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案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案(精选12篇)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案(精选12篇)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生字,正确读写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有条理地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3、了解伯德夫人一家机智、勇敢地保护情报的过程。
4、朗读文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的语句,感受伯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的机智、勇敢和镇静,体会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自主、质疑,把握课文的内容。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后,有条理地复述故事情节。
3、交流探究,表达自己阅读的感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记住、敬仰为正义而斗争的平凡而伟大的人。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品质。
突破方法:通过朗读,复述课文,读中想象,读中感悟,体会人物的品质。
难点:体会人物在危险面前的表现和品质。
突破方法:抓住对重点语句的朗读、体会,交流谈感受。
教法与学法教法:导引法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课1、同学们,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2周年,60多年前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播放二战战事录象)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于1939——1945年期间,是以中国、苏联、美国、英国等同盟国为主的反法西斯力量与以德国、意大利、日本为主的法西斯力量之间的战争。
现在就让时间倒流,让我们再一次回到60多年前的反法西斯战争中,看看那时的人们是怎样与法西斯战斗的。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发生在二战期间的感人的故事——《生死攸关的烛光》。
2、理解“生死攸关”的含义。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伯德夫人保护的是怎样的情报?绝密的情报是怎样的情报?为保护情报,伯德夫人想了什么办法?2、学生有条理地复述课文,其他学生评议、教师点拨。
三、细读课文,感悟人物品质(课件演示)1、默读课文,思考:当危险步步逼近时,伯德一家三口是怎样和敌人巧妙周旋的.?边读边画出有关语句,可以在课文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语文《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案例(精选9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篇一《草原》一、再读课文,感受热情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热情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①这段话描写了一个什么场景?(迎接客人)②哪些词句特别能表现草原人民的热情?◇“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来的真快,表现了草原人民迎接远方的客人急切心情。
◇“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为什么用“彩虹”来比喻?(一是因为穿着各色的衣服,而是比喻一种热情。
)◇“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想象当时车与马相遇的情景,说说如果你在场,你会有什么感受?(热闹、热烈、热情)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
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
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①读句子,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不停地握手。
◇听到了不停的欢笑。
②通过朗读把当时的热情表现出来。
(3)“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
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在回敬。
”①反复朗读这句话,体会其中洋溢的热情。
②想想大家在敬酒的时候会说些什么?(4)“这时候,鄂温克姑娘戴着尖尖的帽子……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①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②理解“会心”,“会心的微笑”里包含着什么?3、播放草原民歌及舞蹈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
二、品读课文,感受深情的草原1、香醇的奶酒、激跃的赛马、嘹亮的牧歌、狂欢的舞蹈,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场面呀!可是夕阳西下,主客要分别了。
如果这时你也在场,心情将是如何呢?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①逐句逐字地理解:“何忍别”是指不忍别离;“天涯”是指蒙古族所住的地区,那已经是我国北部的边陲了,所以叫它天涯;“碧草”指一片绿色的大草原;“话斜阳”是指在夕阳中,在那天涯碧草之上,我们互相高兴地、亲切地交谈着②连起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蒙族和汉族两族人民情深似海,哪里忍心离别呢?所以到了夕阳已经西落了,仍然谈兴正浓。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案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生死攸关的烛光》的基本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
(2)培养学生面对困境时乐观、勇敢的心态。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生死攸关的烛光》的主要内容及其情节发展。
2.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三、教学难点1. 对课文情节的理解和分析。
2. 学生如何在实际情景中运用生字词。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生死攸关的烛光》的文本。
2. 生字词卡片。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生死攸关的烛光》的作者及背景。
(2)引发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通过查阅字典,学习生字词,并尝试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情节,理解故事主题。
(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境演练(1)教师设计相关情境,让学生运用生字词进行角色扮演。
(2)学生表演,教师点评并指导。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对生命意义进行深入思考。
6.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课文故事,并运用生字词进行交流。
(2)写一篇关于生命意义的感悟文章。
六、教学拓展1.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推荐与生命主题相关的书籍,如《活出生命的意义》、《生命的勇气》等,以拓展学生的视野。
2. 开展生命主题的班会或征文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情境演练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思维能力。
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生字词的运用能力。
小学五年级语文《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材教案三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材教案三篇《生死攸关的烛光》讲述法国一个家庭里母子三人用机智、勇敢保护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的故事,歌颂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语文《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材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导入课题1.60多年前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请看屏幕,(播放二战战事录像)师:通过课前的预习和自己已有的知识,说说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了解多少?汇报一下你掌握的资料。
师总结:(出示资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是1939年—1945年期间,与以中国、苏联、美国、英国等同盟国为主的反法西斯力量与以德国、意大利、日本为主的法西斯力量之间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人类历规模空前的战争。
战争初期,法西斯力量处于暂时有利地位,德军占领了西、北欧广大地区,法国战败,英国退守本土,日军占领了中国广大的领土。
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日本袭击美国珍珠港,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参战国家大约有60个。
二战中有5000多万人死亡;中国抗日战争中军民伤亡超过3500万人。
最后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取得了胜利。
师:现在就让时间倒流,回到那60多年前的反法西斯战争时期,看看那时的人们是怎样与法西斯战斗的?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发生在二战期间的感人故事——《生死攸关的烛光》。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吗?二、整体感知1.让我们走进课文,关注伯瑞德夫人一家的命运。
学生自由读3~7小节,看看故事情节发生了几次令人紧张的变化?(组织学生交流,把握三处:(1)当德军把蜡烛点燃;(2)当德军把吹熄的蜡烛重新点燃;(3)当端走的蜡烛被德军夺回。
)2.文章情节富有如此曲折的变化,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三、研析情节1.在这些危机关头,伯瑞德夫人一家是如何与德军周旋的呢?自学课文,要求:画出描写伯诺德夫人一家动作、语言的句子,认真读一读,体会当时的那种紧张气氛。
生死攸关的烛光 教案教学设计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体会主人公在危急时刻的勇敢和智慧。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勇于担当的品质。
3. 提高学生朗读、表达、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熟读课文,感受故事情境,体会人物情感。
2. 课文解析: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理解主人公的勇敢和智慧。
3.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勇敢与智慧。
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故事情境。
3. 课文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理解主人公的勇敢和智慧。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5.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学生讨论的成果,引导学生珍惜生命,勇于担当。
四、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表现,观察其情感投入和语音语调。
2. 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观察其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
3. 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通过回答问题和讨论交流来评价。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生死攸关的烛光》原文。
2. 图片素材: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如蜡烛、夜晚等。
3. 音频素材: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音乐,如紧张、温馨等。
4. 视频素材: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视频片段,如烛光、危机等。
六、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打印,每人一份。
2. 准备讨论问题,如:“主人公在危机时刻表现出了哪些品质?”“你认为主人公为什么要这样做?”等。
3. 准备相关图片和音频素材,用于营造课堂氛围。
七、教学步骤1. 课堂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勇敢和智慧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故事情境。
3. 课文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理解主人公的勇敢和智慧。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5. 小组代表发言: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分享讨论成果。
6. 教师总结:总结学生讨论的成果,引导学生珍惜生命,勇于担当。
小学三年级语文《生死攸关的烛光》

xx诺德夫人:用油灯换蜡烛
大儿子:端烛台被抢
小女儿:拿蜡烛上楼——蜡烛熄灭——保住情报机智勇敢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法国一家母子三人机智、勇敢地保护情报的过程。
2.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的阅读,感受伯瑞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体会法国人民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
三、研析情节
1.在这些危机关头,伯瑞德夫人一家是如何与德军周旋的呢?
自学课文,要求:画出描写伯诺德夫人一家动作、语言的句子,认真读一读,体会当时的那种紧张气氛。
2.组织学生交流。
交流xx瑞德夫人的表现。
●语言:
师:请同学们各自轻声读读伯瑞德夫人的话:“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想想应该强调哪些字词。(学生各自试读,然后交流。)
第7自然段:女儿巧妙地哪走了烛台。
2、给课文分部分,概括各部分的意思。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这是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介绍小旅馆主任及其家人。
第三部分(第3——7自然段):具体记述伯瑙德夫人及孩子们为了掩护藏在半截蜡烛中的文件,巧妙地与敌人周旋,避免了一场劫难的经过。
六、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学会从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以及心理活动体会人物的品质。
3、学习母子三人对祖国的热爱和机智勇敢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
从人物的行为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师生都可通过上网、查阅课外书籍等方式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有关背景。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紧扣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生死攸关的烛光。
生死攸关——生存或者死亡,形容事关重大或形势极端危急。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生死攸关的烛光》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生死攸关的烛光》这一课文,以一家人的智慧和勇气,应对纳粹士兵的搜查为主线,展现了生死攸关的烛光背后的感人故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题,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同时,通过课文中的情节,教育学生珍惜生命,勇敢面对困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首先引导学生通读课文,让他们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然后,逐段讲解课文,重点分析课文中的情节、人物性格和主题思想。在讲解过程中,我运用对比、举例等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同时,注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题目包括:“课文中的主人公在面对生死攸关的时刻,做出了怎样的选择?你认为他们的选择是否正确?”“课文中的家庭成员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他们是如何相互支持的?”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加深他们对课文学生进行总结归纳。首先,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讨论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然后,引导学生从更深层次上理解课文主题,明确课文所传达的价值观念。最后,我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更高的期望。
(五)作业小结
为了巩固课堂教学成果,我布置了一道作业: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生死攸关的选择”的作文。通过作业的完成,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在作业批改过程中,我注重给予学生个性化的评价,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品质、体会亲情价格为切入点,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问题驱动、情境教学、小组合作等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升他们的语文能力。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案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
2. 培养学生对家庭、亲情的珍视和爱护。
3. 引导学生通过故事思考生活中面对困难时,如何勇敢面对、克服困难。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
2. 学会珍惜亲情,关爱家人。
三、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
2. 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的勇敢和坚持精神。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生死攸关的烛光》2. 教学多媒体设备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生死攸关的烛光》b. 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主题——亲情与勇气2. 初读课文a.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b.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3. 精讲课文a. 分析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引导学生深入理解b. 讲解故事中体现的家庭亲情和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4. 案例分析a. 教师提供相关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珍惜亲情、关爱家人b. 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悟5. 小组讨论a.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故事给自己带来的启示b.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6. 课堂小结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b. 强调珍惜亲情、勇敢面对困难的重要性7. 课后作业a. 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写一篇关于亲情和勇气的感悟文章b. 教师批改作业,了解学生学习效果六、教学拓展1. 影视作品欣赏a. 教师推荐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影视作品,如《烛光里的微笑》等。
b. 学生观看影视作品,进一步感受亲情与勇气。
2. 亲情故事分享a. 学生准备亲情故事,课堂上进行分享。
b. 教师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启示,懂得珍惜亲情。
七、情感升华1. 主题班会a. 组织一次以“珍惜亲情,关爱家人”为主题的班会。
b. 学生发表自己对亲情的感悟和体会。
2. 制作亲情卡片a. 学生制作亲情卡片,表达对家人的关爱和祝福。
b. 教师收集卡片,并在适当时候分发给学生的家人。
八、实践活动1. 家庭作业a. 学生回家后,为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洗碗、扫地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案
课题生死攸关的烛光课型新授课设计者所在学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绝妙、危急、不堪设想、生死攸关”等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感受伯瑙德夫人一家三口热爱祖国临危不惧、机智勇敢与侵略者做斗争的精神。
2.学习体会通过人物的言语行动理解人物品质,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习重点目标1 学习难点目标2
学前准备教师做课件
学生
1.收集二战期间各国人民与侵略者做斗争的小故事。
2.收集在危急时刻的小故事。
流程及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修改
抓住题目,整体入手( 3分钟)
1、引语:这节课,我们
继续学习这个发生在二次世
界大战中的故事,这个故事是
——《生死攸关的烛光》,谁
来给我们大家说说主要内容
呢?
谁来说说生死攸关是何
意思?
究竟是什么样的烛光,居
然关系着人的生与死?
回顾主要内容
1.齐读课题。
2.指名说主要内容。
3.指名说:生死攸关是什么意
思。
直入重点,学习理解(20分钟)
师追问:“绝密”是什么
意思?
师出示课件句子“藏情报
的方法”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又
有什么危险呢?
过渡:确实,这样做骗过
了几次搜查,但一天晚上,屋
里突然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
危急时刻到来了……
引语:请同学们自学3—
二、直入重点,学习理解课文
内容,感情朗读
(一)了解蜡烛的重要性:为
什么这蜡烛关系着生与死呢?它
有什么特殊之处?
1.指名答:装有绝密情报。
理
解“绝密”一词。
2.蜡烛里藏有如此重要的绝密
情报,那伯瑙德夫人是怎样保管它
的呢?
3.指名答,并齐读。
4.指名答这样做的好处和危
险。
(二)学习3——7自然段,
感受人物品质。
—7自然段。
(带领学生一起读自学要求,明白做法后自学。
)
巡视、指导自学,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多关注。
教师指导学生谈感受,朗读,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学生说到那部分内容,课件就出示相关句子。
指导朗读:怎样读出情况的危急?
(语速快、强调关键词语)
面对如此危急情况,伯瑙德夫人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呢?
课件出示句子:
“情况是危急的,伯瑙德夫人知道,蜡烛燃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情报就会泄露,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
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儿女,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
“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
”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
”
学生谈到伯瑙德的机智、果断、沉着、冷静就及时板书引语:但是,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危机再一次发生了,你还从哪里感受到情况的危急?
课件出示句子。
1.齐读自学提示:
(1)默读3——7自然段,边读边勾画:用“﹏”勾出情况危急的语句,用“_”勾出描写伯瑙德夫人一家三口在面对危急情况时语言动作的句子。
(2)标注出关键词语,并批注你的感受。
(3)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勾画的语句。
(4)与同桌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
2.自学、交流。
3.指名汇报。
(1)“他们坐下后,一个少校军官从口袋中掏出一张揉皱的纸就着黯淡的灯光吃力地阅读起来。
这时,那位情报部的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后放到长官面前。
”
(2)“一旦蜡烛熄灭,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
理解“不堪设想”,将会有什么不堪设想的情况发生?(补充)(3)指名读,学生自由读,说自己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谈了体会后(感受到伯瑙德夫人的机智、冷静)带着体会自由读这句话,相互评价后再齐读。
(4)、“那位中尉又把冒着精烟的烛芯重新点燃,“晚上这么黑,多点支小蜡烛也好嘛。
”他说。
烛光摇曳着,发出微弱的光。
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这房子里最可怕的东西。
伯瑙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都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
抓住关键词语谈体会,读出情况的危急。
(指名读、齐读读)
指导朗读。
过渡,是啊,情况是如此危急,我们可以用(换词)来形容
面对更加危急的时刻,伯瑙德夫人肯定是不能再去吹灭蜡烛的,此时,谁站了出来,他是怎么做的?指名说。
指导感受雅克的沉着、勇敢
可是,师读“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声喝道:‘你不用灯就不行吗?’一手又把烛台夺回。
”
感受到雅克的从容、勇敢。
师总结,这真是“生死攸关的烛光呀!”
过渡:难道真的就只有坐等最后的时刻了吗?指名说。
指导感受杰奎琳的勇敢、机智并指导朗读。
(5)、“一旦这个情报中转站暴露,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还有哪些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再次齐读
(6)“这时候,儿子雅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
‘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房子顿时暗了下来。
”(男生读)
(7)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但在斗争的最后阶段,自己必须在场。
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最后的时刻。
——等待着蜡烛熄灭、情报暴露的时刻,“情报一旦暴露,厄运就将到来,后果将不堪设想!”还有什么不堪设想的后果?再次齐读句子。
齐读课题。
(8)抓住关键词语(娇声地、仰起小脸,高兴地、“那太好了!不过……司令官先生,今晚我的头很痛,我想睡觉了,下次您再给我讲好吗?”镇定)谈感受,同桌分角色朗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探究创新,读写结合(15分钟)
由于伯瑙德夫人一家在
危机时刻能保持沉着、冷静、
机智、勇敢,所以他们能度过
危机,想象敌人走后的情景,
写下来。
学生先同桌说。
指名说。
(听的同学注意记录
优点和缺点。
)
学生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来
写。
梳理总结,拓展升华(2分钟)
师总结全文:当杰奎琳踏
上最后一级阶梯时,蜡烛熄灭
了。
这生死攸关的烛光熄灭
了。
伯瑙德夫人一家三口在这
生死攸关的危急时刻“沉着、
冷静、机智、勇敢”地同德国
军官斗智斗勇,保全了全家人
的性命,保住了情报中转站的
安全,保全了地下工作人员的
生命安全,更保卫了祖国的安
四、感情升华,总结全文。
伯瑙德夫人一家在危急时刻
的故事让我们给了我们很多启发,
谁给我们大家说说呢?
全。
正是因为有无数的伯瑙德家庭,最后正义战胜了邪恶,第二次世界大战在1945年结束了。
板书设计
生死攸关的烛光
夫人吹熄沉着冷静儿子端起机智勇敢女儿端走热爱祖国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