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入京使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逢入京使的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逢入京使的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逢入京使的阅读理解题及答案这首《逢入京使》是写诗人在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长安的东行使者,勾起了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下面由店铺为你带来关于逢入京使的阅读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逢入京使的阅读材料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⑴入京使:进京的使者。

⑵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

漫漫:形容路途十分遥远。

⑶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

卞和《退怨之歌》逢入京使的阅读题目1、解释词语:故园:漫漫:龙钟:凭:传语: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凭君传语报平安”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4、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5、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逢入京使的阅读答案1、故园:指作者在长安的家漫漫:形容路途遥远龙钟:沾湿凭:托传语:捎口信2、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3、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4、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5、不矛盾。

“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

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

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逢入京使的阅读的赏析这首诗是写诗人在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长安的东行使者,勾起了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也表达了诗人欲建功立业而开阔豪迈、乐观放达的胸襟。

旅途的颠沛流离,思乡的肝肠寸断,在诗中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

诗人已经离开“故园”多日,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袭上心头,乡愁难收。

“故园”,指的是在长安的家。

“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

“双袖龙钟泪不干”,意思是说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两支袖子都擦湿了,可眼泪就是止不住。

新七年级语文下册 诗歌鉴赏阅读训练及答案

新七年级语文下册 诗歌鉴赏阅读训练及答案

新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阅读训练及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约客(宋)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第四句诗中的“闲”字能否改为“忙”字?为什么?(2)请用自己的话生动地描述这首诗优美的意境。

【答案】(1)不能。

因为“闲”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焦急等待客人到来而客人却迟迟不到的无聊和无奈的心情。

“忙”字则与诗的意境和诗人的心情不协调。

(2)在一个烟雨迷蒙的夜晚,乡村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

直到半夜诗人也没有等到他约请的朋友,只好一个人伴着昏黄的油灯,无聊地敲着棋子,棋子震落了灯花。

【解析】【分析】(1)解答此题,要认真阅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大意,根据诗歌内容及主题,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等来理解。

“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很长,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

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无聊与焦躁。

因此,“闲”的意思是无聊,如果换成“忙”,就与诗歌当时的意境不吻合了。

(2)此题不能直译诗句,要有适当的想象,语言要优美。

示例:梅子黄时,家家户户都笼罩在烟雨之中,远处那长满青草的池塘里,传出蛙声阵阵。

已约请好的客人说来却还没有来,时间一晃就过了午夜,我手拿棋子轻轻地敲击着桌面,等着客人,只看到灯花隔一会儿就落下一朵故答案为:⑴不能。

因为“闲”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焦急等待客人到来而客人却迟迟不到的无聊和无奈的心情。

“忙”字则与诗的意境和诗人的心情不协调。

⑵在一个烟雨迷蒙的夜晚,乡村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

直到半夜诗人也没有等到他约请的朋友,只好一个人伴着昏黄的油灯,无聊地敲着棋子,棋子震落了灯花。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鉴赏的炼字能力。

解答此题要认真阅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大意,结合诗歌的内容和主题、写作的背景灯进行分析。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想象和联想能力。

福建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四)及答案

福建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四)及答案

福建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四)一、积累与运用(20分)1.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

(1)读贵有得。

读出陶渊明《饮酒》中“问君何能尔?①”的淡泊宁静,读出刘禹锡《陋室铭》中“斯是陋室,②”的高洁志趣。

品读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③,④,风雨不动安如山”,体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诵读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⑤,⑥”,感受词人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2)时代需要“诗仙”李白“⑦,⑧”的坚定信心,虽历经艰难而自信依然;更需要“亚圣”孟子“富贵不能淫,⑨,⑩”的傲然风骨,不愧为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中国文艺有悠久历史和深厚传统,也形成了言简意赅.①、凝练节制、形神兼备、意境深远等美学旨趣,在世界文艺之林甲。

今天的创作者在讲述中国故事的乙中,应该丙,看到鲜明的中华文化biàn②识度。

这种审美旨趣难道是我们在世界文学艺术领域确立中国气派、中国风范的底气?(1)为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根据拼音为②处选择正确的汉字。

(填序号)①(A.gāi B.hài)②(A.辩 B.辨)(2)从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

(填序号)甲(A.独树一帜B.独具匠心)乙(A.里程B.过程)(3)下列四个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将这种独一无二的审美旨趣充分传达出来②深入传统宝库③让人看到庄重典雅又妙趣横生的文艺风貌④汲取审美养分A.①③②④B.①④③②C.②④①③D.③②④①(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难道说这种审美旨趣是我们在世界文学艺术领域确立中国气派、中国风范的底气?B.这种审美旨趣难道不是我们在世界文学艺术领域确立中国气派、中国风范的底气?C.这种审美旨趣不能说是我们在世界文学艺术领域确立中国气派、中国风范的底气。

D.我们在世界文学艺术领域确立中国气派、中国风范的底气难道就是这种审美旨趣?二、阅读(70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部编六年级上学期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摸底专项练习题

部编六年级上学期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摸底专项练习题

部编六年级上学期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摸底专项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古诗词阅读理解1. 读古诗完成练习。

逢入京使(唐)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下列诗句中与本诗中的“凭”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独自莫凭栏B. 凭高独若吟C. 凭君莫射南来雁D. 烟波满目凭阑久[2]解释诗中词语的意思故园:________ 龙钟:__________[3]解释诗句的意思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课外阅读。

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①凉州词:当时有《凉州曲》,这首诗是为“曲”配的“词”。

②夜光杯:这里指很精致的酒杯。

③催:催促欢饮的意思。

④沙场:指战场。

[1]古时描写战争的著名诗句很多,如()朝()写过: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A.宋、岳飞B.元、戚继光[2]这首写战争的诗,不写()而写(),表现了边塞战士在边地荒寒艰苦的环境下,过着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

()A.激烈的战争场景、将士们开怀痛饮B.悠扬的民族音乐、优美的大漠风景[3]这首诗写的事情是什么?()A.边疆的将士奋勇杀敌,伤亡惨重B.边疆的将士在开怀痛饮,尽情酣醉[4]假如你当时就在即将出征前的现场,你会有什么感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古诗阅读。

春夜细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知_____ 乃_____晓_____ 潜_____[2]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春雨怎样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诗人运用拟人手法,春雨仿佛知道节气,应时而来。

逢入京使阅读答案

逢入京使阅读答案

逢入京使阅读答案【篇一:【阅读欣赏+训练】《逢入京使》(田k)】t>【唐】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作者简介岑参(约717年—769年),汉族,江陵(今属湖北)人,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

主题这首诗是写诗人在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长安的东行使者,勾起了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也表达了诗人欲建功立业而开阔豪迈、乐观放达的胸襟。

旅途的颠沛流离,思乡的肝肠寸断,在诗中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赏析诗的前两句写的是实景和实情。

“故园东望路漫漫”是写眼前的实景。

“故园”指自己的家园,“东望”点明家园的位置,也说明自己在走马西行。

“路漫漫”三字,说明离家之远。

诗人辞家远征,回首望故乡,自觉长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写思乡的情状。

思乡之泪,龙钟交横,运用夸张的修辞写出了思念亲人的实情,为下文“捎口信”报平安作了铺垫。

诗的后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信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

题库1、作者用什么修辞手法写自己“龙钟泪不干”?意在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作者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长安亲人的无限眷恋之情。

2、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诗的后两句。

12【答案】这两句诗好就好在诗人提炼出特定环境下的典型环节,别出心裁,体现浓厚的边塞生活气息。

“马上相逢”的情节很有军旅生活的特色,描绘出彼此行色匆匆的情景,因无纸笔而用口信代家书,既合情合理,又给人以新鲜之感。

3、理解性默写描写诗人无限思乡情思的诗句是: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表现军旅生活的诗句是: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2【篇二:2014七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答案卷】ass=txt>(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附加题:10分)班别姓名学号一、积累与运用(30分)1、默写或根据课文填空。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8首 阅读鉴赏题背诵 中考考题汇总(含答案)0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8首  阅读鉴赏题背诵 中考考题汇总(含答案)0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8首阅读鉴赏题背诵中考考题汇总(含答案)课外古诗词诵读(一)目录《竹里馆》王维《春夜洛城闻笛》李白《逢入京使》岑参《晚春》韩愈课外古诗词诵读(二)目录《泊秦淮》杜牧《贾生》李商隐《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约客》赵师秀一、《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独自闲坐在幽静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1.解释词语幽篁:幽深的竹林啸:长常的口哨2.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

答: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声长啸。

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3.诗歌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答:优美、高雅的意境。

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词语:独坐、弹琴、长啸。

4.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一句。

(2分)运用了拟人修辞,把“来相照”的明月当成知己,展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5.《竹里馆》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本诗描绘了月夜竹林的清新幽静,刻画了一个孤高自许、高洁脱俗的隐者形象,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6.请说明“竹”这一艺术形象在诗中的作用。

(2分)答:竹与夜色、明月一起,形成幽深静谧的氛围,烘托诗中抚琴者特立独行、自在放旷的形象,表现诗人醉心美好自然、厌弃纷杂俗世的志趣。

7.“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是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独立人格,说说“独”字好在哪里?(2分)答:“独”是“独自”的意思。

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了诗人的孤高自许、高洁脱俗的品质,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8.请赏析一下“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的艺术特色。

2024年北师大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难点知识习题

2024年北师大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难点知识习题

2024年北师大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难点知识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古诗词阅读理解1. 古诗阅读。

逢入京使[唐]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写离乡之远的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思乡之悲的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家人最挂怀的讯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把古诗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乞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这首诗是____代诗人___写的,描写了民间过____节时的盛况,表现了人们___的美好心愿。

2.“乞巧”是指向织女星________________。

3.每当此时,人间女子通常对着__________用________(a.五彩线;b.红丝线;c.金丝线;d.银丝线)穿针。

3. 阅读诗词,并回答问题。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本文描写清新优美、田园风光的诗句是。

(2)诗中共写了个人。

他们的活动分别是。

(3)诗中哪个词语最能表现小儿的顽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你能写出两句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阅读《村晚》,完成练习。

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①,山衔落日浸寒漪②。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③信口吹。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陂(bēī):___________②漪:___________③腔:___________[2]“衔”字运用了()手法,写活了山,写出落日将沉未沉的情态。

09 诗词鉴赏(必刷真题)【部编版七下语文期中期末专题复习(期中篇)](解析版)

 09 诗词鉴赏(必刷真题)【部编版七下语文期中期末专题复习(期中篇)](解析版)

专题09 诗词鉴赏(一)(2022春·福建龙岩·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园东望路漫漫”描绘出诗人西征途中向东遥望长安故园的情景。

B.第二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诗人对长安亲人的眷念之深。

C.“马上相逢无纸笔”表明诗人马上就要回到故乡,与亲人相逢。

D.尾句中的“报平安”三字,表现出诗人对前途乐观。

2.“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复杂心理?【答案】1.C 2.抒写了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以及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

【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C.有误,诗人遇到作为入京使的故人,托他传回平安的讯息,“马上相逢”说明了彼此行色匆匆,并不是表明“诗人马上就要回到故乡,与亲人相逢”。

故选C。

2.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理解。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赴安西的途中遇到“入京使者”的故人,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作者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彼此行色匆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

“凭君传语报平安”收束得干净利落,但简单之中寄寓着诗人思念亲人的一片深情,颇有韵味。

诗句表达了诗人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

(二)(2022春·福建三明·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两句描绘了诗人在竹林中弹奏、舒啸之状,体现诗人超凡脱俗的气质。

B.诗人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

C.“明月来相照”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把倾洒着银辉的明月当成知己。

D.全诗写景写人平淡自然,写出了清幽的氛围,达到“诗中有画”的境界。

4.“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上有岑参的一首诗歌《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有同学在赏析这首诗歌时将第三句理解为“立刻就会相见了,用不着再写信了”。

①你觉得这种理解正确吗?为什么?(2分)
答:
②从诗歌赏析的角度看,那位同学的理解跟整首诗还有哪些方面不相符?(3分)
答:
【答案】①(2分)不正确。

这种理解,把“马上”本来的意思是“骑着马在路上”(或“骑在马上”)错误地理解为表示“立刻”的时间副词“马上”。

把表示“没有”的“无”理解为表示“用不着”的“毋”。

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骑着马走在路上突然遇见了入京使者,身边没有纸和笔可以写信,于是就托入京使者带话给自己在京城的家人告诉他们诗人是平安的。

(注意区分答案是否能从词和词性、词组等方面进行解说,酌情给分。

)②(3分)
①这样的理解改变了诗歌表现的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②这样的理解不符合题意,“逢”的是入京使,而不是与家人相见。

③这样的理解与诗歌前两句描写的伤心情感不合,既然马上就要与家人见面了,还伤心什么呢?(上述3点,答到1点给2分,答到2点及3点都给3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