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理学教案

合集下载

临床药理学实验教学设计

临床药理学实验教学设计
根据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评价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分析能 力。
实验报告质量
综合考虑报告的完整性、规范性、创新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
学生自我评价与反思
01
学生对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表 现进行客观评价,包括实验技 能、团队协作、问题解决能力 等方面。
02
学生需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 题和困难进行反思,提出改进 措施。
在实验教学中融入理论教学,帮助学生理解 实验原理和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技术,如PPT、视频等,提高教 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分析教学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提 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互动式教学方法
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和交流。
03
实验教学资源与保障
临床药理学实验教学设计
汇报人:XX 2024-01-27
• 实验教学目标与要求 • 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 • 实验教学资源与保障 • 实验教学过程与实施 • 实验教学评价与反馈
01
实验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
01
掌握临床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 、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02
熟悉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了解药物的相互作用
实验步骤演示
教师演示实验操作步骤, 强调关键操作点和注意事 项。
安全规范说明
介绍实验室安全规范和应 急处理措施,确保学生实 验过程中的安全。
学生实验操作与记录
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人数适中,确保每个学 生都能参与实验操作。
操作规范指导
教师在学生实验过程中给予操作规范指导,及时 纠正错误操作。
03
鼓励学生分享实验经验和心得 ,促进交流和学习。

10级临床专业药理学教案讲解

10级临床专业药理学教案讲解

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师课时授课计划(教案)课程:药理学授课专业及班级:11级临床1、2、3、4、5班授课人:黄福荣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师课时授课计划(教案)课程:药理学授课专业及班级:11级临床1、2、3、4、5班授课人:黄福荣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师课时授课计划(教案)课程:药理学授课专业及班级:11级临床1、2、3、4、5班授课人:黄福荣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师课时授课计划(教案)课程:药理学授课专业及班级:11级临床1、2、3、4、5班授课人:黄福荣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师课时授课计划(教案)课程:药理学授课专业及班级:11级临床1、2、3、4、5班授课人:黄福荣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师课时授课计划(教案)课程:药理学授课专业及班级:11级临床1、2、3、4、5班授课人:黄福荣(二)去甲肾上腺素1.合成原料:酪氨酸2.贮存和释放:囊泡内贮存,并以胞裂外排的形式释放3.消除:NA消除途径再摄取1(uptake1):75%~90%再摄取2(uptake2): COMT:2/3 MAO:1/3第三节传出神经系统的受体与效应一、胆碱受体:1、M胆碱受体:主要分布心血管、胃肠、支气管、眼及腺体等。

M样效应:心脏抑制、血管扩张、腺体分泌、胃肠和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缩瞳等2、N胆碱受体: N1受体:分布神经节和肾上腺髓质。

N2受体:分布骨骼肌N样效应:骨骼肌收缩、神经节兴奋、肾上腺髓质分泌增加二、去甲肾上腺素受体:1、α受体:α1受体:主要分布皮肤、粘膜、腹腔内脏血管、瞳孔扩大肌及腺体等α2受体:主要分布于突触前膜、皮肤和粘膜血管等。

α样效应:皮肤、粘膜、腹腔内脏血管收缩、散瞳等。

2、β受体:β1受体:主要分布于心脏β2受体:主要分布骼肌血管、冠状血管、腹腔内脏血管、支气管及胃肠平滑肌等。

β样效应:心脏兴奋、骨骼肌血管和冠脉扩张,支气管及胃肠平滑肌松弛。

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师课时授课计划(教案)课程:药理学授课专业及班级:11级临床1、2、3、4、5班授课人:黄福荣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师课时授课计划(教案)课程:药理学授课专业及班级:11级临床1、2、3、4、5班授课人:黄福荣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师课时授课计划(教案)课程:药理学授课专业及班级:11级临床1、2、3、4、5班授课人:黄福荣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师课时授课计划(教案)课程:药理学授课专业及班级:11级临床1、2、3、4、5班授课人:黄福荣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师课时授课计划(教案)课程:药理学授课专业及班级:11级临床1、2、3、4、5班授课人:黄福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师课时授课计划(教案)课程:药理学授课专业及班级:11级临床1、2、3、4、5班授课人:黄福荣单元:第十一章教案序号:12课题:镇静催眠药和抗惊厥药教学时间: 第周 2011 年月日课时目标:1、掌握苯二氮卓类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掌握硫酸镁的临床应用和主要不良反应。

临床药理学课程教案-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

临床药理学课程教案-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

武汉大学一级学科通开课《临床药理学》教案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高血压病治疗目标:是否有保护心脏的作用;是否能逆转左室肥厚;是否能减轻动脉硬化;是否控制其他血管危险因素;是否减少副作用及提高生活质量。

药:哌唑嗪;受体阻断药:拉贝洛尔、卡维地洛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心脏、血管壁、肾脏、中枢神经、肾上腺:小动脉平滑肌收缩、肾上腺球状带分泌醛、固酮增加、去甲肾上腺素增循环RAS 组织RAS短时间作用长期作用15% 85%、抗高血压药的联合用药:一、两药合用,各自剂量应减少二、同类药不宜联用尤其是作用机制相似的药物三、复方降压药适合轻度高血压者,依从性好四、联合用药的治疗方案:利尿药和β受体阻断药;利尿药和ACEI或ARB;钙拮抗药(二氢吡啶类)和β受体阻断药;钙拮抗药和ACEI;第四阶段(分子生物学阶段?)基因在心衰中的改变基因治疗?心肌细胞移植?三、心衰时的全身组织变化:1、交感神经活性增加:早期代偿代谢对机体有利,后期可加重心衰。

32、RAAS活性变化:同上;后期可导致心衰恶化。

3、心肌的β受体密度变化:β受体向下调节,反应性下降。

四、药物分类:改善心肌肥厚的药物ACEI受体阻断药减少心负荷的药物利尿药血管平滑肌舒张药增强心收缩功能的药物强心苷类非苷类强心药五、心衰治疗:1、传统的心衰常规治疗:强心、利尿、扩血管2、新的“常规治疗”:ACE抑制剂、受体阻滞剂、利尿剂、有时加用地高辛标准治疗的药物:利尿剂、ACE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地高辛;1~3联合应用,或1~4联合应用新的标准治疗或常规治疗ACE抑制剂加或不加利尿剂;病情稳定的NYHA Ⅱ、Ⅲ、Ⅳ级患者,加用阻滞剂;症状不能控制者加用地高辛利尿剂:有液体潴留的全部心衰患者ACE抑制剂:全部心衰患者,除非有禁忌症受体阻滞剂:无液体潴留、病情稳定的全部心衰患者,除非有禁忌症地高辛;为缓解症状时加用3、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ACEI主要用于高血压的治疗,近20年来发现ACEI 除具有扩张血管作用外,还可缓解心力衰竭症状,改善预后,降低心力衰竭的死亡率,并可逆转心肌肥厚、心室重构及抑制心肌纤维化。

临床药理学课件(含案例解析)

临床药理学课件(含案例解析)

3 药物
具有治疗、预防、诊断或改善疾病的作用的化学物质。
临床药理学的重要性
安全性
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和相互作用 可以避免潜在的危险。
疗效
通过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可 以更好地预测其疗效和治疗效 果。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特点和药物的特性, 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1
吸收
药物进入体内的过程,受到吸收速度、
细胞膜通透
药物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部,影响细胞功能。
基因调控
药物通过调节基因表达,影响细胞的生理过程。
药物相互作用和副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副作用
当两种或多种药物同时使用时,可能相互影响其 药效或毒性。
使用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通常与药物的剂 量和使用时间相关。
案例解析
病例一
一名中年男性出现胸痛症状,经 临床药理学分析,制定合理的治 疗方案。
病例二
一名老年患者在使用多种药物后 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需要解决 药物相互作用问题。
病例三
一名儿童在使用某种药物后出现 过敏反应,需要细致的副作用监 测与对症处理。
总结和学习要点
临床药理学是了解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作用和影响的重要学科。通过掌握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以及 药物作用的机制等知识,可以更好地实现个体化治疗和优化治疗效果。
分布
2
途径等因素的影响。
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受到蛋白结合、
血流等因素的影响。
3
代谢
药物在体内被代谢为代谢产物,通常在
排泄
4
肝脏发生。
药物通过尿液、粪便等途径排出体外。
药物作用的机制
受体结合
药物与受体结合,改变受体的制体内的特定酶,阻断代谢途径或减慢 药物清除。

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教学设计

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教学设计

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熟练掌握药理学的相关概念和知识。

•掌握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如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

•熟知常用药物的临床应用,包括药物的适应症、不良反应等。

•熟练掌握药物的治疗原则和应用技巧,实现个性化治疗。

•培养学生的药学思维和药物分析、评价能力。

二、教学内容2.1 药理学概述1.1 药物的定义、分类和命名 1.2 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药物动力学 1.3 药物的作用机理、药效学和药物剂量的计算方法 1.4 药物的不良反应、过敏反应的预防和处理 1.5 药学基础理论及药物安全性2.2 常见病症的治疗2.1 感冒、咳嗽等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治疗 2.2 消化系统失调、溃疡、肝病等常见疾病的治疗 2.3 心血管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常见疾病的治疗 2.4 对癌症和疼痛等不同类型疾病的不同治疗方案2.3 药物治疗的实践技能3.1 药物的处方和配方 3.2 药物的投药用量及药物配制技巧 3.3 药物的质量控制及药物副反应的应对措施三、教学方法本课程以案例分析为主线,结合讲授和讨论,重点培养学生的药物分析和临床推理能力,通过临床案例分析和模拟实验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药品使用技巧和合理用药水平。

教学方式主要有:•讲授:教师主要从实践应用出发,结合临床实际病例,讲解药理学和治疗学相关知识。

•讨论:教师以临床实际为基础,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探讨案例,促进学生思考、协作和讨论。

•实验: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掌握药物的配制、质量控制和药物副反应应对的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安全意识。

四、教学评价本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采用以下途径:•课堂互动问答:教师在课堂上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讨论,并进行互动口头评价。

•实验操作回顾:教师通过实验操作的回顾,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质量控制能力进行评价。

•个人作业评价:设置作业,并对学生的作业质量进行评价。

•期末考核:期末考核主要采用答题和案例分析的形式,考察学生的知识和实践能力,实现对本门课程的总体评价。

针灸临床药理学教案教学设计

针灸临床药理学教案教学设计
性和参与度
案例选择:选 择具有代表性
的临床病例
案例分析:引 导学生分析病 例,理解针灸 临床药理学的
原理和应用
讨论与交流: 鼓励学生参与 讨论,分享观
点和经验
教师点评:教 师对讨论内容 进行点评,引 导学生深入理
解知识点
目的:提高学生参与度, 促进团队合作,加深对知
识的理解
步骤:分组、讨论、汇报、 点评
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 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对针灸临床药理学 的兴趣和热情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 沟通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 能力
针灸临床药理学:研究针 灸治疗疾病的药理机制和
临床应用的科学
特点:针灸临床药理学 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 临床应用价值,强调整
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概念:针灸临床药理学是 针灸学与药理学的交叉学 科,主要研究针灸治疗疾 病的药理机制和临床应用
针灸临床药理学的价值和意义, 以及对医学发展的贡献
理论教学:讲 解针灸临床药 理学的基本原 理、概念和理

实践教学:通 过实际操作, 让学生掌握针 灸临床药理学 的基本技能和
操作方法
案例分析:通 过分析实际病 例,让学生理 解针灸临床药 理学的应用和
效果
互动讨论:鼓 励学生提问和 讨论,提高学 生的学习积极
实验研究:实验研究主要是通过动物实验、细胞实验等方法,探讨针灸的作用机制和疗效。
文献研究:文献研究主要是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针灸的历史、发展、现状等方面的信息,为针灸临床药理学的研 究提供理论依据。
针灸临床药理学的定义和范围
针灸临床药理学的应用领域和案 例分析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临床药理学与药物治疗教学设计

临床药理学与药物治疗教学设计
临床药理学定义
研究如何根据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和药物的药理学特性,制定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药物治疗学
临床药理学为药物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药物治疗学则关注如何将药物应用于临床实践,两者相辅相成。
临床药理学与药物治疗的关系
掌握临床药理学和药物治疗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智能给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03
智能给药系统是一种能够根据生理或病理状态自动调节药物释放的系统。通过结合先进的传感器和算法,智能给药系统可以实现药物的精准投放,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副作用。
人工智能在药物发现和设计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技术,加速药物发现和设计的过程。通过对大量化合物数据的分析和挖掘,人工智能可以预测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和成药性,为新药研发提供有力支持。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通过比较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与无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暴露史,评估药物与不良反应之间的关联。
在特定时间内对特定药物或特定人群进行集中监测。
追踪观察一组暴露于某药物的人群,记录其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与未暴露人群进行比较。
医务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及时发现潜在的药物不良反应。
对疑似药物不良反应进行评估,确定其与药物的关联性。
临床药理学与药物治疗教学设计
汇报人:XX
2024-01-27
目录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药物作用机制与药理学基础各类药物特点及临床应用药物治疗方案设计与实施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与处理临床药理学与药物治疗前沿进展
01
CHAPTER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1
2
3
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以及药物对人体生理和生化过程的影响。

临床药理学教案教学设计

临床药理学教案教学设计
增强学生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 作意识和能力。
教案的主要内容
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药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 围
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药效 学
药物的吸收、分布、代 谢和排泄
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
药物的相互作用和配伍 禁忌
药物的剂量和疗程
药物的作用机制
药物与受体结合: 药物与靶标受体 结合,产生生物 效应
PBL教学法
概念:基于问题的学习,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知识 特点:以学生为中心,强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实施步骤: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评价问题 优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
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展示 更多的实例和案例,帮助学 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注重实践应用:引 导学生将所学知识 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提高解决问题的 能力
促进学生学习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有趣的教学设计和活动,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 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生理解能力:通过清晰的讲解和直观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 药理学概念。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验、案例分析和讨论等方式,锻炼学生的动 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教学活 动:安排课 堂讨论、小 组合作和实 验操作等环

实施教学活 动:按照教 学计划进行 教学,关注 学生的学习 情况和反馈
评估教学效 果:通过考 试、作业和 课堂表现等 方式评估学 生的学习效

反思与改进: 根据评估结 果进行教学 反思,改进 教学方法和 策略
教学效果的评估和测量
评估方法:问卷 调查、访谈、观 察、测试等
组织临床实习: 让学生通过临 床实习,了解 药物在临床中 的应用和疗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GLP(重点)
20 min
教学重
重点:药代动力学、药代动力学基本概念、
GLP。
点、难点
难点:药物的体内过程,其中药物的生物转化。
及教学
教学方法:
方法
讲授式+启发式
作业题、
思考题:
思考题
1、简述药物的ADME过程及主要影响因素。
(讨论
2、简述药物在体内转化的结局。
题)、阅
3、实施GLP的意义。
读材料
思考题:
1、简述新生儿与用药有关的基本特点。
2、简述新生儿核黄疸产生的原因及药物治疗方法。
题 后 记
第九章老年人用药
教学 目的 和
教学 进程
教学进程:2学时 教学目的:
1、掌握:老年人对药物敏感性的改变。
2、熟悉:老年人用药的一般原则。
3、了解:老年人药代动力学特点。
教 学 内 容
1、概述10min
的临床指针45min
2、TDM的常用方法15min
3、给药方案:稳态一点法;重复一点法30min
教学重点、 难点及教 学方法
重点:
TDM概念、TDM的临床指针。
难点:在哪些情况下,哪些药物需要TDM?
教学方法
讲授式+启发式。
作业题、思 考题(讨论 题)、阅读
材料
思考题:
1.何谓TDM,TDM的临床指针?
临床药理学》教案
石河子大学药学院药理系
2013年2月
第一章绪论
教学 目的 和
教学 进程
教学进程理学的发展概况、临床试验方法学。 熟悉:临床药理学的职能、新药的临床评价。
掌握:临床药理学的概念、临床药理学研究的内容及主要任务
教 学 内 容
1、 临床药理学的概念5mi n
2、 临床药理学的发展概况:沙立度胺事件10min
2.在哪些情况下,哪些药物需要TDM?
题 后 记
第四章临床药效学
教学 目的 和
教学 进程
教学进程:2学时
教学目的:
熟悉:药物作用“量”的概念(量效关系与量效曲线、药物的安全性、时效关 系与时效曲线、时效曲线与血药浓度曲线的关系、药物蓄积作用和中毒)。
掌握:受体学说(受体的基本概念、受体激动药、受体拮抗药、部分激动药、 反向激动药、储备受体、沉默受体、受体特异性的相对性、受体调节、受体学 说与临床用药)、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药物方面、机体方面、环境条件方面)、 合理用药原则。
教学方法
讲授式+启发式
作业题、思 考题(讨论 题)、阅读
材料
1、临床药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2、临床药理学实验的原则是什么?
3、简述新药的临床药理学评价。
题 后 记
第二章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
教学 目的 和
教学 进程
教学进程:2学时
教学目的:
了解:群体药代动力学。
熟悉:非临床安全性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
1、影响药物进入胎儿体内的因素及机制。
2、妊娠期各阶段合理用药原则是什么?
题 后 记
第八章新生儿及儿童用药
教学 目的 和
教学 进程
教学进程:2学时
教学目的:
了解:新生儿与药物作用有关的基本特点。 熟悉:新生儿用药的特有反应。
掌握:新生儿核黄疸的成因和治疗方法。
教 学 内 容
1、 新生儿用药特点20min
掌握: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概念及影响因素);药代动
力学的基本概念(半衰期、生物利用度、表观分布容积、稳态血药浓度、消除)。
1、药物代谢动力学:药代动力学的概念
10min
教 学
2、药物的体内过程,其中药物的生物转化
10min

3、药代动力学基本概念
30min

4、群体药代动力学
20min
2、 老年人生理、生化功能的变化30min
3、 老年人药动学与药效学特点30min
4、 老年人安全合理用药对策20min
教学重点、 难点及教 学方法
重点:老年人对药物敏感性的改变及药效学的改变。 难点:老年人对药物敏感性的改变及药效学的改变。 教学方法
讲授式+启发式+讨论式
作业题、思 考题(讨论 题)、阅读 材料
思考题:
1、简述老年状态下药动学和药效学特点;
2、 举例说明老年人应用脂溶性高和脂溶性低的药物时,主要药动学参数的变化;
教 学 内 容
1、 药物作用“量”的概念:时效曲线30min
2、 药物特异作用的机制受体学说:受体的反向激动药40min
3、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20min
教学重点、 难点及教 学方法
重点:药物作用“量”的概念:时效曲线。
难点:药物特异作用的机制一一受体学说:受体的反向激动药。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教学方法
2、 婴幼儿用药特点20min
3•儿童期用药特点10min
4、新生儿及儿童用药注意事项40min
教学重点、 难点及教 学方法
重点:1、新生儿用药的药动学特点;
2、新生儿用药的特有反应;
3、新生儿核黄疸的成因和治疗方法。 难点:新生儿用药的药动学特点。
教学方法
讲授式+启发式。
作业题、思 考题(讨论 题)、阅读 材料
1、妊娠期药动学特点20min
2、妊娠期妇女用药注意20min
3、药物对胎儿的影响20min
4、哺乳期妇女的用药30min
教学重点、
难点及教学
方法
重点:1、妊娠期各阶段用药特点。
2、药物在胎儿体内的药动学。 难点:分娩期临床用药。
教学方法
讲授式+启发式。
作业题、思 考题(讨论 题)、阅读材

思考题:
讲授式+启发式。
作业题、思 考题(讨论 题)、阅读 材料
思考题:
1•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2•受体占领学说的内容。
题 后 记
第七章 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用药
教学 目的 和
教学 进程
教学进程:2学时
教学目的:
了解:妊娠期药动学特点。 熟悉:药物在胎儿体内的药动学。
掌握:妊娠期各阶段的合理用药。
教 学 内 容



第三章治疗药物监测与给药个体化
教学 目的 和
教学 进程
教学进程:2学时
教学目的:
了解:常用的TDM方法、关于血药浓度的解释。
熟悉:血药浓度与药理效应、有效血药浓度范围。
掌握:TDM概念、在哪些情况下哪些药物需要TDM、TDM的临床指征。
教 学 内 容
1治疗药物检测:TDM概念;在哪些情况下,哪些药物需要TDM;TDM
3、 临床药理学研究的内容:药效学和药动学研究30min
4、 临床药理学的职能20min
5、 新药的临床药理评价:设计符合的"四性”10min
6、 临床实验方法学:临床药理学实验的三大原则10min
7、 临床试验的伦理学要求5min
教学重点、 难点及教 学方法
重点
临床药理学的概念、临床药理学研究的内容、新药的临床药理评价实验设 计符合的“四性”原则、临床药理学实验的三大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