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定校准区别期间核查 (1)

合集下载

期间核查问答

期间核查问答

1.如何核查设备缺陷对先前的检测和(或)校准的影响?答:《认可准则》5.5.7条规定“当设备曾经过载或处置不当、给出可疑结果,或已显示出缺陷、超出规定限度,应核查这些缺陷对先前的检测/校准的影响”。

而这种核查,主要是通过查阅设备使用维护记录而获知该台设备开展了哪些检测/校准活动;同时用经过调整、修理后经检定或校准合格的设备与原先测量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以评估设备缺陷对先前检测或校准的影响,按《不符合控制程序》、《纠正措施程序》采取相应措施,最大程度减少由此给客户带来的影响。

如因设备故障造成报告出错,实验室应通知客户并收回报告,另外出具一份正确报告,并向客户致歉,直至赔偿。

2.“脱离了实验室的直接控制”是指什么情况?答:《认可准则》5.5.9条规定“若设备脱离了实验室的直接控制,实验室应确保该设备返回后,在使用前对其功能和校准状态进行核查并能显示满意结果”,“脱离了实验室的直接控制”是指该测量设备不在实验室固定场所内,其所处环境发生了改变。

该类设备通常包含用于现场检测/校准的测量设备、租/借出的测量设备、送检测/校准的测量设备三种。

《认可准则》5.5.9条规定“脱离了实验室的直接控制”的设备与《认可准则》5.5.1条规定“永久控制之外的设备”不同,《认可准则》5.5.9条规定的设备可以理解为该设备原本是该实验室的,现在离开实验室后返回了;《认可准则》5.5.1条规定的设备可以理解为该设备原本不是该实验室的,现在被该实验室使用。

3.设备与计量标准关于期间核查有什么不同?答:《认可准则》5.5.10条规定“当需要利用期间核查以保持设备校准状态的可信度时,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5.6.3.3条规定“应根据规定的程序和日程对参考标准、基准、传递标准、或工作标准以及标准物质(参考物质)进行核查,以保持器校准状态的置信度”。

由此可见,设备的期间核查与计量标准的期间核查是不同的。

设备的期间核查是在“需要时”才做的,而计量标准的期间核查是必须要做的;计量标准期间核查的对象通常是实验室的参考标准、基准、传递标准或工作标准等,在方法上除了传递法,其他均适用;设备期间核查可以采用标准样品作核查标准来核查设备的超限警示功能,而计量标准用实物量具作核查标准时,必须要对其计量特性,如稳定性、允差,进行核查;设备的期间核查可以根据使用的频繁程度来决定其核查的频次,当使用较少时可适当减少核查频次;而对于计量标准而言,由于其主要用于量值传递和量值溯源,它的稳定可靠直接影响到由其导出的量值的准确可靠与否,因此不论其是否使用,均应定期进行核查。

浅论期间核查与检定或校准的不同

浅论期间核查与检定或校准的不同

浅论期间核查与检定或校准的不同作者:王荣来源:《活力》2013年第08期[关键词]期间核查;检定;校准期间核查、检定或校准都是计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间核查对于计量技术机构保证工作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要明确期间核查与检定或校准的不同,首先要了解期间核查的目的、核查的范围及计划制定。

期间核查的目的是为了解仪器状态,维护仪器设备在两次校准期间校准状态的可信度,减少由于仪器稳定性变化造成的结果偏差,有必要对其进行检查,除了在开机前和关机后检查仪器外,对重要的检测设备在两次周期检定(校准)之间需进行期间核查。

最终使其满足监测工作要求,保证监测结果的质量。

期间核查的范围是并不是对所有的仪器均需期间核查,仅对不太稳定的或使用频次较高的仪器进行期间核查,期间核查应按规定进行。

而计量检定是为评定计量器具的计量性能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確定其是否合格所进行的全部工作,它也是计量检定人员利用计量基准,计量标准对新制造的,使用中的,修理后的或进口的计量器具进行的一系列实际操作,以判断其准确度等计量特性及其是否符合法定要求,是否可供使用。

校准则是指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计量器具示值与对应的计量标准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它是实现量值传递和溯源的一种重要方式,所以透彻分析,深刻领会把握期间核查,检定或校准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期间核查是指对测量仪器在两次检定(或校准)之间的时间间隔内保持测量仪器校准状态的可信度。

无论是期间核查还是校准或检定,最终都是为保证验证测量仪器是否符合计量法定要求,但它们又存在着很大的不同,现就期间核查与检定或校准之间的不同进行如下论述。

一、期间核查与检定或校准的分类不同期间核查可分为定期和不定期的期间核查。

在确定开展一个检定、校准或测量工作项目,并确定了采用的仪器后,通常已经确定了涉及仪器的关键计量特性及其计量要求。

根据测量仪器使用的条件、频度及仪器可靠性资料,可以编制期间核查的作业指导书,规定期间核查的时间间隔。

检测机构仪器设备期间核查程序

检测机构仪器设备期间核查程序

检测机构仪器设备期间核查程序1.目的为保持仪器设备校准状态(上级计量机构对它们的计量标定)在两次校准期间的可信度,降低由于它们的校准状态发生异常变化造成其量值失准给检测结果的正确可靠带来的风险,特制订本程序。

2.范围本公司实施量值溯源的参考标准和使用频繁或已知其稳定性较差,其校准状态在两次校准期间发生变化可能性较大的仪器设备。

核查是检验检测机构量值溯源计划系统的一部分,只要可能,所有设备都应进行期间核查 (标准物质必须全部做期间核查)。

检验检测机构开展期间核查时,应从自身的资源和能力、设备和参考标准的重要程度以及质量活动的成本和风险等因素考虑,确定期间核查的对象、方法和频率,并针对所需核查设备的计量性能制定期间核查程序。

根据核查对象的用途和特性,大体上可以分为下述三种情况。

1、参考标准、基准、传递标准或工作标准的期间核查(1)被校准对象为实物量具:可以选择一个性能比较稳定的实物量具作为核查标准。

(2)参考标准、基准、传递标准或工作标准仅由实物量具组成,而被校准对象为测量仪器:可以不进行期间核查,但需利用历年的校准证书画出校准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3)参考标准、基准、传递标准或工作标准和被校准的对象均为测量仪器:选择合适的比较稳定的实物量具,作为核查标准进行期间核查;2、测量设备的期间核查:(1)若存在合适的比较稳定的实物量具,可用它作为核查标准进行期间核查。

(2)若存在合适的比较稳定的被测物品,可用它作为核查标准进行期间核查。

(3)若对于被核查的测量设备来说,不存在可作为核查标准的实物量具或稳定的被测物品,可以用仪器比对、检验检测机构比对等方式证明其稳定性。

3、一次性使用的有证标准物质,核查其是否在有效期内,使用方法是否正确,保存条件是否符合要求等。

3.核查要点不是每一台设备都需要关注期间核查,是否要进行期间核查,多久做期间核查,需要关注6个方面:1、仪器设备的稳定性:对于稳定性好的仪器设备可不考虑进行期间核查;对于稳定性较差的仪器设备,在适当时间安排期间核查。

计量仪器的检定、校准与期间核查35页

计量仪器的检定、校准与期间核查35页
国家强制检定目录外,有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送检 国家强制检定目录外,有国家计量校准规范(JJF):外校
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与国家计量校准规范(JJF)均不 包含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自校
注意:送检或外校时应与检定或校准机构充分沟通,使检定 结果满足检验检测工作的需要。
一、检定与校准
4.1 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明细目录
3.2 对象不同 检定—我国计量法明确规定的强制检定的计量
器具。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 具,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 以及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方 面的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实行强制检定。 未按照规定申请检定或者检定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3.1 目的不同
检定—对测量仪器进行强制性全面评定,评定计量 器具是否符合规定要求,作出是否合格的结论。
是自上而下的量值传递过程。
校准—对照计量标准,评定测量仪器示值的准确性, 同时可将校准结果(修正值或校准因子)用于测量 过程中。
是自下而上的量值溯源过程。
一、检定与校准
3 检定与校准的不同之处
8 砝码
9 天平
19 密度计
24 流量计
25 压力表
26 血压计
36 心、脑电图仪
45 酸度计
47 测汞仪
48 火焰光度计
49 分光光度计(可见分光光度计、紫外分光光度计、红外
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50 比色计
54 血球计数器
一、检定与校准
4.2 检验/检测工作相关计量仪器的检定规程

关于“期间核查”的那些事

关于“期间核查”的那些事

关于“期间核查”的那些事CNAS-CL01:2018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6.4.10条款中规定:当需要利用期间核查以保持对设备性能的信心时,应按程序进行核查。

但是何为期间核查?如何进行期间核查?期间核查需要注意哪些?如何判断期间核查结果?这些疑问,将会一一帮你解答。

期间核查概念影响仪器设备“校准状态”的因素包括示值的系统漂移和短期稳定性。

系统的漂移可能是单方向的,也可能是起伏变化的,或单方向有起伏变化的。

“期间核查”的目的是:测量仪器、测量标准或标准物质的校准状态在有效期内是否得到保持。

也就是在校准有效期内校准值的变化是否超出其允许误差限。

期间核查的要求1、利用期间核查以维持设备校准状态的可信度。

2、对参考标准、基准、传递标准或工作标准以及标准物质(参考物质)进行核查,以保持其校准状态的置信度。

什么设备需要进行期间核查并非所有的仪器设备都需要进行期间核查,一般考虑以下条件:1、主要或重要检测设备;不够稳定,易漂移、易老化且使用频繁的检测设备,经常带到现场检测的仪器设备;2、对于新购设备,选择使用频次高和使用环境恶劣;3、选择对关键参量的检测质量影响较大的;4、分析历年校准证书/检定证书,选择示值的校准状态变动较大的;5、曾经过载或怀疑有质量问题的;选择什么参数和量程进行期间核查1、选择使用最频繁的参数和量程;2、选择示值变动大的参数和量程;3、对于新购设备,选择设备的基本参数和基本量程;测量方法的考虑核查标准的选择“核查标准”的量值不一定准确但性能要稳定,如果采用二次仪表还必须具有足够的分辨力。

也可选择“有证标准物质”或已知校准值的标准做“核查标准”。

诸如砝码、压力传感器、量块、线绕电阻器、标准电池,或稳定性良好的留存被测物品。

测量注意事项期间核查的对象是:测量仪器、测量标准或标准物质。

因此,进行期间核查时,应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

例如排除人员、环境等的影响。

此外期间核查主要是核查系统漂移。

论述实验室设备的期间核查

论述实验室设备的期间核查

论述实验室设备的期间核查摘要:期间核查是指为保持对设备校准状态的可信度,在两次检定或校准的间隔期内的核查。

包括参考标准、基准、传递标准或工作标准以及标准物质进行核查,以保持其校准状态的置信度。

关键词:实验室设备;期间核查引言期间核查是实验室保证检测设备检定与校准状态可靠的重要手段。

为保持检测设备使用过程中校准状态,设备应进行“期间核查”。

从实验室实际工作的角度出发,论述了检测实验室开展期间核查工作的必要性及常用的核查方法。

一、期间核查简介1.1 期间核查的概念期间核查是指对设备或仪器在两次相邻的校准或检定周期内使用简单实用的方法进行检查,以维持设备或仪器在校准或检定周期内校准状态的可信度。

1.2 期间核查的目的期间核查的目的在于检查试验设备、仪器的长期稳定性,即检查在整个校准或检定周期内设备或仪器的校准状态是否能够得到保持,确保试验有效开展。

1.3期间核查的意义期间核查有三层含义:期间核查的对象、程序和目的。

对象是用于检定或校准的计量标准、标准物质(以下统称测量仪器)等;必须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目的是保证核查对象的主要计量性能在检定或校准有效期内一直处于在合格状态,未发生偏离,以保证检定或校准结果持续的准确有效。

1.4期间核查与校准或检定的不同之处校准或检定只是在特定条件下对试验设备、仪器计量状态进行确认。

而期间核查是在设备或仪器的校准或检定周期内,在实际使用条件下,通过选择一个核查标准对设备、仪器进行测量,根据测量数据变化情况评估设备或仪器的校准状态是否可信;(1)校准或检定必须要由专业人员采用专业设备使用专门的标准进行,成本较高。

而期间核查在实验室内由试验人员根据自己制定的方案选择稳定性高的核查标准就可以进行,检查项目可以少于校准或检定,只需针对常用的测量点,花费的时间较少、测量成本也较低;(2)期间核查不能完全替代校准或检定。

校准或检定操作过程要求高,并采用经溯源的较高一级的计量标准,以获得设备或仪器量值的溯源性为目标。

计量仪器的检定、校准与期间核查

计量仪器的检定、校准与期间核查
目的
确保计量仪器或测量系统在规定条件下能够提供可靠的测量结果,满足测量准 确度和精度的要求。
校准的流程
准备工作
选择合适的校准标准、确定校 准参数和校准方法、准备必要
的校准设备和工具。
校准实施
按照规定的操作步骤和校准方法 ,对计量仪器或测量系统进行校 准,记录校准数据和结果。
结果处理
根据校准数据和结果,分析计量仪 器或测量系统的性能,判断是否符 合要求,并出具校准证书或报告。
选择核查对象
根据仪器的使用频率、重要性以及 稳定性等因素,确定需要核查的计 量仪器。
制定核查计划
根据仪器的特性和使用情况,制定 详细的核查计划,包括核查项目、 核查方法、核查周期等。
准备核查工具
准备所需的核查工具和设备,确保 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施核查
按照核查计划对计量仪器进行期间核 查,记录核查数据和结果。
对准确度要求高的领域应选择检定或校准 ,要求相对较低的领域可选择期间核查。
使用频率
成本考虑
使用频繁的仪器应选择校准或期间核查, 使用不频繁的仪器可选择检定。
从成本角度考虑,对于价值较低的仪器可 选择期间核查,价值较高的仪器可选择检 定或校准。
06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案例一:电子天平的检定、校准与期间核查
检定的流程
外观检查
对计量仪器的外观、标识、铭 牌等进行检查,确保无明显缺 陷。
误差测试
通过标准量具或标准物质对计 量仪器进行测试,计算其误差。
申请与授权
向计量行政部门申请检定,并 获得授权后进行。
功能检查
对计量仪器的各项功能进行检 查,确保其正常工作。
判定与出具证书
根据测试结果判定计量仪器是 否合格,并出具检定证书或报 告。

19期间核查的实施习题与参考答案[1]

19期间核查的实施习题与参考答案[1]
(1)设备经高一等级计量标准检定或校准后,立即进行一组附加测量,将参考
值赋予核查标准。即用被核查对象测量核查标准得到值,由检定证书或校
准证书查找到相应的示值误差,用下式确定参考值,。
sy0y
.sy...osyy
式中,是被核查的测量仪器对核查标准进行次(通常取≥10)重复测量
所得的算术平均值。
各次核查的核查数据:,,…,。
n
1y2yny
(4)以被核查的测量仪器的最大允许误差(△)或计量标准的扩展不确定度()
确定核查控制的上、下限,绘制测量设备期间核查曲线,图中给出参考值以
及控制区间[上限,下限]:[-△,+△]或[-,+]。如果绘制的是
一个检定周期(或校准间隔)内的曲线图,时间轴可以月份为单元;如果绘制历年
照自己制定的核查方案进行。
(3)校准或检定是用高一级计量标准对测量仪器的计量性能进行评估,以获
得该仪器量值的溯源性。而期间核查只是在使用条件下考核测量仪器的计量特性
有无明显变化,由于核查标准一般不具备高一级计量标准的性能和资格,所以这
种核查不具有溯源性。
(4)期间核查不是缩短校准或检定周期后的一种校准或检定,而是用一种简
只是观察被核查仪器校准状态是否有变化,由于核查标准一般不具备高一级计量
标准的性能和资格,所以这种核查不具有溯源性。
5.某实验室要制定一个机械天平的期间核查方案,基本确定:机械天平每三月
对1.0000g,
100.0000g两个点进行一次核查,请你考虑并给出一个核查方案的初稿。
答:(1)选用1克,100克两个二等克组砝码作为核查标准。
便的方法对测量仪器是否依然保持校准或检定状态进行的确认。而校准或检定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量仪器的检定、校准与期间核查
2010年03月10日
一、检定与校准
1 定义—JJF1001-1998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检定: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 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首次检定:对未曾检定过的新计量器具进行的一种检定。 后续检定:计量器具首次检定后的任何一种检定。
日公告,替代 JJG547-1988 ) JJF1211-2008 激光粒度分析仪校准规范 JJF1126-2004 超声波测厚仪校准规范 JJF1101-2003 环境试验设备温度、湿度校准规范(干燥
箱、恒温恒湿箱、恒温恒湿室)
一、检定与校准
4.4 自校准
4.4.1 开展自校准的要求—CNAS-CL06:2006 5.4.3
二、期间核查
3 期间核查的范围与考虑 3.1 仪器设备
使用频繁的; 使用或储存环境恶劣或发生剧烈变化的; 使用过程中容易受损、数据易变或对数据存疑的; 脱离实验室直接控制,诸如借出后返还的; 使用寿命临近到期的; 首次投入运行,不能把握其性能的; 测量结果的检测质量影响较大的; 经常需拆卸、搬运、携带到现场; 通过分析校准证书或检定证书,示值的校准状态变动较大
JJG98-2006 机械天平检定规程 JJG119-2005 实验室pH(酸度)计检定规程 JJG130-2004 工作用玻璃体温度计检定规程 JJG154-1979 标准毛细管粘度计检定规程 JJG155-1991 工作毛细管粘度计检定规程 JJG161-1994 一等标准水银温度计检定规程 JJG171-2004 液体相对密度天平检定规程 JJG178-2007 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检定规程 JJG215-1981 旋转粘度计试行检定规程
一、检定与校准
4.2 检验/检测工作相关计量仪器的检定规程
JJG630-2007 火焰光度计检定规程 JJG681-2005 色散型红外分光光度计检定规程 JJG682-1990 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定规程 JJG694-2005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定规程 JJG700-1999 气相色谱仪检定规程 JJG701-2008 熔点测定仪检定规程 JJG705-2002 液相色谱仪检定规程 JJG814-2005 自动电位滴定仪检定规程
一、检定与校准
4.3 检验/检测工作相关计量仪器的校准规范
JJF1129-2005 尿液分析仪校准规范 JJF1159-2006 四极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校准规范 JJF1164-2006 台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校准规范 JJF1190-2008 尘埃粒子计数器校准规范 (2008年3月8
一、检定与校准
4.1 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明细目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检定管理办 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制定。
—1987年5月28日国家计量局发布,1987年7月1日执行 (55项)。
—1999年1月19日发布增加(4项) —共59项
一、检定与校准
4.1 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
保证校准的测量溯源性;
标准物质、标准计量器具
校准方法必须使用标准方法,并经过证实能正确运用标 准方法;
方法如何确认
校准人员应经过培训和考核,并获得相应资格;
应经过哪些必要的培训和考核,谁来认定
校准记录信息充分,校准数据或结果报告准确; 报告被校准量值的测量不确定度及包含因子。
校准—强制性检定之外的计量器具。
一、检定与校准
3 检定与校准的不同之处
3.3 性质不同
检定—为强制性的执法行为,属于法制计量管理 的范畴。
校准—非强制性,为组织自愿的溯源行为。
一、检定与校准
3 检定与校准的不同之处
3.4 依据不同
检定—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规定:计量 特性、检定条件、检定项目、检定方法、检定结 果的处理、检定周期),为法定技术文件。
建立各类仪器的期间核查规程 (作业指导书) 每年按计划核查 频次:
大部分两个强检周期之间一次 部分三个月,如:天平、热原仪
天平:开机后执行仪器自带的校准程序
二、期间核查
6 我所仪器期间核查的做法 天平
每次开机后用内置校正砝码进行仪器自校验 每三个月进行期间核查
用内置校正砝码检查 用标准砝码检查
天平的重复性 示值误差(选择2个常用载荷点)
每年检定一次
二、期间核查
7 问题讨论
7.1 明确需核查的仪器 7.2 选择核查参数 7.2 确定核查方法 7.3 制定核查效期 7.4 关于校准与期间核查
谢谢大家!
一、检定与校准
4.4 自校准
4.4.2 问题探讨 4.4.2.2 自校准规范的建立
包含的要素
校准条件:环境,标准物质与试剂 校准项目:与示值准确性相关 校准方法:有效性应充分论证 结果表达 校准周期
一、检定与校准
4.4 自校准 4.4.3自校准的实施
制定计划 计划的执行 结果的处理 资料的归档保存
3 不同之处
3.6 周期不同
检定—按国家计量检定规程规定进行。 校准—可根据使用计量器具使用的频次或风险程
度确定校准的周期。可定期校准、不定期校准或 在使用前校准。
一、检定与校准
3 不同之处
3.7 内容不同
检定—按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对计量器具全面评 定。
校准—项目少于检定,主要针对计量器具的示值 误差,一般仅涉及定量试验。
一、检定与校准
4.2 检验/检测工作相关计量仪器的检定规程
JJG245-2005 光照度检定规程 JJG342-2005 凝胶色谱仪检定规程 JJG375-1996 单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定规程 JJG376-2007 电导仪试行检定规程 JJG464-1996 生化分析仪检定规程 JJG536-1998 旋光仪及旋光糖量计检定规程 JJG537-2006 荧光分光光度计检定规程 JJG548-2004 测汞仪检定规程 JJG625-2001 阿贝折射仪检定规程
的仪器。
二、期间核查
3 期间核查的范围与考虑 3.2 方法或其他规定
有些检测标准规定某些仪器设备必须进行期间核查; 有些方法中推荐某些仪器设备进行期间核查。
3.3 相应的标准与实施条件
有无相应的核查标准 是否具备必须的核查条件
3. 4 成本与风险:应均衡考虑
二、期间核查
4 期间核查的方式 4.1 采用的计量标准 4.2 使用标准物质 4.3 使用仪器附带设备 4.4 仪器设备之间的比对 4.5 使用不同检测方法的比对 4.6 采用性能稳定的留样作为核查标准
都是计量器具的评定形式,是确保仪器示值正确的 两种重要的方式。
都属于计量范畴。
一、检定与校准
3 检定与校准的不同之处
3.1 目的不同
检定—对测量仪器进行强制性全面评定,评定计量 器具是否符合规定要求,作出是否合格的结论。
是自上而下的量值传递过程。
校准—对照计量标准,评定测量仪器示值的准确性, 同时可将校准结果(修正值或校准因子)用于测量 过程中。
国家强制检定目录:送检 玻璃量器:获得计量标准考核证书,自建标。
国家强制检定目录外,有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送检 国家强制检定目录外,有国家计量校准规范(JJF):外校
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与国家计量校准规范(JJF)均不 包含:自校
注意:送检或外校时应与检定或校准机构充分沟通,使检定 结果满足检验检测工作的需要。
自校规程中应包含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一、检定与校准
4.4 自校准 4.4.2 问题探讨
4.4.2.1明确需进行自校准的仪器 我所开展自校的部分仪器设备
血小板聚集仪 细菌内毒素测定仪 渗透压测定仪 融变时限测定仪 脆碎度仪 钠、钾、氯分析仪 单通道凝血分析仪 其他 溶出度仪 自动定氮仪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毛细管电泳仪
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 5.5.10 当需要利用期间核查以保持设备校准状态的可信度时, 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 —针对实验室使用的仪器设备(可信度)
5.6.3.3 期间核查 应根据规定的程序和日程对参考标准、基 准、传递标准或工作标准以及标准物质(参考物质)进行核 查,以保持其校准状态的置信度。 —针对参考标准、基准、传递标准或工作标准以及标准物质 (置信度)
二、期间核查
1 定义
期间核查是指为保持对设备校准状态的可信度, 在两次检定之间进行的核查,包括设备的期间核查 和参考标准器的期间核查。
通过期间核查,确认仪器上次校准时的性能相对 不变,或及时发现其量值失准并缩短失准后的追溯 时间,以便尽可能降低成本和风险。
二、期间核查
2 《认可准则》中对期间核查的要求
明细目录
1尺3 玻璃液体温度计来自8 砝码9 天平
19 密度计
24 流量计
25 压力表
26 血压计
36 心、脑电图仪
45 酸度计
47 测汞仪
48 火焰光度计
49 分光光度计(可见分光光度计、紫外分光光度计、红外
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50 比色计
54 血球计数器
一、检定与校准
4.2 检验/检测工作相关计量仪器的检定规程
一、检定与校准
3 不同之处
3.8 结论不同
检定:做出结果判定
合格—《检定证书》 不合格—不合格通知书
校准:不做结果判定
《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
一、检定与校准
3 不同之处
3.9 法律效力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