老的养生心得,主要有以下四点:
1.起居作息规律
夏老的起居作息非常规律,每天6点准时起床洗脸并泡脚,中午12点吃饭,晚上5点半吃饭,天天如此。
2.饮食习惯健康
夏老早晨就是一碗面条,中午和晚上都吃一小碗饭,饮食清淡,不吃刺激性食物,而且平时爱喝淮山药炖排骨汤。
3.坚持多做运动
夏老每天都坚持散步1~2个钟头。
平时没事时,就以手带梳,从前到后对头皮进行按摩。
此外,他还常将手掌搓热后以掌摩面,并不时地拍打身上的各处经穴。
4.保持心态乐观
在邻居们的眼中,夏老是一位快乐的老人,很喜欢和老同事们串门聊天,每天都见他乐呵呵的。
除此之外,夏老还坚持每天看报纸、写日记,以保持头脑清晰、思维灵活。
百岁老人吕正规的长寿经

百岁老人吕正规的长寿经百岁老人吕正规的长寿经简介:吕正规,江西省兴国县潋江镇人,对饮茶颇有研究。
在一条人来人往生意兴隆的大街上,有一位老人每天会准时摆开摊位,他就是已过百岁高龄的吕正规老人。
吕正规出生于1901年正月,12岁开始就跟着父亲做生意。
自70岁后,他便在自家的屋前摆了个小摊,仅卖些酒饼和少量烟花爆竹等,生活清心寡欲、无忧无虑:他做生意不在乎赚钱,只是以此打发寂寞的时光。
有时偶尔收到一两张假钞,他也并不生气,更不会把假钞用出去。
税务等管理部门考虑到老人做的是小本生意,年纪又大,决定给他免税。
但老人执意不肯,他至今仍是一个既及时又足额的纳税人。
除了清心寡欲,心态好,吕正规还有一个养生妙诀,就是喝茶。
除茶之外,其余的如白开水、矿泉水、饮料等,他一概不喝。
吕正规每天早晨一起床,第一要务就是烧水泡茶。
他泡茶的水一定要是刚烧沸的,茶泡好后,再慢慢地品上半个小时,才开始吃早饭。
老人喝的茶不淡不浓,茶叶也不拘好坏。
生活差时,用的茶叶就差一些;日子宽松些,用的茶叶就相对好一些。
令人称奇的是吕正规一辈子从没上过医院,如今他身体硬朗、步履稳当,百岁高龄的人看上去像七八十岁。
()医生评点:清心寡欲,原是道家的养生要旨,说的就是要做到内心清静、节制嗜欲。
心理学家研究认为,物质上的清贫,可以使精神愉悦;欲望上的清贫,可以为我们舍去烦恼之苦。
古人也曾讲过:“寡欲者,其志洁;多欲者,其心贪也。
”其意就是:寡欲之人,对自己的物质生活要求不高,而重在追求精神上富有。
因此,清心寡欲的人,往往容易产生满足感和幸福感,在自得其乐中,达到了修养身心的功效。
在吕正规老人的养生之道中,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清心寡欲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而吕正规的另一个养生之法——饮茶,也是一个延年益寿的好方法。
古人云:“只消清茶淡饭,便可延年益寿。
”事实表明,从古至今,许多百岁寿星对饮茶都情有独钟。
他们的事例有力地证明了,饮茶是一种很好的养生习惯。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饮茶的具体好处大致有以下几点:生津止渴、清热降火。
八叔公的“养生经”.docx

百岁老人的“四度”养生经心胸开朗,品行善良,热爱劳动,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坚持合适的体育锻炼,基本不挑食,不吸烟,少饮酒,按时睡觉、起床,家庭和睦,子女孝顺,社会关爱,政府扶助。
上海市老年学学会副会长、华东医院原院长王传馥教授指出,百岁老人长寿的秘诀中,遗传基因占15%,社会因素占10%,医疗条件改善占8%,气候条件占7%,其余60%因素取决于老人自己。
专家介绍,不少老人家里并不富裕,居住条件也不好,但自身良好的生活习惯、小辈们的孝心和政府的关心却让老人身处斗室照样身心愉悦。
不温习烦恼有人曾问国学大师启功老人:“你经历了那么多的坎坷,那么多的不幸,为什么还这样的开朗,这样的乐观,有何秘诀?”他的回答十分简练,又极富哲理——“不温习烦恼”。
生活中有烦恼,不管是谁都会遇到烦恼,而且,有时烦恼还比快乐多,“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启功老人自然也不例外,他幼年丧父,中年丧母。
老年失去老伴,还曾被打成右派,哪会没有烦恼?他的聪明,他的智慧,是“不温习烦恼”,丢掉烦恼,放弃烦恼,忘掉烦恼,让自己从烦恼中解脱出来。
这也许就是他九十高龄时,依然精神健旺的一个原因吧当然,真正做到“不温习烦恼”。
也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
人们常犯的错误就是温习烦恼,甚至去放大烦恼,强化烦恼,拥抱烦恼。
比如有些人上街买肉,回家一称,少了二两,烦恼立即涌入心头。
当时烦恼,第二天,第三天还在温习烦恼,让烦恼发酵膨胀,念念相续,骂世风日下,怨人心不古,恨自己被人所骗,恼自己老而无用。
丁点烦恼,没完没了地温习,烦恼像滚雪球一样,愈滚愈大,乃至一连几天心头布满阴云。
其实,启功先生右派那样大的事都能化解,这买菜买肉缺斤少两的事,就当是花俩钱买个教训,一笑了之,不也就过去了吗?又何苦对它温习来温习去呢。
“不温习烦恼”,是人生的智慧,是做人的修养。
说到底,还是心有定力、自己主宰自己的一种品质。
我的“四度”养生经年近七十岁的我,一年到头难得吃药打针。
要说有什么经验,我坦率地说:那就是养生益寿贵有“度”。
肾元茶

药物性肾损害的预防
(一)预防 关注如下危险因素 1、老年患者 2、过敏体质患者 3、脱水状态 4、肾毒性药物的合并应用 5、原有慢性肾病和肾功能不全
绿色洗肾养肾,方成百岁人生!
(二)预防原则
• 1、一些肾毒性打的药物应避免全身用药. • 2、抗感染治疗时,监测氨基糖苷类等毒性较大的
健康之源 财富之源
绿色洗肾养肾,方成百岁人生!
您想让时间倒流吗? 您想让您的青春永在吗?
绿色洗肾养肾,方成百岁人生!
世界上唯一有能力让时间扭转、青春 永在的最强有力的器官,就是肾脏! 脸上的一切瑕疵以及衰老的痕迹,都
是可以通过强悍的肾脏来抹去的!
绿色洗肾养肾,方成百岁人生!
肾脏
• 肾脏是一个产生尿液、排泄废物的器官, 从心脏输出血量的25%经过肾脏,通过肾 脏的滤过、重吸收和稀释浓缩功能,保留 人体所必需的物质,排泄无用的代谢废物 及毒性物质;同时它又是一个调节器官, 通过分泌激素样的物质调节体内的代谢。
• 9、尽量选用肾毒性小或无肾毒性药物 • 10、密切观察尿量和肾损伤指标 • 11、水化和碱化尿液
绿色洗肾养肾,方成百岁人生!
保护肾脏的措施
•
★冬天注意保暖 调查发现,在冬天不论是肾功能恶化或是洗肾的新病
人,都远超过其它季节,主因低温下血管收缩,血压窜升。小便量减少。血
液凝结力变强。容易使肾脏出问题。
绿色洗肾养肾,方成百岁人生!
肾脏的三大基本功能
• (1)生成尿液、排泄代谢产物。
• (2)维持体液平衡及体内酸碱平衡。
• (3)内分泌功能。
•
① 分泌肾素、前列腺素、激肽。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
系统和激肽—缓激肽—前列腺素系统来调节血压。
百岁老人的养生秘诀

百岁老人的养生秘诀作者:唐黎标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2014年第06期《黄帝内经》曰:“人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其意思就是说,人如果能顺应自然规律,一般都能活到100岁。
可在现实生活中能活过100岁的老人却很少,那些百岁老人的生活经历,值得我们借鉴。
生活规律,作息有序吴香兰老人今年104岁,她出生在黑龙江哈鱼岛,1974年随女儿一家来杭州定居。
哈鱼岛也是我国著名的长寿之乡,吴香兰老人的母亲和弟弟都很长寿,去世时分别是96岁和98岁。
吴香兰老人至今保留着北方人的特点,豪爽开朗、声音洪亮,虽识字不多,但识图描图能力特强,尤其喜欢手工绣画,百岁高龄还能绘图、自制绣花坐垫。
特殊的爱好,使老人始终对外界的变化、多彩的生活保持良好的积极心态;静态的手工,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思维和手脑的协调。
吴香兰老人每天起居定时,晚9点入睡,早7点起床,午睡1个小时左右,几乎没有失眠的时候;饮食更是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定时定量,荤素搭配,不挑食;常年练气功,如今每天仍坚持在室内活动。
一日食谱,简单营养吴香兰老人对吃很讲究,她的一日食谱,简单又营养。
早餐:牛奶、鸡蛋、核桃粉,再加份甜点(蛋卷、蛋糕、曲奇等)。
午、晚餐:菜粥为主食,偶有面食,顿顿都吃荤食,尤其喜欢肉圆、鱼虾。
吴香兰老人每天都吃水果,睡前喝酸奶。
100岁前还经常补充些人参、红枣、银耳、果汁等。
100岁之后,增加了每天1粒的善存银片,这是由于老人的残牙在逐年减少,饮食制作上,不得不以碎、烂为主,可能会造成不少营养素的损失。
众所周知,食物选择的多样化,保证了饮食品种的丰富;同时,适宜的膳食补充,可改善微营养素的失衡,增强体质。
吴香兰老人的科学饮食,是她得以长寿的坚实基础。
坚持运动,骨骼健康吴香兰老人喜欢气功,常年坚持锻炼,即便到近两年,因体力虽已停练,她仍尽可能的坚持活动,或室内走动,或窗前站立,经常性地搓手、撸腿、活络筋骨。
她坚持操持家务至九十多岁。
专家的百岁养生经

专家的百岁养生经来源:转载时间:05-28更多关于专家养生经百岁的文章《健康周刊》开创十年,养生始终是我们所关注的话题,最早有老读者十分熟悉的“康寿之路”、2002年改版为“养生健身”、2004年变身为“保健养生”,2008年又蝶变为“养生美生”。
养生栏目名称的演变过程,也是我们养生观念10年不断跃升的过程,《健康周刊》从一份备受老年读者欢迎的报纸,变成了也为年轻时尚人群关注的刊物。
10年来百位养生专家走上《健康周刊》大舞台,养生专家洪昭光、健康管理专家西木博士、世界抗衰老协会主席高德曼,还有我们身边的长寿老人,在此传经布道,在字里行间中悄然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态度。
20年前,吴健生患了重病,经CT扫描确诊为脑垂体肿瘤。
受其影响,呼吸、消化、生殖、内分泌、心血管等系统的疾病挨个找上门来。
在等候开颅手术的半年时间里,他翻阅医学书籍,“自创”了一套养生方法。
每天早晨,他还会用双手搓脸,用绿茶渣擦眼,去公园做爬行、蛙跳共500米,运动后还要做整理运动,回家再洗冷水浴15分钟。
到了傍晚黄昏时分,再做蛙跳500米,跳绳100次。
晚上九点开始用健身槌敲击双侧足三里穴各200次。
每晚睡前必用热水洗脚,一直洗到头部微微冒汗为止。
饮食方面,他有自配的“营养糊”——玉米、大小麦、黄豆、绿豆、芝麻、骨粉等,而且每餐必吃点醋,而对于咸、腌、辣以及油炸食品他却从不沾口。
就这样他虽患脑瘤20年,至今却耳聪目明,腿脚灵活。
2006年11月,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来武汉作了一堂健康讲座,在这次讲座上他向人们传达一个健康概念——人生健康的差异取决于中年。
俗话说,“男人四十,十面埋伏。
”这是说,40岁时,是人生健康一个挺重要的坎儿,发病危险会大增。
要减少疾病,40岁以后要格外注意饮食。
很多人不懂得补钙,到了60岁,骨质就会非常疏松,因此建议中年人每天都要喝一杯牛奶。
至于营养的平衡,就是要什么都吃,喜欢吃什么就吃什么,吃得越杂越好。
非常适合老人阅读的10本书孝顺的你送给父母的珍贵礼物阅读原文有售

非常适合老人阅读的10本书,孝顺的你送给父母的珍贵礼物,阅读原文有售1、《百岁老人的生活经》作者:李元钟简介一位健康养生专家,为了寻找健康、长寿的秘密,特别走访世界十个著名的长寿地区,拜访几十位逾百岁老人,将他们的生活习惯、饮食特点,总结、整理出来的一部健康养生智慧宝典。
作者李元钟,毕业于首尔大学食品工学系,并在美国北达科他州立大学取得食品工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现为江陵原州大学食品科学系教授,曾获韩国食品科学学会授予的学术进步奖。
曾参与KBS《早间庭院》《生老病死的秘密》、MBC《MBC特别节目》、SBS《健康特别节目》等健康相关电视节目的制作,出版《吃的明白就是补药,吃的糊涂就是毒药》《拯救饭桌危机的粗食》《贫穷的饭桌》《和谐的饭桌让你活得健康长久》等著作。
编辑推荐:说起长寿老人,说起长寿村,人们总会认为地理环境对人的健康影响最大,作者亲身走访世界十大长寿地区,拜访几十位逾百岁老人,发现100岁健康不是地域的必然,也不是偶然现象,它有生活的智慧在其中。
正是:饮食起居均有健康学问,生活点滴皆有长寿法则。
走进世界十大长寿村,探寻百岁老人的健康秘密。
参照百岁长寿老人的生活习惯,规划自己的生活,可以远离疾病困扰,不以老弱病体做儿女的拖累。
精神矍铄,快乐生活,轻轻松松、健健康康活过100岁,你也可以!2、《国宝中医的养生智慧》作者:谢晓云,林贞岑等简介姜通、马光亚、易权衡、董延龄、巫水生,中国台湾地区五位国宝级中医,年龄都已超过七十五、行医岁月加总超过两个世纪,他们在各自的领域拥有非凡的成就。
本书除了挖掘五位中医的传奇故事,更完整公开中医师独家私房食谱及长寿的秘笈。
老中医讲述的长寿心得一直都是自己身体力行多年,方法上简便易行,极具可操作性,让读者朋友们知道养生道理之余,更可以参照本书,现学现用,轻松活到百岁。
除了五位老中医私家菜谱外,他们还从困扰现代人的“亚健康、疲劳过度、过敏、肝病、肠胃、妇幼”等主题切入,提出最实用贴切的养生保健方法。
百岁老人养生经

百岁老人养生经人人都想长寿,但长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并在细节上多用心,才有可能更长寿。
百岁老人养生经是什么?下面跟着店铺来了解一下吧。
百岁老人的养生经“德善为先,心平气舒”人生要内铸精神,外练体魄。
以德为先,以善为本,既是健康长寿的根本,又是健康长寿的根本价值所在。
我自小家贫放牛为生,闲暇时也跟随父亲在私塾里念些书,背诵《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当时接受的中华传统文化德与善的启蒙教育使我受益终生。
参加革命后,共产主义理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更是刻骨铭心,形成了铸造我生命和生存意义的精神支柱。
正是德与善、党性与人性的融合,让我活得光明磊落,活得心情舒畅,活得快乐平和。
我常常想,战争年代里,我们跟着党,提着脑袋闹革命,有多少战友牺牲了宝贵的生命。
我自己也在长征路上、在抗日战场,三次经历了几乎掉脑袋的险境,在长征途中是朱老总的一句话救了我一命。
活着,就是幸运,就是幸福,有什么理由去做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呢?说一个小故事吧,抗战刚刚结束,八路军组织“上党战役”反击国民党顽固派进攻,部队驻扎在长治附近一个村庄。
我当时任八路军西进纵队政治部主任,村里安排我住在老百姓家里,半夜去厕所回来,炕上躺了一个光溜溜的身子,我问,“你是谁,怎么到我的炕上了?”炕上的人说,“我是这家的女人,来找你。
”我马上正告她:“我们是人民的军队,不准调戏妇女。
我是共产党员,是政治部主任,更不允许这样,快回你的炕上”。
那女人说,“村支书讲军民一家,你不要嫌弃俺。
”我说,“军民一家是政治上的,不是这方面的,快回去!”说完我就来到另一家和战士们住到了一起。
我当时33岁,正是血气方刚,还没结婚。
人有欲望,但共产党员贵在以理制欲。
后来,有地方组织的同志给我介绍了现在的老伴,我们结婚半个多世纪,既是生活伴侣,又是革命战友,直到今天,依然情深义重。
说到德与善,我尤其要强调家庭对于我们这些退下来的老人们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岁老人的“绿色养生”经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了,而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也越来越多了。
为此,一股绿色风暴席卷全球,亲近自然,向自然要健康的养生理念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今年五一假期,笔者到山清水秀的千岛湖旅游,在千岛湖上游姜家镇龙川湾景区附近,采访了一位101岁的老寿星——多年来,他始终坚持自己发明的“绿色养生法”,使他健康从容地在尘世间度过了101个春秋。
老寿星名叫刘省吾,是一位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他在战争年代眼睛受了伤,转业回家。
刘老在解放前是长工出生,退伍以后。
他受不了清闲,坚持从县城搬到郊区居住。
从此,刘老便与绿色结下了不解之缘。
绿色使老人心绪宁静。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恶劣的环境使刘省吾落下了一身病。
刘老居住的地方有一片一望无艰的田野,没事时,刘老就拎着一张小木凳,慢慢地在田间小路上行走,闻一闻庄稼的气息,看一看行将放蕊的玉米花。
累了,就放下小木凳,坐在地头的树荫里静静地听小麦拔节的声音。
每每心情烦躁的时候,刘老就到地头转转,一看到那些长势喜人的作物,胸中的不快就烟消云散了。
刘老说,很多人进入老年后情绪急躁而易怒,多接触一下绿色植物,可以使人的心情平静下来,这对于养生大有裨益。
绿色使老人增添乐趣。
人到老年,最害怕孤独。
前些年,刘老的老伴生病住院半年多,家中只有他一人生活。
渐渐地家人发现刘老患上了忧郁症,不爱言谈,整天坐在电视机前长吁短叹。
后来家人有意识地让刘老种菜,渐渐地,刘老在菜园里找到了乐趣。
刘老深有感触地说,蔬菜也有灵性,浇水锄草的过程中,心灵会得到净化,心绪会得到梳理。
在亲近农事的过程中,刘老用心感悟着生命的博大与坚强,体味着晚年生活的乐趣,从而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绿色使老人远离颓唐。
种花养草,可以怡情,能调节人的情绪,使人精神有所寄托。
刘老和老伴在家中养了很多花草,盆盆罐罐的摆满了窗台,就连篱笆边也种上宿根花。
每天,刘老都像幼儿园的老师一样一丝不苟地为这些花草浇水、松土、掸尘,每一个动作都细致入微,仿佛在触摸自己年轻时的梦。
刘老说,人到老年,很容易精神颓唐、萎靡不振,而养花则可以振奋精神,心有寄托。
“赏花乃雅事,悦心又增寿”,淡雅的茉莉花使人神志安宁,浓郁的郁金香使人清神怡心,幽香的康乃馨能让人唤醒对往昔的美好回忆。
刘老深谙此道,他的卧室里就挂着一副“常在花间走,能活九十九”的对联呢。
绿色使老人心情常新。
刘老兴致勃勃地对笔者说,人的健康长寿除了爱好运动、和谐的人际关系、精神喻悦等因素外,更重要的是离不开优美的居住环境。
因此,刘老不但观花种菜,还全力打造“生态家居”。
他将卧室的壁纸换成了淡绿色,床单、被罩等也换成了绿色,连窗帘都是灌木图案的。
刘老在战争年代眼部受了伤,晚年视物模糊。
他坚持每天目视墙壁半小时,几个月下来,眼疾竟然不治而愈!平时,老人吃的蔬菜全是自己和老伴栽种的,不施任何化肥,喝的水也是经过过滤的自来水。
老人出来进去,眼里看的,手里握的,心里想的,吃进肚的,全是“绿色”的,这使得老人一年四季都生活在清新的氛围之中。
老人说,每天生活在绿色的环境里,如同生活在大自然中一样,清新淡雅,安详静谧,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总觉得全身有使不完的劲,人也变得年轻啦!
亲近绿色寿自长。
低碳生活,亲近绿色,是现代都市人所崇尚的生活方式。
今年101岁的刘省吾,这位高龄老人,每天生活在自己的“绿色家园”中,每天依然是到田间走走,浇浇花、锄锄草、摘摘菜,心态平和,精神矍铄,耳不聋、眼不花,吃得香、睡得着,生活怡然自得,羡慕得左
邻右舍直咂嘴,都说老人的“绿色养生经”值得借鉴和学习!
大师的减法字数:1811来源:养生大世界2010年7期字体:大中小法顶禅师是韩国声名远播的自然主义思想家与实践家,他于1954年剃度出家,其后历任韩文大藏经译经委员、佛教报社总编辑、松广寺修炼院长等职。
上世纪70年代后期,他辞掉这些职位,在松广寺后山亲自建造了一座佛日庵,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
后来,随着慕名前来拜访的人日渐增多,法顶禅师在完成随想集《舍·离》后便独自前往江源道的一个山谷中,住在一间茅舍内,独自耕地,清贫度日,亲身体验着单纯、简朴的生活。
独居山中,生活难免不便。
但他觉得这样的不方便很好。
他说,“就是因为我们的生活太便利了,因此每遇到断电、通信中断就会坐立不安、不知所措;但我住的地方根本没有这些东西,也不需要这些物品。
我所生活的这片土地不需要交电费和水费,这反而激发出我潜在的生存能力。
”
他在自己所著的文章里讲述了这样两件事。
一个是关于上厕所的问题。
由于没有厕所,如果遇上下雨天,就得打着伞,到田里挖个小坑,像动物一样排泄之后,再把排泄物埋起来。
遇到下大雨或是下雪时,没有厕所真的很不方便,所以他到小溪旁捡了些碎石块,用树皮搭盖了屋顶,建造了一间厕所。
因为一切均由自己动手,所以他花了一个月,才把厕所建好。
虽然设施简陋,但至少这是自己徒手努力的成果,所以他对于这间厕所感到非常满意。
并深觉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改变生活,真的非常有意义。
另一个是关于午睡的问题。
在炎炎夏日,禅师为了不使自己有贪睡之念,给自己找了很多事情做。
为了驱走睡意,他拿起一把刀子削竹。
刀与竹均是锋利之物,稍不留神,就会伤己。
炎炎夏日正好眠,禅师一人独居,就算喜爱午睡,也是极为自然的事情,没想到禅师竟然为了不打瞌睡,用锋利的刀去削竹子。
这两件事充分体现了禅师的简朴和自省能力,他把自己对生活的要求降到了最低点。
行走在山路的时候,总是会被泥石间跃出的不知名野花所吸引,红的、蓝的、黄的、自的,或者黄白相间,没有任何预约的形状,却比城市里修剪得工整的园艺来得更让人心生喜悦。
这又仿佛像是人的心灵世界,常有各种的事务呈起、落下,山并不会因花朵而牵绊,城市的生活更像是修剪的花枝,少了一份从容天然,却多了一层刻意慌忙,纵然努力给花草提供再多的肥料,也无法了断日增的烦恼。
法顶禅师这样归结修行的概念,他说:“修行是什么呢?修行就是消除业障,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断绝烦恼、断绝欲望。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修行也绝非打斋念佛,如何断欲得道,禅师只是这样补充:“当我的心灵非常澄澈宁静时,就会产生一个重心,有了重心,就会有完整的心灵。
”
夏天来临时,人会比较烦躁,骄阳烈日烘烤、公车地铁拥扰,还没开始工作,巳觉得无趣。
有一个凉茶的广告语叫人“消消火”,除了中医里道出的人体内的各种火种,心灵常植一片清林,俨然是当务之急了。
法顶禅师坚守清贫,并把清贫作为修行的至上法则,他说:“把拥有的物品减到最少,让心灵得到升华,成为宇宙生命的一部分,这便是清贫。
”清贫不是让自己困窘,不是机械地拒绝财富,而是保持生存必要的物质就好,就像花草拥有了土壤和水分,也不会再囤积养料的想法,这就是“成为宇宙一部分”。
除此之外,“拥有得越少,就会越珍惜,我们也会变得越富有,我不断强调,不能把这种生活态度看成是消极的人生观,这是睿智的人生选择”。
人们都习惯于做加法:得到名,得到利,得到财富,得到快乐,得到物质,得到职称……不停地去索取获得,最终这些东西除了一时快感外,更多是无尽的包袱。
其实,生活不仅仅是加法,更聪明的是做减法:减去不必要的东西,从而让自己从占有的包袱中解放、解脱出来,恢复以前活灵活现的生命。
想想,我们最快乐的时候往往是拥有最少的
时候,从儿童开始,到学生,到青年,到结婚,到家庭,越到后面,我们得到越多,我们的快乐也越少。
统计上有个边界效应,有的东西得到一定的程度,其实并不能带来多少快乐了,这时候我们需要做的是减法。
从清贫生活,到孤独生活,都是减法。
法顶禅师告诉我们,保留着享受清贫所带来的简单幸福的能力,你也就保留了心中山花常开的季节。
当我们减去压在生命上的灰尘和石块时,我们的心灵才能更好地呼吸空气,接受阳光无微不至的照耀,生命之花才能最美丽地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