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学史期末考试试卷和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2022年伊犁师范大学专业课《中国美术史纲要》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伊犁师范大学专业课《中国美术史纲要》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伊犁师范大学专业课《中国美术史纲要》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一、填空题1、春秋时代的青铜器___________,具有社会大变革时代的艺术特色。

2、提出山水画“南北宗论”的是明末画家___________3、在___________人和___________人的装饰品上,呈现出成熟的钻孔技术,这在雕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4、画家___________是近现代中国画从古典向现代转型进程中的先驱者之一5、近代画家___________,从日本回国后,在广州设“春睡画院”,致力于艺术教学。

6、清初“四僧”中的___________,被视为新安画流的代表人物。

7、《魏晋胜流画赞》的作者是___________,《画山水序》的作者是___________《叙画》的作者___________8、“扬州八怪”大致分为三类:其中一类是厌弃官场的文人画家,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9、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萌生时期,是以___________为基础的新石器时代。

10、唐代工艺品中成就最为卓著的首推___________,殉葬的___________和驼、___________动物是其中的精品。

二、选择题11、已知最早的纸本绘画《地主庄园图》出土于()。

A.吐鲁番晋墓B.昭通霍氏墓C.安丘冬寿墓D.酒泉丁家闸墓12、根据现有资料,可知画像石萌发于()A.春秋战国时期B.西汉时期C.东汉时期D.魏晋南北朝时期13、与经享颐.何香凝共同组织“寒之友”社的画家是()。

A.居廉B.高剑父C.高奇峰D.陈树人14、“昭陵六骏”浮雕中具有情节性的作品是()。

A.飒露紫B.拳毛翳C.白蹄乌D.特勒骤15、开创金碧山水一派的画家是()A.李思训B.王维C.王洽D.吴道子16、我国第一部绘画断代史著作是()A.历代名画记B.唐朝名画录C.贞观公私画史D.续画品17、秦汉时代表示威仪登第的建筑物是()A.门阔B.墓表C.享堂D.坞壁18、首先提出“明劝诚,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这一绘画功能的是()A.顾恺之《画云台山记》B.谢赫《画品》C.宗炳《画山水序》D.王微《叙画》19、现存最大的喇廉式塔是()A.妙应寺白塔B.佛宫寺木塔C.开元寺料敌塔D.天宁寺塔20、明代擅长“易园以方,易整以散”装饰手法的画家是()A.陈洪绥B.崔子忠C.丁云鹤D.吴彬三、名词解释21、彩陶22、熟参23、游于艺24、以意逆志25、风、雅、颂26、“文笔”说27、直寻28、诗有别材四、简答题29、移情30、《乐记》的这个思想使统治者十分重视和关心音乐31、外师造化,中得心源32、钟嵘《诗品序》曰:“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2021年江苏师范大学绘画专业《中国美术史纲要》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1年江苏师范大学绘画专业《中国美术史纲要》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1年江苏师范大学绘画专业《中国美术史纲要》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填空题1、五代时期的画家创造了北方重峦峻岭和江南的秀丽风光,北方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代表,南方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代表,形成两种不同的风格和画派。

2、我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壁画紫迹,是辽宁牛河___________梁遗址出土的壁画残块3、清嘉道间两位著名的仕女人物画家是与4、唐代工艺品中成就最为卓著的首推___________,殉葬的___________和驼、___________动物是其中的精品。

5、刘宋时画家陆探微创造了“___________”的清秀绘画形象,而张僧舔则因其创造的形象独具风格,被称为___________。

6、“南宋四大家”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清代木板年画中,杨柳青年画风格___________,桃花坞年画风格杨家埠年画风格___________8、论者评宋初两大山水画家谓:“___________之画,近视如千里之远,___________之笔,远望不离坐外。

”9、“从来没有一个画家像他这么努力与绘写社会生活……”这是郑振锋对《点石斋画报》的主要执笔人___________的评价。

10、元四家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选择题11、马王堆汉墓帛画描绘的主题思想是()。

A.天地神话B.引魂升天C.墓主生活D.仙人出行12、“明四家”中以工笔重彩闻名的画家是()A.沈周B.文征明C.唐D.仇英13、明代纯以彩色在熟纸绘绢上作写意的画家是()。

A.边景昭B.孙隆C.林良D.吕纪14、首先提出“明劝诚,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这一绘画功能的是()A.顾恺之《画云台山记》B.谢赫《画品》C.宗炳《画山水序》D.王微《叙画》15、首次提出山水画“三远”的论著是()。

2022年山西大学绘画专业《中国美术史纲要》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山西大学绘画专业《中国美术史纲要》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山西大学绘画专业《中国美术史纲要》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一、填空题1、突破“___________”这种宫廷花鸟画成规的画家是北宋中后期的___________。

2、明末画家陈洪绶19岁时创作的___________,其中以___________为最佳。

3、清嘉道间两位著名的仕女人物画家是与4、元代画家以___________画梅著称。

5、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敞肩拱桥是隋代的6、《___________》被称为“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的杰出代表,其主体雕刻是《___________》。

7、近代“岭南画派”在艺术上主张___________8、六朝三大家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论者评宋初两大山水画家谓:“___________之画,近视如千里之远,___________之笔,远望不离坐外。

”10、“借古以开今”是清代画家___________在其《___________》一书中提出的。

二、选择题11、创造“秀骨清象”风格的画家是()。

A.曹不兴B.卫协C.陆探微D.张僧舔12、清初“四王”中,取得“熟不甜,生不涩,淡而厚.实而清”的收获的画家是()A.王时敏B.王鉴C.王翠D.王原祁13、中国美术史青铜艺术研究的主要对象是()。

A.礼器B.乐器C.兵器D.车马器14、明清都城所建坛庙气势最大艺术性最高的是()A.天坛B.地坛C.日坛D.月坛15、首次提出山水画“三远”的论著是()。

A.图画见闻志B.林泉高致C.画继D.山水纯全集16、宋代被誉为“得山之骨”,“与山传神”的画家是()A.李成B.范宽C.许道宁D.郭熙17、描绘宫中嫉妃生活哀怨的作品是()A.就国夫人游春图B.捣练图C.挥扇仕女图D.簪花仕女图18、唐代与吴道子齐名的雕塑家是()A.韩伯通B.宋法智C.吴智敏D.杨惠之19、开创金碧山水一派的画家是()A.李思训B.王维C.王洽D.吴道子20、元代学识深厚的少数民族画家是()A.钱选B.李衍C.高克恭D.王渊三、名词解释21、审美意象22、发愤著书23、瓦当24、别材别趣25、诗界革命26、画像石27、摩罗诗力说28、知人论世四、简答题29、“赋”、“比”、“兴”三者的共同点30、释“生生之谓易”31、《淮南子》中的“形”“神”关系32、分析顾恺之的《洛神赋图》33、中国美学中虚实相生的学说。

2022年湖南文理学院专业课《中国美术史纲要》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湖南文理学院专业课《中国美术史纲要》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湖南文理学院专业课《中国美术史纲要》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填空题1、《___________》被称为“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的杰出代表,其主体雕刻是《___________》。

2、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萌生时期,是以___________为基础的新石器时代。

3、清初专攻花并创为没骨画法的画家是___________4、奠定擦笔水彩画法,并用时装美女做月份牌主要描写对象的是___________5、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敞肩拱桥是隋代的6、把写意花鸟推向新阶段的两名主要画家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7、仰韶文化彩陶以___________类型和___________类型的彩陶艺术成就最为杰出。

8、春秋时代的青铜器___________,具有社会大变革时代的艺术特色。

9、元代永乐宫三清殿壁画的作者是民间画工___________等,而纯阳殿的壁画构图则是采用了___________的表现形式。

10、元四家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选择题11、南宋时期以善画婴戏图著称的画家是()A.刘松年B.李迪C.苏汉臣D.李嵩12、“明四家”中以工笔重彩闻名的画家是()A.沈周B.文征明C.唐D.仇英13、被称为“万园之园”的苑固建筑是()A.颐和园B.圆明园C.承德避暑山庄D.拙政园14、秦汉时代表示威仪登第的建筑物是()A.门阔B.墓表C.享堂D.坞壁15、首次提出山水画“三远”的论著是()。

A.图画见闻志B.林泉高致C.画继D.山水纯全集16、我国第一部绘画断代史著作是()A.历代名画记B.唐朝名画录C.贞观公私画史D.续画品17、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是()A.洛阳永宁寺B.登封嵩岳寺塔C.慈恩寺塔D.五台山佛光寺18、被称为古代山水画中巨作的是()A.鹊华秋色图B.浮玉山居图C.富春山居图D.春山欲雨图19、已知最早的纸本绘画《地主庄园图》出土于()。

2021年中国美术学院绘画专业《中国美术史纲要》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1年中国美术学院绘画专业《中国美术史纲要》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1年中国美术学院绘画专业《中国美术史纲要》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填空题1、明代后期,在肖像画的发展中,以___________为代表的墨骨敷彩画法,在当时的文人中影响很大。

2、宋代瓷器生产的五大名窑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窑。

3、“徐黄异体”指的是五代画家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花鸟画风格。

4、“借古以开今”是清代画家___________在其《___________》一书中提出的。

5、清初专攻花并创为没骨画法的画家是___________6、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是河南等封的___________7、唐代画家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忠实地表现了千余年前中央政权与边远民族的友好往8、东汉时代的画像石以山东嘉祥的___________为代表。

9、元代永乐宫三清殿壁画的作者是民间画工___________等,而纯阳殿的壁画构图则是采用了___________的表现形式。

10、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艺术,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的装饰纹样上。

二、选择题11、《潇湘图》的作者是五代画家()。

A.荆浩B.关全C.董源D.巨然12、在苏州大型园林中具有代表性的园林是()A.拙政图B.网师园C.怡园D.留园13、明代擅长“易园以方,易整以散”装饰手法的画家是()A.陈洪绥B.崔子忠C.丁云鹤D.吴彬14、《点石斋画报》的主要执笔人是()A.吴有如B.郑曼陀C.张丰光D.马星驰15、首先提出“明劝诚,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这一绘画功能的是()A.顾恺之《画云台山记》B.谢赫《画品》C.宗炳《画山水序》D.王微《叙画》16、中国美术史青铜艺术研究的主要对象是()。

A.礼器B.乐器C.兵器D.车马器17、被称为古代山水画中巨作的是()A.鹊华秋色图B.浮玉山居图C.富春山居图D.春山欲雨图18、南宋时期以善画婴戏图著称的画家是()A.刘松年B.李迪C.苏汉臣D.李嵩19、明清都城所建坛庙气势最大艺术性最高的是()A.天坛B.地坛C.日坛D.月坛20、宋代被誉为“得山之骨”,“与山传神”的画家是()A.李成B.范宽C.许道宁D.郭熙三、名词解释21、诗有六义22、外师造化,中得心源23、思无邪24、风骨25、随物赋形26、吕天成《曲品》的品曲标准有何特点?27、老子“涤除玄鉴”28、瓦当四、简答题29、庄子美学在美学史上的意义30、孔子对艺术的审美标准31、如何理解创作中的“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现象?32、我国50年代的美学讨论中都有哪些流派?[北京大学2010年研]33、《管子》四篇和美学史的联系34、中国美学中的心与物的感应说。

中国美术史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doc

中国美术史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doc

(考试范围:《中国美术ES ■U中国美术史期末考试试卷试卷构成:填空题5题,每题2分,共计10分;名词解释4题,每题5分,共计20分;简答题 3题,每题10分,共计30分;论述题2题,每题20分,共计40分。

一、 填空题1. 《重屏会棋图》的作者是五代画家 O2. 把写意花鸟推向新阶段的两名主要画家是 和-3. 画史上“吴带当风,曹衣出水”分别指的是唐代画家 和北齐画家 所独创的宗教图像样式。

4. 《》被称为“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的杰出代表,其主体雕刻是《—》。

5. 商代的青铜立人像出土于 ____________ 」二、 名词解释1. 《韩熙载夜宴图》2.唐三彩3.米氏云山4.徐黄异体三、 简答题1. 简述述秦陵兵马俑的主要艺术特色。

2. 分析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3. 简述谢赫“六法论”的内容与特点。

四、 论述题1. 试论述宋代绘画的特点与审美。

2. 试论述顾恺之在艺术理论和实践上的成就。

(考试范围:《中国美术■ 6 ES ■U中国美术史期末考试答案一、填空题1. 周文矩2. 陈淳徐渭3. 吴道子曹仲达4 .霍去病墓前石刻马踏匈奴5.四川广汉三星堆 二、名词解释1. 《韩熙载夜宴图》作者顾闲中,五代南唐画家。

《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之一。

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

该画真实地描绘了在政 治上郁郁不得志的韩熙载纵情声色的夜生活,成功地刻划了韩熙载的复杂心境。

这幅长卷线条 准确流畅,工细灵动,充满表现力。

设色工丽雅致,旦富于层次感,神韵独出。

2.唐三彩唐三彩是中国唐代多彩铅质釉陶产品的概称。

流行于盛唐武则天至中唐开元、天宝时期。

三彩釉以白、黄、绿三种釉色为主,也有少量蓝釉或黑釉。

殉葬的俑和驼、马动物是其中的精 品。

唐三彩的诞生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它吸取了中国国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采 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线条粗犷有力。

2022年南阳师范学院专业课《中国美术史纲要》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南阳师范学院专业课《中国美术史纲要》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南阳师范学院专业课《中国美术史纲要》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一、填空题1、宋代文人画赋予梅兰竹菊以道德品格,号称“___________”。

其后成为传统绘画中的独特门类。

2、“扬州八怪”大致分三类,其中一类是丢官后来扬州的文人,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人。

3、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敞肩拱桥是隋代的4、画家___________是近现代中国画从古典向现代转型进程中的先驱者之一5、依陶器的用途可分为___________器,___________器和储藏器。

6、把写意花鸟推向新阶段的两名主要画家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7、“吴门四家”中的仇英,画法以___________闻名,代表作品是《___________》。

8、秦汉时代表示威仪等第的建筑物是___________9、清初“四王”派分为两种,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一种。

10、宋代瓷器生产的五大名窑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窑。

二、选择题11、铜胎掐丝法邮的俗名是()A.唐三彩B.扣器C.景泰蓝D.宣德炉12、瓷器中的“粉彩”出现于()A.嘉靖时期B.万历时期C.康熙时期D.雍正时期13、开创金碧山水一派的画家是()A.李思训B.王维C.王洽D.吴道子14、黄河流域半坡彩陶纹饰最多的是()A.兽面纹B.凤鸟纹C.几何纹D.鱼纹15、秦汉时代表示威仪登第的建筑物是()A.门阔B.墓表C.享堂D.坞壁16、清初“四王”中,取得“熟不甜,生不涩,淡而厚.实而清”的收获的画家是()A.王时敏B.王鉴C.王翠D.王原祁17、现存最大的喇廉式塔是()A.妙应寺白塔B.佛宫寺木塔C.开元寺料敌塔D.天宁寺塔18、首次提出山水画“三远”的论著是()。

A.图画见闻志B.林泉高致C.画继D.山水纯全集19、中国美术史青铜艺术研究的主要对象是()。

2021年重庆大学绘画专业《中国美术史纲要》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1年重庆大学绘画专业《中国美术史纲要》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1年重庆大学绘画专业《中国美术史纲要》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填空题1、明代后期,在肖像画的发展中,以___________为代表的墨骨敷彩画法,在当时的文人中影响很大。

2、“徐黄异体”指的是五代画家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花鸟画风格。

3、中国美术的起源和萌芽时期是___________时代的美术。

4、“海上三任”是活跃在上海画坛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吴门四家”中的仇英,画法以___________闻名,代表作品是《___________》。

6、提出山水画“南北宗论”的是明末画家___________7、《魏晋胜流画赞》的作者是___________,《画山水序》的作者是___________《叙画》的作者___________8、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敞肩拱桥是隋代的9、清嘉道间两位著名的仕女人物画家是与10、清初专攻花并创为没骨画法的画家是___________二、选择题11、马王堆汉墓帛画描绘的主题思想是()。

A.天地神话B.引魂升天C.墓主生活D.仙人出行12、《点石斋画报》的主要执笔人是()A.吴有如B.郑曼陀C.张丰光D.马星驰13、被视为“海派”名家,但未定居上海的画家是()A.张熊B.胡远C.虚谷D.吴昌硕14、描绘宫中嫉妃生活哀怨的作品是()A.就国夫人游春图B.捣练图C.挥扇仕女图D.簪花仕女图15、中国美术史青铜艺术研究的主要对象是()。

A.礼器B.乐器C.兵器D.车马器16、被称为古代山水画中巨作的是()A.鹊华秋色图B.浮玉山居图C.富春山居图D.春山欲雨图17、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敞肩拱桥是()A.安济桥B.广济桥C.宝带桥D.安平桥18、黄河流域半坡彩陶纹饰最多的是()A.兽面纹B.凤鸟纹C.几何纹D.鱼纹19、现存最大的喇廉式塔是()A.妙应寺白塔B.佛宫寺木塔C.开元寺料敌塔D.天宁寺塔20、根据现有资料,可知画像石萌发于()A.春秋战国时期B.西汉时期C.东汉时期D.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名词解释21、游于艺22、移情23、李清照《论词》24、别材别趣25、曹衣出水,吴带当风26、风骨27、《人间词话》28、形与神四、简答题29、芙蓉出水与错采镂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美学史期末考试试卷和答案一.问答题(每题20分,共3道题)一、论庄子的美学思想参考答案1、美学观庄子继承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把自然视为审美的最高境界。

庄子认为,美的本源在于大美不言、自然本性,自然之美在于事物朴素、率真的情态。

但基于其万物齐一的哲学思想,庄子所建立是一种相对主义美丑观。

关键词庄子自然美相对主义大美不言一、自然之美庄子对美的论述,突出了个体的存在,重视人或物的个性,认为任何事物只要依于天性、率性纯朴便是美的。

而要保持天性、本性,主要在于自然无为。

为此,庄子提出了“天道”与“人道”的区别:“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

主者,天道也;臣者,人道也。

”从社会现象来说,自然又表现为真实,自然之美也是率真之美。

相应地,虚伪矫饰就是丑。

西施经常心疼,所以捧心颦眉更添其美,因为她出于自然,有真情实感;而摹仿她的女子,虽然也捧心颦眉,并不是由于心疼,只是矫揉造作,装腔作势,违反了自然,丧失了朴素的本性,总之,庄子认为,美的本源在于自然本性,自然之美在于事物朴素、率真的情态。

人们要保有这种美,一方面应该尊重物性,使万物顺其自然天性,不以人害物。

另一方面要保持自己的本真,率性自然。

二庄子的相对主义美观庄子从唯心主义、虚无主义的“道”出发,提倡“无为”境界,顺应自然,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心灵充实之谓美,“人的自然化”之谓美,“心灵的自由”之谓美。

他以一种沉着有序的生命意识来欣赏美、把握美。

庄子否定形式化、世俗的、功用化的艺术,肯定超越使用目的、超越政治事功和理智判断的纯粹的审美意识。

庄子的“大美不言”庄子的“大美”思想是庄子美学思想的核心内容。

庄子主张质朴混沌的大自然本身是最为完善的,具有至高无上的美: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庄子·知北游》),“大美”就是最全最完整最高境界之美。

庄子的“有为与无为”庄子讲求主体从既定的生命模式和思维定势之中解脱出来,崇尚“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去权力、去繁冗理性的美学追寻。

他效法自然无为的天道:“动而天行”,“循天之理” (《庄子·刻意》),即返朴归真,达到素朴无为。

无为,实际上是一种道德有为,借助于此,庄子方可游世而不同世,简而言之:用“无为”的手段,达到“无不为”的目的。

庄子论“人格之美”伯夷和叔齐因不食周粟而饿死在首阳山上,孔子评价道:“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论语·述而十五》),而庄子却在《庄子·骈拇》中举为耻食周粟而饿死首阳的伯夷和为谋私利而死于东陵山的盗跖两例,以为他们“所死不同,其于残生伤性均也。

”“在庄子看来,伯夷和盗跖在市区人的本真之性上完全没有区别,这就是君子和小人的齐一,为仁义而殉身和为逐利而死的齐一。

”子视鱼犹得道之人,水犹道体。

鱼无贪欲、无纷争、无私藏,恬淡纯朴,得水见性,自足自造。

鱼可以说是庄子生存美的意向的对象物,以至于庄子成了一个“鱼化”的形象。

“鱼之乐”是由于天性真朴,人之至乐也应当是涤除社会性返归自然情性。

二、庄子的相对主义美丑观对自然美的追求,使庄子对世俗所谓的美丑进行重新审视。

他认为一般人所说的美丑都是相对的,从而也是应该予以否定的。

庄子的这种相对主义美丑观,是他建立在齐物论基础上的相对主义哲学思想在美学上的体现。

由于庄子认为“万物皆一”,他完全取消了美与丑之间的差别和矛盾,所以二者又可以相互转换,“是其所美者为神奇,其所恶者为臭腐;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

”又说:“通天下一气耳”。

(《庄子•知北游》)以此完全否定了世俗美丑划分的意义。

庄子美学虽然突出地强调了美丑的相对性,但他绝不是美的否定者,他所否定的只是他认为不合理的划分美丑的方法以及由此给人们带来的不必要的烦恼。

人们如果执著于美丑的绝对划分,好美恶丑,因得美而乐,失美而悲,那就会劳形劳心,伤生灭性,这与庄子所主张的自然无为是背道而驰的。

庄子的哲学精神指向的是一种价值论哲学而不是认识论哲学。

其目的是使人们摆脱一切物役的束缚,达到精神的完全自由。

庄子要求人“无以好恶内伤其身”,当对具体的美的追求有损于生命发展的时候就要不为所动,从而保持个体人格的独立和自由。

2、特征首先,《庄子》“大美不言”。

《庄子》的“大美”思想是《庄子》美学思想的核心内容。

庄子主张质朴混沌的大自然本身是最为完善的,具有至高无上的美, 《庄子•知北游》中说: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大美”就是最全最完整最高境界之美。

其次,《庄子》对于“人格之美”的论述伯夷和叔齐因不食周粟而饿死在首阳山上,孔子评价道:“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而庄子却在《庄子•骈拇》中举为耻食周粟而饿死首阳的伯夷和为谋私利而死于东陵山的盗跖两例,以为他们“所死不同,其于残生伤性均也。

”。

《庄子》中,伯夷和盗跖在市区人的本真之性上完全没有区别,这就是君子和小人的齐一,为仁义而殉身和为逐利而死的齐一。

”第三,庄子“鱼之乐”的人生价值审美观。

《庄子•秋水》载,庄子与惠施曾游于濠梁之上,庄子睹物思人,触类旁通:“倏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

对人生的痛苦体验,使得庄子向社会之外寻觅人生的乐趣,自然美感正好可以充实他的生存体验形成的空虚。

庄子的哲学发端于自然审美,由自然美过渡到生存美,进而思考自然和社会的关系。

庄子视鱼犹得道之人,水犹道体。

鱼无贪欲、无纷争、无私藏,恬淡纯朴,得水见性,自足自造。

鱼可以说是庄子生存美的意向的对象物,以至于庄子成了一个“鱼化”的形象。

“鱼之乐”是由于天性真朴,人之至乐也应当是涤除社会性返归自然情性。

“鱼之乐”的最高部分,是对人生意义在精神尽处的觉解。

<庄子>的美学思想,发于私有制,在客观上都起到了强调个人本位道德和均衡社会秩序的作用。

3、对后世的影响三、庄子美学思想的地位庄子在《知北游》篇中表明:“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

由此可见,美之所以在庄子哲理中具有核心之地位,是因为庄子认为圣人要能原天地之美,始能达至万物之理。

庄子的人格美思想是庄子自然美学观的反映,而美学观则是世界观的有机组成部分。

庄子的“美”,循其本,则是他“道法自然”的哲学观点。

庄子在美学的原初意义上自觉而深刻地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庄子始终从人的问题出发,以是否符合人性作为衡量一切关系的标准,他以“道”观物,反对世俗的知识和道德观,还原它们的本真美,把人与世界实用、功利的关系转变为审美关系,把人的现实生存世界转变为审美生存境界,其生存思想的实质是对世界和人生的诗意把握。

庄子的“大美”思想以其丰富的内涵体现了中国独特的美学智慧和艺术精神,它表现了古人热爱大自然、拥抱大自然的宽广博大的情怀,对大自然灵性的深刻领悟以及对自身品格升华的追求。

庄子自由恣肆的思想,纵横捭阖的文风,超凡脱俗的想象力,成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的源头,深刻影响着中国古代的文学和艺术风格。

后世文人骚客常常以疯、癫、狂、怪为自己的行为方式或艺术风格,借以寄托其真性情,向政治权威、正统观念、世俗潮流等表示反抗,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庄子美学的影响。

不仅如此,以真为美的思想更成为各种艺术的审美准则。

后世众多的作家、文学批评家,把对真诚不二的人格美的崇尚,与作为艺术审美趣味之“真”联系起来,以真作为衡量一切艺术好坏的最基本尺度。

庄子的文章虽然“汪洋态肆”,但以其丰富的暗示性与诱人玄思的空白之美,给予中国传统美学以深刻的启示,从而使中国古典艺术重气韵而不重形貌,重虚拟而不重写实,重一种生气灌注的空白之美,重一种玄远的幽思而较少以一种通真的攀写来造成视觉上的冲击力和心灵上的展撼力。

庄子美学所体现出来的包容天地、涵盖万有的宇宙情怀,人与自然高度谐和、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正是现代人格美学和生态美学孜孜寻求、努力召唤的理想境界。

因此,庄子的“大美”思想对于当代理想人格的建构和人生境界的提升,以及美学和文艺学的建设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明后期美学思想-----李贽美学思想■童心说李贽(泉州人)是明朝著名的思想家,他认为天下最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出自“童心”。

“童心”即“真心”,指人的真实的自然本性;“童心”反对“虚假”,是人的最初一念之本心的率真流露;“童心”是人的生存价值和生命价值的根本所在,因此“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面对童心泯灭的现实,真正的艺术家必须守持自己的“童心”,敢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摆脱“道理闻见”的浸蚀。

三、韩愈“不平则鸣”说韩愈“不平则鸣”说是我国古代的著名文论之一,历来就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但评论不一,分歧甚大。

本文从“因何而鸣”与“怎么鸣”两个角度来阐释“不平则鸣”说的具体内涵,并在此基础上略论不平则鸣说的内在矛盾。

文章疏漏之处,祈请方家不吝指正。

关于“因何而鸣”,本文确立“情”和“辞”两个层面探讨,认为只是不平愤懑愁苦之情,并不包含欢愉欣喜之情。

韩愈论文中关于“辞”的论述,给笔者很大的启发意义。

关于“怎么鸣”,本文认为是“浩然之气”内蕴“不平之气”。

韩愈的文学创作正是鲜明的体现。

浩然之气与不平之气融合的纽带,正是他所提倡的“气盛言宜”说。

文气是文学作品的灵魂,始终贯穿于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中。

文气的酝酿、提炼、爆发是一个前后相继的文学创作的全过程。

文气从最初的浩然之气,历经蕴涵的不平之气,最终又达到了浩然之气的境界。

一、因何而鸣:不平愤懑愁苦之情关于韩愈提出的“不平则鸣”说中“不平”指的是什么,大致有两种说法:其一,认为“不平”既包括“自鸣其不幸”的愤懑愁苦之情,也包括“应鸣国家之盛”的欢愉欣喜之情;其二,认为“不平”不等于内心的“不平静”,实质上就是一种愤懑愁苦之情。

2、论述题, 40分为什么说魏晋南北朝是我国美学的重大转折点,请结合美学中的某一具体的美学命题或观念论述。

参考答案一魏晋南北朝是中国美学发展史上取得重大突破的一个重要阶段。

一方面,原先的儒家美学和道家美学这时汇合为儒道合一的玄学美学;另一方面,诗文美学伴随着诗文书画的繁荣摆脱了先前的依附状态而走向独立,呈现出一片辉煌。

先秦两汉创立发展的儒家学说和道家学说在魏晋时期被融合儒道的玄学所取代。

玄学继承了道家“适性”“逍遥”的美学主张,后来又改造了道家“无情无欲”的“人性”观,给“人性”注入了有情有欲的现实内容,于是“适性”一变而为“人性以从欲为欢”,变成了“越名教而任自然”。

于是,“情”从心灵的理性约束中挣脱出来,形式从道德的附庸中解放出来,以“情”为美的情感美学和以“文”为美的形式美学潮流一下子突涌出来,覆盖了人格美和艺术美,一直延展到南朝。

在人格美方面,形成了“情之所钟,正在我辈”④、放浪形骸、不拘形迹的“魏晋风度”;在艺术美方面,诞生了“缘情”而“绮靡”的山水诗、宫体诗、格律诗及其相应的理论形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