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容诗歌赏析共16页文档
席慕容作品赏析

席慕容作品赏析第一篇:席慕容作品赏析走着走着,就散了,回忆都淡了;看着看着,就累了,星光也暗了;听着听着,就醒了,开始埋怨了;回头发现,你不见了,突然我乱了。
一首《走着走着就散了,回忆都淡了》流露着淡淡的忧伤,一丝一缕,然后缠绕于我心。
戏看人生,充满嘲讽,对自己的嘲讽。
一首诗或者说是一个人生:淡了、暗了、怨了、乱了,是散了,淡了,是倦了,又暗了!原来这样走着就散了!我喜欢席慕蓉的文字,喜欢那字里行间流露出的诗情画意,没有矫情的修饰,一切都归于平淡,在平淡中却提炼出一种至真至诚来。
或有忧愁,有快乐,有着小小的哲理,经她那细腻的笔触,仿若置身与一个乡村的傍晚,阳光是迷蒙昏黄的,周围很静,有人轻轻哼着一首很古老很遥远的歌。
歌声美如天籁,无一不拨动人心最底处的那根弦。
她常说,我一直相信,生命的本相,不在表层,而是在极深极深的内里。
它不常显露,是很难用语言文字去清楚形容的质素,我们只能偶尔透过直觉去感知它的存在,像是从灵魂深处隐约传来的呼唤。
看她的诗,读她的散文是一件最最轻松而愉悦的事。
有人说:她的作品蒙上了一层遥远、空灵的气息,深深吸引着读者的心。
蒋勋说:她的诗,是以快捷的方法说委婉的感受。
诗人萧萧说:“她自生自长,自图自诗,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是诗国里一处独立自存的桃花源。
”人世间的经历、选择、磨难、悲伤、从容、激情……仿佛这位生活的智者就在在你的耳边娓娓道来,用她的情愫牵动着你的情愫,用她的智慧找寻出着你清澈年轻的心,用她广泛的忧愁流淌出你血管里的宽容,为你解开人生路程里的一个又一个迷茫,坚定着你对生活的信仰。
我喜欢读她的诗,纤细而纯洁,悲壮而激情,有年少时的朦胧,有苦涩的乡愁,还有成长里的忧愁。
想家时,她有了乡愁:“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望,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後,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成长中或多或少品尝到了无花果的青涩,她会说:“五百年的期盼为了你的一次回眸,我是你前世口袋里的一颗弹珠,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朦胧的爱情却有着苦涩淡淡的乡愁。
席慕容诗歌赏析剖析

-11-
无怨的青春
在年青的时候 如果你爱上了一个人 请你一定要温柔地对待她 不管你们相爱的时间有多长或多短 若你们能始终温柔地相待 那么 所有的时刻都将是一种无暇的美 丽 若不得不分离 也要好好地说一声再见 也要在心里存著感谢 感谢她给了你一份记意 长大了之后 你才会知道 在蓦然回首的一刹那 没有怨恨的青春 才会了无遗憾 如山岗上那静静的晚月
-12-
山路
我好像答应过你 要和你 一起 走上那条美丽的山路 你说 那坡上种满了新茶 还有细密的相思树 我好像答应过你 在一个遥远的春日下午 而今夜 在灯下 梳我初白的发 忽然记起了一些没能实现的诺言 一些无法解释的悲伤 在那条山路上 少年的你 是不是 还在等我 还在急切地向来处张望
-13-
悲剧的虚与实
Hale Waihona Puke -9-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做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 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 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於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
•
-5-
邂逅
你把忧伤画在眼角 我将流浪抹在额头 你用思念添几缕白发 我让岁月雕刻我憔悴的手 然后在街角我们擦身而过 漠然地不再相识 啊 亲爱的朋友 请别错怪那韶光改人容颜 我们自己才是那个化妆师
-6-
暮色
在一个年轻的夜里 听过一首歌 清冽缠绵 如山风拂过百合 再渴望时却声息寂灭 不见来踪 亦无来处 空留那月光 浸人肌肤 而在二十年后的一个黄昏里 有什么与那一夜相似 竟而使那旋律翩然来临 山鸣谷应 直逼我心 回顾所来径啊 苍苍横着的翠微 这半生的坎坷啊 在暮色中化为甜蜜的热泪
乡愁席慕容 诗歌赏析

乡愁席慕容诗歌赏析
对故土的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
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叶落归根。
席慕蓉将这份乡愁用简短的七行三节诗进行概括:第一节写乡音的清新缭绕,笛声“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试想一年四季又有几个晚上没有月光啊,这就隐隐喻出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怀恋故乡。
第二节写乡情的怅惘,对故乡的怀念渐渐遥远,时间的推移摇落了故乡的轮廓,仅剩一种模糊不清的怅惘,如雾里别离,浓似血却又隔着一层迷蒙的云雾。
用雾里的挥手别离来比喻对故乡的模糊而怅惘的印记,是用一种可观可感的具象来描述抽象的主观感受,可谓生动形象、贴切自然。
第三层写乡愁的永恒。
是从上两层的乡音缭绕和乡情缠绵过渡而来,这在形式上极具新颖意味。
层次的渐递使主题由模糊逐渐鲜明。
诗人用没有车轮的树永驻游子心中“永不老去”的形象比喻抒发了深似海洋的愁绪和怀恋、怅惘的情感。
情感抒发与意象选择的融合,使整首诗的意境深邃悠远。
比喻的贴切自然、语言的朴素优美更使整首诗具有牧歌式的情调。
原文:乡愁席慕蓉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席慕容:出塞曲及赏析

席慕容:出塞曲及赏析
本文是关于经典美文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席慕容:出塞曲及赏析
请为我唱一首出塞曲
用那遗忘了的古老言语
请用美丽的颤音轻轻呼唤
我心中的大好河山
那只有长城外才有的景象
谁说出塞曲的调子太悲凉
如果你不爱听
那是因为
歌中没有你的渴望
而我们总是要一唱再唱
像那草原千里闪着金光
像那风沙呼啸过大漠
像那黄河岸阴山旁
英雄骑马壮
骑马荣归故乡
赏析:
诗人渴望再度看到长城的塞外,看到塞外的风光,再回味塞外的
风情。
表达诗人对塞外风光的热爱和怀念的思想感情
“出塞”,就是到边防线上去戍守边疆。
古代描写军旅生活的诗歌,大都要写到明月,写到边关,明月和边关已经成了戍边将士生活中的两个典型景物。
大概守卫边关的战士们,白天军务繁忙没有时间想家,到了静夜,面对边塞荒凉的关山,孤寂凄清,举头望见那千里与共的明月,低下头不免思念起故乡的亲人来。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席慕容诗歌赏析剖析课件

04 席慕容诗歌的意象与象征
意象的运用与表达
01
自然意象
席慕容的诗歌中常常出现自然元素,如花、草、风、雨等,这些意象用
以表达情感和思想,如《一棵开花的树》中的“一棵开花的树”象征着
美好和希望。
02
人物意象
席慕容的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具有代表性,如《乡愁》中的“母亲”、“
新娘”等,这些人物形象不仅是爱情的象征,也代表着人生的不同阶段
乡愁与故乡情结剖析
乡愁情结
席慕容的诗歌中经常出现对故乡的描绘和怀念。她通过诗歌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思念之情,展现了一个游子对 故乡的深厚感情。
故乡情结剖析
席慕容的故乡情结不仅仅是对土地的眷恋,更是对故乡的文化、历史和人情的怀念。她的诗歌中描绘的故乡场景 和人物都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情感色彩,如“记忆的草原”、“故园的歌声”等,都表达了她对故乡的深深眷 恋。
人生哲理与思考剖析
人生哲理
席慕容的诗歌不仅关注爱情,还经常涉及人生的哲理和思考。她通过自己的经 历和观察,对人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感悟,用诗歌表达出来,给人以启示。
思考剖析
席慕容的人生哲理与思考都是基于她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深刻理解。她的诗歌 中充满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人性的探索,如“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繁华 落尽,如梦无痕”等,都表达了她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03
02
意象生动鲜明
席慕容的诗歌以意象生动鲜明为主要艺术特色。她的诗 歌中常常通过具象的自然元素来表达抽象的情感和思想 ,使得诗歌意象生动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音乐感强烈
席慕容的诗歌具有强烈的音乐感,她的诗歌中常常使用 押韵和节奏来营造音乐美感。她的诗歌不仅读起来朗朗 上口,而且听起来也非常悦耳动听。
席慕容:乡愁及赏析

席慕容:乡愁及赏析
导语:席慕容:乡愁及赏析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诗歌赏析:
对故土的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
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叶落归根。
席慕蓉将这份乡愁用简短的七行三节诗进行概括:第一节写乡音的清新缭绕,笛声“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试想一年四季又有几个晚上没有月光啊,这就隐隐喻出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怀恋故乡。
第二节写乡情的怅惘,对故乡的怀念渐渐遥远,时间的推移摇落了故乡的轮廓,仅剩一种模糊不清的怅惘,如雾里别离,浓似血却又隔着一层迷蒙的云雾。
用雾里的挥手别离来比喻对故乡的模糊而怅惘的印记,是用一种可观可感的具象来描述抽象的主观感受,可谓生动形象、贴切自然。
第三层写乡愁的永恒。
是从上两层的乡音缭绕和乡情缠绵过渡而来,这在形式上极具新颖意味。
层次的渐递使主题由模糊逐渐鲜明。
诗人用没有车轮的树永驻游子心中“永不老去”的形象比喻抒发了深似海洋的愁绪和怀恋、怅惘的情感。
情感抒发与意象选择的融合,使整首诗的意境深邃悠远。
比喻的贴切自然、语言的朴素优美更使整首诗具有牧歌式的情调。
席慕容诗赏析

席慕容诗赏析席慕容诗赏析席慕容的诗很深奥其一定要自己体会暮色在一个年轻的夜里听过一首歌清洌缠绵如山风拂过百合再渴望时却声息寂灭不见踪迹亦无来处空留那月光沁人肌肤而在二十年后的一个黄昏里有什么是与那夜相似竟尔使那旋律翩然来临山鸣谷应直逼我心回顾所来径啊苍苍横着的翠微这半生的坎坷啊在暮色中竟化为甜蜜的热泪这是一首精致感人的美丽小诗,饱含真挚热切的爱恋之情。
当我们走过缤纷的花丛,怡人的小径,亦或经过一株独开的花,一片残留的绿时,我们是否会想到在我们的身边的莽莽生灵中有那么一些正守望着我们,祝福着我们,深深地爱着我们,因我们的存在而美丽,幸福?爱是一种痛苦,也是一种幸福;悲哀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痛苦。
是否真有轮回的造化成就着情感的延续与传递?亦或身边的美好本身就透漏着爱的信息?让我们共同祈!----- 王一个执着无悔的女诗人,一首执着无悔的心曲。
当我们还是孩提时,愿做一棵开花的树,苦望成熟。
然而时间无视渴望。
成长与蜕变是花开花落的必然历程,岁月极美就在于它必然流逝。
阳光下朵朵盛开的是浓抹的重彩,一地花落的凄凉是突兀的可悲。
难道,真的是一万年才修得人形,再有一万年才修得七情六欲,才可以站在所爱的人面前,流下第一滴眼泪。
在平凡的日子里,可以认认真真相爱的人,是有福的!这首诗让我们看到了一颗孤单的心,充满了对爱情的期盼却又似乎不为人知。
她(他)情感真挚热切,哀婉之情中不乏执着于恒久,而我们能给予的也许只能是无限的祝福:愿这颗孤单的心能够找到自己的归宿。
在现在的社会中,这样的故事情节也许不会发生。
但这也许会成为一种昭示 -- 爱情,需要执著。
-- 李志彬(相遇是错)也许一开始就注定是错,只是我不愿不愿相信我们的缘分只有一次相遇的巧合。
五百年的等待换回了相遇的那一刻,如果我再等五百年或者更长的岁月,你会不会看我看我那满树的期望是怎样为你纷纷而落。
一棵树,只开一次花,一个人,也只有一次美丽。
只为你能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而你却无视地走过,踩着一层叠一层地花落。
席慕容散文诗赏析

席慕容散文诗赏析席慕容的诗歌多写爱情、乡愁、时光和生命,爱的抒发已成为席慕容诗歌的第一主题。
而在这些爱的情感中,有甜蜜,也有忧愁。
席慕容以一个女性特有的细腻的视角,来体验着生命中的温存。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无论我如何的去追索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逐翻开那发黄的扉页命运将它装订的极为拙劣含着泪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在四十五岁的夜里忽然想她年轻时的眼睛想起她十六岁时的那个夏日从山坡上朝他缓缓走来林外阳光炫目而她衣裙如此洁白还记得那满是茶树的丘陵满是浮云的天空还有那满耳的蝉声在寂静的寂静的林中我爱在今夜回看那来时的山径才发现我们的日子已经用另一种全然不同的方式来过了又走了曾经那样热烈地计划过的远景那样细致精密的描好了的蓝图曾经那样渴盼着它出现的青春却始终始终没有来临就像独坐在落幕后清冷的剧场中追忆舞台上曾经流淌过的精彩华章,就像伫立在纷飞的秋叶中谛听春日里生命清脆的律动,就像跋涉在沉寂的沙漠中回望那片涌动着希望的绿洲。
穿行在生命的旅途上,一次次咏唱席慕蓉的《青春》,一次次咀嚼那份甜蜜的忧伤。
当青春的炊烟已经袅袅飘散,而生命的灶台却依旧温热炙人。
《青春》是与消沉无关的慨叹。
诗歌开篇仅仅一句“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都已启程”,那种对青春远逝的无限伤感、那种对生命短暂的无穷幽怨仿佛立刻遮蔽了天空,紧紧攫住了读者的心;就像那起程的泪水汹涌而来,打湿了每一个敏感而脆弱的生命。
接着作者开始了对远去的青春岁月的追寻,而这种追寻不但没有让疲惫的心得到慰藉,反而把作者引入到更深沉的慨叹之中:“含着泪,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按照常理,慨叹与消沉似乎存在着某种联系;然而在《青春》含泪的叹惋中我们却感受到了追求者执著坚毅的身影,这种慨叹与消沉无关,这种慨叹是绚烂梦想与无情现实碰撞的耀眼火花,这种慨叹是火红青春与平淡生活对比后的强烈反差,这种慨叹是短暂生命与永恒岁月抗争的无奈叹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