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容诗歌艺术特色探究

合集下载

诗歌赏析 席慕容

诗歌赏析 席慕容

诗歌赏析席慕容诗歌赏析席慕容一、作者介绍席慕容(1943年-),原名陈维昌,四川成都人,祖籍湖南。

中国著名诗人、作家、画家、文化名人。

1979年开始创作,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情的诗歌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认可。

二、席慕容的诗歌风格席慕容的诗歌风格独具特色,以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而著称。

他善于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生活、爱情和人性的思考和感悟,从而引发读者共鸣。

席慕容善于运用典故、修辞手法和寓言等修辞手段,使诗歌意境更加深远,富有哲理。

他的诗歌多以自然景物和人物为素材,通过细腻而准确的描写,传达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悟。

三、席慕容的代表作品赏析⒈《雨巷》梧桐更典雅,雨巷更幽深。

雨巷是街头小巷的一种独特景观,作者通过细腻描写雨巷的氛围和情感,表达了对逝去时光和青春岁月的怀念之情。

⒉《梦里乡愁》我的心里有一片田,那里有一个小小的家园。

这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渴望,通过描写作者的心境和家园的美好,传递出对家乡的深情怀念和对真实生活的向往。

⒊《再别康桥》航班飞过康桥,我再次回顾着那段曾经的爱情。

通过对康桥的描述和自己的情感抒发,作者表达了对过去爱情的追忆和怀念之情,同时也传达了对幸福的不舍和无法割舍的情感。

四、附件本文档包含席慕容的诗歌作品以及相关的注释和解读,请查阅附件。

五、法律名词及注释⒈版权:指作者对其创作作品享有的独占性权力,包括复制、发行、展览等权利。

⒉著作权:指作者对其著作享有的权利,包括发表权、署名权、改编权等权利。

席慕蓉作品风格

席慕蓉作品风格

席慕蓉作品风格
写作情感
席慕容的诗歌多写爱情、乡愁、时光和生命,爱的抒发已成为席慕容诗歌的第一主题。

而在这些爱的情感中,有甜蜜,也有忧愁。

席慕容以一个女性特有的细腻的视角,来体验着生命中的温存。

写作技巧
席慕蓉的诗作一直颇受瞩目,其中亦有异于诗作的特色,评论其诗作的文章颇多,散文作品较特殊之处,如‘花’在席作之中所占地位十分重要,另外,兼论席慕蓉的写作技巧,如颜色的搭配、问句的运用、重覆句型的使用。

特色——花的描述及色彩的使用
席慕蓉散文作品中最大的特色有两大方面,一为对花卉的描述,二为颜色的词汇使用。

在于“花”的描述上,各式各样的花都能入文,其中又以荷花与她的关系最为密切。

因为席慕蓉本身具有是画家的身份,在颜色的运用上,自然比较于其他作家贴切,形成她的一种特色。

特色——重覆的句型及问句的使用
席慕蓉的写作笔法擅长运用重覆的句型,使她的'文章呈现舒缓的音乐风格而充满了田园式的牧歌情调,在句法的经营上,除了着重整体的效果外,也追求词藻的华美。

她的文章都以人物作中心,在浅白的诉说里,很容易看出她的真诚,具有冲型散文的特点。

在席慕蓉的作品中‘问句的使用’是一大特色,无论是在文中或文末出现,事实上,她想要表达出的可能是一种模糊、不确定的心态,她不仅在自问同时也在向读者发问。

尤其,当席慕蓉在使用问句时,通常不会只使用一次,常常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重覆运用,连接而下,营造出一股沉重的气氛将全文笼罩。

席慕容诗歌中的古典意境浅析

席慕容诗歌中的古典意境浅析

席慕容诗歌中的古典意境浅析席慕容诗歌中的古典意境浅析关于席慕容的诗,许多人都会对其中的古典意境有所印象,这是席慕容的诗的特点之一。

席慕容诗歌中的古典意境浅析摘要:席慕容的诗歌之所以能够获得广大读者喜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她的诗歌在艺术表现上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继承。

本文以诗歌的意境美为切入点探究这种继承的三个方面。

关键词:席慕容中国古代诗歌意境20世纪80年代以来,台湾社会进入了富裕年代,整个台湾几乎成为“都市岛”,工业社会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使读者呼唤有关都市社会和都市人心灵关照的诗。

同时,一些现代派诗人不少已经转向“新古典主义”,早在20世纪60-70年代,他们或力图再续我国古代诗词的抒情传统,或倾力寻求西方现代派与我国古典文学在艺术表现上的契合之处;到了80年代,面对新的社会思潮,他们更以种种方式发扬此“新古典主义”。

席慕蓉在70-80年代初的写作思维与写作倾向不会脱离时代背景与台湾的社会现实,更不会跳出整个诗潮的影响与浸染。

“新古典主义”诗歌效应也影响到她的诗歌创作中。

她从13岁开始接触中国古典文学,当她第一次阅读到《古诗十九首》选诗时,内心受到过强烈的震撼。

古诗中闪耀的生命之彩与哲理之光,使席慕蓉诗作烙上深深的古典印记,她的诗是“遁入古典的婉约”。

昊奔星认为,席慕容“不像某些现代派诗人公开排斥传统,她能在消化传统的基础上发扬传统”。

罗宗强和陈洪在其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对意境有简洁明白的解释:“‘意境’指诗歌作品中情景交融的艺术画面。

”判定一首诗歌是否具有意境,首先应该看这首诗歌是否勾勒了一幅完整的艺术画面,其次要看这首诗歌是否在这幅完整的艺术画面里融进了诗人的主观情意。

具有意境的诗歌能够带给读者诗中有画、诗情与画景相融合的审美感受。

诗歌中的意境可以分为篇中意境与句中意境两种。

整首诗歌表现出来的意境,称之为篇中意境。

一首诗歌中某些诗句表现出来的意境,称之为句中意境。

一具有意境的诗歌能够带给读者诗中有画、诗情与画景相融合的审美感受。

席慕容诗歌赏析剖析课件

席慕容诗歌赏析剖析课件

04 席慕容诗歌的意象与象征
意象的运用与表达
01
自然意象
席慕容的诗歌中常常出现自然元素,如花、草、风、雨等,这些意象用
以表达情感和思想,如《一棵开花的树》中的“一棵开花的树”象征着
美好和希望。
02
人物意象
席慕容的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具有代表性,如《乡愁》中的“母亲”、“
新娘”等,这些人物形象不仅是爱情的象征,也代表着人生的不同阶段
乡愁与故乡情结剖析
乡愁情结
席慕容的诗歌中经常出现对故乡的描绘和怀念。她通过诗歌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思念之情,展现了一个游子对 故乡的深厚感情。
故乡情结剖析
席慕容的故乡情结不仅仅是对土地的眷恋,更是对故乡的文化、历史和人情的怀念。她的诗歌中描绘的故乡场景 和人物都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情感色彩,如“记忆的草原”、“故园的歌声”等,都表达了她对故乡的深深眷 恋。
人生哲理与思考剖析
人生哲理
席慕容的诗歌不仅关注爱情,还经常涉及人生的哲理和思考。她通过自己的经 历和观察,对人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感悟,用诗歌表达出来,给人以启示。
思考剖析
席慕容的人生哲理与思考都是基于她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深刻理解。她的诗歌 中充满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人性的探索,如“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繁华 落尽,如梦无痕”等,都表达了她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03
02
意象生动鲜明
席慕容的诗歌以意象生动鲜明为主要艺术特色。她的诗 歌中常常通过具象的自然元素来表达抽象的情感和思想 ,使得诗歌意象生动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音乐感强烈
席慕容的诗歌具有强烈的音乐感,她的诗歌中常常使用 押韵和节奏来营造音乐美感。她的诗歌不仅读起来朗朗 上口,而且听起来也非常悦耳动听。

浅析席慕蓉诗歌的艺术特色

浅析席慕蓉诗歌的艺术特色

的曾在八九十年带风靡两岸三地,这是许多人的回忆。

下面是我们为大家带来浅析席慕蓉诗歌的艺术特色,欢迎大家阅读。

浅析席慕蓉诗歌的艺术特色摘要:席慕蓉在当代文坛,是一位独树一帜的女诗人,尤其善于写爱情诗。

但是在台湾,她却是一位职业画家,以散文和诗闻名中外,因此,她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也就不足为奇了。

文本将从席慕蓉诗歌诗画一体的艺术特色、深邃幽远的意境和感伤情调与无悔心情着手,对其诗歌的艺术特色做简要探讨,以此来展示席慕蓉诗歌中体现的美学特质。

关键词:席慕蓉;诗歌;艺术特色画家是席慕蓉的职业,创作诗歌只是闲暇时的消遣,却不知她最终凭借诗歌开始风靡台湾和大陆。

席慕蓉的诗歌带有婉约派的特色,感染力极强,其中她的爱情诗广受追捧,她的诗歌融画于诗,形成了自己的独特形式,在当代文坛可谓独树一帜。

在经济迅速发展、生活脚步急速前进的现代社会,席慕蓉的诗歌是一剂良药,能治愈人们的“心慌症”,让人们学会在美中感悟生活。

一、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自古以来,诗和画是分不开的。

著名的画作中都会题上名家诗词,作诗时也会有画面感,“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最初就是对王维诗词的评价。

台湾女作家席慕蓉也是一名画家,她在作诗时就习惯用颜色来传达意念,将具体事物抽象化,轻而易举将读者带入她营造的氛围,在诗歌欣赏中同时体会绘画美。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是席慕蓉诗歌的最大特点,也是源于她画家的特殊身份。

诗歌是一门艺术,艺术创作需要灵感的参与,由于席慕蓉实现了诗与画在灵感上的互通,在诗歌创作时才出现诗中有画的现象。

《山路》就是这样一首诗画相融的诗歌,“那坡上种满了新茶,还有细密的相思树”“在一个遥远的春日下午,在灯下梳我初白的头”“少年的你……还在急切地向来处张望”,这首诗画面感极强,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到一幅由“夏日”“山坡”“新茶”“相思树”“小路”“少年”等多个意象叠加形成的清纯而美丽的图画,在诗中,读者很容易感受到青春时期的懵懂和清纯,不仅勾起读者对过去美好的回忆,也对未来的美好充满憧憬。

席慕容诗歌的赏析

席慕容诗歌的赏析

席慕容诗歌的赏析 席慕容诗歌 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 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历程。

下面是小编想跟 大家分享的席慕容诗歌的赏析,欢迎大家浏览。

席慕容诗歌的赏析【1】 在中国古典美学里,“莲”的意象是朦胧多义的,莲是中国文学 作品 中最常见的花卉意象之一,最早进入诗歌是在《诗经 》中。

《诗经》中的莲原型奠定了莲和女子之间的隐喻、类比关系。

莲既是 爱情的象征,也能指人格的高洁和清爽,早在古代,莲就被赋予了“花中君子” 的美誉,正气、高傲、洁身自好、脱俗,“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在席慕容的这首诗里, 作者除了赋予“莲“传统的君子品格外, 还以女性独 有的眼光和笔法, 给“莲”赋予淑女般的气质和神秘的情感内涵。

“我”是一朵 盛开的夏荷, 倾尽一生, 早在含苞欲放的时候, “我”积攒了多少的期待与心事, 只为夏之来临,花开灿烂,等待你的经过,这般心事都付与你说。

可是,你在哪 里?如何在我最美的时刻遇见你?“多希望, 你能看见现在的我”, 在“我”盛 开的美丽时刻,却没有你的欣赏。

在诗歌中,“我”是莲,是亭亭玉立的女子; “你”是采莲人,是“我”默默放在心里的郎。

一阵夏风徐徐而来,吹过水面泛起涟漪,拂过茕茕独立的莲,她轻轻地摇曳 着自己曼妙轻盈的身体,轻轻地叹息。

也许你每天都会经过这里,看过我,可是 你不知道,我一直在期盼着你的注视,默默地在看着你。

就是你那无意间的一回 眸, 令我多么惊慌失措。

或许这就是青年少女遇见自己梦中情人时的微妙的心理 吧,欲诉还羞,带着少女所独有的羞涩、温婉和忧伤。

秋雨风霜都还没到来, 可是属于夏莲期盼独自开放的季节也已经远去。

告别 青涩,少了许多梦幻般的设想,莲已经在风雨中成长起来。

还是那株亭亭玉立的 水中莲,风姿绰约,散发着独有的馨香,淡雅,朴质,不卑不屈。

依然每天看着 你经过,没有言语。

可是,面对你的欣赏,再也不会如曾经般的慌乱。

因为,在 你眼里, 我只是一株值得欣赏的植物, 你, 不懂莲的心事啊! “我已亭亭 不忧 亦 不惧”把一个成熟女子的洒脱、淡然、脱俗的气质写得淋漓尽致,无可奈何,带 着淡淡的哀怨与愁绪。

席慕容经典诗歌及赏析五篇

席慕容经典诗歌及赏析五篇

席慕容经典诗歌及赏析五篇第一篇:席慕容经典诗歌及赏析席慕容的诗具有极强的画面感,诗情画意,情景交融这是她的诗的最显著的特点。

接下来小编搜集了席慕容经典诗歌及赏析,欢迎查看。

一、一棵开花的树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当你走近请你细听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赏析诗之灵魂在于情,情真意切才有诗。

席慕容的《一棵开花的树》把一位少女的怀春之心表现得情真意切,震撼人心。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这最美丽的时刻”诗一开篇,一位美丽端庄,大胆坦率的少女形象倾泻而出,鲜明动人。

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山盟海誓,“最美丽”三字把少女追求纯洁,神圣,伟大,美好的爱情之心描绘得细致入微而又淋漓尽致,却又没有一丝一毫的矫揉造作,是少女心之真之诚的自然流露。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有人说,爱情是缘分,爱一个人与不爱一个人,是感觉,是无法选择的,任何的努力都是刻意勉强,是徒劳白费,然而,茫茫人海中,又有多少人排着队,拿着爱的号码牌,向左向右向前看,爱要拐几个弯才来?我等的人,他在多远的未来?如果说,缘在天意,那么,份在人为。

诗中女子,在意中人“必经的路旁”“慎重地开满了花”,是爱的宣言,是积极成就与其意中人“份”的举动。

“慎重”一词更细腻地刻画了女子努力完善自我,用一颗真心去眺望爱情的心理活动。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当意中人“无视地走过”那落了一地的不是花瓣是少女凋零的心,是泪,是血,是失落,如泣如诉,其凄凉之状况,催人泪下;然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那落了一地的更是少女心之无愧,情之无悔,生之无憾,其情之真,意之切,追求之心之执着,倒真是惊天地,泣鬼神了!二、雨后生命,其实也可以是一首诗静静盼望,搜寻怀带着逐渐加深的幕色经过不可知的泥淖在暗黑的云层里终地流下了泪为所有错过或者并没有错过的相遇生命,其实到最后总能成诗在滂沱的雨后我的心灵将更为洁净如果你肯等待所有漂浮不定的云彩到了最后,终于都会汇成河流赏析诗中“前行”“盼望”“搜寻”等动作行为应该是“生命,其实也可以是一首诗”的前提,如果能够在希望中探寻,那麽不管是泪是笑是悲是喜,都有是可欣慰的。

诗歌赏析席慕容

诗歌赏析席慕容

诗歌赏析席慕容在众多的诗人中,席慕容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情的笔触,深深地触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

她的诗歌宛如一泓清泉,流淌在岁月的长河中,润泽着人们的心田。

席慕容的诗歌充满了对青春的追忆和对爱情的描绘。

青春,在她的笔下是那样的美好而又稍纵即逝。

《青春》这首诗中,她写道:“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简单的几句,便勾勒出了青春的匆匆与无奈,让人们在阅读时不禁回想起自己那段充满梦想与迷茫的青春岁月。

她用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视角,展现了青春的珍贵与易逝,引发了读者强烈的共鸣。

爱情,也是席慕容诗歌中永恒的主题。

在《一棵开花的树》中,“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它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这种对爱情的渴望和执着,让人感受到了爱情的神圣与庄严。

她将爱情中的期待、失落、欣喜等种种情感,用诗意的语言表达得淋漓尽致。

她的爱情诗并非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甜蜜与浪漫,更多的是对爱情真谛的探寻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席慕容的诗歌还常常融入了对故乡和民族的深情。

她出生在内蒙古,尽管在台湾长大,但内心深处始终怀着对故乡草原的深深眷恋。

在《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中,“我也是高原的孩子啊/心里有一首歌/歌中有我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故乡的热爱和对民族文化的传承。

这种对故乡的牵挂和对民族的认同,使她的诗歌具有了更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使命感。

从艺术手法上来看,席慕容善于运用简洁而富有韵味的语言。

她的诗句并不复杂,却能够精准地传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

她巧妙地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让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在《无怨的青春》中,“在年轻的时候/如果你爱上了一个人/请你/请你一定要温柔地对待他。

”将爱情比作一朵娇嫩的花,需要用温柔去呵护,这种比喻既贴切又充满诗意。

同时,席慕容的诗歌在韵律和节奏上也独具特色。

她注重诗句的平仄和押韵,使得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席慕容诗歌艺术特色探究一作者简介席慕容,全名穆伦〃席连勃,1943年生于四川重庆,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族,台湾知名画家、著名散文家、诗人,著有《七里香》、《时光九篇》、《无怨的青春》等,散文集《江山有诗》、《有一首歌》,美术论著《雷色艺术异论》、《心灵的探索》等。

席慕容的作品浸润着东方古老的哲学,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诗歌更是感情真挚,构思精巧委婉,语言简洁凝练,透露出一种人生无常的苍凉韵味。

席慕蓉十四岁起致力于绘画,曾任台湾新竹师范学院教授多年,至今仍视之为主要职业。

作为专业画家,席慕蓉曾在国内外个展多次,曾获比利时皇家金牌奖、布鲁塞尔市政府金牌奖、欧洲美协两项铜牌奖、金鼎奖最佳作词及中兴文艺奖章新诗奖等。

写诗只是作为累了一天之后的休息。

她写诗,为的是“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

一个“真”字熔铸于诗中而又个性鲜明。

在她的诗中,充满着一种对人情、爱情、乡情的悟性和理解。

著作有诗集、散文集、画册及选本等五十余种,读者遍及海内外。

近十年来,潜心探索蒙古文化,以原乡为创作主题。

2002年受聘为内蒙古大学名誉教授。

新作《席慕蓉和她的内蒙古》即用优美的文字和亲手拍摄的照片,记录了席慕蓉自1989年与“原乡”邂逅后,17年来追寻游牧文化的历程。

剖析自己写诗的历程,席慕蓉曾对记者说:“年轻时因寂寞而写诗,或许是一种对美的渴望;年纪稍长,因无法平抚心中的骚动而写诗;初老时,因惆怅而写诗,人也因此变勇敢了。

”席慕蓉流连在诗的国度,“一首诗就是一个自给自足的世界”。

对于时间的流逝,对于生命的感动,还有许许多多生活中难于表述却又感怀于心的东西,席慕蓉觉得只能以诗来表达。

“诗能说清楚的事情,平时却怎么也说不清。

”写《七里香》时,正是席慕蓉一生中最安静的时刻,那是读书,恋爱,结婚,生子及只有一点点乡愁的年岁,感觉灵敏而纯粹,是生命最清灵的时刻。

《七里香》诗中的白描插图,也是她哄孩子睡觉时画的。

一支钢笔、一本本子,搁在床边,随时随地地画。

小孩子们也特别安静,看到他们的妈妈拿着笔,就很满足地睡着了。

一直到现在,回头再看自己的旧作,席慕蓉仍然为自己感到庆幸。

“幸好我在36岁的时候写出了《七里香》,我庆幸在我要写的时候写了出来。

不少人都会悔其少作,但我没有,我觉得幸运的是,在我走过来的路上,留下了《七里香》。

”记者问席慕容,当初写下这些诗,是因为生命的富足,还是对爱的渴望?席慕蓉一脸满足:“应该是生命的富足。

”二、诗歌作品艺术特色记得当席慕容的诗歌席卷和风靡大陆的时候,我还是一个邯郸学步的孩童,读和接触她的诗时也不过是懵懂的少年时代,可是却在我的记忆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痕,任岁月的洪流怎样流逝,也无法抹去。

法国作家布丰说过:“风格即人格。

”席慕容的诗歌保持着自己特有的抒情和字词足够的风格,给人以别开生面之感。

诗句里蕴藉着的哲理是诗人亲切经历的结晶,而不是天马行空的肆意的猜想,成为生活的指引和注脚,清丽脱俗,古雅纵逸,让人读起来,细而不腻,痛而不俗,迷而不失,感而不伤。

席慕容的诗歌有女性特有的细腻柔情,温润婉约,但是在这阴柔之气中又携带着些许淡淡的哀愁和透明的忧伤,风格迥异,标新立异。

她的诗歌通常表达这样一种情愫:宛如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幻想着白马王子的那种羞涩和无奈,好似一个风华正茂的多情的少年渴望一份爱恋时候寻觅的彷徨,但其中不乏夹带着一丝丝的希望和光亮。

我们经常说作为诗人的席慕容的光芒几乎覆盖了作为画家的席慕容。

她把自己对绘画的感悟和思想紧密的融合到诗歌创作中,虽然诗歌和绘画使用的工具不同,但是互相的渗透和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古希腊抒情诗人西蒙尼德说:“诗为有声之画,画是无声之诗。

”我国的张浮休也说过:“诗是无形画,画是无形诗。

”(一)感情深沉真挚席慕容的诗歌总是饱含着自己的真挚的思想感情。

长城,是中华民族历史的见证;长城,就是一部中华民族争战的历史;长城,就是伟大中华民族历史的象征。

诗人的思维很是开阔,诗歌一开始,诗人便站在历史的角度,遥望长城,由长城联想开去,联想到长城的历史,民族争战的历史,由长城上的隘口联想到民族的悲欢,从而引发了诗人深厚的民族历史感。

继而,诗人对长城的形象进行了勾勒:“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蹲踞在荒芜的山巅/冷眼看人间恩怨”。

“无情”、“蹲踞”、“冷眼”是对长城的刻画,诗人通过拟人的手法,使长城人格化。

长城仿佛是历史的旁观者,然而长城的本身却是一部历史的演进史,有着曲折的经历。

长城,见证着历史的短暂与无情。

接着,诗人抒发了自己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凝聚于长城的炽烈如火的民族情感。

“躯体”、“面容”是对长城意象化的描写,使长城的形象更加鲜明凸显;“有你的云,你的树,你的风”采用了排比的手法,加强了诗人的感情表达:故乡的一草一木都在思念之中,这种思念日趋强烈。

在最后一节中,诗人对故乡,对长城进行了遐想:“敕勒川,阴山下/今宵夜色应如水”,勾勒了一副恬静明远的意境。

月色如水,黄河入梦,诗人对故国家园浓郁真挚的思念与热爱之情。

《一棵开花的树》是一首哀婉缠绵的爱情小诗。

在诗中,诗人把自己比作一棵开花的树,一棵为了爱情而存在的树,但是这个比喻被诗人作了另一番处理:“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它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这个转化是非常巧妙的,具有相当机智的诗性,使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因此更加深沉而厚重,成为一棵为了爱情而存在的树之后,“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这里,诗人用“阳光内涵”。

“当你走近∕请你细听∕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这里是一个巧妙过渡,从下一局开始,诗歌情绪一下子转入另一种状态:“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

短短几句话,诗人将爱情的失落和伤情的样子传神地表现出来。

从整体上来看,诗人对全诗前后情感起伏变化把握得非常好,将这种内在而微妙的爱的诚挚、执著和伤感都浑然地传达出来了。

(二)语言简洁凝练席慕容的诗歌语言从生活中提炼,从内敛中挖掘,从灵魂深处溢出。

我们知道《七里香》是席慕容的诗歌代表作之一。

全诗很短,只有八句,语言非常凝练,流露着婉约的气质。

《七里香》从主题上来看是一首怀旧和乡愁的诗,第一节“溪水急着要流向海洋∕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直接点题,说明了这首诗的写作主旨,体现出诗人在走向未来和眷恋过去时光之间的矛盾心理,但是作者依然把感情的重心放在了回顾过去的时光上,在第二节中,作者记忆里浮现出旧年的美好事物;“在绿树白花的篱前∕曾那样轻易地挥手道别”。

这种人生的经验是具有普遍性的,因为少年时我们都热切地希望奔向未来的生活世界,于是“轻易”地离开那些美好的时光。

如今在回忆里,才发现那些事物竟是那样的珍贵,使人眷恋,但是生活是回不去的,回不去的我们只好在沧桑的人生路上一直向前,只有在经年的岁月之后,灵魂随着梦或记忆“归来”,“微风拂过时∕便化作满园的郁香”。

在她的《乡愁》中:“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这和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有异曲同工之妙乡愁是一缕袅袅的烟,乡愁是一片飘飘的云,乡愁更是那桥下的流水,永远在游子的心头流淌,而离开故土,踏上流浪迁徙的路途,那种思乡的思绪就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袭上心头,就像《庄子》里说的:“黯然销魂者,唯有别矣。

”《缘起》中:“就在众荷之间,我把我的一生都,交给了你。

”《渡口》里:“是那样万般无奈的凝视,渡口旁找不到一朵可以相送的花,就把祝福别在襟上吧,而明日,明日又隔天涯。

”就这样简单的诗句,但研究起来还是韵味十足的,这样轻描淡写而不是凝练的语言,勾勒出来的是别样美好的意境。

她的诗歌语言婉转如珠,流畅如水,没有一点的晦涩和艰深的复杂的字词,没有令人绞尽脑汁也懵懂的句子,而是浅显易懂,却琅琅上口,读起来思绪轻舞飞扬,情感一泻千里,往往给人一种余音绕梁的效果。

洗练凝重,典雅秀润,风情万种,又给人一种无限惬意的快感,意犹未尽的耐人寻味,易于背诵,便于朗读和记忆。

她喜欢把平凡的事物引入诗意的语境和空间,喜欢把淡定的情结和炽烈的情怀交托于大海。

《绣花女》中:“我不能选择我的命运,是命运选择了我,于是日复以夜,用一根冰冷的针,绣出我,曾经炽烈的,青春。

”所有人都感慨于命运,无奈于命运,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简单的近乎俗气,而只有席慕容的这首诗弹出了新意。

在语言的使用上,席慕容的爱情诗歌语言是细腻隽永,平缓单调的。

她大量地从古代诗歌语言当中吸取丰富的养分。

在《生离别》中,她写道;“悲莫悲兮,生别离”古词汇的使用更使我们感受到抒情主人公的情之深,悲之重,暗通了中国古代的怨妇之悲。

给诗歌的浪漫感伤格调更增添一种沧桑之重。

在《悲歌》中:“今生将不再见你,只为再见的已不再是你,心中的你已永不再现,再现的只是些沧桑的日月和流年。

”寥寥几笔,却包含了丰富的内容,给我们叙说了一个非常完整的故事。

男女主人公由最初的相爱到最后的相离,以及离别后的心理状况,透过这种心理,我们又感受到了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能为力,时间流逝是生命所不能左右的痛苦,诗人在这简单明畅的语言中宣泄了自己的真情。

(三)意象设置独特席慕容诗歌里所塑造的意象基本以对生活和人生的感悟以及朦胧又美好的爱情贯穿始终,意象鲜明,个性独特,忌讳孤芳自赏或是虚幻的假想。

《悬崖菊》中:“如雪般白,似火般烈,蜿蜒延伸到最深最深的谷底,我那隐藏着的愿望啊,是秋日里最后一丛盛开的,悬崖菊。

”托物言志,用菊花这个意象,表达了自己纯洁的情感,执着的愿望。

在席慕容为我们构筑的诗意世界里,既有感情的流露,又有智性的思索,在感性和智性的交融中,更通过对颇具象征性的意象的设臵,扩充了诗歌的内涵,又丰富了诗歌的美感,达到一种如古人所言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

对意象的精心设臵,是席慕容诗歌的一大艺术特色。

《文心雕龙神思》篇:“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一直以来,中国诗学传统就非常重视意象的设臵,把意象的设臵作为文学的首术,甚至把意象运用的好坏作为品评文学作品优劣高下的标准参照物。

席慕容继承了这一优秀的诗学传统,非常重视意象的选择和设臵。

她的诗歌常用“莲”作为主要意象体,通过“莲”这一意蕴深厚的意象来表达自己对爱的哀婉忧伤和纯洁至美的深切体念。

在《莲的心事》里,她写道“我/是一朵盛开的夏莲”。

诗人直接就将自己比作一支盛开的夏莲,一支鲜艳绽放,又在翘首等待的莲,莲在诗人的笔下,已经被充分的人格化。

诗人借莲这一意象抒发了自己隐秘的心事。

对爱的渴望,然而囿于传统的束缚,又只能等待,在不忧不惧中,在一种心静如水的淡定矜持中,等待男人的欣赏,采摘,然而最终还是错过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