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苯与甲苯精馏塔设计

合集下载

苯与甲苯的精馏塔设计

苯与甲苯的精馏塔设计

苯与甲苯的精馏塔设计苯与甲苯是常见的有机化工原料,其精馏塔设计是化工工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首先,我们需要确定设计的目标和要求。

在苯与甲苯的精馏过程中,一般的设计目标是实现高纯度的苯和甲苯产品,并且在经济效益上达到最佳。

第二步,需要进行物性参数测定和实验数据收集。

包括苯和甲苯的蒸气压、沸点、密度等物性参数,以及其在不同温度下的相平衡数据等。

接下来,可以运用精馏塔设计的经典方法,如麦凯布-塔克方法或史密斯方法,进行精馏塔的初步设计。

在初步设计中,首先确定塔顶和塔底的操作压力,即以什么方式进行冷凝和加热。

其中,冷凝方式可以通过冷凝器来进行,而加热可以通过加热器来实现。

然后,可以根据塔底的更容易凝结的成分,例如甲苯,选择合适的塔底冷凝器类型。

常见的塔底冷凝器类型包括冷却盘、冷凝卷管和冷凝器。

接下来,进行塔板的设计。

塔板的设计包括确定板间距、塔板孔径、塔板的有效蒸汽速度等参数。

这些参数对于实现塔板上液相和气相的充分搅拌、易于负荷和操作都非常重要。

在塔板设计完成后,可以进行塔塞的设计。

塔塞的设计包括塔塞的形状、大小以及布置在塔板上的位置。

塔塞的作用是增加交换效果,提高分离效果。

在塔板和塔塞设计完成后,可以进行填料的设计。

填料的设计包括填料的材料选择、填料的形状和尺寸。

填料的作用是增加表面积,提高蒸馏效率。

最后,进行精馏塔的热力学计算和模拟。

可以通过现有的化工流程模拟软件,如Aspen Plus,对精馏塔进行热力学计算和性能预测。

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在不同操作条件下,塔的性能如何,以及它能否满足设计要求。

总结起来,苯与甲苯的精馏塔设计是一项复杂且精细的工程,需要综合考虑物性参数、操作要求和经济效益等因素。

通过前期的物性参数测定和实验数据收集,结合经典的精馏塔设计方法和现代化工流程模拟软件的应用,可以设计出高效、可靠的精馏塔。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苯与甲苯精馏塔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苯与甲苯精馏塔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苯与甲苯精馏塔本文将针对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探讨苯与甲苯精馏塔的工艺设计。

一、工艺流程苯与甲苯精馏塔的工艺流程如下:苯与甲苯混合物在进入塔后,首先通过反应塔抽收制冷剂进行冷却,从而达到冷却效果,然后通过塔顶进入预分离器进行处理,将其中的气相成分与液相成分分离,剩余的液相通过进料口进入塔体,反复上升和下降,与上部的气相进行平衡沸腾,不断提高纯度,最后在顶部凝结出高纯度的甲苯。

二、设计考虑因素1.塔型塔型应根据生产规模和成本考虑。

一般而言,小型的塔型适合处理小流量、高品质的混合物,而大型的塔型则适合处理大流量、低品质的混合物。

2.动力学参数在设计苯与甲苯精馏塔时,要考虑动力学参数,如液相和气相的流速、物料的热量传递效应等等。

这些参数将直接影响塔的效率和产品品质。

3.填料和操作条件由于苯与甲苯混合物具有一定的粘度和密度差异,因此应在填料和操作条件上进行制约,以避免不同成分之间发生混合或分离出现问题。

三、设计基础1.填料设计填料是苯与甲苯精馏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决定塔效率和塔高的关键因素。

填料材料应具有良好的性能,如高效的传质、良好的气体液体接触、稳定的抗攻击性等等。

常见的填料材料有氧化铝、陶瓷、合金等。

2.除塔器设计除塔器是苯与甲苯精馏塔的一个重要设计组成部分。

它的主要作用是在塔底处收集返回的液相,防止溢出和保持塔内的可控性。

除塔器的设计应根据填料类型、流量、操作温度和压力等多个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以确保塔的正常运行。

3.塔底设计塔底是苯与甲苯精馏塔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收集精馏出的液态产品。

由于反应塔存在高温、高压等因素,因此需要考虑塔底的材料和设计。

常见的材料有碳钢、不锈钢、合金等。

此外,塔底还应配备可靠的排放和泄压装置,以确保塔的安全性。

四、结论苯与甲苯精馏塔是一种常见的化工装置,其设计应考虑多种因素,如塔型、填料、动力学参数等等。

从而确保塔的高效、稳定和可靠性。

苯甲苯精馏塔设计

苯甲苯精馏塔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常压、连续精馏塔分离苯-甲苯设计班级:化学工程系2011级1班姓名:学号:指导老师:贾鑫老师完成时间:2014年6月26日化工系常压、连续精馏塔分离苯-甲苯设计一、前言1.1设计任务及条件:泡点进料(q=1),塔顶进入全凝器,塔釜间接蒸汽加热,塔板压降:(0.5-0.7)KPa1.2物系用途及性质(1)苯的性质:摩尔质量78.11g/mol,密度0.8786 g/mL,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77,蒸汽压(26.1℃):13.33kPa,临界压力:4.92MPa,熔点278.65 K (5.51 ℃),沸点353.25 K (80.1 ℃),在水中的溶解度 0.18 g/ 100 ml 水,标准摩尔熵So(298.15K):173.26 J/mol·K,标准摩尔热容 Cpo:135.69 J/mol·K (298.15 K),闪点 -10.11℃(闭杯),自燃温度 562.22℃,结构:平面六边形,最小点火能:0.20mJ,爆炸上限(体积分数):8%,爆炸下限(体积分数):1.2%,燃烧热:3264.4kJ/mol,溶解性:微溶于水,可与乙醇、乙醚、乙酸、汽油、丙酮、四氯化碳和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互溶。

它有机化合物,是组成结构最简单的芳香烃,在常温下为一种无色、有甜味的透明液体,并具有强烈的芳香气味。

苯可燃,有毒。

苯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本身也可作为有机溶剂。

苯是一种石油化工基本原料。

苯的产量和生产的技术水平是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苯具有的环系叫苯环,是最简单的芳环。

(2)苯在工业上的用途:苯是工业上一种常用溶剂,主要用于金属脱脂。

苯有减轻爆震的作用而能作为汽油添加剂。

苯在工业上最重要的用途是做化工原料。

苯可以合成一系列苯的衍生物:苯与乙烯生成乙苯,后者可以用来生产制塑料的苯乙烯与丙烯生成乙丙烯,后者可以经乙丙苯法莱生产丙酮与制树脂和粘合剂的苯酚,制尼龙的环己烷,合成顺丁烯二酸酐,用于制作苯胺的硝基苯,用于农药的各种氯苯,合成用于生产洗涤剂和添加剂的各种烷基苯,合成氢醌、蒽醌等化工产品。

分离苯-甲苯筛板式精馏塔设计

分离苯-甲苯筛板式精馏塔设计

筛板式精馏塔设计目录第一部分概述一、设计题目 (3)二、设计任务 (3)三、设计条件 (3)四、工艺流程图 (3)第二部分工艺设计计算一、设计方案的确定 (4)二、精馏塔的物料衡算 (4)1.原料液及塔顶、塔底产品的摩尔分数 (4)2.原料液及塔顶、塔底产品的平均摩尔质量 (4)3.物料衡算原料处理量 (4)三、塔板数的确定 (4)N的求取 (4)1.理论板层数T2.实际板层数的求取 (6)四、精馏塔的工艺条件及有关物性数据的计算 (6)1.操作压力计算 (6)2.操作温度计算 (6)3.平均摩尔质量计算 (6)⑴塔顶摩尔质量计算 (6)⑵进料板平均摩尔质量计算 (6)⑶提馏段平均摩尔质量 (7)4.平均密度计算 (7)⑴气相平均密度计算 (7)⑵液相平均密度计算 (7)5.液相平均表面张力计算 (7)⑴塔顶液相平均表面张力计算 (7)⑵进料板液相平均表面张力计算 (7)6.液相平均粘度计算 (8)⑴塔顶液相平均粘度计算 (8)⑵进料板液相平均粘度计算 (8)五、精馏塔的塔体工艺尺寸计算 (8)1.塔径的计算 (8)2.精馏塔有效高度计算 (9)六、塔板主要工艺尺寸的计算 (9)1.溢流装置计算 (9)l (9)⑴堰长Wh (9)⑵溢流堰高度W⑶弓形降液管宽度d W 和截面积f A ..........................9 2.塔板布置....................................................................................................9 ⑴塔板的分块.............................................9 ⑵边缘区宽度确定.........................................9 ⑶ 开孔区面积计算........................................9 ⑷筛孔计算及其排列 (10)七、筛板的流体力学验算 (11)1.塔板压降....................................................................................................11 ⑴干板阻力c h 计算........................................11 ⑵气体通过液层的阻力L h 计算..............................11 ⑶液体表面张力的阻力 h 计算..............................11 2.液面落差...................................................................................................12 3.液沫夹带...................................................................................................12 4.漏液...........................................................................................................12 5.液泛.. (12)八、塔板负荷性能图 (13)1.漏液线.......................................................................................................13 2.液沫夹带线...............................................................................................13 3.液相负荷下限线.......................................................................................14 4.液相负荷上限线.......................................................................................14 5.液泛线.......................................................................................................14 九、设计一览表.. (16)十、参考文献 (17)第一部分 概述一、设计题目:筛板式精馏塔设计二、设计任务:在一常压操作的连续精馏塔内分离苯—甲苯混合物。

苯和甲苯精馏塔课程设计

苯和甲苯精馏塔课程设计

苯和甲苯精馏塔课程设计一、引言在化工工艺中,精馏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用于将混合物中的不同组分分离。

在本课程设计中,我们将研究苯(C6H6)和甲苯(C7H8)的精馏过程。

苯和甲苯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许多工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苯和甲苯精馏塔进行课程设计:1.塔板设计2.塔顶和塔底的操作条件3.塔的热力设计4.塔的操作优化二、塔板设计苯和甲苯的分离需要高效的塔板设计。

塔板是精馏塔中的一个关键部件,用于增加气液接触面积,实现组分的分离。

在塔板设计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塔板间距:塔板间距的选择应考虑到塔内液相流动的良好性,通常为0.5-1.0米。

2.塔板孔径:塔板孔径的选择需要满足固液分离要求,并尽可能减小液体在孔中的停留时间。

通常为2-5毫米。

3.塔板孔位:塔板孔位的布置应使液体能均匀地流过塔板,并实现气液混合。

常见的孔位布置有正交孔位和方孔位。

4.塔板活性高度:塔板活性高度的选择应满足组分分离的要求,并考虑到不同塔板间液位的变化。

三、塔顶和塔底的操作条件在塔顶和塔底的操作条件设计中,我们需要确定适当的温度和压力,以便实现苯和甲苯的分离。

1.塔顶:在塔顶,通过降低温度和增加压力,可以将甲苯从苯中分离出来。

一般情况下,塔顶的温度应低于塔底的温度,以保证甲苯的净蒸发。

同时,通过适当的塔顶压力调节,可以控制甲苯的回流比例。

2.塔底:在塔底,苯和甲苯的混合物会进行分馏。

通过增加温度和降低压力,可以将苯从甲苯中分离出来。

塔底的温度应高于塔顶的温度,以保证苯的净蒸发。

同时,通过适当的塔底压力调节,可以控制苯的回流比例。

四、塔的热力设计塔的热力设计是保证苯和甲苯精馏效果的关键。

在热力设计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热稳定性:苯和甲苯在精馏塔中的热稳定性要求较高,避免产生不稳定的产物,影响产品质量。

2.能量平衡:通过热交换器对塔内液体和气体进行能量平衡,提高塔的热效率。

3.冷却方式:选择合适的冷却方式,如水冷却或气冷却,以控制塔顶和塔底的温度。

苯-甲苯分离精馏塔设计

苯-甲苯分离精馏塔设计

摘要在化工生产中,精馏是最常用的单元操作,,是分离均相液体混合物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塔设备一般分为级间接触式和连续接触式两大类。

前者的代表是板式塔,后者的代表则为填料塔。

70年代初能源危机的出现,突出了节能问题。

随着石油化工的发展,填料塔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此后的20多年间,填料塔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涌现出不少高效填料与新型塔。

苯和甲苯的分离对于工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苯甲苯精馏塔第一章文献综述1.1苯1.1.1苯的来源工业上大量的苯主要由重整汽油及裂解汽油生产,甲苯歧化、烷基苯脱烷基等过程也是苯重要的工业来源,由煤焦化副产提供的苯占的比例已经很小。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苯供应情况各不相同:美国主要从重整汽油中获得;西欧主要来自裂解汽油;中国则主要由重整汽油及炼焦副产品生产。

由重整汽油及裂解汽油分离苯在石脑油经催化重整所得的重整汽油中,约含苯6%(质量),用液-液萃取法将重整汽油中芳烃分出,再精馏得到苯、甲苯、二甲苯。

由烃类裂解得到的裂解汽油中,苯含量最高可达40%(质量),工业上也用液-液萃取的方法从中抽提芳烃,然后精馏得苯等芳烃组分,但萃取前需先用催化加氢方法除去裂解汽油中的烯烃及含硫化合物等杂质。

(见芳烃抽提)脱烷基制苯所用烷基苯可以是甲苯、二甲苯或多烷基苯,由芳烃的供需平衡决定。

烷基苯脱烷基工艺可分为催化脱烷基法和热脱烷基法。

催化脱烷基法反应温度500~650℃,压力3.0~7.0MPa,用负载于氧化铝上的铬、钴或钼系催化剂,特点是能耗低,但因催化剂易结焦,需有较大的氢/烷基苯比,俗称氢油比。

此外,还要求原料中非芳烃含量不能太高。

热脱烷基法允许原料中非芳烃含量较高,反应温度比催化脱烷基法高约100~200℃,压力为3.0~10.0MPa,特点是操作比较简单,但能耗大、反应器材料要求高。

两种脱烷基法流程十分相似(图2),其主要差异只是在反应器构造上。

原料与氢混合加热后进入反应器。

反应后,混合物经冷却进入气液分离器,分出氢气等气相物料。

苯和甲苯精馏塔课程设计

苯和甲苯精馏塔课程设计

苯和甲苯精馏塔课程设计简介本文旨在介绍苯和甲苯精馏塔的设计方案。

苯和甲苯是工业上重要的有机化学物质,它们的精馏分离是工业上的常见操作。

本文将介绍苯和甲苯的物性参数、塔设计流程以及模拟计算过程。

物性参数苯的密度为 1.045g/cm³,沸点为80.1℃,甲苯的密度为0.867g/cm³,沸点为139.1℃。

对于本设计,需要知道苯和甲苯的汽液平衡常数和相对挥发度。

汽液平衡常数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液相和气相中物质浓度的比例关系,它是塔设计的关键参数。

相对挥发度则是指两种组分在液相中的蒸气压比值,是计算汽液平衡常数的必要参数。

塔设计流程苯和甲苯的精馏分离可以采用塔式设备,它是一种常见的分离设备。

塔设计的流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进料组成和塔顶组成。

这是塔设计的基础,进料组成和塔顶组成决定了塔的操作条件和输出产品的质量。

2. 估算塔的理论板数。

理论板数是指在理想状态下,需要多少个塔板才能完成分离。

估算理论板数是塔设计的关键步骤,它涉及物性参数和操作条件。

3. 选择填料类型和填料高度。

填料是塔内部的一种结构,它能够增加液相和气相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精馏效率。

填料的选择和高度决定了塔的性能。

4. 确定塔的尺寸。

塔的尺寸包括直径、高度和塔板间距等参数。

这些参数是根据填料类型、操作条件和理论板数等因素来确定的。

5. 进行塔的模拟计算。

模拟计算是为了验证前面步骤中的估算和选择是否正确。

模拟计算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或实验来进行。

模拟计算苯和甲苯的精馏塔设计需要进行模拟计算,以验证前面步骤中的估算和选择是否正确。

模拟计算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或实验来进行。

在计算机程序中,可以采用化工流程模拟软件来进行塔设计。

这些软件可以模拟塔的运行过程,包括传热、传质和反应等过程。

通过这些软件,可以得到塔的操作条件和输出结果。

在实验中,可以采用塔的模型进行实验。

塔的模型是一种缩小的实验装置,它可以模拟塔的运行过程。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苯与甲苯精馏塔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苯与甲苯精馏塔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苯与甲苯精馏塔简介本文主要探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中的苯与甲苯精馏塔。

通过对苯和甲苯进行精馏分离,我们可以获得纯度较高的苯和甲苯产品。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1.背景和目的2.设计流程3.塔设计4.精馏原理5.实验操作6.结果和讨论背景和目的苯和甲苯是常用的工业化学品,广泛应用于加工、涂料、塑料等行业。

苯和甲苯在某些工艺中需要纯度较高,因此需要进行精馏分离。

本课程设计旨在设计一个能有效分离苯和甲苯的精馏塔。

设计流程为了设计一个合适的苯与甲苯精馏塔,我们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原料2.确定塔的类型和结构3.进行塔的热力学计算4.进行实验验证塔设计塔是精馏过程中最关键的组件之一,它可以通过蒸汽冷凝回收馏分。

在苯和甲苯的精馏中,一般采用板式塔。

塔类型在板式塔中,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塔类型,如:•始料塔•落料塔•浓差塔•强化塔塔结构塔的结构包括:1.塔筒:用于装载填料或板2.助塔装置:用于改善塔内气液分布精馏原理精馏是利用不同物质的沸点差异进行分离的过程。

在苯与甲苯的精馏过程中,由于苯和甲苯的沸点差异较大,可以有效地进行分离。

实验操作进行苯与甲苯精馏的实验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操作步骤:1.准备好实验所需设备和试剂2.开启冷却水,确保设备冷却3.将苯和甲苯加入精馏塔中4.开启加热源,控制温度5.收集馏出的苯和甲苯样品结果和讨论通过实验操作,我们可以得到苯和甲苯的纯度和收率。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评估精馏塔的效果,并对塔的设计进行改进。

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我们要求学生深入了解苯与甲苯的精馏原理,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此外,在设计塔的结构和操作过程时,也需要考虑到实际工业生产的要求。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化工原理,还能够培养实验操作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这对于他们将来的工作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起来,本文对苯与甲苯精馏塔的设计和实验操作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从背景和目的到实验结果和讨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指导,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 = 25.58kmol / h
式中 F------原料液流量 D------塔顶产品量 W------塔底产品量
1.2 理论塔板的计算
(1)由手册查得苯一甲苯物系的气液平衡数据 表 1 苯与甲苯汽液平衡数据
温度℃ 液相 x 气相 y
110.6 0 0
106.1 0.088 0.212
102.2 0.2 0.37
一、流程图的选择
图 1 工艺流程图 本设计任务为分离苯一甲苯混合物。由于对物料没有特殊的要求,可以在常 压下操作。对于二元混合物的分离,应采用连续精馏流程。设计中采用泡点进料, 将原料液通过预热器加热至泡点后送人精馏塔内。塔顶上升蒸气采用全凝器冷 凝,冷凝液在泡点下一部分回流至塔内,其余部分经产品冷却器冷却后送至储罐。 该物系属易分离物系,最小回流比较小,故操作回流比取最小回流比的 1.5 倍。 塔底设置再沸器采用间接蒸汽加热,塔底产品经冷却后送至储罐。
四、设计要求
1
1、设计程序简练清楚,结果准确并有汇总表。 2、计算公式、图表正确并注明来源,符号和单位要统一。 五、设计时间:二周 注意事项: 1、写出详细计算步骤,并注明选用数据的来源; 2、每项设计结束后,列出计算结果明细表 3、图、表分别按顺序编号 4、按规定的时间进行设计,并按时完成任务
2
3
二、塔板的工艺设计
1.1 精馏塔全塔物料衡算
年处理量为 26000t
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据得
26000000 ms = 300× 24 = 3611.11 ≈ 3620kg / h
M A = 78.11kg / kmol
M B = 92.13kg / kmol (1)原料液及塔顶、塔底产品的摩尔分率
则由公式
xA
塔底釜液中苯含量不高于 0.2%
4、操作压力: 常压 101.325Kpa 操作
塔顶表压 4Kpa
单板压降≤0.7Kpa
5、回流比: R=(1.1~2.0)Rmin 由设计者自选 6、塔顶采用全凝器泡点回流
7、塔釜采用间接饱和水蒸气加热
8、全塔效率为 0.6
三、设计内容 (一)工艺设计
1、选择工艺流程,要求画出工艺流程 2、精馏工艺计算 (1)物料衡算确定各物料流量和组成; (2)经济核算确定适宜的回流比; (3)精馏塔实际塔板数。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分离苯—甲苯混合液的浮阀板式精馏塔工艺设计
二、原始数据及条件
1、生产能力:年处理量苯-甲苯混合液 26000 吨(开工率 300 天/年)
2、原 料:苯的含量为 35%(质量分数,下同)
进料热状况由设计者自选 泡点进料
3、分离要求:塔顶馏出液中苯含量不低于 99.8%
用适宜回流比通过逐板计算,得到全塔理论塔板数以及精馏段和提馏段各 自的理论塔板数。然后根据全塔效率求得全塔、精馏段、提馏段的实际塔 板数,确定加料板的位置。 (二)精馏塔设备设计 1、塔和塔板主要工艺结构的设计计算 2、塔内流体力学性能的设计计算; 3、绘制塔板负荷性能图。画出精馏段和提馏段某块的负荷性能图
5
所以 Rmin = xd − yq = 0.998 − 0.608 = 0.639 Rmin +1 xd − x f 0.998 − 0.388
解得 Rmin = 1.77 取操作回流比为 R = 1.5Rmin = 2.66
(3)精馏塔的气液相负荷
L = RD = 43.04kmol / h = 0.012kmol / h
1.1 精馏塔全塔物料衡算........................................................................................................ 4 1.2 理论塔板的计算................................................................................................................ 5 1.3 塔工艺条件及有关物性数据计算.................................................................................... 7 1.4 塔径的初步设计.............................................................................................................. 12 1.5 溢流装置.......................................................................................................................... 14 1.6 塔板布置及浮阀数目与排列.......................................................................................... 16 1.7 塔板的流体力学计算...................................................................................................... 18 1.8 淹塔.................................................................................................................................. 19 1.9 物沫夹带.......................................................................................................................... 20 1.10 塔板负荷性能图............................................................................................................ 21 三、塔附件设计............................................................................................................................. 24 2.1 接管.................................................................................................................................. 24 2.2 裙座.................................................................................................................................. 25 2.3 人孔.................................................................................................................................. 26 2.4 筒体与封头...................................................................................................................... 26 2.5 塔高(不包括除沫器).................................................................................................. 26 四、附属设备设计 ......................................................................................................................... 26 3.1 冷凝器的选择.................................................................................................................. 26 3.2 再沸器的选择.................................................................................................................. 30 设计结果汇总................................................................................................................................. 35 设计感想......................................................................................................................................... 37
=
aA
/
aA MA
/MA + aB /
MB
已知 a f = 0.35 , ad = 0.998 , aw = 0.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