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关辨析题+论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辨析题

1.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

这一说法不准确。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因为只有用发展了的理论才能指导发展了的实践。

2.既然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是一脉相承的理论,因

此,我们中国现在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用马克思的所有论断和结论。

不正确。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与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一脉相承”,是指他们在基本立场、思想路线、基本原则、根本任务上的一致性,即:都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一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都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都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都是为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但是,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开放的体系,其最本质特征是实践性,所以,我们在坚持基本立场、原则、方法不变的基础上,必然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对于某些个别过时的结论和论断必须抛弃,不要拘泥于它的所有论断和结论。

3.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

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因为马克思具有阶级性,所以是不科学的。

错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阶级性和科学性是统一的。鲜明的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马克思主义是在广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的阶级立场和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无产阶级是大公无私的阶级,它最尊重科学最需要科学,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基础上,才能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4.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所以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已经过时了。

错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理论品质和活的灵魂。这一概括,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贡献。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5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关于当时社会的某些具体问题的言论是过时了,但是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的精髓并没有过时。

1.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的这个命题是正确的。所谓“天”就是客观世界,它既包括自然世界也包括社会世界。所谓“天行有常”就是说自然界和社会都有它运动的内在规律性,这些个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尧”这样贤明的君主和“桀”这样邪恶的君主也都不可能改变这些规律。这个认识是符合唯物辨证法的。

2.存在即是被感知。

3.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4.世界统一于存在。(重点)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讲的是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统一于存在”是一个错误的折中主义的命题,之所以是错误的,是因为“存在”是什么,在这里,是不明确的;;如果存在是精神,世界统一于存在是统一于精神,这是唯

心主义的命题;;反过来,如果存在是物质,世界统一于存在就是统一于物质,这是唯物主义的命题。

5.白马非马。

6.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

7.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8.人为自然立法。

1.“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

这一观点是正确的。这是恩格斯论人类思维能力的辩证论断。人类思维,按其本性、能力、使命和可能性来说,是能够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这是思维的至上性,即所谓的无限性和绝对性。但是,每一个人以至每一代人,由于受客观事物及其暴露程度的限制,受社会历史条件、实践水平、主观条件以及生命的有限性等各方面的限制,他们的行为又是非至上的,即有限的和相对的。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矛盾是在无止境的人类世代更迭中不断得到解决的。思维的至上性是在一系列非常不至上地思维着的人们中实现的,而一系列非常不至上的思维又体现着思维的至上性。否认思维的至上性,会走向相对主义和不可知论;否认思维的非至上性,就会走向思想僵化和绝对主义。马克思主义主张思维的至上和非至上的辩证统一。

2.“以往的哲学家都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3.认识是一个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

4.凡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

5.一切有用的认识都是真理。

6.马克思主义是检验真理的基本标准。

7.实践标准具有确定性;但实践标准实质上决不能完全证实或驳倒人类的任何表象,这个

标准也是不确定的。

1.英雄造时势。

2.科学技术发展可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该观点片面夸大科学技术作用的科学技术决定论。科学技术提高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促进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但科学技术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矛盾,不能消灭压迫和剥削,也不足以克服社会关系中的各种矛盾。只靠科技进步,没有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没有社会关系的根本变革,资本主义不能自动转变为社会主义。上述观点否认了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否认了阶级斗争、社会革命与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没有看到科学技术掌握在不同阶级、不同人的手中,其作用是不同的。

3.“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演奏第一提琴”。

这是恩格斯关于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的正确论断。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从同一时代的不同国家来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其社会意识并不一定处于时代前列;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国家,其社会意识并不一定滞后,有的还超过生产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如18 世纪末的法国之于英国,18 世纪末至19 世纪中叶的德国之于英、法两国,前者的经济发展水平均不及后者,但在思想领域内的发展却是领先的。

4.评价人的价值的标准是社会地位的高低。

错误。人的价值主要包括人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其中社会价值处于主导的、中心的地位。而社会价值主要表现为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对他人所尽责任和义务的多少。

5.社会规律是客观的,因而它独立于人的活动之外。

错误。社会规律固然同自然规律一样,有其客观性。但社会规律有其自身的特点,即它总是同人的有意识的自觉活动密切相联,并建立在这些人的有意识的活动的基础之上,因而不能完全独立于人的活动之外。

6.经济升级社会的基础,所以人与人之间关系是金钱关系。

错误。我们说经济是社会的基础,并不意味着经济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全部,也不意味着人人们之间只有经济关系,更不意味着人与人的关系只能归结为金钱关系。金钱关系只是人与人关系中的经济关系的一个部分,除经济关系之外,社会关系还包括政治关系、思想关系等其它关系。

1.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因为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社会

历史观基本很上是唯物主义的。

2.马克思恩格斯从来都坚持认为,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阶级性决定了它只能通过暴力革

命来推翻资本主义统治。

3.民主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一种特殊模式,中国可以在一部分地区试验。

4.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因此就不可能有反复。

5.20世纪80年末期和90年代初期,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并不表明社会主义的失败。

1.空想社会主义的意义是同历史的发展成反比的。

2.自由王国是在必然王国忠自由时间积累的结果。

3.社会主义的目标是社会的发展。

论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