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入京使原文及译文
《逢入京使》原文、译文及赏析—中考必修

《逢入京使》原文、译文及赏析—中考必修原文:逢入京使岑参〔唐代〕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遥远,思乡之泪沾湿双袖难擦干。
在马上匆匆相逢没有纸笔写书信,只有托你捎个口信,给家人报平安。
注释:入京使:进京的使者。
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
漫漫:形容路途十分遥远。
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
卞和《退怨之歌》:“空山歔欷泪龙钟。
”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凭:托,烦,请。
传语:捎口信。
赏析:这是一首传诵很广的名作。
它之所以受到推崇,主要是写得自然、本色。
岑参这次西行的目的,他自己曾作过这样的说明:“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 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
”因此从道理上讲,他是自愿的,情绪的基调当是昂扬乐观的。
只是,理智是一回事,感情又是一回事。
当时的安西都护府治所在龟兹,在通讯、交通都极不方便的唐代,对一个久居内地的读书人来说,要离家数千里,穿越戈壁沙漠,去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岂有不想家的道理?此诗首联塑造西行途中的旅人形象:“故园东望路漫漫”,在碰到入京使以后,作者久久不语,只是默默凝视着东方,思乡的主题一上来便得到有力的揭示。
步步西去,家乡越来越远,“路漫漫”三字不仅指出这种事实,而且很容易勾起“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一类的感触来。
首句只叙事,不言情,但情感自生。
第二句中的“龙钟”是沾湿的意思,全句说:揩眼泪已经揩湿了双袖,可是脸上的泪水仍旧不干。
这种写法虽有夸张,却极朴素、真切地再现了一个普通人想家想到极点的情态,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
“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赶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吧。
逢入京使全文注释及赏析

逢入京使唐代: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东望家乡路程又远又长,热泪湿双袖还不断流淌。
在马上与你相遇无纸笔,请告家人说我平安无恙。
注释⑴入京使:进京的使者。
⑵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
漫漫:形容路途十分遥远.⑶龙钟:涕汨淋漓的样子。
卞和《退怨之歌》:"空山歌欷汨龙钟.”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⑷凭:托,烦,请。
传语:捎口信"赏析这首诗是写诗人在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长安的东行使者,勾起了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也表达了诗人欲建功立业而开阔豪迈、乐观放达的胸襟。
旅途的颅沛流离,思乡的肝肠寸断,在诗中得到了深刻的揭示.“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
诗人已经离开“故园”多日,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袭上心头,多愁雄收。
"故园”,指的是在长安的家。
■■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
“双袖龙钟泪不干意思是说思乡之汨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两支袖子都擦湿了,可眼泪就是止不住。
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卜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一个很高的铺垫。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
•■逢。
字点出了题目,在赶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马件偲,交臀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吧.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
岑参此行是抱看"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的,此时,心情是复杂的。
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同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柔情与豪情交织相融・感人至深。
逢入京使翻译及赏析

逢入京使翻译及赏析逢入京使翻译及赏析《逢入京使》是写诗人在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长安的东行使者,勾起了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也表达了诗人欲建功立业而开阔豪迈、乐观放达的胸襟。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逢入京使》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逢入京使》译文:东望家乡路程又远又长,热泪湿双袖还不断流淌。
在马上与你相遇但无纸笔,请告诉家人说我平安无恙。
注释:(1)选自《岑参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卷七。
入京使:回京城长安的使者。
(2)唐代诗人。
曾任嘉州(现在四川乐山)刺史。
(3)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
(4)漫漫:形容路途十分遥远。
(5)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卞和《退怨之歌》:“空山歔欷泪龙钟。
”(6)凭:托,烦,请。
(7)传语:捎口信。
赏析:唐天宝八年(749年),安西四镇(龟兹、焉耆、于阗、疏勒)节度使高仙芝推荐岑参为右威卫录事参军,到节度使幕府掌书记之职。
作者抱着建功立业的大志,赴安西(今新疆库车县境)幕府途中,写下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复杂的心情。
“故园东望路漫漫”,写作者离别亲友,单身赴任,踏上漫长而遥远的.路程。
“故园”,既指故土亲友,也指京都朝廷;“东望”,表示出一种一边走一边回顾的复杂心情。
“双袖龙钟泪不干”,写作者不断用双袖抹泪,但泪仍涌出,以致沾湿了袖子。
用动作写出心中的眷念之情。
“马上相逢无纸笔”,写在路途中突遇人京使者,不禁欣喜有了传信回京的机会。
但不料却“无纸笔”,无法写信很是遗憾和失望。
“凭君传语报平安”,因无纸笔,又不愿放弃这样一个机会,就靠人京使者向家中报说自己一切平安。
这两句虽用语平常,却表达了作者心中矛盾:一方面要赴边塞,并对前途充满信心(从“平安”中可看出);一方面又牵挂家中亲人,不愿放过任何一个报平安的机会。
本诗通过对逢入京使时场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的思家情切而又开阔乐观的心情。
逢入京使原文及翻译注释

逢入京使原文及翻译注释原文: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逢入京使》译文:东望家乡路程又远又长,热泪湿双袖还不断流淌。
在马上与你相遇但无纸笔,请告诉家人说我平安无恙。
注释:(1)选自《岑参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卷七。
入京使:回京城长安的使者。
(2)唐代诗人。
曾任嘉州(现在四川乐山)刺史。
(3)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
(4)漫漫:形容路途十分遥远。
(5)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卞和《退怨之歌》:“空山歔欷泪龙钟。
”(6)凭:托,烦,请。
(7)传语:捎口信。
赏析:唐天宝八年(749年),安西四镇(龟兹、焉耆、于阗、疏勒)节度使高仙芝推荐岑参为右威卫录事参军,到节度使幕府掌书记之职。
作者抱着建功立业的大志,赴安西(今***库车县境)幕府途中,写下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复杂的心情。
“故园东望路漫漫”,写作者离别亲友,单身赴任,踏上漫长而遥远的.路程。
“故园”,既指故土亲友,也指京都朝廷;“东望”,表示出一种一边走一边回顾的复杂心情。
“双袖龙钟泪不干”,写作者不断用双袖抹泪,但泪仍涌出,以致沾湿了袖子。
用动作写出心中的眷念之情。
“马上相逢无纸笔”,写在路途中突遇人京使者,不禁欣喜有了传信回京的机会。
但不料却“无纸笔”,无法写信很是遗憾和失望。
“凭君传语报平安”,因无纸笔,又不愿放弃这样一个机会,就靠人京使者向家中报说自己一切平安。
这两句虽用语平常,却表达了作者心中矛盾:一方面要赴边塞,并对前途充满信心(从“平安”中可看出);一方面又牵挂家中亲人,不愿放过任何一个报平安的机会。
本诗通过对逢入京使时场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的思家情切而又开阔乐观的心情。
全诗不假雕琢,自然真切,虽似信口而出,却韵味深远,看似随手拈来,却是经过精心提炼和概括,具有典型意义。
岑参《逢入京使》原文译文及鉴赏

岑参《逢入京使》原文译文及鉴赏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释:龙钟:淋漓沾湿的意思入京使:回京的使者故园:指的是在长安自己的家译文: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
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鉴赏: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天宝八载(749),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
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
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
立马而谈,互叙寒温,知道对方要返京述职,顿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
此诗就描写了这一情景。
第一句是写眼前的实景。
“故园”指的是在长安自己的家。
“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
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
第二句带有夸张的意味,是强调自己思忆亲人的激情,这里就暗暗透出捎家书的微意了。
“龙钟”在这里是淋漓沾湿的意思。
“龙钟”和“泪不干”都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长安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神态。
三四句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气。
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此时,心情是复杂的。
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这首诗的好处就在于不假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
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
清人刘熙载曾说:“诗能于易处见工,便觉亲切有味。
”(见《艺概诗概》)在平易之中而又显出丰富的韵味,自能深入人心,历久不忘。
岑参这首诗,正有这一特色。
(刘逸生)。
逢入京使译文及注释

逢入京使译文及注释
1. 逢入京使译文
逢入京使,言欲盡意,爰為表文者曰:
大唐皇帝萬歲,天下太平。
貧道乃來自遐邇,欲奉表進見,陳述心腹之言,望聖主賜准。
近聞國家勝利擴展疆域,國泰民安。
但貧道亦得知,國家一些地方仍有民不聊生、人民困苦之象。
貧道深為憂慮,殷切希望陛下能夠放下身段,關心民生,解決百姓的困難。
貧道又深知,近年來國家的科學技術進步神速,經濟發展快速,這些成就令天下矚目。
但在不斷發展的同時,必須保持生態環境的平衡,保護自然資源,才能長久發展。
貧道敬請陛下及朝廷高層關注此事,重視生態建設。
最後,貧道代表群眾向陛下進行誠心祈禱,祈願您健康長壽,國泰民安。
2. 注释
1. 逢入京使:指某地方官员或使者到朝廷进贡或进谒的场面。
2. 大唐皇帝:泛指唐朝的皇帝,表示对唐朝的尊敬。
3. 陳述心腹之言:表达内心深处所想的话语。
4. 國泰民安:指国家安定,人民幸福。
5. 民不聊生、人民困苦:指人民的生活质量低下或遭受苦难。
6. 關心民生:指关注人民的生活和福利。
7. 科學技術進步神速:指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8. 生態環境的平衡:指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保持平衡。
9. 保護自然資源:指保护环境和资源不受破坏。
10. 群眾:指百姓,民众,人民。
11. 祈願:表示祈求、祝福的一种方式。
12. 及朝廷高層:指决策层,政府高层。
《逢入京使》译文、注释及赏析

《逢入京使》译文、注释及赏析这首诗是写诗人在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长安的东行使者,勾起了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也表达了诗人欲建功立业而开阔豪迈、乐观放达的胸襟。
旅途的颠沛流离,思乡的肝肠寸断,在诗中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逢入京使唐代: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及注释译文东望家乡路程又远又长,热泪湿双袖还不断流淌。
在马上与你相遇无纸笔,请告家人说我平安无恙。
注释入京使:进京的使者。
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
漫漫:形容路途十分遥远。
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
卞和《退怨之歌》:“空山歔欷泪龙钟。
”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凭:托,烦,请。
传语:捎口信。
赏析这首诗是写诗人在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长安的东行使者,勾起了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也表达了诗人欲建功立业而开阔豪迈、乐观放达的胸襟。
旅途的颠沛流离,思乡的肝肠寸断,在诗中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
诗人已经离开“故园”多日,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袭上心头,乡愁难收。
“故园”,指的是在长安的家。
“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
“双袖龙钟泪不干”,意思是说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两支袖子都擦湿了,可眼泪就是止不住。
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一个很高的铺垫。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
“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赶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吧。
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
《逢入京使》原文及翻译赏析

《逢入京使》原文及翻译赏析《逢入京使》原文及翻译赏析《逢入京使》原文及翻译赏析1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古诗简介《逢入京使》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名篇之一。
此诗描写了诗人远涉边塞,路逢回京使者,托带平安口信,以安慰悬望的家人的典型场面,具有浓烈的人情味。
诗文语言朴实,不加雕琢,却包含着两大情怀:思乡之情与渴望功名之情,一亲情一豪情,交织相融,真挚自然,感人至深。
翻译/译文东望家乡路程又远又长,热泪湿双袖还不断流淌。
在马上与你相遇无纸笔,请告家人说我平安无恙。
注释⑴入京使:进京的使者。
⑵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
漫漫:形容路途十分遥远。
⑶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
卞和《退怨之歌》:“空山歔欷泪龙钟。
”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⑷凭:托,烦,请。
传语:捎口信。
赏析/鉴赏这首诗是写诗人在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长安的东行使者,勾起了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也表达了诗人欲建功立业而开阔豪迈、乐观放达的胸襟。
旅途的颠沛流离,思乡的肝肠寸断,在诗中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
诗人已经离开“故园”多日,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袭上心头,乡愁难收。
“故园”,指的是在长安的家。
“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
“双袖龙钟泪不干”,意思是说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两支袖子都擦湿了,可眼泪就是止不住。
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一个很高的铺垫。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
“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赶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