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白鹭上青天全诗:《绝句》—【唐】杜甫

合集下载

一行白鹭上青天全诗

一行白鹭上青天全诗

一行白鹭上青天全诗一行白鹭上青天全诗【绝句】作者:杜甫原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注释:1、鸣:鸣叫2、白鹭:鹭鸶3、青天:蔚蓝色的天空诗意:一对黄鹂在绿柳间鸣唱,一行白鹭直上如洗的蓝天。

从窗口望去,西岭上千年不化的积雪,似乎近在眼前;门外江上停泊着行程万里、从东吴归来的航船。

赏析:公元七六二年,成都尹严武入朝,安史之乱发生,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翌年安史之乱得以平定,严武还镇成都。

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

这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这首诗描绘出四个独立的景色,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诗人陶醉其中,望着来自东吴的船只,不觉勾起了乡愁,细致的内心活动自然地流露出来。

九甫诗作沉郁顿挫久为人所称颂,而其诗圣创作的艺术手法的多样对诗歌意境的开拓等方面更是为后者所重,诗学杜甫的难计其数,“诗圣”的影响至今不息。

杜甫的诗作,除真写关切人世社会的遭遇、变动外,还有不少是通过写景以达情景相生,以抒发自己的情怀的,现在要赏析的这首【绝句】正属此例。

九甫平生有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志向,但由于当朝李林甫等权奸的当道,再加上房官一事,使他的仕途寸步难行,从此永远离开了长安,离开了宫廷,历经飘泊,他始终关心着民生,关切朝廷,但却也长久地受着被投闲置散而愁闷满怀的煎熬。

乾元二年杜甫到成都翌年建草堂,使飘泊的生活有所安定。

文德二年,杜甫故人严武向朝廷举荐杜甫为节度参谏检校工部员外郎。

这首绝句就写在这一期间。

诗歌以一副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仿佛给人营造出一个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

此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

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

以“鸣”发,黄鹂的啼叫,仿佛给人一种轻脆,悦耳之感。

早春时节嫩芽初发的柳枝上,成双成对的黄鹂在欢唱,好一片具有喜庆气味的生机!绝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此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此着一“上”字之妙。

《绝句》的诗意

《绝句》的诗意

绝句的诗意《绝句》诗意是: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绝句》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诗歌。

全诗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1、西岭:西岭雪山。

2、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3、泊:停泊。

4、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

5、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赏析: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

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

“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

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鸟儿成双成对,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

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写诗人凭窗远眺,因早春空气清新,晴天丽日,所以能看见西岭雪山。

此句“窗”与“雪”间着一“含”字,表现出积雪初融之际湿气润泽了冬冻过的窗棂,这更能写出诗人对那种带着湿气的早春生机的感受。

末句“门泊东吴万里船”,更进一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心情。

一说船来自“东吴”,此句表战乱平定,交通恢复,诗人睹物生情,想念故乡。

全诗看起来一句一景,是四幅独立的图景,但诗人的内在情感使其内容一以贯之,以清新轻快的景色寄托诗人内心复杂的情绪,构成一个统一的意境。

创作背景:公元755年,爆发“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

公元763年,“安史之乱”结束。

结束之后第二年,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

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绝句》原文及翻译

《绝句》原文及翻译

《绝句》原文及翻译《绝句》原文及翻译《绝句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组诗作品。

这是一组咏物诗,第一首用自然流畅的语言写出了一派生意盎然的春色,格调清新,意境明丽,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愉快心情。

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绝句》原文及翻译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绝句》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甫。

其全文诗句如下:第一首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翻译】翠绿的柳树,在河边摇荡,引来了爱嬉闹的黄鹂。

两只可爱的黄鹂鸟,不断的鸣唱,好像在赞颂柳树的美丽。

抬头一看,许多只又白又可爱的白鹭排着整齐的队伍,一齐向蔚蓝的天飞去,样子真是令人喜爱。

从小小的窗户里望出去,西边的山岭依然被白雪所覆盖,那洁白的雪,好像是永远溶化不掉的样子,一直罩在山顶上。

接着,我打开门,望着远远的湖泊,看着那正要远征的东吴战舰,一排排,一排排,真像是一条条水中的蛟龙啊。

第二首: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翻译】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阵阵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飞翔的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美丽的鸳鸯睡在沙上晒太阳。

赏析这首《绝句》第一首是诗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

诗歌以一幅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

前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

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

“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

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鸟儿成双成对,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

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白鹭在这个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

再者,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远,使诗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机充盈着整个环境,这样就再从另一角度显出早春生机之盛。

古诗绝句诗意

古诗绝句诗意

《绝句》诗意是: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绝句》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诗歌。

全诗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1、西岭:西岭雪山。

2、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3、泊:停泊。

4、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

5、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赏析: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

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

“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

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鸟儿成双成对,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

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写诗人凭窗远眺,因早春空气清新,晴天丽日,所以能看见西岭雪山。

此句“窗”与“雪”间着一“含”字,表现出积雪初融之际湿气润泽了冬冻过的窗棂,这更能写出诗人对那种带着湿气的早春生机的感受。

末句“门泊东吴万里船”,更进一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心情。

一说船来自“东吴”,此句表战乱平定,交通恢复,诗人睹物生情,想念故乡。

全诗看起来一句一景,是四幅独立的图景,但诗人的内在情感使其内容一以贯之,以清新轻快的景色寄托诗人内心复杂的情绪,构成一个统一的意境。

创作背景:公元755年,爆发“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

公元763年,“安史之乱”结束。

结束之后第二年,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

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绝句》杜甫古诗赏析

《绝句》杜甫古诗赏析

《绝句》杜甫古诗赏析《绝句》杜甫古诗赏析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

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绝句》杜甫古诗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组诗《绝句》中的第三首。

是杜甫在听闻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后,心情愉快所作。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注释(1)西岭:西岭雪山。

(2)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3)泊:停泊。

(4)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

(5)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绝句》白话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绝句》创作背景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时期,成都尹严武入朝,当时由于“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

第二年,叛乱得以平定,严武还镇成都。

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

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绝句》赏析这首《绝句》是诗人住在成都垸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

诗歌以一副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

前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

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

“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

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鸟儿成双成对,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

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白鹭在这个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

再者,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远,使诗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机充盈着整个环境,这样就再从另一角度显出早春生机之盛。

杜甫《绝句》的意思及赏析

杜甫《绝句》的意思及赏析

杜甫《绝句》的意思及赏析杜甫《绝句》的意思及赏析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①,门泊东吴万里船②。

①窗含:从室内远眺,仿佛窗外的景物都包含在窗中。

西岭:指岷山。

千秋雪:岷山山顶终年积雪。

②门泊:门外岸边停泊着一江一船。

东吴:指一江一苏、浙一江一一带。

两只黄鹂在翠柳上鸣叫;清朗的天空中一行白鹭飞过。

从窗口望去,是岷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外边,停泊着从东吴不远万里而来的船只。

【借景之美】大自然有创造美景的鬼斧神工:两只黄鹂、一行白鹭,这既有万里一江一山的壮美,又有自然景色的秀丽;杜甫也是一个善于借景抒情的高手:“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他以窗户和门框为画框,将自然中的美景收纳成一幅画像,岷山的积雪晶莹洁白,而近在眼前的船只则是风尘仆仆,一副自然与人文相映成趣的美景就这样的诞生了。

【赏析】杜甫的这首诗每一句都用了一个量词:两个、一行、千秋、万里。

这实在数量上的逐渐上升,也是在情感上的次第增加。

确切的数据可以增加文章的可信度,而像杜甫这种明显是概括、想象的数据,则可以延伸读者的发挥空间。

我们也可以在文章中采用一些虚数,“万紫千红”、“千里冰封”等,来增加气势。

【启示】杜甫平生有着经世济国的志向,但他的仕途总是一路坎坷,远离长安宫廷。

乾元三年,杜甫到成都后建成草堂,刚刚安定下来。

谁知杜甫的朋友严武向朝廷举荐杜甫,这首诗就创作于此时。

远道而来的船只,带来的就是他被提用的消息。

从这首诗中,我们能体会到接到消息时的杜甫,内心是欢一愉的,任何时候出仕对他来说,都不会太晚,这是多么积极的人生啊!。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体裁:诗题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作者:名字:杜甫年代:唐代描述: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翻译:原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间鸣叫,一行白鹭向湛蓝的高空里飞翔。

原文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西岭雪山的景色仿佛嵌在窗里,往来东吴的航船就停泊在门旁。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公元755年,爆发“安史之乱”,杜甫避往梓州。

第二年,叛乱平定,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

当时,杜甫因为战乱平定,心情很好,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美景,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赏析二:思想内容这首《绝句》是诗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

赏析三:艺术特色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

翠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

“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

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鸟儿成双成对,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

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白鹭在这个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

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写诗人凭窗远眺,因早春空气清新,晴天丽日,所以能看见西岭雪山。

两个黄鹂鸣翠柳的整首诗

两个黄鹂鸣翠柳的整首诗

两个黄鹂鸣翠柳的整首诗
两个黄鹂鸣翠柳的整首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全诗原文如下: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
西岭:西岭雪山。

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

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译文:
成双成对的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欢快地鸣唱。

一行白鹭直冲向一望无际的碧空。

草堂窗虽不大,却将这西岭千年雪峰的天然图画尽收眼前。

从门望去,停泊着远赴东吴、扬帆万里的多条渔船!
这首绝句是杜甫住在成都草堂时写的,同组绝句共四首,这是第三首。

赏析:
草堂外,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间欢唱,一行白鹭在高高的蓝天上飞翔。

这里用黄鹂、翠柳、白鹭、青天构成了一幅色彩明快的风景画,显得淡雅脱俗,余韵绵绵。

此外,这四种景物说明此时正值春天,一切都充满了无限的生机,诗人已不禁被这美好的景物所感染,心情是悠闲愉悦的。

诗的三、四句,写诗人在草堂内凭窗远眺,看到西岭上长年不化的积雪,向门外看去,门前停
靠着从遥远的东吴驶来的船只。

这里“含”字用得极妙,因作者隔窗向外望,由于近大远小的关系,绵延的远山尽收眼底,但视野毕竟狭小,因而仿佛是窗户包含着窗外的景色,逼真而含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