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测试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完整版)平行四边形及特殊平行四边形含答案

(完整版)平行四边形及特殊平行四边形含答案

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测试题一、 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平行四边形ABCD 中,∠A=50°,则∠D=( )A. 40°B. 50°C. 130°D. 不能确定 2.下列条件中,能判定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是( )A. 一组对边相等B. 对角线互相平分C. 一组对角相等D. 对角线互相垂直3.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EF 过对角线的交点O ,若AB=4,BC=7,OE=3,则四边形EFCD 周长是( ) A .14 B. 11 C. 10 D. 174.菱形具有的性质而矩形不一定有的是( )A . 对角相等且互补B . 对角线互相平分C . 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相等D . 对角线互相垂直5.已知菱形的周长为40cm ,两条对角线的长度比为3:4,那么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为( ) A .6cm ,8cm B. 3cm ,4cm C. 12cm ,16cm D. 24cm ,32cm6. 如图在矩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AB=21AD B .AC=BDC .ο90===∠=∠CDA BCD ABC DAB D .AO=OC=BO=OD7.如图5连结正方形各边上的中点,得到的新四边形是 ( ) A .矩形 B.正方形 C.菱形 D.平行四边形8. 一矩形两对角线之间的夹角有一个是600, 且这角所对的边长5cm,则对角线长为( ) A. 5 cm B. 10cm C. 52cm D. 无法确定 9. 当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时, 矩形变成( )A. 菱形B. 等腰梯形C. 正方形D. 无法确定. 10.如图所示,在ABCD 中,E 、F 分别AB 、CD 的中点,连结DE 、EF 、BF ,则图中平行四边形共有( )A .2个B .4个C .6个D .8个 二、 填空题(每题3分,共24分 )11.□ABCD 中, AB :BC=1:2,周长为24cm, 则AB=_____cm, AD=_____cm.12.已知:四边形ABCD 中,AB =CD ,要使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需要增加__________,(只需填一个你认为正确的条件即可)你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学平行四边形试题及答案

数学平行四边形试题及答案

数学平行四边形试题及答案一、解答题1.在ABCD 中,以AD 为边在ABCD 内作等边ADE ∆,连接BE .(1)如图1,若点E 在对角线BD 上,过点A 作AH BD ⊥于点H ,且75DAB ∠=︒,AB 6=,求AH 的长度;(2)如图2,若点F 是BE 的中点,且CF BE ⊥,过点E 作MNCF ,分别交AB ,CD 于点,M N ,在DC 上取DG CN =,连接CE ,EG .求证:①CEN DEG ∆∆≌; ②ENG ∆是等边三角形.2.如图, 平行四边形ABCD 中,3AB cm =,5BC cm =,60B ∠=, G 是CD 的中点,E 是边AD 上的动点,EG 的延长线与BC 的延长线交于点F ,连接CE ,DF . (1) 求证:四边形CEDF 是平行四边形;(2) ①当AE 的长为多少时, 四边形CEDF 是矩形;②当AE = cm 时, 四边形CEDF 是菱形, (直接写出答案, 不需要说明理由).3.已知正方形ABCD .(1)点P 为正方形ABCD 外一点,且点P 在AB 的左侧,45APB ∠=︒. ①如图(1),若点P 在DA 的延长线上时,求证:四边形APBC 为平行四边形. ②如图(2),若点P 在直线AD 和BC 之间,以AP ,AD 为邻边作APQD □,连结AQ .求∠PAQ 的度数.(2)如图(3),点F 在正方形ABCD 内且满足BC=CF ,连接BF 并延长交AD 边于点E ,过点E 作EH ⊥AD 交CF 于点H ,若EH=3,FH=1,当13AE CF =时.请直接写出HC 的长________.4.如图,点A 、F 、C 、D 在同一直线上,点B 和点E 分别在直线AD 的两侧,且AB =DE ,∠A =∠D ,AF =DC .(1)求证:四边形BCEF 是平行四边形;(2)若∠DEF =90°,DE =8,EF =6,当AF 为 时,四边形BCEF 是菱形.5.已知在ABC 和ADE 中, 180ACB AED ∠+∠=︒,CA CB =,EA ED =,3AB =.(1)如图1,若90ACB ∠=︒,B 、A 、D 三点共线,连接CE : ①若522CE =,求BD 长度; ②如图2,若点F 是BD 中点,连接CF ,EF ,求证:2CE EF =;(2)如图3,若点D 在线段BC 上,且2CAB EAD ∠=∠,试直接写出AED 面积的最小值.6.如图,菱形纸片ABCD 的边长为2,60,BAC ∠=︒翻折,,B D ∠∠使点,B D 两点重合在对角线BD 上一点,,P EF GH 分别是折痕.设()02AE x x =<<.(1)证明:AG BE =;(2)当02x <<时,六边形AEFCHG 周长的值是否会发生改变,请说明理由; (3)当02x <<时,六边形AEFCHG 的面积可能等于53吗?如果能,求此时x 的值;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7.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点E 、F 是正方形内两点,BE DF ∥,EF BE ⊥,为探索这个图形的特殊性质,某数学兴趣小组经历了如下过程:(1)在图1中,连接BD ,且BE DF = ①求证:EF 与BD 互相平分; ②求证:222()2BE DF EF AB ++=;(2)在图2中,当BE DF ≠,其它条件不变时,222()2BE DF EF AB ++=是否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在图3中,当4AB =,135DPB ∠=︒,2246B BP PD +=时,求PD 之长.8.阅读下列材料,并解决问题:如图1,在Rt ABC ∆中,90C ∠=︒,8AC =,6BC =,点D 为AC 边上的动点(不与A 、C 重合),以AD ,BD 为边构造ADBE ,求对角线DE 的最小值及此时ADAC的值是多少.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小红画出了一个以AD ,BD 为边的ADBE (如图2),设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交点为O ,则有AO BO =.于是得出当OD AC ⊥时,OD 最短,此时DE 取最小值,得出DE 的最小值为6.参考小红的做法,解决以下问题:(1)继续完成阅读材料中的问题:当DE 的长度最小时,ADAC=_______; (2)如图3,延长DA 到点F ,使AF DA =.以DF ,DB 为边作FDBE ,求对角线DE 的最小值及此时ADAC的值.9.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 与正方形CEFG 如图放置,连接AG ,AE . (1)求证:AG AE =(2)过点F 作FP AE ⊥于P ,交AB 、AD 于M 、N ,交AE 、AG 于P 、Q ,交BC 于H ,.求证:NH =FM10.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a ,BC b =,点F 在DC 的延长线上,点E 在AD 上,且有12CBE ABF ∠=∠.(1)如图1,当a b =时,若60CBE ∠=︒,求证:BE BF =;(2)如图2,当32b a =时, ①请直接写出ABE ∠与BFC ∠的数量关系:_________;②当点E 是AD 中点时,求证:2CF BF a +=; ③在②的条件下,请直接写出:BCF ABCD S S ∆矩形的值.【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解答题1.(1)AH 2)①证明见解析;②证明见解析 【分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AE =60°,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AH =∠EAH ,求出∠HAB =45°,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计算,得到答案;(2)①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CB =CE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到AD =BC ,得到DE =CE ,利用SAS 定理证明结论;②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EN =EG ,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证明即可. 【详解】(l )∵ADE ∆是等边三角形,∴60DAE ∠=︒. ∵AHBD ⊥,∴1302DAH HAE DAE ︒∠=∠=∠=. ∵75DAB ∠=︒,∴753045BAH BAD DAH ︒︒︒∠=∠-∠=-=.∴AH BH === (2)①∵点F 是BE 的中点,且CF BE ⊥, ∴线段CF 是线段BE 的垂直平分线. ∴CE CB =,ECF BCF ∠=∠. ∵ADE ∆是等边三角形,∴DE AD =.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D BC =,∴DE CE =.∴EDC ECD ∠=∠.在DEG ∆和CEN ∆中,DG CN GDE NCE DE CE =⎧⎪∠=∠⎨⎪=⎩,∴()CEN DEG SAS ∆∆≌.②由①知:CEN DEG ∆∆≌,∴EN EG =. ∵AD BC ∥,∴180ADC BCD ︒∠+∠=.∵60ADE ∠=︒,∴120EDC BCD ︒∠+∠=.∵ECF BCF ∠=∠,EDC ECD ∠=∠,∴60DCF ∠=︒. ∵CFMN ,∴60DNE DCF ∠=∠=︒.∴ENG ∆是等边三角形.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2.(1)证明见解析;(2)①当AE=3.5时,平行四边形CEDF 是矩形;②2 【分析】(1)证明△FCG ≌△EDG (ASA ),得到FG=EG 即可得到结论;(2)①当AE=3.5时,平行四边形CEDF 是矩形.过A 作AM ⊥BC 于M ,求出BM=1.5,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到∠CDA=∠B=60°,DC=AB=3,BC=AD=5,求出DE=1.5=BM ,证明△MBA ≌△EDC(SAS),得到∠CED=∠AMB=90°,推出四边形CEDF 是矩形;②根据四边形CEDFCEDF 是菱形,得到CD ⊥EF ,DG=CG=1212CD=1.5,求出∠DEG=30°,得到DE=2DG=3,即可求出AE=AD-DE=5-3=2. 【详解】(1)证明:∵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 CF ∥ED , ∴ ∠FCG =∠EDG , ∵ G 是CD 的中点, ∴ CG =DG ,在△FCG 和△EDG 中,FCG EDG CG DG CGF DGE ∠=∠⎧⎪=⎨⎪∠=∠⎩,∴ △FCG ≌△EDG (ASA ), ∴ FG =EG , ∵ CG =DG ,∴ 四边形CEDF 是平行四边形;(2)解:①当AE=3.5时,平行四边形CEDF 是矩形, 理由是:过A 作AM ⊥BC 于M , ∵∠B=60°, ∴∠BAM=30°, ∵AB=3, ∴BM=1.5,∵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CDA=∠B=60°,DC=AB=3,BC=AD=5, ∵AE=3.5, ∴DE=1.5=BM ,在△MBA 和△EDC 中,BM DE B CDE AB CD =⎧⎪∠=∠⎨⎪=⎩, ∴△MBA ≌△EDC(SAS), ∴∠CED=∠AMB=90°, ∵四边形CEDF 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CEDF 是矩形; ②∵四边形CEDFCEDF 是菱形, ∴CD ⊥EF ,DG=CG=1212CD=1.5, ∵∠CDE=∠B=60∘∠B=60∘, ∴∠DEG=30°, ∴DE=2DG=3, ∴AE=AD-DE=5-3=2, 故答案为:2.【点睛】此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矩形的判定定理,菱形的性质定理,直角三角形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及性质定理,熟练掌握各定理并运用解答问题是解题的关键.3.(1)①证明见详解;②45PAQ ∠=︒,见解析;(2)5. 【分析】(1)①只要证明//PB AC 即可解决问题;②如图2中,连接QC ,作DT DQ ⊥交QC 的延长线于T ,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即可;(2)如图3中,延长EH 交BC 于点G ,设AE=x ,由题意易得AB=BC=CF=EG=3x ,然后可得CG=2x ,HG=3x-3,CH=3x-1,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即可. 【详解】(1)①证明: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B DP C ,45DAC ∠=︒,∴135PAC ∠=︒ 45APB ∠=︒,∴+180APB PAC ∠∠=︒,∴//PB AC∴四边形APBC 是平行四边形;②四边形PADQ 是平行四边形,∴DQ//,//,AP AD PQ AD PQ BC ==,AD//B C ,∴,//PQ BC PQ BC =,∴四边形PQCB 是平行四边形,∴QC//BP ,∴45APQ DQC ∠=∠=︒,90ADC QDT ∠=∠=︒,∴DQ=DT ,45,T DQT ADQ CDT ∠=∠=︒∠=∠,AD=DC ,∴ADQ CDT ≌,∴45AQD T ∠=∠=︒, AP//DQ ,∴45PAQ DQA ∠=∠=︒;(3)CH=5,理由如下:如图3所示:延长EH 交BC 于点G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B=BC ,90D ∠=︒, 又EH=3,FH=1,EH ⊥AD ,∴EH//CD ,∴90HGC ∠=︒设AE=x ,1,3AE CF BC CF ==,∴AB=BC=CF=EG=3x , ∴CG=2x ,HG=3x-3,CH=3x-1在Rt HGC △中,()()22222243331CG HG CH x x x +=+-=-即,解得121,2x x ==当x=1时,AB=3(不符合题意,舍去); 当x=2时,AB=6,∴CH=5. 故答案为5.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正方形的综合问题、三角形全等及勾股定理,关键是利用已知条件及四边形的性质得到它们之间的联系,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求解线段的长即可. 4.(1)详见解析;(2)145. 【分析】(1)由AB =DE ,∠A =∠D ,AF =DC ,易证得△ABC ≌DEF (SAS ),即可得BC =EF ,且BC ∥EF ,即可判定四边形BCEF 是平行四边形;(2)由四边形BCEF 是平行四边形,可得当BE ⊥CF 时,四边形BCEF 是菱形,所以连接BE ,交CF 与点G ,由三角形DEF 的面积求出EG 的长,根据勾股定理求出FG 的长,则可求出答案. 【详解】(1)证明:∵AF =DC , ∴AC =DF ,在△ABC 和△DEF 中,AB DE A D AC DF =⎧⎪∠=∠⎨⎪=⎩, ∴△ABC ≌△DEF (SAS ), ∴BC =EF ,∠ACB =∠DFE , ∴BC ∥EF ,∴四边形BCEF 是平行四边形; (2)如图,连接BE ,交CF 于点G ,∵四边形BCEF 是平行四边形, ∴当BE ⊥CF 时,四边形BCEF 是菱形, ∵∠DEF =90°,DE =8,EF =6, ∴DF 222286DE EF +=+10,∴S △DEF 1122EG DF EF DE =⋅=⋅, ∴EG 6824105⨯==, ∴FG =CG 22222418655EF EG ⎛⎫=-=-=⎪⎝⎭,∴AF =CD =DF ﹣2FG =10﹣365=145. 故答案为:145.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菱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等知识.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5.(1)①7;②证明见解析;(2)93,理由见解析 【分析】 (1)①如图1中,延长BC 交DE 的延长线于T ,过点T 作TH ⊥BD 于H ,设BD=2x .证明△BDT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四边形ACTE 是矩形,进而利用勾股定理构建方程求解即可; ②如图2中,延长BC 交DE 的延长线于T ,连接TF ,进而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C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解决问题;(2)如图3中,根据题意设∠EAD=x ,则∠BAC=2x .证明△ABC 是等边三角形,再根据垂线段最短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1)①如图1中,延长BC 交DE 的延长线于T ,过点T 作TH ⊥BD 于H ,设BD=2x .∵∠ACB=90°,∠ACB+∠AED=180°,∴∠AED=90°,∵CA=CB ,EA=ED ,∴∠B=∠D=45°,∴∠BTD=90°,∵∠TCA=∠CTE=∠TEA=90°,∴四边形ACTE 是矩形,∴22EC AT ==∵TH ⊥BD ,∴BH=HD=x ,∴TH=HB=HD=x ,∵AB=3,∴AH=x-3,在Rt △ATH 中,则有22252(()23x x =-+, 解得:72x =或12-(不符合题意舍弃), ∴BD=2x=7.②证明:如图2中,延长BC 交DE 的延长线于T ,连接TF .∵∠B=∠D=45°,∴TB=TD,∵∠BTD=90°,BF=DF,∴TF⊥BD,∠FTE=∠BTF=45°,∴TF=BF,∠BFT=90°,∵四边形ACTE是矩形,∴TE=AC,∴AC=BC,∴BC=TE,∵∠B=∠FTE=45°,∴△FBC≌△FTE(SAS),∴FC=EF,∠BFC=∠TFE,∴∠CFE=∠BFT=90°,∴△CF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EC=2EF.(2)如图3中,设∠EAD=x,则∠BAC=2x.∵EA=ED,∴∠EAD=∠EDA=x,∴2x+∠AED=180°,∵∠ACB+∠AED=180°,∴∠ACB=2x,∵CB=CA,∴∠B=∠CAB=2x,∴∠C=∠B=∠CAB,∴△ABC 是等边三角形,∴∠CAB=60°,∠EAD=30°,当AD ⊥BC 时,△ADE 的面积最小,∵AB=BC=AC=3,∴AD =,∴S △ADE 的最小值1322416=⨯⨯=. 【点睛】本题属于三角形综合题,考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矩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6.(1)见解析;(2)不变,见解析;(3)能,12x =-或12+ 【分析】(1)由折叠的性质得到BE=EP ,BF=PF ,得到BE=BF ,根据菱形的性质得到AB ∥CD ∥FG ,BC ∥EH ∥AD ,于是得到结论;(2)由菱形的性质得到BE=BF ,AE=FC ,推出△ABC 是等边三角形,求得∠B=∠D=60°,得到∠B=∠D=60°,于是得到结论;(3)记AC 与BD 交于点O ,得到∠ABD=30°,解直角三角形得到AO=1,S 四边形ABCD AEFCHG 时,得到S △BEF +S △DGH GH 与BD 交于点M ,求得GM=12x ,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解:()1折叠后B 落在BD 上, ,BE EP ∴=BF PF = BD 平分,ABC ∠BE BF ∴=,∴四边形BEPF 为菱形,同理四边形GDHP 为菱形,////,// //,AB CD FG BC EH AD ∴∴四边形AEPG 为平行四边形,AG EP BE ∴==.()2不变.理由如下:由()1得.AG BE =四边形BEPF 为菱形,,.BE BF AE FC ∴==60,BAC ABC ∠=︒为等边三角60B D ∴∠=∠=︒,,,EF BE GH DG ∴==36AEFCHG C AE EF FC CH GH AG AB ∴=+++++==六边形为定值.()3记AC 与BD 交于点O .2,60,AB BAC =∠=30,ABD ∴∠=1,AO ∴=3,BO =12332ABC S ∴=⨯=23ABCD S ∴=四边形当六边形AEFCHG 534 53233344DEF DGH S S +==由()1得BE AG =AE DG ∴=DG x =2BE x ∴=-记GH 与BD 交于点,M12GM x ∴=,3DM x = 23DHG S x ∴= 同理()223323344BEF Sx x x =-=+ 223333334x x x +=化简得22410,x x -+= 解得121x =-221x = ∴当212x =-或212+时,六边形AEPCHG 534 【点睛】此题是四边形的综合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菱形的面积公式,解本题的关键是用x 表示出相关的线段,是一道基础题目.7.(1)①详见解析;②详见解析;(2)当BE ≠DF 时,(BE +DF )2+EF 2=2AB 2仍然成立,理由详见解析;(3)62PD =-【分析】(1)①连接ED 、BF ,证明四边形BEDF 是平行四边形,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证明;②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证明;(2)过D 作DM ⊥BE 交BE 的延长线于M ,连接BD ,证明四边形EFDM 是矩形,得到EM=DF ,DM=EF ,∠BMD=90°,根据勾股定理计算;(3)过P 作PE ⊥PD ,过B 作BELPE 于E ,根据(2)的结论求出PE ,结合图形解答.【详解】(1)证明:①连接ED、BF,∵BE∥DF,BE=DF,∴四边形BEDF是平行四边形,∴BD、EF互相平分;②设BD交EF于点O,则OB=OD=12BD,OE=OF=12EF.∵EF⊥BE,∴∠BEF=90°.在Rt△BEO中,BE2+OE2=OB2.∴(BE+DF)2+EF2=(2BE)2+(2OE)2=4(BE2+OE2)=4OB2=(2OB)2=BD2.在正方形ABCD中,AB=AD,BD2=AB2+AD2=2AB2.∴(BE+DF)2+EF2=2AB2;(2)解:当BE≠DF时,(BE+DF)2+EF2=2AB2仍然成立,理由如下:如图2,过D作DM⊥BE交BE的延长线于M,连接BD.∵BE∥DF,EF⊥BE,∴EF⊥DF,∴四边形EFDM是矩形,∴EM=DF,DM=EF,∠BMD=90°,在Rt△BDM中,BM2+DM2=BD2,∴(BE+EM)2+DM2=BD2.即(BE+DF)2+EF2=2AB2;(3)解:过P作PE⊥PD,过B作BE⊥PE于E,则由上述结论知,(BE+PD)2+PE2=2AB2.∵∠DPB=135°,∴∠BPE=45°,∴∠PBE=45°,∴BE=PE.∴△PB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P BE,+2PD=,∴2BE+2PD=,即BE+PD=,∵AB=4,∴()2+PE2=2×42,解得,PE=∴BE=∴PD=﹣.【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正方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的应用,正确作出辅助性、掌握正方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8.(1)12;(2)13ADAC=.【分析】(1)易证四边形CDEB是矩形,由条件“四边形ADBE是平行四边形可得AD=EB=DC,从而得到ADAC的值.(2)由题可知当DE AC⊥时,DE最短,可以证到四边形DCBE是矩形.从而可以得到各边关系从而求出ADAC的值.【详解】解:(1)∵四边形ADBE是平行四边形,∴AD∥BE,AD=BE.∵DE⊥AC,∠ACB=90°,∴∠ADE=∠C=90°.∴DE∥BC.∵DC∥BE,DE∥BC,∠C=90°,∴四边形DCBE是矩形.∴EB=DC.∴AD=DC.∴AD AC ==12. 故答案为:12.(2)如图,由题可知当DE AC ⊥时,DE 最短.最小值是6.∵四边形FDBE 是平行四边形,∴//DF BE ,DF BE =.∵DE AC ⊥,90C ∠=︒,∴90ADE C ∠=∠=︒.∴//DE BC .∴四边形CDEB 是平行四边形,又∵90C ∠=︒,∴四边形CDEB 是矩形.∴BE CD =,6DE BC ==.∴DF CD =.∵AF AD =,∴2DC DF AD ==.∴3AC AD DC AD =+=.∴13AD AC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平行线的判定、矩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知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本题还考查了阅读能力,体现了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新课程理念,是一道好题.9.(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分析】(1)根据正方形的性质证得BG=DE ,利用SAS 可证明ABG ≌ADE ,再利用全等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2)过M 作MK ⊥BC 于K ,延长EF 交AB 于T ,根据ASA 可证明MHK △≌AED ,得到AE=MH ,再利用AAS 证明TNF △≌DAE △,得到NF=AE ,从而证得MH=NF ,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证明:(1)∵四边形ABCD 与四边形CEFG 均为正方形,∴AB=AD=BC=CD ,CG=CE ,∠ABG=∠ADE=90°,∴BC -GC=CD -EC ,即BG=DE ,∴ABG ≌ADE ,∴AG=AE ;(2)过M 作MK ⊥BC 于K ,则四边形MKCD 为矩形,∴∠MKH=∠ADE=90°,MK=CD ,∠AMK=90°,∴MK=AD ,∠AMP+∠HMK=90°,又∵FP AE ,∴∠EAD+∠AMP=90°,∴∠HMK=∠EAD ,∴MHK △≌AED ,∴MH=AE ,延长EF 交AB 于T ,则四边形TBGF 为矩形,∴FT=BG ,∠FTN=∠ADE=90°,∵ABG ≌ADE ,∴DE=BG ,∴FT=DE ,∵FP ⊥AE ,∠DAB=90°,∴∠N+∠NAP=∠DAE+∠NAP=90°,∴∠N=∠DAE ,∴TNF △≌DAE △,∴FN=AE ,∴FN=MH ,∴FN -FH=MH -FH ,∴NH=FM .【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矩形的判定与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各性质、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0.(1)见解析;(2)①2ABE BFC ∠=∠;②见解析;③732 【分析】(1)证明()BAE BCF ASA ∆≅∆可得结论.(2)①结论:2ABE BFC ∠=∠.如图2中,设EBC x ∠=,BFC y ∠=,则2ABF x ∠=,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结合已知条件即可解决问题.②将ABE ∆绕BE 翻折得到BEH ∆,延长BH 交CD 于T ,连接ET .设2AB CD k ==,则3AD BC k ==,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即可. ③求出CF ,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矩形的面积公式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1)证明:如图1中,四边形ABCD 是矩形,90ABC BCD BCF ∴∠=∠=∠=︒,60EBC =︒∠,12CBE ABF ∠=∠, 120ABF ∴∠=︒,906030ABE ︒∴-︒∠==︒,1209030CBF ∠=︒-︒=︒,ABE CBF ∴∠=∠,AB BC =,()BAE BCF ASA ∴∆≅∆,BE BF ∴=.(2)①结论:290EBC BFC ∠+∠=︒.理由:如图2中,设EBC x ∠=,BFC y ∠=,则2ABF x ∠=,90BCF ∠=︒,90FBC y ∴∠=︒-,=2ABE FBC ABF EBC x x x ∠+∠=∠-∠-=,(90)ABE x y ∴∠=-︒-,90ABE EBC ∠+∠=︒,(90)90x y x ∴-︒-+=︒,2180x y ∴+=︒,2180EBC BFC ∴∠+∠=︒,()290180ABE BFC ∴︒-∠+∠=︒,2ABE BFC ∴∠=∠.②证明:将ABE ∆绕BE 翻折得到BEH ∆,延长BH 交CD 于T ,连接ET .设2AB CD k ==,则3AD BC k ==,ABE EBH ∠=∠,12EBC ABF ∠=∠, FBC CBT ∴∠=∠,90FBC F CBT BTC ∠+∠=∠+∠=︒, F BTC ∴∠=∠,BF BT ∴=,CT CF =,DE AE EH ==,ET ET =,90D EHT ∠=∠=︒,Rt ETD Rt ETH(HL)∴∆≅∆,DT TH ∴=,在Rt BCT ∆中,则有222(2)(3)(2)k x k k x +=+-,解得98x k =, 2BF CF BT CT BH TH CT BH TD TC BH CD AB ∴+=+=++=++=+=.③由②可知,3BC k =,97288CF CR k k k ==-=, ∴2173728632BCFABCD k k S S k ∆⋅⋅==矩形.【点睛】本题属于四边形综合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学会利用参数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测试题含答案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测试题含答案

第16章《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测试题(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满分3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平分且相等;B .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交点到一组对边距离相等;C .四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D .沿平行四边形一条对角线对折,这条对角线两旁的图形能够互相重合.2.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 AC ⊥AB ,且∠ABC ︰∠BCA=2︰1,则∠ABC 与∠BCD 之比为( )A .1︰1B .1︰2C .1︰3D .1︰43.如图所示,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 DB=DC .∠C=70°, AE ⊥BD 于E ,则∠DAE 等于( )A.20°B.25°C.30°D.35° 4.正方形具有而菱形不具有的特征是( )A.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B.对角线互相垂直C.有四条对称轴D.四条边都相等 5.矩形两条对角线的夹角为60°,一条较短边长为5,则其对角线长为( ) A. 5 B. 10 C. 15 D. 7.56.如图所示,E 为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BD 上一点,且BE=BC ,则∠DEC 的度数为( ) A.22.5° B. 67.5° C. 45° D. 30°第3题 第6题 第9题 第10题 7.菱形的周长为20cm ,两邻角之比为1:2,则较短对角线的长为( ) A. 10cm B. 5 cm C. 4cm D. 3cm8.把矩形的四个角各剪掉一个小正方形,则剩下图形的周长(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不能确定9.如图所示,矩形ABCD 中,∠DAE:∠BAE=3:1,AE ⊥BD,则∠EAC 等于( ) A. 30° B. 60° C. 120° D. 45°10.如图所示,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E ⊥BC 于E , AF ⊥CD 于F ,若AE=4,AF=6,平行四边形ABCD 的周长为40,则平行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 )A .24B .36C .40D .48 二、填空题(每题3分,满分30分)11.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CB=∠B=50°,则∠ACD= .12.若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内角的平分线把一条边分成2厘米和3 厘米的两条线段,则该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 厘米或13.平行四边形的两条高分别为5cm 和8cm, 较短的边长为8.5cm ,则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L 为______.14.平行四边形的两邻边分别为6和8,则其对角线p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 15.从矩形添加 的条件或者从菱形添加 的条件就得到正方形.16.菱形的一边和对角线的两个夹角的差是18°,则菱形的两个相邻的角分别是 和 17.如图所示,如果A 代表四边形,B 代表平行四边形,D 代表正方形,则C 代表 ,E 代ABCDF EABCDE表 .第3题 第5题 第6题18.一个菱形的对角线长度分别为6和12,则菱形的面积是 .19.如图所示,E 为正方形ABCD 外一点,且△ADE 是等边三角形,则∠EBC = . 20.矩形ABCD 的长为10,宽为6,点E 、F 将AC 三等分,则△BEF 的面积是 . 三、解答题(本题满分共40分) 21.(本题5分)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的周长为28㎝,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且△OAB 的周长比△OBC 的周长大4㎝,求平行四边形各边的长.22.(本题满分5分)如图所示,在正方形ABCD 中,△ABE 为等边三角形,连结DE.求∠ADE 的度数.23.(本题满分6分)如图所示,同学A 按甲(E 、F 分别是AB 、DC 的中点),把矩形ABCD 分割成a 、b 两部分,同学B 按乙把矩形ABCD 分割成C 、D 两部分. ⑴比较a 、b 、c 、d 的面积关系. ⑵探索分割方法,写出你发现的规律.24.(本题7分)如图所示,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过点A 作直线交BC 于点E ,交DC 延长线于点F .试说明ADE ABF S S ∆∆=.25.(本题满分8分)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E是BD延长线上一点,F是DB延长线上一点,且DE=BF.请你以F为一个端点,和图中已标明字母的某一点连成一条新的线段,猜想并证明它和图中已有的某一条线段相等(只须证明一组线段相等即可).(1)连结____________;(2)猜想:__________;(3)证明:26.(本题9分)如图所示,对于平行四边形ABCD内任意一点P,问:是否存在以AP,BP,CP,DP的长为边,且对角线的长恰好分别等于线段AB和BC的四边形?答案:一、选择题:1.B2. B3. A4. C5. B6. A7.B8.C9.D 10.D二、填空题11.80°12.14,16 13.44.2cm 14.2﹤p﹤1415.一组邻边相等(或对角线垂直),有一个角是直角(或对角线相等)16. 72°,108°或108°,72°17.矩形(或菱形),菱形(或矩形)18. 3619. 75°20. 10三、解答题21.9㎝,5㎝,9㎝,5㎝.因为AB-BC=4㎝. AB+BC=14㎝.22.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AD又∵AB=AE=BE ∴∠BAE=60° AE=AD∴∠DAE=90°-∠BAE=30°∴∠ADE=12(180°-∠DAE)= 75° 23.⑴相等;⑵提示:若要把矩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过对称中心画直线即可. 24.如图 ,连结AC , AD//BC,AB//CD,从而S ABC AD C S ∆∆=,根据同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则S ,ADE ADC S ∆∆=S ABF ABC S ∆∆=,所以 ADE ABF S S ∆∆=.25.解:连结AF ,猜想AF=AE 证明:连结AC ,交BD 于O四边形ABCD 是菱形,∴⊥AC BD 于O ,DO=BODE BF O FO =∴=,E∴AC 垂直平分EF ∴=AF AE26.存在.如图,将△APD 沿AB 向下平移到△BQC 的位置,连PQ ,则四边形BQCP 就是满足条件的四边形.因为△APD 是沿AB 的方向平移到△BQC 的位置,则AP=BQ ,DP=CQ ,AD=BC (平移前后的图形的对应线段相等) PQ=AB (平移前后的图形的对应点所连线段相等) 又因为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B=CD ,所以,四边形BQCP 的四条边BQ 、CQ 、PC 、PB 的长分别等于PA ,PD ,PC ,PB ,且两条对角线中的一条就是BC ,另一条是PQ (AB=PQ ).。

初中平行四边形试题及答案

初中平行四边形试题及答案

初中平行四边形试题及答案
1. 判断题:平行四边形的对边是平行的。

()
答案:正确。

2. 选择题: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A. 对边平行
B. 对角相等
C. 对角线相等
D. 对边相等
答案:C。

3. 填空题:若平行四边形的一组对边长分别为4cm和6cm,则其周长为_____cm。

答案:20。

4. 计算题:已知平行四边形的一边长为8cm,另一边长为10cm,且相邻两边的夹角为60°,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答案:40√3 cm²。

5. 简答题: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有什么性质?
答案: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6. 作图题: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ABCD,其中AB=5cm,BC=7cm,
∠ABC=90°。

答案:略。

7. 证明题:证明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答案:略。

8. 应用题: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长度分别为6cm和8cm,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答案:24cm²。

9. 多选题: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具有以下哪些性质?
A. 互相平分
B. 互相垂直
C. 互相平行
D. 互相垂直平分
答案:A。

10. 综合题: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AB=4cm,BC=6cm,∠ABC=60°,求对角线AC的长度。

答案:4√3 cm。

中考数学平行四边形测试试题含答案

中考数学平行四边形测试试题含答案

中考数学平行四边形测试试题含答案一、解答题1.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DC ,AB AD =,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AC 平分BAD ∠,过点C 作CE AB ⊥交AB 的延长线于点E ,连接OE .(1)求证:四边形ABCD 是菱形;(2)若5AE =,3OE =,求线段CE 的长.2.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点G 在对角线BD 上(不与点B ,D 重合),GE ⊥DC 于点E ,GF ⊥BC 于点F ,连结AG .(1)写出线段AG ,GE ,GF 长度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AGF=105°,求线段BG 的长.3.如下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xoy 中,将一个含30的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直角顶点与原点重合,若点A 的坐标为()1,0-,30ABO ∠=︒.(1)旋转操作:如下图2,将此直角三角板绕点O 顺时针旋转30时,则点B 的坐标为 . (2)问题探究:在图2的基础上继续将直角三角板绕点O 顺时针60︒,如图3,在AB 边上的上方以AB 为边作等边ABC ,问:是否存在这样的点D ,使得以点A 、B 、C 、D 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构成为菱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D 所有可能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动点分析:在图3的基础上,过点O 作OP AB ⊥于点P ,如图4,若点F 是边OB 的中点,点M 是射线PF 上的一个动点,当OMB △为直角三角形时,求OM 的长.4.综合与探究(1)如图1,在正方形ABCD 中,E 是AB 上一点,F 是AD 延长线上一点,且DF BE =.CE 和CF 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请说明理由.(2)如图2,在正方形ABCD 中,E 是AB 上一点,G 是AD 上一点,如果45GCE ∠=︒,请你利用(1)的结论证明:GE BE CD =+.(3)运用(1)(2)解答中所积累的经验和知识,完成下题:如图3在直角梯形ABCD 中,//()AD BC BC AD >,90B ∠=︒,12AB BC ==,E 是AB 上一点,且45DCE ∠=︒,4BE =,求DE 的长.5.在矩形ABCD 中,将矩形折叠,使点B 落在边AD (含端点)上,落点记为E ,这时折痕与边BC 或者边CD (含端点)交于点F (如图1和图2),然后展开铺平,连接BE ,EF . (1)操作发现:①在矩形ABCD 中,任意折叠所得的△BEF 是一个 三角形;②当折痕经过点A 时,BE 与AE 的数量关系为 .(2)深入探究:在矩形ABCD 中,AB =3,BC =23.①当△BEF 是等边三角形时,求出BF 的长;②△BEF 的面积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求出此时EF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6.如图,菱形纸片ABCD 的边长为2,60,BAC ∠=︒翻折,,B D ∠∠使点,B D 两点重合在对角线BD 上一点,,P EF GH 分别是折痕.设()02AE x x =<<.(1)证明:AG BE =;(2)当02x <<时,六边形AEFCHG 周长的值是否会发生改变,请说明理由; (3)当02x <<时,六边形AEFCHG 的面积可能等于534吗?如果能,求此时x 的值;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7.如图,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3的正方形,点E 在边AD 所在的直线上,连接CE ,以CE 为边,作正方形CEFG (点C 、E 、F 、G 按逆时针排列),连接BF.(1)如图1,当点E 与点D 重合时,BF 的长为 ;(2)如图2,当点E 在线段AD 上时,若AE=1,求BF 的长;(提示:过点F 作BC 的垂线,交BC 的延长线于点M ,交AD 的延长线于点N.)(3)当点E 在直线AD 上时,若AE=4,请直接写出BF 的长.8.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在边AD 上取一点E ,连接BE ,使60AEB ∠=︒.(1)利用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分别以点B 、C 为圆心,BC 长为半径作弧交正方形内部于点T ,连接BT 并延长交边AD 于点E ,则60AEB ∠=︒;(2)在前面的条件下,取BE 中点M ,过点M 的直线分别交边AB 、CD 于点P 、Q . ①当PQ BE ⊥时,求证:2BP AP =;②当PQ BE =时,延长BE ,CD 交于N 点,猜想NQ 与MQ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9.如图,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点E 是AC 的一点,连接EB ,过点A 做AM ⊥BE ,垂足为M ,AM 与BD 相交于点F .(1)猜想:如图(1)线段OE 与线段OF 的数量关系为 ;(2)拓展:如图(2),若点E 在AC 的延长线上,AM ⊥BE 于点M ,AM 、DB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 ,其他条件不变,(1)的结论还成立吗?如果成立,请仅就图(2)给出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10.阅读下列材料,并解决问题:如图1,在Rt ABC ∆中,90C ∠=︒,8AC =,6BC =,点D 为AC 边上的动点(不与A 、C 重合),以AD ,BD 为边构造ADBE ,求对角线DE 的最小值及此时AD AC的值是多少.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小红画出了一个以AD ,BD 为边的ADBE (如图2),设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交点为O ,则有AO BO =.于是得出当OD AC ⊥时,OD 最短,此时DE 取最小值,得出DE 的最小值为6.参考小红的做法,解决以下问题:(1)继续完成阅读材料中的问题:当DE的长度最小时,ADAC=_______;(2)如图3,延长DA到点F,使AF DA=.以DF,DB为边作FDBE,求对角线DE的最小值及此时ADAC的值.【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解答题1.(1)见解析;(211【分析】(1)根据题意先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再由AB=AD可得平行四边形ABCD是菱形;(2)根据菱形的性质得出OA的长,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定理得出OE=12AC,在Rt ACE∆应用勾股定理即可解答.【详解】(1)证明:∵AB CD∥,∴OAB DCA∠=∠,∵AC 为DAB ∠的平分线,∴OAB DAC ∠=∠,∴DCA DAC ∠=∠,∴CD AD AB ==,∵AB CD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D AB =,∴ABCD 是菱形;(2)∵四边形ABCD 是菱形∴AO CO =∵CE AB ⊥∴90AEC ∠=︒∴26AC OE ==在Rt ACE ∆中,2211CE AC AE -故答案为(21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勾股定理,熟练掌握菱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1)AG 2=GE 2+GF 2,理由见解析;(2)3266 【分析】(1)结论:AG 2=GE 2+GF 2.只要证明GA=GC ,四边形EGFC 是矩形,推出GE=CF ,在Rt △GFC 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证明;(2)作BN ⊥AG 于N ,在BN 上截取一点M ,使得AM=BM .设AN=x .易证AM=BM=2x ,3,在Rt △ABN 中,根据AB 2=AN 2+BN 2,可得1=x 2+(3x )2,解得x=624,推出BN=624,再根据BG=BN÷cos30°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解:(1)结论:AG 2=GE 2+GF 2.理由:连接CG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 、C 关于对角线BD 对称,∵点G 在BD 上,∴GA=GC ,∵GE ⊥DC 于点E ,GF ⊥BC 于点F ,∴∠GEC=∠ECF=∠CFG=90°,∴四边形EGFC 是矩形,∴CF=GE ,在Rt △GFC 中,∵CG 2=GF 2+CF 2,∴AG 2=GF 2+GE 2.(2)作BN ⊥AG 于N ,在BN 上截取一点M ,使得AM=BM .设AN=x .∵∠AGF=105°,∠FBG=∠FGB=∠ABG=45°,∴∠AGB=60°,∠GBN=30°,∠ABM=∠MAB=15°,∴∠AMN=30°,∴AM=BM=2x ,MN=3x , 在Rt △ABN 中,∵AB 2=AN 2+BN 2,∴1=x 2+(2x+3x )2,解得x=62-, ∴BN=624+, ∴BG=BN÷cos30°=326+.【点睛】本题考查正方形的性质,矩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30度的性质.3.(1)(32,32);(2)存在,点D 的坐标为(0,3)或(231)或(0,-1);(3)OM=32或212 【分析】(1)过点B 作BD ⊥y 轴于D ,利用30°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和勾股定理求出OB ,再利用30°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和勾股定理求出BD 和OD 即可得出结论;(2)根据题意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分别求出点A 、B 、C 的坐标,然后根据菱形的顶点顺序分类讨论,分别画出对应的图形,根据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即可分别求出结论; (3)利用30°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和勾股定理求出OP 和BP ,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分类讨论,分别画出对应的图形,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及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求解即可.【详解】解:(1)如图2,过点B 作BD ⊥y 轴于D由图1中,点A 的坐标为()1,0-,30ABO ∠=︒,∠AOB=90°∴OA=1,AB=2OA=2由勾股定理可得223AB OA -=∵将此直角三角板绕点O 顺时针旋转30∴∠BOD=30°∴BD=132OB =∴2232OB BD -=∴点B 332) 332); (2)在图2的基础上继续将直角三角板绕点O 顺时针60︒,此时点A 落在y 轴上,点B 落在x 轴上∴点A 的坐标为(0,1),点B 30)∵△ABC 为等边三角形∴∠ABC=60°,AB=BC=AC=2∴∠OBC=90°∴点C 32)设点D 的坐标为(a ,b )如图所示,若四边形ABCD 为菱形,连接BD ,与AC 交于点O∴点O既是AC的中点,也是BD的中点∴03322 12022ab⎧++=⎪⎪⎨++⎪=⎪⎩解得:3ab=⎧⎨=⎩∴此时点D的坐标为(0,3);当四边形ABDC为菱形时,连接AD,与BC交于点O∴点O既是AD的中点,也是BC的中点∴0332212022ab⎧++=⎪⎪⎨++⎪=⎪⎩解得:231ab⎧=⎪⎨=⎪⎩∴此时点D的坐标为(23,1);当四边形ADBC为菱形时,连接CD,与AB交于点O∴点O既是AB的中点,也是CD的中点∴03322 10222ab⎧++=⎪⎪⎨++⎪=⎪⎩解得:1ab=⎧⎨=-⎩∴此时点D的坐标为(0,-1);综上:点D的坐标为(0,3)或(23,1)或(0,-1);(3)∵OB=3,∠ABO=30°∴OP=12OB=32∴BP=2232OB OP-=当∠OMB=90°时,如下图所示,连接BM∵F为OB的中点∴PF=12OB,MF=12OB,OF=BF∴PF=MF∴四边形OPBM为平行四边形∴OM=BP=32;当∠OBM=90°时,如下图所示,连接OM,∴∠PBM=∠PBO+∠OBM=120°∵点F为OB的中点∴FP=FB∴∠FPB=∠FBP=30°∴∠BMP=180°-∠PBM-∠FPB=30°∴∠BMP=∠BPM∴BM=BP=3 2在Rt△OBM中, OM=2221 2OB BM+=;综上:OM=32或212.【点睛】此题考查的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及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掌握30°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菱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及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是解决此题的关键.4.(1)CE=CF且CE⊥CF,理由见解析;(2)见解析;(3)10【分析】(1)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证明△CBE≌△CDF(SAS),从而得出CE=CF,∠BCE=∠DCF,再利用余角的性质得到CE⊥CF;(2)延长AD至M,使DM=BE,连接CM,由△BEC≌△DFC,可得∠BCE=∠DCF,即可求∠GCF=∠GCE=45°,且GC=GC,EC=CF可证△ECG≌△GCF(SAS),则结论可求.(3)过点C作CF⊥AD于F,可证四边形ABCF是正方形,根据(2)的结论可得DE=DF+BE=4+DF,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可求DF的长,即可得出DE.【详解】解:(1)CE=CF且CE⊥CF,证明:如图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C=CD,∠B=∠CDF=90°,又∵BE=DF,∴△CBE≌△CDF(SAS),∴CE=CF,∠BCE=∠DCF,∵∠BCD=∠BCE+∠ECD=90°,∴∠ECD+∠DCF=90°,即CE⊥CF;(2)延长AD至M,使DM=BE,连接CM,∵∠GCE=45°,∴∠BCE+∠GCD=45°,∵△BEC≌△DFC,∴∠BCE=∠DCF,∴∠DCF+∠GCD=45°,即∠GCF=45°,∴∠GCE=∠GCF,且GC=GC,CE=CF,∴△GCE≌△GCF(SAS),∴GE=GF,∴GE=GD+DF=BE+GD;(3)如图:过点C作CF⊥AD于F,∵AD∥BC,∠B=90°,∴∠A=90°,∵∠A=∠B=90°,FC⊥AD,∴四边形ABCF是矩形,且AB=BC=12,∴四边形ABCF是正方形,∴AF=12,由(2)可得DE=DF+BE,∴DE=4+DF,在△ADE中,AE2+DA2=DE2.∴(12-4)2+(12-DF)2=(4+DF)2.∴DF=6,∴DE=4+6=10.【点睛】本题是四边形综合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四边形的面积,熟练掌握正方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5.(1)①等腰;②BE ;(2)①2;②存在,【分析】(1)①由折叠的性质得EF=BF,即可得出结论;②当折痕经过点A时,由折叠的性质得AF垂直平分BE,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AE=BE,证出AB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出BE AE;(2)①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BF=BE,∠EBF=60°,则∠ABE=30°,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BE=2AE,AB,则AE=1,BE=2,得BF=2即可;②当点F在边BC上时,得S△BEF≤12S矩形ABCD,即当点F与点C重合时S△BEF最大,由折叠的性质得CE=CB=EF=当点F在边CD上时,过点F作FH∥BC交AB于点H,交BE于点K,则S△EKF=1 2KF•AH≤12HF•AH=12S矩形AHFD,S△BKF=12KF•BH≤12HF•BH=12S矩形BCFH,得S△BEF≤12S矩形ABCD =3,即当点F为CD的中点时,BEF的面积最大,此时,DF=12CD=2,点E与点A重合,由勾股定理求出EF即可.【详解】解:(1)①由折叠的性质得:EF=BF,∴BEF是等腰三角形;故答案为:等腰;②当折痕经过点A时,由折叠的性质得:AF垂直平分BE,∴AE=BE,∵四边形ABCD是矩形,∴∠ABC=∠A=90°,∴AB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E;故答案为:BE;(2)①当BEF是等边三角形时,BF=BE,∠EBF=60°,∴∠ABE=90°﹣60°=30°,∵∠A=90°,∴BE=2AE,AB∴AE=1,BE=2,∴BF=2;②存在,理由如下:∵矩形ABCD中,CD=AB BC=∴矩形ABCD的面积=AB×BC=3×23=6,第一种情况:当点F在边BC上时,如图1所示:此时可得:S△BEF≤12S矩形ABCD,即当点F与点C重合时S△BEF最大,此时S△BEF=3,由折叠的性质得:CE=CB=23,即EF=23;第二种情况:当点F在边CD上时,过点F作FH∥BC交AB于点H,交BE于点K,如图2所示:∵S△EKF=12KF•AH≤12HF•AH=12S矩形AHFD,S△BKF=12KF•BH≤12HF•BH=12S矩形BCFH,∴S△BEF=S△EKF+S△BKF≤12S矩形ABCD=3,即当点F为CD的中点时,BEF的面积最大,此时,DF=12CD3E与点A重合,BEF的面积为3,∴EF22AD DF+51综上所述,BEF的面积存在最大值,此时EF的长为351.【点睛】此题考查的是矩形与折叠问题,此题难度较大,掌握矩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是解决此题的关键.6.(1)见解析;(2)不变,见解析;(3)能,212x=-或212+【分析】(1)由折叠的性质得到BE=EP ,BF=PF ,得到BE=BF ,根据菱形的性质得到AB ∥CD ∥FG ,BC ∥EH ∥AD ,于是得到结论;(2)由菱形的性质得到BE=BF ,AE=FC ,推出△ABC 是等边三角形,求得∠B=∠D=60°,得到∠B=∠D=60°,于是得到结论;(3)记AC 与BD 交于点O ,得到∠ABD=30°,解直角三角形得到AO=1,S 四边形ABCD AEFCHG 的面积等于4时,得到S △BEF +S △DGH GH 与BD 交于点M ,求得GM=12x ,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解:()1折叠后B 落在BD 上, ,BE EP ∴=BF PF = BD 平分,ABC ∠BE BF ∴=,∴四边形BEPF 为菱形,同理四边形GDHP 为菱形,////,// //,AB CD FG BC EH AD ∴∴四边形AEPG 为平行四边形,AG EP BE ∴==.()2不变.理由如下:由()1得.AG BE =四边形BEPF 为菱形,,.BE BF AE FC ∴==60,BAC ABC ∠=︒为等边三角60B D ∴∠=∠=︒,,,EF BE GH DG ∴==36AEFCHG C AE EF FC CH GH AG AB ∴=+++++==六边形为定值.()3记AC 与BD 交于点O .2,60,AB BAC =∠=30,ABD ∴∠=1,AO ∴=3,BO =12332ABC S ∴=⨯=23ABCD S ∴=四边形当六边形AEFCHG 534 53233344DEF DGH S S +==由()1得BE AG =AE DG ∴=DG x =2BE x ∴=-记GH 与BD 交于点,M12GM x ∴=,3DM x = 23DHG S x ∴= 同理()223323344BEF Sx x x =-=+ 223333334x x x +=化简得22410,x x -+= 解得121x =-221x = ∴当212x =-或212+时,六边形AEPCHG 534 【点睛】此题是四边形的综合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菱形的面积公式,解本题的关键是用x 表示出相关的线段,是一道基础题目.7.(1)35;(241;(353101或【分析】(1)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2)过点F 作FH ⊥AD 交AD 于的延长线于点H ,作FM ⊥AB 于点M ,证出ECD FEH ∆∆≌,进而求得MF ,BM 的长,再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得. (3)分两种情况讨论,同(2)证得三角形全等,再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得.【详解】(1)由勾股定理得:22223635BF AB AF =+=+=(2)过点F 作FH ⊥AD 交AD 于的延长线于点H ,作FM ⊥AB 于点M ,如图2所示:则FM=AH ,AM=FH∵四边形CEFG 是正方形 ∴EC=EF,∠FEC=90° ∴∠DEC+∠FEH=90°,又∵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ADC=90° ∴∠DEC+∠ECD=90°,∴∠ECD=∠FEH 又∵∠EDC=∠FHE=90°,∴ECD FEH ∆∆≌ ∴FH=ED EH=CD=3∵AD=3,AE=1,ED=AD-AE=3-1=2,∴FH=ED=2∴MF=AH=1+3=4,MB=FH+CD=2+3=5在Rt △BFM 中,BF=22225441BM MF +=+=(3)分两种情况:①当点E 在边AD 的左侧时,过点F 作FM ⊥BC 交BC 的反向延长线于点M ,交DE 于点N.如图3所示:同(2)得:ENF DEC ∆≅∆∴EN=CD=3,FN=ED=7∵AE=4∴AN=AE-EN=4-3=1∴MB=AN=1 FM=FN+NM=7+3=10在Rt FMB ∆中由勾股定理得:2222101101FB FM MB =++= ②当点E 在边AD 的右侧时,过点F 作FN ⊥AD 交AD 的延长线于点N ,交BC 延长线于M ,如图4所示:同理得: CDE EFN ∆≅∆∴NF=DE=1,EN=CD=3∴FM=3-1=2,CM=DN=DE+EN=1+3=4∴BM=CB+CM=3+4=7在Rt FMB ∆中 由勾股定理得:22222753FB FM MB =+=+=故BF 的长为53101或【点睛】本题为考查三角形全等和勾股定理的综合题,难点在于根据E 点位置的变化,画出图形,注意(3)分情况讨论,难度较大,属压轴题,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以及勾股定理的运用是解题关键.8.(1)作图见解析;(2)①见解析;②数量关系为:2NQ MQ =或NQ MQ =.理由见解析;【分析】(1)按照题意,尺规作图即可;(2)连接PE ,先证明PQ 垂直平分BE ,得到PB=PE ,再证明60APE ∠=︒,得到30AEP ∠=︒,利用在直角三角形中,30°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解答; (3)NQ=2MQ 或NQ=MQ ,分两种情况讨论,作辅助线,证明ABE FQP ∆≅∆,即可解答.【详解】(1)如图1,分别以点B 、C 为圆心,BC 长为半径作弧交正方形内部于点T ,连接BT 并延长交边AD 于点E ;图1(2)①连接PE ,如图2,图2点M 是BE 的中点,PQ BE ⊥∴PQ 垂直平分BE .∴PB PE =,∴90906030PEB PBE AEB ∠=∠=︒-∠=︒-︒=︒,∴60APE PBE PEB ∠=∠+∠=︒,∴90906030AEP APE ∠=︒∠=︒-︒=︒,∴60APE PBE PEB ∠=∠+∠=︒,∴90906030AEP APE ∠=︒∠=︒-︒=︒,∴2BP EP AP ==.②数量关系为:2NQ MQ =或NQ MQ =.理由如下,分两种情况:I 、如图3所示,过点Q 作QF AB ⊥于点F 交BC 于点G ,则QF CB =.图3正方形ABCD 中,AB BC =,∴FQ AB =.在Rt ABE △和Rt FQP 中,BE PQ AB FQ=⎧⎨=⎩ ∴()ABE FQP HL ≌.∴30FQP ABE ∠=∠=︒. 又60MGO AEB ∠=∠=︒,∴90GMO ∠=︒, CD AB .∴30N ABE ∠=∠=︒.∴2NQ MQ =.Ⅱ、如图4所示,过点Q 作QF AB ⊥于点F 交BC 于点G ,则QF CB =.图4同理可证ABE FQP ≌.此时60FPQ AEB ∠=∠=︒. 又FPQ ABE PMB ∠=∠+∠,30N ABE ∠=∠=︒.∴30EMQ PMB ∠=∠=︒.∴N EMQ ∠=∠,∴NQ MQ =.【点睛】本题为正方形和三角形变化综合题,难度较大,熟练掌握相关性质定理以及分类讨论思想是解答本题的关键.9.(1)OE OF =;(2)成立.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1)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对角线垂直且平分,得到OB=OA ,又因为AM ⊥BE ,所以∠MEA+∠MAE=90°=∠AFO+∠MAE ,从而求证出Rt △BOE ≌Rt △AOF ,得到OE=OF. (2)根据第一步得到的结果以及正方形的性质得到OB=OA ,再根据已知条件求证出Rt △BOE ≌Rt △AOF ,得到OE=OF.【详解】解:(1)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AM ⊥BE ,∴∠AOB=∠BOE=∠AMB=90°,∵∠AFO=∠BFM (对顶角相等),∴∠OAF=∠OBE (等角的余角相等),又OA=OB (正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BOE ≌△AOF (ASA ),∴OE=OF.故答案为:OE=OF ;(2)成立.理由如下:证明:∵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90BOE AOF ∠=∠=︒,OB OA =又∵AM BE ⊥,∴90F MBF ∠+∠=︒,90E OBE ∠+∠=︒,又∵MBF OBE ∠=∠∴F E ∠=∠∴BOE AOF ∆≅∆,∴OE OF =【点睛】本题是四边形的综合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并运用了类比的思想,两个问题都是证明BOE AOF ∆≅∆解决问题.10.(1)12;(2)13AD AC =. 【分析】(1)易证四边形CDEB 是矩形,由条件“四边形ADBE 是平行四边形可得AD =EB =DC ,从而得到AD AC的值. (2)由题可知当DE AC ⊥时,DE 最短,可以证到四边形DCBE 是矩形.从而可以得到各边关系从而求出AD AC 的值. 【详解】解:(1)∵四边形ADBE 是平行四边形,∴AD ∥BE ,AD =BE .∵DE ⊥AC ,∠ACB =90°,∴∠ADE =∠C =90°.∴DE ∥BC .∵DC ∥BE ,DE ∥BC ,∠C =90°,∴四边形DCBE 是矩形.∴EB =DC .∴AD =DC .∴AD AC==12. 故答案为:12.(2)如图,由题可知当DE AC ⊥时,DE 最短.最小值是6.∵四边形FDBE 是平行四边形,∴//DF BE ,DF BE =.∵DE AC ⊥,90C ∠=︒,∴90ADE C ∠=∠=︒.∴//DE BC .∴四边形CDEB 是平行四边形,又∵90C ∠=︒,∴四边形CDEB 是矩形.∴BE CD =,6DE BC ==.∴DF CD =.∵AF AD =,∴2DC DF AD ==.∴3AC AD DC AD =+=. ∴13AD AC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平行线的判定、矩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知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本题还考查了阅读能力,体现了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新课程理念,是一道好题.。

(完整版)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习题(有答案)

(完整版)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习题(有答案)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1.下边的性质中,平行四边形不必定具备的是()A.对角互补B.邻角互补C.对角相等D.内角和为 360°2.在中,∠ A:∠ B:∠ C:∠ D 的值能够是()A .1:2:3:4B .1:2:1:2C .1:1:2:2 D.1: 2:2:1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和它的边能够构成全等三角形()A.3对B.4 对 C .5对D. 6 对A D 4.以下图,在中,对角线 AC、BD交于点 O,?以下式子中一O 定建立的是()B CA.AC⊥ BD B . OA=OC C. AC=BD D .AO=OD5.以下图,在中, AD=5,AB=3,AE均分∠ BAD交BC A D边于点 E,则线段 BE、 EC的长度分别为()BE C A .2和3 B.3和2 C .4和1 D .1和46.的两条对角线订交于点 O,已知 AB=8cm,BC=6cm,△AOB的周长是 18cm,那么△ AOD的周长是()A .14cmB .15cmC .16cmD .17cm7.平行四边形的一边等于14,它的对角线可能的取值是()A .8cm和 16cmB .10cm和 16cmC . 12cm和 16cmD . 20cm和 22cm 8.如图,在中,以下各式不必定正确的选项是()A.∠ 1+∠ 2=180° B .∠ 2+∠ 3=180C.∠ 3+∠ 4=180°D.∠ 2+∠4=180°9.如图,在中,∠ ACD=70°,AE⊥ BD于点E,则∠ ABE等于()A、20°B、25° C 、 30° D 、35°10.如图,在△ MBN中, BM=6,点 A、C、D 分别在 MB、NB、MN上,四边形 ABCD为平行四边形,∠NDC=∠ MDA,那么的周长是()二、填空题(每题 3 分共 18 分)11.在中,∠ A:∠ B=4:5,则∠ C=______.12.在中, AB:BC=1:2,周长为 18cm,则 AB=______cm,AD=_______cm.13.在中,∠A=30°,则∠ B=______,∠C=______,∠D=________.14.如图,已知:点 O是的对角线的交点, ?AC=?48mm,?BD=18mm,AD=16mm,那么△ OBC的周长等于 _______mm.15.如图,在中,E、F是对角线BD上两点,要使△ ADF≌△ CBE,还需增添一个条件是 ________.16.如图,在中,EF∥ AD,MN∥ AB,那么图中共有_______?个平行四边形.三、解答题17.已知:如图,在中,E、F是对角线AC?上的两点,AE=CF.BE与DF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并说明原因。

(完整版)第9章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测试题含答案

(完整版)第9章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测试题含答案

第9章 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 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2015年汕尾)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 一组对边相等,另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B.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C. 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D. 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2.如图1,将△ABC 沿BC 方向平移得到△DCE ,连接AD ,下列条件能够判定四边形ACED 为菱形的是( )A .AB =BC B .AC =BC C .∠B =60°D .∠ACB =60°3.如图2,DE 是△ABC 的中位线,若AD =4,AE =5,BC =12,则△ADE 的周长是( ) A .7.5 B .30 C .15 D .24 4.如图3,在菱形ABCD 中,∠BAD =80°,AB 的垂直平分线交对角线AC 于点F ,垂足为E ,连接DF ,则∠CDF 的度数为( ) A. 50° B .60° C .70° D .80°5.如图4,在□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过点O 作EF ⊥AC 交BC 于点E ,交AD 于点F ,连接AE ,CF ,则四边形AECF 是( ) A .矩形 B .菱形 C .正方形 D .无法确定 6.如图5,在正方形ABCD 中,E ,F 分别为AB ,CD 的中点,连接DE ,BF ,CE ,AF ,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1,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 .21 B .31 C .41D .517. 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拼下列图形:①平行四边形,②矩形,③菱形,④正方形,⑤等腰三角形,⑥等边三角形.一定能拼成的图形是( ) A. ①④⑤ B. ②⑤⑥ C. ①②③ D. ①②⑤8.如图6,将矩形纸片ABCD 折叠,使点A 落在BC 上的点F 处,折痕为BE ,若沿EF 剪下,则折叠部分是一个正方形,其数学原理是( ) A .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B .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C .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构成正方形 D .轴对称图形是正方形9.如图7,把一个矩形纸片对折两次,然后沿虚线剪下一个角,为了得到一个内角为120°的菱形,剪口与第二次折痕所成角的度数应为()A.15°或30°B.30°或45°C.45°或60°D.30°或60°10.如图8,把矩形ABCD沿EF翻折,点B恰好落在AD边上的点B′处,若AE=1,DE=3,∠EFB=60°,则矩形ABCD的面积是()A.3 B.6 C.33D.43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1.在□ABCD中,若添加一个条件:____,则四边形ABCD是矩形;若添加一个条件:____,则四边形ABCD是菱形.12.如图9,矩形ABCD内有一点E,连接AE,DE,CE,若AD=ED=EC,∠ADE =20°,则∠AEC的度数为____.13.在菱形ABCD中,AE⊥BC于点E,若菱形ABCD的面积为48 cm2,且AE=6 cm,则AB的长为_________.14. 如图10,在Rt△ABC中,∠C=90°,AC=8,BC=6,点P是AB上的任意一点,作PD⊥AC于点D,PE⊥CB于点E,连接DE,则DE的最小值为_________.15. (2015年赤峰)如图11,在四边形ABCD中,AD∥BC,E是DC上一点,连接BE并延长,交AD的延长线于点F,请你只添加一个条件:____________,使得四边形BDFC 为平行四边形.16. 如图12,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垂足为O,点E,F,G,H分别为边AD,AB,BC,CD的中点.若AC=8,BD=6,则四边形E FGH的面积为_________.17. 如图13,在□ABCD中,AC,BD相交于点O,AB=10 cm,AD=8 cm,AC⊥BC,则OB的长为_________cm.18.如图14,将矩形纸片ABCD沿EF折叠,使D点与BC边的中点D′重合.若BC=8,CD=6,则CF的长为_________.三、解答题(共58分)19.(8分)如图15,在四边形ABCD中,∠ABC=∠ADC=90°,P是AC的中点.求证:∠BDP=∠DBP.20.(8分)如图16,在直线MN上和直线MN外分别取点A,B,过线段AB的中点O作CD∥MN,分别与∠MAB与∠NA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C,D.求证:四边形ACBD是矩形.21.(10分)如图17,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DE⊥AB,DF⊥BC,垂足分别是E,F,且DE=DF.求证:(1)△AE D≌△CFD;(2)四边形ABCD是菱形.22. (10分)如图18,在□ABCD中,BE,CE分别平分∠ABC,∠BCD,E在AD上,BE=12,CE=5.求□ABCD的周长和面积.23.(10分)如图19,在△ACD中,∠ADC=90°,∠ADC的平分线交AC于点E,EF⊥AD交AD于点F,EG⊥DC交DC于点G,请你说明四边形EFDG是正方形.24.(12分)如图20,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P是线段AD上一动点(不与点D重合),PO的延长线交BC于点Q.(1)求证:四边形PBQD为平行四边形.(2)若AB=3 cm,AD=4 cm,P从点A出发,以1 cm/s的速度向点D匀速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 s,问:四边形PBQD能够成为菱形吗?如果能,求出相应的t值;如果不能,说明理由.附加题(15分,不计入总分)以四边形ABCD 的边AB ,BC ,CD ,DA 为斜边分别向外侧作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顶点分别为E ,F ,G ,H ,顺次连接这四个点,得到四边形EFGH .(1)如图①,当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时,我们发现四边形EFGH 也是正方形;如图②,当四边形ABCD 为矩形时,请判断四边形EFGH 的形状(不要求证明).(2)如图③,当四边形ABCD 为一般平行四边形时,设∠ADC =α(0°<α<90°). ①试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HAE ; ②求证:HE=HG .③四边形EFGH 是什么四边形?并说明理由.参考答案一、1.D 2.B 3.C 4.B 5.B 6.C 7. D 8.A 9.D 10.D二、11.答案不唯一,如∠ADC =90° AB =BC 12.120° 13.8 cm 14.4.8 15. 答案不唯一,如BD ∥FC ,或BC=DF ,或DE=CE 16. 12 17.73 18.35三、19.证明:因为∠ABC =∠ADC =90°,点P 是AC 的中点,所以BP =21AC ,DP =21AC .所以BP =DP .所以∠BDP =∠DBP . 20.证明:因为AD 平分∠BA N,所以∠DA N=∠BAD .因为CD ∥MN,所以∠CDA =∠DA N.所以∠BAD =∠CDA .所以DO =AO .同理,CO =AO .所以CO =DO .又AO =BO ,所以四边形ACBD 是平行四边形.因为AC ,AD 均为角平分线,所以∠CAD =90°,所以平行四边形ACBD 是矩形. 21.证明:(1)因为DE ⊥AB ,DF ⊥BC ,所以∠AED =∠CFD =90°.因为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 =∠C .又DE =DF ,所以△AED ≌△CFD .(2)因为△AED ≌△CFD ,所以AD =CD .因为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四边形ABCD 是菱形.22.解:因为BE ,CE 分别平分∠AB C ,∠BCD ,所以∠EBC=21∠ABC ,∠ECB=21∠DCB. 因为AB ∥CD ∠DCB=180°. 所以∠EBC+∠ECB=21(∠ABC+∠DCB )=90°. 所以△EBC 是直角三角形.因为BE =12,CE =5,由勾股定理,得BC=13. 因为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D ∥BC. 所以∠DE C=∠ECB.因为∠ECD=∠ECB ,所以∠DEC=∠ECD. 所以DE=CD. 同理,AB=A E.所以AB+CD=AE+DE=AD=BC=13.所以□ABCD 的周长为AB+BC+CD+DA=13+13+13=39. 过点E 作BC 所以S △EBC =21BC·EH=21BE·CE=21×12×5=30. 所以□ABCD 的面积为BC·EH=2×30=60.23.解:因为∠ADC =90°,EF ⊥AD ,EG ⊥CD ,所以四边形EFDG 是矩形. 又DE 平分∠ADC ,所以EF =EG .所以四边形EFDG 是正方形. 24.(1)证明:因为四边形ABCD 是矩形,所以A D ∥BC ,OD =OB .所以∠PDO =∠QBO .又∠POD =∠QOB ,所以△POD ≌△QOB .所以OP =OQ .所以四边形PBQD 为平行四边形.(2)解:能.由题意,知AP =t cm ,PD =(4-t ) cm .当PB =PD =(4-t ) cm 时,四边形PBQD 是菱形.因为四边形ABCD 是矩形,所以∠BAP =90°.在Rt △ABP 中,AP 2+AB 2=PB 2,即t 2+32=(4-t )2.解得t =87.所以当点P 的运动时间为87s 时,四边形PBQD 是菱形.附加题(1)解:四边形EFGH 是正方形. (2)①解:在□ABCD 中,AB ∥CD ,所以∠BAD =180°-∠ADC =180°-α.因为△HAD 和△EAB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HAD =∠EAB =45°. 所以∠HAE =360°-∠HAD -∠EAB -∠BAD =360°-45°-45°-(180°-α)=90°+α.②证明:因为△AEB 和△DGC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AE =22AB ,DG =22CD .在□ABCD 中,AB =CD ,所以AE =DG .因为△HAD 和△GDC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HDA =∠CDG =45°.所以∠HDG =∠HDA +∠ADC +∠CDG =45°+α+45°=90°+α=∠HAE .又HA =HD ,所以△HAE ≌△HDG ,所以HE =HG . ③解:四边形EFGH 是正方形.理由:同②,得GH =GF ,FG =FE .因为HE =HG ,所以GH =GF =EF =HE .所以四边形EFGH 是菱形.因为△HAE ≌△HDG ,所以∠DHG =∠AHE .因为∠AHD =∠AHG +∠DHG =90°,所以∠EHG =∠AHG +∠AHE =90°.所以四边形EFGH 是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平行四边形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平行四边形单元测试题含答案Chapter 18 Test on "Parallelogram"I。

Multiple Choice (4 points x 8)1.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a characteristic of a parallelogram。

A。

Diagonals are equalB。

Two sets of opposite angles are equalC。

Two sets of opposite sides are parallelD。

The sum of r angles is 360 degrees2.What is the maximum number of parallelograms that XXX-isosceles triangles that XXX。

A。

1B。

2C。

3D。

43.XXX:A。

AcuteB。

RightC。

ObtuseD。

Cannot be determined4.In parallelogram ABCD。

XXX can be:A。

2:3:4:5B。

2:2:3:3C。

2:3:2:3D。

2:3:3:25.If one side of parallelogram ABCD is 10 cm。

what can be the lengths of the two diagonals。

A。

24 and 12B。

26 and 4C。

24 and 4D。

12 and 86.In parallelogram ABCD (as shown in the figure)。

P is an arbitrary point inside it。

and the areas of triangles ABP。

BCP。

CDP。

and DAP are S1.S2.S3.and S4.respectively。

Which of the following must be tru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如图,在平行四边形 中, , ,点 、 分别是边 、 上的动点.连接 、 ,点 为 的中点,点 为 的中点,连接 .则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为()
A.2B. C. D.
4.如图,在平行四边形 中, 于 为 的中点,则 的大小是()
A. B. C. D.
5.如图,在矩形 中, 平分 交 于点 ,给出以下结论:①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② 为等边三角形;③ ;④ ⑤ 是 的中位线.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1B.2C.3D.4
二、填空题
11.如图,正方形 的边长为4,点 为 边上的一个动点,以 为边向外作正方形 ,连结 ,点 为 中点,连结 ,则 的最小值为______
12.如图,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对角线长为1cm,过点O任作一条直线分别交AD,BC于E,F,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
24.如图,在 中, ,点 从点 出发沿 方向以 的速度向点 匀速运动,同时点 从点 出发沿 方向以 的速度向点 匀速运动,当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地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点 运动的时间是 秒( ).过点 作 于点 ,连接 .
(1)试问四边形 能够成为菱形吗?如果能,求出相应的 值;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A. B. C.1D.2
8.如图,正方形 的边长为5, , ,连接 ,则线段 的长为()
A. B. C. D.
9.将矩形纸片ABCD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得到菱形AECF.若
10.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是BC边上的一点,BE=4,EC=8,将正方形边AB延AE折叠刀AF,延长EF交DC于G,连接AG,现在有如下结论:①∠EAG=45°;②GC=CF;③FC∥AG;④S△GFC=14.4;其中结论正确的个数是()
(2)设 ,且点 恰好落在 上.
①求证: .
②若 ,用等式表示 的关系.
23.如图,点A、F、C、D在同一直线上,点B和点E分别在直线AD的两侧,且AB=DE,∠A=∠D,AF=DC.
(1)求证:四边形BCEF是平行四边形;
(2)若∠DEF=90°,DE=8,EF=6,当AF为时,四边形BCEF是菱形.
19.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如图1,在Rt△ABC中,∠ACB=90°,若点D是斜边AB的中点,则CD= AB,运用:如图2,△ABC中,∠BAC=90°,AB=2,AC=3,点D是BC的中点,将△ABD沿AD翻折得到△AED连接BE,CE,DE,则CE的长为_____.
20.如图,有一张长方形纸片 , , .先将长方形纸片 折叠,使边 落在边 上,点 落在点 处,折痕为 ;再将 沿 翻折, 与 相交于点 ,则 的长为___________.
15.菱形OBCD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顶点B(2 ,0),∠DOB=60°,点P是对角线OC上一个动点,E(0,-1),则EP十BP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
16.在 中, , 的平分线交CD于点E,∠ABC的平分线交CD于点F,若线段EF=2,则AB的长为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 中, 是 边上的中点, 是 边上的一动点,将 沿 所在直线翻折得到 ,连接 ,则 的最小值为( )
A. B. C. D.
2.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E在边AB上,AE=1,若点P为对角线BD上的一个动点,则△PAE周长的最小值是( )
A.3B.4C.5D.6
三、解答题
21.如图,在四边形 中, ∥ , ,对角线 , 交于点 , 平分 ,过点 作 交 的延长线于点 ,连接 .
(1)求证:四边形 是菱形;
(2)若 , ,求线段 的长.
22.如图,在矩形 中,点 是 上的一点(不与点 , 重合), 沿 折叠,得 ,点 的对称点为点 .
(1)当 时,点 会落在 上吗?请说明理由.
A. 个B. 个C. 个D. 个
6.下列命题:①一组对边平行且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②一组邻角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③顺次连结矩形四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菱形;④如果一个菱形的对角线相等,那么它一定是正方形.其中真命题个数是()
A. 个B. 个C. 个D. 个
7.如图, 为 内一点,过点 分别作 , 的平行线,交 的四边于 、 、 、 四点,若 面积为6, 面积为4,则 的面积为()
13.如图,菱形 的 边在 轴上,顶点 坐标为 ,顶点 坐标为 ,点 在 轴上,线段 轴,且点 坐标为 ,若菱形 沿 轴左右运动,连接 、 ,则运动过程中,四边形 周长的最小值是_______.
14.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6,BC=4,∠A=120°,E是AB的中点,点F在平行四边形ABCD的边上,若△AEF为等腰三角形,则EF的长为_____.
17.如图,在 中,D是AB上任意一点,E是BC的中点,过C作 ,交DE的延长线于F,连BF,CD,若 , , ,则 _________.
18.如图,矩形纸片ABCD,AB=5,BC=3,点P在BC边上,将△CDP沿DP折叠,点C落在点E处,PE,DE分别交AB于点O,F,且OP=OF,则AF的值为______.
(2)当 为何值时, ?请说明理由.
25.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E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射线AD运动,运动时间为t秒(t>0),以AE为一条边,在正方形ABCD左侧作正方形AEFG,连接BF.
(1)当t=1时,求BF的长度;
(2)在点E运动的过程中,求D、F两点之间距离的最小值;
(3)连接AF、DF,当△ADF是等腰三角形时,求t的值.
26.已知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将线段CD绕点C逆时针旋转 ( ),得到线段CE,联结BE、CE、DE. 过点B作BF⊥DE交线段DE的延长线于F.
(1)如图,当BE=CE时,求旋转角 的度数;
(2)当旋转角 的大小发生变化时, 的度数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变化,请用含 的代数式表示;如果不变,请求出 的度数;
(3)联结AF,求证: .
27.直线 是同一平面内的一组平行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