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行业的职业病危害与防护
职业病危害与防护措施

职业病危害与防护措施引言职业病是在特定工作岗位上长期暴露于某种有害因素下导致的健康问题。
职业病危害不仅对工作者自身健康带来重大风险,也对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员工稳定性造成负面影响。
为了保障工作者的健康和安全,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职业病危害类型以及相应的防护措施,以帮助工作者了解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1. 职业病危害类型1.1. 物理因素物理因素包括噪声、振动、辐射等,这些因素可能对工作者的听力、骨骼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以下是具体的物理因素和相应的防护措施:•噪声:在高噪声环境中工作可能导致听力损失。
为了预防噪声伤害,工作者应佩戴合适的耳塞或耳罩,并控制噪声源的音量。
•振动:长期接触振动可能导致手臂、手指和背部问题。
工作者应使用带有减振装置的工具,并定期休息以缓解振动造成的负面效应。
•辐射:长期暴露于电离辐射、紫外线辐射等可能导致癌症和其他健康问题。
工作者应穿戴合适的防护服和防护眼镜,避免直接接触辐射源。
1.2. 化学因素许多工作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可能对工作者的身体健康产生危害。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化学因素和相应的防护措施:•毒性气体和蒸汽:工作者应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工作,并戴上合适的呼吸防护设备。
•有害液体和固体:工作者应穿戴防护手套、工作服和防护眼镜,以避免皮肤接触和吸入有害物质。
•腐蚀性物质:接触腐蚀性物质可能导致皮肤损伤。
工作者应穿戴防护服和防护手套,并避免接触这些物质。
1.3. 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包括细菌、病毒、霉菌等微生物。
以下是常见的生物因素和相应的防护措施:•病原体:在与病原体接触时,工作者应遵循正确的洗手和消毒程序,并正确佩戴口罩和手套。
•有害生物:在农业、食品加工等行业,与有害生物接触是常见的。
工作者应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手套、工作服和面具。
2. 防护措施为了防范职业病危害,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护措施:•工作环境改善: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如增加通风设备、减少噪音等,来最大程度减少危害因素的影响。
常见职业危害的三大类别及防护(三篇)

常见职业危害的三大类别及防护一、生物危害1. 传染病危害:传染病是一种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常见的有流感、肺结核、艾滋病等。
这些传染病可能通过空气飞沫、接触、食物污染、水源感染等途径传播,对工作者造成潜在的健康危害。
防护措施:- 身着防护服,包括口罩、防护手套、防护眼镜等。
-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携带消毒洗手液等。
- 在疫情高发期间尽量避免人群密集的场所,减少感染的机会。
- 健康监测,如定期体温检测、体检等。
2. 动植物危害:在农业、畜牧业、林业等行业,工作者可能会接触到具有攻击性的动物,如蛇、蚊子、老鼠等。
同时,也会接触到具有刺激性和毒性的植物。
防护措施:- 身着适当的防护装备,如穿戴紧密的工作服、戴上防护手套等。
- 学习相关的安全知识,了解哪些动植物具有危害性,并学会正确处理遭遇危险情况的方法。
- 在作业区域放置警示标志,提醒工作者注意危险动植物的存在。
- 定期接受培训,提高对动植物危害防护的意识和技能。
3. 病原菌危害:在医疗保健行业、实验室工作中,接触或处理含有病原菌的样本或文化液时,工作者可能受到病原菌的感染,如埃博拉病毒、沙门氏菌等。
防护措施:- 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口罩、防护手套等。
- 遵守有关病原菌的安全操作规程,如正确处理和处置样本、文化液等。
- 做好消毒与清洁工作,确保工作环境的卫生和防护措施的有效性。
- 接受相关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对病原菌危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二、物理危害1. 红外线与紫外线辐射危害:在一些行业,如电子制造、焊接、灯光舞台等,工作者可能会接触到红外线和紫外线辐射,从而对眼睛、皮肤等进行损害。
防护措施:- 戴上适合的护目镜或防护面具,确保眼部和面部的安全。
- 身着防护服,尽量遮挡皮肤,减少辐射对皮肤的伤害。
- 控制辐射源的强度和暴露时间,减少辐射对身体的影响。
- 定期接受眼部和皮肤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 噪声危害:在一些行业,如机械制造、建筑施工、航空维修等,可能会接触到高强度的噪声,对听力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不同职业病的防护知识

不同职业病的防护知识职业病是指在特定的职业环境中,由于工作所造成的对工作者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危害的疾病。
不同职业存在不同的职业病,因此,了解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是重要的。
以下是针对一些常见职业病的防护知识,帮助职场人士维护自身的健康。
1. 肺病在许多职业中,工作者会长时间接触一些有害的粉尘、气体或化学物质,容易患上肺病。
例如,矿工、焊工、农民和油漆工等要注意以下防护措施:- 佩戴合适的防护口罩,如N95口罩,以过滤空气中的粉尘和有害物质;- 使用抽风设备和通风系统,确保室内空气流通;- 使用防护手套和其他防护装备,避免直接接触有害物质;-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通过X光和其他检查方式及早发现潜在的肺病问题。
2. 噪音性聋噪音是一种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会对听觉系统造成损害。
例如,建筑工人、机械操作工和航空工作人员等高噪音环境下工作的人,需要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佩戴耳塞或耳罩,有效减少噪音的进入;- 远离噪音源,尽量减少在高噪音环境下工作的时间;- 定期进行听力检查,及早发现聋听问题。
3. 职业皮肤病长时间接触刺激性物质可能导致职业皮肤病,如湿疹、皮肤过敏等。
以下是一些防护建议:- 使用合适的防护手套和防护服,减少皮肤直接接触有害物质;- 定期洗手,避免有害物质残留在皮肤上;- 使用温和的皮肤清洁产品,不使用刺激性或含有有害化学物质的产品;- 在工作环境中保持良好的通风,减少有害物质对皮肤的刺激。
4. 职业性疲劳长时间的工作和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可能导致职业性疲劳。
以下是一些防护建议:- 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增加身体素质;- 学会放松自己,使用各种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 寻求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帮助,以减轻工作压力。
5. 职业性应激综合征长时间的心理应激和高压工作环境可能导致职业性应激综合征。
以下是一些防护建议:- 学会管理时间和任务,合理安排工作计划;- 寻找适合自己的应对方法,如参加心理咨询、学习放松技巧等;-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同事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避免不必要的工作冲突和紧张情绪,保持心理平衡。
2024年常见行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其防护(3篇)

2024年常见行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其防护导论: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不同行业出现了不同的职业病危害。
职业病对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
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健康和促进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各行业需要重视职业病防护工作。
本文将介绍2024年常见行业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及其防护。
一、制造业1. 噪声危害制造业中常常会产生高噪声环境,比如机械设备的运转和金属冲压过程中的噪声。
长期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下会导致听力受损、耳鸣等职业病。
为了防护这种危害,制造业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噪声监测,采取技术措施降低噪声;- 提供个人防护设备,如耳塞或耳罩;- 为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下的工人进行定期听力检查。
2. 化学物质危害制造业中使用的化学物质可能对工人的健康产生危害,比如有害气体、重金属等。
化学物质的暴露可能导致中毒、肺部疾病等职业病。
为了防护这种危害,制造业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 引入低毒或无毒替代品;- 加强通风设备的设计和使用;- 提供个人防护设备,如防护服、面具等。
3. 粉尘危害制造业中的粉尘(如切削金属、打磨等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可能对工人的健康产生危害,比如呼吸系统疾病。
为了防护这种危害,制造业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粉尘监测和控制,如设置排风系统;- 提供个人防护设备,如口罩;- 对暴露在粉尘环境下的工人进行定期健康检查。
二、建筑业1. 有害物质危害建筑业中使用的材料和工艺中可能存在有害物质,比如铅、石棉等。
长期接触这些有害物质可能导致中毒、肺部疾病等职业病。
为了防护这种危害,建筑业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 使用无害或低有害物质代替有害物质;- 强化物质的储存和处理措施;- 提供个人防护设备,如防护服、口罩等。
2. 高温危害建筑业中的一些工作环境可能会受到高温的影响,比如在夏季施工期间。
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会导致中暑、热衰竭等职业病。
为了防护这种危害,建筑业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 制定合理的工作安排,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高强度工作;- 加强对工人的防暑教育和培训;- 提供充足的饮用水和防暑设施,如通风、遮阳措施。
常见行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其防护(二篇)

常见行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其防护一、电子行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健康的影响1、铅:焊锡、装配工序可接触铅职业性慢性铅中毒早期可出现乏力、肌肉关节酸痛,严重者可出现腹痛、神经衰弱综合症。
随着病程进展,可累及神经、造血、消化等系统以及肾脏受损。
2、有机溶剂:生产中使用的松香、元件清洁剂、脏水、原料等均含各种有机溶剂如苯、甲苯、二甲苯、丙酮、三氯乙烯、正已烷中毒事件时有发生。
3、物理因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音、调频测试等工序产生的高频电磁辐射对接触者的健康可能产生损害。
4、其它有害因素:高温、粉尘、净化车间空气污染、流水线作业的心理紧张、超微行业视觉疲劳以及持续不良操作体位等对工人健康的影响亦不容忽视。
防护要点1、加强伯作业场所的通风除毒、减噪隔音、屏蔽。
2、使用防毒面罩、手套、眼镜、耳塞等防护用品。
3、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压故时,应立即采取紧急救援和控制措施。
二、印刷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健康的影响印刷过程中从油墨的调制、印刷、洗板、切纸、钉书等环节均可产生多种职业病有害因素,但最引人关注的是印刷行业中易患“脚软病”。
在印刷过程,中工人常用“白电油”清洗印板,而“白电油”的主要成分是正已烷。
正已烷具有高挥发性和高脂溶性,并有蓄积作用。
急性毒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抵制,对皮肤黏膜有刺激作用。
长期接触正已烷的工人可发生周围神经病,早期表现为跑动或上楼无力,严重者可出现肌肉萎缩、下肢瘫痪。
防护要点1、作业场所要安装通风除毒装置,工人配戴防毒口罩作业。
2、“白电油”清洗液储存罐(桶)要加盖,沾有“白电油”的抹布用后存放于密闭的容器中。
3、有多发性周围神经病的患者应早脱离接触,及时治疗。
三、家具制造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健康的影响1、要尘:在锯木、刨木过程中均可产生大最的木尘,吸入粉尘后,可能引起对气管哮喘、过敏性肺炎;长期吸入可致慢性呼吸道炎症,严重者可出现肺纤维化改变。
2、有机溶剂:在家具制造中使用大最的胶合板或某些涂料,常温下就有甲醛、酚类等有害物质逸出,工人接触可引起眼、鼻、咽喉等刺激症状。
职业病危害总结

职业病危害总结职业病是指长期从事某种职业或工作所产生的与职业有关的疾病。
各行各业都存在不同类型的职业病危害,这些危害对从业人员的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行业的角度总结职业病的危害,以及相应的防控措施,以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一、农业行业在农业行业工作的人群中,常见的职业病主要有农药中毒和农业机械伤害等。
1. 农药中毒农药是农民在农作物的生产过程中广泛使用的一种化学物质,但其成分可能对人体造成各种危害。
长期接触农药会导致中毒症状,如头晕、恶心、呕吐以及肝肾损害等。
因此,农民在使用农药时应注意防护措施,包括佩戴防护手套、口罩和工作服等,避免与农药直接接触。
2. 农业机械伤害农业行业广泛使用各种农业机械,如农用拖拉机、收割机等。
这些机械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着潜在的危险,如机械碾压、切割和挤压伤等。
因此,农民应接受相关的安全培训,并佩戴适当的防护设备,如安全帽、防护手套和护目镜等,以降低机械伤害的风险。
二、建筑行业建筑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工人们在施工现场长时间暴露在各种危险环境中,因此常见的职业病主要有尘肺病和物体打击伤等。
1. 尘肺病尘肺病是建筑工人中常见的职业病,在长期吸入粉尘的情况下,尤其是矽石尘、石棉尘和煤尘等,会导致呼吸道和肺部损害。
工人在施工过程中应佩戴口罩、防尘面具和防尘服等防护设备,同时要定期接受体检,及时发现病变。
2. 物体打击伤建筑工地存在各种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等风险。
为了预防伤害,工人应佩戴安全帽、防护鞋和安全带等,并且遵循施工现场的规定和安全措施。
三、化工行业化工行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常见的职业病主要有化学品中毒和爆炸伤害等。
1. 化学品中毒化工行业工作人员长期接触各种有害化学品,如重金属、有机溶剂和致癌物等,容易导致化学品中毒。
为了预防中毒,工人必须使用防护设备,如防护服、化学防护手套和安全面罩等,并进行定期体检以及检测工作环境中的化学物质浓度。
2. 爆炸伤害化工行业中常见的危险是火灾和爆炸。
2024年常见职业病的认定和防治(4篇)

2024年常见职业病的认定和防治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病问题日益突出。
职业病是由于长期从事某一职业或在特定工作环境中暴露于一定的职业性病因因素下,导致损害工人职业健康的一类疾病。
政府和企业要高度重视职业病的防治工作,认真做好职业病的认定及预防措施,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一、常见职业病的认定1. 职业性肺病随着2024年环境污染的严重化,职业性肺病成为常见的职业病之一。
主要包括尘肺病、职业性胸膜病、职业性支气管炎等。
对于职业性肺病的认定,应根据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工人的职业史进行综合评估。
2. 职业性听力损失噪音是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之一,会导致职业性听力损失。
对于职业性听力损失的认定,可以采用听力测试和工作场所噪音监测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评估工人的职业性听力问题。
3. 职业性皮肤病在某些职业中,如建筑工人、印刷工人、化工工人等,暴露于化学物质会导致职业性皮肤病。
对于职业性皮肤病的认定,可根据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皮肤检查结果以及工人的职业史进行综合评估。
4. 职业性骨骼肌肉损伤职业性骨骼肌肉损伤在一些行业中较为常见,如装卸工人、长时间使用电脑的办公人员等。
对于职业性骨骼肌肉损伤的认定,可根据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体检结果以及工人的职业史进行综合评估。
二、常见职业病的防治措施1. 完善职业病防护措施企业应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护管理制度,并定期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评估。
同时,加强工人的职业健康教育,提高他们对职业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2. 加强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估政府应加强对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估工作。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危害因素对工人健康的影响。
3. 完善职业病诊断与治疗体系建立健全职业病诊断与治疗体系,提供及时和有效的医疗服务,减少职业病给工人健康带来的损害。
4. 加强职业病监测与统计工作加强对职业病的监测与统计,及时掌握职业病发病情况和趋势,为制定职业病防控政策提供依据。
常见行业的职业病危害与防护

常见行业的职业病危害与防护常见行业指机械制造业、焊接作业、电镀业、塑料业、制鞋业、印染业、造纸业、家具业、水泥业、电池业等,这些行业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职业病危害因素,本文对这些行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预防措施。
1、机械制造业机械制造工业声场过程一般包含铸造、锻造、热处理、机械金属加工、装配等工艺,此外还有冷作、焊接、切割、电镀和油漆等作业。
(一)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1)粉尘。
铸造车间将熔化的金属浇注于预先制备的砂型中,冷却后即成铸件,此过程为铸造。
铸造车间所用原料,如砂、陶土、粘土、煤粉等均含有一定数量的游离二氧化硅,在制砂、造型、打箱、清砂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粉尘产生。
机械加工车间使用砂轮旋磨刀具等也可逸散粉尘。
砂轮主要由刚玉和金刚砂制成,其含有游离二氧化硅较低。
电焊过程也有一定量的粉尘产生,其粉尘成分主要是氧化铁,其他成分视所用焊条的品种而异,如使用锰焊条时,空气中可含有氧化锰等。
工人长期接触上述某一种粉尘均可能发生尘肺病,如铸工尘肺、磨工尘肺、电焊工尘肺等。
(2)高温与热辐射。
锻工车间的基本生产过程是先将钢坯件或钢锭送入加热炉中,加热至800-1200℃,取出后、大件用蒸汽锤、空气锤或液压机等锻打成型,小件可用手锤锤打成型。
锻工车间的加热炉、干燥炉,熔化的金属及热的铸件,热处理车间的加热炉和盐浴槽等,均为热源,在夏季均为高温作业,锻造过程也产生大量的热辐射。
铸造生产中的熔炼炉也是高温作业。
(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二种气体主要产生于铸造车间。
铸造生产过程中在化铁、浇注、烤型和干燥等过程中均可产生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锻造炉也可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
(4)氧化锌和氧化铅。
在铸铜时,因铜合金中含有铅和锌,在化铜过程中产生氧化锌和氧化铅的烟尘。
(5)甲醛和氨。
在用脲醛树脂做型芯粘结剂时,能产生甲醛和氨。
(6)苯、甲苯、二甲苯。
油漆、其涂饰方法有刷漆、浸漆和喷漆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行业的职业病危害与防护常见行业指机械制造业、焊接作业、电镀业、塑料业、制鞋业、印染业、造纸业、家具业、水泥业、电池业等,这些行业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职业病危害因素,本文对这些行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预防措施。
1、机械制造业机械制造工业声场过程一般包含铸造、锻造、热处理、机械金属加工、装配等工艺,此外还有冷作、焊接、切割、电镀和油漆等作业。
(一)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1)粉尘。
铸造车间将熔化的金属浇注于预先制备的砂型中,冷却后即成铸件,此过程为铸造。
铸造车间所用原料,如砂、陶土、粘土、煤粉等均含有一定数量的游离二氧化硅,在制砂、造型、打箱、清砂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粉尘产生。
机械加工车间使用砂轮旋磨刀具等也可逸散粉尘。
砂轮主要由刚玉和金刚砂制成,其含有游离二氧化硅较低。
电焊过程也有一定量的粉尘产生,其粉尘成分主要是氧化铁,其他成分视所用焊条的品种而异,如使用锰焊条时,空气中可含有氧化锰等。
工人长期接触上述某一种粉尘均可能发生尘肺病,如铸工尘肺、磨工尘肺、电焊工尘肺等。
(2)高温与热辐射。
锻工车间的基本生产过程是先将钢坯件或钢锭送入加热炉中,加热至800-1200℃,取出后、大件用蒸汽锤、空气锤或液压机等锻打成型,小件可用手锤锤打成型。
锻工车间的加热炉、干燥炉,熔化的金属及热的铸件,热处理车间的加热炉和盐浴槽等,均为热源,在夏季均为高温作业,锻造过程也产生大量的热辐射。
铸造生产中的熔炼炉也是高温作业。
(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二种气体主要产生于铸造车间。
铸造生产过程中在化铁、浇注、烤型和干燥等过程中均可产生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锻造炉也可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
(4)氧化锌和氧化铅。
在铸铜时,因铜合金中含有铅和锌,在化铜过程中产生氧化锌和氧化铅的烟尘。
(5)甲醛和氨。
在用脲醛树脂做型芯粘结剂时,能产生甲醛和氨。
(6)苯、甲苯、二甲苯。
油漆、其涂饰方法有刷漆、浸漆和喷漆等。
喷漆是将涂料与稀释剂混合后放入喷枪罐内,以2-4个大气压的压缩空气将其喷到零件表面,以防止金属表面生锈。
油漆,他别是喷漆过程中可接触油漆稀料中的苯或甲苯或二甲苯;有时喷漆工序在车间通风不良条件下,多把喷枪同时喷同一零件时,空气中的苯类化合物浓度相当高,长期在这种作业环境中可发生混苯中毒。
(7)噪声与振动。
铸造车间压力造型使用造型和捣固机时,清砂中使用风动工具,滚筒、砂轮、空压机及锻造中应用铁锤时,木模车间使用电锯锯木均可产生强烈的噪声和振动。
(8)紫外线与强光。
电焊时可产生大量的紫外线和强光,焊工在防护不当时可引起电光性眼炎。
(9)铬、酸雾、氰化氢。
电镀过程可有铬酸雾产生,在有氰电镀过程中,如处理不当,还可产生氰化氢。
长期接触铬盐的电镀工人的鼻粘膜受到损害,甚至造成鼻中隔穿孔,有的还可见手部皮炎和溃疡。
(10)高频。
热处理主要是对零件通过热处理,改变其性能,但不改变其形态。
淬火使用高频炉,工人接触高频电磁场,高频对人体可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防护措施机械工业的防尘工作应以铸造车间为重点。
铸造型砂的制备,应在密闭抽风装置内进行混料搅拌,并用气力输送型砂,铸件清砂应运用水力清砂、水爆清砂等湿式作业。
铸件清理应在密闭抽风室内进行抛丸清砂,小型铸件可用滚筒清砂机进行清理,打箱时可使用振动落砂机,并应加以密闭和安装抽风装置。
为了防止电镀时铬中毒,应在电镀槽与酸洗槽安装槽边抽风装置,或在电镀槽液中使用酸雾抑制剂,也可用泡沫塑料碎片等予以覆盖。
电镀工人应戴橡胶手套。
对高温和热辐射因采取防暑降温。
另外还要采取防止有害气体及防止噪声和振动等危害的措施。
2、焊接作业焊接时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工艺之一。
几乎涉及所有工业部门,尤其在造船、锅炉、机械制造、桥梁、化工、建筑、车辆制造等行业。
焊接工艺种类很多,其有害因素亦各异,不仅有物理性有害因素,更重要的有毒烟尘可对焊工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一)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1)烟尘。
电弧焊接时,焊条的焊芯、药皮和金属母材在电弧高温下熔化并经激烈过热、蒸发、氧化可产生大量金属氧化物及其他物质的烟尘,呈气溶胶状逸散在空气中。
电焊烟尘的成分随焊接条件和金属母材及其药皮成分而不同。
其主要化学成分为氧化铁、氧化锰、氟化物及非结晶二氧化硅。
长期吸入高浓度电焊烟尘可引起电焊工尘肺。
(2)氧化锰、氟化物。
氧化锰为电焊中重要毒物,其含量取决于焊条药皮含锰量,长期吸入高浓度氧化锰可引起锰中毒。
氟化物主要存在于低氢型焊条的烟尘中,以可溶性氟化钠和氟化钾危害较大。
可引起焊工呼吸道刺激症状和消化道症状,甚至出现轻度慢性氟中毒。
(3)臭氧、氮氧化物及一氧化碳。
在焊接电弧高温下课产生臭氧、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它可以起焊工头晕、头痛、疲劳无力等神经症、咽痛、咳嗽、胸闷等呼吸道慢性炎症,在窄小通风不良处可引起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4)紫外线与强光。
电焊时产生的紫外线照射可引起电光性眼炎。
(5)噪声。
在等离子喷焊、热喷涂、切割等过程中,由于不通气流向压力的起伏,振动和摩擦等都会产生噪声,对人体可产生一定的危害。
(6)高频电磁场。
在非熔化极氩弧焊和等电子弧焊时应用高频振荡器起弧和稳弧,起弧时电场强度可达100伏/米,但因每次起弧仅2-3秒,一个工作日内累积起弧时间一般仅10分钟左右,故高频影响不大。
(7)飞渣和金属颗粒。
焊接时炽热的金属颗粒和熔渣飞溅可引起皮肤灼伤。
(二)防护措施为了避免焊割作业中的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可用半自动、自动焊接代替手工焊接。
采用低尘、低毒焊条,焊接作业应装设固定式或移动式局部通风除尘装置,也可使用送风面罩或防尘面罩。
氩弧焊和等离子焊除对弧区实行密闭、通风净化、清除放射性物质和烟气外,其作业场所应坚持湿式清扫、饭前肥皂洗手。
高频电磁场可按高频屏蔽方法防护。
焊割工在作业时,必须使用相应的防护眼镜,穿白色防护服、绝缘胶鞋。
3、电镀业为了防止金属制品的生锈、增强金属硬度和美观,常利用电解作业把一种金属镀在另一种金属表面上的方法叫做电镀,电镀有镀镍、镀铬、镀锌、镀铜、镀金、镀银等。
(一)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电镀作业一般包括前处理、镀上金属和镀后处理。
其生产过程有害因素有:(1)汽油、煤油、乙醇、氢氧化钠、硫酸、盐酸、硝酸等。
镀前处理的去油,除锈过程,常用汽油、煤油、乙醇、氢氧化钠、硫酸、盐酸、硝酸等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对工人的皮肤、粘膜和呼吸道产生损害。
(2)铬、氰化物、酸雾、镍等。
电镀时,电解槽周围的空气中,易为组成电解液的各种成分污染,尤其当增加电流密度、电解液的浓度和温度时,更可促使各种有毒物质对皮肤、粘膜的损害。
有的可致口腔粘膜充血、咽后壁干燥,重者可出现溃疡。
镀铬工人接触铬酸盐可引起铬鼻病(鼻中隔穿孔),镀镍工人常接触硫酸镍,可引起接触性皮炎,过敏性湿疹,甚至出现镍疮。
此外,上述有毒物质还可引起神经、血液、消化系统的病变。
(3)粉尘。
镀后处理中出光。
为了镀件更美观,常常对镀后零部件表面进行抛光,在抛光加工过程中可产生大量金属粉尘。
(二)防护措施为了防止电镀作业有害因素对工人的危害应注意采取防护措施,有氰电镀应改为无氰电镀;尽量以密闭式电镀代替开放式电镀,电镀槽应采用双边抽风装置,并加强自然通风。
为了减少酸雾逸出,电镀槽内可用酸雾抑制剂,也可放泡沫型小球,液体石蜡等。
减少酸雾逸出,工人工作应戴橡皮手套,穿结扎袖口的工作服与围裙,并戴防护口罩和眼镜、穿胶鞋。
工作结束后用热水喝肥皂洗手,皮肤如有破损更应防止接触氰化物。
若有呼吸系统疾患,应及早调离电镀作业。
4、塑料业塑料主要由两大类:一类是热固性塑料,即在“固化”以后不能再溶塑成型,如氨基、环氧、酚醛、聚酯、聚氨酯等塑料;另一类是热性塑料,能反复地溶塑再成型,如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尼龙、有机氟等塑料。
塑料的生产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是由化工原料制成单体,单体经聚合成聚合物;第二步将聚合物加工塑成为塑料成品。
在单体聚合以前的生产过程中,工人接触毒物机会较多。
(一)生产过程中有害因素(1)氯乙烯。
聚氯乙烯的生产以乙炔和氯化氢为原料,通过氯化汞制成氯乙烯单体。
氯乙烯聚合过程中的清釜工可发生肢端溶骨症以及极为罕见的肝血管肉瘤。
(2)苯乙烯。
聚苯乙烯的单体苯乙烯有强烈刺激性,高浓度时有麻醉作用,并对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有不良的作用。
(3)双酚A。
聚碳酸酯,目前生产最多的是以双酚A为原料的制品,用于制造电绝缘材料,机械部件等。
接触较高浓度双酚A时,工人可出现上呼吸道刺激症状。
有的出现恶心,口苦和头痛等。
(4)丙酮氰醇、甲醇、氢氰酸。
丙烯酸树脂主要包括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丙烯酰胺等单体的聚合物,应用最广泛的是聚甲基丙烯醛甲酯(俗称有机玻璃),用于航空、汽车、仪表灯行业作为高级透明材料配件。
生产工人主要接触氢氰酸、丙酮氰醇、甲醇、丙酮等。
丙酮氰醇可以经呼吸道、皮肤、粘膜进入人体,早期中毒出现头痛、胸闷、心悸、恶心等症状。
严重急性中毒引起呕吐、呼吸困难、意识丧失并有抽搐,如抢救不及时,可造成死亡。
(5)甲苯二异氢酸酯。
聚氨酯生产过程,工人可接触2,4-甲苯异氰酸酯。
工人不注意防护可出现甲苯二异氰酸酯中毒。
(6)环氧氯丙烷和液态环氧树脂。
环氧树脂是由双酚A与环氧氯丙烷单体在苛性碱作用下缩聚而成。
用作粘合剂,涂料并用以制造层压板,即玻璃钢及泡沫塑料等。
双酚A、环氧氯丙烷和液态环氧树脂对皮肤有刺激性和制品作用。
(7)酚、甲醛。
酚醛树脂由酚类和醛类(甲醛、糠醛、丙烯醛等)缩聚而成。
常用的品种为苯酚和甲醛缩聚,俗称“电木”。
对生产工人的影响主要是皮炎。
酚为烈性的原发性刺激剂,糠醛、甲醛是刺激剂和致敏剂,加工时产生的粉尘也可引起鼻炎。
(8)有机锡。
PVC加工成型过程中,在高温下PVC将会分解,有机锡稳定剂与PVC分子中的不稳定原子形成配位体。
而且在配位体中有机锡的羧酸酯基与不稳定的氯原子置换,使PVC保持稳定,同时产生有机锡氯化物。
该化合物的毒性远远高于有机锡稳定剂本身。
这些有机锡氯化物在高温下也会挥发出来,给现场操作人员带来危害。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为有机锡中毒。
(二)预防措施塑料生产过程中,主要依据生产工艺情况,防止单体经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人体。
要加强通风排毒除尘,改善生产环境。
在塑料加工过程中,也要安装通风排气设施,防止有害因素对人体的损伤。
5、制鞋业制鞋业是劳动力密集的轻工行业,主要产品为运动鞋和皮鞋。
经过底加工,面料加工和成型加工三道主要工序制造而成。
底加工时指利用天然橡胶或人工合成橡胶经过提炼、发泡铸模等加工过程;面料加工是对面料进行裁断、缝纫;最后由鞋底部分与鞋面部分粘合成型成品。
制鞋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接触要害因素机会较多。
(一)生产过程中有害因素(1)苯。
苯是存在于粘胶中,一些含苯的粘胶在某些中小型制鞋企业中仍在使用。