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与园林——五、陵墓建筑
陵墓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群之一
01 建筑结构
03 建筑特色 05 典型陵墓
目录
02 历代皇陵 04 建筑形式
基本信息
陵墓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中最宏伟、最庞大的建筑群之一。这些陵墓建筑,一般都是利用自然地形,靠山而建; 也有少数建造在平原上。中国陵园的布局大都是四周筑墙,四面开门,四角建造角楼。
陵墓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人基于人死而灵魂不灭的观念,普遍重视丧葬,因此,无 论任何阶层对陵墓皆精心构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陵墓建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产生了举世罕见的、庞 大的古代帝、后墓群;且在历史演变过程中,陵墓建筑逐步与绘画、书法、雕刻等诸艺术门派融为一体,成为反 映多种艺术成就的综合体。
十三陵
明朝皇帝的陵墓主要在北京的昌平,即十三陵,为明代定都北京后13位皇帝的陵墓群。
明十三陵规模宏伟壮丽,景色苍秀,气势雄阔,是国内现存最集中、最完整的陵园建筑群。其中规模最宏伟 的是长陵(明成祖朱棣)和定陵(明神宗朱翊钧)。经挖掘发现,定陵地宫的石拱结构坚实,四周排水设备良好, 积水极少,石拱无一塌陷,这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人建造地下建筑的高超技术。
典型陵墓
秦始皇陵
明清皇陵
秦始皇陵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骊山北麓的秦始皇陵是中国最著名的陵墓,建于2000多年前。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的秦始皇兵马俑就是守卫这座陵墓的“部队”。秦始皇兵马俑气势恢弘、雕塑和制作工艺高超,于1987年被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曾这样评价:那些环绕在秦始皇陵墓周围的著名陶俑形态各异,连同他们的 战马、战车和武器,都是现实主义的完美杰作,同时也保留了极高的历史价值。
风水观念 祭祀特征
宗教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发展史上始终保持着独特的体系,具有自己鲜明的民族特点,宫殿建筑所反映的是 一个时代建筑艺术及其技艺的最高成就。宫殿建筑的起源虽然很早,但保留至今的仅有明、清两代的宫殿。
中国八大古建筑典型类别

中国八大古建筑典型类别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类型的建筑为满足人们各种不同的需求而产生,并不断地发展完善,现在我们来认识一下古建的八个典型类别:宫殿、坛庙、陵墓,宗教建筑、城市公共建筑、园林、民居、桥梁。
宫殿宫殿是皇帝居住并进行统治的地方,是国家的权力中心,是国家政权和家族皇权的象征。
为了突出皇帝权威的至高无上,历朝历代的宫殿建筑虽风格各异,却都显示出其“非壮丽无以重威”的特质。
目前中国发现或保存下来的宫殿建筑或遗址,年代较早的有商代时的二里头宫殿建筑遗址,晚近的有明清时期的紫禁城。
坛庙坛——即中国古代主要用于祭祀天、地、社稷等活动的台型建筑,如北京城内外的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祈谷坛、社稷坛等。
坛类建筑的共同特征,在于其均形体规整,色调简单庄重,周以壝墙,环以柏树,以造成远隔尘嚣的环境。
坛的形式多以阴阳五行等学说为依据。
例如天坛、地坛的主体建筑分别采用圆形和方形,来源于天圆地方之说。
天坛所用石料的件数和尺寸都采用奇数,是采用古人以天为阳性和以奇数代表阳性的说法。
天坛内的祈年殿,原本琉璃瓦的颜色上檐是青色象征青天,中檐黄色象征土地,下檐绿色象征万物。
至乾隆十六年改为三层均蓝色,以合专以祭天之意。
庙——即中国古代祭祀建筑。
庙的建筑形制要求肃穆整齐,大致可分为三类:(1)祭祀祖先的庙中国古代帝王诸侯等奉祀祖先的建筑称宗庙。
帝王的宗庙称太庙,是等级最高的建筑,庙制历代不同。
贵族、显宦、世家大族奉祀祖先的建筑称家庙或宗祠,仿照太庙方位,设于宅第东侧,规模不一,其中有的宗祠附设义学、义仓、戏楼,功能超出祭祀范围。
北京太庙前殿(前殿面阔11间,进深4间,重檐庑殿顶,周围有三重汉白玉须弥座式台基,四周围石护栏)。
中国古代陵墓建筑

2024/2/1
10
唐乾陵
乾陵是中国唐代高宗皇帝李治与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 的合葬之地,是全国乃至世界上唯一的一座夫妇皇帝合葬陵。陵地 距古都西安80公里,其居梁山。三峰耸立,风景秀丽,远望宛如一 位女性仰卧大地而有“睡美人”之称。乾陵利用自然山势修建,陵 园雄踞整个梁山山峦,海拔1047.9米的主峰如首而高昂,东西对峙 之南峰似其乳,俗谓之奶头山。因处于长安西北方八卦的乾位而称 乾陵。
唐乾陵在唐代18座帝王陵墓 中是目前唯一未被盗掘过,且保 存最完整、气势最雄伟。
北宋陵
• 北宋陵位于河南省巩县嵩山北麓与洛河间的丘陵和平地上。总 面积约30平方公里。其陵墓均坐北朝南呈正方形,各陵尺度和 墓前石刻数目整齐划一。墓室上建造方形三层陵台,每门各有 石狮一对。由南门向北的神道两侧排列文武大臣和各种石像。 陵园布局和唐陵一样分上宫和下宫,分别为上陵谒拜祭祀和日 常供奉起居的场所,所不同的是唐代下宫建筑在陵墓南面偏西 处,而宋代建筑在陵墓北面偏西处。北宋 9个皇帝,除徽、钦 二帝被金所虏囚死漠北外, 7个皇帝以及被追尊为宣祖的赵弘 殷(赵匡胤之父)均葬于此。世称七帝八陵。
夫妻合葬(父子合葬)私有制、贫富分化、阶级对立产生 出现墓穴和棺椁。 商周时期: 出现了墓道、墓室、椁室以及祭祀杀殉坑等。 石墓室和砖墓室逐渐替代木椁,利于长期保存。 战国末年: 大块空心砖代替木材作墓室壁体, 西汉:大块空心砖墓盛行一时,墓室中已经出现穹窿顶。 东汉以后: 小砖与拱顶墓室代之而起。 唐、 宋: 穹窿顶结构,得到广泛应用。 明、 清: 墓室以中间3进为主,用石作拱券结构,形成豪华 的地下宫殿,且更讲究棺椁的密封与防腐措施。
中国古代丧葬的主要方式 由于不同地域自然条件的差异,不同民族的观念和传统习俗的 差异,所以在我国历史上形成了多种处理已故亲属的丧葬方式。 主要有:土葬、火葬、水葬、天葬、悬棺葬等。 陵墓类型 陵墓是安放故人的尸体,祭奠故人的场所的总称。若分开来讲, 陵一般指地上建筑,墓则是地下部分。 由此陵墓景观可分为: 无陵无墓、有陵无墓、有陵有墓三类。
陵墓建筑

陵墓建筑一、封土的沿革1方上形式盛行于秦汉时期(宋代也用,但规模小得多,并出现了重层方上)2以山为陵从唐朝开始,作为帝陵出现3宝城宝顶明清时完全改变了方上之制,都采用宝城宝顶二、园林布局1祭祀建筑区主要建筑是祭殿2神道(御道)3护林监防止盗墓希望祖先保佑三、中国著名的帝王陵寝1秦始皇陵陕西临潼是我国古代最大,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帝王陵1987年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汉茂陵陕西西安西汉武帝刘彻之墓3南朝陵墓南京镇墓神兽:天禄(头顶双角) 象征天命和禄位麒麟(独角)象征太平盛世、圣贤降生辟邪(无角)天禄和麒麟仅见于帝陵,辟邪则专用于诸侯王墓4唐乾陵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的合葬墓。
唐陵中唯一一个模仿京城长安的格局设计建造的5成吉思汗陵内蒙古6明孝陵南京7明十三陵北京四、其他著名建筑楼阁1黄鹤楼湖北武汉市长江之滨武昌始建于三国现存是20世纪80年代四方攒尖顶2岳阳楼湖南岳阳市始建于唐,李白赋诗得名三层三檐盝顶3滕王阁江西南昌出名于王勃《滕王阁序》如今的建筑是根据古建筑学家梁思成所绘草图而建的宋式建筑4天一阁浙江宁波现存最早的藏书楼明朝兵部右侍郎范钦藏书处佛塔佛塔由四部分组成:地宫埋藏舍利之处基座下覆地宫,上托塔身塔身塔刹佛塔最崇高的部分,冠表全塔经幢与佛塔很相似一般由基座、幢身、幢顶、三部分组成一般是八角形石柱上刻经文,以宣扬佛法的标志性建筑佛塔的分类1阁楼式塔应县木塔山西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最高最大的木建筑建于(AD1056年)被誉为天下第一塔苏州虎丘云岩寺塔享有吴中第一景之称杭州六和塔北宋时为镇钱塘江潮而建2密檐式塔(不可登高)河南登封嵩岳寺塔西安小雁塔云南大理千寻塔南京栖霞寺舍利塔3喇嘛塔(覆钵式塔)藏传佛教所用流行与元代北京妙应寺白塔是元大都保留至今的重要标志,是我国现存最最藏式佛塔也是中尼两国友谊和文化交往的历史见证。
4金刚宝座塔模仿印度佛陀迦耶大塔而建,印度风格,中国样式古桥四大古桥:苏州宝带桥、河北赵州桥、泉州洛阳桥、西安霸桥宝带桥始建于唐朝(AD806年)是我国现存古代最长的一座多孔石拱桥赵州桥(安济桥)建于隋朝(AD605年)李春建造是我国最古老的桥梁洛阳桥(万安桥)建于北宋(AD1053年)蔡襄建造是著名梁式海港巨型石桥石窟石窟源于印度的石窟寺,南北朝时期传入我国。
陵墓建筑 (2)

随葬
陵墓建筑——空间布局和艺术构思
秦始皇陵地下寝宫内“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水银 为百川江河大海”,并用金银珍宝雕刻鸟兽树木,完全是 人间世界的写照。 陵东已发掘出兵马俑坑3处,坑中兵马俑密布,完全是一队 万马奔腾的军阵缩影。 唐代陵园布局仿长安城,四面出门,门外立双阙。神路两 侧布石人、石兽、石柱、番酋像等。
陵墓建筑——概况与简史
明代是中国陵墓建筑史上另一高潮。
明孝陵
陵墓建筑——儒家内涵
• 风水 礼制
• 风水之说起源很早,魏晋至唐及唐以 后,风水学对葬地的选择越来越强调 ,风水著作也多以《葬经》命名,重 视审察山川形势,讲究方位,向背和 位置的排列。
南京东郊的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
左青龙 右白虎 前朱雀 后玄武
四.陵墓建筑整齐对称,造型严谨,特别是宝城明楼,形 如城堡,坚实有力,很富有纪念性格。
方城名楼
陵墓建筑——建筑形式
• 地下部分用以安葬死者及其遗物、代用品、殉葬
品。 帝王级:黄肠题凑 金缕玉衣 厚葬 王侯级:一般的厚葬,银缕玉衣... 百官:普通的厚葬 百姓:最一般的
• 地上部分专供生人举行祭祀和安放死者神主之用
帝王:有好多石像 王侯:石像但比帝王的差 百官和百姓就立个碑
陵墓建筑——用材与结构
陵墓墓室使用木、砖、石3种材料 一.大型木椁墓室是殷代开始一直到西汉时期墓室的特点。早期 为井傒式结构,即用大木纵横交搭构成。到西汉时又出现用大木 枋密排构成的“黄肠题凑”形式.
西汉“六安王”大墓
陵墓建筑——用材与结构
中国古建筑 ——陵墓建筑
陵墓建筑——概况与简史
〃陵墓是指中国古代帝王的坟墓。 〃陵墓建筑,一般都是利用自然地形,靠山而建;中 国陵园的布局大都是四周筑墙,四面开门,四角建造 角楼。陵前建有甬道,甬道两侧有石人、石兽雕像, 陵园内松柏苍翠、树木森森,给人肃穆、宁静之感。 〃陵墓建筑并非是单一的建筑体,在历史演变过程中, 已逐步与绘画,书法,雕刻等诸艺术门派融为一炉, 成为反映古代先民多种艺术成就的综合体。
古代建筑种类

古代建筑种类中国古建筑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人类建筑史上的璀璨明珠。
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建筑艺术、宗教、民俗、营造技术及建筑环境等多方面的理念和智慧,记录、传承了中国古建筑的建筑布局、形制等级,构造形式、结构类型、色彩运用和营造特征。
从中国古建筑按功能上分类,将古建筑划分为:一、民居建筑民居建筑是人们满足最基本生活需要所营建的居住性建筑,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建筑类型。
我国民居建筑收环境、气候、民俗文化、经济、礼制等因素影响,在风格上和工艺做法上有较强的地域性。
二、宫殿建筑供皇帝理朝政和满足居住功能的院落式建筑群,称为宫殿建筑。
三、坛庙建筑坛庙建筑是表达对天地、祖先的崇敬和感恩而举行各种祭祀活动的场所,亦称礼制建筑。
如北京的社稷坛、太庙、天坛、月坛、日坛、先农坛、先蚕坛、孔庙、历代帝王庙、山东曲阜孔庙、山西的关帝庙、各地的文庙、武庙。
各地的各类祠(堂):如安徽包公祠、四川武侯祠、山西晋祠、湖南的屈原祠等,以及宗族的家祠和家庙。
四、宗教建筑宗教建筑是人们从事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包括佛教的寺、塔、石窟寺、道教的庙观,伊斯兰教的清真寺等。
寺庙建筑除石窟寺外多营建成院落式。
五、园林建筑园林建筑主要有:亭、台、楼、阁、榭、舫、廊、斋、轩、堂、馆、桥、坞、甬路、地面等。
中国传统园林建筑可分为三类:私家园林、皇家园林、风景园林。
六、陵墓建筑陵墓建筑是安葬死者和后人祭祀的专用场所,称为陵墓建筑。
现存多为帝王和王公大臣的陵墓。
陵墓建筑在中国古建筑中较为特殊,是中国古建筑很重要的部分,它有严格的规制”和“风水学”之说,帝王的陵墓建筑由地下部分的“地宫”和地上供后人举行祭祀活动的建筑及设施组成。
历代帝王都很重视自己陵墓的营建。
七、城市建筑城市建筑是古城功能需要的一些设施性建筑,主要是城墙、城楼、钟楼、鼓楼,以及城市中的桥梁、道路等。
八、设施性建筑因国家和社会生活功能需要,而营造的设施性建筑或构筑物,主要是军事防御设施的长城和关隘,水利设施的堤坝、闸口,交通水运设施的桥梁、码头等。
中外园林史 第5章--陵寝园林

长陵
长陵亦称“长 山”或“长陵山”。取 名“长陵”或因与所在地古称“长平” 或“长平阪”有关。刘邦称帝 的第二 年开始营建长陵,陵园是仿照西汉都城 长安建造的,只是规模略小而已。陵园 内还 建有豪华的寝殿、便殿。寝殿是 陵园中的正殿,殿内陈设汉高祖的“衣 冠几仗象生之具”, 完全像皇帝生前 时一样侍奉。 汉高祖刘邦的陵冢在陵园的偏西处, 形状像覆斗,是夯土迭筑而成的。
汉光武帝陵古谓原陵,位于河南省孟津
县白鹤镇铁谢村。汉光武帝陵西侧光武
祠前大道 两侧原有巨柏 28株,象征辅
佐刘秀打天下的28名将领。
光武帝陵为国内少有的陵墓园林。历
光
代皇帝选择陵墓葬地皆是背山面河,以 武
墓葬制度的渊源替嬗
1. 三代时期中原地区以树为坟茔的标志 2.春秋战国坟丘流行中原 3.秦汉以后墓葬制度日臻完善
三代时期中原地区以树为坟茔的标志
远古时期人们对死者的尸体弃之不管, 鬼魂迷信产生后,产生保护尸体讨好
鬼魂的想法和措施。 旧石器时代,山顶洞人有意识地将尸
体埋入土中。 新石器时代用陶瓷、盆钵 装婴儿尸
除个别的帝陵外,大部分帝陵选 址时有相对集中的特点。一般来 说,首都定在哪里,就 在其北面 寻找风水宝地修建陵寝园林。开 国皇帝的陵寝往往居中,然后按 昭穆之制安排以后 各代帝陵的位 置。各个陵寝保持一定距离,或 直线排列,或曲线排列,或圆弧 排列,周围分 布着若干皇亲国戚
或文武臣僚的陪葬墓。
陵寝园林的风格 特征
乾陵
乾陵石刻
乾陵发展并完善了昭陵的形 制,陵园仿唐都长安城的格 局营建,分为皇城、宫城和
外郭城。唐乾陵建立为中国 古代陵寝建筑制度的演变具
有重要的昭示作用。
唐乾陵奠定了后世帝王“依 山为陵”葬制的基本模式,
中国古建筑主要类型

中国古建筑主要类型
中国古建筑的类型非常丰富,主要类型包括宫殿建筑、陵墓建筑、寺庙建筑、民居建筑等。
1.宫殿建筑:宫殿是帝王居住的场所,因此规模巨大,气势雄伟。
在建筑布
局上,按照南北中轴线对称地布置房屋和院落。
2.陵墓建筑:陵墓建筑大多依据自然地形靠山而建,布局大都是四周筑墙、
四面开门、四角建造角楼,且陵前建有甬道,甬道两侧有门阀石人、石兽雕像,陵园内有松柏苍翠,显示已逝帝王威严的同时增添一份肃穆气氛。
3.寺庙建筑:由于其特定的宗教信仰背景,一般都是呈现和谐、寂静、神秘
等特点,寺庙多建于都市或者是名山,是为了营造出美妙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让人能够在和谐的氛围中亲近宗教信仰。
4.民居建筑:北京的四合院是民居建筑的代表,四合院的“四”字,表示东
南西北四面;“合”是围在一起的意思。
也就是说,四合院是由四面的房屋或围墙圈成的。
建筑布局,按着南北中轴线对称地布置房屋和院落。
总的来说,中国古建筑的种类繁多,每一种类型的建筑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昭陵六骏马之一白蹄乌】
38
【昭陵六骏马之二特勤骠】
39
【昭陵六骏马之三青骓】
40
【昭陵六骏马之四什伐赤】
41
【昭陵六骏马之五飒露紫】 42
【昭陵六骏马之六拳毛騧】 43
唐乾陵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的合葬陵,是全国 乃至世界上唯一的一座夫妇皇帝合葬陵。因处于长安西 北方八卦的乾位而称乾陵。
12
五、殉葬制度的演化
帝王的殉葬品,除生前的主要生活用品和心爱 的物件外,还包括其在位时的生产工具、科学发明、 乐器、兵器、各种重要的书籍、史册、艺术品、 珠宝乃至物种。殉葬品中的人物,商周时期为活人 殉;战国后期开始,因大量的人殉造成劳动力的不足, 遂改为俑殉制。但是人殉的现象并没有完全消灭。
13
唐乾陵在唐代18座 帝王陵墓中是目前唯一 未被盗掘过,且保存最 完整、气势最雄伟。
44
乾陵——武则天和唐高宗的合葬墓
45
乾陵——武则天的无字碑
46
五、宋陵
中国北宋皇陵。位于河南省巩县嵩山北麓 与洛河间的丘陵和平地上。总面积约30平方公 里。北宋 9个皇帝,除徽、钦二帝被金所虏囚 死漠北外, 7个皇帝以及被追尊为宣祖的赵弘 殷(赵匡胤之父)均葬于此。世称七帝八陵。
22
方 城 明 楼
23
宝城宝顶
24
第四节 帝王陵寝的分布与选址 一、帝王陵寝的分布
历代帝王陵寝的分布与其建都地点有关。 二、帝王陵寝的选址
在帝陵的选址中,以“藏风得水”、“聚气”为核心
25
第五节 现存著名游览地
一、黄帝陵
黄帝陵简称黄陵, 是传说中我们中华民族 的始祖——轩辕黄帝的 陵墓,为全国第一号古 墓保护单位,也称天下 第一陵。它位于陕西省 黄陵县城北1千米的桥 山之巅。
第五章 陵墓建筑
1
第一节 中国古代丧葬的主要方式及陵墓类型 一、中国古代丧葬的主要方式
由于不同地域自然条件的差异,不同民族的观念 和传统习俗的差异,所以在我国历史上形成了多种处 理已故亲属的丧葬方式。主要有:土葬、火葬、水葬、 天葬、悬棺葬等。
2
水葬用的木筏
3
湖中的水葬台 4
悬棺葬
5
二、陵墓类型 陵墓是安放故人的尸体,祭奠故人的场所的总
唐朝
9
宝城宝顶
明朝、清朝
10
三、古代帝王陵园建筑布局的演化 历代帝王陵墓的陵园建筑群由三部分组成: 祭祀建筑群 、神道 、护陵监 。
11
四、古代帝王陵墓地宫结构的演化
帝王墓穴及棺椁在汉初以前,多为石质。 西汉主要用特殊木材修造地宫,称“黄肠题凑”。 东汉以后,棺椁都用木质制作;地宫,除唐朝是直 接在开凿的山洞中就地营造外,都是用砖石发券垒 建。 从明朝开始,地宫建筑发展到顶峰,用巨型条石建 筑大型墓室。
第三节 帝王陵寝的地面建筑
石牌坊
14
大红门
15
神道
16
神功圣德碑
这是一座体积巨 大的、为帝王歌功颂 德的碑石,其碑座为 程质,碑上铭刻着帝 王之种种“功绩”, 赑屃力大无穷,曾在 海上背过仙山,以此 驮碑含有功德无量之 意。
17
朝房
朝房
18
祭殿
19
祭殿与配殿
20
石五供
21
方 城 明 楼
牌坊柱子
62
九、盛京三陵、清东陵、清西陵 位于辽宁的盛京三陵(永陵、昭陵、福陵),也称 东北三陵,是开创满清皇室基业的祖先陵墓。
63
福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与皇后叶赫那拉氏的陵墓,是清朝命名 的第一座皇陵。陵区坐落在沈阳市东北11公里处,占地近54万
平方米,现存古建筑32座(组)。 64
昭陵是清太宗皇太极及其皇后的陵墓,在盛京三陵中规模
76
泰陵隆恩殿
77
35世民和文德皇后的合葬墓,位于陕西 省礼泉县。墓旁祭殿两侧有庑廊,“昭陵六骏”石刻就列 置其中。石刻中的“六骏”是李世民经常乘骑的六匹战马, 它们既象征唐太宗所经历的最主要六大战役,同时也是表 彰他在唐王朝创建过程中立下的赫赫战功。白居易诗中曾 云:“太宗旨在振王业,王业艰辛告子孙。” 为了告诫子 孙创业的艰辛,同时也对与他相依为命的六匹骏马的怀念, 李世民在贞观10年(公元636年)诏令画家阎立本先把“六 骏”形象画出,然后令工艺家阎立德刻在石屏上,置于昭 陵北麓祭坛之内。“昭陵六骏”采用高浮雕表现手法雕刻 而成,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珍品。
47
宋陵
48
宋陵石雕
49
宋陵石雕
50
六、西夏王陵 西夏王陵位于银川市以西约25公里的贺兰山东麓,
西夏王陵包括西夏王朝的皇陵及其陪葬墓,总 面积约40平方公里。
黄土筑成的八角塔形陵台,高达20余米,被誉 为“中国金字塔”。
51
52
七、成吉思汗陵
现今的成吉思汗陵乃是一座衣冠冢,它经过多次迁 移,直到1954年才由湟中县的塔尔寺迁回故地伊金霍 洛旗。
称。若分开来讲,陵一般指地上建筑,墓则是地下 部分。
陵墓景观可分为:无陵无墓、有陵无墓、有陵 有墓三类。
6
第二节 中国古代帝王丧葬制度的演化 一、古代帝王的葬制的演化
中国古代帝王的葬制经历了由单葬制、陪葬制到 群葬制的演化过程。
7
二、古代帝王陵墓封土形制的演化
方上
周朝
隋朝、宋朝
8
以 山 为 陵
最大,结构最完整。因坐落在沈阳市北端,故又称北陵。
65
永陵在盛京三陵中规模最小,占地仅1.1万多平方米,但列 三陵之首。永陵始建于公元1598年,是满清皇族的祖陵,坐
落于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城西21公里处的永陵镇。
66
(二)清东陵
位于河北省遵化境内的清东陵是中国现存规模最为宏大、体 系最为完整、布局最为得体的帝王陵墓建筑群。占地78平方公里 的15座陵寝中,长眠着161位帝、后、妃及皇子公主们。
29
兵马俑坑
30
将军陶俑
军吏陶俑
31
陶鞍马
32
铠甲俑
33
三、汉茂陵
茂陵是西汉武帝刘彻的陵墓。位于西安市西北 40公里的兴平县城东北南位乡茂陵村。
34
四、唐昭陵、唐乾陵
昭陵是唐朝第二代皇帝李世民的陵墓,是陕西 关中“唐十八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位于礼泉县 城东北20多公里处。
昭陵首开中国封建帝王“依山为陵”的先河。
53
八、明孝陵、明十三陵
明 孝 陵
位于南京的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和皇后马氏合葬
的陵寝,迄今已近700年历史。
54
明孝陵
55
明孝陵享殿
56
明十三陵
景陵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东、西、北 三面环山,是世界上保存较为完整和埋葬皇帝最多的 墓葬群。
57
定陵
58
献陵
59
碑亭
60
明十三陵牌坊 61
67
清东陵
68
三、清西陵
清西陵是清朝帝王两大陵寝之一,位于河北省易县城西15公 里处的永宁山下,离北京120多公里。这里北依峰峦叠翠的永宁 山,南傍蜿蜒流淌的易水河,古木参天,景态雄伟。
69
泰陵主殿
70
清西陵石牌坊
71
清西陵
72
泰陵方城明楼
73
慕陵龙凤门
74
昌陵隆恩殿
75
泰陵神道碑亭
26
二、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以东35公里的临潼区 境内,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中央集 权国家的皇帝秦始皇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营 建的,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园。其巨大的规 模、丰富的陪葬物居历代帝王陵之首,是最大的皇帝 陵。
27
秦始皇陵
28
秦始皇像
铜车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