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美容介绍与做法

刮痧美容介绍

与做法

刮痧治疗的起源

中国刮痧健康法是以中医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指导,众采针灸、按摩、点穴、拔罐等中医非药物疗法之所长,所用工具是水牛角为材料制做的刮痧板,对人体具有活血化瘀、调整阴阳、舒筋通络、调整信息、排除毒素、自家溶血等作用,既可保健又可治疗的一种自然疗法。

刮痧疗法的雏形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人们患病时往往会本能地用手或石片抚摩、捶击体表某一部位,有时竟使疾病获得缓解。

刮痧的作用

促进代谢,排出毒素:人体每天都在不停地进行着新陈代谢的活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要及时排泄出去。刮痧能够及时地将体内代谢的“垃圾”刮试到体表,沉积到皮下的毛孔,使体内的血流畅通,恢复自然的代射活力。舒筋通络: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受到颈椎病,肩周炎、腰背痛的因扰。这是因为人体的“软组织”(关节囊、韧带、筋膜、)受损伤时,肌肉会处于紧张、收缩甚至痉挛状态,出现疼痛的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就人形成不同程度的粘连、纤维化或瘢痕化,从而加重病情;刮痧能够舒筋通络消除疼痛病灶;解除肌紧张,在明显减轻疼痛症状的同时,也有利于病灶的恢复。

调整阴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中医十分强调机体阴阳关系的平衡。刮痧对人体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可以改善和调整脏腑功能,使其恢复平衡。反应病候

什么是“出痧”?

刮痧后皮肤表面会出现红、紫、黑斑或黑疱的现象,称为“出痧”。这是一种刮痧后出现的正常反应,数天后可自行消失,不需作特殊处理。出痧的过程是一种血管扩张至毛细血管破裂,血流外溢,皮肤局部形成瘀血斑的现象,这种血凝块不久即能溃散消失。

“出痧”会损害皮肤吗?红红的皮肤何时能

恢复正常?

出痧”的皮肤红红的,看上去有点儿可怕。其实,不管怎么红,都不必担心,因为这对皮肤是没有损害的。红斑颜色的深浅通常是病症轻重的反映。较重的病,“痧”就出得多,颜色也深,如果病情较轻,“痧”出得少些,颜色也较浅。一般情况下,皮肤上的“瘀血”会在3-5天内逐渐消退,迟一些也不会超过1周就会恢复正常,不仅不会损害皮肤,而且由于这种方法活血化瘀,加强了局部的血液循环,会使皮肤变得比原来还要健康、美丽。

使用什么工具刮痧比较好刮痧板选用天然水牛角为材料,对人体肌表无毒性刺激和化学不良反应。而且水牛角本身是一种中药,具有发散行气,活血和润养作用。

什么人都可以刮痧吗

刮痧健康法对于大多数人都是适用的。但有以下情况的人不宜刮痧:

1.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妇女的乳头禁刮;2.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析减少等需慎刮;

3.皮肤高度过敏,或患皮肤病的人禁刮;

4.久病年老、极度虚弱、消瘦者需慎刮;

5.醉酒、过饥、过饱、过渴、过度疲劳者禁刮;

刮痧要注意些什么?

1.刮痧治疗时应注意室内保暖,尤其是在冬季应避寒冷与风口。夏季刮痧时,应回避风扇直接吹刮试部位。

2.刮痧出痧后8小时以内忌洗凉水澡。3.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处进行再次刮试出痧。再次刮痧时间需间隔3-7天,以皮肤上痧退为标准。4.刮痧出痧后最好饮一杯温开水(最好为淡糖盐水)和营养素。

刮痧美容的作用

促进血液循环,迅速修护皮肤,是皮肤与肌肉一起运动的最佳方式

软化角质层,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防止而且淡化黑斑,黄褐斑,雀斑,老人斑.

防止而且淡化烟袋,黑眼圈,眼部浮肿.

增加皮肤的弹性,收紧和提升皮肤,增加皮肤的透明度.

防止而且淡化皱纹

防止和改善暗疮性皮肤

改善过敏性皮肤(内调外养)

防止皮肤过早衰老

五色与健康

火色赤、木色青、土色黃、金色白、水色黑

如果一個人的臉色出奇的紅,百分之八十心臟有毛病或血壓過高;

臉色發青,尤其是眼四周發青,肝有問題;

臉發白者,肺功能不好;

脾有毛病者,人會發黃,脾臟癌的患者,不但全身,甚至眼白都會發黃;

如果臉色黑而無光澤,腎有病,

所需产品

滋润活肤洁面乳/清爽泡沫洁面乳

磨砂洁面乳

滋润清新紧肤水/美白紧肤水

眼霜

活肤调理精华液/果酸活肤精华液

美白精华素

柔润按摩霜

洁净面膜/保湿面膜

滋养夜间活肤乳霜/乳液

滋润防护乳霜/美白乳液

刮痧护肤程序

油性皮肤(10分钟)

1 卸妆

2 洗脸

3 去角质(必要时)

4 调肤水

5 眼霜

6 活肤/果酸活肤精华液+美白精华素(补充水分)

7滋养夜间活肤乳液

8 按摩霜

9 刮痧

10 洗脸

11 洁净面膜保湿面膜

12调肤水

13 乳液

干性皮肤

1 卸妆

2 洗脸

3 去角质(必要时)

4 调肤水

5 眼霜

6 活肤/果酸活肤精华液+美白精华素(补充水分)

7滋养夜间活肤乳霜

8 按摩霜

9 刮痧

10 洗脸

11保湿面膜

12调肤水

13 乳霜

刮痧的步骤

安抚和提升面部

开穴

刮痧

安抚和提升面部再加刮头部再做面膜

额头到太阳穴先竖刮再横刮印堂到鼻尖

眉头到眉尾

刮眼袋

鼻翼到太阳穴

人中到耳中

下巴到耳根

颈部

胸骨

刮发际

刮耳后

三叉神经

按颈风池穴刮头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