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领导我们向前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共产党领导我们向前进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盼望着,盼望着,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90岁的生日,全国各行各业都在展现着党的正确领导的光辉业绩,我们青年学生在老师的讲解下,更加懂得了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才有了我们繁荣昌盛的今天。

请看,今天我们可爱的中国,1989年到2001年,年平均增长9.3%,将近世界平均发展速度的三倍,其发展之快,后劲之强,让世界为之惊叹!经济发展区域从广东沿海向内陆逐步全面漫开,人民逐步摆脱贫困,并在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已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这样令世人瞩目的成就都应归功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我们都记得鸦片战争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前的日子,经济落后,被动挨打,人们处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水深火热之中。

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就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走过了曲曲折折的革命道路,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举起了明灯,照亮了中国的出路,指引中华儿女,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压在人民头上的大山,建立了新中国。

中国人们从此站起来了。

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经济建设。

特别是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共产党再次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举起了明灯,领导全国人民推进改革开放,进行现代化建设,提出了“三步走”战略步骤。

自此,国家的建设重新走上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大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从1979年到1989年,我国实现国内经济总值翻一番,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到了二十世纪末,国内生产总值又翻了两番,达到了95933亿元,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六位。

特别是自1989年以来的这十多年,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得到实惠最多、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国际影响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怀抱,百年耻辱一扫而空,中华民族得以吐气扬眉。

这一切来之不易,既离不开党的高度团结统一,离不开全党和全体中华儿女的顽强奋斗,更离不开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正确指引,这是有目共瞩、无可置疑的铁的事实。

在这二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从改革开放之初设立经济特区,到沿海各省的改革深化,从开始打破计划经济实行商品经济和计划经济相结合,到实行市场经济方针的确立,从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到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我们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这些都归功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我们坚信,中国共产党一定会领导全国人民把祖国建设得更美好。

《窗》教案
教学目标:
1、深入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认识人性的美与丑。

2、懂得乐对生活,善待他人。

3、领悟小说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窗”双关含义。

教学方法:指导阅读
学习方法:自主品悟、合作探讨
授课类型:自读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一扇窗)
同学们,请看屏幕,这是一扇“窗”的图片。

是一扇很普通的窗,但它对房子很重要,对我们也同样重要。

因为我们能通过它看外面的世界。

透过这扇窗,你们看到了什么?
只要我们心中有美好的事物,我们就能看到美好的风景。

我们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把窗外的风景描述得很美。

世界是五彩缤纷、美丽丰富的,有位诗人说过:“打开窗户,阳光不只是一种颜色。

”“也许窗外有七色阳光,窗内还有动人的故事,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笔下的《窗》。

透过他这扇窗,我们又会看到什么?
二、阅读文本,整体感知
1、小说的基本知识(小说三要素及情节的四部分)
2、自由读课文,讲述故事
大家听得很认真,很专注,现在老师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说一说“。

《窗》讲述的是一间狭小的病房内两个重病人的故事,一个病人靠窗,抬头能看见窗外的景色,一个病人不靠窗,也动弹不了身子,靠窗的病人每天为不靠窗的病人讲述窗外的美景。

有一次,不靠窗的病人产生嫉妒的心理:“为什么靠窗的位置不属于我?”终于有一天,靠窗的病人病危,不靠窗的病人不按铃,不呼救,看着病友死去。

当他如愿以偿地占有那张靠窗的床后,抬头看见窗外仅仅是一堵光秃秃的墙。

3、分析、评价人物
过渡:故事的结局让我们感到意外、震惊,结局的安排就是为了展示人物形象,下面我们来看看小说中两个主要人物
(1)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形容这是两个什么样的人,并说明你的理由。

(请结合课文内容分析)
①靠窗的病人是个(乐于助人、心地善良、关心他人、道德高尚、坚强、乐观)的人
靠窗的病人:他渴望生命,热爱生活,所以他幻想出了这五彩斑斓、争奇斗艳的美丽景象,激励自己跟病魔作顽强的斗争,他是坚强的乐观的。

同时,在他心目中,病友的生命同样重要,他要尽自己所能激发病友的生之欲望,点燃同伴奄奄一息的生命之火,所以他更是善良的无私的高尚的。

②不靠窗的病人是个(嫉妒心强、自私、无情、冷酷无情、内心丑恶、灵魂卑劣)的人
不靠窗病人也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想占有靠窗的床位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退一步说,人有点自私心也是正常合理的,况且他还曾为有过这种想法感到惭愧,也控制过,可是他的私欲膨胀到无法控制的地步,为了私欲,竟然在病友生死挣扎关头,见死不救,自私心泯灭了良心,行为卑劣无耻,不可原谅。

(2)同样的窗口,为什么近窗的病人能够看到美丽的风景,而远窗的病人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深入研究课文,说出自己的理解。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理解:窗外确实只有一堵墙,远窗者心灵黑暗、心存妒忌,只能用“眼”去看,当然只看到墙;而近窗者心灵美好、善待他人,是用“心”去看,是用心、用感情来描述生活,所以他看到的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

总结:法国艺术家罗丹曾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眼睛,对于感受景物的美丽固然重要,但是一颗美好的心灵更加重要。

如果人没有一颗高贵纯真的心灵,关闭了自己的心灵之窗,就如同文中那位不靠窗的病人一样,即使窗外
有再美的景色,他也是看不见的。

因此,我们不能做文中那位不靠窗的病人,让心灵落上自私,卑劣的灰尘。

(扬善贬恶)
三、重点探究理解中心
过渡:随着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也一步步明了,请同学们从人物与情节两个方面考虑一下:
1、小说以“窗”为标题有何作用?
明确:①窗是小说的线索②“窗”喻指人的心灵,作者希望人心美好。

2、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形容这是一扇什么样的窗,并说明你的理由。

四、拓展延伸,探究小说结尾
好的作品的结尾,往往不是思绪的终结,而是更能引起读者的思考。

这时,假如一个新的病人住进了这个病房,这扇窗下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请大家发挥想象,续编故事,要尽可能做到合理,有创意。

大致有如下可能:
①他会想以前那靠窗的病人那样给新来的病人描述虚幻的景色,以此来激励他活下去,用以忏悔,赎罪,这也算是他灵魂洗礼后进步的表现吧
②他什么也不会说,什么也不会做,只会呆呆地朝窗口望,因为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他害怕新来的病人会像他一样为了靠窗位置加害于他。

③他一直自责,内疚,病情越来越重,在临死之前,把这件事告诉了新来的病人,以此告诫人们不能心胸狭隘,不能太自私,要关心别人,善待生命。

五、人生启示
过渡:一篇富有哲理的小说会给人启迪,打开你的心灵之窗,可以看见你现在是怎样的一个人?若干年后,再次开启你的心灵之窗,会有怎样的变化呢?
学生发言,认清自己,要努力的向好的心灵发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小结:希望同学们能将此启示付诸行动,完美自己。

六、教师总结
一扇小小的窗户,揭示了人性的美与丑,让我们懂得了只有纯洁的心灵、高尚的人格才能浇灌出绚丽多彩的生命之花,才能幻化出充满生机的、美好、幸福的生活之景。

一个道德卑劣的人是不会找到亦美亦善的境界的。

心有多美,世界就有多美,每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那社会将多和谐、多美好!
(播放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窗》教案
教学目标
1、剖析人物内心世界,认识人性的真善美
2、读写一体,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人物形象难点理解“窗”双关含义
教学设想
1.讲解与讨论相结合,辅以多媒体教学
2.安排一教时
3.布置课前预习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课文
房间因为有了窗口才透进阳光,心灵因为有了窗口才看到希望。

我们
的生活中有许多有形、无形的窗口。

让我们打开课文《窗》。

二初读课文
要求: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大意,理清小说情节。

讨论、明确:开端病重静养
发展谈天绘景
高潮电铃事件
结局只见秃墙
三.再读课文
要求:初步分析人物内心世界
(一) 分析情节发展部分,初步展示病人甲形象。

思考、讨论:
1.他们的主要话题是什么?
明确:病人甲描述窗外景色。

(指名朗读第4段)
2.窗外景色怎么样?
明确:景物多多、色彩斑斓、充满生机、富有生命力.
3.病人乙对此有什么样的感受?(找出相关语句)
明确:“躺着的那位病人津津有味地听着这一切。


“这个时候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都是一种享受。

4.窗外美好景色是真的吗?病人甲为什么要这样做?
明确:窗外景色是病人甲虚构的,这从课文结尾可以看出。

这美丽的慌言,让病人乙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增强与病魔抗争的信心。

小结病人甲,面对病魔,不仅没有屈服,还不断用自己微薄力量和仅有条件, 创造生活, 给他人带来生活的情趣,给病人乙以力量、温暖。

病人甲,
为他人着想,以生命为代价,用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情趣鼓舞病友。

(二)剖析情节高潮部分,初步揭示病人乙形象.思考、讨论:
1.对于占据窗口的病人甲,病人乙有什么想法?(找出相关语句)
明确:“为什么偏偏是挨着窗口的那个人,有幸能观赏窗外一切?”
“为什么自己不应该得到这种机会呢?”
“紧挨窗口的为什么不该是我呢?”
“他凭什么要占据窗口那张床位呢?”
2.在电铃事件中,病人乙有什么表现?
明确:双眼盯着天花板、纹丝不动、见死不救
四.深入分析课文
(一)深入剖析人物形象
给课文拟副标题
从人物角度拟
1.两个病人的故事
2.一个……的病人(病人甲)
讨论、明确:乐观、善良热爱生命、心灵美好、品德高尚、
一个……的病人(病人乙)
讨论、明确:自私、冷酷、漠视生命、狡猾、虚伪、残忍
从情节角度拟(略)
(二)分析标题“窗”含义
“窗”是贯穿于整个故事情节的线索,一语双关,既是病房的窗口,
也是心灵的窗口,由此可以看出病人甲、乙两种截然不同的内心世界。

(三)分析结尾
“光秃秃的一堵墙”的结局,卒章显志,“于无深处听惊雷”,使小说产
生了艺术魅力,耐人寻味,令读者掩卷长思,也使小说的主题得到深化。

(四)归纳主题
就课文主题写一副对联
提示:1、颂扬美德,鞭挞私欲
2、颂扬高尚品格,鞭挞丑恶灵魂
3、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五、迁移训练
(一) 给课文续写结尾
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让小说故事情节再向前发展一步。

提示:1、病人乙追悔莫及,羞愧不止,病情加重,很快死去。

2、病人乙懊悔,病情好转,出院后向别人讲述他亲身经历的故事。

3、病人乙后悔,学习病人甲,为病人丁讲述“窗外美景”。

让病人乙活下去,教育更多的人,既符合善良人的心愿,又符合小说
的情节。

(二) 比较阅读
阅读欧•亨利的《最后的一片叶子》,并与本文比较在人物、主题方面的异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