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翅果油树传粉生物学的初步研究_魏学智

合集下载

我国特有珍稀植物——翅果油树研究与开发进展

我国特有珍稀植物——翅果油树研究与开发进展

1 生物学特性
11 形恋 特征
翅果油树为落叶乔木或灌木 , 2~ 0m, 株高 1 胸径多为 8~ 0c 生长发育 良好的可达 4 幼枝 1 m, 0 m; c 灰绿色, 密被星状绒毛和鳞片, 老枝栗褐色或灰黑色, 绒毛和鳞片脱落; 芽球形, 黄褐色; 单叶互生, 卵形 或卵状椭圆形 , 纸质或稀膜质 , 上面深绿色 , 被少数星状柔毛, 下面灰绿色 , 密被星状柔毛 ; 花两性 , 灰绿 色至淡黄色 , , 下垂 芳香 , 密被银 白色星芒状鳞毛 , 1 5朵簇 生于幼枝叶腋 ; 常 ~ 萼筒钟状 , 在子房上部骤 缩, 顶端 4 , 裂 内面疏生白色星状柔毛 , 包围子房的萼管短矩圆形 或近球形 , 被星状柔毛和鳞片 , 明显 具 的8 ; 肋 雄蕊 4 花丝较短 , , 花药椭圆形 , 丁字着药 , 花粉粒黄色 , 四面体型 ; 柱头头状 , 花柱直立 , 上部稍 弯曲, 子房上位 , 心皮 , 室 , 胚珠 ; l I l 坚果核果状 , 近圆形或阔椭圆形 , 内面密被刚毛状丝状棉毛 , 外果 皮干棉质, 8 具 条棱脊 , 翅状 , 中果皮坚硬 , 内果皮纸质 , 种子纺锤形 , 种皮革质, 子叶肥厚 , 富含油脂 。
12 生长特性 . 翅果油树为直根系, 主根及较大侧根分布于土壤深层 , 多数较小的侧根分布较浅, 能较好地吸收土
壤深层和浅层的水分和养分。可通过两种方式成苗 , 一是种子播种形成实生苗 , 二是植株根部产生不定
芽形成萌生苗。水地一年生实生苗株高可达 12m以上 , . 旱地为 06~ . 萌生苗生长快 , . 0 8m, 一年可达 15m。天然次 生林 和人 工林 均 可在 3年左 右 结果 , . 盛果 期 可持 续 6 8 0~ 0年之 久 。在 山西 翼城 县 , 般 一

翅果油树简介及其价值概述

翅果油树简介及其价值概述

翅果油树简介及其价值概述
概述:翅果油树(Elaeagnus mollis diele )是胡颓子科(Eiaeagnaceae)胡颓子属植物,是我国特有的残存古生物植物,属国家一类保护树种。

翅果油树是一种重要的放线菌结瘤树种,根系有丰富的根瘤、能够吸收、固定空气和土壤的氮素,其固氮活性堪与豆科植物相比。

是优良的野生木本油料植物。

这种树系落叶乔木,树高可达11M,胸径可达1M。

翅果油树的开发价值:翅果油树的开发价值,翅果油树是经第四纪冰川作用后残存下来的独有的古生植物,他对于研究世界的植物分布、区系组成及地史变迁等都有较高的科学价值。

翅果油树,早春(4月中旬~5月中旬)开花,花的芳香可作为蜜源植物。

其种子里油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种仁中含的亚油酸高达45%,亚油酸是人体和动物生长发育所必须而又自身不能合成的脂肪酸,它可以软化全身血管、降低胆固醇在动脉壁上的沉积、提高人类的寿命。

是治疗心脑血管药物、如脉通、脑心能、益寿宁等的主要成分。

是制造治疗高血压和动脉管硬化药物的天然原料。

种仁中VE含量高1558.1mg/100g,在天然产物中属首位,是作为VE药丸的天然原料。

其种仁中的氨基酸总量为猕猴桃的4~5倍。

种仁中蛋白质含量达32.31%,该蛋的是由17种氨基酸组成,人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中它就有7种,有极丰富的营养价值,可做为食品中的天然蛋白添加剂。

叶片可作饲料。

它还是绿化荒山、荒坡、改良土壤、防止水土流失的优良树种。

翅果油树幼年期与成年期的形态与生理比较(论文)

翅果油树幼年期与成年期的形态与生理比较(论文)

翅果油树幼年期与成年期的形态与生理比较薛新连(侯马市第一中学校㊀山西㊀侯马㊀043000)ʌ摘要ɔ㊀为了对种植了6年的实生苗目前还未挂果的现象进行研究分析,本文就该地的幼年期与成年期的翅果油树的外形㊁部分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分析比较,了解到翅果油树幼年期和成年期在形态㊁生理方面有一些不同,说明翅果油树的幼年期不短㊂ʌ关键词ɔ㊀翅果油树㊀幼年期㊀成年期㊀形态㊀生理特征㊀㊀翅果油树(E l a c a g n u s m o l l i s D i e l s)又名泽绿旦㊁柴禾㊁车勾子等,属胡颓子科,胡颓子属的一种多年生落叶灌木或乔木,是一种优良的木本油料树种,每年4~5月开花,8~9月结果㊂目前,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植物.1989年,联合国发展计划委员会㊁联合国粮农组织派贝克博士一行到晋南专程考察,其后贝克发表论文提倡世界各国发展这一木本油料树种.翅果油树,常年生长在海拔820~1350m之间的山地㊁丘陵的阴坡㊁半阴坡及沟地,多呈散生状态.栽培条件下,海拔400m也能正常生长,在临汾(作者栽种成功)㊁运城市㊁太原市栽培已获得成功.自然条件下,分布范围狭窄,仅分布于山西翼城㊁乡宁㊁河津以及陕西渭河流域.因其种仁含油率高(50%)㊁油质好和含有降血脂成分亚油酸(45%)㊁防衰老药物维生素E(高达1558m g/100m g,油料植物中所罕见)以及开花早,花粉含蜜量大而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又因其根系发达,富含根瘤菌,耐干旱和耐土壤贫瘠,成为绿化荒山荒坡㊁保持改善水土的生态先锋树种,也是沿黄地区以及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理想树种之一㊂由于翅果油树有以上的经济价值,所以要求我们通过研究,缩短其童年期,使其在较短的时间内挂果,实现其经济价值㊂1.材料与方法1.1取材:试验材料为山西省乡宁县枣岭乡山西琪尔康翅果油有限公司的人工翅果油树林㊂1.2实验方法1.2.1外形观察实地对不同年龄植株的株高㊁分枝率(童年期)㊁冠幅等生理指标的测定,并将一些采集回来的材料进行的叶形观察和叶面积等生理指标的测定,对照资料总结特性㊂1.2.2叶面积的比较叶面积指数是表征植物体本身属性同外部光及水热条件相互作用的综合参数之一,在野外自然条件下,叶面积指数越大,光合潜力就越大㊂用M o d e l L I-3000A便携式叶面积仪测量对不同年龄段叶面积的大小进行比较㊂取不同年龄的植株从顶端向下数第5㊁6对叶片三片(功能叶),测量出叶片的叶面积㊁长度㊁平均宽度㊁最大宽度㊂1.2.3叶绿素的比较叶绿素(c h l o r o p h y l l)是植物吸收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物质,叶绿素的含量直接影响植物有机物质的积累,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生化指标[1]㊂使用叶绿素测定仪测量,从1㊁2㊁4㊁5各年龄段中选取三株,每一株选取三片(从植株顶端向下数第5㊁6对叶片)进行测量㊂1.2.4光合作用强度的比较光合作用的指标是光合速率(p h o t o s y n t h e t i c r a t e)㊂光合速率通常以每小时每平方分米叶面积吸收二氧化碳的毫克数或每平方米叶面积吸收二氧化碳的微摩尔数表示㊂用美国L i-C O R L 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强度测量仪分别测量不同年龄段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从1㊁2㊁4㊁5各年龄段中选取三株,每一株选取三片(从植株顶端向下数第5㊁6对叶片)进行测量㊂2实验结果与分析:2.1外形观察:2.1.1叶片大小的比较:表1.不同年龄段植株生理指标的比较表2.一年生不同翅果油树植株同一位置叶片的比较表中数据及图片显示,一年生不同植株叶面积㊁长度㊁平均宽度㊁最大宽度等生理指标差异明显,且出现叶型差异,但同一植株的叶型基本无差异㊂2.1.2叶片的形状:(附图2)表3五年生植株叶片的比较表中数据显示,同一株上新叶的叶面积㊁长度㊁平均宽度㊁最大宽度等生理指标均明显大于老叶,且出现叶型差异㊂说明翅果油树叶片在不同发育阶段枝条上获取外部可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同;叶型差异显著也是植物适应生存环境的方式之一㊂图1.叶片形态比较a.一年生不同植株同一位置叶片的形态b.五年生不同植株新老叶片的比较(第一排为新叶,第二排为老叶) 2.1.3叶片的表皮毛:表4.不同时期叶片表皮毛的比较2.2童期与成年期的生理生化指标研究㊃201㊃㊀科学教育研究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13年㊀第14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读写算㊀2.2.1童年期与成年期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的比从表5可知,翅果油树在童年期时的光合作用强度较强,物质积累较快,从而导致翅果油树在童年期生长较快㊂成年期光合作用强度变化逐渐变小且趋于稳定,这不仅是植物发育生长和适应的结果,也是影响其自身进一步发育和生长的限制条件之一㊂2.2.2不同年龄的植株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测定数据表明,童年期叶绿素含量高于成年期;一年生,同一植株基部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高于顶部叶片的;五年生,同一植株老枝上的叶片叶绿素含量高于新枝上的,正常枝上的叶片叶绿素含量高于病态枝上的㊂这与我们所测定的光合强度结果相同㊂参考文献[1]㊀闫桂琴,张俊彦,李秀梅.西北植物学报[J ].2004,24(6):1047-1051[2]李亚莉,张钦弟,翟静娟等.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J ].2007,16(4):43-46[3]陈惠,白新生.翅果油树的组织培养.王伏雄.北方植物研究(一)[M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74-79.[4]W i n s h i p L J a n d J D T i e p k e m a .N i t r o g e n f i r a t i o n a n d r e s pi r a -t i o n b y r o o t n o o d u l e s o f A l n u s r u b i a B o n g :E f f e x t s o f t e m pe r a -t u r e a n d o x y ge n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J ].P l a n t a n d S o i l ,1985,87(1):91-107.[5]B o r b e u r ,M C ,J H B u r k ,WD p i l l s .T e r r e s t r i a l p l a n t e c o l o g y.T h e B e n j a m i n /C u mm i n g s p u p b l i s h i n g c o m p a n y .I n c ,1980,156-201.[6]陈惠,遆清平,杨瑞林,靳振江西北植物学报,2004,24(8):1390-1396[7]B o r c h e r t B ,S l a d e N A.B i f u r c a t i o n r a t i o s a n d t h e a d a p-t i v e g e o m e t r yo f t r e e s [J ].B o t G a z ,1981,142:394-401.[8]孙书存,陈灵芝.不同生境中辽东栎的构型差异[J ].生态学报,1999,19:359-364.[9]P r e s t o n K A.C a n p l a s t i c i t y c o m pe n s a t ef o r a r -c h i t e c t u r a l c o n s t r a i n t s o n r e p r o d u c t i o n P a t t e r n s o f s e e d pr o -d u c t i o n a n d c a r b o h y d r a t e t r a n s l o c a t i o n i n P e r i l l a f r u t e s c e n s [J ].J E c o ,l 1999,89:697-712.浅析在初中生物课堂中渗透实验教学王鸿超(新郑市梨河镇初级中学㊀河南㊀新郑㊀451100)㊀㊀初中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㊂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形成生物学概念,获得生物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践能力,培养实事求是㊁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㊂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实验教学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同时要规范实验步骤,注重观察实验现象,强化课内外实验,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基础上更要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㊂一㊁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激发学生的生物兴趣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开学生的手㊁脚,不要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走,让学生去模仿,教师要相信学生都能成功的完成实验,允许学生实验失败,鼓励他们从失败中找原因,直至实验成功,要让学生从实验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㊂但在放手实验时,首先要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实验㊁去探究,把知识从实验中体会出来,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这样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积极性㊂二㊁掌握步骤,规范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实验前先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再指导学生在预习中抓住每一步的关键,并在每个实验步骤中规范操作,这样才可以收到好的实验效果㊂如在学习使用显微镜时,如果用左眼观察,要注意纠正学生用右眼观察或闭着右眼的习惯;转动转换器时,应及时纠正学生转换物镜的错误操作㊂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对好光,观察到标本在视野中的图像㊂同时,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是进行实验的基础,而对实验现象的认真观察,是达到实验目的㊁探索实验结果的关键㊂但学生在实验中往往重视操作,忽视观察㊁分析㊂例如,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实验目的是要求学生在观察中认识细胞壁㊁细胞质㊁细胞核和液泡㊂观察前教师应强调细胞膜紧贴在细胞壁内壁上,不易辨认,有些细胞核也不太清楚,要调好光圈,光线强弱要适当㊂再如,在观察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的形态㊁结构时,首先向学生强调两种植物的显著区别,一是叶脉的结构:平行脉与网状脉;二是茎的结构:有无形成层;三是种子胚的结构:一片子叶与两片子叶㊂学生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去观察,就能达到观察的目的㊂三㊁运用简易方法,做好初中生物实验模拟生态法以少量活体生物完成量大的生物实验㊂教师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实验前到灌木丛间铲取地表的潮湿㊁疏松㊁富含水分的枯腐落叶泥土装在较大号的黑色方便袋中装至半袋处㊂当学生捉到鼠妇交到实验室时,就将它们放入袋子里的泥土上面,袋口敞开,袋身竖起向上,这样鼠妇自然会好好的生活在袋子里面,不会跑出来也不容易饿死㊂每次实验后都将收回来的鼠妇放入袋中,若时间较长,泥土有发干的现象,则向泥土中洒入适当水分保持泥土和落叶始终呈湿润状态,这样采来的鼠妇可保存一个多月㊂运用此种方法,原本只够一个多班使用的鼠妇现在就可满足近十个班实验之用,且最后一个班级完成实验后还留下一活的鼠妇让学生放回适宜的生态环境中㊂四㊁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㊁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1㊁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㊃301㊃㊀读写算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13年㊀第14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科学教育研究㊀翅果油树幼年期与成年期的形态与生理比较作者:薛新连作者单位:侯马市第一中学校 山西 侯马 043000刊名: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英文刊名:Duyuxie年,卷(期):2013(14)引用本文格式:薛新连翅果油树幼年期与成年期的形态与生理比较[期刊论文]-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3(14)。

研究性实验一 翅果油树花粉生活力及贮藏特性研究

研究性实验一 翅果油树花粉生活力及贮藏特性研究

2. TTC 染色法测定花粉生活力
取少数花粉置于载玻片上,加1~2 滴TTC 溶液, 室温20℃下放置10 min, 然后镜检,每个处理取5个视 野,每个视野不少于30 粒花粉,统计花粉的生活力。 根据着色情况来判断花粉的生活力。凡是染成红色的 花粉,其生活力为强,淡红的次之,无色的为不具活 力的花粉或不育花粉。
4. 离体萌发法测定花粉生活力
在一定的温度和培养条件下,根据花粉离体培养 时的萌发率判定其生活力。取不同处理的花粉在蔗糖 和硼酸不同浓度组合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萌发,不同 培养基的组合见表1,然后镜检,统计花粉萌发的百分 率,并选取10 个有代表性的花粉管,用测微尺测其长 度,求平均值。
培养基编号
1. 醋酸洋红染色法测定花粉生活力
取少许花粉于载玻片上,加1~2 滴醋酸洋红溶液, 室温20 ℃下放置10 min,然后镜检,每个处理取5个视 野,每个视野不少于30粒花粉,统计花粉的生活力。花 粉生活力以花粉染色率为指标。凡是呈深红色的花粉粒 是有生活力的,而呈淡红色的部分失去了生活力,无色 空瘪、畸形的是死的和不育的花粉粒。
3. I2-KI 染色法测定花粉生活力
取少数花粉置于载玻片上,加1~2滴I2-KI染液, 室温20℃下放置10min,然后镜检(10×10倍)。每个 处理取5个视野,每个视野不少于30粒花粉,统计花 粉的生活力。凡是呈蓝黑色表明具较强活力,而呈淡 蓝色则活力较弱,无色、畸形的为死亡和不育的花粉 粒。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用染色法和离体萌发法测定花粉生活力。 2. 了解不同贮藏条件对花粉生活力的影响。
二、器材和试剂
1. 实验材料与方法:于4 月下旬(花粉近成熟期)从 野外采集翅果油树花枝插入水中, 迅速带回实验室, 待花开放时用镊子将花药取下, 分别放置于室温20 ℃、4 ℃、- 4 ℃的条件下保存。

神奇国宝翅果油树

神奇国宝翅果油树

神奇国宝翅果油树作者:蒋宇利来源:《食品与生活》2020年第02期2009 年,《人民日报》曾发了一篇报道《翅果油树:神奇的国宝》,让很多人对这一神奇的树木有了了解。

说它神奇,是因为发现这个起源于古老的第三纪的物种,是与恐龙同龄的植物活化石。

说它是国宝,是因为在全球范围内,仅在中国吕梁山一带有零星分布,堪称“中国珍稀、世界唯一”。

翅果油树,为胡颓子科胡颓子属乔木或灌木,可高达10 米,是一種新型优质木本油料作物。

幼枝灰绿色,密被灰绿色星状绒毛和鳞片,老枝绒毛和鳞片脱落,栗褐色或灰黑色。

叶片较大,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6 ~ 15 厘米,宽3 ~ 11 厘米;萼筒钟状;果实近球形,密被绒毛,具明显的八棱脊,翅状。

这种野生植物熬过了多少劫难,挣扎了几百万年活到现在不容易。

可是人们没看上它,甚至长久以来连个名称都没有,一直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

它的主要用处就是被乡民砍来作柴烧。

它树干很硬,也可做成家具、农具、擀面杖之类。

有时村民采下树上的果子来熬点油,谁家生了小孩,用翅果油烙点面饼,给产妇补补身子。

1899 年,法国植物学家格德在中国内陆考察,穿过山西到陕西户县时,发现了这个他从未见过的物种。

他为此惊叹不已,随即向科学界宣告了这一发现,于是外部世界才第一次知道了有这种树。

之前,人们只知道胡颓子属的羊奶子、沙枣等野生水果,营养和口味俱佳,却不知道该属在中国西北山区还有这么个油料树木。

这个新认识的胡颓子成员,果外形有八棱,形如八条翅膀,被称作翅果。

一直到1966 年由中国农林科学院专家鉴定后,才给出了中文正式名称——翅果油树。

20 世纪90 年代,联合国发展计划委员会、联合国粮农组织派遣专家来山西实地考察,对翅果油树进行资源评价。

翅果油树已进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并列为国家一类保护树种。

山西乡宁县被认证为翅果油国家地理原产地,并被原农业部授予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2009 年,全球首家翅果油树博物馆在山西省乡宁县奠基。

翼城县翅果油树资源与保护现状调查报告

翼城县翅果油树资源与保护现状调查报告
地理坐标东经 1 1 1 o 5 9 ~ 1 1 1  ̄ 4 5 , 北纬 3 5 o 3 6 ~3 5 。 5 0 , 南
1自然 条件
翼 城 县位 于 山西省 南 部 、 临 汾市 东南 隅 , 地 处 中 北 2 2 . 5 0 k m, 东西 2 5 k m, 总 面积 1 1 5 0 0 h m ; 翅果 油 树 条 山与 太 岳 山 两大 山脉 间 和 黄河 中游 的 汾 浍 之 滨 , 群落面积 7 5 0 h mz , 总株 ( 丛) 数 3 O万 ~ 4 0万 株 , 年 可 5 0 t  ̄ 2 0 0 t 。涉 及南梁 、 中卫 、 隆化 3个乡镇 的 东 与沁 水 县 相 连 , 南与垣曲 、 绛县接壤 , 西 与 曲 沃 县 产种 子 1 交界 , 北 与浮 山 、 襄 汾县 毗邻 。全 县辖 6 镇、 4乡 、 2 1 2 2 0个村 。 植被 区划 属 于暖温 带落 叶 阔叶林亚 地带 , 土
东、 北、 南 三面 山峦 环抱 。大部 分地 区海拔 高 5 0 0 m~ 较为集 中。 1 5 【 ) 0 m, 最 高处 东南 部历 山舜 王 坪北 峰海 拔 2 3 5 8 m, 2 . 2翅 果 油树 资 源特征
最 低 处南 唐 乡下 阳村西 海拔 4 7 5 . 2 0 m。 县域 自然 气候
中占有 重要地 位 。介绍 了翅 果 油树 在翼 城县 的 资源分 布状 况与保 护现 状 以及 今后 发展 规 划。
【 关键词 】 翼城县 ; 翅果油树 ; 资源 ; 报告 【 中图分类号】Q1 6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 1 0 0 5 — 4 7 0 7 ( 2 o 1 5 ) O l 一 0 0 8 — 0 3
翅果 油 树 ( E l a e  ̄n u s m o l l  ̄Di e l s )是 我 国特 有树 属 于 中纬度 暖温带 大陆 季风气 候 , 四季分 明 。年均 气

中国特有植物—翅果油树

中国特有植物—翅果油树

作者: 滕崇德;周玉亭
出版物刊名: 运城学院学报
页码: 37-42页
主题词: 特有植物 翅果油 珍稀濒危植物 二级重点保护 第四纪冰川作用 八十年代 本氏木兰红柄白鹃梅 特有性 河朔荛花
摘要: 翅果油树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八十年代被列为国家第一批二级重点保护树种。

它起源于古老的第三纪时期,是现存第四纪冰川作用后的孓遗植物之一。

从被发现至今不足百年中,人们对它的研究已取得了大量成果。

鉴于其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 正日益引起国内国际的广泛重视。

本文拟从它的研究历史、现状及今后方向与展望等诸方面予以讨论。

翅果油树树种资源及可持续利用研究

翅果油树树种资源及可持续利用研究

翅果油树树种资源及可持续利用研究作者:王林苏川翔胥光颖来源:《农家科技》2018年第06期摘要:翅果油樹是中国所特有的优良油料树种,胡颓子科胡颓子属植物。

在20世纪80年代被国家列为第一批二级重点保护植物,翅果油树经济与生态效益极高。

本文系统地综述了翅果油树的生物学、生态学特征、资源分布状况,并分析出了其濒危原因,并从政府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保护策略。

关键词:翅果油树;濒危树种;研究发展;开发利用一、生物学与生态学特征翅果油树是一种落叶直立乔木或灌木,其最低高度为2米,最高为10米,胸径约为8~10厘米,若生长良好可达40厘米。

幼枝呈灰绿色,被星状绒毛和鳞片,枝为栗色棕色或灰色;落叶被绒毛和鳞片,芽呈球状黄褐色。

此植物主要分布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生长在阳坡和半阳坡。

该树种种植地年平均气温为8~13.8℃。

最低气温-20℃,最高气温41.3℃,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0%,年日照时数为超过2400h,年降水量在450与550毫米之间。

土壤为山地褐煤或碳酸盐褐土,PH为弱碱性或中性。

二、资源与开发1.资源分布及特征翅果油树在中国的分布区主要为陕西户县西南部丘陵山区和秦岭、陕西北麓,尤其在户县、山西、河津、翼城和陕西分布最广,是我国少见的同时在多种领域具有应用价值的稀有资源。

首先,其作为我国所独有的树种,自身的独特性与稀有性相比较其他树种来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其次,翅果油树资源在林业、环保业、保健品行业等许多行业中的应用与开发价值不可估量。

并且资源本身的可持续性强,树苗环境适应性强,种植工艺相对简单,是不可多得的优质资源。

2.药用和造林应用的开发首先,翅果油树果实中含有丰富的亚油酸,亚油酸可以降低人体的胆固醇和亚油三脂的含量,对于治疗高血压、高血脂、血管硬化具有强效作用。

其次,作为人体无法合成只能通过外在食物获取的营养元素,亚油酸在人体内的含量与外在影响息息相关。

再次,翅果油果实中含有超过其他经济作物几十倍含量的维生素E,其维生素E含量高达15.58mg/g,可作为维生素提取物,或直接作为日常医疗保健品食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7卷 第6期 植 物 研 究2007年 11月V o.l 27 N o .6 BULLET I N OF BOTAN ICAL RESEARCH N ov ., 2007基金项目:山西省自然基金项目(20031096)第一作者简介:魏学智(1956)),男,教授,从事植物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2006-11-21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翅果油树传粉生物学的初步研究魏学智 刘亚娟 郭小虎 梁建东 时利新 巩江桥(山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临汾 041004)摘 要 对翅果油树进行了传粉生物学的野外观察和实验表明:(1)翅果油树的花具有自花传粉的结构特征,同时具有蜜腺,又具备异花传粉的特征。

传粉者主要是一种家养的蜜蜂。

(2)翅果油树花形态结构与传粉者的形态和传粉行为非常协调和适应,昆虫的传粉部位主要是头前部和胸部。

(3)蜜腺的产蜜量大,开花后1~2天蜜腺分泌量最大。

对传粉昆虫竞争中具明显优势。

昆虫的访花频率明显高于同花期的其他植物。

(4)翅果油树没有融合生殖现象。

关键词 翅果油树;传粉生物学The Pri m ary Study on Polli nati on B iol ogy of aProtective P lant ,E l aeagnusM ollis D ielsWE I Xue -Zh i L I U Ya -Juan GUO X iao -H u LI A NG Jian -Dong SH I L-i X i n GONG Jiang -Q iao(Schoo l of life sc i ence Shanx i N or m a l ,L i nfen 041004)Abstract Fie l d and experi m ental observations on po lli n ati o n i n E laeagnus M ollis D iels sho w ed that :(1)E l a eagnusM ollis D ie ls can go sel-f and cross -po llinati o n .The effective po llinato rs w ere native cap -ti v e bees in t h e species .(2)The flora lm orpholog ical characteristics o f E laeagnus M ollis D iels are har -m on ied w ith the po lli n ator .sm o r pholog ical structure and po llinati o n behav ior .The po lli n ators use the irheads and thoraxes to transfer po llens .(3)E laeagnusM ollis D iels has floral nectar y structure and secre -ti n g nectar y ie l d reaches the peak 1~2d after its bloo m i n g .Because o f a m ple nectar yie l d it has obv i o us advan tage in attracti n g the po llinators ,and t h e v isiti n g frequency o f flora l v isitors on E laeagnus m ollis D iels w as re m ar kably h i g her t h an other plants at sa m e flo w ering ti m e .(4)There is no apo m i x es i n E lae -agnusM ollis D i e ls .Key w ords E laeagnusM ollis D iels ;po lli n ati o n bio l o gy 翅果油树(E laeagnus M ollis D i e ls)隶属胡颓子科胡颓子属,是国务院1999年首批公布的我国特有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主要分布于山西南部翼城县、乡宁县的低山石质山区。

陕西秦岭仅在户县崂峪沟剩有10余株成年树[1]。

翅果油树分布区域狭窄,植株开花多,但结果率低[1]。

文本旨在通过对翅果油树花的结构、传粉昆虫的种类、传粉过程、传粉昆虫的访花频率的观察与研究,以及翅果油树蜜液分泌量的测定,并通过对未开的花人工去雄、人工自花授粉、人工异花授粉后套袋等实验,初步探讨翅果油树传粉生物学的特性及其与濒危状态的关系。

1 研究地点与方法1.1 研究地点观察和实验地点设在山西翼城县甘泉林场。

时间为2002年4月至2005年5月。

1.2花蜜分泌量的观测对花蜜分泌量的测量在刘林德的基础上做了改进,用QYQ-5L L移液器测蜜腺分泌量。

选择16朵即将开放的花朵,用纱网套袋,防止昆虫采食蜜液。

花开放后每天上午9点、下午5点用取液器(QYQ-5L L)测每日花蜜腺的分泌量。

1.3访花者的习性及访花频率的观察对昆虫习性的观察采用了王红[2,3]的方法。

传粉昆虫的习性和取食行为直接观察。

选择5个地块的5簇花,开花后连续观察访花者的种类、访花行为、访花频率。

每天从早晨6点到下午6点,进行12个小时的观察。

同时观测记录访花者对同一地域、同一花期的同属植物伞花胡颓子(E lae-angnus um bellata Thum b)和蔷薇科黄刺玫(R osa xan t h i n a Lindl)的访花频率并进行比较。

采集访花者的标本,鉴定到科或属。

1.4传粉效果的检测对传粉效果的观察检测采用刘林德[4]的方法用结实率表示,共设定了5种不同的条件进行套袋实验,已开放的花、未开放的花、未开放人工去雄、未开放人工自花授粉、未开放人工异花授粉,每种条件选5簇花进行套袋。

5月22日去袋检测结实数计算结实率,检测传粉效果。

2观察结果与分析2.1花的结构翅果油树花两性,淡黄绿色,1~3朵簇生于新生枝基部的叶腋,花梗长3~4mm,花萼筒状,顶端四裂,少数五裂,裂片近三角形,翅果油树花萼筒明显分为上下两部分,上萼筒膨大直径5~8mm,下萼筒缢缩,包裹着子房;无花瓣;雄蕊常4枚,稀5枚着生花萼筒的喉部,花丝极短;子房上位,纺锤形,花柱细长,柱头扁平,膨大,弯曲并偏于一侧。

花药间距2~3mm,雌蕊柱头偏向于其中一个花药,距开裂的花药1~2mm,甚至接触到花药,柱头上可见到黏附的花粉粒,所以翅果油树不借助其他媒介,仅凭花自身的结构特点也可以完成自花传粉过程。

在观察实验中发现有些花生殖构件发育不完全。

一是有的花雌蕊发育不完全,没有柱头,导致雌蕊败育,不能结实;二是有些花雄蕊发育不完全,没有花粉。

2.2传粉昆虫的种类通过直接观察和对传粉者的鉴定表明,膜翅目Hym enop tera蜜蜂总科Ap oi d ea的一种人工放养的蜜蜂是翅果油树的主要传粉者。

其次,有少量的金龟子。

在电镜下观察到蜜蜂头的前部和胸部均粘有大量翅果油树的花粉,同时也粘有其他植物的花粉。

2.3传粉行为观察表明:蜜蜂取食蜜液时,前足和中足踩在花萼裂片上,后足踩在另一朵花的萼片上,口器伸进花筒内吸食蜜液。

或者前足踩在萼片上,中足和后足踩在相邻的叶片上,口器伸进花筒内吸食蜜液。

或者前足和中足抱住萼片,后足蹬空,双翅高频振动以保持身体平衡,整个头部伸进花筒,头部黏附许多花粉。

观察表明:蜜蜂传粉的部位和姿态有两种,一是头前部顶住花药,把柱头搂在胸中,头部和花药摩擦,从而使头部携带粘附大量花粉;二是头前部顶住柱头取食蜜液,胸部和花药摩擦,从而粘附大量花粉。

当蜜蜂在另一朵花取食花蜜时,变换两种姿态,通过粘有花粉的头前部和胸部,把花粉传到柱头上,完成了异花传粉过程。

2.4传粉者和花结构协同适应性蜜蜂口器(前额和中唇舌)长为516~814mm,平均711mm,头部宽310~410mm,平均316mm。

花萼筒(蜜腺距花萼筒口)长为5~8mm,平均6 mm,花筒口的内径为310~510mm,平均411mm。

花萼筒长度略小于蜜蜂的舌长,花筒内径略大于蜜蜂头部直径。

使得二者在采蜜传粉中非常协调。

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到蜜蜂体表密被羽状毛,所以蜜蜂取食花蜜时,体表粘附着大量的花粉。

蜜蜂口器长与花萼筒长度很接近,蜜蜂头部直径与花萼筒内径很接近,表明花的结构与蜜蜂的形态在传粉过程中具有高度的适应性。

同时蜜蜂体粘附有其他植物的花粉,表明该种蜜蜂传粉的不专一性。

2.5传粉昆虫的访花频率在观察蜜蜂对翅果油树访花频率的同时,也观察了蜜蜂对伞花胡颓子和黄刺玫两种植物的访花频率,见表1。

从表1可见,在相同的天气条件下,蜂类对翅果油树的访花频率要高于对同属伞花胡颓子的访花频率,而且远远高于同一花期黄刺玫的访花频率,说明在同等条件下,翅果油树对传粉昆虫的竞争中处于优势。

这样有利于翅果油树传粉过程,对翅果油树个体间基因的交流和群体的交配方式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754植物研究27卷表1 三种植物访花者的访花频率(单位:平均访花次数/簇花/小时)T able 1 V isitati on rates of m ai n v isitors i n t hree plants (un it :m ean no .o f v i sit per i nfl o rescence i n an hour)种类Speci es时间T i m e7:00~8:008:00~9:009:00~10:0010:00~11:0011:00~12:0012:00~13:0013:00~14:0014:00~15:0015:00~16:0016:00~17:00合计t otal 翅果油树E l a e agnus M ollis 0.5 4.01.20.71.30.90.73.03.83.116.5伞花胡颓子E laeangnu s um bell a t a1.0 1.31.351.30.150.850.352.73.01.3513.35黄刺玫R osa xan t h ina0.45 1.00.850.60.150.300.40.90.65 5.3翅果油树开花后,不同的天气条件下,访花者的访花频率不相同。

从表2中可以看出,4月28日,天气晴朗,由于上午刮风,七点至十点蜂类活动较少。

十一点后风变小,蜂类活动逐渐频繁。

4月29日,晴转多云,八点至十点微风,蜂类活动频率高。

10:30分风变大,蜂类活动减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