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通风

合集下载

矿井通风方法

矿井通风方法

矿井通风方法
1、自然通风法:自然通风是指利用采场外的气流与矿井内的气流作外来的循环来改善矿井的通风。

它是利用峰口风力风机或采空气通过采空区迅速外吹,使矿井内的空气流动,改善矿井环境,同时达到及时排出矿井瓦斯等效果。

自然通风法应该满足以下条件:(1)空气充足而稳定;(2)风机风量足够大;(3)采空区不受障碍,通风效果可达到预期。

2、进风法:进风法是把风机置于采空处或上,将室外的空气吹入矿井。

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实现空气的循环,从而排出矿井内的瓦斯。

进风法要求在进风口拉一条采空,以保证有足够的空气进入,风机风量也应大于采空量,以保证采空的通畅。

3、拉风法:拉风法是把风机安装在采空处或下,将矿井内的空气吹出采空处或上。

拉风法可以有效排出矿井内的瓦斯和污染物,达到改善空气环境的效果。

使用拉风法时要注意不能将回风口用作采空口和进风口,以免出现回风和进风混合。

4、激风法:激风法是在采空处安装风机,让风机把矿井内的空气吹出采空处。

激风法可以有效排出矿井内的瓦斯和污染物,从而达到改善矿井环境的目的。

激风法的优点是安装简单,操作方便,投资成本较低,但是由于受地形条件的限制,风机输出风量可能有限,改善空气环境的效果并不明显。

矿井通风方法分为哪三种

矿井通风方法分为哪三种

矿井通风方法分为哪三种矿井通风是煤矿安全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矿工的生命安全和工作环境的舒适度。

矿井通风方法主要分为自然通风、机械通风和综合通风三种。

自然通风是指利用自然气流进行通风的方法,不需要额外的机械设备,主要依靠矿井的自然气流和温度差异来实现通风。

这种通风方法的优点是成本低、无需额外能源消耗,但缺点是通风效果受天气和季节影响较大,无法保证长期稳定的通风效果。

因此,自然通风通常适用于小型矿井或者作为辅助通风手段。

机械通风是指通过机械设备,如风机、风管等,将外部新鲜空气引入矿井,同时将矿井内的有害气体和热量排出矿井的通风方法。

机械通风的优点是通风效果稳定,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可以根据矿井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但缺点是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并且设备维护成本较高。

机械通风通常适用于大型矿井或者对通风效果要求较高的场合。

综合通风是指将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相结合,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以达到更好的通风效果。

综合通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自然通风或者机械通风,或者两者同时使用,以最大程度地提高通风效果,降低通风成本。

综合通风的优点是灵活性大,通风效果稳定且成本相对较低,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设计和调整,以充分发挥两种通风方法的优势。

在矿井通风方法的选择上,需要根据矿井的规模、地理位置、煤层气体含量、矿井深度等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不同的矿井可能适合不同的通风方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选择,以确保矿工的安全和工作环境的舒适度。

总的来说,矿井通风方法分为自然通风、机械通风和综合通风三种。

每种通风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合和优缺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和灵活运用,以确保矿工的安全和矿井的正常生产。

矿井通风方式方法详解

矿井通风方式方法详解

矿井通风方式
我们从事生产活动的煤矿,按照矿井进风井与回风井的位置关系,一般把矿井通风方式分为四种基本类型:中央式通风、对角式通风、区域式与混合式通风。

一、通风方式
1、中央式通风 : 中央式通风方式又可分为中央并列式与中央分列式(又称中央边界式)两种。

中央并列式通风方式就是进风井与回风井都布置在矿区井田的中央,两风井相隔很近(一般相距30~50米)。

(如图4—1) 中央分列式通风方式就是进风井布置在矿区井田中央,而回风井则布置在矿区井田上部边界沿走向的中央,回风井相隔一定距离。

(如图4—2)
2、对角式通风: 对角式通风方式又可分为两翼对角式与分区对角式两种。

两翼对角式就是进风井布置在矿区井田的中央,两个风井分别布置在矿区井田两翼上部(图4—3);分区对角式就是各个采区的上部都开回风井,不开主要回风巷,这种方式叫分区对角式(图4—4)。

3、区域式:在井田的每个生产区域各布置进、回风井,分别构成独立的通风系统(图4—5)
4、混合式通风: 混合式通风方式就是中央式与对角式组合成的一种混合式通风方式,例如中央并列式与两翼对角式组合(图4—6);中央分列式与两翼对角式组合(图4—7)等。

二、主要优缺点的比较:
中央式通风方式与对角式通风方式相比较,中央式通风方式的回风井筒少,工业广场比较集中;当进风井口及井底车场附近发生火灾需要反风时,反风容易;但通风路线长,并且随着向边界采区开采通风阻力会不断增加,加上两风井靠得近,进、回风井之间的风压差大,所以漏风较大,易引发煤炭自燃。

矿井通风的三个作用

矿井通风的三个作用

矿井通风的三个作用
矿井通风是矿井安全和生产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对矿工的健康和矿井的稳定运营起着关键作用。

以下将介绍矿井通风的三个主要作用:
1. 维持健康的工作环境:矿井通风通过排除有害气体、恶臭和有害微粒物质,确保矿工在安全、清洁的空气中工作。

在矿井中,由于矿石破碎、矿柱脱落和作业机械排放等原因,会产生一系列有害气体和粉尘,如甲烷、硫化氢和二氧化碳等。

通过通风系统的引导,这些有害物质会被排出矿井,使空气保持清新,从而维护矿工的健康。

2. 控制矿井温度和湿度:矿井通风系统还能够调节矿井内的温度和湿度。

在深部矿井中,地温逐渐升高,通风系统能够通过调整进出风口的位置、数量和速度来调控矿井内的空气温度。

合适的温度和湿度有助于提高矿工的工作效率,同时也能减少矿井设备的故障率。

3. 防止爆炸和火灾:矿井中积累的可燃气体如甲烷、煤尘等,一旦达到爆炸极限,可能造成严重的爆炸事故。

矿井通风能够通过排除、稀释和控制可燃气体的浓度,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

此外,通风系统还能提供矿井中的氧气供应,保证火灾情况下的灭火效果,并防止火势蔓延。

总之,矿井通风的三个作用是维持健康的工作环境、控制矿井温度和湿度以及防止爆炸和火灾的发生。

通过科学合理地设计和维护通风系统,可以确保矿井安全高效地进行生产。

矿井通风

矿井通风

从通风系统讲分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 自然通风-------自然条件产生的风压则称为自 自然通风-------自然条件产生的风压则称为自 然风压,叫自然通风。 机械通风--------是因为进风井与出风井之间 机械通风--------是因为进风井与出风井之间 存在着压力差,也就是说,通过机械造成的机械 风压,叫机械通风。 机械通风不存在自然通风的缺点,它产生的 压力能克服自然风压,使风流在井巷中不停的流 动,并且稳定。 自然通风能实现的前提是必须有自然风压, 而自然风压的产生是由进风侧与出风侧的密度等 造成空气重量差。主要原因是进、出风侧的温度 不同。自然通风的风流方向常随着季节变化,夜 间温差大时,矿内空气就发生变化,所以,通风 安全稳定性差。
CO--------无色、无味、无嗅的气体,比重 CO--------无色、无味、无嗅的气体,比重 0.97。浓度达到13---75%会爆炸,当浓度 0.97。浓度达到13---75%会爆炸,当浓度 达到 0.4%时,短时间内停止呼吸及死亡。“规程”规 0.4%时,短时间内停止呼吸及死亡。“规程”规 定0.0024%。 0.0024%。 H2S-------无色、微甜、有臭鸡蛋味,比重 -------无色、微甜、有臭鸡蛋味,比重 1.17%,当达到0.05%时,半小时内失去知觉、 1.17%,当达到0.05%时,半小时内失去知觉、 死亡。规定浓度0.00066%。 死亡。规定浓度0.00066%。 NO2--------棕红色、有刺激性臭味,比重 --------棕红色、有刺激性臭味,比重 1.59%,当达到0.05%时,短时间内死亡,规定 1.59%,当达到0.05%时,短时间内死亡,规定 浓度0.00025%。 浓度0.00025%。 SO2---------有刺激性臭味及酸味,比重2.2%, ---------有刺激性臭味及酸味,比重2.2%, 当浓度达到0.05%时,短时间内死亡。规定浓度 当浓度达到0.05%时,短时间内死亡。规定浓度 0.0005%。 0.0005%。 以上气体的检测使用气体检测管。

矿井通风基本概念

矿井通风基本概念

1)矿井通风系统:矿井通风系统是是生产矿井的主要组成部分。

是向井下各作业地点供给新鲜空气,排出污浊空气的通风通风网络、通风设备和通风控制设施的总称;是向井下各作业地点供给新鲜空气、排出污浊空气的通风网路、通风动力和通风控制设施等构成的工程体系.矿井通风系统由进风、用风、排风三大部分组成。

根据瓦斯、煤层自燃和高温等影响矿井生产安全的主要因素对矿井通风系统的要求,为了便于管理、设计和检查,把矿井通风系统分为一般型、降温型、防火型、排放瓦斯型、防火及降温型、排放瓦斯及降温型、排放瓦斯及防火型、排放瓦斯与防火及降温型几种,依次为1-8八个等级。

矿井通风方式有串联通风和并连通风两种。

按进回风巷在井田位置不同,通风系统分为中央式、对角式、分区式和混合式。

中央式 :进、回风井均位于井田中央。

根据进、回风井沿倾斜方向相对位置不同,又分为中央并列式和中央边界式(中央分列式).对角式:进、回风分别位于井田的两翼.两翼对角式:进风井位于井田中央,回风井位于井田两翼(沿倾斜方向的浅部),称为两翼对角式,进、回风分别位于井田的两翼称为单翼对角式。

分区对角式:进风井位于井田走向的中央,在各采区开掘一个不深的小回风井,无总回风巷。

分区域式: 在井田的每一个生产区域开凿进、回风井,分别构成独立的通风系统。

混合式:由上述诸种方式混合组成.例如,中央分列与两翼对角混合式,中央并列与两翼对角混合式等等。

2)自然风压形成原因由于风流流过井巷时与岩石发生了热量交换,使得进、回风井内的气温出现差异,回风井里面的空气密度比进风井里的空气密度较小,因而两个井筒底部的空气压力不相等,其压差就是自然风压。

3)自然通风是在自然风压作用下,风流不断流过矿井的现象.4)井筒泛指立井和斜井,也包括暗井。

通常由井颈、井身和井窝组成.采矿、修建长隧道和地下铁道时开凿的联系地面和地下巷道的通道.5)井筒的分类:6)根据井田开拓方式的不同,井筒分为立井、斜井和平硐.7)立井井筒按其用途又分为主井、副井、混合井和风井。

煤矿井下通风规范

煤矿井下通风规范

煤矿井下通风规范在煤矿开采过程中,井下通风是确保矿工安全的重要环节。

良好的通风系统能够保持矿井中的氧气充足,排除有害气体和粉尘,控制温度和湿度,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为了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高效进行,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井下通风规范是十分必要的。

一、通风设备和系统井下通风设备和系统的选择和配置直接关系到通风效果。

通风机、风门、导流板、风井等设备的安装位置和数量要符合矿井的地质条件和工作面的实际需求。

通风系统应该具备良好的自动监控和调节功能,及时准确地监测井下环境参数,根据实时数据自动调整通风量和风向。

二、气流流动控制煤矿井下的人员和设备分布不均匀,气流流动的合理控制是保持井下环境平衡和稳定的关键。

根据矿井地质条件和工作面布局,确定合理的气流路径和分区。

采用导流板、风门等设备控制气流动向和流速,避免死角和回流现象,保持气流的连贯性和稳定性。

三、有害气体控制煤矿井下存在着一些有害气体,如甲烷和一氧化碳等,这些气体具有毒性和爆炸性。

要建立相应的监测系统,及时准确地监测有害气体的浓度和分布,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同时,通风系统要能够快速有效地排除有害气体,保持井下的气氛清洁。

四、粉尘控制煤矿井下的采掘作业会产生大量的煤尘,长期暴露于粉尘环境下会导致矿工职业病。

因此,井下通风系统要能够有效地控制粉尘的产生和扩散,保持矿井空气的清洁。

在采煤作业区域设置合理的排风设备,建立粉尘监测和治理制度,加强矿工个人防护措施,降低粉尘对健康的影响。

五、应急救援通道煤矿井下的突发事故时有发生,建立良好的应急救援通道是保障安全和迅速疏散的重要保证。

通风系统要考虑到紧急情况下的通行需求,设置合理的救援出口和疏散通道。

应急救援设备和物资的储备也是井下通风规范的一部分,要确保在发生事故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救援。

六、通风管理和培训通风系统的运行和管理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建立完善的分工和责任制。

井下通风设备的巡检和维护要保持定期和有序进行,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矿井最新通风规范标准

矿井最新通风规范标准

矿井最新通风规范标准一、总则1. 矿井通风系统的设计应遵循安全、高效、节能的原则,确保矿井内部空气质量满足矿工呼吸需求。

2. 通风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应符合国家相关安全生产法规和标准。

二、通风系统设计1. 矿井应根据地质条件、生产规模和矿工人数合理设计通风系统。

2. 通风系统应包括主通风道、分支通风道和局部通风设施。

3. 主通风道应设置在矿井的中心或主要生产区域,以保证通风效果。

三、通风设备要求1. 通风设备应选用高效、低噪音、节能型产品。

2. 通风机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

四、通风效果监测1. 矿井应建立通风效果监测系统,实时监测空气质量和通风效率。

2. 监测数据应定期记录并存档,以备检查和分析。

五、通风安全措施1. 矿井应设置通风安全警示标志,提醒矿工注意通风情况。

2. 在通风不良区域,应设置局部通风设施,确保矿工安全。

六、应急预案1. 矿井应制定通风故障应急预案,包括通风中断、通风设备故障等情况的应对措施。

2. 应急预案应定期演练,确保矿工熟悉应急流程。

七、培训与教育1. 矿井应定期对矿工进行通风安全知识培训,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

2. 培训内容应包括通风系统操作、通风故障处理等。

八、监督与检查1. 矿井应建立通风安全监督机制,定期对通风系统进行检查和评估。

2. 发现问题应及时整改,确保通风系统安全可靠。

九、附则1. 本规范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对于特殊情况,矿井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通风规范,但不得低于本规范标准的要求。

以上内容为矿井最新通风规范标准的概述,具体的实施细则和操作流程应根据矿井实际情况和国家相关法规进行调整和完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混合式通风
混合式通风是在矿井的进风井和回风井一侧都安设矿 井主要通风机,新风经压入式主要通风机进入井下,污风 经抽出式主要通风机排出井外的一种矿井通风方法。 混合式通风的特点是:能产生较大的通风压力,通风 系统的进风部分处于正压,回风部分处于负压,工作面大 致处于中间状态,其正压或负压均不大,矿井的内部漏风 小。但因使用的风机设备多,动力消耗大,通风管理复杂, 一般很少采用。 上述三种通风方法,矿井的主要通风机均安装在地面。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二)机械通风
利用通风机运转产生的通风动力,致使 空气在井下巷道中流动的通风方法称为机 械通风。按主要通风机安装位置的不同, 分为抽出式(负压通风),压入式(正压 通风)和混合式通风三种。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1.压入式通风
压入式通风的特点: (1)矿内空气处于正压状 态,当矿井与地面间存在漏 风通道时,漏风从井内漏向 地面。 (2)压入式通风矿井中, 由于要在矿井的主要进风巷 中安装风门,使运输,行人 不便,漏风较大,通风管理 工作困难较大。 (3)当矿井主要通风机因 故停止运转时,井下风流压 力降低,有可能使采空区瓦 斯涌出量增加,造成瓦斯积 聚,对安全不利。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三)混合式
混合式,是指由上述多种方式混合而形 成的通风方式。其特点是:风井数量多, 通风能力大,布置灵活,风网结构复杂, 风流不够稳定。适用于井田范围大、产量 大、自然发火倾向严重、瓦斯涌出量大的 矿井。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选择矿井通风方式的基本原则是:根 据煤层赋存条件、煤层埋藏深度、井田面 积、走向长度、地形条件及矿井瓦斯等级 和煤层的自燃性因素,在保证安全上可靠, 经济上合理和技术上可行的基础上,经比 较确定。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二)对角式
进风井大致布置于井田的中央,回风井 分别布置在井田上部边界沿走向的两翼上。 根据回风井沿走向的位置不同,又分为两 翼对角式和分区对角式两种。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1.两翼对角式
两翼对角式通风系统示意图 两翼对角式,是指进风井位于井田中央,两翼各布臵一个回风井。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6)瓦斯 瓦斯是煤矿中从煤层内涌出的各种气 体的总称,它是煤的一种伴生气体,主要 成分为(CH4)。瓦斯无色、无味、无嗅,比 空气轻,所以,它常积聚与巷道的顶部、 独头上山巷道或冒落的高顶处。微溶于水, 不助燃也不供给呼吸,无毒,但空气中瓦 斯含量较大时,会使人因缺氧而窒息。纯 瓦斯不燃烧也不爆炸,只有与适量的空气 混合后才有燃烧性和爆炸性。瓦斯爆炸的 浓度界限为5%~16%。
(1)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不助燃也不能供人呼吸,略有 毒性,浓度过大,会使氧含量降低,引起 缺氧窒息,比空气中,多积存于巷道的下 部。 井下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有:煤、 岩、坑木等物质的氧化,爆破工作,矿井 火灾,瓦斯、煤尘爆炸,人员呼吸,从煤 层、岩层中涌出等。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采掘工作面的 进风流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得超过0.5%; 矿井总回风或一翼回风中二氧化碳浓度不 得超过0.75%;采区和采掘工作面回风流及 采掘工作面风流中二氧化碳浓度不得超过 1.5%。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二、井下空气中常见的有毒有害气体
井下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种类很多,但常 见的能够对煤矿安全生产、人身健康造成危 害的有:二氧化碳(CO2),一氧化碳(CO)、 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硫化氢 (H2S)、甲烷(CH4)、氨气(NH3)、氢气(H2)等。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2.分区对角式
分区对角式通风系统示意图
分区对角式,是指进回风井大致位于井田中央,在每个采取 各布臵一个回风井。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与中央式相比,对角式通风出口多,风 流单向流动,阻力小、漏风少,矿井风压 稳定。但井筒多,建设周期长,反风困难。 一般适用于井田范围大、所需风量大、煤 炭易自燃、煤层埋藏浅的矿井。
煤矿瓦斯检查工操作资格培训主
第六章 矿井通风
了解矿井通风的基本任务; 掌握矿井空气中各种有害气体的来 源、性质和危害,熟练掌握《煤 矿安全规程》对井下空气中氧气 及有害气体浓度的规定, 熟练掌握《煤矿安全规程》对井下 空气温度及采掘工作面风速 的 规定; 了解矿井通风方法、通风方式、通 风网络和通风设施; 了解矿井反风、风速测定及通过井 巷的风量计算; 熟悉掌握掘进通风的方法,方式及 管理措施。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三、防治矿井有害气体造成危害的主要措施
(1)加强通风。 (2)加强瓦斯检查和检测。 (3)瓦斯抽采。 (4)加强个人防护。 (5)加强盲巷管理。 (6)喷雾洒水降低有害气体含量。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四、矿井气候条件及相应规定 矿井气候条件,是指矿井空气温度、适 度和风速的综合效应。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进风口以下的空 气温度必须在2℃以上。生产矿井采掘工作 面空气温度不得超过26℃,机电设备硐室 的空气温度不得超过30℃,采掘工作面的 空气温度超过30℃、机电设备硐室的空气 温度超过34℃,必须停止作业。 人体比较适宜的相对湿度为50%~60%。
本章要点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目录
1 2 3 4 第一节 矿井空气 第二节 矿井通风系统
第三节 矿井反风与测风 第四节 掘进通风技术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第一节 矿井空气
一、矿井空气的概述 矿井空气:矿井井巷内气体的总称。它 包括进入井下的新鲜空气和井下产生的有 毒有害气体、浮沉。因而矿井空气与地面 空气的性质和成分均有较大的差别,但其 主要成分仍是氧气和氮气。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2.抽出式通风
抽出式通风的特点: (1)负压状态,漏风从地面 深入井内。 (2)主要进风巷无需安设风 门,便于运输,行人和通风管 理。 (3)在瓦斯矿井采用抽出式 通风,若主要通风机因故停止 运转,井下风流压力提高,在 短时间内可以防止瓦斯从采空 区涌出,比较安全。
因此,目前,我国大部分煤矿都采用抽出式通风。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井巷中的风速
在矿井井巷中,风流在单位时间内流 经的距离,称为井巷中的风速,井巷中的 风速大小直接影响人体的散热效果,同时 也影响矿井的安全生产。井巷中的风速应 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井巷中的允许风流速度
井巷名称 无提升设备的风井和风硐 专为升降物料的井筒 风桥 升降人员和物料的井筒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矿井浅部开采时,由于地表塌陷出现裂 缝与井下沟通,为避免用抽出式通风将塌 陷区内的有害气体吸入井下,可在矿井开 采第一水平时采用压入式通风,当开采下 水平时再采用抽出式通风。 此外,当矿井自然发火比较严重时,为 避免将火区的有毒有害气体抽到巷道中, 有时也可采用压入式通风。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二、通风方法
矿井通风方法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 根据矿井通风压力分为正压通风和负压通风。
(一)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主要受地面空气温度变化、高差、 井口的风速等影响。其实质是:进、回风井的 空气密度差引起的空气流动。 进、回风井井口标高差在150m以上,或进 出风井井口标高相同但井深大于400m以上时, 需考虑风压。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5)硫化氢 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比空气 重,易溶于水,有剧毒。中毒时感觉头痛, 呕吐乏力,严重时失去知觉,抽筋直至死 亡,硫化氢浓度达到4.3%~4.6%时遇火能 爆炸。 井下硫化氢来源主要有坑木等有机物腐 烂和含硫矿物水化所产生;老空区积水中 可能存在硫化氢,搅动时会放出,有些煤 体中也会涌出硫化氢。《煤矿安全规程》 规定硫化氢的最高允许浓度是0.00066%。
串联网络
串联的井巷越多,通风阻力越大;若进风侧发生火 灾将影响到回风侧;各段巷道中的风量等于串联风路 风量,总风量不能随意变更,被串联风路中空气的卫 生条件差。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2.并联网络
两条或两条以上的 通风井巷的进风端 在同一点分开,他 们的出风端又在同 一点混合在一点, 称为并联网络。
并联网络
并联的通风井巷越多,各井巷分的风量就越少,通 风阻力也越小,并联网络的总风量等于各条风路风量之 和;各井巷互不干扰,安全性好,空气的卫生条件好。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3.角联网络
1.中央并列式
中央并列式通风
中央并列式是指进回井均布臵在井田中央的通风方式。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2.中央分列式
中央分列式通风
中央分列式(边界式)通风,是指进、回风 井虽布臵在井田走向中央,但在倾斜方向有一定 的距离,回风井通常位于井田浅部边界。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利用中央式通风,通风线路长,阻力大, 漏风大,易引起采空区自燃。但建井期限 短,井筒延伸时通风方便,通风管理工作 简单,易于全矿反风。适用于煤层倾角大、 埋藏深、井田范围不大的矿井。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三、矿机的通风方式
矿井的通风方式是指进风井和回风井的 布置方式。分为中央式,对角式,混合式 三种。 (一)中央式 中央式,是指矿井进、回风井大致位于 井田走向中央的通风方式。根据进、回风 井在井田倾斜方向位置的不同又可分为中 央并列式和中央分列式(中央边界式)两 种。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3)二氧化氮
二氧化氮有剧毒,红棕色气体,中毒会 造成咳嗽、胸痛、呕吐、腹泻、神经麻木, 直至死亡。二氧化氮主要来源于井下爆破 作业,《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二氧化氮的 最高允许浓度是0.00025%。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4)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气体、比空气重, 易积于巷道的底部,易溶于水,有强烈硫 磺气味及酸味,有剧毒,能强烈刺激眼及 呼吸道粘膜。 二氧化硫主要来源于含硫矿物的氧化、 燃烧,在含硫体爆破以及含硫层中涌出。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二氧化硫的最高允 许浓度是0.0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