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电影赏析》期末作业
心理电影赏析

心理电影赏析这学期学了“心理电影赏析”这门课,在老师的理论指导下,我们在欣赏精彩电影的同时结合具体的电影人物和情节分析人物心理,包括婚姻关系中的、职场中的、恋爱中的、侦探观察的、道德方面的等等。
我发现,电影不光有故事,还富有心理知识,反映诸多心理问题。
赏析心理电影,能助我们警惕心理问题;在面临心理问题时,以电影为鉴,找到正确的方法及时疏导。
电影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艺术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电影中塑造的人物心理往往是来自现实生活中的情况,但却通过演员的演绎将生活中的心理问题表现地淋漓尽致,让我们更容易发现其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从而吸取教训,警惕自己出现类似不好的情况,及早解决心理上的问题。
这也是我们赏析心理电影的重要意义所在。
下面,我选择了观影后感觉印象深刻且电影中主人公心理问题突出的三部电影《魂断蓝桥》、《杜拉拉升职记》、《手机》浅谈我自己的看法,包括电影中的心理问题我们应如何避免、应对这些心理问题。
第一,电影《魂断蓝桥》结尾玛拉的死与开头鲜明的对比让人出乎意料,整个过程在描述一个悲惨的爱情故事的同时也揭示了玛拉——一个生活在20世纪初英国的下层普通女孩的心理变化。
电影中,回国度假的陆军中尉罗伊在滑铁卢桥上邂逅了舞蹈演员玛拉,两人彼此倾心,爱情迅速升温。
此时的玛拉沉醉在爱情之中,享受着爱情的美好,没有想过之后会出现那样的变化。
就在两人决定结婚之时,罗伊应招回营地,两人被迫分离。
由于错过剧团演出,玛拉被开除,只能和好友相依为命。
此时的玛拉虽然生活艰苦,但是坚持保持自己的纯洁等待罗伊回来,心中充满期待。
不久玛拉得知罗伊阵亡的消息,几欲崩溃,备受打击。
剧情到这里发生了一个巨大的转折,玛拉的希望瞬间破灭,她对生活的希望随着罗伊的“死”而淡去,她觉得没有了罗伊生活也就失去了支撑,在这样的心理作用下,玛拉感到一切都失去了意义,为了生存,她和好友不得不沦为妓女。
然而命运弄人,就在此时玛拉竟然再次遇到了罗伊。
虽然为罗伊的生还兴奋不已,玛拉却因自己的失身陷入痛苦之中。
心理电影《蝴蝶效应》赏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电影赏析作业无法改变过去就珍惜现在——《蝴蝶效应》观后感蝴蝶效应是气象学家洛伦兹1963年提出来的一篇论文,名叫《一只蝴蝶拍一下翅膀会不会在德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他说,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在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
即一件表面上看来毫无关系、非常微小的事情,可能带来巨大的改变,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
影片《蝴蝶效应》的灵感正是来源于这样上述效应,伊万曾经有一个糟糕的童年,因为他行为闯下了大祸,令他童年充满不堪回忆的往事。
而事实上,他确实只是依稀记得一点可怕的情景,这些情景一直纠缠着他的正常生活。
伊万接受心理学家建议,把琐碎生活记在记事本里,却偶然发现通过记事本回到过去。
在发现自己可以回到那个时间点、并找回失去的记忆时,为了得到最理想的现在,他一次次地回到过去,可是每一次的改变都是猜到了开始,没有猜到结局:记起了对凯莉的爱,凯莉却间接地因此而死亡;和凯莉成为了恋人,却杀死了她的弟弟;解救了小狗,却使得伦尼杀死了汤米而被关进精神病院,凯莉也内疚地堕落成吸毒的妓女;救了塞姆普太太和她的孩子,自己却成了残疾,伦尼和凯莉则成了幸福的一对儿……每一次的追回时间都以为可以通过已知的结局改变最终的“现在”,没想到改变的还仅仅只是开始……在一次次的失败后,伊万终于选择了回到他和凯莉相识的那一刻,他让凯莉从他身边滚开,从此他们的人生再也不相关。
成年后,两人在人海中偶然相遇,彼此陌生却又隐约觉得非常熟悉,最终还是擦肩而过,这是电影版的结局,而导演版的结局就非常残酷。
伊万再受不了这一次次无法预测的后果,而留给他的时间点已经是最后的一个了,于是他毅然选择了回到了母胎,在出生前用脐带把自己勒死,彻底结束了一切。
影片主人公一次次的跨越时空的更改,只能越来越招致现实世界的不可救药。
广工心理电影鉴赏试题及答案

6.你推荐的心理电影,并阐述理由。
答:①《海上钢琴师》,这部影片包含了一个人的成长,包含了爱情、友情,包含了包含了寂寞与漂泊,包含了命运,包含了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包含了人的纯性,包含了人生观、世界观,包含了哲学,是一部非常值得欣赏的影片!
②《心灵捕手》,这是一部关于友情、心灵的影片,虽有才华,面对很多事却害怕失去,迷失自我,想知道别人所想的,却不想被人知道自己所想的。捕捉自己的心灵,想清楚,到底心里想要的是什么!
②在我看来,精神病患者是需要我们给予保护,他们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应该得到帮助,同时,我们也不应该歧视他们,而是善待他们。
5.从心理学角度解释什么是爱情,并描述你的的爱情观?
答:①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爱情一般被认为:这是一种建立在性欲基础上的,男女双向交往过程中产生的高尚情感。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建立在性欲之上,对异性具有倾慕、珍惜之情的情爱;另一是由异性间的依恋感及理想、情操、个性追求等复杂因素混合升华而成的情爱。爱情是性爱与情爱的结合,乏性爱的爱情是畸形的;只有性欲的满足,没有感情的升华,也无法产生真正的爱情。同时,爱情是在男女双向交往中产生的,那种一方有情另一方无意的情感是爱情之外的事。
3.什么是同性恋,你如何看待这一社会现象。
答:①同性恋是指一个人在性爱、心理、情感上的兴趣主要对象均为同性别的人。
②在我看来,同性恋只是个人在性取向方面的不同罢了,无所谓病态不病态的,我们不应该歧视同性恋者,而是以一颗平常心对待。
4.什么是精神病,你如何看待精神病人。
答:①精神病是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
心理电影赏析期末作业

《心理电影赏析》期末作业精神分析法是通过自由联想、移情、对梦和失误的解释等来治疗和克服婴儿期的动机冲突带来的影响的一种方法。
理论基础1.潜意识理论:弗洛伊德把人的整个心理活动分为三部分:即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
2.人格结构理论: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3.性欲学说: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以性力为动力的。
性心理的发展,依次通过五个阶段:(1)婴幼儿期性欲,大约在1-2岁(2)儿童期性欲,年龄在3-6岁(3)潜伏期性欲,年龄在6-12岁(4)青春期性欲,通过正常的性行为求得满足。
辅导方法1.基本原理:精神分析法主要是把来访者所不知晓的症状产生的真正原因和意义,通过挖掘潜意识的心理过程将其招架到意识范围内,使来访者真正了解症状的真实意义,便可使症状消失。
2.辅导目标:一是使潜意识意识化,使潜意识冲突表面化从而帮助来访者重新认识自己或重建人格;二是帮助来访者克服潜意识冲突。
3.辅导关系:强调辅导员隐藏的角色,以使来访者能将他们的情感投身到辅导员向上。
4.辅导过程:一般分为准备期、预备治疗期和治疗一至三期。
5.具体方法:一般采用自由联想、释梦、移情、阻抗、阐释等典型的方法和策略。
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是以基本的和特征性的思维和知觉歪曲、情感不恰当或迟钝为总体特点。
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完好,但在疾病过程中可出现某些认知损害。
本症影响到使正常人保持个体性、唯一性和自我导向体验的最基本功能。
病人常感到其最深层的思维、情感和行为被他人所洞悉或共享,由此可产生解释性妄想,认为自然或超自然的力量往往以奇怪的方式在影响自己的思维和行为。
发病病因:神经生物因素遗传学因素社会心理学因素临床分类:根据占主导地位的临床表现分为:偏执型分裂症,青春型分裂症,紧张型分裂症,单纯型分裂症,末定型分裂症;根据所处疾病的病期和预后分为: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精神分裂症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残留期,慢性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衰退期表现:思维联想障碍思维内容障碍幻想情感障碍意志行为障碍自知力《美丽心灵》中就是由于纳什产生精神分裂症,幻想了三个不同的身份:一个小女孩,一个青年,一个老年。
心理电影赏析

纳什那些膨胀的情感需要是无意识侵入意识并控制意 识的缺口。被纳什忽视了的这些无意识通过幻想表现出来 之后,纳什的人格就被逐渐分裂了。无意识的那些原型已 经形成一个个自我。他们相互独立,并常常取代纳什头脑 中的现实世界。当他被带入精神病院,并被告知他已经患 病时,他不相信,并认为这是苏联人的阴谋。而当艾丽莎 去探望他,并且把他自己整理的那些资料原封不动地呈现 在他们面前时,他仍然不能接受现实。但在内心里面,他 是相信艾丽莎的。这时他的幻想世界开始受到了冲击,头 脑中的"真实"与现实中的真实的矛盾,令纳什感到非常痛 苦,他挖开了手腕去寻找那个可以放射号码的二极管。之 后,他接受了电击治疗。罗森医生说:"现在他正经历着精 神分裂症者最难熬的阶段,那种已经不知道什么是真,什 么是假的恐惧……"。
影片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现代社会是重视科技、理 性、思维的世界,我们常常忽略了情感。而纳什的人 生经历却表明仅仅是思想的美丽,并非真正人性的美 丽。只有美好的情感才能使思想与心灵相融合,才能 建构统一而美丽的心灵。
《喜剧之王》
没错,就是周星驰的《喜剧之王》。看过《喜剧之王》 的同学,一定记得尹天仇的这句台词:“其实我是一 个演员。”片中,尹天仇对拍戏的执著感动了很多人。
《美丽心灵》展现了一个天才的思想。影片男主角纳 什,西弗吉尼亚的天才,在他的思想中,数学似乎可 以解释一切。他观察生活中的一切,并用数学公式和 数学推理来表达生活中的一切。他的著名的博奕论的 灵感就是来源于对酒吧里的男女社交活动的观察。
与他在数理世界中的追求相反的是,他对现实生活的 热情不大。他生性孤僻,言语不多,拒绝社交,与其 他同学的生活格格不入。无疑,纳什的思想和情感的 发展是很不平衡的。
心理电影结课作业

友谊与交流
尚恩一本「信任是突破心防的重要 关键,不彼此信任就无法坦诚相待」 的信念,「不以作之师而以作之友」 的心态倾听威尔对知识求问、人际 互动、爱情探索、人生信念以及亲 情伤害等知性问难与情绪宣洩;日 渐抚慰他受创的心灵,帮助他重新 拾回对人的信任,并鼓起勇气向女 友表达爱意。在此同时,难忘丧妻 之痛的尚恩在与威尔彼此「角力互 动」的过程中,受到来自威尔莽撞 的生命力冲击,亦逐渐开启因丧妻 而封闭的心房,重新追寻情感的归 宿。
心理电影观赏结课作业
阿束后不久出生在美国 南方亚拉巴马州一个闭塞的小镇,他先 天弱智,智商只有75,然而他的妈妈是 一个性格坚强的女性,她要让儿子和其 他正常人一样生活,她常常鼓励阿甘 “傻人有傻福”,要他自强不息。上帝 也并没有遗弃阿甘,他不仅赐予阿甘一 双疾步如飞的“飞毛腿”,还赐给了他 一个单纯正直、不存半点邪念的头脑。 在上学的校车里,阿甘与金发小女孩珍 妮相遇,(珍妮是一个受父亲“虐待” 的女孩)从此,在妈妈和珍妮的爱护下, 阿甘开始了他一生不停的奔跑
永远的亲情
一个普通而又睿智的母亲
Life
and
live
“人生就像各种各样的巧克力,你永远不会知道 那一块属于你。”阿甘母亲的这一句话,向我 们阐明了:每一个人的生命轨迹都是存在,而 且是独一无二的。阿甘,就正是听着这样的教 诲,一步一个脚印地踩出了属于自己生活的奇 迹。 “傻人有傻福 ”让每一个听到的人都不禁为 之思索、感悟。
美丽的爱情 真挚的友情
兄弟情
跑,快跑
下一刻会是什么,你永远不知道,跑下去,去发现
跑,永不停歇
跑下去,无论怎样,跑出 奇迹。奇迹每天都在发生 珍妮曾告诉阿甘:若是你遇 到麻烦,不要逞强,你就 跑,远远跑开。正是这句 话,让他活下来。
心理电影鉴赏作业

自我成长分析世界上最了解自己的人就是自己,但是人最大的缺点就是不了解自己。
作为一个大学生的自己,可以自豪的跟别人说自己知道很多去过很多地方,但是常常被问你如何看待自己的时候显得言辞空洞。
按常理来说最了解自己的人,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清楚的认识自己的性格和内心特点,因此有时候我们因不能客观地看待自己以至于忽略了自己的某些特点。
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找到那样的一面镜子,通过这面镜子你便可以更好地审视自我。
古人静坐以修身,曾子有云:吾日三省吾身;唐太宗感而慨之: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
然而,对于现在的我,我到底了解自己有多少,我又如何去认清自己的那一面镜子来认清自己。
一、性格首先我的性格比较内向,而且比较要强。
为什么别人就可以这样开朗的、无所顾忌的和别人交流呢?为什么别人就敢于去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我羞涩于去表达。
这就不能不提到在小时候影响着我性格最大的一件事情。
我家里还有两个姐姐,妈妈常常陪着我们,爸爸是在我很小的时候去很远的地方工作指导我上学才到回来跟妈妈一起照顾我们。
但是我小时候很叛逆,总是不停他们的话,不管什么都感觉自己会比较要强。
但是又由于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两个姐姐都不敢和我去抢。
然而我为什么会之后变得比较腼腆。
那是初夏的一天下午,那天的自习课上老师都去了开会,班长负责管理自习课的纪律。
我早早的完成了课本的作业,向班长申请了之后,与另一个同学一起在教室里面讨论数学题目,本来我们都在认真的讨论者,但是不久之后班长出来把我们俩给出了课室,原因是我们两个在里面说话、开玩笑太大声,吵到了其他的同学,当时我就觉得很受委屈。
等待老师开会回来当然我们就被叫上去训话了。
尽管当时我极力的辩解说我们并没有违反纪律,我们没有在玩只是在平常的讨论吗数学题目而已,但是以我当时那么调皮捣蛋的个性,让老师不听取班长的报告而相信我说的话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当然我也死活不会承认我有违反纪律。
心里影片赏析作业

影片《垂直极限》赏析——我所无法理解的极限运动刘尚为临床1203班U201212824这是我第二次看这部电影,在心里影片赏析的课堂上。
第一次也是在课堂上,只是老师不同,地方不同,且因为不是一整部篇一次看完,所以当时只在欣赏影片中壮丽的大自然景象,同时被其中幽默片段都笑,被其中紧张情结牵动心弦。
而再一次一气呵成看完这部影片,感觉很难过,虽然好像最后哥哥妹妹在一起了,开开心心的,但是我没有如释重负的感觉,只觉得很疑惑很想提问“为什么?”为什么要登山?影片的开头展现出辽阔壮丽的登山背景,哥哥用长镜头的单反对着飞翔的雄鹰拍了几张皂片,登山是为了看普通人看不到的风景吗,也许吧。
突然意外发生,哥哥爸爸妹妹上方的新手先是掉了一个背包查点砸到爸爸,接着两个人直接从崖壁落下接连导致爸爸和哥哥的安全栓脱落,形成妹妹,哥哥,爸爸,两名新手吊在一根绳子上的局面,绳子的固定点在妹妹安妮那里,且那里的栓环快要脱落。
登山是为了体验这过程中的惊险刺激吗,可能吧。
两名新手在疯狂挣扎,爸爸实在没办法,最后放弃了他们,新手必死无疑,只是他们没有时间为他俩哀悼,他们要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
最后爸爸要哥哥拿出刀割断连着他们之间的那根绳子,最后给一个爸爸掉下摔死的镜头,雄鹰在那里哀鸣,这真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登山是为了体验为了自己和妹妹的生存不得不舍弃爸爸的那种揪心之痛吗,是为了感受亲人的生离死别?还是为了造成妹妹和哥哥在爸爸这一方面产生深深的伤痕?呵呵。
难以理解的是在发生这件事后哥哥放弃了登上这项职业,而妹妹安妮成为了什么登上什么山的最快女姓。
为什么登山好像也可以从片子中找到一些理由:征服大自然的豪情、放浪不羁爱自由的性情、攀登的梦想、或者可与多种户外运动杂志合作,得到不菲的报酬,并以此为生。
我喜欢那个看起来充满智慧留着长长的灰白胡子和灰白头发的老头,他问:“what about the weather most of all?”他说天气骤变会令人丧命,他提问:谁是领队,在山上由谁做让人存活与否的决定?谁扮演上帝?对,他就是魏蒙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美丽心灵》了解精神分裂症
摘要:《美丽心灵》的编剧阿基瓦•戈尔兹曼,其父母本身都是纽约著名的心理医生,因此他对精神病的成因有着很好的理解。
在《美丽心灵》中,他利用自己的心理学知识创造了“纳什”这一典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形象,如今这个形象已经成为最经典的精神病人物银幕形象之一。
下面让我们从电影的角度,走近精神分裂症。
关键词:《美丽心灵》,精神分裂症
一,何为精神分裂症?
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起因,目前尚没有一个统一的解释。
瑞士分析心理学家荣格认为:精神分裂症是由情结的作用导致的,当情结过于有力,超出自我的可控制范围时,种种不受控制的情结便很容易构成独立的分裂人格。
由于情结本身带有一定的心理能量,可以干扰和阻碍意识,因此当情结过于增强时,往往导致病态,“这种病态是……广泛而多重的分裂”。
这是因为这些情结堵截了大量的心理能量,变得十分强而有力,以致带走一部分人格而形成新的自我;同时原先的自我由于失去了心理能量会变得涣散无力,无力与之对抗。
而当自我的整合力量萎缩时,非理性的无意识就会恶性膨胀,浮到意识层面上来,使人产生幻觉和妄想,进一步恶化病情。
根据荣格所说,神经症本质上是一个人被压抑的潜意识进行自我抗争的表现,是人的精神允许被压抑的内容进入意识领域,从而扩展人格的一种自我治疗的尝试,但这种尝试往往是有害的。
在精神分裂症中,病人的意识自我完全被潜意识内容所占据,病人的精神世界中充斥着潜意识的原型、幻想或妄想,即使在清醒的状态下,也会时常被一些可怕的意象所控制。
影片中纳什患病后的状态,便完全符合这样的描述。
二,《美丽心灵》与精神分裂症
《美丽心灵》的开头,少年纳什是一个对数理推崇备至的人,他对同学说:“知道吗?我可以从数学的角度来解释你的领带有多么难看。
”影片一开始便向观众表明,在纳什的思想中,数学可以解释一切。
他近乎偏执地用数学计算来看待生活中的一切:他计算橄榄球比赛的胜负、鸽子的活动周期、一个女人追赶抢了她钱包的男人的表现等等。
他生活在一个充满数字、逻辑和推理的理性世界中,生活中任何一项决策如“应坐哪一台电梯”、“应将钱存在哪家银行”等,在他那里都变为利弊计算和数学规律的探究,哪怕别人在走廊里向他随口打招呼,在他那里都会引发一个需要探究的数学问题:“你究竟为什么要向我打招呼?”
与他对数理世界的追求表现出热情相反的是,他对人际交往的热情不大。
丝毫不懂得和人打交道的技巧和方式。
影片也通过一些片断表现了纳什的个性特点:沉默寡言,离群索居,不擅社交。
无疑,纳什应属于荣格心理类型学中典型的“内倾思维型”的人:他更多地关注抽象的事物和原则性的东西,善于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理智地做出选择。
荣格认为,内向思维总是受到原始情感的反向平衡,因此纳什也有他过于极端的地方:他对理性原则之外的一切主观事物都采取抗拒和不承认的态度,这也为后来他发病埋下了伏笔。
荣格在谈到心理类型时,把感觉、直觉、直觉、思维、情感作为功能十字图的四极,其中心是自我。
四者中,思维功能和情感功能相对,感觉功能和直觉功能相对。
自我在这相对的两维中都可能有偏差。
思维功能占优势的人,其心理动能倾向思维那一端,情感就只能放在下端而处于一种次要的地位。
换句话说,思维功能越占优势的人,情感功能就越容易受到排斥。
对纳什来说,在“绝对的理性思维”占据了他自我的全部的同时,情感功能却被深深地压抑到他非理性无意识的底层,不为意识所接受和统合,这就形成
了情结。
荣格说:“情结是某种不协调的,未同化的和对抗性的东西……它是一种障碍。
”纳什的情结在于他固执地不承认情感,因此,他对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都表现出了不能理解的态度。
他不光是不重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他甚至对感情是什么,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会产生感情这种问题都感到迷惘。
这里有一个片断很能说明问题:在学校的酒吧里,同学们怂恿纳什去追一个女孩子。
他来到女孩的身边,冷静地看着她说:“我不知道如果我想和你上床应该说些什么,但是你能不能就当我已经说了那些话?我的意思是说不如我们省掉那些开场白,直奔主题吧。
”可见,纳什的认知里只看到男女之间交往的客观目的和结果,对其间的情感体验则完全不给予重视,甚至都没有意识到这一过程是需要感情参与的。
如果说,他此时只是在开个恶意的玩笑,起码也证明他根本不在乎自己与异性的人际关系是否和睦,他既不能理解也不尊重女性的情感,显得非常冰冷无情。
从这个细节我们可以看出,纳什此时的情感功能已经存在着某种病态的情结:他拒绝承认感情的存在和其影响力。
这样,他的情结便进入了非理性领域,开始在深层无意识中滋长壮大,最后强化为将来的病魇。
但是纳什有着一颗美丽的心灵,他为了承担家庭的重担,为了照顾儿子,为了满足妻子的需要,而停止了吃药。
并在别人的嘲笑与医生的不赞同下,坚强地活着与心理疾病做斗争。
他的心是洁净的,他的坚强意志使他的心灵得到美化。
艾丽西娅是个美丽的天使,拥有着美丽的心灵,守护着她的爱人。
面对得了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丈夫,面临受伤的威胁,抱着刚出生的儿子,她丝毫没有退缩,坚强地承担起了这个在风雨中摇曳的家。
纳什的朋友阿芬问她:“你还撑得住吗?”她说:“有的时候我恨纳什,恨上帝。
但每当看者纳什并告诉自己他是我的白马王子时,我便成了一个爱他的人,虽然这样的时候不多,但却足够了。
”多么伟大的女人,至少也该是个了不起的女人。
她是美丽的,她神圣的爱使她拥有一颗美丽的心灵。
马丁-汉森等给予纳什帮助和鼓励及关怀的人都拥有一颗美丽心灵,他们用自己宽广并温暖的胸怀接纳了一个有着心理疾病的人。
纳什、艾丽西娅、汉森等人都在用自己的爱架起了一座通往美丽心灵的桥梁。
三,纳什幻想人物分析
在整个影片中,纳什出现的几个幻觉形象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来说非常有代表性。
一个是纳什为了缓解内在对失败的焦虑创造出的第一个幻想中的人物——葡萄牙室友查尔斯。
查尔斯与纳什拘谨的个性完全相反,在纳什遭到打击,陷入焦虑和绝望之后出现,他不停地鼓励纳什,承认他是天才,自怜自苦的纳什无疑正需要这样的认可和鼓励。
因此,幻觉的出现一方面预示着纳什的病症爆发,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却也正是纳什无意识的自我治疗。
查尔斯也无疑就是纳什本我意识的一种体现。
纳什理性的控制下,一切发于自我的感情都通过查尔斯的举止来宣泄。
纳什被捉弄时查尔斯骂人,纳什低落放弃时查尔斯不羁,纳什论文通过时查尔斯在门外欣喜若狂,等等一切,两个截然不同的性格个体构成了纳什的分裂性格,也是他精神分裂的原凶。
影片中纳什还出现了国防部官员帕彻的幻觉,这是由纳什的英雄情结产生,代表着罪恶的原型,他野蛮,粗暴,专横,破坏力十足。
不能不说,纳什的这部分构想,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扯不开关系。
普林斯顿大学里教授的关于苏联威胁论的讲解,两次出入五角大楼破译国家安全部拦截的苏联密码,英雄主义和精神分裂的双重作用构建出帕彻的原型。
对于一个密码破译专家来说,发现并解决迷惑事件是他的职业病,纳什破译了密码,但却并未弄清这些不连贯词语代表的含义,人性中天生的好奇心,促使他构想一个神秘人物,他带纳什去探究,赋予纳什神奇的身份与权力。
可以说,帕彻的出现,也是纳什本我的一种体现,是纳什英雄主义的原型。
至于那个小女孩玛休,她更可以被看作是纳什真实自我的投射:孤单,无助,楚楚可怜,需要别人的爱抚。
卸下“天才”的人格面具后,纳什在本质上就是这样一个纯真又脆弱的大孩子。
伟人们有越高的建树,就会越显得孤独无助。
于是,在这三个有纳什
的真实自我构建出来的本我人物不停的纠缠中,纳什丧失了社会中的自我。
理性和现实原则与精神分裂的纳什已相去甚远。
这三个本我人物的鞭策,纳什近乎疯狂的研究符号学理论,纳什的成就,一方面也就是由这三个虚构人物的自我成就,但这种自我成就的背后,更加加深了纳什的精神分裂,矛盾激化到高潮。
四,我的感悟:
回想一下,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和一系列的心理生理及社会适应问题往往会导致冲突和矛盾,而这些冲突和矛盾得不到及时解决的话,就会演变成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特别是在当今社会,现代大学生都是经历了残酷的高考,倍受高考的毒害。
为了在竞争激烈的高考中取胜,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家长的过度呵护,学校的硬式教育,使我们缺乏生活经历,而且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的承受能力,每每遇到一些问题,总不能很好的处理解决,出现心理问题也不能正确的疏导,以至于出现心理疾病。
这只是冰山一角,广泛的说,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是人们产生了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从而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焦虑感,各种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当今大学生的心理失衡。
在我看来,大学期间的我们应该重视心理方面的健康,时刻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及时进行调节, 这也是我选修《心理电影赏析》的原因,谢谢!
参考文献:《荣格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