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忘的规律
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

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
从中我们可以发现:遗忘速度最快的区段是20分钟、1小时、24小时,分别遗忘42%、56%、66%;2—31天遗忘率稳定在72%—79%之间;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等。
通过分析,显而易见,复习的最佳时间是记材料后的1—24小时,最晚不超过2天,在这个区段内稍加复习即可恢复记忆。
过了这个区段因已遗忘了材料的72%以上,所以复习起来就“事倍功半”。
我们在复习功课时,有时感觉碰到的好像是新知识似的,这就是因为复习的间隔太长了的缘故。
今后我们要有意识的运用这一规律,切莫以为什么时间复习都一样。
睡前醒后——记忆的黄金时段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特别是识记后48小时之内,遗忘率高达到72%,所以不能认为隔几小时与隔几天复习是一回事,应及时复习,间隔一般不超过2天。
简述遗忘的规律

简述遗忘的规律
遗忘是指在一段时间后,人们逐渐失去对事物的记忆或能力的过程。
遗忘有一定的规律,总结如下:
1. 遗忘曲线:记忆的遗忘速度不是均匀的,遵循遗忘曲线。
在学习后的第一天,大约会遗忘40%的内容,一周后遗忘率可达70%左右,一个月后可达90%以上。
2. 遗忘与记忆强度有关:记忆强度越高,遗忘速度越慢,记忆强度越弱,遗忘速度越快。
3. 遗忘与重复有关:适当的重复可以增强记忆,并延缓遗忘速度。
短时间内多次重复是非常有效的记忆方法。
4. 遗忘与睡眠有关:睡眠对记忆的巩固和强化有很大的帮助。
睡眠不足会影响记忆的保存和提取。
5. 遗忘与情境有关:情境重现可以帮助恢复记忆。
在学习时创造一个与考试时相似的情境,可以帮助记忆的存储和提取。
6. 遗忘与时间有关:时间越短,遗忘越慢。
如果在学习后不久进行回忆练习,可以延缓遗忘速度。
综上所述,遗忘是一个自然的现象,但通过合理的记忆和复习方法,可以延缓遗忘速度,使我们更好地保持记忆。
- 1 -。
简述遗忘的规律及其遗忘的原因。

遗忘的规律是: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的呈负加速型。
遗忘的理论解释有以下四种:(1)痕迹衰退说。
遗忘是由于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衰退以至最后消失的结果。
(2)干扰说。
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即某一信息之所以不能提取是因为学习和回忆之间出现暂时抑制一旦抑制被解除记忆也就可以得到恢复。
(3)同化说。
遗忘就其实质来说是知识的组织和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
人们遗忘的往往是一些被较为高级的观念所替代的低级的观念从而减轻了记忆的负担。
这是一种积极的遗忘。
(4)动机说。
这一理论认为遗忘是因为我们不想记而将一些记忆信息排除在意识之外遗忘不是保持的消失而是记忆被压抑故这种理论也叫压抑理论。
遗忘的规律是: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的,呈负加速型。
遗忘的理论解释有以下四种:(1)痕迹衰退说。
遗忘是由于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衰退以至最后消失的结果。
(2)干扰说。
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即某一信息之所以不能提取,是因为学习和回忆之间出现暂时抑制,一旦抑制被解除,记忆也就可以得到恢复。
(3)同化说。
遗忘就其实质来说,是知识的组织和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
人们遗忘的往往是一些被较为高级的观念所替代的低级的观念,从而减轻了记忆的负担。
这是一种积极的遗忘。
(4)动机说。
这一理论认为,遗忘是因为我们不想记,而将一些记忆信息排除在意识之外,遗忘不是保持的消失而是记忆被压抑,故这种理论也叫压抑理论。
记忆遗忘的规律是先慢后快

记忆遗忘的规律是先慢后快
记忆遗忘的规律是先慢后快说法错误。
遗忘的过程是先快后慢,艾宾浩斯是发现记忆遗忘规律的第一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说明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之后逐渐减慢。
艾宾浩斯对记忆研究的主要贡献之一是对记忆的保持规律作了重要研究,并绘制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记忆是人脑对经验过事物的识记、保持、再现或再认,是进行思维、想象等高级心理活动的基础。
记忆的基本过程:由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三个环节组成,其中识记是记忆过程的开端。
关于遗忘规律的教学例子

关于遗忘规律的教学例子标题:探索遗忘规律:以学习外语为例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遗忘的规律。
2. 让学生掌握如何根据遗忘规律进行有效的复习。
3. 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教学内容:一、导入1. 通过一个关于小王学习英语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小王在英语学习上花费了很多时间,但总是记不住单词,这是怎么回事呢?2. 引导学生认识到,这可能是由于我们大脑的遗忘规律导致的。
那么,什么是遗忘规律?它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学习的?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二、遗忘的规律1.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描述了学习后不同时间点的遗忘情况。
曲线显示,学习后的最初一段时间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减慢。
2. 先多后少:这意味着我们最初遗忘的内容最多,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内容逐渐减少。
3. 先快后慢:表示遗忘的速度最初很快,然后逐渐减慢。
三、如何应对遗忘规律1. 及时复习:根据遗忘规律,我们需要在学习后的短时间内进行复习,以巩固记忆。
2. 定期复习: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需要不断重复复习,以对抗遗忘。
3. 科学记忆方法:如利用记忆技巧(如联想记忆法)来帮助记忆,或使用外部工具(如闪卡、记忆宫殿等)来辅助记忆。
四、活动体验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讨论如何应对遗忘。
2. 学习计划制定: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包括学习时间和复习时间。
3. 实验观察:让学生在一段时间内按照学习计划学习,观察学习效果,并与之前的经验进行比较。
五、总结与作业1.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遗忘规律的重要性和应对方法。
2. 作业:要求学生按照学习计划持续学习一段时间,记录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验。
简述艾宾浩斯遗忘规律

简述艾宾浩斯遗忘规律艾宾浩斯遗忘规律是20世纪初由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的一种记忆规律,其主要内容是记忆的物理性行为受到遗忘的控制,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记忆的遗忘程度也随之增加。
即通常称之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艾宾浩斯曲线表明,一段时间后,人们的记忆也就是说它们将愈加模糊,最终消失。
另外,曲线还暗示,记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是一次性地在长期内被完全抑制。
它表明,遗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长时段内记忆的程度慢慢减弱,而几个短暂的复习可以抑制遗忘的发展。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实验及其结论背后的机制是记忆的重新编码,也称为记忆的结构调整。
重新编码指的是记忆过程中对原始记忆内容进行重新整理,以便今后能更容易地检索特定信息。
这种重新编码的能力一般很强,因此可以有效抵抗遗忘。
但是,由于外界环境的变化,以及自我焦虑等心理状态,记忆重新编码的能力也会变得越来越弱,令人有被遗忘的危险。
因此,对记忆重新编码的弱化,也是造成记忆遗忘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记忆的遗忘过程是由一些化学反应,包括衰老、损坏、破坏等,所引起的。
当记忆内容在大脑中传播时,大脑的神经元会产生化学反应,进而产生新的记忆,而原记忆会随着这些化学反应而衰减。
此外,记忆的遗忘还受到其他有关因素的影响,如脑损伤、外界干扰、以及内心情感状态等。
当这些干扰因素改变时,记忆会明显减弱,最终消失不见。
总结起来,艾宾浩斯遗忘规律是指:记忆随着时间流逝而衰减,最终消失;记忆的衰减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记忆的衰减受到外界环境变化,内心情感状态,以及脑损伤等影响;而重新编码(记忆的结构调整)是抵抗遗忘的一个方法;记忆的遗忘过程由一些化学反应引起,以及由外界因素引起的重新编码和弱化,都是造成记忆遗忘的原因。
艾宾浩斯遗忘规律研究在现代心理学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由此可以看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概念深刻,可以指导我们更有效地学习。
记忆的衰减可以通过准确的平衡来缓解或避免。
比如,我们可以给记忆延长存在的时间,多加重视它的重要性,在学习时有心无力的时候就多充电,给记忆多加复习和练习,加深自己对它的印象和理解,减少学习材料的繁杂,让记忆变得更加精准并且更全面,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抵抗遗忘,在学习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简述艾宾浩斯遗忘规律及影响因素

简述艾宾浩斯遗忘规律及影响因素
一、遗忘规律
艾宾浩斯通过实验发现学习者随着时间的推移,所记忆内容的保持率会发生不均匀的变化,并由此得出了遗忘规律:
1.遗忘进程先快后慢,呈负加速。
(最重要的一条规律)
2.遗忘在学习结束之后立即发生。
3.遗忘到一定程度以后几乎不再遗忘。
4.遗忘进程在学习后,初期的20分钟进展最快。
5.一般情况下,最先遗忘的是对学生没有重要意义、不感兴趣的内容。
二、影响因素
1.时间因素:艾宾浩斯认为,遗忘与时间因素密切相关。
随着时间的推
移,大脑中的记忆痕迹会逐渐淡化,从而导致遗忘。
因此,及时复习
和巩固所学内容对于防止遗忘至关重要。
2.学习材料的性质:学习材料的性质也会影响遗忘的速度。
一般来说,
无意义的、抽象的材料更容易被遗忘,而有意义的、形象生动的材料
则更容易被记住。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尽量将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
相联系,使其具有实际意义,有助于减少遗忘。
3.学习程度:学习程度也是影响遗忘的一个重要因素。
过度学习(即超
过刚能背诵的程度继续学习)可以降低遗忘的速度,因为过度学习有助于加强大脑中的记忆痕迹。
然而,过度学习并不意味着无限制地重复学习,过度学习可能会导致学习疲劳和效率低下。
4.复习方法:复习方法对于防止遗忘同样重要。
合理的复习计划和方法
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巩固所学内容,减少遗忘。
例如,采用分散复习的方式(即在不同时间点进行复习)比集中复习更有效,因为分散复习可以降低大脑的负担,提高记忆效果。
简述遗忘的规律

简述遗忘的规律
遗忘是人类学习的自然现象,其规律也被不断地研究与探讨。
遗忘的规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遗忘曲线:遗忘是呈现一定曲线的,刚学习时遗忘得快,过了一定时间后遗忘的速度就会变慢。
这就是遗忘曲线,其曲线呈现的是指数衰减曲线。
2. 遗忘时间:学习的内容与材料对遗忘的速度也有影响,对容易遗忘的材料,就需要更加用心地学习,以便延缓遗忘的时间。
3. 遗忘幅度:遗忘的幅度也因人而异,针对不同的内容,不同的人也会表现出不同的遗忘幅度。
有些人只需少量的复习就可以保持所学内容的记忆,而有些人则需要更多的复习。
4. 复习间隔:复习的间隔也对遗忘有影响,合理的复习间隔可以延缓遗忘的速度,加深内容的印象与记忆。
综上所述,要想有效地避免或延缓遗忘,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遗忘规律,采用合理的学习方法和复习策略,以便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艾宾浩斯之后,人们还做了大量的类似实验,对记 忆材料的性质和数量、学习的程度、材料的序列等对 记忆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特别是人们运用有意义材料 像概念、诗歌、散文、课文等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 表明:有意义材料比无意义材料遗忘得要慢。
遗忘的理论解释
痕 迹 衰 退 说
干 扰 说 同 化 说 动 机 说
动机说
动机遗忘理论认为,遗忘是学习者不想记,而将一些记忆 信息排斥在意识之外。该理论是最早是弗洛伊德根据他对 精神病人的的观察结果提出来的,他称之为压抑说。他认 为人们之说以往往趋于遗忘那些特别令人不快的事情,是 由于这些记忆内容被沉入下意识中去了,或者说,是被压 抑住了。被压抑的事情太多,就会产生心理障碍。动机对 遗忘有一定的影响,但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主要还是 对心理障碍者的观察,动机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干扰说的缺陷
干扰说解释不了,为什么某一领域的知识 掌握得越多,这一方面的记忆就越好。如 果按干扰说,知识越多,干扰就会越多记 忆也就应该差了。这就是干扰说的局限性。
同化说
这种学说是奥苏伯尔根据其同化理论所提出的对遗忘 原因的解释。他曾经指出,遗忘是知识的组织和认知 结构简化的过程。 他提出,有两种遗忘:一是积极的遗忘,即当我们学 习了较高级的概念与规则之后,用其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低级的观念, 使低级的观念遗忘,从而简化了认识并减轻 了记忆 负担;二是消极的遗忘,即由于原有的知识结构不稳 定,或者由于新旧知识辨析不清楚,就有可能用原有 的观念来代替表面上相同但是只不同的新观念,从而 出现记忆错误。这是消极的遗忘,教学中应予以避免。
影响遗忘的因素对第二语言教学的启示
遗忘的规律启示我们,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对 已识记的材料应赶在遗忘以前迅速地、及时 地进行巩固、复习、重现和运用,并且要经常 复习,复习的间距由短拉长。
影响遗忘的因素
2.识记的内容 从识记的内容来看,有意义的内容的识记比 无意义内容的识记遗忘得慢;熟悉的材料、 难易程度适合的材料比生疏材料遗忘得慢; 学习者感兴趣、所需要的内容比不感兴趣、 不需要的内容遗忘地慢。
干扰说
干扰说认为,虽然人们的遗忘随时间的延长而发 生,但遗忘的发生不是由于记忆痕迹的消退,而 是由于人们在一种学习之后接下来又去从事其他 的学习任务。这种理论认为,在长时记忆中信息 的相互干扰时造成遗忘的原因。这种干扰会使记 忆相互重叠、掩盖,甚至出现变形。人们在某时 期所学习的材料或所获得的信息之间会发生相互 影响,正是这种影响造成了遗忘的发生。支持干 扰理论的是实验是倒摄抑制和前摄抑制。
干扰说
为了防止这两类抑制的作用,第二语言教学中尽可能把近 似的材料分隔开学习。一篇学习材料的中间部分因为受到 前后两种抑制的影响总比材料的开始部分或结尾部分更难 保持记忆。还有人认为清晨和临睡前学习,有利于减少前 摄抑制和倒摄抑制,这主要是因为它们分别避免了先前的 学习材料和后来的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干扰理论还提醒我们,每次学习的材料不应太多,内容也 不要太相似。
影响遗忘的因素
1.识记的时间 2.识记的内容 3.识记的数量 4.识记的程度
5.识记的方式
影响遗忘的因素
1.识记的时间
从识记的时间来看,遗忘的进程并不是 均衡的。在识记最初时间遗忘的很快, 识记后的一小时遗忘率就达56%,以后就 逐渐放慢,31天后遗忘率达79%,到一 定程度就不再遗忘。这就是德国著名心 理学家、记忆与遗忘现象实验研究的创 始人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
因此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应鼓励学习者采用 “过度学习”的策略。
影响遗忘的因素
5.识记的方式 从识记的方式来看,信息如果结合一定的情 境并通过视觉、听觉、动觉多通道输入,比 孤立地呈现、只凭视觉或听觉的单通道输入, 遗忘要慢得多
影响遗忘的因素对第二语言教学的启示
第二语言教学要充分利用情景,多采用实 物、图片或多媒体以加强形象化教学,并 调动视觉、听觉、动觉多种感官,增强记 忆能力
同化说
同化说认为在有意义学习中,新旧知识之间通过相互作 用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新知识同化到原有 的认知结构之中,人们长时记忆中储存的不是零碎的知 识,而是经过转换的较为一般性的观念结构。人们遗忘 的往往是一些被较为高级的观念所替代的低一级的观念, 从而减轻了记忆的负担。显然,同化说这里所指的是一 种积极的遗忘,它充分说明了人们在记忆中的积极能动 性。人们为了使一些重要的适用范围广泛的观念更好地 得到保存,会主动地对所学知识进行加工,使其同化到 自己认知结构的某个部分。这种理论与有意义学习材料 的学习中具体事实比较容易遗忘,而一般概念和原理不 容易遗忘的情况相符合。
影响遗忘的因素对第二语言教学的启示
这就启示我们,第二语言教材应当从学生的 需要出发,形象生动、能引起学生兴趣,难 易适度。同时要注意合理安排识记材料,对 整篇材料应当采取整体部分综合记忆的方法: 先整体理解,然后对部分进行分析识记并注 意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最后再综合进行整 篇的识记。要特别对材料中间部分的识记。
痕迹衰退说
用这种理论解释遗忘比较直观,但它并非能解释所有的 事实。如但不能解释为什么有些材料更容易遗忘,如有 时人们回忆不起来一个很熟悉的名字或一段往事,但在 特定的情景中,又轻而易举地回忆起来了;有时候人们 在清醒时想不起来的事情,在睡眠或催眠状态中却很清 楚。因此,这种理论受到其他理论的挑战。一般认为, 这种衰退可能发生在记忆的初期,痕迹衰退说至今仍被 人认为是导致遗忘的原因之一。
干扰说
干扰信息保持的因素有两类: 一类是前边的学习活动对现在的记忆的保持所产生的影响, 称为前摄抑制,也就是旧的记忆干扰新的记忆 另一类是后边的学习活动对现在的记忆保持所产生的影响 称为倒摄抑制,也就是后边的新的记忆干扰旧的记忆。
实验证明:两种学习活动的内容或材料完全相同或完全不 相同时,不会引起抑制;只有当二者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 处时才产生因内容类似而引起的抑制,特别是相同与不同 各占一半的时候,引起的抑制最大。有关前摄抑制和倒摄 抑制的实验研究揭示了学习材料之间的干扰是遗忘发生的 原因之一。
痕迹衰退说
痕迹衰退说。这是对遗忘原因的古老解释,这种理论起 源于亚里士多德,由桑代克进一步发展。桑代克在“练 习律”中提出练习则使刺激反应联结力量加强,反之减 弱,实际上就是用痕迹消退说解释遗忘过程。 他们认为人们在学习时神经活动引起大脑产生某种变化, 并留下各种痕迹,亦即记忆痕迹。这些记忆痕迹会随着 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消退。如同照片一样,随着时间延长 就会逐渐变黄而模糊不清。假若在学习之后一直不进行 练习,已有的记忆痕迹就会淡化。而只有通过不断的练 习,这种学习所留下的记忆痕迹才能继续保持。
谢谢观赏 Thank You
1314组
郭沣仪 李艳飞 杨晶 欧阳菊子 陈梦诗 胡安婷
影响遗忘的因素
3.识记的数量
从识记的数量来看,识记的数量越大,遗忘得越多即 使是有意义的材料,当实际数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也 会遗忘得很快
影响遗忘的因素对第二语言教学的启示
因此在第二语言教材中要掌握好“量”的 因素。每课内容要适量,采取分散识记的 原则,每次识记的材料不宜过多,复习也 应采取分散的方式。
学习过程中记忆与遗忘的特点
1.知识的学习是有一个遗忘的过程的。 2.遗忘遵循“先快后慢”的原则,在 刚结束学习的第一天,遗忘的速度最 快。 3.之后,遗忘的速度会减慢,最后保 持一定量。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启示
1.学习要注重预习 2.提高上课效率 3.学习要注意力集中,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4.采取有效复习方式 (1)及时复习(当天) (2)经常复习 (3)阅读复习与回忆复习相结合
遗 忘 的 规 律 1314
什么是遗忘
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与回 忆,或者错误的再认与回忆。 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看,就是 储存的信息不能正确地提取出 来。
遗忘的分类
部 分 遗 忘
完 全 遗 忘 暂 时 遗 忘 永 久 遗 忘
暂时遗忘
是指识记过的内容一时不能再认或 再现,但在一定条件下还可恢复。
有的学者研究发现,人大脑的神经 细胞现在被利用的才占总数的4%, 也就是说大脑96%尚未利用。因此 通过科学训练提高记记忆是大有潜 力的。
记忆小贴士
---简化数据及分开步骤来学习和记忆 ----将新数据和旧知识联系﹐也可把 事物影像代并加上联想 ----记数字时﹐将连串数字分组﹐会 更容易接收 ----把事物分门别类﹐将相似或相同 的东西归纳在同一组 ----多留心周围事物﹐将有用资料记 下 ----善用辅助工具如工作清单、时间 表、录音机等
如一时想不起哪个字是怎么写的, 或者话到嘴边却说不出来,但是过 一段时间就能想起。
永久遗忘
已经识记过的内容不经复习就不可能 恢复记忆。
比如,现在你可能想不起高中学过的 化学方程式和物理定律,你也可能想 不起如何解答这些复杂的数学问题了。
艾宾浩斯曲线
心理学史上最早对遗忘问题进行系统的实验 研究的是著名的记忆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他 用无意义音节(由若干音节字母组成、能够 读出、但无内容意义即不是词的音节)作记 忆材料,用节省法计算保持和遗忘的数量, 研究了遗忘的进程和规律,并根据他的实验 结果绘成描述遗忘进程的曲线,即著名的艾 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影响遗忘的因素
4.识记的程度
从识记的程度来看,一定的范围内识记的程度 越高,遗忘越少。如果把超过刚能白送的程度 的继续学习称为“过度”学习,那么过度学习 达150%时遗忘最少。如10分钟的保持效果最 好。低于这一限度,记忆效果就会下降;而超 过这一限度,记忆效果也不继续上升,成为无 效劳动。
影响遗忘的因素对第二语言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